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像千層糕一樣的山是什麼地質
Ⅰ 廣西玉林為什麼那些山都是石頭形成的
因為廣西玉林的地理結構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共生,怪石嶙峋,山不內高而氣勢雄偉,懸崖容峭壁,奇峰異景,深洞密布。
已知礦床和礦(化)點50餘處,其中大型礦床1處(善民螢石礦)。中型礦床1處(聖山霞晶石礦),小型礦床10處(善民鉛鋅礦、六擁鋅銅礦、陳村錳礦、湖村錳礦、湖村磷礦、城隍煤礦、下木朗磷礦、下木朗黃鐵礦、新村石灰石礦和南鄉花崗石等礦床)。礦點30處和礦化點9處。市境內礦產資源以螢石礦最豐富。
(1)廣西像千層糕一樣的山是什麼地質擴展閱讀:
地形地貌:
玉林市地貌在全國地貌類型中,屬兩廣丘陵的一部分,在廣西地貌類型中,屬桂東南丘陵區。市內地勢:四周環山,中部高,向南北兩面傾斜,中部有從東至西擺布且又孤聳於丘陵之間的寒山、東山、葵山和聖山,山巒起伏,低山綿亘,連成一條曲曲折折的半弧形狀的南北分水嶺。
市東北和西南邊境為中等山地所佔據,地勢最高,東北有大容山、西南有六萬大山;大容山以南、六萬大山以東,形成市南部開闊的玉林盆地;東山、聖山和葵山之間。形成市中西部石南谷地;市西北和東南是地勢起伏且較平緩的崗地和低丘崗地。
Ⅱ 這張圖片是廣西什麼地方好像不是桂林吧
出處:廣西羅城國家地質公園劍江園區神劍山
麻煩請及時採納回答,謝謝!
Ⅲ 這個是什麼地質現象,這是我上周去南京棲霞山照的,當時老師的解說帶口音,加上地質學得不好,沒怎麼聽懂
這個就是人工壘的石頭,用水泥加固的牆體
Ⅳ 被地質學界稱為「五世同堂」的山是什麼山
嵩山又名中嶽,位於河南省西部,地處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中部以少林河為界,東內為太室山容,西為少室山,有太陽、少陽、明月、玉柱等72峰。嵩山群峰挺拔,氣勢磅礴,景象萬千。由峰、谷、澗、瀑、泉、林等自然景觀構成了「八景」:嵩門待月、軒轅早行、潁水春耕、箕陰避暑、石淙會飲、玉溪垂釣、少室晴雪、盧崖瀑布。嵩山的宮觀雖不及其他名山數量多,但其規模卻十分宏大,氣勢異常雄偉,為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古老的建築群之一。嵩山先後經歷了「嵩陽運動」、「中嶽運動」、「少林運動」等幾次大的地殼運動,逐漸形成了山脈。在嵩山范圍內,地質史上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層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地質學界稱為「五世同堂」。
嵩山奇特的地質構造,使它蘊藏了豐富的煤、鋁、鐵、麥飯石等礦產資源。嵩山的古生物化石也非常豐富,既有海洋生物化石,也有陸地生物化石,還有古脊椎動物化石,這些古生物化石是反映地質和古生物演化的寶貴資料。嵩山物種豐富,有石花茶、板栗、大棗、猴頭菇、獼猴桃、嵩山人參果等。
Ⅳ 像褶皺山,斷塊山,火山這些是屬於地形還是地質結構還有背斜,向斜,褶皺,斷層是屬於地形還是地質結構
褶皺山、斷塊山、火山屬於地形;
背斜、向斜、褶皺、斷層屬於地質結構.
