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地質環境對人體健康有什麼影響
1. 地質環境對疾病產生有何影響
有很多種重金屬元素會直接導致你產生疾病,比如鉻,如果人體攝入過量,就會產生變異。
更直觀的就是放射性物質,比如核物質,日本地震鬧的人心惶惶就是這個原因。
2. 環境污染物對人體健康可以產生哪些危害
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有三個方面:(1)急性危害:污染物在短期內濃度很內高,或者幾種污染物聯合進入體容內可以對人體造成急性危害。(2)慢性危害:慢性危害主要指小劑量的污染物持續的作用於人體產生的危害,如大氣污染對呼吸道慢性炎症發病率的影響等。(3)遠期危害:環境的污染對人體的危害,一般是經過一段較長的潛伏期後才表現出來,如環境因素的致癌作用等。環境中致癌因素主要有物理,化學和生物學因素。物理因素,如放射線體外照射或吸入放射性物質引起的白血病,肺癌等。生物學因素,如熱帶性惡性淋巴瘤,已經證明是由吸血昆曳傳播的一種病毒引素的,化學因素,根據動物實驗證明,有致癌性的化學物質達1100餘種。另外,污染物對遺傳有很大影響。一切生物本生都具有遺傳變異的特性,環境污染對人體遺傳的危害,主要表現在致突變和致畸作用。
3. 自然環境對健康有什麼影響
想了解環境與健康的關系,首先要明確環境與人的關系。人類是自然環境進化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環境造就了人類,人類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也在不斷地改善它。大自然為人類提供了一切必需的生活和生產資料,一旦自然環境遭到天然或人為的破壞,例如污染,那將會失去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人類的健康必將遭受危害。一般造成環境污染的因素有三:即化學、物理學和生物學因素。
化學因素
某些單質元素或其有機、無機化合物進入環境,經人體接觸發生毒害。如鋁、砷、汞、氦、酚、苯並芘和各種農葯等。
物理學因素
如粉塵、塑料、放射物質、靜電、電子塵、氡、臭氧和噪音等,皆可直接間接對人體造成危害。
生物學因素
例如病毒、細菌、真菌等歷來屬於人類的致病因素。
由以上三種因素形成的污染源或污染物,可直接或間接污染環境,影響人類健康。不但個人身受其害,更有甚者波及子孫後代。
健康的生存是人類基本權利之一。翻開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人類一部與天斗與地斗與疾病搏鬥的血淚史。今天為了人類的健康,人們不斷地利用現代科學知識,改造環境,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家庭、社會和自然環境。旨在維護整個宇宙空間的生態平衡。
遺憾的是,自人類走入「文明世界」以來,卻出現了一些令人觸目驚心的景象。由於人口繁衍過多,城市拔地而起,綠色植被大面積減少,工廠林立,日夜排放污煙濁水;礦山四起,粉塵彌漫;機聲隆隆,嗓聲震耳;車輛賓士,尾氣四溢;人們自身整日為生活奔波,工作節奏加快,人際關系緊張,這些客觀存在莫不在生理和心理上形成污染,都是人們心身健康的大敵。
單就每個家庭小環境的實際情況而論,就污染程度和對健康影響,也是值得人們關注的。例如每個家庭成員,可在生活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通過雙手、衣物和食品給家人帶來粉塵、細菌或農葯的污染因素。如果有人在室內吸煙,可對吸煙者本人,周圍的被動吸煙者,特別是孕婦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如果是家庭主婦,可因廁房煙霧、煤氣或二氧化碳的吸入而引起呼吸道疾病,若過多地使用鋁質炊具,可引發鋁中毒或缺鐵性疾病。如果使用家用電器不當,則可遭受電視機、收錄機和電風扇等的紫外線、電子波、磁場等的襲擊。寵物飼養者,要當心動物的一些疾病可直接傳播於人類,而且動物本身還是經常帶菌者,可隨意感染於人類。當然,對家庭成員中的傳染病患者如結核、肝炎或性病等也應經常保持警惕。
4. 自然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有哪些因素
