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竇山什麼地質
Ⅰ 雪竇游志按什麼順序描寫雪竇山的自然環境
水更淺,行船不通復暢,人拉著船制也不能進入.在陸地上行走六七里路,便在葯師寺住宿.葯師寺背靠著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歡讀書,不像出入於城市官府里的(僧人).
過了兩夜,我就沿著小溪,從山的東側出來.淌過溪水,這里四面被大山環繞.遠望,如同一條白蛇蜿蜒向下奔流到山谷中的,大概就是山澗中的水流.桑田麥壟,上下連接,農家隱藏在竹樹之間,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戲,真的如同在圖畫里行走一般優美.想要問問這里所經歷的名稱,可是轎夫質朴土氣,不大懂得吳地的方言,有的勉強回答,有的答非所問,大致問十句才能夠懂得兩三句.
Ⅱ 五大佛教名山分別是哪些山
供奉文殊菩薩的山西五台山、供奉觀音菩薩的浙江普陀山、供奉普賢菩薩的四川峨眉山內、供奉地容藏菩薩的安徽九華山、供奉彌勒菩薩的浙江雪竇山。
2、供奉文殊菩薩的山西五台山
文殊菩薩的凈土世界就是五方佛的中間,叫華蓮凈土。也是華嚴三聖之一。過去做過七佛的老師,所以又稱之為師利菩薩。
文殊菩薩主要修行的就是《華嚴經》十地修行,主要的修行就是觀察天文地理,知道什麼時候發生水災,什麼時候發生台風,什麼時候發生地震,什麼時候發生冰包,從自然災害那裡救人苦難方法。
Ⅲ 浙江省奉化縣的雪竇山有什麼比較有名的景點
雪竇山處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西北,為四明山支脈的最高峰,海拔800米,有“四明第一山”之譽。該山風景優美,山川秀麗。山上有乳峰,乳峰有竇,水從竇出,色白如乳,故泉名乳泉,竇稱雪竇,而此山之名亦因此而來。
雪竇為東南著名風景勝地,其景區以雪竇寺與千丈岩瀑布為中心,四周群山環列,東有五雷、秒蘿、東翠諸峰,西有屏風山;南有天馬、翠巒,西南象鼻、石筍峰。乳峰又名商量峰,正峙其中,中廣亘數十里,阡陌縱橫,氣候宜人。
雲升霧散之時,北望寧波、鎮海,南眺象山港,謂之曰“晴時能見萬聖天”大霧彌漫之時,對面不見人影,謂之日“霧時難見丈外物”;冬天滴水成冰,謂之“寒時茅草倒掛珠”;大風起時,龍吟虎嘯,山搖地動,謂之“起風能拔迕根樹”,各種氣候下的不同景觀,使人游興倍增。
Ⅳ 寧波東錢湖風景區和雪竇山風景區當中是什麼區域
都 是山區啊
一個是屬於天台山脈,一個屬於四明山脈
Ⅳ 雪竇游志第二段寫了哪些景物,有什麼特點
水更淺,行船不通暢,人拉著船也不能進入.在陸地上行走六七里路,便在葯師寺住宿.葯師寺背靠著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歡讀書,不像出入於城市官府里的(僧人).
過了兩夜,我就沿著小溪,從山的東側出來.淌過溪水,這里四面被大山環繞.遠望,如同一條白蛇蜿蜒向下奔流到山谷中的,大概就是山澗中的水流.桑田麥壟,上下連接,農家隱藏在竹樹之間,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戲,真的如同在圖畫里行走一般優美.想要問問這里所經歷的名稱,可是轎夫質朴土氣,不大懂得吳地的方言,有的勉強回答,有的答非所問,大致問十句才能夠懂得兩三句.
翻過兩道山嶺,起初有一座亭子面對著道路,亭子上面用赤黑色的漆寫著「雪竇山」三個字
【鑒賞】:
雪竇,即雪竇山,在今浙江省奉化縣西60里,海拔800米,為四明山的分支.唐代曾在此建寺,原為我國佛教禪宗十剎之一;今雖廢,但乃有不少景點.
鄧牧於癸巳(1293)春暮二十四日游雪竇山.這篇游記留下了他的蹤跡,也使我們今天能一睹七百年前的雪竇山的風光.
