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公園屬於什麼旅遊資源分類
① 地質旅遊資源的分類
一、地質旅遊資源分類現狀
地質旅遊資源的分類目前尚無統一的標准,由於分類原則、標准、角度不同,其方案也多種多樣。現將主要分類方案簡列於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專門的地質古生物遺產景點工作組,於1993年對地質遺跡類型提出了一個分類方案。即把地質古生物遺產分為13大類,每一類中分為若干類型,總稱為景觀類型,這是較全面的一個分類方案。
(1)古生物類,包括動物、植物、生物遺跡、層疊石等。
(2)地貌類,包括洞穴、火山、瀑布、山地、風化地貌、峽灣、岩溶。
(3)古環境類,包括古氣候、全球環境變化。
(4)岩石類,包括火成岩、變質岩、沉積岩的結構與構造。
(5)地層類,包括地質事件、層序地層、主要地層界線。
(6)礦物類。
(7)構造類,包括主要區域構造或主要構造現象。
(8)經濟地質,包括所有礦床類型:侵入的、噴出的、接觸的,如金剛石金伯利岩管、金礦、金屬和非金屬礦坑或采礦。
(9)其他,具有歷史意義的地質景點。
(10)相關關系,板塊構造。
(11)隕石坑。
(12)大陸和海洋尺度的地質特徵,包括板塊構造和它的邊界等,如大裂谷、島弧系。
(13)海底地貌,包括大陸架、海底黑煙洞、深海溝、海山、海底斷層。
——《旅遊地學概論》(陳安澤和盧雲亭,1991)一書,將自然旅遊資源分為5大組15類,而地質旅遊資源包括了其中的岩石圈旅遊資源和水圈旅遊資源兩大組(表2-1)。
表2-1《旅遊地學概論》中地質旅遊資源分類
資料來源:國家旅遊資源開發局、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主編.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試行稿).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1992.
——《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試行稿)中的地質旅遊資源分為兩類(表2-2)。
表2-2《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中地質旅遊資源分類
資料來源:地質礦產部環境地質研究所編.中國旅遊地質資源圖說明書.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1.
——《中國旅遊地質資源圖說明書》將地質旅遊資源分為35種,即:重要地質剖面,重要化石產地,有特殊價值的產物,峰林地質景觀,碳酸鹽山嶽丘陵地質景觀,高山鈣化地質景觀,砂岩峰林地質景觀,土林地質景觀,丹霞地質景觀,雅丹地質景觀,沙漠地質景觀,花崗岩地質景觀,火山及熔岩地質景觀,變質岩山嶽丘陵地質景觀,海岸地質景觀,現代山嶽冰川地質景觀及登山地,古冰川遺跡,凍融地質景觀,峽谷,瀑布,河流地質景觀,溫泉及地熱地質景觀,具有特殊意義的泉,地震遺跡,崩坡、滑坡、泥石流遺跡,隕石墮落遺址,重要古代水利工程,古采礦、古冶煉遺址,古燒瓷遺址,古窯、岩畫及摩崖題刻,其他地質景觀,多種地質景觀。
——陳安澤研究員提出一個可以滿足各類需要的綜合性地質景觀類型劃分方案,把地質景觀分為4大類,19類,52亞類:
1.地質構造現象大類
(1)地質類:層形剖面、區域標准剖面、典型沉積層序剖面、事件地層剖面。
(2)構造類:典型全球性構造、典型區域性構造、典型中小型構造。
(3)岩石類:典型火成岩(區、體)、典型沉積物(區)、典型變質岩(區)。
(4)礦物類:典型金屬礦物(產地)、典型非金屬礦物(產地)。
