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剖面圖中的N5是什麼意思

地質剖面圖中的N5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1-02-15 23:23:49

Ⅰ 電阻率測深法的應用

理論上,只要電極距足夠大,直流電阻率測深法的探測深度可以無限的大。但直流電阻率測深法探測深度一般不大,一方面,當探測深度大時,MN也大,體積效應相應增大,解析度降低;另一方面,由於野外施工方面的困難,直流電阻率測深法也不適合於進行大深度的探測,實際上常用來進行500 m以內的探測。如果要求的勘探深度大於500 m。一般都要採用電磁測深方法。

電測深法在地質勘探中能解決下列問題:

1)確定覆蓋層厚度,了解基岩起伏和基岩風化殼發育深度等。

2)尋找層位穩定的煤層、含水層,確定其頂底板埋深。

3)詳細研究具有明顯電阻率差異的斷層破碎帶、陡立岩性接觸界線的產狀(走向、傾向)。

4)查找埋藏不深、規模較大、電性差異明顯的地下局部不均勻體,如礦體、局部的砂層透鏡體、古河道、充水溶洞和人工洞穴等。

1.3.5.1 電極距的選擇

供電電極距AB的選擇:最小距離應能使電測深曲線的首支為近似於水平的線段,以便由它的漸近線直接求出第一層的電阻率ρ1和h1;最大AB距離應滿足於勘探深度的要求,並保證測深曲線尾支完整,可解釋出最後一個電性層。為使曲線光滑,以保證解釋精度,各供電電極距在對數的AB/2軸上應均勻分布,一般使相鄰兩極距在模數為6.25cm對數紙上相距約為0.5~1.5cm。

測量電極距MN的選擇:由於電測深解釋時使用MN→0的理論曲線,因此MN/AB不能太大。但在實際工作中,由於AB極距的不斷加大,MN距離如果始終保持不變,那麼當AB極距很大時,MN間電位差將會太小,以至於無法觀測。因此,隨著AB極距的加大,往往也需要適當加大MN距離,通常要求MN滿足條件

電法勘探

表1.3.3是電極距的一種選擇方案,在AB改變的一段范圍內MN不變,當AB增大到MN/AB≈1/30時,再將MN增大。在兩種MN的交替處,同一AB對兩種MN都進行觀測,以便圓滑曲線。

表1.3.3 電測深一種極距選擇方案

另一種方案是MN/AB保持定值(如MN/AB=1/5),AB與MN同步增加,這種方案稱為等比測深。

在第一種電極距選擇方案中,在兩種MN的交替處,會出現ρs曲線脫節。正常脫節有如下規律:在ρs曲線向右上升部分,由於MN的增大,會使曲線向下脫節;在ρs曲線向右下降部分,由於MN的增大,會使曲線向上脫節。這是由於MN的增大,勘探深度下降造成的。正常脫節在模數為6.25cm的雙對數坐標紙上,脫節距大致在1mm以內。當MN附近地表淺部存在電性不均勻體時,接頭點不按上述規律脫節,出現不正常脫節現象,如圖1.3.10所示。

圖1.3.10 電測深曲線的介面類型

a,d—正常介面;b—脫節呈喇叭狀;c—節段交叉;e—脫節距過大;f—脫節位置反常

介面的處理:對正常介面,可採用平移的方法消除介面。對圖1.3.10 a應向上平移,圖1.3.10 d向下平移。對不正常介面,一般可採用以下兩種方法進行處理。

平均值法處理:取介面處的幾何平均值作為該極距上的視電阻率值。如對第一個介面的AB/2=9,12 m處理後ρs平均值,分別取

電法勘探

本方法只對介面處的視電阻率值進行處理。

消差法處理:通過第一個介面處的四個電阻率值就可以計算出因MN極距改變ρs產生的變化量,從而對第一個和第二個介面之間的ρs值進行修正。已知第一個介面處的四個視電阻率ρs