自然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有因素太大了。比如說你住的是青山綠水的地方,每天肯定呼吸的空氣新鮮。那身體自然就會大大的好。再比如你住的是化學工業區,呼吸的空氣都是有害氣體,你的身體能大大的好就怪了。
5. 簡答題自然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有哪些因素
人類跨入世紀,世界發生了多少驚人的變化。在人們為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欣喜之餘,又經歷了更好的不安甚至災難。除了對高科技尤其是生物科技的發展所帶來的恐慌之外,戰爭和疾病似乎直接將人類帶到了地獄之門。 2003年SARS的流行,包括對SARS的所有猜測,都直接和人們日益關注的全球問題相關聯: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是對生物危害的檢測、評價、監測、防範和治理的科學技術體系,是研究各種生物因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應用已有的理論知識,技術、工程設計和設備等,防止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實驗室和環境受到具有潛在傳染性的物質和生物毒害物質的危害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生物安全問題至少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傳染病的巨大危害 傳染病包括人、動物、植物傳染病,尤其是人類傳染病是最重要的生物安全問題,傳染病仍是全球死亡病因的首位,在我國,傳染病仍然嚴重威脅人民健康和國家安全。SARS的流行是一個強有力的證明。另外肝炎、結核、流感等傳染病每年仍在全國部分地區、世界部分國家和地區流行或暴發 生物武器和生物恐怖的潛在威脅 20世紀整個國際社會為禁止生物武器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些進展。然而,進入21世紀,生物武器的潛在威脅卻已大大增加,一些國家和地區可能仍在繼續研製和發展生物武器,另外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大大增加了生物武器的潛在威脅,以美國「炭疽事件」為標志的生物恐怖對國際安全已經構成了現實威脅。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主任袁國勇是首位分離出冠狀病毒,並發現冠狀病毒變種是SARS病原的學者。SARS病毒屬於RNA病毒,這種病毒的特性就是非常容易與其他病毒基因進行重組,進而變成為新病毒。且許多實驗結果也顯示,以這改變方式產生的新病毒,毒性會比親代病毒更強。許多動物身上都可以不可以找到冠狀病毒,而這種病毒又非常容易出現變種,極具危險性。因此,袁國勇認為SARS病毒非常有潛質,成為除了天花以外製作生化武器的病原。 生物技術的負面作用 生物技術的負面作用主要表現為:一是人們在開發利用生物技術時,會有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安全問題。正如目前廣受關注的各類轉基因活生物體環境釋放後對生物多樣性所構成的危害。此外,基因工程葯物、疫苗,轉基因食品,基因治療等都可能存在類似問題。生物技術的誤用以及生物技術的非道德應用也可能帶來非常大的安全隱患。體細胞克隆人的研究使是突出一例。 生物資源及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 從生物安全的角度來講,外來物種的入侵、生物資源的流失會有可能給國家利益造成巨大損害。轉基因生物體環境釋放對生物多樣性帶來非常大威脅。 微生物學實驗室的安全隱患 有些其他理化實驗室或其他各類實驗室而言,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是一個特殊的實驗室,在其中工作的每一個人以及與其接觸的周圍環境,都存在非常高的患有感染性疾病或影響身體健康的危險。微生物實驗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僅可以不可以導致實驗室工作人員的感染,也可造成環境污染禾垠面積人群感染。國內外實驗室意外感染的事故並不少見,嚴重者不得不宰殺成千上萬只實驗動物,甚至導致實驗室工作人員死亡。 