游記的第一部分,作者用四段文字,記敘由石湖(今江蘇省吳縣盤門西南十里)至雪竇山的行程,約佔全文的五分之二.記敘遊程,交待行止,使景點所處及周圍環境瞭然於紙,也為後來的探奇訪勝者導游,這種筆法已經形成我國游記散文的共同特點.但是象本文,開篇在交待行程上就如此潑墨,還是不多見的.
但細細讀來並不乏味.沿途幾百里,水陸兼程,由石湖起程,舟行二十五里達江,「江行九折達江口」,入溪水又行「九折達泉口」,水淺處,「曳舟不得進」,則「陸行六七里」,經兩天兩夜後,又涉小溪大溪,抵達溪口才轉入山路.這段朴實的文字,不僅寫出了路途遙遠曲折,而且在長途跋涉中,使人看出作者「聞雪竇游勝最諸山」後,就不殫旅途險阻,而「一意孤行」的勃勃興致.
江浙一帶,素以風景優美著稱,沿途幾百里,自多奇山異水,一路攬勝,倒也不覺乏累.作者用悠閑的筆調寫道:「視潮上下,頃刻數十里」,輕舟飛馳的暢快心情,洋溢在字里行間.一會兒舟行大溪上,深溝險壑,森然可怖.一會兒巨石臨水,「若坐垂踵者」,多麼悠閑自在.一會兒溪水環山,自高處墜入山澗,遠遠望去,猶如自蛇奔赴大壑,氣象萬千.更有「桑畦麥隴,高下聯絡」,田家村舍,「隱翳竹樹」,樵夫牧童,追逐嬉戲,頗有些桃花源的味道.作者很想知道這地方的名稱和歷史,無奈村民不諳吳語,無從得知;遺憾的心情正反映了他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如此看來,作者對這一段行程不惜筆墨,是有所記而記的,並非閑筆.
從第五段起轉入山路,開始登臨雪竇山.作者著重記敘了雪竇山觀亭,千丈岩觀瀑和妙高台觀石.
雪竇山觀亭.作者移步換景.上到第二座山峰,這里景亭棋布,各攬一勝.因此作者沒有把「亭」作為描寫對象,而把鏡頭轉向了它們周圍的景物.隱秀亭處是萬杉藏秀;漱玉亭下是甘甜清泉;錦鏡邊海棠圍池,花影映水,燦爛如錦秀;寒華亭內題留薈萃,文采精華;大亭上有宋理宗的「應夢名山」御筆……一路觀光,美不勝收.
千丈岩觀瀑.千丈岩,顧名思義,這里崇岩壁立,谷深千丈,是個險峻之地.作者登臨「崖端」,攀樹「下視」,以至「目眩心悸」,歷險逐勝之情躍然紙上.飛雪亭觀瀑,是千丈岩的著名景觀.「初若大練,觸岩石,噴薄如急雪飛下.」寥寥十餘字,寫出了瀑布自崖頂飛瀉潭下的壯觀景象:它自錦鏡直徑十餘丈的大園池噴薄而下,始則寬如大練,繼而與岩石相激,珠璣四濺,細若飛雪,紛紛急下.沾濕衣襟,著實讓人心醉.「情以物生」(劉勰《文心雕龍·銓賦》),「辭以情發」(劉勰《文心雕龍·物色》),這一驚一喜引發了作者的感慨.他唇吻翕動,剛要啟口,環顧四周,竟沒有一個知音,不禁「悵然久之」.他想說什麼呢?」此時此刻作者決非是要贊山吟水,他要「清談玄辯」(多指玄妙的哲理).作者32歲時南宋滅亡,懷著悲憤的心情,拒不出仕;放浪山水以後,逢寓止則「杜門危坐,晝夜為一食」(《洞霄圖志》),以後隱居洞霄宮,也過著「身不衣帛,楮禦寒暑」(《伯牙琴》)的清苦生活,直到在超然館無疾坐化,終不改志,走的是一條多麼艱險的人生之路啊!雖有謝翱、周密(也是抗節隱逸之士)二位好友,但都未曾同游,且境況相似……在傷時感遇的慨嘆中,流露出了作者的幽憤與渴望.
