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宜州有什麼地質隊

宜州有什麼地質隊

發布時間: 2021-02-15 23:48:48

❶ 宜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由於縣屬政治軍事重鎮,歷代不少顯要名流或因任職、遷謫,或因考察、版羈旅而流寓縣內,他權們在宜期間留下眾多詩文碑刻,加厚了宜州多彩的文化底蘊,形成桂西北獨有的人文景觀。

更重要的,宜州市是馳名中外的唐代歌仙劉三姐的故鄉,是宋代三元及第一代名臣馮家的出生地。市區境內許多風光景點都和他們流傳下來的優美故事有關。

宜州市境山清水秀,風光綺麗,有白龍洞游覽區、宋代鐵城,宋黃庭堅逝世處遺跡,宋楊文廣戰事遺壘,明千戶所古城,明惠帝雲游宜山遺跡,太平天國王府故址,仙山岩,九龍岩,三門岩,多靈山,鎮遠峰等多處文物古跡和風景勝地。

❷ 宜州化石館

概況

宜州化石館始建於1994年,是遼寧省第一座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全國石文化先進單位。1996年,被地質礦產部(現國土資源部)正式接收為「中國地質博物館遼西分館」。館內收藏化石近萬件,展出精品200多件。經過幾年來的發展,館內現有恐龍、動物、植物、科普影視、字畫五個展廳。

恐龍展廳里陳列著遼寧省保存完整的最大一枚恐龍化石——楊氏錦州龍化石。

動物展廳中的中華神州鳥化石,充分證明了義縣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第一隻鳥起飛的地方。其他如孔子鳥、滿洲鱷、馳龍、翼龍等,大到2米長的魚化石板塊,小到不足1厘米的蜘蛛,多到1板9隻的鸚鵡嘴龍,少到罕見的哺乳類動物——爬獸,可謂琳琅滿目,精彩紛呈。

中國觀賞石·義縣

植物展廳中陳列著目前發現的世界上第一朵花——遼寧古果化石、早期被子植物中華古果化石、無梗銀杏化石以及各門類植物化石標本,由低等向高等排列。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李星學為其題寫的「遼西古植物世界」體現了該展廳的水平與檔次。

科普影視廳利用大屏幕投影、多媒體等先進設備,周期性播放介紹恐龍、化石發掘現場等的科普影片。

中國觀賞石·義縣

字畫展廳珍藏了各級領導和眾多書法名家的墨寶。

宜州化石館自開館以來,已接待包括大批國內外專家學者在內的參觀者數十萬人,對促進地質科研、提高民族文化素質,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該館與教育局聯合,組織當地中小學生參觀,使他們懂得了化石是怎樣形成的,化石對人類有哪些作用。宜州化石館還被命名為「錦州科普教育基地」「遼寧省科普基地」「中國古生物學會科普基地」等,並先後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地質科學院、沈陽師范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等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

字畫展廳的藏品

館藏薈萃

生物轉變為化石的條件

大多數生物死亡之後不能保存為化石。生物轉變為化石需要具備三個條件:①骨骼抗腐爛和抗溶解能力強;②快速埋藏;③能夠降低屍體破壞過程的特殊埋藏條件。

中國觀賞石·義縣

蜚蠊

俗稱蟑螂,屬昆蟲綱蜚蠊目,世界已知約3700種,大多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區,少數分布於溫帶地區。我國已記載18科60屬240種,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中國觀賞石·義縣

中國觀賞石·義縣

奇異環足蝦

是熱河生物群中的一大類較大型的無脊椎動物。屬於螯蝦亞目環足蝦科。雄性個體第一腹足呈棒狀,第二腹足無特化現象。雌性具有腹環溝構造。

中國觀賞石·義縣

熱河生物群

大約在侏羅紀—白堊紀之交,東亞地區出現了一個獨特的生物地理區系,分布范圍包括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和東南沿海部分地區、蒙古南部地區以及俄羅斯外貝加爾地區。這個生物地理區系以產有豐富多彩的陸地環境生活的動物和植物為特徵,如葉肢介、介形蟲、雙殼類、腹足類、魚類、龜鱉類、昆蟲、爬行類、哺乳類、植物等。他們構成了著名的東亞地區中生代陸相化石群——「熱河生物群」。

