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探明地質儲量計算應必備哪些條件

探明地質儲量計算應必備哪些條件

發布時間: 2021-01-21 03:44:37

❶ 如何使用地質塊段法計算儲量,且劃分級別

1. 根據所劃分的塊段,計算塊段截面積,然後得到兩個截面積的平均值,這里專截面積的平均屬值根據兩個截面積大小有不同的公式。
2. 然後用截面積的平均值乘以兩個截面積之間的距離,從而計算出來體積。
3. 體積乘以比重,礦石量就出來了。
4. 通過計算塊段內的已知樣品,這里往往採用樣長加權的方法來計算樣品的平均品位,同時做一下特高品位處理,國家規范裡面有很詳細的做法要求,可參考。
5. 用礦石量乘以平均品位,資源量就出來了。
6. 劃分級別可以根據工程式控制製程度來做,同樣的在國家規范裡面也有相應的論述。

以上只是簡單的步驟,只做一般性的參考,詳細的還需要按照規范一步一步去實施,否則得不到認可,最後還是錯的。

❷ 礦藏的累計探明地質儲量是否包括已開采儲量

2012年礦產儲量X1=X0+Z。儲量和已開采量沒有直接關系,分屬不同類別的兩個概念。現在一般不提地質儲量,按現行分級礦產儲量只分為三大類:儲量、基礎儲量和資源量(再細分為十六小類)。

❸ 請教地質儲量、探明地質儲量的准確定義算採收率、采出程度、採油速度的公式

1 地質儲量又稱預測儲量,是指經過地質勘探手段,查明埋藏地下的資源數量,指根據區內域地質測量、容礦產分布規律、或根據區域構造單元並結合已知礦產地的成礦規律進行預測的儲量。是礦產資源儲量中探明程度最差的一級儲量。根據礦床勘探和研究程度,岩金礦床地質儲量目前分為A、B、C、D四級。其中A、B、C三級稱工業儲量,D級稱遠景儲量。
地質儲量在礦產儲量中屬第四類——不列入探明儲量的級別。它只能作為編制普查工作遠景時的參考,或作為地質普查找礦設計及礦山企業遠景規劃的依據。

2 探明儲量 proved reserves
是指經過詳細勘探,在目前和預期的當地經濟條件下,可用現有技術開採的數量。

3 採收率
油田采出的油量與地質儲量的百分比。
採收率=采出的油量/地質儲量

4 采出程度
油田在某時間的累計採油量與地質儲量的比值。
采出程度=某時間的累計採油量/地質儲量

5 採油速度
年采出油量與地質儲量之比。
採油速度=年采出油量/地質儲量

❹ 什麼是地質儲量

1959年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根據地質和礦產的研究程度及相應的用途所劃分的一類儲量。是指根據區域地質調查、礦床分布規律,或根據區域構造單元,結合已知礦產的成礦地質條件所預測的儲量。這類儲量的研究程度和可靠程度很低,未經必要的工程驗證,一般只能作為進一步安排及規劃地質普查工作的依據。在礦山設計及生產部門,為區別於生產礦山的三級礦量(又稱生產礦量),一般都將礦山建設和生產以前,由地質勘探部門探明的各級礦產儲量,統稱地質儲量。對於在礦山建設及生產過程中發現的新礦體的儲量,有時也稱地質儲量。歐美各國的儲量分級中,有時也將可能儲量稱作地質儲量。前蘇聯的地質勘探工作中,有時把C2級儲量也稱地質儲量,但有時又把根據地質勘探工作查明的礦床的總儲量稱地質儲量。
地質儲量又稱預測儲量,是指經過地質勘探手段,查明埋藏地下的資源數量,指根據區域地質測量、礦產分布規律、或根據區域構造單元並結合已知礦產地的成礦規律進行預測的儲量。是礦產資源儲量中探明程度最差的一級儲量。根據礦床勘探和研究程度,岩金礦床地質儲量目前分為B(331)、C(332)、D(333)四級。其中B、C、D三級稱工業儲量,E(334)級稱遠景儲量。
地質儲量在礦產儲量中屬第四類——不列入探明儲量的級別。它只能作為編制普查工作遠景時的參考,或作為地質普查找礦設計及礦山企業遠景規劃的依據。
油氣藏地質儲量——一個特定地質構造中聚集的油氣數量,如油區地質儲量,油田地質儲量和油藏地質儲量等。