值,則

電法勘探

依此可計算出後面幾個極距上的ρs校正值,第二個介面消差亦照此處理。經過消差處理後,整條ρs曲線均校正為MN/2=0.5 m的ρs曲線了。當第一個介面不好時,可按整條曲線中較好的那個介面進行消差歸一處理。

1.3.5.2 測點位置與布極方向的選擇

測點位置在平原可任意選擇,如交通方便可選在沿公路、小路等地。在山區進行測深時,測點應選在盡量平坦的地帶,即以最大MN/2為半徑的范圍內地形起伏不超過20°的地段。中心點附近要求介質較均勻,所有的測量電極均必須布置在同一種介質中,避免通過接觸帶。

關於布極方向,在平原地區,當各層分界面及標准層頂板的傾角不超過幾度(≤5°)時,AB線的方向可任意選定。這時,極距的方向便沿著公路、小道以利布線和搬站的方便。當分界面傾角超過10°時,應沿岩層走向選定AB線方向。還應結合地形特點,在坡度不大的斜坡上,布極方向應與地形等高線大致平行。在山谷中,布極方向應與山谷走向一致,同時AB電極應盡量避免通過電性顯著變化地帶,如溝谷、河流、石崖、大斷裂帶等,以防止和減小地表電流屏蔽和非各向同性等的影響。

在有限體上進行電測深時,拉線方向對曲線有明顯影響,對於良導體,一般應平行走向布極。

1.3.5.3 電測深成果的定性解釋和定量解釋

對電測深ρs曲線的定性解釋是獲得測區地質結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提供所獲ρs曲線的地電斷面情況,給出測區地質構造的定性概念,並可幫助選擇定量解釋的方法、步驟以及應注意的問題。通常是根據曲線的特徵繪制反映測區電性變化的各種定性圖件以說明測區的地質構造特徵。

(1)電測深曲線類型圖

電測深曲線的類型取決於地電斷面的性質。曲線類型的變化可以反映地下岩層的變化特點。電測深曲線類型圖的製作方法是:按相應的工作比例尺在圖紙上標明各測點的位置,繪出該點經過縮小的電測深曲線,並在曲線首部註明起始點視電阻率值。最好能根據測區岩石電阻率資料繪出不同曲線類型與相應地質斷面的對比圖件,用以說明曲線類型變化的地質原因。

(2)ρs等值線斷面圖(ρs擬斷面圖)

為了反映某條測線通過的垂向斷面視電阻率的變化情況,常繪制ρs等值線斷面圖。從這種圖件可以看出基岩起伏、構造變化、電性層沿測線方向的分布等。等值斷面圖的做法是:以測點為橫坐標,AB/2為縱坐標,把每個測點上各極距觀測的ρs值標在相應位置上,然後勾繪ρs等值線。這種圖的縱坐標一般選用對數坐標。

(3)相同極距的ρs剖面圖和平面等值線圖

為探查某一深度上岩石電阻率沿水平方向的變化情況,常選擇某一固定的AB/2極距所對應的ρs,做出剖面圖或平面等值線圖。ρs剖面圖的做法是:在橫軸上按工作比例尺繪上測點位置,縱軸繪出某一AB/2極距時各測點上的ρs值。ρs平面等值線圖的做法是:先將測點位置繪在平面圖上,然後標上某一極距的ρs值,最後勾繪這些ρs值的等值線圖。

電測深定性解釋的任務是了解地層結構特點、地層與電性層的對應關系,並掌握它們沿水平和垂向的分布與變化情況。各種定性解釋圖件的繪制是定性解釋的主要工作。這些圖件將從不同角度展示探測區內岩石電性空間分布概況。

在進行定性解釋時,首先要收集測區已有鑽孔、測井資料,同時進行井旁電測深試驗工作。有了工區內已知資料做借鑒,便可估計岩性、構造、地形等因素對電測深結果的影響,從而指導未知的工作。

電測深成果解釋的最終目的是把電測深野外工作所獲得的全部資料變成地質語言。這就要求對電測深資料進行定量解釋和地質解譯。對非水平地層電測深剖面資料進行定量解釋的方法是二維反演方法。經過二維反演後,ρs擬斷面圖變為地電斷面圖。此時AB/2對應深度h,ρs變為ρ。根據地下岩層的電阻率特徵和地質資料,進一步將地電斷面圖解譯為地質剖面圖。