中國觀賞石·義縣

中國觀賞石·義縣

中國觀賞石·義縣

沼澤野蜓

大型昆蟲。前後翅均具有上三角室、三角室及亞三角室。翅痣下有3~4個橫脈,生活在沼澤和湖岸,飛行能力很強,捕食弱小的昆蟲,稚蟲生活在水中。

中國觀賞石·義縣

中國蜓

古蜓科。大型昆蟲,翅面色斑明顯。稚蟲發育有細長的足,生活在湖泊水底,以弱小的魚類和水生昆蟲為食。

麗蛉

大型昆蟲。蟲體長2.2厘米,前翅長7.3厘米,有明顯的肩橫脈,翅尖已形成像頭發一樣的整齊的線條。具有一定的飛行能力,以捕食弱小幼昆蟲為生。

中國觀賞石·義縣

中國觀賞石·義縣

遼蟬

中國觀賞石·義縣

古蟬科。大型昆蟲。該類昆蟲的成蟲生活在裸子植物的樹干之上,幼蟲生活在土壤之中。

中國觀賞石·義縣

鳴螽

古生物的分類

古生物的分類單位與現今生物分類一樣,一般仍分為動物界、植物界兩大系統,也有人建議再分出「原核生物界」、「真菌界」等。界以下依次又分為門、綱、目、科、屬、種,還有各種輔助單位,冠以「亞」「超」等字,表示比相應單位低一些或超(綜合)一些。由於古生物化石資料的局限性及研究程度的不同,不是每種生物歸屬都劃分得那麼完善,故習慣上還用「類」這個籠統的概念。

蜘蛛

不屬於昆蟲類,但同樣是節肢動物,蜘蛛屬有螯肢類,與蠍子和馬蹄蟹同科,身體特徵是有四對腳。

中國觀賞石·義縣

潘氏北票鱘骨骼復原圖

中國觀賞石·義縣

北票鱘

為軟骨硬鱗魚類,屬鱘魚目,在遼西地區分布廣泛,是我國最早發現的鱘形魚類化石,個體較小,有別於其他鱘形魚類的最顯著特徵是體表完全裸露。

中國觀賞石·義縣

原白鱘

屬鱘目,白鱘科。它有一長的吻突,口大。背鰭在腹鰭之後,尾鰭正型,尾鰭上有棱狀鱗,體形一般較大。吻部向前逐漸變窄,前端呈鏟狀。遼西的白鱘化石不但是目前已知時代最早的白鱘類,而且保存之完美和數量之多也是世界之首。

中國觀賞石·義縣

中國觀賞石·義縣

戴氏狼鰭魚

體呈紡錘形,背部平直,最大體高位於胸鰭與腹鰭之間,體高約為體長的1/5強,體長約為頭長的3.5倍,頭高與體高幾乎相等,為淡水魚。狼鰭魚是原始的真骨魚類,屬骨舌魚超目,狼鰭魚目,種類很多,是我國北方晚侏羅世—早白堊世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魚類。

中國觀賞石·義縣

中國觀賞石·義縣

室井氏狼鰭魚

體呈紡錘形,頭短,頭長小於體高,額骨寬短,齒骨冠狀突較明顯。以其牙齒大、額骨寬短、有明顯齒骨冠狀突等特徵區分於戴氏狼鰭魚。

細弱宜州蟾

個體較小,吻臀距6.3cm,是我國迄今發現最小的中生代無尾類化石。

正型標本

在研究一個新的生物物種時,研究者會指定一個或一些標本,作為鑒定、描述該物種的規格代表,這些標本稱為「模式標本」。正型標本是指原始研究者在原始文章中指定的唯一標本,以後的研究都要以它為基礎。正型標本不一定是很完整的,可以有一個或一些副型標本,用來補充說明正型標本中不全的部分。在以後的研究中歸入該種的標本都不屬於「模式標本」,即使更完整、更漂亮,也只能稱「歸入標本」。上方的細弱宜州蟾即是一塊正型標本。

蛙類

蛙類在脊椎動物中屬於體態極特化的一類。與鳥類情況相似,完整的蛙類化石在世界上極為少見。

中國觀賞石·義縣

中國觀賞石·義縣

中國觀賞石·義縣

趙氏翔龍

滑翔蜥蜴化石是近年來在世界上引起廣泛關注的遼西熱河生物群中一個新的重大發現,是在蜥蜴長達2億多年的演化歷史中,目前發現唯一能滑翔的蜥蜴化石物種。這種生活在距今約1.3億年前的叢林中的蜥蜴應該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既能在樹林中攀爬,也能在空中滑翔飛行。這個標本長約15厘米,有著完整的骨骼和皮膚印跡;身體兩側有8根長肋骨向體側伸展,支撐著肋骨外的皮膚擴展開來,形成翅膀一樣的翼膜。這種古老的滑翔蜥蜴被命名為趙氏翔龍,以感謝沈陽師范大學校長趙大宇教授對推動該校古生物學研究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貢獻。