❺ 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質儲量與探明儲量有何區別

每年地質勘探部門都會在全國對油氣礦藏進行勘察,隨著勘探技術的提高和勘回探范圍答的擴大,總會發現一些新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礦藏。其中新發現石油的儲量就是當年的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質儲量。 2011年中國石油新增探明儲量 13.7 億噸。
石油探明儲量則是指已經探明的石油儲量總數。中國石油的原油已探明儲量為176.2億桶。

❻ 煤層氣資源量的計算

煤層氣資源與煤炭資源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由於含煤盆地已經不同程度地進行了煤田勘探,所以在煤層氣勘探中為了降低風險和投資,首先要收集以往的勘探成果,掌握物化探及鑽孔資料,充分利用煤田勘探及瓦斯測試孔的成果,盡可能對煤層地質特徵及含氣性進行了解。由於煤田勘探程度不同,對煤層地質特徵和含氣情況認識程度也不同,進而使煤層氣勘探程度和資源量及儲量的可靠性也不同。為了正確評價,首先應該分級別計算煤層氣資源量和儲量。

雖然煤層氣的賦存方式和富集規律不同於常規天然氣,勘探方法也有其特點。但是,與常規石油天然氣勘探一樣,煤層氣的勘探也具有階段性,首先應當從盆地評價工作開始,在煤田勘探的基礎上進行煤層氣區域勘探、預探及評價鑽探,由單井試採到井組試驗,逐步建立起煤層氣資源儲量序列。下面根據《煤層氣資源/儲量規范》(DZ/T 0216—2002)的內容,介紹煤層氣儲量的計算方法。

3.4.1 煤層氣資源

煤層氣資源:指以地下煤層為儲集層且具有經濟意義的煤層氣富集體。其數量表述分為資源量和儲量。

煤層氣資源量:指根據一定的地質和工程依據估算的賦存於煤層中,當前可開采或未來可能開採的,具有現實經濟意義和潛在經濟意義的煤層氣數量。

3.4.2 煤層氣地質儲量

煤層氣地質儲量:是指在原始狀態下,賦存於已發現的具有明確計算邊界的煤層氣藏中的煤層氣總量。

原始可采儲量(簡稱可采儲量):是地質儲量的可采部分,指在現行的經濟條件和政府法規允許的條件下,採用現有的技術,預期從某一具有明確計算邊界的已知煤層氣藏中可最終采出的煤層氣數量。

經濟可采儲量:是原始可采儲量中經濟的部分,指在現行的經濟條件和政府法規允許的條件下,採用現有的技術,預期從某一具有明確計算邊界的已知煤層氣藏中可以采出,並經過經濟評價認為開采和銷售活動具有經濟效益的那部分煤層氣儲量。經濟可采儲量是累計產量和剩餘經濟可采儲量之和。

剩餘經濟可采儲量:指在現行的經濟條件和政府法規允許的條件下,採用現有的技術,從指定的時間算起,預期從某一具有明確計算邊界的已知煤層氣藏中可以采出,並經過經濟評價認為開采和銷售活動具有經濟效益的那部分煤層氣數量。

3.4.3 煤層氣資源/儲量的分類與分級

3.4.3.1 分類分級原則

煤層氣儲量的分類以在特定的政策、法律、時間以及環境條件下生產和銷售能否獲得經濟效益為原則,在不同的勘查階段通過技術經濟評價,根據經濟可行性將其分為經濟的、次經濟的和內蘊經濟的3大類。分級以煤層氣資源的地質認識程度的高低作為基本原則,根據勘查開發工程和地質認識程度的不同,將煤層氣資源量分為待發現的和已發現的兩級。已發現的煤層氣資源量,又稱煤層氣地質儲量,根據地質可靠程度分為預測的、控制的和探明的3級。可采儲量可根據所在的地質儲量確定相應的級別。

3.4.3.2 分類

經濟的:在當時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和銷售煤層氣在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地質上可靠並且整個經營活動能夠滿足投資回報的要求。

次經濟的:在當時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和銷售煤層氣活動暫時沒有經濟效益,是不經濟的,但在經濟環境改變或政府給予扶持政策的條件下,可以轉變為經濟的。