在應用實例中,將展示這些圖件。

1.3.5.4 應用實例

(1)尋找斷裂構造

圖1.3.11所示為華北平原邊緣地帶某斷層的電測深成果圖件。圖1.3.11 a為曲線類型圖,八條電測深曲線,其中N1~N4為四層KH型曲線,N5~N8為二層G型曲線,後者較前者缺失兩層,顯然在N4~N5點之間有一斷層。圖1.3.11b為ρs等值線擬斷面圖,當AB/2>1 000 m時,便見在N4與N5點之間,ρs等值線的形態和變化梯度發生變化。在N1~N4一側,ρs等值線呈低阻稀疏分布,且背向界面而彎曲;N5~N8一側,ρs等值線呈高阻密集分布。可見在N4至N5點之間兩側岩性不同,推斷有一斷層在此通過。上述兩種圖件的分析結果是一致的,但ρs等值線擬斷面圖更直觀一些。經鑽探證實,斷層確實存在。在N1~N4一側,上部為100 m厚的黃土和砂岩,中部為砂卵石層,下部為砂頁岩夾層,最底部為奧陶系灰岩;在N5~N8一側,上部為黃土和砂岩,下部為奧陶系灰岩。前者是四層結構,後者為二層結構的地電斷面。

圖1.3.11 華北平原邊緣地帶某斷層的電測深成果

a—曲線類型圖;b—視電阻率等值斷面圖

1—第四系黃土;2—卵石層;3—奧陶系灰岩;4—砂頁岩夾石英岩;5—鑽孔;6—斷層

(2)尋找地下水

某地區表層為含水不多的泥沙層,厚約6~7 m,電阻率為150~180Ω·m。其下為富含地下水的砂層,電阻率約為50Ω·m,厚約5~25 m或更大些。含水層下部為石灰岩,可視為高阻標志層。實測曲線為H型,第一層反映表層,第二層為低阻含水層,尾部呈45°上升段,是高阻基岩的反映。定量解釋結果與鑽探資料基本上吻合。根據解釋結果繪出了地電斷面圖,如圖1.3.12所示。

圖1.3.12 某區尋找地下水源的電測深綜合成果圖

1—泥沙層;2—砂層;3—灰岩

(3)研究和解決工程地質問題

圖1.3.13 是某水利工程建設中應用電測深法探測水下岩層分布成果圖。電測深觀測是在水上進行的。由於水淺,最大電極距是450 m。圖1.3.13 a上等值斷面圖的低阻封閉圈,反映了該處水下存在低阻的含泥質條帶灰岩和頁岩互層。這種岩石質地鬆散,不適合作為工程基底。為了解其分布,在低阻中心處作了 4 個不同方位的環形電測深,其結果如圖1.3.13 b所示。在ρs極形圖上,根據AB/2為200 m和40 m的曲線,明確地指出了低阻帶的延伸方向是極形圖的短軸方向。於是,電測深工作為選擇壩址提供了寶貴資料。

這里順便介紹一下環形測深法:

環形測深是在地表某點利用對稱四極裝置所進行的多方位測量,相鄰方位角之間的夾角一般為45°。在地下岩層具有各向非同性的情況下,根據不同方位的測量結果,再綜合利用地質、水文及其他物探資料便可確定覆蓋層下地層的層理、裂隙及破碎帶的走向。

環形測深的觀測結果用ρs極形圖來表示。其做法是:在圖紙上先畫出4條通過測深點的表示布極方向的直線,再按一定的比例尺將某一極距(AB/2)在各方位上測得的ρs值標在對應的方位線上,然後用折線將不同方位的ρs值依次連接成閉合曲線。對所有極距不同方位上的ρs值均繪出閉合曲線,便獲得了由一系列閉合曲線所組成的極形圖。

