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江湖地質科普博物館怎麼樣
① 地質博物館開發現狀從哪方面寫
地質博物館管在教育性、服務性、科普性方面的意義十分重大。本文將總結對地質博物館開發及建設的作用,並對現代博物建設提出相關的建議
② 實習三 參觀學校博物館
一、目的
通過觀察礦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標本,開闊視野,加深對地球物質組成的認識,初步了解古生物和地球的演化歷史,為學習後續課程、系統扎實地掌握地球科學知識的基本概念及基礎理論打好基礎。
二、要求
(1)參觀各類礦物、岩石及化石標本,初步認識三大類岩石在顏色、礦物成分、結構、構造等方面的差異,簡要地了解生物的分類與進化過程。
(2)重點觀察一些常見的礦物,對比不同類別礦物的顏色和形態特徵,分析同一種礦物在顏色、單體及集合體形態等方面產生差異的原因。
三、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物館簡介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物館歷史悠久,館藏標本系統齊全。現館藏標本總量55000餘件,其中展出標本6000餘件。博物館的前身為北京地質學院陳列館,始建於1952年,主要陳列礦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地質標本。建館初期,標本主要繼承了北京大學地質系、清華大學地質系、天津大學(北洋大學)地質系、唐山鐵道學院地質科的收藏,追溯藏品在這些院校的收藏歷史,則已逾百年。這些藏品大部分是由幾代地質學者於20世紀上半葉在各種艱苦的野外環境下採集、積累起來的。建館後,大多數新增標本為本校師生在科研、教學實習等野外工作中採集的標本,以及校友、國際友人等饋贈學校的標本,也有一些購買的精美標本。
目前博物館所收藏的數萬件藏品除了采自國內各地之外,還有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捷克、瑞典、前蘇朕、伊朗、日本、越南、印尼、澳大利亞等世界五大洲40多個國家的標本,館藏標本來源之廣是國內高校博物館中少有的。
博物館建館的主要目的是為地質類專業的教學服務,因此,在展室的劃分、展品的選擇和陳列方式上基本遵循相關專業教科書的內容體系。目前擁有與結晶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古生物學、地史學等地質課程教學配套的較為完整和系統的標本體系。
館藏標本中還有一些珍奇標本,如:來自地外的FeNi隕石、采自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頂的奧陶紀灰岩、采自太平洋洋底水深約5000m處的鈷錳結核、來自南極大陸的岩石和地表苔蘚、長達20多米的馬門溪龍、小僅1m多的鸚鵡嘴龍、海洋爬行動物———腹中有小龍的魚龍、中國最完整的准噶爾翼龍頭部化石、鳥類化石、整窩恐龍蛋化石,等等。
1999年,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物館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確定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成為青少年科普教育的課堂。
學校博物館位於逸夫實驗樓的10~12層,分為四個展廳:10層分為地球科學展廳和恐龍展廳;11層為地球和生命演化歷史展廳;12層為地球物質成分展廳。
地球科學展廳 以地球動力學和地球系統科學為主線,重點展示地球的內外動力地質作用。展廳布展的指導思想為:通過標本、模型和圖文展板等展示手段的有機結合,將地質作用的產物和地質作用過程之間的關系展現出來,使參觀者對地質學的研究內容和意義有所了解。展示內容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介紹內動力地質作用,包括地球的起源、地球基本特徵、板塊運動、褶皺、斷裂、火山、地震等;另一部分介紹外動力地質作用,包括風化、流水、地下水、冰川、風、海洋等以及人與自然資源、環境、災害的關系。