目前隨著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生物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整個國家、整個世界政治、經濟、安全與和平的大命題。近年來,尤其是美國「炭疽感染事件」後,生物安全問題備受國內外關注,生物安全術語也總是見諸於政府或非政府組織文件,見諸於各類媒體。SARS的全球流行無疑會使全世界各國更加關注生物安全問題,並將其作為國家安全的組成部分。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增強,塑料的用量 與日俱增。1996年,我國的塑料包裝用量達243萬噸,年平均增長率超過 20%,尤其是城市、主要交通沿線、旅遊景點的垃圾中塑料廢棄物迅速增加。 據調查,北京的生活垃圾年產量已達300萬噸,其中廢塑料約佔3%,年增 長率達48%。沿海地區城市的垃圾中塑料成分更高,達8-10%。這些廢 塑料在垃圾中占的比例若以體積計算,已達三分之一以上,且大大增加了 垃圾處理的難度和費用。 由於廢塑料幾百年都難以降解,若丟棄在自然環境中,會給蚊子、蒼蠅和 細菌提供生存繁育的溫床;若埋藏在地下,則容易污染地下水,妨礙植物根 系生長,破壞土壤品質,影響作物收成;若用火焚燒處理,將產生多種有毒氣 體。「白色污染」已成為當前危害我國社會環境的一大公害,嚴重阻礙了我國 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一次性餐具的年消費量約100億只,主要為發泡塑料製品,要禁 止生產和銷售使用這些量大面廣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就要開發生產其替代 用品,綠色一次性餐具由此應運而生。有關專家認為,綠色一次性餐具的開發 與生產正在成為我國新興的環保產業。 處理及整形的設備,使生產出的餐飲用品具有防水、防油、耐熱的功能等。蘇笑 海做了個生動的比喻:就好比是建築材料中的鋼筋水泥,紅薯澱粉是那水泥,而 切碎攪拌進去的各種乾草和植物的根莖就是那鋼筋,這樣才能使餐具的強度明顯 增強。 遠東綠世界生產的以澱粉為原料的餐具產品,委託德國SGS機構參照國際食品 包裝標准進行測試,盛裝在攝氏100度的熱水及熱油二小時以上完全不變形,保 溫性能優異。由於澱粉及添加劑均為天然植物原料,產品降解性能優異,經國家環 境測試中心測試表明,10天前後可降解90%以上,一個月內可以不可以完全降解。 據介紹,由於該項目採用的是植物澱粉和植物纖維,成本有些低,每一個有蓋飯 盒成本為0.12元前後,無蓋飯盒及碗、盤成本為0.07元前後,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目前,遠東綠世界公司擬投資1.6億元,興建年產50億雙一次性筷子、35億只各類 碗、盤、盒等產品的大型全降解綠色一次性餐具生產基地,項目達產後,每年可以不可以 新增產值6.25億元,新增利稅約1.3億元。基地的土建工程已於現在3月動工, 已建成標准廠房2萬平方米,如果後續資金能得到保證,預計1999年底即可達產. 蘇笑海說:我們的科技優勢是明顯的,今後能創造的社會效益也是明顯的:用澱粉 製作的一次性衛生筷子,其功能指標完全可以不可以代替一次性木筷,僅此一項,每年即 可為國家節約木材資源近50萬立方米;集團如果能達產,每年預計要使用20萬噸 以上的紅薯,加工成澱粉原料10萬余噸,還可以不可以使貧困地區10多萬人口脫貧,促 進老區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汕頭綠恆實業有限公司從前幾年開始,對稻殼制綠色一次性餐具進行開發,目 前也初步具備了工業化規模生產的能力,公司生產的稻殼制的一次性包裝容器,特 別是提供超級市場使用的食品包裝器皿等產品,已經開始試銷日本、台灣、美國等 地。 綠恆公司生產的綠色一次性餐具,是將稻殼粉碎過篩,然後與幾種可食性的有 機高分子粘接劑加水混合,再經沖壓成型、烘乾、噴塗等工藝,生產出不同形狀的 盤、碗等器皿。 綠恆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紀曉鵬說:一次性餐具以稻殼為原料,不但在我國資 源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且它使用後可迅速在土壤里降解,可謂一舉兩得。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 大自然給予我們的是可以不可以生存的這個生態環境 為何在其他我們所知道的那麼多星球上沒有生物的存在 人類的誕生乃至於生命的誕生都有他的客觀原因的存在 地球上的環境越來越惡劣 非常多的疾病也隨之產生,自然災害,面對大自然人類是如此的渺小 但是我們還是要依賴他 他是我們生活的基礎 生態環境和人類之間的關系是密切相關的。
