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鄱陽地質土地為什麼紅

鄱陽地質土地為什麼紅

發布時間: 2021-02-16 15:36:46

⑴ 雲南的土地為什麼是紅色的

因為雲南大部分地區屬於亞熱帶和熱帶區,熱量和降水都很豐富,乾季和濕季界限分明,回得天獨厚的濕答熱條件和茂密的植被,加之海洋沉澱的喀斯特地貌,使之土壤里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又因為豐沛的降水天長地久地浸洗著富含鋁、鐵等金屬離子的石灰岩原始母質,導致了那些易溶礦物質大量分解和流失,氣候的溫熱又加速了土壤中鐵的氧化,化學反應中較差的鐵鋁氧化物殘留在土壤中,染紅了這片土地,而眼下這條昆石公路便是來源於這片被染紅的紅土。

⑵ 日本地震海嘯過後,土地為什麼是紅色

因為日來本的岩石構成源主要是玄武岩。玄武岩風化後,其三價鐵被氧化成了二價鐵,故而呈鐵紅色。
玄武岩(basalt),洋殼主要組成,屬基性火山岩。是地球洋殼和月球月海的最主要組成物質,也是地球陸殼和月球月陸的重要組成物質。1546年,G.阿格里科拉首次在地質文獻中,用basalt這個詞描述德國薩克森的黑色岩石。漢語玄武岩一詞,引自日文。日本在兵庫縣玄武洞發現黑色橄欖玄武岩,故得名。
玄武岩是一種基性噴出岩,其化學成分與輝長岩或輝綠岩相似,SiO2含量變化於45%~52%之間,K2O+Na2O含量較侵入岩略高,CaO、Fe2O3+FeO、MgO含量較侵入岩略低。礦物成份主要由基性長石和輝石組成,次要礦物有橄欖石,角閃石及黑雲母等,岩石均為暗色,一般為黑色,有時呈灰綠以及暗紫色等。呈斑狀結構。氣孔構造和杏仁構造普遍。
玄武岩體積密度為2.8~3.3g/cm3,緻密者壓縮強度很大,可高達300MPa,有時更高,存在玻璃質及氣孔時則強度有所降低。玄武岩耐久性甚高,節理多,且節理面多成五邊形或六邊形,構成柱狀節理。性脆,因而不易採得大塊石料,由於氣孔和杏仁構造常見,雖玄武岩地表上分布廣泛,但可作飾面石材不多。

⑶ 我家在2002年與學校土地質換,現在土地正在進行土地所有權,土地所有權是我的嗎

你的問題抄是,你家裡的房屋襲在2002年學校舉行的土地置換,現在土地正在進行一個確權工作話,你在問哪個所有權是屬於你們家的。
這個問題如果想要回答,那首先要看到2002年你學校土地置換,能不能置換合不合法,因為一般教育用地都是劃撥用地,而你無論是國有土地還是,集體土地,都是劃撥或者是購買的,那可能存在一個無法轉讓置換的情況。
如果是可以置換,畢竟2002年已經完成了置換手續,並到不動產登記部門完成了一個公民的工作,那麼多人卻選之後,這個置換後的土地是你的。
如果上述工作沒有做那麼大,也可以通過一個訴訟來解決問題,就是通過一個確權訴訟。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⑷ 地質變化 請問在千萬年以後,中國的地理位置和土地面積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1、變化是肯定的;
2、千萬年的時間在地質歷史上是非常短暫的,因此變化也專是微小的,比如陸地的漂移距離屬每年只有幾微米,千萬年也就是幾十米!
3、地面的風化剝蝕也是有變化的,比如喜瑪拉雅山脈的升高,冰川的消融都是變化.

⑸ 為什麼地質時期三次大冰期,溫暖期還是長

地質時期三次大冰期,溫暖期長的原因如下:

一、震旦紀大冰期

在距今6—7億年間,也就是地質史上的元古代的末期,地球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寒冷氣候。在加拿大、美國和我國江南地區的古地層中都有那個時期的冰磧層遺跡,這就是地球史上的第一次大冰期,稱之為「震旦紀大冰期」。

冰川影響所及,幾乎是寸草不生,自然界呈現一派空寂冷漠的景象。但在我國華北、東北地區卻發現了大量只有在氣候溫暖乾燥的環境下才能形成的石膏層。這表明,在世界規模的震旦紀大冰川時期,也存在小范圍的溫暖地區,在持久的寒冷時期也有相對短暫的溫暖時期。

在這次大冰期之後,一個新的地質時期——古生代開始了。古生代前期是海生藻類時代,中期是陸生孢子植物(如蕨類)時代,後期則出現了地球史上最早的原始森林。

在距今大約5億多年前,地球進入了一個新的歷時3億年以上的范圍廣闊的大間冰期,即寒武紀——石炭紀間冰期。間冰期就是氣候相對溫暖的時期,在這個大間冰期內,地球氣候顯著變暖,冰川向極地和高山退縮,而石炭紀則是這次大間冰期的極盛階段。

