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化工礦產與地質是什麼級別

化工礦產與地質是什麼級別

發布時間: 2021-01-21 06:46:01

1. 什麼是儲量級別儲量有哪些級別

什麼是儲量分類分級?

儲量級別是由國家有關部門或行業協會制定的,統一區分和衡量礦產儲量精度(或可靠程度)與技術經濟可利用性的標准。儲量類型與級別劃分的目的,是便於國家與礦山企業正確掌握礦產資源,統一礦產儲量的計算、審批、統計和用途,更加經濟合理地做好礦產地質勘探工作。
一般說來,儲量按地質控制精度分級,按技術經濟可利用性分類。目前大多數國家均統稱為儲量/資源分類,把地質精度與經濟可行均作為儲量/資源分類的因素考慮。儲量分類最早起於英國,1944年美國礦業局與地質調查局共同提出了一個儲量分類方案,這個方案經過1976、1980年兩次修改,形成了在北美和南美廣為流行,世界其他國家均參照的「礦產資源和儲量分類原則」。這個原則有兩個坐標:橫坐標代表地質工作的程度,隨著地質工作程度由高至低,所取得的儲量或資源兩被冠以「探明的」、「推測的」、「假定的」、「假象的」形容詞;縱坐標代表儲量或資源的經濟可利用性,隨著技術經濟可行性的由高到低,所取得的儲量或資源被冠以「經濟的」、「邊際經濟的」和「次經濟的」形容詞。為了區別能從地下體回收的礦產物質與地質圈定的礦物物質,美國這一分級方案又將查明的地下儲量分為「儲量」和「儲量基礎」兩個概念,前者是可以從地下真正采出的部分,後者是地質圈定的部分,它包含了可采出的儲量和由於設計、開采、安全等原因不能采出的部分。按照這一分類體系,礦產資源被分為以下主要類型:儲量(探明的、經濟的)、推測儲量(推測的、經濟的)、邊界儲量(探明的、邊際經濟的)、推測邊際儲量(推測的、邊際經濟的);探明的次經濟資源量、推測的次經濟資源量、假定的資源量、假想的資源量。
1979年,聯合國提出了一個儲量資源分類方案。1996年,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提出了「聯合國固體礦產儲量/資源量分類國際框架。這是為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評價固體礦產礦床而建立一種廣泛的和國際通用的分類系統所作的最新嘗試。同美國1980年的分類方案相比,這個方案用三個坐標軸而不是兩個坐標軸來框定儲量/資源的類型。第一個是地質軸,表明地質工作階段,由深而淺為詳細勘探、一般勘探、普查、踏勘。第二個為可行性軸,由深而淺為可行性研究/采礦報告、預可行性研究、地質研究。第三個軸為經濟軸,由深而淺為經濟的、潛在經濟的、內蘊經濟的。按照這一體系,可將儲量/資源框定為10個類型:證實礦產儲量、概略礦產儲量(兩類)、可行性礦產儲量、預可行性礦產資源(兩類)、確定礦產資源、推定礦產資源、推測礦產資源、踏勘礦產資源。這一分類體系對各國儲量資源分類體系之間的轉換與接軌具有重要意義。1960年制定的蘇聯礦產儲量分類規范中,除從經濟的角度,將礦產儲量分為平衡表內與平衡表外兩類外,勘探和研究的程度將礦產儲量分為詳細探明和詳細研究(A、B、C1)的儲量,初步評價的儲量(C2)和預測儲量三類。我國建國初期,暫時採用了蘇聯的儲量級別。1959年,地質部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制定了我國第一個《礦產儲量分類暫行規范(總則)》。它將固體礦儲量分為四類(開采儲量、設計儲量、遠景儲量、地質儲量)五級(A1、A2、B、C1、C2)。其中開采儲量一般為A1級,設計儲量一般為A2、B、C1級,遠景儲量即為C2級。在一段時期內,這一儲量分級對我國地質工作的發展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已不能適應我國地質勘探和礦山生產建設的實際需要。1964年後,有關部門曾對上述儲量分級進行了多次修訂。例如,冶金部在1965年頒發和實行了工業儲量和遠景儲量的兩級儲量劃分辦法;煤炭部將煤礦儲量分為普查、詳查、精查三級;在1968年以後的全國礦產儲量表中,統一按工業儲量和遠景儲量兩級劃分方案進行儲量統計等等。到1977年,又由原國家地質總局和冶金部共同制定了《金屬礦床地質勘探規范總則(試行)》(先在地質總局所屬單位試行);由原國家地質總局、建材總局及石油化工部共同制定了《非金屬礦床地質勘探規范總則(試行)》。上述兩個規范,根據對礦體不同部分的研究或控製程度及相應的工業用途,將固體金屬及非金屬礦產儲量,分為A、B、C、D四級,並對各級儲量的條件,提出了相應的要求。目前,我國正在積極制定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同國際接軌的儲量/資源分類體系。

