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縣是什麼地質
⑴ 丘陵地質地貌是什麼
丘陵
丘陵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高低起伏專,坡度較緩,由連綿屬不斷的低矮山丘組成的地形。
丘陵一般沒有明顯的脈絡,頂部渾圓,是山地久經侵蝕的產物。
丘陵在陸地上的分布很廣,一般是分布在山地或高原與平原的過渡地帶,在歐亞大陸和南北美洲,都有大片的丘陵地帶。
我國的丘陵約有100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十分之一。自北至南主要有遼西丘陵,淮陽丘陵和江南丘陵等。
⑵ 地質是什麼意思
地質是指地殼的成分和結構。
⑶ 重慶是屬於什麼地質地貌
重慶市位於中國內陸西南部、長江上游,四川盆地東部邊緣,
地形特徵
[編輯本段]
四川盆地位於長江上游四川省東部,四周為海拔2000~3000米的山脈和高原所環繞,北面是大巴山、米倉山、龍門山,西面是青藏高原邊緣的邛崍山、大涼山,南面是大婁山,東面是巫山。無論從構造還是人地貌上看,四川盆地都是一個典型的盆地。它從震旦紀以來就是地殼比較穩定的大型拗陷區。晚三迭紀的印支運動中成為一個內陸湖盆,但范圍要比今日的四川盆地大得多,中生代堆積了厚達3000~4000米的紫紅色的砂岩和頁岩,因此人們又稱它為「紅色盆地」或「紫色盆地」。中生代末期的四川運動使盆地周圍褶皺成山,中間相對下陷,四川盆地的輪廓基本形成,並使盆地內部地層也發生大規模的變形。東部出現一組北東向的褶皺,稱盆東褶皺帶;中部形成穹窿構造,稱盆中穹窿帶;西部表現為沉陷,成為盆地沉陷帶,這為今天盆地的三個地貌區奠定了基礎。新生代的喜馬拉雅運動使周圍山地再次上升,盆地再次相對下陷,成都一帶下陷更深。同時,長江切穿巫山,滾滾東流,完成了統一的長江水系,使內流盆地轉變為外流盆地。
四川盆地是我國最大的外流盆地,面積10萬多平方千米。盆地內部丘陵、平原交錯,地勢北高南低。由於地表形態的不同,以華鎣山、龍泉山為界,可分為三部分:①華鎣山以東為大致平行的川東嶺谷,由東北—西南走向的許多條狀山體組成,海拔一般在700~800米,谷地中多低丘與平壩,海拔200~500米,是川東農業和人口集中的地方。②華鎣山和龍泉山之間為方山丘陵。區內由於紫紅色砂頁岩傾角平緩,受切割後形成大片方山式丘陵。海拔350~450米,相對高度幾十米。當地勞動人民利用方山山丘土層深厚的特點,把梯田一直修到山頂。③龍泉山以西為平原。稱為川西平原或成都平原,面積6000多平方千米,是四川盆地最大的平原,也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平原,海拔約600米。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平原得以自流灌溉,加以氣候溫暖,土壤肥沃,開發較早,成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
地質地貌
丘陵
⑷ 地埑是什麼地質類型
首先,你打錯字了,應該是地塹(qian)
兩側被高角度斷層圍限,中間下降的槽形斷塊回構造。多指大、答中型的構造,大者延長可達數百公里。地塹常成長條形的斷陷盆地,其邊界可以是平直的,但更常見的是折線狀邊界,一般由多條高角度正斷層聯合而成。僅在一側為斷層所限的斷陷,稱為半地塹或箕狀構造。
與地塹相對應的另一種構造是地壘。地壘是兩側被斷層圍限,中間上升的斷塊構造。其邊界斷層一般也是高角度正斷層。地塹與地壘常伴生,相間排列,則形成盆嶺構造,如美國西部的盆嶺區。
地塹大多發育在地殼受拉伸地區。在水平拉張作用下,地殼在垂向上減薄,在上部形成兩組剖面上共軛的高角度正斷層,其間的地塊下降,就形成地塹。在兩個傾向相背的斷層中間則形成地壘。地塹常與沉積礦產,尤其是煤和油氣藏等密切相關。著名的地塹有歐洲的萊茵地塹,中國晉陝的汾渭地塹等。
地塹在地形上常表現為斷陷谷地,如汾渭地塹就形成汾河谷地與渭河平原(谷地)。
⑸ 大埔縣山心斑岩型銅多金屬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特徵