(5)礦床類:典型金屬礦床(坑)、典型非金屬礦床(坑)。
2.古生物大類
(1)古人類:古人類遺址。
(2)古動物類:古脊椎動物埋藏地、古無脊椎動物埋藏地。
(3)古植物類:古植物化石埋藏地、古孑遺植物產出地。
(4)古生物群落類:古生物群落埋藏地。
(5)古生物遺跡或可疑古生物遺跡類:古生物遺跡埋藏地、可疑古生物遺跡埋藏地。
3.環境地質現象大類
(1)地震類:古地震遺跡、歷史地震遺跡。
(2)火山類:古火山遺跡、現代火山。
(3)冰川類:古冰川遺跡、現代冰川。
(4)隕石坑:古隕石坑、現代隕石坑。
(5)其他環境地質現象類:滑坡遺跡、泥石流遺跡、地面沉降遺跡。
4.風景地貌景觀
(1)山石景觀類:花崗岩景區(點)、火山岩景區(點)、層狀硅鋁質岩景區(點)、碳酸鹽岩景點(點)、黃土景區(點)、沙積景區(點)、變質岩景區(點)、其他山地景區(點)。
(2)洞穴類:可溶性岩石洞穴、非溶性岩石洞穴。
(3)峽谷類:峽谷景區。
(4)水景類:風景河流、風景湖泊、風景海灣(岸)、瀑布、泉水、溫泉、泥石流及泥泉、其他水景。
——《中國地質旅遊資源》(馮天駟,1998)一書,將地質旅遊資源分類如下:
(1)山嶽地貌旅遊資源:如①花崗岩地貌景觀;②變質岩地貌景觀;③火山及熔岩地貌景觀;④丹霞地貌景觀;⑤砂岩峰林景觀;⑥冰山雪峰景觀;⑦岩溶山地景觀。
(2)岩溶、洞穴旅遊資源:①溶洞;②峰林、峰叢;③高山鈣華;④其他岩溶景觀。
(3)河流、峽谷旅遊資源:①風景河段;②峽谷;③漂流河段。
(4)湖泊旅遊資源。
(5)泉水旅遊資源:①明泉、冷泉;②溫泉、礦泉;③奇泉、怪泉。
(6)瀑布旅遊資源。
(7)海岸、海岸旅遊資源。
(8)冰川旅遊資源:①現代冰川;②古冰川遺跡。
(9)風沙地貌、黃土地貌旅遊資源:①沙漠、雅丹地貌;②黃土及土林。
(10)重要地質剖面、構造及地質災害遺跡:①重要地質剖面;②典型地質構造;③隕石坑;④地震遺跡;⑤崩塌、滑坡、泥石流遺跡。
(11)重要化石產地及古人類遺址:①重要化石產地;②古人類遺址。
(12)典型礦產地及古采冶遺址:①典型特殊礦產地;②古采礦、古冶煉、古燒瓷遺址。
(13)重要古代水利工程。
(14)石窟、岩畫、摩崖題刻。
(15)奇峰異石。
(16)觀賞石。
——《旅遊地質學》(楊世瑜和吳志亮,2006)一書對旅遊地質資源做了比較細致的思考,將地質旅遊資源分為科考/科普性、觀賞性、商品性三大類,比較具有創新意義,其具體分類如下:
1.科考/科普性地質旅遊資源
(1)地殼演化—地質遺跡類:①地質構造;②地層序列;③地質事件;④古生物;⑤古環境。
(2)環境地質—地質災害遺跡(新構造運動):①地震遺跡;②地面沉降;③地塊抬升;④近代火山活動;⑤隕石及隕石坑;⑥滑坡;⑦泥石流;⑧崩塌;⑨侵蝕溝;⑩坡面侵蝕。
(3)經濟地質—人類地質活動遺跡(人類活動對地質的干預):①典型(特色)礦床(類型);②礦產開發遺跡;③典型水利工程。
2.觀賞性旅遊地質資源
(1)第四紀—現代地質景觀:①岩類山嶽地貌景觀;②地質構造地貌景觀;③侵蝕/蝕餘地貌景觀、岩溶景觀(喀斯特)、丹霞地貌、峽谷景觀、淋溶景觀、風蝕景觀、洞穴景觀、侵蝕階地、奇峰異石(象形山石);④盆地谷底。
(2)雪山—冰川地質景觀:①現代冰川景觀·雪山景觀·冰川景觀·冰磧物景觀;②消亡冰川景觀(古冰川)。
(3)河流—湖泊景觀:①湖泊;②河流;③峽谷;④瀑布;⑤泉;⑥洞;⑦暗河;⑧海(湖)岸;⑨海島;⑩沙礫石灘。
(4)文物性地質景觀:①摩崖字畫;②石雕;③石窟;④名人石題(詞);⑤石質文物建築。
3.商品性旅遊地質資源
(1)觀賞石(天然)。
(2)彩石、寶玉石。
(3)觀賞石材。
(4)觀賞礦物礦石。
二、本書對地質旅遊資源的分類
根據我們對地質旅遊資源的定義可知,地質旅遊資源具有很強的科學研究價值和科學普及價值。為了人們在旅遊觀光的同時能更好地理解這些景觀的科學性,本書按照成景的地質作用類型,對地質旅遊景觀分類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以便讀者在游覽過程中學到更多的科學知識,從而在感性和理性兩方面都能有所收獲。