2. 化工礦產地質期刊是科技核心期刊嗎

他們的資料沒有寫是科技可心耶,你看下土木工程唄,是rccse核心

3.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是什麼級別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是中央管理的地質勘查單位,正廳級。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成立於1953年,先後隸屬於燃料工業部、煤炭工業部,現為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勘查企業,是煤炭、化工資源勘查及煤炭、化工地質單位的行業管理機構。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下轄中化地質礦山總局、省(區)煤炭地質局、專業局(中心、院)、幹部學校、《中煤地質報》社等18個直屬單位。

主要職能是研究制定煤炭地質發展戰略,編制煤炭地質勘查、科技研發、結構調整、教育培訓等中長期規劃及年度計劃,負責煤炭地質單位中央預決算編制、國有資產及資本運營與管理,負責煤炭資源動態管理等工作。

(3)化工礦產與地質是什麼級別擴展閱讀: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先後在美國、歐盟、俄羅斯、澳大利亞、巴西、日本、荷蘭、印度尼西亞、蒙古,以及非洲、中東等國家和地區,承擔了大批資源勘探、空間測繪、煤層氣評價、煤層自燃監測、地理信息系統研建等國際工程項目。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組織完成了三次全國煤田預測,預測煤炭資源總量5.6萬億噸;開展了全國煤層氣資源評價,預測我國煤層氣資源量35億立方米。

累計提交各類地質報告10000多件;探明煤炭資源量13000多億噸,佔全國已發現煤炭資源總量的90%以上;提交可供礦井建設利用的煤炭資源量2000多億噸,佔全國可供礦井建設利用儲量的90%;提交磷、硫、鉀、硼、砷等20多種礦產地質勘查報告600餘份。

4. 《礦產與地質》是科技核心期刊嗎

是的,論文發表方面有什麼問題的話可以找向原上草論文了解。

5. 礦產與礦物有什麼區別。煤和石油屬於礦產還是礦物

礦產是地質作用形成的、有經濟價值的礦物和岩石,絕大多數為固態,少數為液態和氣態。因此,礦產分為固體的、液體的和氣體的3類
礦物是指在工業上能從其中提起一種或數種有用金屬元素的礦
煤和石油是礦產