Ⅵ 貴州和廣西這邊的山怎麼像窩窩頭一樣
貴州這面的地形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再加上許多年的風化,所以才形成了現在的樣子,在黔西南州的貞豐縣這樣的山更多,這里稱之為「雙乳峰」
Ⅶ 廣西區域地質發展歷史的基本特徵
李志才
( 廣西地礦物業管理中心)
地質學是研究地球歷史的自然科學,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主席張宏仁教授認為: 「地球是一本書,這本書早有文字記載,科學的任務就是解讀地球本身的歷史痕跡」, 「地質科學每一次認識上的飛躍和理論上的創新,都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較大的推動作用」,它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認識地球有助於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環境的改善保護。江澤民同志曾指出: 地質科學的根本任務在於認識地球,為人類的活動提供科學依據。
地質調查是認識地球歷史的方法手段,只有反復的實踐和研究才能提高認識,提高研究程度,才能為開展各項地質找礦工作提供依據和先行。自 1956 年以來,廣西全面系統地開展了各種地質調查,積累了大批有科學價值的第一手材料,並有許多重大的發現和突破,解決了一批歷史遺留的地質難題,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有了重要進步,但還存在若乾地質問題,有待今後繼續實踐解決。現僅將區域地質發展歷史的基本特徵,初步歸納為 3個方面共同探討。
一、海陸變遷
廣西地殼表層的形成就是一部海陸變遷的歷史,主要見證於各地質時代地層的形成。廣西自 20 億 a 前就有海水侵入,歷經了中元古代 ( 四堡群) 、新元古代 ( 丹州群) 、震旦紀、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第三紀 ( 古、新近紀) 、第四紀共 14 個地質時期。從沉積作用來看,各地質時期的沉積作用是連續的、有序的,除地殼運動短時間暫時影響沉積作用外,絕大部分時間是在海陸變化過程中。從沉積物的沉積環境來看,可以分為兩個大環境,即海 ( 水) 相沉積環境和陸 ( 地) 相沉積環境。在印支運動 ( 2. 27 億 a) 之前為海相沉積環境,印支運動之後為陸相。沉積類型可分為三大發展階段,泥盆紀 ( 4. 10 億 a) 之前,基本屬於地槽型深水和較深水沉積階段; 泥盆紀之後為地台型淺海、邊緣海沉積階段; 印支運動之後為陸相盆地沉積階段。從沉積物的特徵來看,地槽型沉積物以碎屑岩類為主,地台型沉積物以碳酸鹽岩為主,陸相盆地以紅色碎屑岩為主,各地質時代地層沉積厚度,累計可達 8 萬 m。隨著沉積年代和環境的變化,各門類生物非常豐富,由元古宙的低級植物孢粉開始,到古生代動物群大量出現,中生代開始巨型恐龍出現,新生代的古人類出現,由低級向高級有序發展。
1. 地槽發展階段
主要發育在桂北地區的元古宙地槽,桂中以東和以南地區的加里東地槽,以淺海和半深海沉積環境為主,沉積物特徵是以砂岩、頁岩、砂礫岩為主的碎屑岩相,岩性較單一,類復理石序列清楚,海底的沖刷特徵明顯,生物群繁殖從低級開始,元古宙以古孢子植物和幾丁蟲類為主,計有 27 個屬 38 種之多,進入早古生代開始出現國內東南型的動物群,如海綿骨針、腕足類、筆石類。在桂東南地區的奧陶系和志留系中,發現大量筆石群,共建立了 12 個和 19 個筆石帶,在海洋山地區的奧陶系中也發現了大量筆石群,共建立 9 個屬 23 個種。但在桂西地區沉積環境和沉積相發生重大變化,寒武系由地槽向地台過渡,沉積相由碎屑岩過渡為碳酸鹽岩相,動物群過渡為華北型的三葉蟲、球接子、腕足類等,在那坡地區發現大量三葉蟲,共建立了 25 個屬。生物群隨地質環境變化而變化十分明顯。