我們根據已有的地學知識,以內外力作用為基礎對地質旅遊資源進行分類,我們對外力地質作用採用其對地貌改造的不同階段進行劃分,分為風化作用、剝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和成岩作用。我們將內力地質作用分為構造運動、岩漿活動、變質作用和地震。在對地質旅遊資源進行分類時,我們主要以該地質旅遊景觀所反映的地質作用過程為主要劃分依據,對各種地質旅遊景觀進行分類,其分類具體方案如表2-3。
表2-3地質旅遊景觀分類表
該分類尚有一些不足之處,如有一些景觀具有雙重屬性,不易對其進行簡單分類,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在今後的研究思考中會對其進行完善。但此分類方法,對於不具備地學素養的一般遊人能更好地理解地質旅遊,理解景觀的科學性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從而在深層次上實現寓學於游。
② 旅遊資源分為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兩類.下列旅遊資源中屬於人文類的是()A.王屋山國家地質公園B.小
旅遊資源的類型中,王屋山國家地質公園屬於自然資源,小浪底水利樞紐屬於人文資源,九寨溝風景區屬於自然資源,五龍口風景區屬於自然資源.
故選:B.
③ 現有旅遊資源的分類
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風景學,自然沒有對風景的分類,然而有關旅遊資源的書籍頗多,其各自對旅遊資源都進行了分類。在此先介紹部分旅遊資源分類方案(按出版先後排序),並在此基礎上提出本書的風景分類方案。
1.王柯平主編《旅遊審美學》之分類
山景——如蒼山翠嶺、幽谷奇峰;
水景——如浩盪江湖、流泉飛瀑;
海景——如碧海金沙、島嶼風光;
地景——如水鄉田園、草原大漠;
雲景——如雲霞變幻、太虛萬象;
洞景——如洞天福地、鍾乳奇石;
花景——如名貴花卉;
林景——如森林植被;
其他——如珍禽異獸等。
2.楊學峰主編《旅遊資源學》之分類
1)歷史遺跡;
2)古建築;
3)陵墓;
4)城鎮;
5)園林;
6)宗教文化;
7)社會風情;
8)地質地貌;
9)水體;
10)生物;
11)天象氣候。
3.梁明珠主編《旅遊資源開發與規劃》之分類(表3-1)
表3-1 旅遊資源分類
4.張建萍著《生態旅遊》之生態旅遊分類
(1)自然生態旅遊資源
1)陸地生態旅遊資源:①森林生態旅遊資源;②草原生態旅遊資源;③荒漠生態旅遊資源;④濕地生態旅遊資源。
2)水體生態旅遊資源:①河流生態旅遊資源;②湖泊生態旅遊資源;③海濱生態旅遊資源;④溫泉生態旅遊資源。
(2)人工自然型生態旅遊資源
1)園林文化生態旅遊資源:①中國園林;②西方園林。
2)城市生態旅遊資源。
3)科普生態旅遊資源:①植物園;②野生動物園;③世界園藝博覽園;④自然博物館。
4)景觀生態恢復生態旅遊資源。
(3)人文生態旅遊資源
1)農業文化生態旅遊資源。
2)宗教文化生態旅遊資源:①圖騰崇拜;②禁忌習俗。
3)民俗文化生態旅遊資源:①傳統民俗文化;②儉朴自然生活方式。
5.黃子燕著《中外旅遊休閑地理》之分類
1)地質地貌景觀:①按高度劃分;②按成因劃分;③按岩性劃分;④按作用力劃分(火山、流水、風沙、冰川、海洋);⑤按功能劃分(觀光休閑地貌、考察探險地貌)。
2)水體景觀:江河、湖泊、泉井、瀑布、海洋。
3)天象氣候景觀。
4)生物景觀。
6.白文明著《中國自然風景大觀》之分類
1)中華五嶽;
2)佛林禪寺;
