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補堪量怎麼算

地質補堪量怎麼算

發布時間: 2021-02-16 05:43:50

工程地質勘查中持力層坡度大於20% 堪孔加密數量如何確定大於30%堪孔加密數量如何確定

1、對於復端承樁(含嵌岩樁)制:主要根據樁端持力層頂面坡度決定,宜為12-24m。當相鄰兩個勘察點揭露出的樁端持力層層面坡度大於10%或持力層起伏較大、地層分布復雜時,應根據具體工程條件適當加密勘探點。
2、對於摩擦樁:宜按20-35m布置勘探孔,但遇到土層的性質或狀態在水平方向分布變化較大,或存在可能影響成樁的土層時,應適當加密勘探點。
3、復雜地質條件的柱下單樁基礎應按柱列線布置勘探點,並宜每樁設一勘探點。

② 地質及水文地質損失量怎麼計算

地質損失一般為工作面或采區內構造影響不能回採的那一部分,簡單說就是工作面過斷層,斷層兩側丟失的煤量;水文地質損失是可采儲量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遇受煤層露頭影響或底板承壓水威脅不能開采而造成的損失量。

③ 地質補勘是在什麼時候進行的,是在地質詳勘後局部進行的嗎地質初勘和地質詳勘分別一般是多少米一個孔

可以這么理解,地質補勘一般是針對有前期勘察中發現的有價值的地段進行的勘察,相比較而言,補勘時一般選在數據異常的地段,有工業價值的元素含量高的地段。具體多少米一個孔針對不同的礦種是不一樣的,和用於勘探的資金也是有關系的。

④ 怎樣進行地質勘探測量

作為從事地質工程的技術人員,除了應掌握地質勘探工程的專業知識外,還應熟悉勘探工程中的測量工作,尤其是現在測量電子儀器的廣泛使用,測量儀器操作越來越簡單,應具 有參與或組織實施測量業務的能力,合理使用測量資料。
地質勘探測量通常包括地質填圖、勘探工程、地質剖面等測量工作。
第一節 概述
地質勘探是為了詳細查明地下資源,並確定礦物位置、形狀及儲量。地質勘探一般分為普查、詳查和精查三個階段。普查階段是根據在地表上所發現的礦點(礦體露頭)以及配合地表揭露工程和少量的勘探工程等手段所進行的地質觀察。初步查明礦產的品種、礦體的規模、形狀和產狀,確定礦石的品位和儲量。詳查階段亦稱勘探階段,是在普查基礎上對礦區進行更詳細的勘查,目的是查明礦區的地質構造、礦體產狀、礦石品位、物質成份及儲量等獲得更可靠的地質資料。精查是在普查和詳查的基礎上,進一步查明礦產品的埋藏情況,確定礦體的品位、儲量、開采價值、開采方法等,為下一步開礦作好准備。地質勘探工程測量是為地質勘探提供可可靠的測繪資料,配合地質勘探作業以保證任務的完成。
地質勘探工程測量的主要工作任務是:
1.為勘探工程的設計和研究地質構造提供勘探區域的控制測量和各種比例尺的地形圖; 2.根據地質工程的設計,在實地給出工程施工的位置和方向(又稱定位和定線); 3.竣工後測出工程點的平面坐標和高程;
4.提供編制地質報告和儲量計算的有關圖紙資料。
為了進行上述測量工作,應首先在勘探區建立測量控制網,控制網的等級應以《地質勘察測量規程》為依據,並結合勘探區的地形條件和勘探網的密度和精度要求,還應同時滿足礦區所需比例尺地形圖測量的需要,其它測量工作在控制測量的基礎上進行。一般情況下作為地質勘探區首級平面控制網,可根據勘探面積、勘探網密度和地形條件,布設四等或5″級導線網,若有GPS接收機,也可布設相應等級的GPS控制網,在此基礎上再以交會、導線等方法進行加密。高程式控制制網根據不同的精度要求,可採用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或GPS測高。
當勘探區已建立地形測量控制,如果精度能滿足勘探工程測量的需要時,應利用其作為一切勘探工程測量的平面和高程式控制制,不必重新布網。如其密度不夠,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加密。
勘探區的地形測量是為地質勘探工程服務的,測圖比例尺的大小是隨地質勘探對礦石儲量計算的精度要求不同而變化的。儲量計算的越精確,測圖比例尺就越大,隨著勘探工程的進展,勘探工程所需的地形圖比例尺也逐漸變大。一般應滿足大比例尺(1:500~1:5000)測圖的需要。

