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岩漿作用和變質作用屬於什麼地質作用

岩漿作用和變質作用屬於什麼地質作用

發布時間: 2021-02-16 08:50:18

1. 生成岩漿岩,變質岩,沉積岩的地質作用分別叫什麼;與岩漿活動有什麼關系

岩漿作用,分噴出作用形成噴出岩,侵入作用形成侵入岩.
變質作用內,分接觸變質作用容,區域變質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動力變質作用.
沉積作用,形成沉積岩.
岩漿活動形成岩漿岩,岩漿岩可以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沉積岩和變質岩.
三大岩石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2. 岩漿變質作用

由於岩漿熱、揮發分氣體和壓力的影響,使煤發生了變質作用。這種變質作用形成的條件是由於岩漿的侵入、穿過或靠近煤層或煤系。根據侵入岩體的大小和侵入部位,以及侵入岩體與煤層的直接接觸或間接影響,進一步劃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與淺成侵入岩有關的接觸變質作用;另一種是與地下龐大的深成侵入體有關的區域岩漿熱力變質作用。

一、區域岩漿熱力變質作用

這種變質作用又稱區域熱力變質作用或遠程岩漿變質作用等。

區域岩漿熱力變質作用與深成變質作用的特徵有若干相近之處,但在受熱溫度高低、時間長短及受熱均勻程度上又有許多不同之處。區域岩漿熱力變質作用有以下主要特徵:

1)由於變質作用是在區域地熱場上疊加了岩漿熱,故地區的地熱溫度較高,地熱梯度較大,煤變質的垂直分帶明顯,變質帶厚度及平面寬度都較小。

2)這種變質作用所產生的變質帶,在平面上的展布特徵與煤系和上覆岩系等厚線的展布無關,而與深成岩體分布有一定關系。如我國黑龍江雙鴨山煤田中輝長岩岩株出露寬2km,長4km,圍繞岩體煤級呈同心環帶分布(圖4-5)。

3)煤的變質程度決定於岩體大小以及與岩體距離的遠近。距岩體近的煤變質程度高,並常有熱液礦化現象,遠離岩體則變質程度較低。

應該指出,在這種區域熱力變質過程中,由於岩漿熱液作用,無煙煤帶的圍岩往往發生蝕變,如硅化、葉蠟石化、絹雲母化、碳酸鹽化、綠泥石化、黃鐵礦化等,且石英砂岩變為石英岩,灰岩變質為結晶灰岩或大理岩,泥質岩變質為板岩。特別是熱液石英脈的發育,是區域岩漿熱變質作用的標志之一。

圖4-5 黑龍江雙鴨山煤田的煤質分帶(據邵震傑等,1993)

二、接觸變質作用

接觸變質作用是指各種岩床、岩牆、岩脈等淺成岩體侵入或接近煤層,其熱能使煤層溫度達1000℃以上。這種熱影響多是局部的、多變的,地質時間上是短暫的。

這種變質作用有以下特徵:

1)在侵入體與煤層接觸帶附近,煤層受熱溫度和增溫速率高,但延續時間短,受熱均勻性差。因此鄰近侵入體附近,往往有不規則的天然焦帶。天然焦多呈深灰、灰黑色,多孔隙,有明顯的垂直柱狀節理。

2)經接觸變質作用的煤,顏色變淺,比重增大,灰分增高,揮發分和發熱量降低,粘結性消失,愈近岩體愈明顯。在接觸變質過程中,由於氧含量迅速減少,碳含量增加得慢,所以與正常煤相比,這種煤的揮發分、發熱量均偏低。此外,由於煤在高溫下分解時產生的CH4氣體與硫酸鹽作用,可生成碳酸鹽礦物。故煤中碳酸鹽礦物含量的增加,往往也是接觸變質煤的特徵之一。

3)在接觸帶中,煤的鏡質組因經受高溫溶解時氣體逸出而具氣孔狀構造,形成多氣孔和溝槽的天然焦,其最大反射率和各向異性隨溫度提高而增大。

4)在接觸帶附近,常常存在規模較小且不規則的局部煤質分帶現象。其寬度不大,從數厘米至數米不等。

此外,由於接觸變質作用,在煤中可出現一些新的成分,大量的揮發分在煤的裂隙或孔腔中冷卻固化成焦油或類瀝青,然後變成新物質構成的小球體。Stach(1949)稱為「氣相石墨」。這種物質在平面偏光下表現為球體堆聚狀態,球體直徑為2~5μm。在正交偏光下,每個球體顯示有黑十字,轉動物台,十字不變,因此光學性質是對稱同軸的結構。在靠近侵入體的地區,可形成類似中間相球體,可能來自瀝青碳化的球體,其直徑為1~10μm。