妙高台觀石.這里山石岩岩,奇形怪狀,作者就極力描摹它們的形象,盛贊它們「自然動人」,遠遠勝過「觀花」.剛才的「悵然」雲散了.其實,這種傷時感遇之痛是切膚入髓的,稍有引發,就由衷而出.上文有三處寫到琅琅書聲:一處是葯師寺的寺僧讀書聲,一處是溪口大廢宅中傳出「誦聲」,一處是雪竇寺的主僧少野讀詩聲.聽到這些親切的讀書聲,作者不僅駐足諦聽,還要辯析一番,評論一番.我國古代知識分子的處世之道是修身積學,齊家治國.作者在《逆旅壁記》中說:「余家世相傳,不過書一束.」這位書香了弟對讀書聲倍感親切與驚喜,正反映了他雖身在山水,但終難忘情於世事人道.可見,寄身荒野乃是出於無奈.作者惟恐沒有人懂得他的心曲,特將自己的文集命名為《伯牙琴》,大概就是耿耿於此吧.
鄧牧在自敘傳中說:「以文字請,每一篇出爭傳頌之,非其人求之厚饋弗為.」我們不必對他索取厚饋加以厚非,且看他對自己的文字是何等的自重.總觀全文,作者很善於把握景物的特點:雪竇山的亭,千丈岩的瀑,妙高台的石,各具特色.閩浙一帶,三江九溪,蒼山與碧水,總是相依相伴,雪竇山更是如此.但作者寫水,各擇其妙:或寫形,如「白蛇蜿蜒」;或寫聲,「溪聲繞亭」;或寫味,「飲之甘」;或寫動,「大溪薄山轉」;或寫靜,「花時影注水中」;總之,使人領略到每一景物的獨勝之處.
作者描摹景物的形態,不拘一格.妙高台的山石:色,「或紺(gān微帶紅的黑色)或蒼」.形,有的象扣著的盂;有的象丟棄的帽子,委屈地躺在地上;有的象蛟跳躍;有的象獸蹲踞.遠處的山峰,「青嵐上浮,若處子光艷溢出眉宇」--青靄繚繞,陽光穿射,色彩繽紛,簡直象個蛾眉秀目,脈脈含情的少女,再美的花也比不上.這段不足百字的景物描寫,竟川了動情結合,比喻擬人,遠眺近觀,對比襯托……直到窮形盡相方才收筆,如此的精細酣暢.
寄情於景,寓志於物,是我國游記散文的傳統,到唐宋時期,已經達到「物我雙會」的境界.本文作者把自己的傷時感懷都融注在景物之中,自然而親切,令人心領神會.[1]雪竇:山名,四明山支脈最高峰,在今浙江奉化市溪口鎮西北. [2]歲癸巳:指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春暮:晚春. [3]甬(yǒng)東:古地名,今浙江舟山島. [4]游勝最諸山:游覽之美好是眾山中最突出的. [5]北口堰(yàn):中間一字原缺;堰,攔水壩. [6]之:往. [7]橫絕:橫斷,橫跨. [8]覆以棟宇:在橋上蓋了亭子;棟宇,泛指房屋、亭閣一類的建築物. [9]「凡舟」三句:謂凡是船隻來往,看潮水漲落而上下的,一會兒就行駛幾十里.「楫(jí),船槳,此指船. [10]「非其時」三句:意謂如果不在漲潮季節,則船隻來往靠人力來牽引,就既費力又緩慢.「時」,季節,指潮汛季節. 「挽(wǎn)」牽,拉. [11]薄:迫近. [12]岩壑(hè)深窈(yǎo):山谷幽深. [13]臨:從高處往下靠近. [14]若坐垂踵者:好像一個人放下腳坐著.「踵」,腳後跟. [15]益:更加.澀(sè):不通暢,指水淺,行船艱難. [16]曳(yè):拉,牽引. [17]負:背,背靠. [18]不類城府:意謂不像那些出入城市官署的和尚;「類」,類似. [19]越:過.信宿:連住兩夜. [20]畦(qí)、隴:園田間的長條土埂. [21]聯絡:連接. [22]牧豎(shù):牧童.徵逐:追逐. [23]地所歷名:所經之處的地名. [24]輿夫:轎夫.樸野:質朴土氣. [25]不深解吳語:不很懂得吳地(今江蘇東部、浙江西部)方言. [26]或強然諾:有時勉強答應. [27]或不應所問:有時答非所問;「不應」,對不上. [28]率:大致、大抵. [29]次:接下去,接著.度:過. [30]相嚙(niè):相接;「嚙」,咬. [31]修:長.且:將近.跬(kuǐ):半步,實指一舉足的距離,等於今稱「一步」. [32]野人:指當地村民.