第二節 地質填圖測量
在礦區勘探工程中,首先要進行地質填圖,通過地質填圖來詳細查清地面地質情況,劃分岩層,確定礦體分布,以便正確了解礦床與地質構造的關系及規律,為下一步的勘探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並作為儲量計算的地表依據。
一、地質填圖的比例尺
地質填圖是用地形圖作為底圖,將礦體的分布范圍及品位變化情況、圍岩的岩性及地層
的劃分、礦區的地質構造類型以及水文地質情況等填繪到地形圖上,即成為一張地質地形圖。在地質工作的各個階段,要填繪不同比例尺的地質圖。在普查階段,要填繪1:10萬或1:20萬的區域地形圖,詳查階段,要填繪1:1萬、1:2 .5萬或1:5萬的地質地形圖。在精查階段,填圖比例尺依據礦床的具體情況而定,若礦床的生成條件簡單,產狀較有規律,規模較大,品位變化較小,則採用的比例尺就小,反之較大。一般規模大、賦存條件簡單的礦床如煤、鐵等沉積礦床,通常用1:1萬至1:5萬比例尺的地質地形圖;對於規模較小、賦存條件較復雜的礦床如銅、鉛、鋅等有色金屬的內生礦床,通常用1:2000和1:1000的地質地形圖;對於某些稀有金屬礦床,還可採用更大的比例尺,如1:500。一般地形圖的比例尺應與地質填圖的比例尺相同,
二、地質填圖的方法
地質填圖測量包括地質點測量和地質界線測量兩個步驟,其中地質點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工作。
地質點是指勘探礦區地表上反映地質構造的點,如露頭點、構造點,岩體和礦體界線點、水文點等。它們是地質人員進行地質調查的地質觀察點,是填繪地形圖的重要依據。這就需要採用適當的方法將地質點測繪在地形圖上。地質點的位置是地質人員在實地觀察確定的,確定後用紅油漆或插一小紅旗作為標記,並編號。
測定地質點前應准備好作為底圖的地形圖,控制點資料,並對控制點進行檢查。要充分利用測區已有的控制點,如果控制點不足,可採用導線測量等方法加密。地質點測量作業方法、程序及要求與地形測圖的碎部點測量完全相同,地質點測量一般由地質人員與測量人員共同完成。地質人員在選擇地質點,描述地質內容和繪繪制地質藍草圖時,兼職立尺員,測量人員按照地形圖中測碎部點的方法,測定地質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最後製成地質地形圖。
礦體及岩層界線的圈定:在測定地質點的基礎上,根據礦體和岩層的產狀與實際地形的關系,將同類地質界線點連接起來,並在其變換處適當加密點,地質界線的圈定一般由地質人員現場進行,也可野外記錄,室內圈定。圖12-1是地形圖作為底圖繪出的部分地質圖,圖中虛線表示的是根據地質點和地質界線的觀測資料圈定的地質界線,例如虛線1~2表示侏羅系(J)和三疊系(T)地層的分界線(P為二疊系、C為石炭系、D為泥盆系、S為志留系)
三、地質填圖中的注意事項
1、 地質人員在進行地質點觀察時,應攜帶地形圖,並繪制草圖
3
2、 地質填圖應充分利用已有的控制點,包括圖根點,控制點經檢查符合要求的情況下,
可以直接使用。當控制點丟失或破壞時,必須重新建立圖根控制。
3、 地質點測量根據具體的條件可採用:平板儀極坐標法,經緯儀配合小平板儀法,有
條件可採用全站儀進行數字化成圖方法測設或用RTK直接測量地質點的坐標。

