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中國地質博物館有哪些展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有哪些展館

發布時間: 2021-02-15 13:34:43

A. 中國地質博物館的參觀指南

開館時間:9:00-16:30 節假日不休息,星期一閉館。
票價:成人30元,學生版15元。 地 鐵:四權號線西四站下車(走D出口)。
公交車:13、22、38、47、68、101、102、103、105、109、124、409、603、612、619、709、726、806、808、812、814、823、826路公共汽車西四站下;7 路公共汽車白塔寺站下;14、55路公共汽車西安門站下。

B. 中國地質大學博物館的展館介紹

生命起源與復進化展廳引入了多媒制體展示技術,自行研製了「恐龍的奧秘」等科普軟體,並在展廳中設置觸摸屏,引起了觀眾的濃厚興趣。
地學陳列展覽包括地球奧秘展廳、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珠寶玉石展廳、礦物岩石展廳以及礦產資源展廳。生動而豐富的展示內容配合新穎而獨特的展示形式為觀眾打開了地球46億年滄桑巨變的宏偉畫卷、地球生命38億年進化的歷史長廊,展示了精美絕倫的珠寶玉石世界、五光十色的礦物岩石天地以及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地下寶藏,講述了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協調發展的重要性,告訴人們保護環境是每個人的神聖職責。其展示內容融科學性、知識性、通俗性和趣味性於一體,展示形式包括聲光電技術、模擬模擬技術、信息化展示技術、互動技術以及相關高新科技手段等。此外館內還設置了寶玉石禮品廳、寶玉石工藝品櫃台以及休閑服務區,可滿足遊客休閑和購物的需要。

C. 國內有哪些比較好的地質博物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新疆地質博物館、河南地質博物館、湖南地質博物館

D. 中國地質博物館有幾層

中國地質博物館主館共有大樓6層,總高約36米,東西長40米,南北長70米,建築面積近11000平方米,建築風格穩重大方。

E. 中國地質博物館在什麼地方

單位名稱:中國地質博物館
通訊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四羊肉胡同15號
郵政編碼:100034
電 話:+86-010-66557858

F. 中國地質博物館的介紹

中國地質博物館是中國成立最早的國家級地質學博物館,成立於1916年。中國地質內博物館收藏地質標本20餘萬件容,涵蓋地學各個領域。其中有巨型山東龍、中華龍鳥等恐龍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謀人、山頂洞人等古人類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學價值與觀賞價值於一身的魚類、鳥類、昆蟲等珍貴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螢石方解石晶簇標本、精美的藍銅礦、辰砂、雄黃、雌黃、白鎢礦、輝銻礦等中國特色礦物標本,以及種類繁多的寶石、玉石等一批國寶級珍品。

