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過程發生時間最晚的怎麼判斷

地質過程發生時間最晚的怎麼判斷

發布時間: 2021-02-15 14:47:12

『壹』 怎麼判斷地質構造形成的時代以及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

原則是:被改造者形成早,改造者形成晚。
比如侏羅系被斷層切割了,斷層形成於侏羅系之後;對於褶皺構造,組成褶皺的地層都是先於褶皺構造形成的,就是先成地層,然後被彎曲成褶皺。等等,很簡單的

『貳』 地質年代的劃分和時間段是怎麼樣的

年代劃分是個很來權威的工作。源分為時間年代和地層年代。現階段,大的單位已經很難在分了,都是國際公認的,俗稱「金釘子」。
劃分也是很系統的。有的是根據古生物,有的是根據大的地質構造,有的是依據地層劃分的。
時間年代當然依據的是時間,由地質事件引起的時間段劃分的。時間段內劃分也是一樣的,地質事件,氣候事件,古生物事件等等。
具體你查地層學或者沉積古地理等學科,如有需要,另述詳情。

『叄』 為什麼最早發生時間等於最晚發生時間時就為關鍵路徑

關鍵路徑是指活動時間即使很小浮動也將直接影響整個項目最早完成時間的活動構成的路徑。
如果最早發生時間小於最晚發生時間,則這個路徑的少量延時不會影響整個項目的最早完成時間,所以不是關鍵路徑。

『肆』 地質年代的時間是怎麼安排的

第四紀:現在--2.4 主要事件是人類的出現
新第三紀:2.4--23 草本植物大發展
老第三紀:23--65 木本植物大發展
白堊紀:65--135 出現了真正的鳥類、恐龍相繼滅絕
侏羅紀:135--205 爬行動物大繁盛,代表動物恐龍
三疊紀:205--250 裸子植物占優勢,爬行動物向各方
面分化
二疊紀:250--290 主要事件為海退,陸地佔主導地位
出現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末期發生生物大絕滅
石炭紀:290--350 陸生植物空前發展,蕨類最豐富,
重要的成煤期
泥盆紀:350--405 無脊椎動物占優勢,分化出了魚類
志留紀:405--435 珊瑚種類較多,其他生物有三葉蟲
和筆石等
奧陶紀:435--480 海侵最廣泛的時期,無脊椎動物繁盛
寒武紀:480--570 海侵廣泛,具有硬殼的無脊椎動物
大量出現
震旦紀、青白口紀:570--1000
薊縣紀、長城紀:1000--1700

其中的時間單位為百萬年,前面的數字是起始年份,後面的數字是終止年份。

『伍』 如何確定相對地質年代和絕對地質年代

地質年代:地殼上不同時期的岩石和地層,時間表述單位:宙、代、紀、世、期、時;地層表述單位:宇、界、系、統、階、帶。在形成過程中的時間(年齡)和順序。
它包含兩方面含義:其一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稱為相對地質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距今年齡,由於主要是運用同位素技術,稱為同位素地質年齡(絕對地質年代)。這兩方面結合,才構成對地質事件及地球、地殼演變時代的完整認識,地質年代表正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相對地質年代:

是指地層的生成順序和相對的新老關系。它只表示地質歷史的相對順序和發展階段,不表示各個地質時代單位的長短。
在研究地球的演化歷史或者地質過程時,有時候並不一定需要知道地質事件發生的准確時間,而只需要知道它們之間的先後順序,這種只確定地質事件發生先後順序的方法稱為相對地質年代。在沒有找到合適的定齡方法之前,地質學家採用的就是相對地質年代的方法來確定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這種相對地質年代學的方法至今仍然是地質學家研究地質過程的主要手段。

絕對地質年代:
指通過對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的測定,根據其衰變規律而計算出該岩石的年齡。
絕對地質年代是以絕對的天文單位「年」來表達地質時間的方法,絕對地質年代學可以用來確定地質事件發生、延續和結束的時間。
在人類找到合適的定年方法之前,對地球的年齡和地質事件發生的時間更多含有估計的成分。諸如採用季節-氣候法、沉積法、古生物法、海水含鹽度法等,利用這些方法不同的學者會得到的不同的結果,和地球的實際年齡也有很大差別。較常見也較准確的測年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法。其中主要有U-Pb法、鉀-氬法、氬-氬法、Rb-Sr法、 Sm-Nd法、碳法、裂變徑跡法等,根據所測定地質體的情況和放射性同位素的不同半衰期選用合適的方法可以獲得比較理想的結果。