第三節 勘探工程測量
一、勘探線、勘探網的測設
在地質勘探過程中,各種勘探工程如槽、井、鑽孔和坑道等一般都是沿著一定直線方向布設的,這些直線叫勘探線。勘探線又彼此交叉構成一定形狀的格網,稱為勘探網
(一)勘探線、勘探網的布設形式
勘探工程的布設,一般是平行於礦體走向或者垂直於礦體的走向。人們把平行於礦體走向的勘探線稱為橫向勘探線。垂直於礦體走向的勘探線稱為縱向勘探線。縱橫勘探線相互交叉構成勘探網。勘探網的形狀和密度由礦體的種類及產狀確定。一般有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線型。

勘探網內勘探線的間距是根據礦床類型、勘探階段要求探明的儲量等級而定,一般在20米至1000米之間。為了控制勘探線和勘探網的測設精度,也須遵循先整體後局部的原則,首先在礦區中布設一基線,然後再布設其它勘探線。如圖12-3所示,M、N為基線。勘探網上點的編號以分數形式表示,分母代表線號,分子代表點號,以通過基線P的零點為界,西邊的勘探線用奇數表示,東邊的用偶數表示;以基線為界,以北的點用偶數號表示,以南的用奇數表示。
0
2
表示基線與東第一條勘探線的交點。 (二)勘探線、勘探網的測設 1、基線的測設
在已建立測量控制網的情況下,根據地質勘探工程的設計坐標和已知測量控制點的坐標反算測設數據,直接將地質勘探工程測設到實地上。在尚未建立控制網的勘探區,若沒有全站儀,應首先布置勘探基線作為布設勘探網的控制。由地質人員和測量人員實地確定基線的方向和位置,基線一般由三點組成,

⑤ 地質補堪是什麼

地質補勘就是指一個項目,經過初步勘察、詳細勘察或者是一次性勘察並提版交合格的地質報告後權,後面還需進行的勘察,但它針對前一次做的補充工作,一般有3種情況需要補充勘察。
第一種情況是在場地施工開挖時(基坑或基槽開挖後),又遇到岩土條件與原地質報告查明的地質情況有差異或者發現必須查明的異常情況時,為保證工程施工的安全及進度要求,針對該情況進行地質補充勘察,也有的叫施工勘察。
第二種情況是在前一次提交的地質報告中已交代,由於當時的地質勘察期間遇到局部無法施工的情況(如部分因原建築未拆,部分地段因爭議無法進行地質工作等等),當條件具備後,針對局部地段進行補充勘察,作為對原提交勘察報告的一個補充資料。
第三種情況是場地條件復雜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按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第四章4.1.2節也宜進行補充勘察(施工勘察)。
簡單回答,希望你明白並滿意哈。

⑥ 油田的地質儲量是怎樣算出來的

在石油勘探的不同階段都要進行儲量估算或計算。為了給油田開發做好准備,必須提供比較准確的地質儲量。所提交的地質儲量是石油勘探最終成果的綜合反映,是油田開發的物質基礎。
計算儲量有好幾種方法,一般採用容積法、物質平衡法和統計法。
容積法應用比較廣泛,只要把含油麵積圈定準確,把第一性資料求准,就可以算出可靠的儲量。物質平衡法是在油田開采一個階段以後才能應用,在油層性質差別很大時,准確程度就不高了。統計法往往是在地下岩層比較復雜,油、水層交互出現或裂縫性油層中才使用。
這里僅就容積法介紹一下怎樣計算油田的石油地質儲量。按這種方法,首先要把各種計算參數搞清楚,每一個參數越准確,儲量也就越接近於實際。參數中最主要的是含油麵積和油層厚度。
油層厚度是指油層有效厚度,即經過油層單層試油能采出的有開采價值的原油的那些油層的厚度。
油層有效孔隙度是用岩心測量出的岩石孔隙容積占岩石總體積的百分數。我國多數油田砂岩油層孔隙度在20%左右。
含油飽和度是指在儲油岩石的孔隙體積中石油所佔體積的百分比。
原油的體積在地下油層中與地面上不同,在地下時因為原油中溶有大量氣體,體積比較大;噴到地面後,壓力降低,氣體從油中跑出,原油體積就會縮小。地下體積與地面體積之比叫做體積系數。