G. 中國地質博物館的展廳概況

中國地質博物館主館共有大樓6層,總高約36米,東西長40米,南北長70米,建築面積近11000平方米,建築風格穩重大方。
展區布局圖

中國地質博物館展廳包括地球廳、礦物岩石廳、寶石玉廳、史前生物廳等六個部分,面積共2500平方米,另有臨時展覽面積1500平方米。 地球廳以動力為主線,介紹了在內外動力的作用下,地球上發生的重要地質作用。東展線介紹內動力地質作用,以板塊運動、褶皺斷裂、火山、地震等地質作用為重點,西展線以外動力地質作用為主,主要介紹了水和風的地質作用。
相對來說,內動力地質作用更加宏觀壯麗,它們主要是使地殼上升、增厚,形成許多巨大雄傳的高山峻嶺,而外動力地質作用則比較和緩,好像一把刻刀,雕刻出各種壯美的山川地貌。 寶石廳展示寶石、玉石、有機寶石、貴金屬等材料及其成品,並融入寶石鑒定、寶石鑒賞、寶石琢型、寶石評價、寶石成因、寶石微觀世界、寶石分布、寶石開采、寶石加工、首飾鑲嵌、人工改善寶石與人工寶石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寶石文化等知識點和興趣點。
寶石廳以單晶寶石和玉石為主,並以天然寶石與人工寶石對比展示,以便鑒別市場上常見的相似的寶石。
中心部位:以一件十分大氣、通靈、高檔的展具作為展心,所展示的展品隨每期主題的變換進行不定期的調換。 礦物岩石廳採用雅俗共存、動靜結合、虛實呼應、寓教於樂的設計方式,使觀眾通過參與、欣賞展廳的展品,可了解自然界中礦物岩石的成因,原始產出情況、自然界種類繁多千資百態的礦物岩石、代表性礦物岩石的感官特徵及可供人們使用的特性。
觀眾在欣賞各種精美奇特的礦物岩石展品時,通過互動式展覽和虛擬展出部分,可參與對一些礦物岩石展品的探索性操作,獲得相關知識。 史前生物廳,以生物進化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為線索,向觀眾介紹生物的發展廳程和各地質時期常見的化石,展示地球上生物的發生、進化和滅亡的過程。從空間布局上,整個展廳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小序廳,包括了一面藝術化的化石精品牆、一個可以互動操作的多媒體展具——簡明生物分類查詢系統,及一些有關化石的基本常識介紹。
第二部分是該展廳的主要陳列內容,共分為八個單元。
第一單元——最早期的生命;
第二單元——生物大爆發;第三單元——海生無脊椎動物時代;第四單元——脊椎動物的出現;第五單元——生物登陸;第六單元——生物大絕滅;第七單元——恐龍與鳥類;第八單元——哺乳動物與人類;此外,在該展廳的南過道,還陳列了魚龍、中國安琪龍、翼龍化石的模型各一件,以及一件觀眾可以觸摸的長達5米的大型魚龍化石、一個演示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多媒體展具。 中國地質博物館在開展藏品科學研究的同時,長期從事地層古生物學、礦物岩石學、寶石學和博物館學的研究並取得累累碩果,特別是在早期脊椎動物學、昆蟲學以及遼西熱河生物群等研究領域所取得成果;以系統精美的寶石陳列,獨到的寶石研究成果,持續的社會推廣活動,帶動和引導了當代中國寶石科學研究、知識普及和市場消費。
中國地質博物館常年開放獨具特色的陳列展覽。按照地球圈層結構布局的基本陳列,不僅展示了數以萬計的礦物、岩石、寶石、化石精品,陳列內容更加關注人類的生存環境和生存質量;而且大量採用數字化、仿生、虛擬現實等技術,讓觀眾通過親眼目睹、親手操作和親身體驗去認識地學空間。

H. 中國地質博物館的分館概況

黃果樹奇石館:位於黃果樹風景名勝區,於2010年6月15日開館,2012年成為「中國地質博物館黃果樹館」。截至2013年,館藏標本1500餘件。化石類藏品中有蜚聲海內外的三疊紀時期的魚龍、幻龍、貴州龍、海百合、真頜魚、龍魚等;岩石類有代表貴州喀斯特地貌的硅質岩、鈣質岩、沉積岩、交織岩等;礦石類有極具科學價值與觀賞價值的辰砂、雄黃、雌黃、水晶、螢石、方解石、孔雀石、綠松石、藍銅礦、褐鐵礦、輝銻礦等。
本溪地質博物館:座落在本溪國家地質公園本溪水洞景區內,佔地面積為1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80平方米。館內陳列了本溪國家地質公園的地質遺跡,史前地質遺跡,國家級珍貴標本30餘件,珍稀標本3300餘件,其中金剛山義縣翼龍、本溪甲龍、馬氏燕鳥吃魚等繫世界唯一的化石標本;中華龍鳥、尾羽鳥也是世界僅有的幾塊當中最精美的標本:幻龍、魚龍和海百合、群龜、九龍壁等化石標本乃是化石中的珍稀精品。熱河生物群的古生物化石幾乎涵蓋了脊椎動物的所有門類,尤其是早期鳥類化石,帶羽毛的恐龍、奇特的水生蜥、完整的中生代哺乳動物化石以及最早的被子植物「遼寧古果」等珍稀國寶級的化石,是本溪地質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宜州化石館:創建於1994年,是遼寧省第一座古生物化石博物館,1996年被接收為中國地質博物館遼西分館。宜州化石館相繼被評為「全國石文化事業先進單位」、「中國古生物學會科普基地」、「遼寧省科普基地」、「錦州市科普基地」、「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實習基地」等等,並在2003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AA級旅遊景點」。
中華恐龍館(中國地質博物館常州分館):位於常州新北區漢江路1號的中華恐龍園內,是國土資源部和常州市人民政府的合作項目。館內運用多項現代技術,並通過生態模擬的環境設計,展示恐龍這一古生物產生、發展、演化直至滅絕的過程,旨在弘揚人類與自然界和諧發展的新自然觀,是寓教於旅遊體驗之中的新型科學殿堂。
江西省地質博物館(中國地質博物館江西分館):其前身是1927年「江西礦業調查所」的「江西地質礦產標本室」和1935年李四光教授創立的「廬山地質館」。新建的江西省地質博物館於2006年2月27日正式開館。 江西省地質博物館分為地學科普展區、江西礦產資源及應用展區、江西地質環境展區、江西省地礦局展區、寶玉石觀賞石展區五個部分,面積近600平方米,擁有礦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礦石、寶玉石觀賞石等各類藏品近2000件。
中國地質博物館西峽分館:前身是西峽恐龍蛋化石博物館,始建於2000年10月,佔地3500平方米,總投資1800萬元。 中國地質博物館西峽分館,以恐龍文化為主題,展示了西峽境內出土的各類恐龍蛋化石精品和國內外恐龍蛋化石、骨骼化石標本,是一個集科研、科考、科普、旅遊為一體的大型地質博物館。
北京房山世界地質公園:2010年5月15日起開放,是中國地質博物館的房山分館,位於房山區長溝鎮,是房山世界地質公園的組成部分。博物館佔地面積91.65畝,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
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2010年7月31日正式掛牌,是一座集科普、娛樂、觀光、休閑於一體,將自然科學和人文景觀緊密結合的大型綜合博物館,是中國第五座恐龍博物館,也是一座集保護區和展覽館於一身的園中館,是國家級地質公園、國家4A級旅遊景區及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中國地質博物館煙台館:位於煙台市萊山區國際植物藝術博覽苑用地西側,北靠黃海、西臨遊艇中心和大型度假村、南接濱海路。景觀設計面積約 7.9萬平方米。