中國觀賞石·義縣

細小矢部龍

1942年,日本學者遠藤隆次和鹿間時夫將義縣棗茨山的一件蜥蜴化石定名為細小矢部龍。該正型標本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代表了我國熱河動物群中唯一一件蜥蜴類化石,抗日戰爭時期下落不明。2001年,在金剛山義縣組金剛山層發現一件保存完好的蜥蜴類化石。該標本與細小矢部龍正型標本在大小、形態特徵等方面幾乎完全一致。金剛山與棗茨山毗鄰,兩者的化石層位完全相同。由於棗茨山細小矢部龍的正型標本已丟失,所以金剛山的標本作為了該種的新型標本,為蜥蜴類化石發展與演化方面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進作用。

中國觀賞石·義縣

滿洲鱷

中等大小的離鱷類爬行動物,以小魚、兩棲類和無脊椎動物為食的半水生動物,是離鱷中較為原始的類型。

中國觀賞石·義縣

中國觀賞石·義縣

中國觀賞石·義縣

皮家溝伊克昭龍

是一類長吻的離龍類,發現於遼寧義縣皮家溝九佛堂組,以下列特徵區別於伊克昭龍其他種:軛骨前伸約至淚骨之半;眶間距小於眼眶短徑;眶後骨與後額骨不癒合;髂骨片前突不發育,頸區不收縮;四肢中橈脛骨與肱股骨之比相對較小等。

中國觀賞石·義縣

離龍類

是一類單系的水生爬行動物(單系指這類動物具有一個共同的祖先,並包含了所有的後裔成員),百餘年來人們對此類群了解甚少。在過去20年中,先後有9個屬被確認應歸入此類群,我們對這類動物的了解也愈加深入。它們的地史分布從晚三疊世到晚漸新世,至少延續了1.9億年;地理分布從北美西部經歐亞至日本,自亞熱帶地區到北極地區。

白台溝潛龍

中國觀賞石·義縣

滿洲龜

滿洲龜是曲頸龜亞目、中國龜科的成員。它的甲殼比較低平,腹甲呈十字形。

中國觀賞石·義縣

中國觀賞石·義縣

馳龍

馳龍的樣子古怪——兩米長,兩條腿很細,中間靠內的腳指上長著鐮刀形的爪,尾很長,有成束的棒狀骨,使尾巴變得僵硬。但是,真正讓這個生物不同尋常的不是它的身體框架,而是外覆的東西:它從頭到腳都覆蓋著松軟的絨毛和原始羽毛。

古生物的命名

古生物的命名一般與其形態、結構和相關人名、地名等有關,如紡錘蟲、網格古杯、薄氏遼寧枝、白台溝潛龍等。但學名的命名則要規范的多。

郝氏中國鳥龍

埋藏在遼寧西部義縣頭台溝義縣組地層中,是繼中華龍鳥和尾羽龍之後在中國遼西所發現的第三種帶羽毛的恐龍,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化石。郝氏中國鳥龍的發現不僅補充了中國鳥龍的一些特徵,豐富了熱河生物群中奔龍類化石的種類,而且為深入研究有關的生物地層提供了有益的資料。

中國觀賞石·義縣

中國觀賞石·義縣

鸚鵡嘴龍幼體

鸚鵡嘴龍是小型恐龍,兩足行走,頭短寬而高,吻彎曲似鸚鵡的喙,故而得名。這一化石被人們形象地稱為「恐龍的托兒所」。這些鸚鵡嘴龍的頭骨癒合疏鬆,骨縫明顯,反映出是一群剛出生不久的幼仔。它的發現證明恐龍具有育幼行為。