捷甚;輕快得很. [33]溪口:地名,即今奉化縣溪口鎮.市:街市. [34]間(jiàn):間或,偶而.誦聲:讀書聲.廊廡(wǔ):堂前兩側的廂房. [35]殆:大概.《兔園冊》:即《兔園策》,唐代人(一說虞世南,一說杜嗣先)編纂的一部書,民間用作啟蒙課本. [36]陟(zhì):登,上.林麓:樹林覆蓋的山腳. [37]睨(nì):斜看. [38]不去:謂花粉不掉落. [39]是:指花粉香. [40]首:起頭.當道:正處在路上. [41]髹(xiū)書:用漆塗飾書寫.「髹」,把漆塗在器物上. [42]「山勢」三句:謂從山谷抬頭看去,天空狹窄得就像在陷阱中所見一樣.「奧」,深. [43]林際:樹林邊緣. [44]廓然:廣闊的樣子. [45]一瞬:一眨眼;這里有一眼望去的意思. [46]不暇:沒有空閑. [47]覆:遮蓋. [48]竇:孔,這里指泉眼. [49]汲(jī):由下往上取水. [50]值:正對.所入:所延伸的地方,前方. [51]「先朝」五句:據記載,南宋理宗夢游一處風景優美的地方,醒來後下令繪畫天下名山進閱,認為雪竇山就是他夢中所到之處,故親筆寫了「應夢名山」四字賜寺刻石.「先朝」,指宋朝.「昭陵」,古代宗廟或墓地的排列,以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於始祖左方,稱「昭」;三世、五世、七世,位於始祖右方,稱「穆」.這里「昭陵」是指南宋理宗陵.「絕境」,風景最佳的地方.「圖」,畫.「茲山」,此山. [52]徑達:直到.雪竇:寺名,唐末始建,初名瀑布觀音禪院,至宋真宗時,賜名雪竇資聖禪寺,是禪宗十剎之一. [53]因橋為亭:就著橋蓋了一座亭子. [54]徑餘十丈:直徑有十丈多. [55]「花時」二句:謂海棠花開時節,花影投在水邊,燦爛似錦「注」,投.「水涘(sì)」,水邊.「疑(nǐ)」,通「擬」,比擬. [56]繚曲:繚繞曲折. [57]主僧:主持寺廟的和尚,法號少野. [58]有詩聲:謂作詩有點名氣. [59]具觴(shāng)豆勞客:准備了酒菜招待客人. 「觴」,酒器.「豆」,盛菜器.「勞」,慰勞. [60]錢塘故舊:杭州的老朋友. [61]止余宿:留我住一夜. [62]度(ó):揣度:估計.詰(jié)旦:第二天早晨. [63]不果留:沒有留宿.「不果」,事情沒有實行. [64]右偏:右側、右邊. [65]引手援樹:伸手攀樹. [66]練:白絹. [67]沾(zhān)醉:大醉,謂為風景陶醉. [68]清談玄辯:談論老莊學說的話語. [69]觸喉吻:指話到了嘴邊;吻,嘴唇. [70]無足與雲者:沒有夠得上共談的人. [71]坐:因.平生:一生,這輩子. [72]羨衍:延伸,擴展. [73]「山林」句:謂秧田雖在山林圍繞的高處,卻與平地沒有不同. [74]高復稱此:意謂從雪竇寺到山峰的高度同到山下村莊的距離相當,也有數百丈.「稱」,相當. [75]危石:高聳的岩石.突岩畔:突出在山崖邊. [76]環湊:合攏聚集在一起. [77]「周覽」六句:謂環視眾山,有的黑中透紅,有的山色青綠;像盆盂倒扣的,像古代禮帽的,像蛟龍跳起、野獸蹲坐的,不能一一描述.「紺(gàn)」,稍帶紅的黑色.「委弁(biàn)」,周代的禮帽,用絹做的叫委,用皮革做的叫弁,形狀像倒扣的杯子,前頭高而寬,後面矮而尖. 「蛟」,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龍. 「踞」(jù)」,蹲坐.「殫(dān)」,盡. [78]晴嵐(lán):晴天山中的霧氣. [79]處子:處女.溢出眉宇:充滿表露於眉額之間. [80]陵登:指爬山. [81]勝:超過. [82]小雪竇:即白岩山. [83]四明洞天:在丹水山.白岩山、丹水山都屬於雪竇山.