6. 環境因素對人體健康有影響嗎
每個人都想變得更健康,所以他們學會了保持健康,吃得健康,工作有規律。事實上,保持健康不僅取決於這些,還取決於我們除了遺傳和其他不可控因素之外的生活環境。
人與自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一旦環境不舒服,可能會影響健康。這里的環境不僅指自然環境,也指其他環境。
工作環境也會影響健康?請記住這四種主要環境的影響,不要低估它們
心理環境對健康影響最大,尤其是面臨退休的中老年人。有些人覺得無法平衡人際關系。退休後脫離社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心理健康。嚴重的人還會有焦慮、煩躁、抑鬱、孤獨等不良情緒,還可能伴有偏執、偏執、頭痛、心悸等不適,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總結:
你可以根據以上幾點隨時調整,避免因為這些環境因素影響你的健康。其次,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勞逸結合,避免增加身體負擔,損害身體健康。
7. 地質環境與人體健康
組成人體的化學元素約60多種,這些化學元素的平均含量和地殼中化學元素的平均含量有明顯的相關性,表明人體的組成與地球化學環境有密切的關系(圖13-8)。此外,不同元素在人體中的含量有明顯的差別。構成人體生命的元素可分為三類:①生命不可缺少的主要組成元素,由氧、碳、氫、鉀、鈉、鈣、鎂、氮、硫、磷、氯共11種元素組成,占人體元素含量的99.95%;②生命所必需但稍為過量或缺少就有害的微量元素,如鉬、鐵、鋅、銅、碘、氟、錫等;③生命不需要但易被人體吸收的有害元素,如鎘、汞、鉛、鈾等。
圖13-8 人體血液和地殼中元素含量的相關性
(據陶世龍等,2010)
微量元素保持適當的濃度對人體健康是有益的,但如果缺乏或過量又會引起疾病或死亡。例如缺鐵會引起貧血疾病,但鐵的含量過多,則會引起急性鐵中毒、嘔吐、胃腸道出血,甚至死亡。有害元素如砷、汞、鉛、鋇等,當它們超過一定濃度時,就會對人體產生危害。人體中某種微量元素或有害元素的多少,與飲水、食物及空氣中的元素有關,而它們又與地殼表層岩石及土壤的化學成分有密切的關系,即與各地區的地質環境有關。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地質環境下,人體健康狀況有明顯差異。有些疾病的分布有顯著的區域性,特別是地方病的發生、發展明顯地受自然地球化學環境的控制,具有強烈的地帶性分布特徵。在地質環境中,以沉積岩為母岩形成的土壤,通常化學組分較全,而以岩漿岩為母岩形成的土壤,則往往缺乏某些必要的元素。在同一岩類地區的發病率,則與元素的遷移聚集有關。這是造成地方病的根本原因。
現已查明,有20多種地方病是由於原生地質環境中某些微量元素過多或不足所造成的。黑龍江、陝西等省流行的克山病,是一種病因尚未完全了解的地方性心肌病,主要發生在山區吃當地自產糧的農業人群中。20世紀70年代對發病區小麥、玉米和稻米的分析表明,有些病帶內這三種糧食的含硒量明顯偏低,一般都小於0.025×10 -6(非病帶則大於0.025×10 -6),說明克山病有些病帶處於低硒環境。1981年,曾對15個克山病區150萬人採取補充硒的辦法,使發病率幾乎降低為零。河南省食道癌發病率高的地區,多在安山岩和中更新統洪積層出露區,這些地區土壤和岩石中的銅、鋅、釩、鋯等元素含量偏高,人體過多地吸收了這些元素,使體內元素含量比例失調,從而導致食道細胞癌變。
由於工業生產或其他活動而造成的環境污染也會嚴重損害人體健康,受污染的環境可稱為次生地質環境。在日本富山縣神通川河上游鉛鋅礦附近的一座煉鋅廠曾經排出大量未經處理的含鎘廢水,用這種水灌溉稻米引起「骨痛病」,患者體內的含鎘量比正常人高出100倍,病情嚴重者竟達到咳嗽都會使肋骨折斷。
早在17世紀中葉,就有人提出某些地方病的病因學說。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我國開始廣泛重視地質環境與健康和疾病的相關問題。近些年來,我國環境地質工作者與醫學界相結合,在防治地方病和環境污染引起的疾病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今後,研究原生或次生地質環境中化學元素的分配狀況對人體健康的關系,仍然是必須高度重視的科學內容。