內蘊經濟的:在當時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不確定因素多,尚無法判斷生產和銷售煤層氣是經濟的還是不經濟的,也包括當前尚無法判定經濟屬性的部分。

3.4.3.3 分級

預測的:初步認識了煤層氣資源的分布規律,獲得了煤層氣藏中典型構造環境下的儲層參數。因沒有進行排采試驗,僅有一些含煤性、含氣性參數井工程,大部分儲層參數條件是推測得到的,煤層氣資源的可靠程度很低,儲量的可信系數為0.1~0.2。

控制的:基本查明了煤層氣藏的地質特徵和儲層及其含氣性的展布規律,開采技術條件基本得到了控制,並通過單井試驗和儲層數值模擬了解了典型地質背景下煤層氣地面鑽井的單井產能情況。但由於參數井和生產試驗井數量有限,不足以完全了解整個氣藏計算范圍內的氣體賦存條件和產氣潛能,因此煤層氣資源可靠程度不高,儲量的可信系數為0.5左右。

探明的:查明了煤層氣藏的地質特徵、儲層及其含氣性的展布規律和開采技術條件(包括儲層物性、壓力系統和氣體流動能力等);通過實施小井網和/或單井煤層氣試驗或開發井網證實了勘探范圍內的煤層氣資源及可采性。煤層氣資源的可靠程度很高,儲量的可信系數為0.7~0.9。

剩餘的探明經濟可采儲量可以根據開發狀態分為已開發的和待開發的兩類:①已開發的,是指從探明面積內的現有井中預期采出的煤層氣數量;②待開發的,是指從探明面積內的未鑽井區或現有井加深到另一儲層中預期可以采出的煤層氣數量。

3.4.3.4 煤層氣資源儲量分類、分級體系

根據煤層氣資源儲量分類、分級標准及其與勘探控制工程的對應關系,建立煤層氣資源儲量分類和分級體系(表3.5)。

表3.5 煤層氣資源/儲量分類與分級體系

3.4.4 煤層氣資源儲量計算

3.4.4.1 儲量起算條件和計算單元

(1)儲量起算條件

煤層氣儲量計算以單井產量下限為起算標准,即只有在煤層氣井產氣量達到產量下限的地區才可以計算探明儲量。根據國內平均條件,所確定的單井平均產量下限值見表3.6。表3.7中所給出的各級儲量勘查程度和認識程度是儲量計算應達到的基本要求。

表3.6 儲量起算單井產量下限標准

表3.7 各級煤層氣儲量勘查程度和認識程度要求

(2)儲量計算單元

儲量計算單元一般是煤層氣藏,即是各種地質因素控制的含氣的煤儲集體,當沒有明確的煤層氣藏地質邊界時按煤層氣藏計算邊界計算。計算單元在平面上一般稱區塊,面積很大的區塊可細分井塊(或井區),同一區塊應基本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構造條件、儲氣條件等;縱向上一般以單一煤層為計算單元,煤層相對集中的煤層組可合並計算單元,煤層風化帶以淺的煤儲層中不計算儲量,關於風化帶的各項指標參照《煤炭資源地質勘探規范》。

(3)儲量計算邊界

儲量計算單元的邊界,最好由查明的煤層氣藏的各類地質邊界,如斷層、地層變化(變薄、尖滅、剝蝕、變質等)、含氣量下限、煤層凈厚下限(0.5~0.8 m)等邊界確定(對煤層組的情況可根據實際條件做適當調整);若未查明地質邊界,主要由達到產量下限值的煤層氣井圈定,由於各種原因也可由礦權區邊界、自然地理邊界或人為儲量計算線等圈定。煤層含氣量下限值(見表3.8)也可根據具體條件進行調整,如煤層厚度不同時應適當調整。

表3.8 煤層含氣量下限標准

3.4.4.2 儲量計算方法

(1)地質儲量計算

A.類比法

類比法主要利用與已開發煤層氣田(或相似儲層)的相關關系計算儲量。計算時要繪制出已開發區關於生產特性和儲量相關關系的典型曲線,求得計算區可類比的儲量參數再配合其他方法進行儲量計算。類比法可用於預測地質儲量的計算。

