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地質有哪些規程規定
⑴ 煤田地質鑽探規范
本標准規抄定了煤的成因與襲成因類型、煤層、含煤岩系與煤田、煤田地質勘探、地質編錄與煤炭儲量、煤礦地質與儲量管理、煤礦水文地質、煤田鑽探、煤田物探等術語。本標准適用於與煤田地質與勘探有關的所有文件、標准、規程、規范、書劃、教材和手冊等。本標准規定的英文名稱,僅供參考,不具有與漢語術語同等的約束力。
⑵ 煤礦地質規程
你要一個煤礦的?那隻有礦井設計書中有,每個采區也會有地質說明書的
⑶ 礦井地質勘探包括哪些類容
《礦井地質規程》第四章明確規定如下:
第四章 礦井地質勘探
第一節 勘探性質的劃分
第22條 由礦井建設開始,到開采結束期間所進行的一切勘探,統稱礦井地質勘探。按其目的之不同,分為礦井資源勘探、礦井補充勘探、生產勘探和礦井工程勘探等四類。
第23條 礦井資源勘探
一、凡屬下列情況之一者,為礦井資源勘探:
1、延深水平或新開拓區,因無正式批準的精查地質報告而必須進行的勘探;
2、因原勘探報告遺留有重大地質、水文地質問題,勘探程度不足和發現地質構造形態與原地質報告有重大出入,不能滿足生產建設的要求而必須進行的勘探;
3、為擴大井田范圍而進行的勘探。
二、礦井資源勘探應根據所存在的地質問題和礦井採掘工程設計的需要而進行。應遵循的原則和必須達到的標准按《煤炭資源地質勘探規范》(試行)執行。
第24條 礦井補充勘探
一、在礦井范圍內凡屬下列情況之一者,為礦井補充勘探:
1、因延深水平高級儲量的比例達不到規定標准,不能滿足設計需要而必須進行的勘探;
2、根據礦井改擴建和開拓延深工程設計等要求而進行的勘探;
3、對需要重新評定的可採煤層,為提高其儲量級別或新增儲量所進行的勘探。
二、礦井補充勘探應針對存在的地質問題和設計部門的要求進行。其勘探設計,應按附錄二的要求編制。其勘探成果原則上要達到本規程第61條的要求。並於勘探竣工後3~6個月提出相應的補充地質勘探報告(內容見附錄三)報省煤炭廳(局、公司)批准。
第25條 生產勘探
一、凡屬下列情況之一者為生產勘探:
1、在已開拓區內為查明影響工作面劃分的地質因素,或為確定採煤方法以及找煤方向等而進行的勘探;
2、在采區內為解決影響正常採掘和安全生產的各種地質、水文地質問題而進行的勘探;
3、為探明采區范圍內煤層可采性而進行的勘探。
二、礦井生產勘探,應針對采區范圍內存在的不同地質、水文地質問題而進行。其勘探設計和成果必須滿足生產和安全的要求。勘探竣工後,應及時整理資料,根據需要編制專門的報告或說明書。
第26條 礦井工程勘探是指礦井生產建設中根據專項工程的要求而進行的勘探。勘探施工前應編制專門設計,其成果必須滿足工程的要求。勘探竣工後,應及時整理資料,根據需要編制專門的報告或說明書。
⑷ 煤礦地質工作規定與地質規程不同之處有哪些
我的理解,1、法律地位提高。煤礦地質工作規定已政府部門的規章制度這一層法律法規體系來規定,比規程從法律地位上講更具備權威性和強制性。2、內容涵蓋也比地質規程更要廣闊。比如它對地質信息化的開展提出了要求,而地質規程方面可能技術性業務性細節性更強一點。
為加強和規范煤礦地質工作,查明隱蔽致災地質因素,及時處理煤礦地質災害,有效預防煤礦事故,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組織制定了《煤礦地質工作規定》。
該《規定》分總則、煤礦地質類型劃分及基礎資料、煤礦地質補充調查與勘探、煤礦隱蔽致災地質因素普查、煤礦地質觀測與綜合分析、煤礦建設階段的地質工作、煤礦生產階段的地質工作第、煤礦閉坑階段的地質工作、煤礦地質信息化工作、附則10章100條,自2014年3月1日起執行。
原煤炭工業部1983年11月頒發的《露天煤礦地質規程》(試行)和1984年5月頒發的《礦井地質規程》(試行)予以廢止。
標准(standar):為了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經協商一致制定並由公認機構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復使用的一種規范性文件。當針對產品、方法、符號、概念等基礎標准時,一般採用「標准」。標准宜以科學、技術和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以促進最佳的共同效益為目的。
技術規范(technicalsp ecificat):規定產品、過程或服務應滿足的技術要求的文件。技術規范可以是標准、標準的一個部分或與標准無關的文件。當針對產品設計、研發、生產製造、檢測等通用的技術事項做出規定時,一般採用「規范」。
規程(code of practice):為設備構件或產品的設計、製造、安裝、維護或使用而推薦慣例或程序的文件。規程可以是標准、標準的一個部分或與標准無關的文件。
當針對操作、工藝、管理等專用技術要求時,一般採用「規程」,如各種:《產品檢驗規程》、《工藝及操作規程》、《設備使用安全操作規程》等等。