恐龍展廳 是一個科普風格較為明顯的展廳,以恐龍為主角,介紹生物與地球演化的中生代斷代史,展示形式也是將圖文展板、恐龍及其他脊椎動物化石、中生代的地層、植物與無脊椎動物化石標本展櫃、多媒體設備等密切結合。展示標本中有長達20多米的馬門溪龍、小僅1m多的鸚鵡嘴龍等多種恐龍化石,還有著名的關嶺動物群的海洋爬行動物———腹中有小龍的魚龍化石、形似「龜」的豆齒龍和幻龍等、遼西動物群的鳥類化石,以及其他一些珍貴的標本,如產於河南西峽和廣東南雄的整窩恐龍蛋化石、中國最完整的准噶爾翼龍頭骨化石等等。展示內容分為:什麼是恐龍、尚未成主角的早期恐龍、恐龍稱霸、新興力量的悄然崛起與恐龍絕滅四大部分。
地球和生命演化歷史展廳 是一個糅合了地史學與古生物學內容的綜合展廳。展廳以圖文展板、各時代的地層與化石標本展櫃、多媒體設備等形式,展示了地球46億年來生物圈與岩石圈的協同演化歷史,內容分為:如何了解地球與生命的演化歷史、生命與地球演化的一般規律、岩石圈的形成與生命的源頭、陸殼的生長與生物的出現、泛大陸旋迴與早期的生物、泛大陸裂解與海洋生態系統繁盛、新泛大陸形成與生物圈形成、現代生物圈的建立與人類出現等八大部分。本展廳還按照教材分類體系,由低級到高級,陳列和介紹了原生動物、海綿動物、古杯動物、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苔蘚動物、腕足動物、棘皮動物、半索動物和脊索動物等各門類的主要特徵和常見化石標本。
地球物質成分展廳 展出內容主要由「礦物世界」、「岩石天地」、「礦產資源」和「能源資源」四個主題組成,展出了與結晶學與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等地質專業課程相配套的系統標本。「礦物世界」重點介紹礦物的物理化學性質及識別礦物的方法,礦物的分類及其特徵,相應地展示典型的礦物晶體模型和各種礦物標本。礦物的分類基於《結晶學與礦物學》和《系統礦物學》教材,展示標本的種類較齊全。「岩石天地」從三大岩類劃分主要結構構造等特徵顯微圖片和野外照片標本展示,深入地介紹了三大岩類的特點。「礦產資源」介紹了礦產資源的分類及在我國的分布,展示不同成因礦床的典型標本以及國內著名超大型礦床的地質特徵和標本。「能源資源」主要介紹石油、天然氣、煤炭資源的形成過程和在我國的分布等。展廳中還專題陳列了石英、石膏、方解石、金屬礦產和非金屬礦產的大型標本。
目前博物館正進一步豐富陳列內容,努力反映地質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增強趣味性,不僅為教學科研服務,而且要面向社會開放,普及地球科學知識,為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發揮積極的作用。
四、思考題
(1)請說出三種以上具有立方體晶體形態的常見礦物的名稱。
(2)石英(水晶)有哪幾種顏色?
(3)請說出四種以上呈放射狀或纖維狀集合體形態的礦物的名稱。
(4)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代表性化石分別是什麼?
③ 中國地質大學博物館怎麼樣
我小學時,抄就去過這襲個博物館。當時叫北京地質學院陳列館,文化大革命中「地派」所在地.我也是「地派」的.我們的溫總理曾在這里上大學.當時展品標本就在露天擺放.各種顏色.形態各異的礦石任你撫摸.如今博物館藏標本總量55000多件,展出的有4000多件。我可以說這是咱們國內高校博物館中館藏量之最多了。在教二樓展出與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古生物學、地史學有關標本.還有生命演化與地球演化歷史展廳,展出內容包括生命演化(古生物學)展室、地史學展室,青藏高原地質演化研究展室和地學知識科普展室四部分。這里的珍奇標本有:來自地外的Fe-Ni隕石、采自地球之顛-珠穆朗瑪峰頂的奧陶紀灰岩、采自太平洋海底約6000米深處的鈷錳結核、來自南極大陸的岩石和地表苔蘚等等.當然也有含金子.翠玉的礦石了!