8. 自然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① 引起中毒
工業「三廢」中排出的廢水含有鉛、鎘等重金屬毒物,灌田後可以通過稻專米造成慢性鎘屬中毒(疼痛病)和鉛中毒;含砷、汞農葯污染土壤引起慢性砷中毒和汞中毒;「三廢」和農葯污染土壤後,再經雨水沖刷而污染地面水和地下水,人們通過飲水、食物以及家畜通過飼料都可引起中毒。
② 誘發癌症
近年來的研究進一步證實,鎘、苯氧除草劑和氯酚農葯等對人有致癌作用。土壤受到放射性污染,通過對人體的外照射和內照射(經呼吸道和消化道)操作,除誘發癌症外,還會導致頭昏、乏力、脫發、白細胞減少或增多等病症。
③ 傳播疾病
被含有病原體的糞便、垃圾和污水污染的土壤,可成為有關疾病的傳播媒介,如傷寒、副傷寒、痢疾、結核病等。還有破傷風、氣性壞疽、肉毒桿菌等能在土壤中長期生存,成為人們感染這些疾病的重要來源。
9. 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具有什麼特點
1、 空氣污染對人體的危害
空氣裡面主要含有氮氣、氧氣,其中氧氣是人和動植物最需要的,大約占空氣的21%;如果空氣中的氧氣含量降到16%時,正在點燃著的蠟燭就會熄滅;如果降到7%時,人和動物很快就會被憋死。空氣中還含有水蒸氣、二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灰塵等氣體和物質。如果空氣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灰塵等有害氣體和灰塵含量過高,這種空氣就是被污染了,空氣中摻雜的這些有害氣體和臟東西越多,空氣被污染的也就越厲害,對人和動植物的危害也就越大。空氣污染首先是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其次是影響動植物的生長,還會引起全球性的氣候變化。
空氣污染引起人體呼吸系統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重慶市污染嚴重地區的肺癌死亡率逐年上升,超過50人/10萬,比相對清潔區高4.7倍。長沙市個別街區的肺癌死亡率高達94
.36人/10萬。
2、 溫室效應增強、氣候變暖對人體的危害
近幾十年來,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特別是所消耗能源急劇增加,以及森林遭到破壞,致使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增加,使得溫室效應不斷增強,全世界的氣候變暖。這就會使人們的呼吸道疾病、癌症、頭疼等發病率增高,並助長瘧疾等熱帶流行性疾病的發生和蔓延。
3、
酸雨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酸雨被稱為空中死神,它能使土壤酸化,湖酸化,從而使森林衰退和枯萎,許多水生生物無法生存。進而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而且,酸雨還對文物古跡和建築物有侵蝕作用。
4、 水污染的影響。
水環境污染的後果是嚴重的,不但使工農業生產備受損失,而且淡水魚的捕獲量也大幅度下降,許多名貴魚種如長江鰣魚和黑龍江的大馬哈魚產量急劇下降,有的甚至絕跡。全國性污染導致的死魚、人畜中毒事件頻頻發生,全國肝癌、胃癌、食道癌等消化系統癌症發病率逐年上升,我國的水環境污染已經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5、 雜訊污染給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
據29個環保部門統計,在群眾來信來訪中,反映雜訊問題的佔30%以上。一些工廠工人耳聾、高血壓、心臟病、神經衰弱的發病率高達30%~60%。據上海第一醫院耳鼻喉科統計,耳病患者中,約有1/3是因雜訊引起的。有的地區,雜訊已威脅到青少年智力發育。有關部門預測,如不採取措施,到本世紀末,我國85%的城市居民將無法正常地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