一些國外油田資料中所講到的石油地質儲量實際上是指可采儲量。這是考慮到地下的原油不能百分之百地采出,只計算可以采出的儲量,就是可采儲量,它不包括預計不能采出的那部分石油地質儲量。可采出的儲量與地下全部地質儲量之比叫做採收率。實際上,由於各油田特點不同,油田開發方法和採油工藝不同,採收率也不同。
油田情況基本上搞清楚了,石油地質儲量基本上計算準確了,油田就可以投入開發。到此,可以講石油勘探的任務已經基本上完成了。
但是為了進一步查明油井生產能力和開采特點,在石油勘探後期,往往要開辟生產實驗區,以取得油田開發的實際經驗。在生產實驗區里,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幾種不同的開發方式進行開采實驗,以便於比較,為油田全面開發提供依據。這樣才能制定出以地質為基礎,以生產實踐為根據,綜合考慮各種條件的符合多快好省原則的油田開發方案。

⑦ 怎樣計算補液量

第一個24小時:(補液總量=2000+體重X燒傷面積x1.5)所以總補液為版2000+50x60x1.5=6500ml,晶體:膠體=1:0.5
晶體為50x60x1.0=3000ml,膠體為50x60x0.5=1500ml,水分為權2000ml,。
第二個24小時:水分仍為2000ml,晶體膠體均減半

⑧ 建設工程地質勘探有多大工程量

建設工程地質勘探有多大工程量,要看工程大小。
工程地質勘察的任務主要有下列幾個方面:

1、查明工程建築地區的工程地質條件,闡明其特徵、成因和控制因素,並指出其有利和不利的方面。

2、分析研究與工程建築有關的工程地質問題,做出定性和定量的評價,為建築物的設計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質資料。

3、選擇工程地質條件相對優越的建築場地。建築場地的選擇和確定對安全穩定、經濟效益影響很大,有時是工程成敗的關鍵所在。在選址或選線工作中要考慮許多方面的因素,但工程地質條件常是重要因素之一,選擇有利的工程地質條件,避開不利條件,可以降低工程造價,保證工程安全。

4、配合工程建築的設計與施工,據地質條件提出建築物類型、結構、規模和施工方法的建議。建築物應適應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施工方法和具體方案也與地質條件有關。

5、提出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質條件的措施和建議。任何一個建築場地或工程線路,從地質條件方面來看都不會是十全十美的,但從工程措施角度來看幾乎任何不良地質條件都是能克服的,場地選完之後,必然要制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質條件的措施。只有在了解不良地質條件的性質、范圍和嚴重程度後才能擬定出合適的措施方案。

6、預測工程興建後對地質環境造成的影響,制定保護地質環境的措施。大型工程的興建常改變或形成新的地質營力,因而可以引起一系列不良的環境地質問題,如開挖邊坡引起滑坡、崩塌;礦產或地下水的開采引起地面沉降或塌陷;水庫引起浸沒、坍岸或誘發地震等,所以保護地質環境也是工程地質勘察的一項重要任務。

⑨ 地質儲量計算方法有哪些

地質儲量,1959年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根據地質和礦產的研究程度及相應的用途所劃分的一類儲量。地質儲量是指根據地質勘探掌握的資料,按照能源儲藏形成的規律進行推算得出的儲量[1]。

地質儲量是指由地質勘探部門根據地質和成礦理論及相應調查方法所預測的礦產儲量。這類儲量的研究程度和可靠性很低,未經必要的工程驗證,一般只能作為進一步安排及規劃地質普查工作的依據[2]。