④ 湖南省地質博物館怎麼樣
簡介:湖南省地質博物館始建於1958年,1980年正式對外開放。舊館內設有八個展廳,內容回包括宇宙答演化、生物進化、恐龍世界、人類起源、生態環境、資源保護、礦產形成和礦物岩石分類及寶玉石等;新館坐落在長沙市天心區杉木沖路,佔地71.9畝,建築面積56畝,內設「序廳」、「走進地球」、「打開寶藏」、「辛勤耕耘」、「滄海桑田」、「保護地球」、「石之瑰寶」七個主要展廳。博物館內容豐富多彩,形式新穎,是人們學習地球科學知識,了解大自然的極好課堂。 湖南省地質博物館常年擔負全省地質科普、科研、對外交流等任務。屬地質專業館,各類珍貴標本、館藏展品一萬余件,其中無齒芙蓉龍、輝銻礦、白鎢礦獨具湖南特色。常年對外開放,接待英國、德國瑞典等十多個國家專家來訪與交流,是湖南省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注冊資本:20494.2萬人民幣
⑤ 中國地質博物館怎麼樣
中國地質抄博物館創建於1916年,是中襲國成立最早的國家級地質學博物館,在中外博物館界久負盛名。
中國地質博物館收藏地質標本20餘萬件,涵蓋地學各個領域。其中有蜚聲海內外的巨型山東龍、中華龍鳥等恐龍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謀人、山頂洞人等著名古人類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學價值與觀賞價值於一身的魚類、鳥類、昆蟲等珍貴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螢石方解石晶簇標本、精美的藍銅礦、辰砂、雄黃、雌黃、白鎢礦、輝銻礦等中國特色礦物標本,以及種類繁多的寶石、玉石等一批國寶級珍品。
中國地質博物館先後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青年科技創新示範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
⑥ 有沒有人去過山東省地質博物館,如果有去過的話可不可以把博物館的內
山東省地質博物館內景參觀照片
山東省地質博物館(Shandong Provincial Museum of Geology)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山路,是中國地方綜合性地質科學博物館。
1976年籌建,1986年開放。主要收集、珍藏和管理實物標本、地質資料和礦物珍品,普及地質科學技術,進行地質礦產研究。館藏標本 1萬多塊。其中珍品有棲霞境內發現的重812.5 克的大塊自然金晶簇、萊州(掖縣)和招遠的自然金塊(狗頭金)、沂蒙山區的呈各種晶形的原生金剛石和金剛石砂礦標本以及鑲嵌在金伯利岩上、晶形完好的一顆八面體金剛石。
館藏文物:
山東省地質博物館館藏標本 1萬多塊, 陳列內容有礦產資源,各種礦物、岩石及寶石,地質現象,地層、古生物化、石標本,各種礦物、岩石,並有典型礦床實例。其中珍品有棲霞境內發現的重812.5 克的大塊自然金晶簇、萊州(掖縣)和招遠的自然金塊(狗頭金)、沂蒙山區的呈各種晶形的原生金剛石和金剛石砂礦標本以及鑲嵌在金伯利岩上、晶形完好的一顆八面體金剛石,還有來自臨朐山旺的植物化石、魚類化石、爬行動物龜、鱉、蛇,哺乳動物犀牛、鹿、獏(牙)等化石標本。
陳列內容有山東礦產資源,各種礦物、岩石及寶石,地質現象,地層、古生物化石標本,各種礦物、岩石,並有典型礦床實例。
建築布局:
陳列樓有四個展室,第一展室為山東省礦產資源(包括葯用礦物)標本[1];第二展室為山東寶玉石、彩石和山東「三石」飾材,陶瓷、琉璃、山石、盆景石及魯硯等工藝品標本;第三展室為地質科普宣傳;第四展室展出山東省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及典型礦床實例。
重要活動:
該館還常舉辦寶玉石、彩石及硯石、陶瓷、玻璃、建築裝飾材料、山石盆景等臨時展覽,還通過地質科學技術咨詢,舉辦地學夏令營等活動。自開館以來,接待了社會各界人士及港澳台同胞、外賓等,每年觀眾達上萬人次。 集開發,研究與一體.