6. 礦產地質

(一)礦產地質綜合研究

50年代,以編制礦產分布圖為主;60年代進入對礦產分布規律的研究。雲南省地質局先後編制了1∶100萬昆明幅、下關幅、普洱幅、憑祥幅(雲南部分)的礦產分布及成礦預測圖,並按礦種系列編製成礦規律圖,為安排礦產普查提供依據。1964年省地質局編制的1∶50萬雲南省礦產圖,是本省礦產資源第一次匯總反映。1975年,由省地質局牽頭,雲南省冶金、煤炭、建材等系統的地質單位參加,匯編了全省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化工原料、建材和非金屬等礦產的主要礦床的簡況。在此基礎上,何發榮、楊荊舟主持編寫的《雲南礦產資源概況》,從礦產資源現狀、當今開發利用狀況、資源保證程度、開采條件等分析了本省礦產資源形勢,以供各級領導、有關業務部門制訂計劃規劃的參考。1980年,省地質局區域地質調查隊編制了雲南省第二代的礦產分布圖,共計68個礦種、623處礦產地。雲南冶金地質勘探公司也編制了1∶50萬雲南主要金屬礦產分布圖,這些圖反映了全省礦產資源的總貌。與此同時,成礦遠景區劃及典型礦床的研究也相繼開展起來。1982年,在范承鈞的主持下編寫的《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區域礦產志》,重點記述了35個礦種、136個礦床,全面反映了該「三江」區域的礦產情況和基本地質背景,有關礦床的成礦條件、控礦因素等。1984年,楊荊舟編著的《雲南地質與礦產》在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書從礦產分布、用途、開采技術條件、建設開發條件等方面,綜合論證了雲南省礦產開發利用的前景,是一本普及地質礦產知識、地方開發礦業的系統讀物。1985年,省礦產資源管理委員會組織編寫的《1986—2000年雲南礦業發展戰略研究》,比較全面系統地分析了雲南省礦業的現狀、發展目標和對策建議,為開發本省礦業提供了戰略方案和科學依據。

(二)有色金屬及貴金屬礦產

1953年,李希勣、范承鈞等發表了《雲南東川銅礦地質》,1956年,劉錦新等發表了《雲南個舊錫礦的特點及成礦規律》,系統總結了東川銅礦和個舊錫礦的地質特徵和成礦因素。1959年,省地質廳召開了「雲南含銅砂岩地質工作現場會」,推動了砂岩型銅礦的地質勘查工作。1962年,李希勣等發表了《試論雲南砂(頁)岩型銅礦》,論述了該類型銅礦的地質和成礦特徵。1960年,雲南省地質局區域地質調查隊在蘭坪縣金頂發現鉛鋅礦,後經探明,為一大規模的砂岩型鉛鋅礦床,伴生鎘、鉈、銀、鍺、鍶等多種有用元素,儲量也很可觀。1969年,省地質局第三地質隊對元謀的貧鉑礦研究出綜合利用的途徑:利用貧鉑礦富含鎂,使之與磷礦石配料,生產鈣鎂磷肥,使爐渣中鉑族和銅、鎳元素品位比原礦提高10倍。與此同時,省地質局第十八地質隊在彌渡發現一大型貧銅鎳的鉑鈀礦床。1974年,西南冶金地質勘探公司、昆明工學院、成都地質學院對滇中砂岩銅礦的沉積相及成礦地質條件進行研究,總結出成礦模式;1977年,西南冶金地質勘探公司劉昌輝也主編出版了《砂岩銅礦——滇中砂岩銅礦床的實踐與認識》一書,藉以指導砂岩銅礦的勘查。1979年,西南冶金地質勘探公司李樹基等編寫的《個舊錫礦地質》,從個舊錫礦二十多年來找礦勘探成果中做出總結歸納,豐富和發展了我國錫礦地質成礦理論,可算是我國首部錫礦地質專著。1979年,雲南省地質局區域地質調查隊繼雲龍槽澗、昌寧薅壩地發現錫礦後,又在梁河縣境發現一中型規模的來利山錫礦,後來由點而面開展工作,證實騰沖、梁河一帶為滇西地區主要的錫礦成礦帶之一。1981年,國家科委下達「滇西錫礦帶成礦規律及找礦方向研究」的課題,由雲南省地質局承擔,范承鈞、施琳等具體負責;1985年完成本課題的研究,系統總結了滇西錫礦成礦規律,指出滇西地區是一個錫-多金屬地球化學省,是東南亞錫礦帶的北延;區內可分東、中、西三個錫礦成礦亞帶(昌寧—勐海帶,瀘水—潞西帶,騰沖—梁河帶),錫礦床主要為雲英岩型、電氣石英岩型及砂礦型;總結出八個方面找礦標志和識別准則,已取得一定找礦效果,區域地球化學及含錫花崗岩的研究達到國際水平,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與此同時,西南有色金屬地勘公司、昆明工學院由任治機、孫家聰等承擔的《滇西錫礦帶成礦遠景研究》,提出了三個層次的找礦方向預測。省地質科研所譚雪春完成的《滇西東部斑岩和斑岩銅礦》的科研專題,對區內斑岩和斑岩銅礦做了系統總結,劃分出東、中、西三個斑岩帶。1981年,西南冶金地質勘探公司、廣西冶金地質勘探公司、桂林冶金地質礦產研究院和桂林地質學院共同完成了國家科委「六五」攻關項目《個舊—大廠錫礦帶及其外圍地區錫成礦條件、找礦方法及找礦遠景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982年12月,省地質局第二地質大隊在蒙自白牛廠開始鑽探,發現一大型銀-多金屬礦床。