二、石炭——二迭紀大冰期

在距今二億至三億年,地球又發生了第二次大冰期。這次大冰期始於石炭紀末期,止於二迭紀中期,大約延續了一億年。根據動植物化石和冰磧層的分析發現,這次大冰期主要影響南半球,被稱為「南半球的冰期」。

在這次大冰期的後期——二迭紀,我國南部地區非但不冷,反而相當炎熱潮濕。比如已發現的大量二迭紀珊瑚礁就是明證。此外,在中南半島、馬來半島以及歐洲南部等地區,同樣是炎熱而潮濕的氣候,在這些地區還發現了二迭紀煤層。

石炭——二迭紀大冰期過後,全球氣溫不斷升高,最後形成了地球前半生中最為炎熱的地質時代——中生代。這個時代從距今二億三千萬到七千萬年為止,經歷了大約一億六千萬年的歷史。

在這個時代,即使在地球南、北極地區的氣候也是相當溫暖濕潤,呈現著森林密布的亞熱帶景象,地質學家稱之為中生代「三迭紀——第三紀大間冰期」。在這次大間冰期的早期,大陸性氣候顯著,乾燥帶迅速擴大。北美、歐洲和我國的紅土沉積范圍廣闊,說明當時氣候炎熱、氧化劇烈。

三、第四紀大冰期

從距今七千多萬年前開始,地球又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新生代。新生代分為第三紀和第四紀兩個地質歷史階段。

新生代中期是地球氣候由溫暖走向寒冷的過渡階段,溫帶地區開始草原化和荒漠化。在新生代第三紀後期,氣溫急劇下降,到距今三百萬年的第四紀,終於出現了一直持續至今的大冰川期——第四紀大冰期,也是地球史上已知的第三次大冰期。

在兩個亞冰川期之間的亞間冰期,氣候變得溫暖而乾燥,北極氣溫比現代高出10℃以上,低緯度地區氣溫也比現代氣溫高5—6℃.熱帶和溫帶氣候帶向北擴展,動植物群也隨之向高緯度遷移。極地附近的冰蓋逐漸融化並消失,引起了海平面上升。

第四紀的地球氣候有著極為顯著的冷暖變化和干濕變化。一些科學家認為,現在距第四紀大冰期開始的時間長度,還沒有達到地球氣候史上大冰期的時間長度。

前兩次大冰期都有幾千萬年的時間長度,而第四紀大冰期只有200多萬年的時間長度。因此,現在仍處於第四紀大冰期中的一個階段。與整個地球氣候史比較,現代氣候仍然處於比較寒冷的時期。

⑹ 地質條件是如何影響土地資源特徵的

瞎說幾抄句吧:
1、你先看看什麼是地質條件,比如岩性,地層形成時間、形成原因,地形地貌,水文,地表地質作用等。
2、岩性基本決定了土地可以用來干什麼,比如花崗岩、石灰岩地區,這種地方就不太容易形成耕地。長時間的風化條件使岩石破碎,沉積,沖刷等可以改變土地資源特徵。

⑺ 為什麼雲南的土是紅色的

雲南地處低緯度地區,優越的氣候條件和茂盛的植被及特殊的地貌條件給回雲南高原上的答土壤提供了豐富的有機質。由於雲南大部分地區地處亞熱帶、熱帶,熱量豐富、降水豐沛。豐沛的降水不斷沖洗著富含鋁、鐵等金屬離子的成土母質,使其中易溶礦物大量分解、流失,濕熱的氣候加速了土壤中鐵的氧化,活動性較差的鐵鋁氧化物殘留了下來,把土壤染成紅色。我國南方特別是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海南等省區的大部分土壤皆為紅色。那麼我國北、中、西、東的土壤主要呈什麼顏色呢?我告訴大家:我國東部呈青色;西北呈白色;東北呈黑色;中部的黃土高原,為黃色。這與中國道教中東青龍、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的顏色相符。中為黃色,黃土高原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五種顏色又與中國五行中金、木、水、火、土相對應,因此就有「五色土」之說。

⑻ 我家是鄱陽縣團林鄉夏家村老家土地被人霸佔該怎麼處理

別走法律途徑,沒用。特別是在鄱陽、找個大頭來解決。我家裡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很多次了。

⑼ 雲南的土地為什麼是紅色的

雲南是片紅土地,地質學家是如此解釋的:因為雲南大部分地區屬於亞熱版帶和熱帶區,熱量和降權水都很豐富,乾季和濕季界限分明,得天獨厚的濕熱條件和茂密的植被,加之海洋沉積的喀斯特地貌,使得土壤里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又因為豐沛的降水天長日久地浸洗著富含鋁、鐵等金屬離子的石灰岩原始母質,導致那些易溶礦物質大量分解和流失,氣候的溫熱又加速了土壤中鐵的氧化,化學反應中較差的鐵鋁氧化物殘留在土壤中,染紅了這片土地,而眼下這條昆石公路便是來源於這些被染紅的紅土。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