3)道教洞天;
4)萬窟造像;
5)山嶽奇觀;
6)地質公園;
7)旅遊名山;
8)雪嶺冰峰;
9)高山峽谷;
10)溶洞天坑;
11)草原草甸;
12)沙漠戈壁;
13)森林景觀;
14)古樹名木;
15)大江大河;
16)流水清溪;
17)疊水瀑布;
18)湖泊水庫;
19)園林池沼;
20)江南水鄉;
21)沼澤濕地;
22)海島海岸。
7.1992年中國旅遊局與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主編《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試行稿)》之分類
1)地文景觀(15種);
2)水域風光(7種);
3)生物資源(6種);
4)古跡和建築(32種);
5)休閑健身(11種);
6)購物(5種)。
8.國家標准之旅遊資源分類(表3-2)
此分類顯然是在1992年中國旅遊局與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主編《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的分類基礎上發展補充而成。二者在分類的方法原則上沒有區別,只是國家標准分類的內容更加豐富全面。
所有前述分類方案,在分類方法與原則上與此也沒有區別,只是重點與簡略取捨有一定差別。因此,本書涉及現有風景分類的評述,以國標為主,其他不再涉及。
表3-2 國家標准之旅遊資源分類(GB/T 18972—2003)
續表
9.《中國森林公園游》編輯部編《中國森林公園游》之分類
1)山嶽型森林公園,如張家界、四川瓦屋山、大別山、廣西八角寨;
2)湖泊型森林公園,如浙江千島湖、廣東流溪河、西藏巴松湖;
3)火山遺址型森林公園,如黑龍江火山口、吉林龍灣、廣東西樵山;
4)沙漠與沙地森林公園,如內蒙古額濟納胡楊、新疆胡楊;
5)現代冰川與冰川遺跡型森林公園,如四川海螺溝、陝西太白山;
6)海島型森林公園,如山東長島國家森林公園、福建平潭海島、廣東南澳海島;
7)海濱型森林公園,如河北海濱、山東日照海濱;
8)溶洞型森林公園,如浙江雙龍洞、山西禹王洞、河南五龍洞、雲南靖華洞;
9)溫泉型森林公園,如廣西龍勝溫泉、遼寧大黑山、江西明月山、陝西太白山;
10)草原型森林公園,如河北塞罕壩、內蒙古黃崗梁和海拉爾;
11)城郊型森林公園,如上海余山、江蘇徐州環城、浙江蘭亭、福建福州。
這一分類方法採用森林與地貌的組合。本書的分類,正是採用這一原則,只不過擴大了范圍,以所有風景美因子的全面組合為分類依據。
④ 旅遊資源的分類
由於旅遊資源涵蓋的內容極端豐富,因此對旅遊資源進行分類是非常內必要的。所謂分類,就是根據容地域、形式、內涵等特徵,按照一定的目的、需要,將旅遊資源進行科學歸類。按照傳統的旅遊資源觀分類,一般可分為自然景觀資源、人文景觀資源、風俗風情資源、傳統飲食資源、文化資源、工藝品資源以及都市和田園風光資源等;按照現代旅遊產業資源觀分類,則可分為觀光型、度假型、生態型、特種旅遊和專項旅遊等;按照旅遊資源的成因或其屬性分類,則可劃分為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兩大類型,自然資源是指由地形地貌、氣候、環境、動植物等自然因素構成的、能夠吸引人們前往進行旅遊活動的天然景觀,具有天賦性;而後者的內容則非常廣泛,類型也多種多樣,包括歷史古跡、偉大建築、民風民俗等,這類旅遊資源是人類活動的藝術結晶和文化成就。
⑤ 旅遊資源分類
一、依據旅遊資源屬性的分類