Ⅵ 雪竇山有什麼景點
徐鳧岩
徐鳧岩瀑布位於雪竇寺西,徐鳧岩村附近。岩頂海拔4 7 6 米。崖石有巨石外突,傳為仙人騎鳧徐徐升天外,故名。遠望巨石,酷似石猴倚天而鞠猴岩,以鞠猴岩為中心,兩邊絕壁呈放射狀亘延數百米,其形如斧鑿刀削,其色黛赭相雜。崖頂松木蒼翠,虯影亂舞,崖下草木叢生,成簇弄影。其壯觀、秀麗,勝於千丈岩。宋寶慶《四明志》載,絕壁鑿有「鞠猴岩」三大字。
崖頂澗間,有古樸洞橋橫跨,澗水自躊躇嶺林間潺潺流來,漸而湍急澎湃,過橋後飛流直掛,聲震山谷。瀑布落差1 1 6 米,無岩石阻斷,一流至底。絕壁下部,水簾與岩壁相隔成一寬綽空間,置身其間,如坐輕羅帳中,細沫澗面,趣不勝述。瀑下有潭,煙雲彌漫,令人沉醉。水自潭流出,成溪流沿谷底逶迤而去。宋代陳著《徐鳧皎瀑》詩:「一流瀑瀉九重天,長掛如虹引洞仙。岩壁鳧飛延歲月,石樑龍滾飛雲煙。滿山葯味增新色,夾岩桃花勝舊年。」
20世紀3 0 年代,從崖頂至岩下築有山徑。6 0 年代後,電影《難忘的戰斗》、《曙光 》等曾在此拍攝外景。
千丈岩
從御書亭經百步階,可至千丈岩底,水擊成潭,潭水碧透,寒氣襲人。1 8 9 4年(清光緒二十年)潭旁築仰止橋、午雷亭。2 0 年代重修,抗日戰爭時期被破壞。1 9 8 6 年復修。佇立橋上,水氣彌漫,余沫撲人,仰望飛瀑,驚心動魄,宋樓鑰《千丈岩詩》:「驚見銀河空外翻,湍流千丈有餘寒。下流不用長勞望,只向懸崖頂上看。」 午雷亭旁摩崖石刻「煙聲」兩字,為1 6 4 2 年(明崇禎十五年)縣令胡夢泰所書。飛瀑對面崖壁上,「樂不」兩字,1 9 1 6 年(民國五年)亭下人沈皆城書。1 9 3 7年 4 月,馮玉祥到此,曾賦詩:「來到四明山,先看千丈岩;若能發水電,更能開我懷。」
Ⅶ 雪竇山旅遊集散中心到奉化縣城有什麼車子
撿到山旅遊集散中心到鳳發財有什麼車子?它有旅行大巴也可以,那些電車也可以滴滴打車,那個車子也比較多。
Ⅷ 奉化市區周邊有沒有什麼地方可以爬山
奉化市區周邊可以爬山的地方有雪竇山。
雪竇山(Mount Xuedou),國家級風景名勝版區,國家森權林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被譽為「四明第一山」,是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彌勒佛的道場。
雪竇山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西北,為四明山支脈的最高峰,海拔800米,有「海上蓬萊,陸上天台」之美譽。雪竇山因北宋仁宗皇帝趙禎夢中到此一游而得名「應夢名山」,南宋理宗皇帝趙昀追書「應夢名山」。
(8)雪竇山什麼地質擴展閱讀
雪竇山景點:
1,徐鳧岩
徐鳧岩瀑布位於雪竇寺西,徐鳧岩村附近。岩頂海拔476米。崖石有巨石外突,傳為仙人騎鳧徐徐升天外,故名。
2,三隱潭
三隱潭是雪竇山中三折瀑布組成的景觀。因為隱匿山谷,又有三處潭潭,所以叫三隱潭。隱潭之水,源自東嶴村,形成三級瀑布,全長約1600餘米。從上到下分別叫作:上隱潭、中隱潭、下隱潭。
Ⅸ 寧波雪竇山有什麼好玩的
就是看瀑布,大佛,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