圖1.3.13 某水利工程區電測深成果圖

a—視電阻率等值斷面圖;b—環形電測深極形圖(1cm=100Ω·m)

1—粗晶灰岩;2—泥質類岩;3—砂質灰岩

回到前面的問題,在圖1.3.13 b中,AB/2=12 m極形圖長、短軸差別很小,近似於圓形,表明地下岩層在淺部是均勻、各向同性的;AB/2=40 m和AB/2=200 m極形圖南北方向明顯拉長,則短軸方向(東西向)指向低阻帶的延伸方向。

應注意的是,當AB/2遠大於覆蓋層的厚度時,極形圖的長軸方向轉而指向低阻帶的走向(這是由於低阻帶具有集流作用,請讀者自行分析)。因此,利用極形圖解決上述地質問題時,應特別注意以上變化規律。

在水文、工程與環境地質勘查中,對埋藏較淺的一些探測目標,採用高密度電阻率法可以獲得更好的探測效果,將在下一節進行詳細的介紹。

Ⅱ 什麼是信息檢索語言,檢索語言有哪幾種,並指出《中圖法》的五大部類

為了使檢索的過程,即文獻標識和信息提問的對比進行得順利,二者都需要用一定的語言來加以表達。只有藉助於這種語言,文獻的標引人員與檢索人員才能有一個共同的約定,彼此才能溝通思想。也就是說,文獻存儲時,文獻的內外特徵按照一定的語言來加以描述,而檢索時信息提問也按照一定的語言來加以表達。這種把文獻的存儲與檢索聯系起來、把標引人員與檢索人員聯系起來以便取得共同理解、實現交流的語言,就叫做檢索語言。
檢索語言的種類:
一 按照標識的性質與原理劃分:①分類法語言 ②主題法語言 ③代碼語言三大類。
①分類法語言是指以數字、字母或字母與數字結合作為基本字元,採用字元直接連接並以圓點(或其他符號)作為分隔符的書寫法,以基本類目作為基本詞彙,以類目的從屬關系來表達復雜概念的一類檢索語言。
著名的分類法有《國際十進分類法》、《美國國會圖書館圖書分類法》、《國際專利分類表》、《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等。
②主題法語言是指以自然語言的字元為字元,以名詞術語為基本詞彙,用一組名詞術語作為檢索標識的一類檢索語言。以主題語言來描述和表達信息內容的信息處理方法稱為主題法。主題語言又可分為標題詞、元詞、敘詞、關鍵詞。
③代碼語言是指對事物的某方面特徵,用某種代碼系統來表示和排列事物概念,從而提供檢索的檢索語言。例如,根據化合物的分子式這種代碼語言,可以構成分子式索引系統,允許用戶從分子式出發,檢索相應的化合物及其相關的文獻信息。
二 按照表達文獻的特徵劃分:①表達文獻外部特徵的檢索語言 ②表達文獻內容特徵的檢索語言。
①表達文獻外部特徵的檢索語言主要是指文獻的篇名(題目)、作者姓名、出版者、報告號、專利號等。將不同的文獻按照篇名、作者名稱的字序進行排列,或者按照報告號、專利號的數序進行排列,所形成的以篇名、作者及號碼的檢索途徑來滿足用戶需求的檢索語言。
②表達文獻內容特徵的檢索語言主要是指所論述的主題、觀點、見解和結論等。