依據旅遊資源本身的基本屬性,可以將旅遊資源分為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兩大類。有一些學者認為旅遊資源劃分為自然旅遊資源、人文旅遊資源和社會旅遊資源三種。也有的將旅遊資源按科學屬性劃分為自然景觀旅遊資源、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和服務性旅遊資源3個景系(大類)。根據教學需要,本書採用兩分法的分類系統,劃分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2個大類,以下分為12個基本類型,72個類型。
自然旅遊資源:地文景觀(典型地質構造遺跡、標准地層剖面、生物化石點、岩石與礦物、自然災變遺跡、山嶽景觀、
峽谷景觀、火山熔岩、岩溶景觀、風沙地貌、丹霞地貌、海岸與島礁、其它地貌、)
水域風光(江河、湖泊、瀑布、泉、海洋、其它水體)
大氣與太空景觀(氣象、氣候、天象奇觀、太空景觀、)
生物景觀(森林景觀、草原景觀、古樹名木、奇花異卉、觀賞動物、表演動物、珍奇動物、自然保護區)
人文旅遊資源:文物古跡(古人類遺址、軍事遺址、古建築、石窟碑碣、古代工程、陵墓、名人遺址、重要史跡、
其它古跡)
古典園林(帝王園林、私家園林、寺廟園林、公共園林)
文學藝術(游記、詩詞、楹聯、題刻、神話傳說、書法、繪畫、影視、戲曲、音樂、舞蹈)
宗教文化(宗教建築、宗教活動、宗教藝術)
城鄉風貌(歷史文化名城、現代都市、特色城鎮、鄉村景觀)
現代設施(現代建築與大型工程、科學教育文化設施、體育健身設施、娛樂休閑設施)
民俗風情(傳統民居、民族服飾、特色飲食、婚戀、節日慶典、禮儀)
飲食與購物(名菜佳餚、土特產品、旅遊紀念品、購物中心與特色市場、著名店鋪)
二、根據旅遊資源管理級別的分類
1、世界級旅遊資源
主要包括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名勝古跡、世界級地質公園和列入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計劃的自然保護區等旅遊資源。
2、國家級旅遊資源
主要包括由國務院審定公布的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見附錄)和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森林公園。
3、省級旅遊資源
主要包括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省級自然保護區,省級森林公園,有的省還公布了歷史文化名鎮。
4、市(縣)級旅遊資源
主要包括市(縣)級風景名勝區和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其它分類
1、根據旅遊資源功能分類
2、根據旅遊資源發育背景分類
3、根據旅遊資源開發狀態分類
4、根據旅遊資源可持續利用潛力分類
⑥ 旅遊資源有哪些劃分標准
由於旅遊資源涵蓋的內容極端豐富,因此對旅遊資源進行分類是非常必要的。所謂分類,就是版根據地域、形式權、內涵等特徵,按照一定的目的、需要,將旅遊資源進行科學歸類。按照傳統的旅遊資源觀分類,一般可分為自然景觀資源、人文景觀資源、風俗風情資源、傳統飲食資源、文化資源、工藝品資源以及都市和田園風光資源等;按照現代旅遊產業資源觀分類,則可分為觀光型、度假型、生態型、特種旅遊和專項旅遊等;按照旅遊資源的成因或其屬性分類,則可劃分為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兩大類型,自然資源是指由地形地貌、氣候、環境、動植物等自然因素構成的、能夠吸引人們前往進行旅遊活動的天然景觀,具有天賦性;而後者的內容則非常廣泛,類型也多種多樣,包括歷史古跡、偉大建築、民風民俗等,這類旅遊資源是人類活動的藝術結晶和文化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