褐煤和無煙煤的接觸變質與煙煤不同。多數煙煤在岩漿侵入後,靠近侵入體的地方變為天然焦。如江蘇利國煤礦開採的就是天然焦,且原來比較穩定的煤層在岩漿侵入後,由於塑性變形使天然焦呈串珠狀。褐煤在侵入體侵入期間的變化是大量脫水、裂開和充填礦物質,它不會因受熱變成膠質體,只是收縮、彎曲,並保留原有的顯微結構。無煙煤在侵入體侵入期間不軟化,保存無煙煤的結構,在化學組成、光學和其他性質上近似於石墨,具極大的各向異性。

接觸變質煤的反射率隨與侵入體的距離而變化,還取決於溫度、侵入體性質、煤層和圍岩的性質。接觸變質煤與非接觸變質煤相比,在碳含量相同時,其反射率值要大些。

淺成岩體的接觸變質作用與以下因素有關:

1)岩體的產狀:岩牆與岩脈都是垂直或斜交煤層穿過,因而它們對煤層的影響范圍不大,形成的天然焦僅限於岩體兩側鄰近部位,厚度通常只有幾十厘米至幾米。由此引起的次生分帶現象也是局部的。岩床為順層侵入的岩體,與煤接觸的面積較大,因而影響范圍和程度也較大。如我國遼寧阜新煤田岩床厚度由1cm至百餘米,延展數千米;鄰近岩床的煤層普遍變成了天然焦。

2)岩體的大小、侵入部位和侵入次數:一般岩體愈大,對煤質影響愈大。岩體位於煤層下部對煤層變質的影響程度及范圍比位於上部要大。侵入次數多對煤變質影響大。

3)岩漿的成分、性質及煤層圍岩的物理性質:通常酸性岩漿體由於含有較多的揮發性氣體,因而對煤質影響大;基性岩漿體由於揮發性氣體含量少,對煤變質的影響較小。煤與圍岩的孔隙度大,導熱性好,所以煤質受影響的程度就高。

3. 試分析地殼運動,岩漿作用,變質作用,地震四種內動力地質作用之間的關系

能量都來自於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能。板塊運動是導致上述地質作用的基本動力。

4. 變質作用與岩漿作用和沉積作用的區別

變質作用先已存在的岩石(包括岩漿岩、沉積岩和先形成的變質岩)受物專理條件和屬化學條件變化的影響,改變其結構、構造和礦物成分,成為一種新的岩石的轉變過程;一般形成變質岩,如大理岩(由灰岩變質而來)、板岩(由泥岩變質而來)等. 岩漿作用就是當岩漿產生後,在通過地幔或地殼上升到地表或近地表的途中,發生各種變化的復雜過程;一般形成岩漿岩,如花崗岩、玄武岩等. 沉積作用被運動介質(主要是水)搬運的物質到達適宜的場所後,由於條件發生改變而發生沉澱、堆積的過程;一般形成沉積岩,如泥岩、砂岩、灰岩等.

5. 3,地球三大地質作用(包括岩漿作用機理,變質作用類型,沉積作用環境,成岩類型及

用三大岩辯證關系說明
1)沉積岩——變質岩
主要為動力內變質、熱力變質作容用、接觸變質作用、區域變質作用
2)沉積岩——岩漿岩
一般要經過變質作用,但是也有直接變為岩漿岩的例子,主要是「鹽丘」常常出現在穹窿核部。
3)岩漿岩、變質岩——沉積岩
必須依靠外動力地質作用,風化剝蝕搬運
4)岩漿岩——變質岩
主要為較強的動力變質作用
5)變質岩——岩漿岩
是較高溫度和壓力持續的結果,其過程是:混合岩化—花崗岩化—岩漿化