相對地質年代的確定
確定相對年代,主要是根據岩層的疊復原理、生物群的演化規律和地質體(岩層、岩體、岩脈等)之間的切割關系這三個主要方面進行的.
疊復原理
沉積岩的原始沉積總是一層一層的疊置起來,表現了下老上新的關系.遺憾的是,各地區的地層並非都是完整無缺,有的地區因地殼下降而接受沉積,另一些地區又因地殼上升而遭受剝蝕.在這種各地不統一的情況下,要建立大區域的或全球性的統一地層系統,就必須把各地零星的地層加以綜合研究對比,最後綜合出一個標準的地層順序(或地層剖面),這種方法叫地層學法.它主要是研究岩石的性質.
生物群的演化規律
除了利用岩性和岩層之間的疊復關系來解決岩層的相對新老外,人們發現保存在岩層中的生物化石群也有一種明確的可以確定的順序.而且處在下部地層中的生物化石,有的在上部地層中也存在,有的則絕滅了但又出現一些新的種屬.這充分說明,生物在演化發展過程中具有階段性.而且在某一階段中絕滅了的生物種屬,不會在新的階段中重新出現,這就是生物進化的不可逆性.因此,愈老的地層中所含的生物化石愈原始,愈低級;愈新的地層中所含生物化石愈先進,愈高級.這就是劃分地層相對年代的生物群演化規律.這種方法叫古生物學法.
這里特別要指出的是,生物的存在與發展總是要適應隨時間而變化的環境,所以在不同時代的地層中,往往有不同種屬的生物化石.有趣的是,有些生物垂直分布很狹小(生存時間短),但水平分布卻很廣(分布面積大,數量多),這種生物化石對劃分、對比地層的相對年代最有意義,稱為標准化石.所以不論岩石的性質是否相同,相差地區何等遙遠,只要所含的標准化石或化石群相同,它們的地質年代就是相同或大體相同的.
地質體之間的切割關系
由於地殼運動、岩漿作用、沉積作用、剝蝕作用的發生,常常會出現地質體(岩層、岩體、岩脈)之間的彼此穿切現象.顯然,被切割的岩層比切割的岩層老;被侵入的岩體比侵入的岩層或岩脈老.利用這種關系來確定岩層的相對地質年代,就叫構造地質學法.

因而可以通過岩層的種類,以及某個地質年代的特殊化石(例如三葉蟲就是寒武紀的標志)能夠確定了

『陸』 怎樣判斷地質的形成過程

先有沉積岩,比作一塊豆腐,從下向上插筷子,想像成岩漿,和岩漿接觸的岩石會發生變質,形成變質岩.岩漿冷卻形成岩漿岩.你可以再插一根筷子,研究一下.你會判斷更復雜的先後關系

『柒』 一些地質學問題,看了你的很多解答,很可靠,快考試了,希望得到你的回答!