中國觀賞石·義縣

中國觀賞石·義縣

鸚鵡嘴龍皮膚印痕

該恐龍皮膚表面覆蓋著小的鱗片,這些鱗片呈多邊形,鑲嵌式排列,其形態及大小在不同的部位略有變化。

中國觀賞石·義縣

翼龍

翼龍是侏羅紀至白堊紀具翼而能飛翔的爬行動物。翼龍一般生活在比較空曠的地區,如海邊、湖邊,並捕捉魚類等食物,是當時的空中霸王。

中國觀賞石·義縣

中國觀賞石·義縣

崔氏北方翼龍

該翼龍展翅約長半米,最珍貴的是化石中翼龍的牙齒清晰可見,保存如此完好的翼龍化石,在世界上獨一無二。

中國觀賞石·義縣

哺乳類

哺乳類是我們最熟悉的動物,在現代陸相生態系統中居於統治地位,其中有我們常見的貓、狗、馬、牛和人類本身,也有我們不常見的袋鼠、考拉和鴨嘴獸等。大約在2.2億年前,最早的哺乳動物與最早的恐龍幾乎同時出現在地球上。一般認為早期的哺乳動物膽子很小,個頭也不大,很難和同時代的恐龍一爭高下。2005年遼西發現的一件強壯爬獸的腹腔中有鸚鵡嘴龍的殘骸,表明早在1.3億年前,一些哺乳動物已經能獵食小型恐龍,因而改變了這一傳統觀念。

中國觀賞石·義縣

強壯爬獸

兼具爬行動物特徵的獸類。它們頭骨上有著碩壯尖利的門齒,發達的顳肌,下頜上有深凹的咬肌窩,是行走於光天化日之下的肉食性的哺乳動物,甚至可以和恐龍爭食爭地。

中國觀賞石·義縣

中國觀賞石·義縣

中華神州鳥

前肢明顯長於後肢,有明顯向翅膀演化的過渡特徵,其飛行羽毛明顯長於軀體,清楚保存了體羽、尾羽、飛行羽毛等,具有較強的飛行能力,叉骨呈「V」字形,上下頜無齒,後肢第一腳趾沒有反轉向前。

以中華神州鳥為題材的大型團體操——神鳥飛騰(遼寧省第十屆運動會)

孔子鳥

是一種古鳥屬,根據出土地點的地質形成史推斷,這種鳥生活在距今約1.25億年到1.1億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擁有無齒角質喙部的鳥類。我國於1994年在遼西晚侏羅世地層中發現孔子鳥,打破了德國始祖鳥一統鳥類始祖的局面,此後鳥類早期演化幾個階段的化石相繼在遼西發現,由中華神州鳥、原始祖鳥、孔子鳥等化石構成一個完整演化系列。

中國觀賞石·義縣

中國觀賞石·義縣

義縣錦州鳥

中等大小的孔子鳥類,頭長而低,吻粗而長,腦顱較小,眼孔不大,眼孔前的吻部之長超過頭骨全長之半。

中國觀賞石·義縣

中國觀賞石·義縣

華夏鳥

為朝陽地區最早被發現的中生代鳥類之一,它個體小,頭部骨骼很少癒合,頭顱較大,吻較長而低,具牙齒。

中國觀賞石·義縣

中國觀賞石·義縣

韓氏長嘴鳥

屬於反鳥類,下頜骨和嘴骨細長,嘴骨尖端彎曲,齒列只有在嘴尖端有少數的牙齒。從顱骨的形態看來,長嘴鳥可能是採用扎嘴進餐這種方式。

中國觀賞石·義縣

中國觀賞石·義縣

葛氏義縣鳥

今鳥亞綱,朝陽鳥目,義縣鳥屬。個體中等大小。頭長約為頭寬的1.5倍,頭後骨骼的長骨細長。齒骨具齒,牙齒短小。尾椎骨短小,肋骨細長。後肢骨骼細長。肱骨頭突出,呈橢圓形。該鳥具較強的飛行能力,但仍然保存腹膜肋。該鳥化石的發現對研究今鳥的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中國觀賞石·義縣

馬氏燕鳥

今鳥亞綱,燕鳥目,燕鳥模式屬。其個體較大,頭骨顯著伸長;齒骨直,頸椎細長,異凹型;尾椎骨短,具相對較長的前肢,前肢約為後肢的1.1倍。該鳥和現代鳥相似,具有較強的飛行能力。

中國觀賞石·義縣

似陰地蕨

中國觀賞石·義縣

真蕨綱

多數為草本植物,常見的為葉化石。葉一般為大型羽狀復葉,即葉片依次分裂成羽片及小羽片,也有的為單葉。葉軸有二歧式、合軸式、單軸式等分枝形式。葉脈呈羽狀、網狀或扇形等。中泥盆世至現代、中生代及新生代最繁盛。有錐葉蕨、似陰地蕨等。