中文名
地質儲量
外文名
geological reserves
定義
按照能源儲藏規律推算出的儲量
分類
表內儲量和表外儲量
快速
導航
分類

最新地質儲量分類

礦井地質儲量
簡介
地質儲量是指根據區域地質調查、礦床分布規律,或根據區域構造單元,結合已知礦產的成礦地質條件所預測的儲量。這類儲量的研究程度和可靠程度很低,未經必要的工程驗證,一般只能作為進一步安排及規劃地質普查工作的依據。在礦山設計及生產部門,為區別於生產礦山的三級礦量(又稱生產礦量),一般都將礦山建設和生產以前,由地質勘探部門探明的各級礦產儲量,統稱地質儲量。對於在礦山建設及生產過程中發現的新礦體的儲量,有時也稱地質儲量。歐美各國的儲量分級中,有時也將可能儲量稱作地質儲量。前蘇聯的地質勘探工作中,有時把C2級儲量也稱地質儲量,但有時又把根據地質勘探工作查明的礦床的總儲量稱地質儲量。
分類
地質儲量是在地層原始條件下,具有產油、氣能力的儲層中原油或天然氣的總量。地質儲量按開采價值劃分為表內儲量和表外儲量。表內儲量是指在現有技術經濟條件下,有開采價值並能獲得社會經濟效益的地質儲量。它相當於美國礦產分類級別中驗證過的經濟資源。表外儲量是指在現有技術經濟條件下開采不能獲得社會經濟效益的地質儲量。它相當於美國礦產分類級別中驗證過的次經濟資源。當原油及天然氣價格提高或工藝技術改進後,某些表外儲量可轉變為表內儲量[3] 。

⑩ 地質資源量計算方法

(一)重量法(含油率法)

重量法是根據油砂中原油的重量百分含量進行資源量計算的方法。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Q=V·ps·ω

式中:Q— 油砂油資源量(t);

V——油砂體積(m3);

ρs——油砂密度(t/m3,通常看作g/cm3);

ω——油砂中原油重量百分含量(小數)。

同樣,存在多層油砂時,可使用上述公式對每一油砂單層進行計算,然後累加獲得總的油砂油資源量。

對於露頭油砂,與油砂油資源計算有關的參數有:油砂出露層數及厚度、地表延伸長度、出露面積、油砂層產狀、含油率等。其中,除含油率是通過野外取樣經室內分析確定外,其餘幾項參數均可從野外直接獲得。

從地表至500m埋深,油砂層的延伸、厚度及層數都有可能發生變化,這就需要通過研究油砂分布區的石油地質特徵,藉助探井及鄰區等相關資料,間接獲取計算參數。

考慮到不同埋深的油砂的分布特點及開采方式的差異,對0~100m 和100~500m油砂油可根據所擁有參數情況採用不同的計算方法。

具體計算方法可從下例單個含油砂構造油砂油資源量的計算得以說明。

以背斜構造為例(圖3-1),假設某一含油砂構造單油砂層的橫剖面如圖3.2A所示,圖3-2B是該油砂層的立體結構示意。通過油砂產狀與埋深值的計算,將該油砂層轉換為平面展布。轉換後,按100m埋深計,該背斜單翼油砂層的橫向寬度為:L=100/sina,再利用油砂層厚度值、背斜長軸中含油砂的長度值,即可得到該層油砂0~100m 的資源量。

圖3-1 油砂層縱向分布示意圖

圖3-2 油砂油資源計算體積參數轉換示意圖

考慮到南方瀝青礦體礦化特徵,資源量計算採用的是重量法。根據瀝青賦存特點的差異,把礦點分成非生物礁瀝青礦藏和生物礁瀝青礦藏兩類分別計算。

1.非生物礁瀝青礦藏瀝青百分含量法的估算公式:

Q=L×D×h×μ×r×m×RB

式中:Q— 瀝青資源量(t);

L——含瀝青地層出露長度(m);

D— 含瀝青層斜深(m);

h— 瀝青真厚度(m);