工程建設:
2009年3月31日上午8點28分,山東省地質博物館資料檔案館建設項目主體工程封頂儀式隆重舉行。山東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邵清純、張慶坤,國土資源廳總經濟師曲榮鵬,山東信和造價咨詢公司董事長李玲,山東魯咨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唐建華,局山東分局副局長鄧立東,公司董事長韓興爭、副總經理畢建新等領導參加了封頂儀式。
山東魯咨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唐建華代表參建各方發表講話,對工程質量、工期、文明施工等給予了高度肯定。
山東分局副局長鄧立東在封頂儀式上要求, 主體工程順利封頂後將全面進入土建、安裝、裝飾等綜合決戰階段,任務會更加繁重,為實現工程預定目標,保證項目的高端品質,我們要充分發揮總承包管理優勢,加強與業主、監理、設計以及各專業分包單位的緊密配合,全面履行合同承諾,向業主交付一個滿意的精品工程。
望採納!!!
⑦ 黃山市黃山地質博物館怎麼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黃山地質博物館是2008年黃山風景區新建重點工程之一,是繼「保護管理指揮調度中心」之後的又一亮點。它以先進的聲、光、電為展示平台,以普及黃山地學知識、生物知識、歷史文化為目的,成為黃山世界遺產和地質公園的重要科普教育陣地、地學研究中心、國際交流平台、對外開放窗口。該館呈現了引人入勝的十大特點: 1. 4D影院動感特效,體驗刺激。 2. 電子翻書環幕投影用圖文、聲音並茂方式展現黃山風光。 3. 下沉式沙盤模型展示方式獨特,是面積最大的黃山互動模型。 4. 仿生互動游戲讓人在輕松的游戲中增長地質知識,增進黃山了解。 5. 電子地球讓人感受到宇宙的奧妙與神奇,步入太空的感覺。 6. 時空隧道帶你從海洋走向陸地,感受黃山從遠古到當今。 7. 大廳屏幕顯示系統採用全世界拼接技術最好、清晰度最高的韓國歐立安品牌顯示器(省內最大的25塊等離子顯示屏)與全世界最大的無縫整屏日本松下等離子顯示屏。 8. 通道加觀景平台成為遊客在雲谷景區的必定駐足留影之處,成為遊客到黃山後的第一拍,和離開黃山前的最後一拍,窗口效益顯現。 9. 花崗岩石雕是景區內最大、最好的花崗岩石雕,遊客贊不絕口,業內人士紛紛效仿,展示文化,利用地質原材料彰顯地質魅力。 10. 引入水景,水景浮雕幕牆、假山、水池使室外環境增加了動感和靈性,自然水使新建築(地質博物館)與文化遺產(靈錫泉)相互呼應,使古今對話、呈千古絕唱。
飛豬上還可以查看更多有關於黃山地質博物館的介紹和玩法還有周邊的景點
⑧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怎麼樣
對於地大的學生是免票的,所以很多外校學生都來借學生證企圖矇混過關這個博物館內裡面的東西很多的容,有恐龍骨架、化石、珠寶等等很適合家長帶孩子來開開眼界,進行科普教育價格也不貴,一般貌似是40,學生票半價20。每年有校園開放日,邀請參加高考的學生來參觀校園,可以免費參觀博物館。
⑨ 廣西地質博物館怎麼樣
為了完成作業一共去了地質博物館兩次,說實話,這個館確實比較舊了,也沒有版什權么高科技的東西來輔助展示,對現在的小朋友來說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免費對外開放,我們去的時候正好碰上館長在,他很熱心的給我們做各種講解。整個博物館分為地學科普廳、礦產資源廳、古生物地史廳和奇石鑒賞,共兩層樓。二樓因為參觀的人少,平時是不開放的。很多東西因為缺乏有效的保護,腐蝕得很厲害,看得我們灰常心痛。館長是真心熱愛地質這個行業的,不僅給我們進行詳細的講解,還給我們送了一些化石和宣傳冊。他說,他最高興的事情就是看到有人認真地對待這些東西,而不是隨手將之丟棄。聽說新的地質博物館已經在建了,在青秀山那邊。那麼衷心地希望館長心目中的地質博物館能夠早日建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