枝脈蕨

中國觀賞石·義縣

中國觀賞石·義縣

裸子植物

種子植物,沒有子房,胚珠(受精後發育成種子)裸露,故名裸子植物。絕大多數是木本植物,莖的此生木質部發達,沒有導管,僅由管胞組成。重要化石類別有種子蕨綱、科達綱、蘇鐵綱、銀杏綱、松柏綱等。晚古生代開始出現,中生代極盛,種類很多,占當時植物界統治地位,故中生代亦稱為裸子植物時代,中生代晚期衰退,現存者以松柏綱為主。

新蘆木

莖分節,中空。節間的縱肋與縱溝較細。葉輪生在節上,數量多,窄長,長短相近,基部分離,單脈。節上有一排圓形或橢圓形的葉跡。

中國觀賞石·義縣

似木賊

莖細長,圓柱形,直立,有明顯的節。莖上有輪生枝,中空,節間表現有縱溝脊,各節被輪生管狀而有鋸齒的鞘所圍繞。

中國觀賞石·義縣

中國觀賞石·義縣

蓖羽葉

中國觀賞石·義縣

蘇鐵類

總稱蘇鐵植物門,由蘇鐵綱和本內蘇鐵綱組成,兩綱的最大區別是前者生殖器官雌雄異株,葉表皮細胞壁直,氣孔單唇式;而後者為雌雄同株,表皮細胞壁強烈彎曲,氣孔器為復唇式。蘇鐵植物始於晚古生代,至今仍有10屬近100種,多生於熱帶或亞熱帶;本內蘇鐵植物出現於二疊紀,至晚白堊世滅絕。

遼西中生代的蘇鐵和本內蘇鐵植物化石均較常見,前者以蕉羽葉和篦羽葉最多;後者以側羽葉和異羽葉為主,兩性花及鱗片化石也時有發現。

異羽葉

存活於中侏羅世,屬於蘇鐵類植物,葉羽狀,分裂成不規則的、短而寬的裂片,裂片以整個基部著生羽軸的兩側,基部微微擴大,頂端鈍圓形。

中國觀賞石·義縣

似銀杏

中國觀賞石·義縣

銀杏綱

裸子植物中古老原始的一個綱。僅存銀杏目,該目僅含1科1屬1種。出現於古生代二疊紀,至侏羅紀已頗為繁茂,地球上幾乎到處都有銀杏類植物分布。到新生代第三紀,只剩下少數種屬,經過第四紀冰川摧殘,歐美大陸的銀杏類全部被毀滅,僅銀杏在中國倖存,有「活化石植物」之稱。

中國觀賞石·義縣

薄氏遼寧枝

地質年代為晚侏羅世—早白堊世,距今約1.2億~1.5億年,廣布於遼西,是熱河生物群的重要植物之一,其命名是為紀念宜州化石館創建者薄海臣先生對遼西古生物化石收藏和研究所作的貢獻。

中國觀賞石·義縣

中國觀賞石·義縣

松柏類

松柏綱

常綠或落葉喬木,稀灌木,莖多分枝。這類植物最早出現於晚石炭世,到中生代早期開始繁盛。種類繁多,晚侏羅世至早白堊世達到發展的頂峰,以後逐漸衰退。松柏綱植物是現代裸子植物中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類群。現代松柏綱植物約有58屬,560多種,隸屬於7科。我國是松柏綱植物的起源地,也是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並特別富有特有屬種和第三紀孑遺植物。

中國觀賞石·義縣

松柏類新屬新種

「世界上第一朵花」——遼寧古果

「迄今發現的唯一有確鑿證據的、世界上最早的花」。有花蕊,果實為豌豆大小,顆粒數量在8~12枚之間。遼寧古果的發現,不僅大大推動了國際被子植物起源和早期演化方面的科學研究,而且表明被子植物最早可能起源於我國遼西地區。

中國觀賞石·義縣

中國觀賞石·義縣

中國觀賞石·義縣

中華古果

中華古果是在遼西發現的第二種迄今最早的被子植物,它的營養葉與遼寧古果相似,但果實細長而密集,每個果實中含有8~12枚種子。

中國觀賞石·義縣

❸ 宜州有什麼好玩的

好吃好玩的多了

❹ 廣西宜州市都有什麼風俗

我們宜州和許多地方的結婚程序都差不了多少。見過雙方父母,男方送聘禮到女方家,選吉日結婚,發請帖邀請親友,在一起吃飯,新郎新娘給親友長輩敬酒,親友會打個紅包,基本就是這樣啦。

❺ 廣西宜州有什麼縣

宜州是縣級市!但不叫縣。就是宜州市。它是中國西部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
!廣西優秀旅遊城市和廣西經濟發展「十佳」縣(市)!
不是貧困縣!