2. 地台型發展階段
自志留紀末廣西運動後,晚古生代的沉積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地槽回返形成廣泛的隆起區,由較深水環境沉積轉變為淺海和海岸帶的地台沉積環境,海水動盪,生物群大量繁殖,早期為海陸交互沉積的礫岩、砂岩、頁岩,以後開始轉變為台地上的碳酸鹽岩沉積,以灰岩和白雲岩為主,部分為泥質岩、硅質岩,並含有煤層。由於近岸的海水富氧,水動力活動較強,是廣西古生物群最繁盛時期,種類也最多,計有底棲和浮游兩大類,共計有 17 個門類之多,其中以泥盆紀時期最為豐富,如六景標准剖面發現 17 個門類500 多個屬種,牙形類也發現 18 個化石帶,北流剖面發現腕足類、珊瑚、層孔蟲、竹節石等 30 多個屬種,大樂剖面發現腕足類、珊瑚、竹節石等,共有化石組合帶 97 個,羅富剖面以深水漂浮的竹節石、菊石、牙形刺為主。石炭紀和二疊紀則以 類最繁盛,共有77 個屬及亞屬,580 個種及亞種。地台發展階段也是廣西沉積礦產成礦最有利的時期,如泥盆紀的錳、鐵、釩、石灰岩等,礦產豐富,是已探明全區儲量的 60% 左右,石炭紀和二疊紀的煤、鋁土礦、錳、石灰岩等,也有很重要的工業價值。
3. 陸相沉積發展階段
從中三疊世末的印支運動開始,廣西地殼普遍上升,海盆地的海水全部退出,海相沉積結束,自此,在活動基底斷裂控制下,形成了廣西大大小小 50 多個盆地,以十萬大山和桂平橋圩盆地面積最大,形成了內陸盆地的湖泊相、河流相的沉積,由於陸地當時的風化、氧化作用強烈,氣候炎熱等因素影響,沉積物的重要特點是以紅色粗碎屑岩為主,多為礫岩和砂岩、夾頁岩,侏羅紀還有灰岩。在侏羅紀和第三紀 ( 古、新近紀) 時期,由於植物和有機物大量繁殖,在某些盆地中形成了含煤層 ( 如西灣和南寧盆地) 和油氣層( 如百色盆地) 以及粘土 ( 合浦盆地) 、膨潤土 ( 寧明盆地) 、膏鹽等礦產。生物群進一步進化繁殖,三疊紀開始以菊石、雙殼類為主,並在動物群中出現了爬行動物,如武鳴縣在三疊系中發現廣西幻龍東方種,在十萬大山和南寧盆地發現了白堊紀的鴨嘴龍化石。第四紀開始,在來賓、柳州、柳城、桂林、百色等地 10 多處,發現了重要的古人類遺跡,以及大批的脊椎動物化石,如巨猿、大熊貓、劍齒象等,最主要的發現有麒麟山人、柳江人、白蓮洞人、甑皮岩人,為古人類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際資料。
二、岩漿活動
岩漿活動是地殼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地殼運動往往是同步發生的,也是廣西區域發展史上的重要內容,與內生金屬礦產的形成密切相關,幾乎所有重要的內生金屬礦產成礦期都與岩漿活動息息相關,因為它是成礦物質來源的主要渠道。岩漿特製主要來自地球深部的幔源型 ( 基性岩和超基性岩) 和地球淺部的殼源型的岩漿,其中殼源型又分為幔源分異、混合同熔、殼源重熔、殼源交代等類型。岩漿活動的方式主要有深部的侵入活動和地表的噴發活動兩種。
廣西侵入岩活動出露的各類岩體有 1200 多個,出露面積約 2 萬 km2,這說明侵入活動是廣泛、強烈的,具有規模大的特點。大岩體多發生在背斜、復背斜軸部,如桂北元寶山、越嶺山、海洋山等地,部分產在大斷裂帶及周圍。從活動的地質年代特點看,具有不間斷和多期性的特點,與構造旋迴有密切的關系,並相伴生,如四堡旋迴、雪峰旋迴、加里東旋迴、印支旋迴、燕山旋迴、喜馬拉雅旋迴,其中以華力西旋迴的花崗岩侵入規模最大,分布面積為 8051km2,加里東旋迴 ( 3363km2) 和燕山旋迴 ( 4516km2) 次之。岩性較復雜,以酸性花崗岩類為主,出露面積為 19000km2,佔全區侵入岩面積的 96% ,主要分布在桂北、桂東北和桂南的廣大地區,主要成分是 SiO2,含量通常為 60% ~ 65% ,黏性大,鎂鐵含量低,鉀鈉含量高。基性岩和超基性岩侵入的面積較小,大小岩體約 940個,面積為 817km2,主要分布在桂北地區的四堡區和雪峰區。桂西地區主要為華力西期和印支期的基性岩,主要成分是 SiO2,含量為 45% ~ 50% ,超基性岩中的 SiO2含量< 45% ,它們的黏度小,鎂鐵含量高,鉀鈉含量低。