《中圖法》是《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的簡稱,是我國目前通用的類分圖書的工具,讀者掌握了這部分類法的有關知識,便能迅速、有效地查尋全國各圖書館的館藏。
分類法基本結構
(1)基本部類:如中圖法分五大類部:馬列毛鄧;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綜合性圖書。
(2)基本大類:構成分類表的第一級類目。中圖法為22個基本大類。
(3)簡表:由基本大類與由其直接展開的一、二類目所形成的類目表。如:
(4)詳表:由簡表展開的各種不同登記的類目所組成的類目表,是文獻分類的真正依據。
根據圖書資料的特點,按照從總到分,從一般到具體的編制原則,確定分類體系,在五個基本部類的基礎上,組成二十二個大類。《中圖法》的標記符號採用漢語拼音字母與阿拉伯數字相結合的混合號碼。即用一個字母表示一個大類,以字母的順序反映大類的序列。字母後用數字表示大類以下類目的劃分。數字的編號使用小數制。現將五個基本部類及下設的二十二個大類列表如下:
A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A1馬克思、恩格斯著作
A2列寧著作
A3斯大林著作
A4毛澤東著作
A49鄧小平著作
A5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鄧小平著作匯編
A7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鄧小平生平和傳記
A8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學習和研究
B哲學、宗教
B0哲學理論
B1世界哲學
B2中國哲學
B3亞洲哲學
B4非洲哲學
B5歐洲哲學
B6大洋洲哲學
B7美洲哲學
B80思維哲學
B81邏輯學(論理學)
B82倫理學(道德哲學)
B83美學
B84心理學
B9宗教
C社會科學總論
C0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論
C1社會科學現狀與發展
C2社會科學機構、團體、會議
C3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C4社會科學教育與普及
C5社會科學叢書、文集、連續性出版物
C6社會科學參考工具書
[C7]社會科學文獻檢索工具書
C8統計學
C91社會學
C92人口學
C93管理學
[C94]系統科學
C95民族學
C96人才學
C97勞動科學
D政治、法律
D0政治理論
D1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D2中國共產黨
D33/37各國共產黨
D4工人、農民、青年、婦女運動與組織
D5世界政治
D6中國政治
D73/77各國政治
D8外交、國際關系
D9法律
E軍事
E0軍事理論
E1世界軍事
E2中國軍事
E3/7各國軍事
E8戰略學、戰役學、戰術學
E9軍事技術
E99軍事地形學、軍事地理學
F經濟
F0經濟學
F1世界各國經濟概況、經濟史、經濟地理
F2經濟計劃與管理
F3農業經濟
F4工業經濟
F49信息產業經濟(總論)
F5交通運輸經濟
F59郵電經濟
F7貿易經濟
F8財政、金融
G文化、科學、教育、體育
G0文化理論
G1世界各國文化與文化事業
G2信息與知識傳播
G3科學、科學研究
G4教育
G8體育
H語言、文字
H0語言學
H1漢語
H2中國少數民族語言
H3常用外國語
H4漢藏語系
H5阿爾泰語系(突厥-蒙古-通古斯語系 )
H61南亞語系(澳斯特羅-亞西亞語系)
H62南印語系(達羅毗荼語系)
H63南島語系(馬來亞-玻里尼西亞語系)
H64東北亞諸語言
H65高加索語系(伊比利亞-高加索語系)
H66烏拉爾語系(芬蘭-烏戈爾語系)
H67閃-含語系(阿非羅-亞西亞語系)
H7印歐語系
H81非洲諸語言
H83美洲諸語言
H84大洋洲諸語言
H9國際輔助語
I文學
I0文學理論
I1世界文學
I2中國文學
I3/7各國文學
J藝術
J0藝術理論
J1世界各國藝術概況
J2繪畫
J29書法、篆刻
J3雕塑
J4攝影藝術
J5工藝美術
J59建築藝術
J6音樂
J7舞蹈
J8戲劇藝術
J9電影、電視藝術
K歷史、地理
K0史學理論
K1世界史
K2中國史
K3亞洲史
K4非洲史
K5歐洲史
K6大洋洲史
K7美洲史
K81傳記
K85文物考古
K89風俗習慣
K9地理
N自然科學總論
N0自然科學理論與方法論
N1自然科學現狀與發展
N2自然科學機構、團體、會議
N3自然科學研究方法
N4自然科學教育與普及
N5自然科學叢書、文集、連續性出版物
N6自然科學參考工具書
[N7]自然科學文獻檢索工具
N8自然科學調查、考察
N91自然研究、自然歷史
N93非線性科學
N94系統科學
[N99]情報學、情報工作
O數理科學和化學
O1數學
O3力學
O4物理學
O6化學
O7晶體學
P天文學、地球科學
P1天文學
P2測繪學
P3地球物理學
P4大氣科學(氣象學)
P5地質學
P7海洋學
P9自然地理學
Q生物科學
Q1普通生物學
Q2細胞生物學
Q3遺傳學
Q4生理學
Q5生物化學
Q6生物物理學
Q7分子生物學
Q81生物工程學(生物技術)
[Q89]環境生物學
Q91古生物學
Q93微生物學
Q94植物學
Q95動物學
Q96昆蟲學
Q98人類學
R醫葯、衛生
R1預防醫學、衛生學
R2中國醫學
R3基礎醫學
R4臨床醫學
R5內科學
R6外科學
R71婦產科學
R72兒科學
R73腫瘤學
R74神經病學與精神病學
R75皮膚病學與性病學
R76耳鼻咽喉科學
R77眼科學
R78口腔科學
R79外國民族醫學
R8特種醫學
R9葯學
S農業科學
S1農業基礎科學
S2農業工程
S3農學(農藝學)
S4植物保護
S5農作物
S6園藝
S7林業
S8畜牧、動物醫學、狩獵、蠶、蜂
S9水產、漁業
T工業技術
TB一般工業技術
TD礦業工程
TE石油、天然氣工業
TF冶金工業
TG金屬學與金屬工藝
TH機械、儀表工業
TJ武器工業
TK能源與動力工程
TL原子能技術
TM電工技術
TN無線電電子學、電信技術
TP自動化技術、計算機技術
TQ化學工業
TS輕工業、手工業
TU建築科學
TV水利工程
U交通運輸
U1綜合運輸
U2鐵路運輸
U4公路運輸
U6水路運輸
[U8]航空運輸
V航空、航天
V1航空、航天技術的研究與探索
V2航空
V4航天(宇宙航行)
V7航空、航天醫學
X環境科學、安全科學
X1環境科學基礎理論
X2社會與環境
X3環境保護管理
X4災害及其防治
X5環境污染及其防治
X7廢物處理與綜合利用
X8環境質量評價與環境監測
x9安全科學
Z綜合性圖書
Z1叢書
Z2網路全書、類書
Z3辭典
Z4論文集、全集、選集、雜著
Z5年鑒、年刊
Z6期刊、連續性出版物
Z8圖書目錄、文摘、索引