❻ 廣西宜州多靈山在那個鄉

一、狀元馮京

宜州城西龍江北岸的天門山下有一個村落,名叫馮村,也叫馮家灣,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馮京出生於此。馮京自小聰明好學,才華橫溢。慶歷八年(1048年),馮京參加州試,中解元,次年,馮京參加會試,中會元,接著,他參加殿試,中狀元,馮京連中三元,人們稱他為馮三元。中國歷史上能連中三元的只有13名,馮京是其中之一。

馮京及第後,先是被任命為監丞。黃佑三年(1051年),馮京被派任荊南府任通判,黃佑四、五年間(1052-1053年)馮京先後在朝中的集賢院、登聞鼓院、磨勘司和吏部南曹三司任中高級官員,後來馮京外調知揚州、轉調知廬州,後調江寧府等地,馮京回朝後,先後任翰林學士、糾察在京刑獄和昭文館的主官。

至和二年(1055年),仁宗皇帝命馮京繼任翰林學士知製造,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馮京為陝西安撫使,治平三年,馮京奉調回朝充群牧使兼昭文館的主官。熙寧七年馮京回朝後,先後被任命為給事中、正議大夫等職位,元豐四年(1081年),以觀文殿學士、光祿大夫出知河陽府。

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馮京被授青光祿大夫,次年被任保寧軍節度使知大名府。元佑五年,被授檢校司空,改任彰德軍節度使,此後,馮京改知陳州、改授宣徽使等。元佑九年,馮京病逝。

馮京為輔佐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大臣,在政事、武功等方面均多業績,馮京一生多次外調內遷,飽經宦海風浪,其身不倒,確有過人之處,著作有奏議十三卷、《潛山文集》一部,其詩詞、書法散見其他書籍,原著多已散失。

宜州天門山上有馮京祖墓。山麓舊有馮家祠,州城及城南南山寺舊有崇祀馮京的三元祠、鄉賢祠、三賢祠,均先後圮毀。今宜州城西龍江北岸建有馮京公園。

二、馮俊

馮俊,字士彥,宜山(今宜州)人,一生中的許多時間都在宜州以外的地方度過。

1460年,馮俊中進士,被授予刑部浙江司主事、任員外郎中的官職,1472年,被提拔為福建按察副使,此後,他被授予湖廣辰沅兵備道一職。又先後擔任過廣東按察使、山西左使政使、廣東左使政使等官職。1492年,馮俊又被提拔為右副都御使,1496年,67歲的馮俊死在四川巡撫的任上。

馮俊天性剛毅,不畏權勢,碰上事情敢作敢當,絕不推諉責任,顧恤民情,深得民心。他為官一任、造福四方、馮俊在各地都留下了勤政愛民、兩袖清風的好名聲。他墓誌上有兩句這樣的評價:"都憲豐功大業,可謂當世之偉人。參議君老不忘親,可謂當時之孝子矣。"這可作為馮俊一生的寫照。

三、學人余心孺

余心孺生性聰慧,博聞強記,博學多才,在琴棋書畫上深有造詣,且工於詩詞古文。

康熙二十一年,滿腹才學的余心孺被授延津知縣一職。余心孺為官清正廉潔,深得人民的敬仰、擁戴。他所著的書目有:《道學淵源》、《天笑集》、《詅痴夢草》。《道學淵源》一書是余心孺侯選京華三年間所寫的,其自志之:"余侯選京華,滯跡三載,窮愁著書,謬注河圖洛書、洪範周易oooooo統名之曰《道學淵源》。"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余心孺對道家亦有深刻鑽研。《詅痴夢草》一書,收集了他的古文雜著,共十二卷,這部書在他死後百餘年的道光末年還有人爭相抄閱,永葆青春。但此書後遭兵火焚毀,現已不復存在。余心孺在《天笑集》自序中有"天笑集世誠笑孺,毋孺自笑,孺自笑,終身付之一笑"句,這何嘗不表現出余心孺能夠對天而笑的勇氣和灑脫!