1984年,省地礦局第三地質大隊在鎮源老王寨發現大型金礦。1984年至1987年,省地礦局第一地質大隊在進行區域地質調查(區域物化探及填圖)過程中,發現魯甸樂馬廠大型銀礦床。

(三)黑色金屬礦產

60年代,雲南的地質工作重點是鐵礦,發現鐵礦的勢頭較好,鐵礦地質科研工作相應也有顯著進展。花友仁等系統總結了滇中地區賦存於昆陽群中鐵礦控礦因素,分了類型;省地質局綜合隊分析研究了魯奎山、他達等鐵礦床的成礦地質條件;省地質局物探隊分析研究了大紅山航磁異常。經鑽探驗證,在滇中地區探獲兩個大型鐵礦和一個中型鐵礦,特別是1966年新平大紅山鐵礦的發現,使本省鐵礦儲量在已有基礎上翻了一番。1973年,全國火山岩鐵(銅)礦產經驗交流會在昆明召開,省地質局第九地質隊在有關科研單位配合下,系統總結了大紅山鐵(銅)礦床的地質、礦床、火山岩特徵,火山岩與礦體的關系,恢復古火山機制,從理論上探討了礦床成因及找礦標志。1974年,昆明工學院孫家聰運用地質力學預測安寧楊梅山鐵礦隱伏礦體取得良好效果。1978—1980年,冶金工業部組建滇西鐵礦科考隊,開展了維西—騰沖—梁河鐵礦帶的遠景研究。1979年,西南冶金地質勘探公司完成了《雲南省鐵礦成礦規律及其預測》,運用板塊構造理論,分析了雲南鐵礦的時空分布規律,劃分出10個成礦帶。1985年,省地礦局第二地質大隊完成了《雲南硯山縣斗南錳礦典型礦床研究報告》,詳細介紹和剖析了雲南省這一富錳低磷、富而不雜的大型優質錳礦床地質特徵及成礦機制。

(四)非金屬礦產

60年代前期,省地質廳區域地質測量隊在江城縣勐野井發現鉀鹽礦線索,後經第十六地質隊勘查,探明為一中型古鉀鹽礦。這在我國是第一個。同期,省地質廳第十一地質隊在姚安發現藍石棉礦,經勘查為一大型礦床,居全國第一。1975—1982年,雲南省地質局與成都地礦所、成都地質學院合作,組成鉀鹽研究隊,開展對思茅地區固體鉀鹽成礦條件、找礦方向的研究,系統研究了中-新生代紅層含鹽性、盆地構造、沉積特徵、古地理及成鹽條件,提出找鹽(鉀鹽)方向。這是一份學術水平較高又有實用價值的成果,獲省科技成果二等獎。1981—1985年,由雲南省地礦局牽頭,四川、湖北等省地礦局參加,編制了《揚子地台西部早寒武世成磷區成礦遠景區劃》,為進一步擴大磷礦普查和擇優勘探提供了資料。1982年11月,第五屆國際磷塊岩討論會在昆明召開,來自14個國家的學者35人,中國代表46人;會議交流學術論文43篇,反映了世界磷礦地質研究的新成果,以古洋流成礦說佔主導地位。1983—1985年,省地礦局第一地質大隊參加國家科研項目《滇池地區磷資源開發研究》,完成其中的二級課題《滇池地區磷資源形勢分析》,為雲南省磷礦開發提供了扎實的依據,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84年,雲南建材地質勘探大隊匯編全省1∶50萬水泥用石灰岩礦產分布圖和《雲南省水泥資源圖冊》,為發展水泥工業提供了地質資料。