希望能給你帶去幫助!!

Ⅲ 各類地質構造在煤層底板等高線圖上有什麼特徵

褶皺和斷層在煤層底板等高線圖上的表現:
(1)傾角不變時,等高線平內行等距;傾角變化,容等高線間距變化;煤層走向變化,等高線為一組曲線
(2)向斜構造:呈一組曲線或封閉曲線,向斜軸兩側等高線對應出現,近軸標高低。等高線封閉時為煤盆構造,不封閉時為傾伏向斜。
(3)背斜構造:性質同向斜,只是等高線近軸部位高短軸背斜:曲線長圓形封閉穹隆構造:曲線最近圓形
(4)斷層:煤層遇斷層,等高線中斷,正斷層上下盤煤交線間無等高線,表示煤層缺失,逆斷層等高線重造(當斷層傾角大於煤層傾角時)。
(5)褶皺構造遇斷層向斜遇正斷層:上、下盤斷煤交線同名等高線平距上盤大;向斜遇逆斷層:上、下盤斷煤交線同名等高線平距下盤大背斜情況相反。
(6)斷層遇斷層時:如果煤層底板等高線遇斷煤交線中斷缺失、缺失部分為無煤區,則該斷層為正斷層或正斷層式移位。如果煤層底板等高線遇斷煤交線發生重迭,重迭部分為上下煤層重復區,則為逆斷層或逆斷層式移位。

Ⅳ 檢索號是什麼意思

文獻的檢索號DOI:數字對象唯一標識符(Digital Object Unique Identifier)

國外的數字文獻生產商較早採用唯一標識符來標回識其出版的電子文答獻,並形成了很多應用在不同環境下的標識符方案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