廣西的火山噴發岩活動也頻繁,一種是在海盆地沉積過程,在海底噴發以後,形成各種層狀的沉積物,岩石常常具有氣孔狀、杏仁狀、枕狀構造等特徵,如層狀、枕狀的細碧岩、角斑岩、凝灰熔岩、火山角礫岩、熔岩等,特製來源於地球深部。一種是在大陸的噴發活動,形成各種熔岩流、火山堆積物。火山噴發的各種物質,累積的厚度可達 9000m,佔全區沉積岩總厚度的 11% 左右,充分說明地殼的物質來源,有相當部分是來自地球的岩漿活動供給的。火山噴發活動的方式,主要以裂隙噴發 ( 沿斷裂帶) 和中心式噴發( 近圓形) 為主。從噴發活動的地質年代看,除寒武紀沒有發現火山活動外,從四堡時期到第四紀的 13 個地質時代中均有發現,說明在廣西區域地質歷史是比較活躍和不間斷的。據已有資料統計,明顯的噴發活動有 40 余次,據過去資料看在桂西地區幾乎是空白的。地質調查後,發現大量從泥盆紀到三疊紀的多層位的海相火山噴發活動,累積的總厚度可達 5400m,具有噴發次數多、厚度小 ( 一般為數十米厚) 、分布零星的特點。從岩石類型來看,中泥盆世到二疊紀火山岩多為基性岩,三疊紀主要為中酸性岩,火山噴發活動主要受基底斷裂控制,多為裂隙間歇性。印支運動以後,轉為以大陸型的火山噴發活動為主,多形成流紋岩、流紋斑岩、凝灰岩、凝灰熔岩、火山角礫岩、火山碎屑岩、安山玢岩等,具有氣孔狀、杏仁狀、流紋狀等特徵,並在合浦縣煙墩嶺和潿洲島等地發現火山口,以及發現較多的火山堆積物、火山彈和火山碎屑岩等。
三、構造運動
地殼運動除了表現在海陸變遷的沉積作用和岩漿活動外,同時也表現出在岩石和地層的變形、變質方面。廣西的構造運動前人做了不少研究,1963 年尹贊勛等曾統計過以前的地質學家在廣西命名的地殼運動有 28 次之多,通過地質調查後,認為比較有證據的只有 19 次,其他證據不足,而且各期次發生運動的性質、特徵、強弱也不同,隨著地區地質條件的不同,也有所不同。總的來看,具有多階段、多旋迴發展的特點,在不同階段中,在沉積作用、岩漿活動和岩石變質、變形方面也是不同的。在 19 次中,元古宙有 3次 ( 四堡、雪峰、富祿運動) ,早古生代有3 次 ( 鬱南、北流、廣西運動) ,晚古生代有4次 ( 柳江、黔桂、東吳、蘇皖運動) ,中生代有 5 次 ( 桂西、印支、燕山一、二、三次運動) ,新生代有 4 次 ( 喜馬拉雅一、二、三、四次運動) 。在空間上的變化,地殼表現在造山和造陸兩種性質的運動。造山性質的如四堡運動、廣西運動、東吳運動、印支運動和燕山運動,這些運動強度大,可使大陸的海水退出,停止沉積作用,並使地層、岩石發生劇烈褶皺、斷裂和變質、變形,以及移位,使海盆變為大陸的山脈和盆地,經過沉積間斷後,又開始新發展階段的沉積,它明顯地反映了新、老地層之間的角度不整合接觸關系,在新地層底部常常保留有沉積間斷的底礫岩、粗碎屑岩,以及花崗質碎屑岩等。造陸運動主要表現在地殼大范圍的升降活動,海盆地海水退出形成陸地,但地層沒有發生垂直運動,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剝蝕、侵蝕作用後,海盆地再次下沉,當海水再次開始新的沉積作用後,新、老地層之間常常表現在地層之間的平行不整合接觸關系,但在新、老地層之間保留有沉積間斷的風化侵蝕面和風化堆積物,如氧化的鐵、鋁岩等。地殼運動在空間分布上是不均衡的,強弱也是不同的,如廣西運動在大部分地區是造山運動,泥盆紀地層角度不整合在不同層位的早古生代地層之上,底礫岩普遍存在,但在欽州地區沒有發生造山運動、海盆地縮小,海水連續沉積,筆石等生物群連續演化。又如東吳運動,在桂南地區是造山運動性質,晚二疊世地層不整合在不同時代地層之上,而其他地區是造陸運動性質,地層之間只是沉積間斷的平行不整合接觸關系,因此在早、晚二疊世之間形成了大量存在的風化殘留的鐵鋁岩和鋁土礦等。