(五)能源礦產

50年代,集中相當力量從事煤田地質勘探,進展迅速,成效顯著,也相應出了不少科研成果。1959年,《地質論評》發表丁訓范、賈仕成的《雲南東部及東北部上二疊紀煤田的地質特徵及沉積環境》一文;1962年,戴恆貴、趙準的《滇東晚二疊世含煤系地質特徵》,黃景行、楊荊舟等的《雲南某露天煤礦儲量計算方法》,趙純昭、何世章的《雲南晚第三紀煤礦地質概論》,王世英的「雲南中生代煤層及煤田地質特徵的初步認識》,均發表於省地質學會1963年學術年會論文選集。1973年,北京大學等單位組成騰沖地熱聯合調查組,於1974年10月提交了《雲南省騰沖地區地熱資源考察報告》,綜述了地熱區的地質、熱顯示、流體地球化學、資源利用和近期開發前景論證等內容。1975年,省地質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在昆明市東郊土橋施工TK2鑽孔,打出了地下熱水,孔深657米,水溫48.5℃,這為昆明市區利用地熱提供了具體信息。到1985年止,在昆明市區已有熱水井17眼,用於沐浴、醫療、工業、農業用水,每年可節約標准煤1.5萬噸,減輕了城市污染。1979年,雲南省煤炭工業廳完成《雲南煤田預測》一套綜合圖件,預測全省煤的遠景儲量575億噸。1982年,滇黔桂石油地質科研所先後完成《滇黔桂南盤江地區二疊系岩相古地理及含油性初步研究》及《雲南楚雄盆地油氣資源評價研究》等成果,是開展石油普查的論證。1984年,核工業部地質局和日本國動力堆與核燃料開發事業團簽定了《關於鈾礦資源區域普查協議書》,雙方議定在騰沖480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開展技術合作,勘查鈾礦。1985年,省地礦局地熱地質隊對騰沖地區地熱資源分布規律及資源評價的調查研究和為編制全省地熱區劃圖而進行的野外調查基本完成。

7. 化工及礦產 與化工原料有什麼區別 分別包括什麼

簡單的理解:化工是個加工過程;礦產是一種資源;化工原料是化工生產過程中所需的資源。
化工主要分:有機和無機,要細分那就很復雜了,礦產分:金屬與非金屬,化工原料分:大眾原料(及主要原料)和輔助原料。

8. 礦產與地質 是核心期刊嗎

一般期刊,不是核心期刊。 2011版中文核心目錄你可以去教育大論文下載中心下載吉林地質 Jilin Geology 主辦: 吉林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周期: 季刊出版地:

9. 固體礦產與石油地質相比如何

固體礦產:在地表或地殼內由地質作用形成具有現實經濟意義或潛在經濟意義的固體自然富集物

10. 石油/化工/礦產/地質是指哪些

石油/化工/礦產/地質是指哪些
礦產資源包括石油。
石油屬於礦產資源中的能源礦產。
簡介:專
礦產資源指經屬過地質成礦作用而形成的,天然賦存於地殼內部或地表埋藏於地下或出露於地表,呈固態、液態或氣態的,並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礦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體。
礦產資源屬於非可再生資源,其儲量是有限的。按其特點和用途,通常分為四類:
1、能源礦產:如煤、石油、地熱等;
2、金屬礦產:如鐵、錳、銅等;
3、非金屬礦產:如金剛石、石灰岩、粘土等;
4、水氣礦產:如地下水、礦泉水、二氧化碳氣等。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