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承載力中地質情況怎麼描述
❶ 關於勘察報告中地基承載力的確定。
規范上的表格中的數據不可能和你所在的場地完全一樣,所以查表得到的專數據只能參考。所以了,要多屬參考一些東西,比如各省地標、臨近場區勘察報告、臨近場區地基檢測報告、工程地質手冊等等,再提承載力。
至於你說的明確公式和對照表,可能各省地標有(比如山西地標勘察規范就有表格可以查),國標規范沒提。
還有,查表得到的承載力確實比我們一般出報告的高,這個有可能是勘察單位提承載力保守。
❷ 怎麼看 建築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要從地質勘察報告中看出哪部位土質不好,需要如何進行開挖,處理等
我是做勘察的復 通過我們寫報告的制重點來看!
首先要先看剖面圖,對地層有個大概的了解,然後看參數! 地基土承載力、樁基參數等,
土質的好壞看報告中對地層的描述,一般土質不好或者較差的話,在報告中都會體現出來的。然後看物理力學指標,主要看看液限、壓縮模量。
❸ 工程地質情況:1雜填土,厚1M;2均質粘性土厚3M重度17.7KN/M3;地基承載力特徵值240KN.M,地下水深5M,
基礎頂面標高與持力層特徵值無關;與地下水無關;與土的重度無關。版
基礎埋置深度(權基礎底面標高)才與持力層特徵值、土的重度、基礎頂面的荷載、下卧層特徵值、常年凍土深度等有關。
請問①基礎底面有多寬?②粘性土厚3M以下有沒有軟弱層?③樓主需要的fa≧多少才能滿足基礎底面以上的荷載需要?
❹ 地基承載力怎麼解釋
地基承載來力(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是地基土單位自面積上隨荷載增加所發揮的承載潛力,常用單位KPa,是評價地基穩定性的綜合性用詞。應該指出,地基承載力是針對地基基礎設計提出的為方便評價地基強度和穩定的實用性專業術語,不是土的基本性質指標。土的抗剪強度理論是研究和確定地基承載力的理論基礎。
在荷載作用下,地基要產生變形。隨著荷載的增大,地基變形逐漸增大,初始階段地基土中應力處在彈性平衡狀態,具有安全承載能力。當荷載增大到地基中開始出現某點或小區域內各點在其某一方向平面上的剪應力達到土的抗剪強度時,該點或小區域內各點就發生剪切破壞而處在極限平衡狀態,土中應力將發生重分布。這種小范圍的剪切破壞區,稱為塑性區(plastic zone)。地基小范圍的極限平衡狀態大都可以恢復到彈性平衡狀態,地基尚能趨於穩定,仍具有安全的承載能力。但此時地基變形稍大,必須驗算變形的計算值不允許超過允許值。當荷載繼續增大,地基出現較大范圍的塑性區時,將顯示地基承載力不足而失去穩定。此時地基達到極限承載力。
❺ 地基承載力里的地層名稱是什麼
地基岩土是大自然生成,因億萬年來地殼運動,無數次反復沖擊、搬運、沉積,形成了內多層造,每層土的性質、容狀態差異不同,地質部門有不同的命名,就叫地層名稱,例如:淤泥質土層、粉砂層、粉土層、粘土層、卵石土層、強風化層、中風化層...等等。它們作為持力層的承載能力特徵值不相同。
❻ 從勘察報告上的各地基承載力特徵表中怎麼算地基承載力急問
從勘察報告上的各地基承載力特徵表中怎麼算地基承載力?
直接用勘察報告上的各地基承載力特徵表中的數據按《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中的第5章第2節的方法計算天然地基的承載力
❼ 我們的地基承載力是怎麼確定的查地質資料還是你做畢業設計你怎麼選
這個要地質勘查才知道具體承載力!對於各個地區地質數據網上也只是大概某些地區大概情況,如果工程建設用地要單獨勘察才可以的!