B.體積法

體積法是煤層氣地質儲量計算的基本方法,適用於各個級別煤層氣地質儲量的計算,其精度取決於對氣藏地質條件和儲層條件的認識,也取決於有關參數的精度和數量。

體積法的計算公式為

Gi= 0.01 AhDCad

煤成(型)氣地質學

式中:Cad=100Cdaf(100-Mad-Ad);Gi為煤層氣地質儲量,108m3;A為煤層含氣面積,km2;h為煤層凈厚度,m;D為煤的空氣乾燥基質量密度(煤的容重),t/m3;Cad為煤的空氣乾燥基含氣量,m3/t;Ddaf為煤的乾燥無灰基質量密度,t/m3;Cdaf為煤的乾燥無灰基含氣量,m3/t;Mad為煤中原煤基水分,%;Ad為煤中灰分,%。

(2)可采儲量計算

A.數值模擬法

數值模擬法是煤層氣可采儲量計算的一個重要方法,這種方法是在計算機中利用專用軟體(稱為數值模擬器)對已獲得的儲層參數和早期的生產數據(或試采數據)進行擬合匹配,最後獲取氣井的預計生產曲線和可采儲量。

數據模擬器選擇:選用的數值模擬器必須能夠模擬煤儲層的獨特雙孔隙特徵和氣、水兩相流體的3種流動方式(解吸、擴散和滲流)及其相互作用過程,以及煤體岩石力學性質和力學表現等。

儲層描述:是對儲層參數的空間分布和平面展布特徵的研究,是對煤層氣藏進行定量評價的基礎,描述應該包括基礎地質、儲層物性、儲層流體及生產動態等4個方面的參數,通過這些參數的描述建立儲層地質模型用於產能預測。

歷史擬合與產能預測:利用儲層模擬工具對所獲得的儲層地質和工程參數進行計算,將計算所得氣、水產量及壓力值與氣井實際產量值和實測壓力值進行歷史擬合。當模擬的氣、水產量動態與氣井實際生產動態相匹配時,即可建立氣藏模型獲得產氣量曲線,預測未來的氣體產量並獲得最終的煤層氣累計總產量,即煤層氣可采儲量。

根據資料的掌握程度和計算精度,儲層模擬法的計算結果可作為控制可采儲量和探明可采儲量。

B.產量遞減法

產量遞減法是通過研究煤層氣井的產氣規律、分析氣井的生產特性和歷史資料來預測儲量,一般是在煤層氣井經歷了產氣高峰並開始穩產或出現遞減後,利用產量遞減曲線的斜率對未來產量進行計算。產量遞減法實際上是煤層氣井生產特性外推法,運用產量遞減法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1)有理由相信所選用的生產曲線具有氣藏產氣潛能的典型代表意義;

2)可以明確界定氣井的產氣面積;

3)產量-時間曲線上在產氣高峰後至少有半年以上穩定的氣產量遞減曲線斜率值;

4)必須有效排除由於市場減縮、修井或地表水處理等非地質原因造成的產量變化對遞減曲線斜率值判定的影響。

產量遞減法可以用於探明可采儲量的計算,特別是在氣井投入生產開發階段,產量遞減法可以配合體積法和儲層模擬法一起提高儲量計算精度。

C.採收率計演算法

可采儲量也可以通過計算氣藏採收率來計算,計算公式為

煤成(型)氣地質學

式中:Gr為煤層氣可采儲量,108m3;Gi為煤層氣地質儲量,108m3;Rf為採收率,%。

煤層氣採收率(Rf)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計算:

1)類比法:根據與已開發氣田或鄰近氣田的地質參數和工程參數進行類比得出,只能用於預測可采儲量計算。

2)儲層模擬法:在儲層模擬產能曲線上直接計算,可用於控制可采儲量和探明可采儲量的計算。

煤成(型)氣地質學

式中:GPL為氣井累計氣體產量,108m3;Giw為井控范圍內的地質儲量,108m3

3)等溫吸附曲線法:在等溫吸附曲線上通過廢棄壓力計算,只能用於預測可采儲量的計算,也可以作為控制可采儲量計算的參考。

煤成(型)氣地質學

式中:Cgi為原始儲層條件下的煤層氣含量,m3/t;Cga為廢棄壓力條件下的煤層氣含量,m3/t。

4)產量遞減法:在已獲得穩定遞減斜率的產量遞減曲線上直接計算,可用於探明可采儲量的計算。

煤成(型)氣地質學

式中:GPL為氣井累計氣體產量,108m3;Giw為井控范圍內的地質儲量,108m3

3.4.5 煤層氣資源儲量計算參數的選用和取值

3.4.5.1 體積法參數確定

(1)煤層含氣面積(簡稱含氣面積)