四、空軍抗日英雄--黃鶯

黃鶯原名黃廓,生於1912年,宜州市龍頭鄉九磨村人。1932年,志存高遠的黃鶯考入柳州航空學校,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柳州航校奉命編為空軍第三大隊,黃鶯任第八中隊飛行員。1938年7月18日,日寇出動大批飛機襲擊南昌,蘇聯空軍志願隊聯合黃鶯所在大隊對日展開激烈空戰,戰斗中黃鶯之機為營救蘇聯戰友志願隊領隊巴比洛夫上校之機得以脫險,不幸自己機尾被擊中墜落,機毀人亡。黃鶯的壯烈犧牲,軍事委員會極為重視,題贈"求仁得仁"表彰英烈。如今,宜州市文物管理所還保存著一塊蔣介石所題"碧血忠魂"的半截石碑。黃鶯還受到李宗仁、白崇禧和第十六集團軍總司令夏威等高級人物的題詞表彰。

在黃鶯靈柩由武漢回宜山過程中,各地黨、政、軍、學、商及群眾前往車站設靈祭奠,以慰烈士英靈。宜山各界人士在中山公園中山紀念亭設靈堂公祭,極為隆重。1988年,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確定黃鶯為抗日烈士。

五、壯烈殉國的謝騤

謝騤,原名謝家騤,宜山縣(今宜州市)慶遠鎮管家巷人,其父謝廷輝,一度擔任宜山(今宜州)勸學所所長。謝騤15歲應募入廣西軍隊當兵,1932年考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一分校,畢業後分派部隊任職。1936年升任連長。抗日戰爭爆發後,隨桂系第七軍參戰,1937年8月在淞滬戰役中右手負傷,被送往杭州治療。隨後,升任第七軍一三八師四一四團團附兼二營營長。1939年11月,謝騤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0年4月,由於武裝暴動未遂,謝騤被迫離開安徽到達淮北抗日根據地,進入抗大四分校學習並擔任大隊長,1940年9月,調任淮上行政公署二科(民政)科長。1941年2月,謝騤調任蒙城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至1942年冬,謝騤先後擔任皖東北保安司令部參謀長、淮上行署民政處處長等職。1943年1月,謝騤出任泗陽縣縣長,他除了把主要精力放在搞武裝斗爭上外,還重視加強政權建設,他在《保政權中的三三制》、《對行政公署領導上的意見》中,對整個淮北根據地的政權建設提出一些很好的意見,受到根據地領導重視。謝騤性格剛毅、待人爽直誠摯,遇事不避艱險。但每流於固執,因才自負,易激切偏頗,在泗陽反特案件中處理不當,造成牽連人數眾多的錯案,被撤銷縣長職務。

1944年3月27日,謝騤在率泗陽七大隊一部與日寇的激戰中壯烈殉國。

六、旅行家徐霞客

1637年,52歲的徐霞客首次進入廣西來到宜州。1638年,他從賓陽、上林、忻城等縣境內於二月二十六日到達當時的永定土司長官署所在地(即今天的石別鎮三寨村),從此開始了他在縣境30天的旅遊。其中入境到三寨村一天;在縣城及郊區各地19天;游多靈山往返3天;在懷遠鎮、德勝鎮各地7天。

在縣境,他到過北山、南山、九龍山、料高山、石山村後山等10多個大小山嶺,經過龍江、小環江、五拱橋水、九龍潭等10多條江流、小溪和幾處水潭。游覽過龍隱岩、雙門洞、盧僧洞、蚺蛇洞、九龍洞、白龍洞等10多處岩洞和香山寺、南山寺、西竺寺、雪花寺、黃山谷祠、龍隱庵、觀音閣、玄帝殿,德勝鎮的玉皇閣、蓮花庵、福山寺等20多座寺廟庵。在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記》一書中,關於在宜山縣(今宜州市)境旅遊考察的記述佔41頁,計2萬多字。

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徐霞客在家病逝,時年56歲。1985年宜州市在白龍公園建一霞客亭來紀念這位中外聞名的旅行家。

七、文學家黃庭堅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生於1045年6月12日,23歲登進士第,即步入官場,宦海沉浮,59歲那年,黃庭堅在一再遭貶後,被朝廷除名,羈管宜州。