6. 變質作用與成岩作用和岩漿作用有什麼區別

這么說吧,岩漿岩是火成岩,不屬於碎屑岩和化學岩。噴出和侵入後,就成岩了吧? 就岩漿作用。

7. 變質作用與岩漿作用風化作用有何區別

一般是化學變化.
在地殼形成發展過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岩漿岩、沉積岩和先形成的變質岩,為了適應新的地質環境和物理化學條件的變化,在固態情況下發生礦物成分、結構構造的重新組合,甚至包括化學成分的改變,這個變化過程稱為變質作用.當然,由於變質作用形成的岩石就稱為變質岩.
變質作用和沉積作用、岩漿作用之間有一些自然聯系.在有些情況下,要想嚴格地區分三者的界限比較困難.因此,在變質作用概念中,限定了變質作用發生的范圍必須是在地殼的一定深度上,也就是需要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作為條件.這個溫度壓力范圍是:T=200-1000℃,相當於後生成岩作用和岩漿作用之間.P=0.2-15Kb(千巴),大致代表風化帶以下.
後生成岩作用,泛指沉積岩形成以後,到遭受風化作用和變質作用以前這一階段的變化.它的上限是沉積物表面,下限是變質帶的頂部.後生成岩作用溫度一般低於220℃,壓力小於1Kb.因此,變質作用不包括表生變化.雖然風化、淋濾、成岩等表生作用岩石也有變化,也有重結晶作用、交代作用、脫水作用發生,但是它們的形成條件、方式和產物與變質作用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變質作用的溫度跨度比較大.高級變質作用要求溫度很高,可以接近或達到岩漿的溫度,壓力范圍也達到了岩漿形成所需要的深度.因此,岩漿作用和變質作用在形成范圍上有一定的重迭.在地下深處條件下,如果伴隨變質作用有重熔或者再生現象發生的話,很有可能出現類似於岩漿的物質,形成變質作用和岩漿作用之間的過渡類型,這被稱為混合岩化作用、花崗岩化作用或其他一些復雜的作用.比如,花崗岩化作用形成的岩石,雖然在礦物組合上看起來和岩漿形成的花崗岩似乎沒什麼差別,但是在成因、礦物特徵和結構等方面有明顯的不同,這些作用屬於變質作用的范疇.
那麼,變質作用和岩漿作用的主要區別是什麼呢?區別在於它們的形成過程不同.變質作用本身是一個升溫的過程,早先形成的岩石因為溫度上升發生各種變質反應,形成新的礦物組合.而岩漿作用主要是個降溫過程,是在溫度下降的條件下,不斷冷凝、結晶成礦物的過程.
變質作用還有一個重要特點是礦物轉變是在固態情況下完成的,而岩漿作用形成的礦物是從液態中結晶的,先結晶的礦物晶體形態好,也就是說晶體長得完整規則;結晶晚期形成的礦物往往沒有一定的形狀.變質岩中礦物顆粒生長得是否完整主要受礦物自己結晶能力的控制,和結晶順序無關.
由此可見,地殼中的溫度、壓力的變化以及局部流體的存在是變質岩形成的外界條件,也就是變質作用的條件.而不同成因的原岩類型是形成各種各樣變質岩的物質基礎.

8. 變質作用與岩漿作用,風化作用的區別.

一般是化學變化.
在地殼形成發展過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岩漿岩、沉積岩和先形成的變質岩,為了適應新的地質環境和物理化學條件的變化,在固態情況下發生礦物成分、結構構造的重新組合,甚至包括化學成分的改變,這個變化過程稱為變質作用.當然,由於變質作用形成的岩石就稱為變質岩.
變質作用和沉積作用、岩漿作用之間有一些自然聯系.在有些情況下,要想嚴格地區分三者的界限比較困難.因此,在變質作用概念中,限定了變質作用發生的范圍必須是在地殼的一定深度上,也就是需要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作為條件.這個溫度壓力范圍是:t=200-1000℃,相當於後生成岩作用和岩漿作用之間.p=0.2-15kb(千巴),大致代表風化帶以下.
後生成岩作用,泛指沉積岩形成以後,到遭受風化作用和變質作用以前這一階段的變化.它的上限是沉積物表面,下限是變質帶的頂部.後生成岩作用溫度一般低於220℃,壓力小於1kb.因此,變質作用不包括表生變化.雖然風化、淋濾、成岩等表生作用岩石也有變化,也有重結晶作用、交代作用、脫水作用發生,但是它們的形成條件、方式和產物與變質作用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變質作用的溫度跨度比較大.高級變質作用要求溫度很高,可以接近或達到岩漿的溫度,壓力范圍也達到了岩漿形成所需要的深度.因此,岩漿作用和變質作用在形成范圍上有一定的重迭.在地下深處條件下,如果伴隨變質作用有重熔或者再生現象發生的話,很有可能出現類似於岩漿的物質,形成變質作用和岩漿作用之間的過渡類型,這被稱為混合岩化作用、花崗岩化作用或其他一些復雜的作用.比如,花崗岩化作用形成的岩石,雖然在礦物組合上看起來和岩漿形成的花崗岩似乎沒什麼差別,但是在成因、礦物特徵和結構等方面有明顯的不同,這些作用屬於變質作用的范疇.
那麼,變質作用和岩漿作用的主要區別是什麼呢?區別在於它們的形成過程不同.變質作用本身是一個升溫的過程,早先形成的岩石因為溫度上升發生各種變質反應,形成新的礦物組合.而岩漿作用主要是個降溫過程,是在溫度下降的條件下,不斷冷凝、結晶成礦物的過程.
變質作用還有一個重要特點是礦物轉變是在固態情況下完成的,而岩漿作用形成的礦物是從液態中結晶的,先結晶的礦物晶體形態好,也就是說晶體長得完整規則;結晶晚期形成的礦物往往沒有一定的形狀.變質岩中礦物顆粒生長得是否完整主要受礦物自己結晶能力的控制,和結晶順序無關.
由此可見,地殼中的溫度、壓力的變化以及局部流體的存在是變質岩形成的外界條件,也就是變質作用的條件.而不同成因的原岩類型是形成各種各樣變質岩的物質基礎.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