含氣面積是指單井煤層氣產量達到產量下限值的煤層分布面積。應充分利用地質、鑽井、測井、地震和煤樣測試等資料綜合分析煤層分布的地質規律和幾何形態,在鑽井控制和地震解釋綜合編制的煤層頂、底板構造圖上圈定,儲層的井(孔)控程度應達到表3.13和表3.7所規定的井距要求。含氣面積邊界圈定原則如下:

鑽井和地震綜合確定的煤層氣藏邊界,即斷層、尖滅、剝蝕等地質邊界;達不到產量下限的煤層凈厚度下限邊界;含氣量下限邊界和瓦斯風化帶邊界。

煤層氣藏邊界未查明或煤層氣井離邊界太遠時,主要以煤層氣井外推圈定。探明面積邊界外推距離不大於表3.13規定井距的0.5~1.0倍,可分以下幾種情況(假定表3.13規定距離為1個井距):①僅有1口井達到產氣下限值時,以此井為中心外推1/2井距;②在有多口相鄰井達到產氣下限值時,若其中有兩口相鄰井井間距離超過3個井距,可分別以這兩口井為中心外推1/2井距;③在有多口相鄰井達到產氣下限值時,若其中有兩口相鄰井井間距離超過兩個井距,但小於3個井距時,井間所有面積都計為探明面積,同時可以這兩口井為中心外推1個井距作為探明面積邊界;④在有多口相鄰井達到產氣下限值,且井間距離都不超過兩個井距時,探明面積邊界可以邊緣井為中心外推1個井距。

由於各種原因也可由礦權區邊界、自然地理邊界或人為儲量計算線等圈定。作為探明面積邊界距離煤層氣井不大於表3.13規定井距的0.5~1.0倍。

(2)煤層有效(凈)厚度(簡稱有效厚度或凈厚度)

煤層有效厚度是指扣除夾矸層的煤層厚度,又稱為凈厚度。探明有效厚度應按如下原則確定:①應是經過煤層氣井試采證實已達到儲量起算標准,未進行試採的煤層應與鄰井達到起算標準的煤層是連續和相似的;②井(孔)控程度應達到表3.13井距要求,一般採用面積權衡法取值;③有效厚度應主要根據鑽井取心或測井劃定,井斜過大時應進行井位和厚度校正;④單井有效厚度下限值為0.5~0.8 m(視含氣量大小可作調整),夾矸層起扣厚度為0.05~0.10 m。

(3)煤質量密度

煤質量密度分為純煤質量密度和視煤質量密度,在儲量計算中分別對應不同的含氣量基準。測定方法見GB 212—91《煤的工業分析方法》。

(4)煤含氣量

可採用乾燥無灰基或空氣乾燥基兩種基準含氣量近似計算煤層氣儲量,其換算關系可根據下式計算:

煤成(型)氣地質學

式中:Cad為煤的空氣乾燥基含氣量,m3/t;Cdaf為煤的乾燥無灰基含氣量,m3/t;Mad為煤中原煤基水分,%;Ad為煤中灰分,%。

但是,為了保證計算結果的准確性,最好採用原煤基含氣量計算煤層氣儲量。原煤基含氣量需要在空氣乾燥基含氣量的基礎上進行平衡水分和平均灰分校正,校正公式為:

煤成(型)氣地質學

式中:Cc為煤的原煤基含氣量,m3/t;Cad為煤的空氣乾燥基含氣量,m3/t;Aav為煤的平均灰分,%;Meq為煤的平衡水分,%;β為空氣乾燥基含氣量與(灰分+水分)相關關系曲線斜率。

各種基準煤層氣含量及平衡水分測定參照美國礦務局USBM煤層氣含量測定和ASTM平衡水分測定方法。

煤層氣含量確定原則如下:

1)計算探明地質儲量時,應採用現場煤心直接解吸法(美國礦業局USBM法)的實測含氣量,煤田勘查煤心分析法(煤炭行業標准MT/T 77—94)測定的含氣量也可參考應用,但宜進行必要的校正。采樣間隔:煤層厚度10 m以內,每0.5~1.0 m 1個樣;煤層厚度10 m以上,均勻分布10個樣以上(可每2 m或更大間隔1個樣)。井(孔)控程度達到表3.13規定井距的1.5~2.0倍,一般採用面積權衡法取值,用校正井圈出的大於鄰近煤層氣井的等值線,所高於的含氣量值不參與權衡。

2)計算未探明地質儲量時,可採用現場煤心直接解吸法和煤田勘查煤心分析法(MT/T 77—94煤層氣測定方法)測定的含氣量。與鄰近的、地質條件和煤層煤質相似的地區類比求得的含氣量,可用於預測地質儲量計算。必要時也可根據煤質和埋深估算含氣量,估算的含氣量可用於預測地質儲量的計算。

3)礦井相對瓦斯湧出量在綜合分析煤層、頂底板和鄰近層以及采空區的有關地質環境和構造條件後可作為計算推測資源量時含氣量的參考值。用於瓦斯突出防治的等溫吸附曲線雖然也能提供煤層氣容量值,但在參考引用時必須進行水分和溫度等方面的校正,校正後可用於推測資源量計算。

4)煤層氣成分測定參見 GB/T 13610—92 氣體組分分析方法。煤層氣儲量應根據氣體成分的不同分類計算。一般情況下,參與儲量計算的煤層氣含量測定值中應剔除濃度超過10%的非烴氣體成分。

3.4.5.2 數值模擬法和產量遞減法參數的確定

數值模擬法和產量遞減法參數,如氣水性質、煤質與組分、儲層物性、等溫吸附特徵、溫度、壓力和氣水產量等,參照GB 212—91,GB/T 13610—92及有關標准執行。

3.4.5.3 儲量計算參數取值

1)儲量計算中的參數可由多種資料和多種方法獲得,在選用時應詳細比較它們的精度和代表性進行綜合選值,並在儲量報告中論述確定參數的依據。

2)計算地質單元的參數平均值時,煤層厚度原則上應根據實際構造發育規律,採用等值線面積平衡法或井點控制面積權衡法,但在煤田勘查的詳查區和精查區可直接採用算術平均法計算,其他參數一般應採用煤層氣參數試驗井井點控制面積權衡法計算。

3)各項參數名稱、符號、單位及有效位數見表3.13的規定,計算中一律採用四捨五入進位法。

4)煤層氣儲量應以標准狀態(溫度20℃,壓力0.101 MPa)下的乾燥體積單位表示。

3.4.6 煤層氣儲量評價

3.4.6.1 地質綜合評價

(1)儲量規模

按儲量規模大小,將煤層氣田的地質儲量分為4類(表3.9)。

(2)儲量豐度

按煤層氣田的儲量豐度大小,將煤層氣田的地質儲量豐度分為4類(表3.10)。

表3.9 儲量規模分類

表3.10 儲量豐度分類

(3)產能

按氣井的穩定日產量,將氣藏的產能分為4類(表3.11)。

(4)埋深

按埋藏深度,將氣藏分為3類(表3.12)。

表3.11 煤層氣井產能分類

表3.12 煤層氣藏埋深分類

3.4.6.2 經濟評價

1)採用凈現值分析法對煤層氣勘查開發各階段所提交的各級儲量在未來開發時的費用和效益進行預測,分析論證其財務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優選勘探開發項目,以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儲量經濟評價應貫穿於煤層氣勘探開發的全過程,對各級儲量均應進行相應的經濟評價。

3)所有申報的探明儲量必須進行經濟評價。

4)經濟評價中關於投資、成本和費用的估算應依據煤層氣田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同類已開發或鄰近煤層氣田當年的統計資料。

5)對新氣田煤層氣井產能的預測,必須有開發部門編制的開發概念設計作為依據,平均單井穩定日產量可依據儲層數值模擬做專門的論證。

表3.13 煤層氣探明地質儲量計算關於儲層的基本井(孔)控要求

建議進一步閱讀

1.宋岩,張新民等.2005.煤層氣成藏機制及經濟開采理論基礎.北京:科學出版社,1~9

2.趙慶波等.1999.煤層氣地質與勘探技術.北京:地質出版社,45~53

3.張新民等.2002.中國煤層氣地質與資源評價.北京:科學出版社,51~61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2003.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行業標准(DZ/T 0216—2002).煤層氣資源/儲量規范.北京:地質出版社