明白了請採納
❽ 地基承載力特徵值為500kPa的為什麼土質
天然地基承載力特徵值為500kPa的為稍密的卵石(碎石)土或中密的圓礫(角礫)石土。回是一種較好的工程地質土答層。
地基承載力(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是指地基承擔荷載的能力。
在荷載作用下,地基要產生變形。隨著荷載的增大,地基變形逐漸增大,初始階段地基土中應力處在彈性平衡狀態,具有安全承載能力。當荷載增大到地基中開始出現某點或小區域內各點在其某一方向平面上的剪應力達到土的抗剪強度時,該點或小區域內各點就發生剪切破壞而處在極限平衡狀態,土中應力將發生重分布。這種小范圍的剪切破壞區,稱為塑性區(plastic zone)。地基小范圍的極限平衡狀態大都可以恢復到彈性平衡狀態,地基尚能趨於穩定,仍具有安全的承載能力。但此時地基變形稍大,必須驗算變形的計算值不允許超過允許值。當荷載繼續增大,地基出現較大范圍的塑性區時,將顯示地基承載力不足而失去穩定。此時地基達到極限承載力。
❾ 地質調查中地質描述有什麼要求
1、先確定地質界線、岩性分層;
2、描述的總體原則:先宏觀,後微觀;
3、描述的順序:
岩性點:先確定層位,岩性(顏色、厚度),結構、構造,物質組份,岩層中構造裂隙發育特徵(裂隙形態、走向、與岩層的關系(順層或切層(角度))、裂隙充填物特徵(礦物晶體特徵、集合體特徵)、裂隙圍岩蝕變特徵、裂隙發育程度、裂隙相互關系))、岩層風化特徵、岩層產狀、裂隙產狀。
褶皺控制點:褶皺定名(背、向斜、褶曲)、形態特徵(寬度、兩翼產狀特徵)、岩性描述、附素描圖/照片。
斷層控制點:斷層定名;破碎帶特徵(寬度、角礫發育特徵(形態、排列特徵、角礫成份、角礫中構造發育特徵、角礫中礦化蝕變特徵(礦物晶體特徵、集合體特徵、蝕變)、膠結物成份、膠結物中礦化蝕變特徵(礦物晶體特徵、集合體特徵、蝕變)、斷層上下盤鏡面發育特徵;上、下盤圍岩描述(按岩性點描述,突出構造、礦化蝕變);斷層產狀、岩層產狀;采樣記錄;地質現象及采樣素描圖。
礦化蝕變控制點:礦(化)體特徵、圍岩蝕變特徵(礦化蝕變類型、蝕變強弱及其過渡關系和與構造關系、礦化蝕變的微細特徵(結構、構造等))、推測原岩岩性。
地質填圖點路線特徵描述。
地質填圖點路線示意圖(包含主要地理點、地物點,地質點、路線、地質界線、采樣點號)。
❿ 地基承載力
黃河三角洲地區基土承載力在不同位置、不同層位均有較大變化,從小於80kPa到大於300kPa均有分布。天然地基承載力指自地表算起的第一層或第二層基土(當第一層厚度小於3m,且第二層基土承載力高於第一層時,取第二層承載力數據)的承載力。區內天然地基承載力可分為4個等級(表2-10),其分布與變化規律與地貌單元有較密切的關系(圖2-7)。
圖2-7 黃河三角洲天然地基承載力分區圖
Fig.2-7 Map of natural carrying capacity of founda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表2-10天然地基承載力分區特徵表Tab.2-10 Natural carrying capacity category
1.承載力低區(fk<80kPa)的分布
1)呈條帶狀分布於現代黃河三角洲工程地質區內。如利津縣虎灘鄉西南—河口區義和鎮南部、河口東南孤湯水庫—渤海農場總場北以及現代黃河入海口北側等地,以上各地帶多為1855年以後成陸,且位於濱海低地或窪地內,排水條件差,自重固結程度低。
2)呈小片狀分布於古黃河三角洲平原區。如東營區勝利鄉南部,利津縣王莊鄉南部等。
2.承載力較低區(80≤fk<l00kPa)的分布
1)沿海岸線分布,寬度不一。
2)沿黃河泛流主流帶邊緣、前緣和窪地展布。如利津縣大趙鄉—虎灘—羅鎮—河口區一帶、集賢鄉—渤海農場總場、孤北水庫北部、利津前劉鄉—東營區西城,以及東營區龍居鄉—西范鄉一帶。
3.承載力中等區(100kPa≤fk<l20kPa)的分布
1)分布於決口扇的頂部及緩平坡地區。如利津縣南宋—北宋—明集,東營區龍居鄉—油郭鄉—六戶鎮—廣饒縣丁庄鄉以及勝坨鄉—高蓋鄉等地。
2)分布於現代黃河三角洲頂點附近。如寧海鄉—汀河鄉、寧海鄉—傅窩鄉一帶。
3)分布於現代黃河三角洲北部、東部。如河口區新戶—刁口鄉、孤東水庫—五號樁、墾利縣建林鄉—孤東水庫、建林—西宋鄉。
4.承載力較高區(fk>l20kPa)的分布
1)分布於古黃河三角洲的南部。如牛庄—陳官—小清河一帶。
2)分布於小清河以南的山前沖洪積平原區。
3)零星分布於近代黃河三角洲平原區的地勢較高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