1104年夏天,黃庭堅隻身一人來到宜州,從此,宜州和這位文化巨人結下了不解之緣。黃庭堅雖然落魄宜州,但是他在藝術領域里卻創作出驚天地、泣鬼神的作品來。如《虞美人o宜州見梅作》:"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闌風細得香遲,不道曉來,開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應妒,飄到眉心住。平生個里願杯深,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地以人名,黃庭堅在宜州的許多詩作,迅速飛出嶺南,傳遍大江南北,宜州城的知名度也在逐漸變大。文化人的力量還在於可以教化一個地方,黃庭堅來宜州後,他開館講學,開了宜州讀書之風氣,使宜州之名在嶺南顯揚開來。

黃庭堅歿後數十年,宜州太守韓璧始建山谷祠來紀念他,祭祀他,許多文人墨客從各地來到宜州憑吊他,追尋他的足跡。至今黃庭堅的許多嘉言懿行在宜州還是有口皆碑,為人民津津樂道。

八、鄭獻甫

鄭獻甫(1801-1872),象州人,原名鄭成。他是晚清一位著名的學者、詩人和詞家。史載他天賦優異,嗜學成癖,博聞強記,智力超群。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進士,旋即被授任刑部主事,他目睹官場昏暗,宦海險惡,漸生倦意,在做了14個月的官後,辭職歸里。以後"浮現鄉里,教授諸生"。其中除了咸豐八年至十年曾在湖北巡撫伍長華幕府中讀書、寫作外,其餘時間都在為教學工作奔波忙碌。他先後在象州、宜山(今宜州)、柳江等書院任講席,兢兢業業,嘔心瀝血,造就了大批人才。其中在宜山(今宜州)慶江書院,德勝書院,長達八年,為培養宜山(今宜州)人才作出了重要貢獻。

❼ 廣西宜州屬於什麼及別的城市

宜州市是一個廣西縣級市。原為宜山縣,有2100年的歷史。歷史上是廣西版八大城市之一。權原是柳州專區所在地,在文革期間成立河池地區時劃到河池地區管轄。93年成立市。其經濟發展水平和規模要強過現在代管它的地級河池市。這也是宜州市反對河池代管,要求廣西區府取消代管,尊守國務院批復宜州設市由廣西壯族自治區直轄精神的原因。原河池地區的宜州市由廣西壯族自治區直轄。(G務院2002年6月18日批准國函[2002]52號)

❽ 宜州一共有多少所高中啊分別是哪幾所啊公辦的!

1、宜州市一中

它位於千年古城的南岸,龍江橫貫古城。沂州。第一中學成立於1930年,消除了五個站點(適當的孔廟山城小鎮,河國家soap壩頭村,在慶鎮李Zhenren殿,西殿山谷,井川慶遠鎮東門街),八個簡單名稱(適當山縣初中,適當山縣民族中學,適當山縣中學,第一個適當山縣初中,和適當的山縣,一中學,紅衛兵,宜山縣第一中學,宜州第一中學)。

2、宜州區高級中學

成立於1982年,是政府資助的公立全日制高中。學校位於宜州區清遠鎮市區北部。學生以宜州區內適齡初中畢業生為主,少數為宜州區外適齡初中畢業生。

2012年以來,學校先後被評為「宜州市公安綜合管理先進單位」、「自治區和諧學校」、「自治區文明單位」、「自治區衛生學校」。2015年學校食堂被評為「河池之星食堂」。2017年1月24日,學校通過自治區教育廳考核,成為自治區第23批示範性普通高中。

3、宜州市實驗高中

它是一所伴隨新世紀而來的普通高中。它位於宋賢六三節的故鄉宜州的西郊。學校交通便利,環境優雅。

(8)宜州有什麼地質隊擴展閱讀:

學校修建了兩座可容納60個班的教學樓。2015年5月,所有教室都安裝了全新的現代多媒體教學設備。1實驗室建設達到國家標准。實驗室設備齊全,功能齊全,理化、生物儀器達到省標准。一間通用技術實驗室,包括一間陶器生產室;

學校現有學生4200餘人,62個班;現有專任教師185人,其中高級教師71人,21世紀園丁工程在校生6人,甲、乙班在校生15人,市級學科帶頭人30人,教育碩士20人,自治區級以上優秀教師、教育先進工作者4人。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