I. 中國的博物館有哪些

中國畫研究院展覽館
北京藝術博物館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
中國工藝美術館珍寶館
北京藝術博物館
坐落於明清古剎萬壽寺內。萬壽寺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公元1577年),原為貯存漢文佛教經典之地。由明至清,歷經帝王幾次大規模翻建,最終形成了集寺廟、行宮、園林為一體,東中西三路建築毗鄰,佔地50畝的皇家重寺,並成為皇室出遊的行宮和祝壽慶典場所。
北京藝術博物館創建於1985年,現收藏各 類古代藝術品近五萬件,時代上起原始社會,下迄明清,尤以明清時期蔚為大觀。藏品門類廣泛
主要包括歷代書法和繪畫、碑帖及名人書札、宮廷織綉、官窯瓷器、古代傢具、歷代錢幣及璽印等。其它如青銅器、玉石器、竹木牙角器、佛造像、鼻 煙壺等,不勝枚舉。
除中國古代藝術品外,館內還保存了部分外國藝術品,更收藏了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等現代大師的傳世之作。 藝術博物館現有七項固定展覽,分別是萬壽寺歷史沿革展、篆刻藝術展、佛教藝術展、明清工藝品展、北京文物精華展、繪畫藝術展、明清傢具展。
中國工藝美術館珍寶館
位於中國工藝美術館的五層,面積1800平方米,是收藏、陳列當代中國工藝美術珍品的博物館。館內目前陳列有藝術陶瓷、織錦、抽紗刺綉、牙雕、玉雕、木雕、石雕、景泰藍、金、銀、銅擺件、泥人、內畫壺、漆藝以及民族工藝和民間工藝品。
其中包括老一輩工藝美術家、教授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傳世佳作以及歷年獲國家金獎或國際金獎的優秀作品等一批國寶級珍品,如翡翠珍品山子「岱嶽奇觀」、花熏「含香聚瑞」、花籃「群芳攬勝」、插屏「四海騰歡」則為古今罕見的稀世國寶。
最重的翡翠珍品山子有368kg、質地上乘,實屬罕見。藝術家以概括的手法表現泰山雄偉壯觀、春意盎然,日出東方的景色。象徵中華民族勇攀高峰的精神。正面山巒挺拔,樹木青翠,背面山巒樹木灰暗,黃昏景象,兩面對比。扣唐詩詩意「陰陽割昏曉」,實為歷史上難得的珍品。

J. 中國有多少地質博物館

27個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