當前中國的標准體系,主要由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及企業標准構成。國家標准主要為兩類:A、強制執行標准;B、推薦執行標准。國家標准編制的目的是擇取國際通用慣例及先進標准,編制適合中國使用的總體的「技術要求」[此部分一般稱為「標准」]。至於如何實現這些「技術要求」交由參照和使用此標準的各個行業,依據行業特點編制「技術規范」。[此部分一般稱做「規范」]。當「技術規范」難以細化到具體的可執行的流程時,才會由具體執行此「技術規范」的地方單位或行業主導企業編制詳細的「操作規程」[此部分一般叫「規程」]。
⑸ 最新礦井地質規程是哪一年的
現在大家使用的是1984年5月煤炭工業部制定 《礦井地質規程》,煤炭部被取消,該規程沒有更新過,聽說也更新,不知道什麼時候。
⑹ 煤礦的作業規程有哪些重點
一般來講,主要是指採掘作業規程。
一、掘進作業規程的重點有:
第一部分 編制概要
第二部分 規程編制
第一章 概況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編寫依據
第二章 地面相對位置及地質情況
第一節 地面相對位置及臨近采區開采情況
第二節 煤(岩)層賦存特徵
第三節 地質構造
第四節 水文地質
第三章 巷道布置及支護說明
第一節 巷道布置
第二節 礦壓觀測
第三節 支護設計
第四節 支護工藝
第四章 施工工藝
第一節 施工方法
第二節 鑿岩方式
第三節 爆破作業
第四節 裝載與運輸
第五節 管線及軌道敷設
第六節 設備及工具配備
第五章 生產系統
第一節 通風
第二節 壓風
第三節 瓦斯防治
第四節 綜合防塵
第五節 防滅火
第六節 安全監控
第七節 供電
第八節 排水
第九節 運輸
第十節 照明、通信和信號
第六章 勞動組織及主要經濟技術指標
第一節 勞動組織
第二節 作業循環
第三節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第七章 安全技術措施
第一節 一通三防
第二節 頂板
第三節 爆破
第四節 防治水
第五節 機電
第六節 運輸
第七節 其他
第八章 災害應急措施及避災路線
二、採煤工作面作業規程的重點有:
第一部分 編制概要
第二部分 規程編制
第一章 概況
第一節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關系
第二節 煤層
第三節 煤層頂底板
第四節 地質構造
第五節 水文地質
第六節 影響回採的其他因素
第七節 儲量及服務年限
第二章 採煤方法
第一節 巷道布置
第二節 採煤工藝
第三節 設備配置
第三章 頂板控制
第一節 支護設計
第二節 工作面頂板控制
第三節 運輸巷、回風巷及端頭頂板控制
第四節 礦壓觀測
第四章 生產系統
第一節 運 輸
第二節 「一通三防」與安全監控
第三節 排水
第四節 供 電
第五節 通 信 照 明
第五章 勞動組織及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第一節 勞動組織
第二節 作業循環
第三節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第六章 煤質管理
第七章 安全技術措施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頂板
第三節 防治水
第四節 爆破
第五節 「一通三防」與安全監控
第六節 運輸
第七節 機電
第八節 其他
第八章 災害應急措施及避災路線
⑺ 煤礦地質工作規定要求的必備台賬和圖紙有哪些
煤厚為零點邊界0.15 ---0----0----0----
;; [CODE_PAGE] ANSI_936
*煤厚為零點回邊界答0.15
A,30,-2,[CIRC1,ltypeshp.shx,x=-1,s=1],-2
⑻ 煤礦安全規程對井下過斷層等地質構造有何規定
一般都是單側留足20米。\r\n但是這是經驗數字,不靠譜的,你必須根據斷層性質,有無導水性、圍岩強度,以及周邊有無其他隱患。\r\n這個是要進行設計並簽審的。\r\n煤礦防治水規定上面的計算公式也只能參考,可以使用,但是不是唯一依據。\r\n \r\n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應當根據相鄰礦井的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煤層賦存條件、圍岩性質、開采方法以及岩層移動規律等因素,在礦井設計中確定。\r\n斷層煤柱留設一樣,都需要依照具體情況分別計算,設計後確定。\r\n \r\n如果無依據,沒有進行設計,沒有進行審批,胡亂定一個數字,一旦造成事故,追查下來,是要負法律責任的。\r\n\r\n煤礦安全規程\r\n第二百五十六條為:\\「當礦井井口附近或者開采塌陷波及區域的地表有水體時,必須採取安全防範措施,並遵守下列規定: \r\n\\「(一)嚴禁開采和破壞煤層露頭的防隔水煤(岩)柱。 \\「(二)在地表容易積水的地點,修築泄水溝渠,或者建排洪站專門排水,杜絕積水滲入井下。 \\「(三)當礦井受到河流、山洪威脅時,修築堤壩和泄洪渠,有效防止洪水侵入。 \\「(四)對於排到地面的礦井水,妥善疏導,避免滲入井下。 \\「(五)對於漏水的溝渠(包括農田水利的灌溉溝渠)和河床,及時堵漏或者改道。地面裂縫和塌陷地點及時填塞。進行填塞工作時,採取相應的安全措施,防止人員陷入塌陷坑內。 \\「(六)當有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威脅煤礦安全時,及時撤出受威脅區域的人員,並採取防止滑坡、泥石流的措施。」 \r\n第二百五十九條為:\\「相鄰礦井的分界處,應當留防隔水煤(岩)柱。礦井以斷層分界的,應當在斷層兩側留有防隔水煤(岩)柱。 \\「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應當根據相鄰礦井的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煤層賦存條件、圍岩性質、開采方法以及岩層移動規律等因素,在礦井設計中確定。 \\「礦井防隔水煤(岩)柱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動,並通報相鄰礦井。嚴禁在各類防隔水煤(岩)柱中進行採掘活動。」
⑼ 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物探安全距是多少
沒有具體規定,煤礦安全規程里只提到應採用物探和鑽探等手段進行勘探,並沒有明內確安全距。容
《煤礦安全規程》第二編 第十條「井巷揭煤前,應採用物探和鑽探等手段綜合探明煤層厚度、地質構造、瓦斯地質、水文地質及頂底板等地質條件,編制揭煤地質說明書。」
⑽ 煤礦採掘作業規程都包含哪些內容
哥們給你發個目錄吧,內容太多寫不下。
第一篇 總則 1
第二篇 掘進工作面作業規程 14
第一部分 編制概要 14
第二部分 規程編制 22
第一章 概況 22
第一節 概述 22
第二節 編寫依據 26
第二章 地面相對位置及地質情況 29
第一節 地面相對位置及臨近采區開采情況 29
第二節 煤(岩)層賦存特徵 32
第三節 地質構造 37
第四節 水文地質 42
第三章 巷道布置及支護說明 56
第一節 巷道布置 56
第二節 礦壓觀測 61
第三節 支護設計 64
第四節 支護工藝 75
第四章 施工工藝 89
第一節 施工方法 89
第二節 鑿岩方式 91
第三節 爆破作業 96
第四節 裝載與運輸 108
第五節 管線及軌道敷設 112
第六節 設備及工具配備 115
第五章 生產系統 118
第一節 通風 118
第二節 壓風 129
第三節 瓦斯防治 135
第四節 綜合防塵 142
第五節 防滅火 146
第六節 安全監控 149
第七節 供電 150
第八節 排水 173
第九節 運輸 182
第十節 照明、通信和信號 190
第六章 勞動組織及主要經濟技術指標 191
第一節 勞動組織 191
第二節 作業循環 194
第三節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198
第一節 一通三防 201
第二節 頂板 207
第三節 爆破 211
第四節 防治水 221
第五節 機電 228
第六節 運輸 233
第七節 其他 244
第八章 災害應急措施及避災路線 248
第三篇 採煤工作面作業規程 251
第一部分 編制概要 251
第二部分 規程編制 256
第一章 概況 256
第一節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關系 256
第二節 煤層 258
第三節 煤層頂底板 263
第四節 地質構造 265
第五節 水文地質 267
第六節 影響回採的其他因素 270
第七節 儲量及服務年限 272
第二章 採煤方法 275
第一節 巷道布置 276
第二節 採煤工藝 279
第三節 設備配置 293
第三章 頂板控制 298
第一節 支護設計 298
第二節 工作面頂板控制 309
第三節 運輸巷、回風巷及端頭頂板控制 315
第四節 礦壓觀測 322
第四章 生產系統 326
第一節 運 輸 326
第二節 「一通三防」與安全監控 330
第三節 排水 344
第四節 供 電 347
第五節 通 信 照 明 351
第五章 勞動組織及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353
第一節 勞動組織 353
第二節 作業循環 356
第三節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361
第六章 煤質管理 366
第七章 安全技術措施 369
第一節 一般規定 369
第二節 頂板 370
第三節 防治水 377
第四節 爆破 381
第五節 「一通三防」與安全監控 383
第六節 運輸 384
第七節 機電 388
第八節 其他 390
第八章 災害應急措施及避災路線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