造山運動是強烈地殼運動的表現,常常造成地層發生褶皺和斷裂活動,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背斜、向斜、復背斜、復向斜,以及大片的隆起區,使大陸形成眾多的山脈、河流,以及盆地、平原。廣西主要的大山脈有桂北的元寶山、苗兒山,桂東北的海洋山,桂東的大瑤山、桂南的大容山、十萬大山,桂西的大明山等背斜組成的大山脈。在地層發生強烈褶皺的同時,岩層發生超強度的破裂和位移,在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產生錯動和位移。較大的斷距可以超過千米以上,在斷裂發生的歷史過程中,有多次活動的和有重要意義的斷裂活動,是那些區域性大斷裂和深大斷裂帶,它們在地殼活動中,有著控制沉積作用、控制岩漿活動、控制導礦、控礦等作用。區調隊曾經總結有重要影響的 24 條廣西主要斷裂帶,如博白 - 岑溪深斷裂帶,靈山 - 藤縣深斷裂帶等,有些單位根據資料還總結了較多條的斷裂帶,主要特徵明顯,它們切割了不同地質時代的地層,斷距大,破碎帶寬,有構造變質岩,有硅化、角礫岩帶,對岩漿活動作用、成礦作用均有導岩、導礦和控岩、控礦的重要作用,在區域地質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是我們重點研究的對象,尤其對地質環境、地質災害也有重要影響,如地震活動帶、新構造運動,與這些深大斷裂帶有密切關系,如 1934 年發生的靈山大地震等。尤其目前修建的工程大項目,如水庫、水壩等,在重力打破平衡和重新組合時,要密切注意新的構造運動,加深研究,以求安全。
以上是對廣西基礎地質方面進行歸納、總結的基本特徵,以便共同探討,有些地質問題還有待繼續實踐和研究,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Ⅷ 十度的山是什麼地質結構
2016年湖人抽中狀元,選中西蒙斯,自由球員市場簽下杜蘭特,科比出任主教練,然後,湖人持續低迷,,忍無可忍下,科比宣布復出,主教練兼職球員,每場出戰時間限制到12分鍾以內,再戰兩年,2017年創入季後賽,西半決不敵勇士,暑期,依舊沒有摸到西決地板的保羅,一再請求快船,保羅終於如願加入湖人,最終33歲的保羅30歲的杜蘭特21歲的西蒙斯40歲的科比,新的4大天王攜手入選2018年洛杉磯全明星賽,2018年首輪4-1解決快船(歷史首次季後賽洛城德比),半決賽4-2立克馬刺,西決4-3憑科比發球給保羅,保羅助攻杜蘭特完成絕殺勇士,總決賽,遇到連續4年創入總決賽的克利夫蘭騎士,終於實現了偉大的23vs24,此時連續8次創入總決賽的詹姆斯在2017年總決賽4-2擊敗勇士,已經拿到克利夫蘭首冠,最終湖人4-3擊敗克利夫蘭,科比全場10投兩中,但最後時刻在詹姆斯面前投中了絕殺,系列賽詹姆斯場均26分,6籃板,7助攻,成為NBA歷史上第二個失敗者的總決賽MVP,而保羅終於摸到西決,最終奪冠,杜蘭特也拿到夢寐以求的總冠軍,科比則終於在退役後再復出時追平了喬丹的第六冠第二次完美謝幕的同時,將湖人隊的火炬遞給2017-18賽季的常規賽mvp:本.西蒙斯。科比退役後,湖人繼續由科比執教,在穩定陣容後,順利拿到了又一個3連冠。。。。而憑借8個總冠軍(5次球員,1次球員兼主教練,兩次主教練)的豐功偉績,在奈史密斯籃球名人堂的地位超越了喬丹。。。
Ⅸ 有些山好像全由沙粒組成,那屬於一種什麼地質山上還有樹呢,但不高!
風化作用 江西省星子縣就有一座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