謝謝誇獎!
1、這個題很多書上都有啊,總結一下就行,自然地理學、普通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地質災害等等上都有。勤快有好處。
2、這個題以前我回答過,可惜提問者刪除了那條問題。再說一遍真的有點那個。。。我就再說一下思路吧:可以從三個方面回答,一是岩石鑒定,即砂岩鑒定,對砂岩的岩性進行描述,包括粒度、礦物成分、結構構造等等,然後對砂岩初步定名(如長石石英砂岩,還是石英砂岩,還是細砂岩、砂礫岩等等)。二是地質構造分析,在周圍踏勘,看它與上下層接觸關系,測岩層產狀,確定這個砂岩層是否是褶皺構造的一部分,或者岩層內是否發育斷層。三是層序劃分,這屬於地層分析內容,看砂岩層可以分成幾個序列,據此初步對砂岩分層,確定沉積旋迴,甚至判斷沉積環境。本身這個問題問的是有問題(我認為),因為研究目的不明(研究砂岩層的目的如何),對象不清(砂岩是一層還是多層),上面我說的是一個大概的研究思路,供參考。
3、在地質時間上三者的共同點:在很大程度上時間相互吻合。不同點:有時時間界線不一致,相互穿越,具體來說生物地層單位會穿越年代地層單位,生物地層單位與岩性地層單位會互相穿越。岩性地層單位與年代地層單位相互不會穿越,它們是不同級別的地層單位,年代地層單位具有全球性,岩性地層單位是地方性的。
5、篇幅關系,我系統不了。簡單說一下思路:從作用方式方面來回答,一是外動力作用發生的重要介質,比如作為沉積介質參與沉積作用、作為化學反應介質參與化學作用中;二是外動力作用發生的重要動力,比如流水的搬運能力、攜帶泥沙的侵蝕能力,又如水的溶解能力、結晶能力和作為化學反應物的化學能力等等;三是水對其它外動力地質作用因素的重要作用,比如水是生物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物質,而生物作用是外動力地質作用的一種。又如水的形態與分布對大氣環流有重要影響,而風力作用是僅次於流水的第二大外動力地質作用。
你也可以據此增加一些內容,也可以以另一種思路組織回答,其實就是對專業知識充分了解的情況下進行歸納、總結而已

『捌』 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演變過程中,最晚出現的是() A.種子蕨 B.類人猿 C.人類 D.被子植



生物進化的歷程是結構由簡單到復雜,由水生到陸生,由低等到高等.如右圖生命樹,在生命樹上的位置越高,進化地位越高,出現的時間越晚.從生命樹上可以看出最晚出現的是人類.
故選C.

『玖』 怎麼判斷地質年代

主要依據同位素進行地質年代測定:
常用的是U-Pb 同位素測年和Sm-Nd 同位素測年還有鋯石U 同位素。依據是: 元素的衰變( 從一種同位素或一種元素衰變為另一種同位素或元素) 是勻速的,那麼通過測量岩石中特定放射性同位素的比值即可確定岩石的地球化學年齡。而放射性元素U 和Sm 被認為是太陽系中最理想的天然計時計。
然而,近日,英國地質調查局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在《科學》雜志( 第335 卷第6 076 期) 上原來的測年方法存在問題。原因是: 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速率並非恆定,因而其同位素之間的比值也並非是「常數」。
研究人員採用最新的加速器質譜技術對上述2 種同位素基準數據進行了重新測定。結果表明: 岩石樣本146 Sm 半衰期僅為68 Ma( 而此前最近的測量結果約為103 ± 5 Ma) ,其中30%的樣本的半衰期要比預期值更短。這就意味著,所有通過146 Sm 定年測定岩石,包括地球和月球最古老的岩石,甚至火星隕石,形成時間比預期的早20 ~ 80 Ma。同時鋯石U 同位素測定結果也證實238U 和235U 的比值並非此前所認為的恆值137. 88( 該標准已經被沿用35 年) ,所得的最新校正值為137. 818 ± 0. 045。
根據上述最新校正值測算,地球的年齡比此前已知年齡減少了70 萬年。
該新的測年標准將把包括地球誕生、大陸及礦床形成、生物演化以及氣候變遷等在內的地質過程置於一個更為精確的時間表。它不僅帶來了人類在地質計時精度方面的突破。

『拾』 地質工作者具體是根據什麼判斷岩層年代的

古生物斷代方法的局限在於僅適用於沉積地層,對於火成岩變質岩就基本處於懵逼狀態。

除了古生物斷代,也可以用同位素測年來測年代。此方法通常用於火成岩及部分變質岩。比如層狀的火山岩就可以為地層柱提供很好的年代限制。不過,深成的火成岩即使測得年代,對於地層柱的幫助也並不顯著。

加拿大地質調查所對加拿大地盾作出的給人深刻印象的研究,使這一觀點得到了強有力的支持;在加拿大地盾中,曾用放射性年齡數據來劃分前寒武紀,劃分的結果如下(以億年為單位):太古宙—23.90;元古宙—23.90-6.00,重新命名的早、中晚阿費布代—23.90-16.40;赫利克代,其中又分為(早)老赫利克亞代—16.40-12.80;(晚)新赫利克亞代—12.80-8.80;哈德林代—8.80-6.00。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