(一)礦區地質特徵簡介
山心礦床位於蓮花山-大埔北東向深大斷裂帶的北東側與大埔北西向斷裂帶及北西西向構造帶交匯部位。礦區出露地層為侏羅系金雞組和高基坪群(圖2-9)。
圖2-9大埔山心斑岩型銅礦區及其外圍地質略圖(據723地質隊資料修改)
1—上侏羅統高基坪群上亞群第二段中酸性火山熔岩、碎屑岩;2—高基坪群上亞群第一段酸性火山熔岩及碎屑岩;3—高基坪群下亞群第二段中酸性火山熔岩及碎屑岩;4—高基坪群下亞群第一段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夾中性熔岩;5—下侏羅統金雞組碎屑岩夾火山岩;6、7—喜馬拉雅期石英閃長斑岩、玄武岩;8、9—燕山第五期石英斑岩和花崗斑岩;10、11、12—燕山第四期輝綠岩、花崗閃長斑岩和閃長岩、閃長斑岩、二長斑岩;13—含銀硅質交代岩;14—斷層;15—地層不整合界線;16—勘探線號及鑽孔號;17—化探異常編號
下侏羅統金雞組在礦區北、西、南面均有較廣泛分布,似呈半環狀展布,自下而上可分為三段:下部主要由厚層狀含燧石條帶的含礫砂岩、石英砂岩等組成;中部主要由安山質熔結火山角礫岩、流紋質熔結火山角礫岩和流紋斑岩、英安斑岩以及凝灰岩等組成,與下伏地層呈不整合接觸;上部主要由厚層狀石英砂岩夾凝灰質砂岩等組成,與中部火山岩呈不整合接觸。
上侏羅統高基坪群為一套復雜的陸相火山岩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及正常碎屑岩夾層組成。在礦區及其外圍則以酸性、中酸性火山熔岩為主,夾火山碎屑岩及碎屑岩。其下部為安山質英安質凝灰岩、角礫岩夾安山岩;上部為英安質、流紋質凝灰岩、角礫岩等。
山心礦區的斷裂構造以北(北)東向和北(北)西向最為發育。其中之北東向斷裂從礦區南部大水山南側至白土鄉東側延伸長約30km(再向北進入福建長樂),是礦區內最長的一條斷裂。沿該斷裂有許多花崗閃長斑岩、花崗斑岩、石英斑岩、石英閃長岩,以及Cu、Mo、Pb等化探異常分布。北北東向斷裂帶縱貫整個礦區,總體走向為北東8°左右,傾向東,傾角70°~85°,它們由3條張性斷層組成,呈右行雁行排列,延伸長3500m,斷裂破碎帶寬6~30m不等,花崗閃長斑岩沿斷裂帶分布。除北東向和北北東向斷裂外,礦區內北西向斷裂也較發育,並伴有許多石英斑岩、花崗斑岩脈和Cu、Mo、Pb化探異常沿斷裂帶分布。
山心礦區出露的侵入岩主要為燕山第四期和部分第五期石英閃長岩、花崗閃長斑岩、花崗斑岩、石英斑岩、閃長岩、輝綠岩等小岩株、岩脈,沿北(北)東、北(北)西及其交匯部位分布。小岩體侵入最新地層為上侏羅統高基坪群火山岩。據對ZK12-3孔中較新鮮弱絹雲母化的花崗閃長斑岩K-Ar稀釋法測定,其年齡為107Ma。由此可見,本礦區出露的中酸性、酸性小岩體主要形成於燕山期第四期。
(二)蝕變類型及其礦化特徵
蝕變類型主要是硅化、綠簾石化、絹雲母化、青磐岩化、綠泥石化等熱液蝕變。在山心礦區地表沿北北東向3條張性斷裂帶發育強烈硅化交代作用,伴有浸染狀、斑點狀黃鐵礦化、黃銅礦化及鏡鐵礦化,蝕變帶延長達3500m。蝕變帶由三部分組成:一號硅化絹雲母化石英細脈帶,長1500m,厚10~25m。其Cu含量(質量分數,下同)為0.01%~0.50%,Pb含量為0.11%~0.558%,Zn含量為0.01%~0.22%,Ag含量0.4×10-6~121×10-6,Au含量0.007×10-6~0.595×10-6。二號青磐岩化硅化石英鏡鐵礦細脈帶,延長2350m,厚13~42m。其含Cu0.01%~0.07%,Pb0.008%,Zn0.01%~0.17%,Ag0.4×10-6~12.3×10-6。三號硅化絹雲母化帶,長1400m,厚3~25m。其含Cu0.008%,Pb0.03%,Zn0.05%。
上述三條蝕變帶中以一、二號蝕變帶礦化強,延深大。在一號蝕變帶的Tc3-1號探槽中有1.4m厚的硅化岩含Ag高達121×10-6銅礦化主要富集在構造帶角礫岩和強烈蝕變的花崗閃長斑岩及安山岩中。如ZK0-7孔和ZK12-3孔中(表2-8)。