❼ 地質學中所稱的油氣資源的可開采資源量 探明儲量的含義分別是什麼這兩個概念各有有什麼實際意義

探明儲量在中國通常是指經過一定的地質勘探工作而了解、掌握的礦產儲量,以回區別於未經任何調查或僅依據一答般地質條件預測的,其質和量、賦存狀態及開采利用條件均不明的礦產資源。
一般而言凡是探明的煤炭和石油都是可以開採的,只是對於某些埋藏特別深的,由於技術條件還不太成熟。將來技術條件成熟了,都是可以開採的。

❽ 三級儲量是什麼概念

三級儲量指探明儲量、控制儲量和預測儲量。

石油儲量分級是指按石油儲量可靠程度進行的分級。根據中國頒布的石油、天然氣儲量規范,將已發現的油氣儲量按探明程度的高低依次分為探明儲量、控制儲量和預測儲量三級。

含油氣盆地的總的資源量,包括儲量和遠景資源量兩大部分,從盆地勘探工作開始,在區域勘探、評價鑽探以至油田開發各個階段,都要進行資源評價,計算儲量和遠景資源量。

(8)探明地質儲量計算應必備哪些條件擴展閱讀:

我國石油資源分布:

我國石油資源集中分布在渤海灣、松遼、塔里木、鄂爾多斯、准噶爾、珠江口、柴達木和東海陸架八大盆地;天然氣資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爾多斯、東海陸架、柴達木、松遼、鶯歌海、瓊東南和渤海灣九大盆地。

從資源深度分布看,我國石油可采資源有80%集中分布在淺層(<2000米)和中深層(2000米~3500米),而深層(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層(<4500米)分布較少;天然氣資源在淺層、中深層、深層和超深層分布卻相對比較均勻。

❾ 地質儲量中的 331 332 333 121 問題

我們國家儲量分類有三個軸
第一位數字表示經濟意義
第二位表示可行性評價階段
第三位數字表示地質可靠程度
321表示內蘊經濟的,預可行性研究,探明的儲量
具體內容可查找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表。

❿ 地質儲量計算方法有哪些

地質儲量,1959年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根據地質和礦產的研究程度及相應的用途所劃分的一類儲量。地質儲量是指根據地質勘探掌握的資料,按照能源儲藏形成的規律進行推算得出的儲量[1]。

地質儲量是指由地質勘探部門根據地質和成礦理論及相應調查方法所預測的礦產儲量。這類儲量的研究程度和可靠性很低,未經必要的工程驗證,一般只能作為進一步安排及規劃地質普查工作的依據[2]。

中文名
地質儲量
外文名
geological reserves
定義
按照能源儲藏規律推算出的儲量
分類
表內儲量和表外儲量
快速
導航
分類

最新地質儲量分類

礦井地質儲量
簡介
地質儲量是指根據區域地質調查、礦床分布規律,或根據區域構造單元,結合已知礦產的成礦地質條件所預測的儲量。這類儲量的研究程度和可靠程度很低,未經必要的工程驗證,一般只能作為進一步安排及規劃地質普查工作的依據。在礦山設計及生產部門,為區別於生產礦山的三級礦量(又稱生產礦量),一般都將礦山建設和生產以前,由地質勘探部門探明的各級礦產儲量,統稱地質儲量。對於在礦山建設及生產過程中發現的新礦體的儲量,有時也稱地質儲量。歐美各國的儲量分級中,有時也將可能儲量稱作地質儲量。前蘇聯的地質勘探工作中,有時把C2級儲量也稱地質儲量,但有時又把根據地質勘探工作查明的礦床的總儲量稱地質儲量。
分類
地質儲量是在地層原始條件下,具有產油、氣能力的儲層中原油或天然氣的總量。地質儲量按開采價值劃分為表內儲量和表外儲量。表內儲量是指在現有技術經濟條件下,有開采價值並能獲得社會經濟效益的地質儲量。它相當於美國礦產分類級別中驗證過的經濟資源。表外儲量是指在現有技術經濟條件下開采不能獲得社會經濟效益的地質儲量。它相當於美國礦產分類級別中驗證過的次經濟資源。當原油及天然氣價格提高或工藝技術改進後,某些表外儲量可轉變為表內儲量[3] 。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