μ——有效面孔率(%);

r—含瀝青岩石中純瀝青比重(t/m3);

m——有效總孔隙率與有效面孔隙率之比;

RB— 含瀝青飽和度。

其中,未踏勘區瀝青層厚度採用如下公式計算:

h=LF×δ

式中:LF— 含瀝青地層出露寬度在水平面的投影(相當於地質圖上直接測量寬度,用Mapgis軟體在精確描繪的地質圖上量取);

δ——瀝青地層厚度比,取踏勘點瀝青層厚度h´與踏勘點含瀝青地層出露寬度水平投影LF´比值的平均值。

2.生物礁瀝青礦藏瀝青百分含量法的估算公式為:

Q=SR×h×μ×r×m×RB

式中:Q— 瀝青資源量(t);

SR— 礁體分布面積(m3);

h— 瀝青層厚度(m);

μ——含瀝青岩石中瀝青的體積百分含量(有效面孔率,%);

r— 含瀝青岩石中純瀝青比重(t/m3);

m— 有效總孔隙率與有效面孔隙率之比;

RB—含瀝青飽和度。

其中,瀝青層厚度分兩種情況計算,有工程式控制制的和沒有工程式控制制的。有工程式控制制的瀝青層厚度h的計算公式:

h=HR×δR

式中:HR— 礁體厚度;

δR— 鑽孔鑽遇瀝青累計厚度與鑽孔累計深度比值的平均值(瀝青地層厚度比)。

沒有工程式控制制的礁體的瀝青厚度根據野外測量的含瀝青層厚度實際值計算,或類比已知生物礁的瀝青地層厚度比進行估算。

生物礁分布面積SR主要根據野外實測資料和前人資料中的分布面積進行計算。對於只有露頭面積資料的,只根據露頭面積進行估算。露頭和礁體分布面積均沒有具體數據的,按照非生物礁的估演算法進行估算。

(二)容積法(含油飽和度法)

容積法的實質是計算油層孔隙空間內的油氣體積,然後用地面體積單位或重量單位表示。具體計算公式為:

Q=V·Φ·So·ρoB/o

式中:Q— 油砂油資源量(t);

V——油砂體積(m13);

Φ——油砂的孔隙度;

So— 油砂的含油飽和度;

ρo——地面脫氣原油的密度(t/m3,通常看作g/cm3);

Bo——地下原油平均體積系數(無因次)。

註:地下原油平均體積系數Bo的取值,對於已埋藏較淺的油砂,則可取值1.0(無因次),否則按實測值計算。

需要指出的是,容積法計算資源量的精度取決於地質的研究程度,在系統的地質研究和分析測試基礎上,盡量搞清各種參數的各油砂層的分布,多層的可逐個地對每一單層的資源量進行計算,最後累加即為整個油砂礦的資源量。

(三)類比法

類比法是根據低勘探程度的評價區與高勘探程度的已知區油氣成藏條件的相似性,由已知區的油砂油資源豐度估算未知評價區資源豐度和資源量的一種方法。根據研究區油砂油資源評價的實際情況,本次主要採用面積豐度類比法,即由已知的中高等勘探程度區油砂礦體的傾斜面的面積(以下簡稱斜面面積)資源豐度,估算低勘探程度(評價)區油砂礦體斜面面積資源豐度。其資源量估算公式如下:

PQ=PK×S×α

式中:PQ— 評價區油砂油地質資源量;

S——評價區油砂礦體斜面面積(S=L×D)(以下簡稱斜面面積);

PK— 類比區資源量的斜面面積豐度(類比區油砂油資源量Q´/類比區礦體斜面面積S ´);

α——相似系數(α=評價單元地質類比總分/類比區地質類比總分)。

其中,PK×S=類比區地質資源量×(類比區斜面面積/評價區斜面面積)=評價區油砂油地質資源量×斜面面積比。

為適應計算的要求,資源量計算公式改寫為:

PQ=評價區油砂油地質資源量×斜面面積比×α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