表2-8列出了山心礦區斑岩及火山岩的主要成礦元素豐度,由該表可知:①本區花崗閃長斑岩中主要成礦元素含量與粵東同類岩石十分相近,但Au含量約高出10倍左右;具有較強的黃鐵礦化、綠簾石化和石英細脈發育的蝕變花崗閃長斑岩,Cu含量達2.82%,Au含量也顯著增高(15.8×10-9~39.8×10-9),為原岩的30~80倍,為粵東地區同類岩石的530~1300倍以上。②安山岩、玄武岩中主要成礦元素含量與粵東地區相近,Cu含量為11×10-6~111×10-6,但是當岩石受到構造作用和熱液蝕變作用時,Cu含量則增加幾倍至數十倍,高者達2.88%;Au含量也增高幾十至幾百倍。
表2-8大埔山心斑岩及火山岩中主要成礦元素及微量元素豐度
註:自92g-91-2及以上為ZK12-3鑽孔取樣,自92g-87-1及以下樣均采自ZK0-7鑽孔;凡是帶有「H」的樣號為723地質隊化學分析結果。
(三)礦床流體包裹體溫壓地球化學特徵
山心花崗閃長斑岩及其中的黃銅礦黃鐵礦石英細網脈、黃鐵礦鏡鐵礦石英細脈、硅化帶中紫水晶和晚期方解石細脈中流體包裹體特徵詳見表2-9,不同地質體中石英包裹體溫度、鹽度測定結果見表2-10。由表2-9、10和圖2-10、圖2-11可以看出:①在花崗閃長斑岩中流體包裹體以負晶形、橢圓形為主,氣液比為20%~35%者,約佔80%左右,氣液比>50%的氣體包裹體,約佔15%左右,含NaCl子礦物包裹體(圖版Ⅱ-5)佔2%~5%及液相包裹體。均一溫度較高,為280~420℃,鹽度為14%~48%;②含銅石英脈中包裹體為橢圓形、負晶形(圖版Ⅱ-6),未見氣體包裹體及含NaCl子礦物包裹體,均一溫度為220~290℃;③晚期方解石脈中包裹體多為不規則狀,以液相包裹體為主,均一溫度(150~180℃)、鹽度(6%~7%)低。
圖2-10山心斑岩型銅礦床不同礦化階段流體包裹體均一溫度(th)、鹽度(S)直方圖
1—花崗閃長斑岩中包裹體;2—含銅黃鐵礦石英網脈中包裹體;3—晚期方解石石英脈中包裹體
圖2-11山心斑岩型銅礦床流體包裹體溫度(th)、鹽度(S)、密度(ρ)相關圖(據S.N.Ahmod,等,1980,p為密度曲線)
1—花崗閃長斑岩中包裹體;2—含銅黃礦石英網脈中包裹體;3—晚期方解石石英脈中包裹體;4—石鹽飽和曲線
表2-9山心斑岩型銅礦床流體包裹體特徵
表2-10山心斑岩銅礦床流體包裹體溫度、鹽度表
續表
含銅石英脈包裹體成分組成測定結果(詳見後文表4-10)表明:其氣相成分以H2O為主,佔95.19%左右,其次為CO2,佔4.53%,CH4佔0.23%,H2約佔0.005%;液相成分中,陽離子以Na+、Ca2+為主,分別為3.49g/l和2.91g/1,其次為Mg2+、K+,分別為1.29g/l和1.19g/1;陰離子以
(四)穩定同位素組成
山心礦床中黃鐵礦、閃鋅礦的δ34S值分別為0.308‰和0.43‰(表4-9),表明為深源硫。花崗閃長斑岩中全岩δ18O值為8.5‰(表4-10),以貧18O為特徵,毗鄰的鍾騰斑岩型銅鉬礦床中石英閃長(玢)岩的全岩δ18O值為9.5‰,閃長岩的全岩δ18O值為8.29‰,也以貧18O為特徵。山心含銅石英脈中石英的δ18O值為13.6‰,成礦流體δ18OH2O值約為11.65‰;石英包裹體中的δDH2O值為—59.74‰(表4-10)。上述硫、氫、氧同位素組成特徵表明,成礦熱流體屬於岩漿期後熱液成因。
⑹ 梅州市大埔縣處於什麼位置
大埔地處廣東省東北部,韓江上游。
⑺ 什麼是有色地質
首先要理解什麼是有色金屬,有色金屬指的是除了黑色金屬(鐵、錳、鉻)之外的其它金屬及其合金。
有色地質就是對有色金屬勘探、開采等進行的地質活動了。
⑻ 什麼是地質分界線
地質分界線是不同來地質源體和地質現象之間的界線,即地層、岩體、礦體等的分界面和斷層面同地表或某一剖面的交線。它是一個地質的概念,劃分和確定地質界線,是地質填圖或有關地質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地質圖上所填繪的地質界線,可以反映出一個地區的地質構造輪廓。
等高線是以海拔劃分的,即相同海拔點的聯線。
地質界線與海拔沒有關系。等高線一定是閉合的,而地質界線中地層、岩體、礦體等的分界線是閉合的,斷層界線則未必是閉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