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帶鹽的沙地怎麼改良地質

帶鹽的沙地怎麼改良地質

發布時間: 2021-02-15 05:45:13

A. 怎樣改良果園的鹽鹼土壤

我國約有0.2億公頃鹽鹼地,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尚未開發的鹽鹼荒地。為了充分利用和開發鹽鹼地、擴大果樹種植面積、提高果樹產量和質量,在鹽鹼地建園時,首先必須進行土壤改良,建園後,還應經常保持合理的改土措施。

(1)設置排灌系統,排水防澇,灌溉洗鹽。在有水利設施的地區,引淡洗鹽是改良鹽鹼地最快速而有效的方法之一。「鹽隨水來,鹽隨水去」是鹽分運動的一般規律,也是鹽分在土壤中積累和淋溶的主要方式。

在果園順行間每隔20~40米挖一道排水溝,一般溝深1米,上寬1.5米,底寬0.5~1.0米。排水溝與較大較深的排水支渠及排水乾渠相連,各種渠道要有一定的比降,以利於排水暢通,使鹽鹼能排出園外。園內能定期引淡水進行灌溉,達到灌水洗鹽的目的。若土壤含鹽量達到0.1%,還應注意長期灌水壓鹼、中耕、覆蓋、排水,防止鹽鹼上升。

(2)放淤改良鹽鹼地。放淤(淤灌)就是把含有泥沙的河水,通過渠系統輸入事先築好畦埂的田塊,用降低水流速度的辦法,使泥沙沉降下來,淤墊土壤。這種方法不僅可以用來改良低窪易澇地和鹽鹼荒地,而且可以應用在改良沙荒地及其他瘠薄地。我國黃河中下游和中上游地區不少地方應用了放淤措施以改良鹽鹼地。

(3)深耕施有機肥。有機肥除含有果樹需要的營養物質外,還含有機酸。有機酸與鹼起中和作用。同時,隨有機質含量的提高,土壤的理化性狀也將會得到改善,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提高肥力,減少蒸發,防止返鹼。實踐證明,土壤有機質增加0.1%,含鹽量約降低0.2%。

(4)地面覆蓋。地面鋪沙、蓋草或其他物質,可防止鹽鹼上升。如山西省文水縣葡萄園乾旱季節在鹽鹼地上鋪10~15厘米的沙,或覆蓋15~20厘米的草,可起到保墒、防止鹽鹼上升的作用。

(5)營造護園林和種植綠肥作物。種植抗鹽鹼的護園林可以降低風速,減少地面蒸發,防止土壤返鹼。種植耐鹽鹼的綠肥作物,除增加有機質、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外,綠肥的枝葉覆蓋地面,可減少地面蒸發,抑制鹽鹼上升。試驗證明,種植抗鹽鹼的田菁1年,在0~30厘米的土層中,鹽分可由0.65%降至0.36%。如果結合排水洗鹼,效果更好。選用耐鹽鹼的樹種、品種、砧木等,也可提高果樹自然抗鹽鹼能力。

(6)化學改良劑。可施用化學改良劑,如石膏、磷石膏、含硫或含酸的物質(如粗硫酸、礦渣硫磺粉等)、腐殖酸類及巧施酸性和生理酸性肥料(如過磷酸鈣、硫酸銨等),均能改良鹽鹼。

B. 果園土壤怎樣改良

應用耕作或生物手段改善果園土壤理化性狀的農業措施。土壤肥力是以土壤中具有自動調節功能的膠體為基礎,在太陽輻射熱周期性變化的影響下,對自然災害與水肥具有一定調節、緩沖的能力,因而可以長期合理地供應果樹養分、水分。

在中國,公元前239年,《呂氏春秋》曾提到要改良土壤結構;公元前1世紀,《氾勝之書》還提到要用有機肥料培肥土壤。美國赫尼克(Hinicke)和巴喬(Bat-jer,1931)的調查結果,果園下層土質粘重,通氣性不良,是造成根系窒息、使果樹死亡的主要原因。鮑埃湯(Boynton,1943)認為,果園土壤的物理性狀較其化學性狀更為重要。日本在20世紀50年代前,重點是施用石灰,大面積改良土壤的酸度,以後逐漸注意到改善果園的下層土壤,以減少果樹生理病害和提高果實質量。中國的果樹多栽於丘陵、山地、沙灘及鹽鹼地上,有機質含量少,土質瘠薄,結構不良,微生物活性差,不利於果樹生長發育。但在長期輪作綠肥後,即使在少量施肥的情況下,也可獲得豐產。施肥補償果實和枝葉消耗的養分約佔60%,其餘40%由土壤自身供給。果園土壤肥瘠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土壤腐殖質的含量,和含腐殖質層的厚度。因此,果園土壤改良的目標應是:①水分、養分貯量豐富,能不斷地供應果樹生育各階段的需要。②具有良好的生理調節機制,使土壤在不良條件下仍然具有正常供應果樹養分的可能。③熱、水條件穩、勻、足、適,能保持土壤生理調節機制始終運行正常。

中國果園土壤改良的主要方法,包括深翻熟化土壤,壓土或摻沙,洗鹽除鹼等:

深翻熟化土壤

對土層厚度不足50厘米,下層為硬土層或礫石層的瘠薄山地,或30~40厘米以下有不透水粘土層的沙地,均應深翻熟化土壤。例如:對紅壤丘陵柑橘園,經深翻50厘米,每株分三層埋入綠肥,和山草100千克,和一定量的水庫泥、人畜糞水,過磷酸鈣0.5千克、石灰1千克後,比深翻改土前有機質增加1.18倍,全氮量增加3.14倍,土壤容重(克/立方厘米)降低20.8%,須根大量增加,生長結果明顯改善。

深翻改土時期,蘋果、梨等落葉果樹,宜在採收後根系第三個生長高峰期前進行。柑橘類在9~10月間,或在4月進入雨季前進行。

深翻改土常用的方法有:①擴穴(放樹窩子)。在樹冠投影外緣,挖寬1米左右的環狀溝,深度達到根分布層之下。隨著樹冠擴大,隔年或數年進行一次,直到全園完成,適於勞力少或面積大的果園。其缺點是每次擴穴,都要動土傷根,掌握不好,會對果樹造成不良影響。②隔行深翻。第一次先每隔一個行間進行,第二次再進行另一行間,全園分兩次完成,便於機械操作,每次只傷一面根系,對果樹影響較小。但需要較多勞力。③全園深翻。將栽植穴以外的土壤一次深翻完成。完成後便於平整土壤和果園耕作。但需勞力多,成齡果園因傷根多,故最宜用於幼齡果園。④爆破鬆土(悶炮擴穴)。用炸葯爆破,以疏鬆底土層。適用於丘陵、山地或下層為緊實的重粘土果園。炮眼設置在樹冠投影以外,深約1米左右,可按爆破深1.5米,直徑2米左右的范圍來考慮炮眼數和炸葯量。

深翻挖出的表土與心土,應分別堆放。填溝時,先在溝底放入適量樹枝、蒿稈或雜草等,以提高底土的通透性,然後填一層表土,一層有機物和肥料,逐層拌勻,最後將心土覆於溝的上層;沙粘相間的沖積土,應先拌勻後,再逐層混合肥料;紅黃壤果園,宜在增施有機肥和磷肥的基礎上,每公頃加施1.50~2.25噸熟石灰,中和土壤酸度。深翻時要避免斷傷直徑1厘米以上的粗根。翻出的根系,隨時覆土加以保護,以防乾死。填溝完成後要充分灌水,促使土壤沉實,根土密接,以利加速恢復根系活動。排水不良的土壤,深翻後,底層必須按行填碎石,以成陰溝排水道,排泄底層積水,避免窒息根系,影響果樹生育。

壓土(培土)或摻沙

在山區薄地、沙灘地或地下水位高的果園,通過壓土或摻沙,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增進保肥保水能力,加厚土層,為果樹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落葉果樹多於秋末冬初,南方橘園多於5月或9月根系生長高峰期前進行。沙土以壓粘土、塘泥、田泥、陰溝泥等;粘土宜摻沙或沙質土。數年或每年進行一次。每次壓土或摻沙厚度不能超過15厘米,一次壓土過厚,將影響根系呼吸,造成果樹生長不良。

洗鹽除鹼

鹽土含有大量氯化鈉和硫酸鈉等可溶性鹽類;鹼土是土壤粘粒和膠體表面有較多吸附性鈉離子,都能影響果樹生存或生育。在含鹽總量超過0.3%的鹽鹼土上栽植果樹,必須先洗鹽除鹼,使鹽鹼含量降低到0.2%以下,達到果樹能忍受的水平。主要方法有:①根治。採用明溝排水或暗管排水(見果園排水),以降低地下水位,結合定期引淡水淹灌,淋洗土壤,使可溶性鹽類排出果園。②轉化。施用硫酸鈣(石膏)使土壤吸附性碳酸鈉等轉變為可溶性硫酸鈉等,然後定期引淡水淋洗,將其排出果園。施硫酸鈣時,應耕入表層,並保持一定土壤濕度,以加速轉化。在富含碳酸鈉的土壤上施用硫磺,待硫磺氧化後產生硫酸,也可使強鹼性碳酸鈉轉變成危害性較小,和可淋洗的中性硫酸鈉,然後再用硫酸鈣使碳酸根變成不溶性鈣鹽殘留下來。③控制。在鹽鹼較輕或次生鹽鹼土上的果園,可以通過營造果園防護林、勤中耕和覆蓋等措施,以降低風速,減少土壤蒸發,間接防止可溶性鹽類向上移動,進入果樹根層,是控制泛鹼泛鹽的重要手段。但仍應與引灌淋洗等措施相結合。

C. 鹽鹼地和半沙地適合種植什麼急需幫助!

低窪鹽鹼地地勢低平、排水不暢,加之強烈蒸發,鹽分不斷積累於地表,水文、地質條件惡化。因此在低窪鹽鹼地造林,要慎重選擇樹種。 喬木樹種 刺槐。刺槐的根可直接固定氮素,是沙鹼地造林的先鋒樹種,但不宜在排水不良的低窪地種植。 垂柳。喜生活在濕地和水邊,中度耐鹽鹼,可作鹽鹼地重要防護林樹種。 旱柳。是沙鹼地速生樹種之一,耐水濕,適宜在輕度硫酸鹽土地上生長。在澇鹼相隨地區的河渠兩側及鹽鹼窪地可種植,宜作為先鋒樹種及薪炭林。亦是農田防護林的良好樹種。 臭椿。生長迅速,為鹽鹼地初期造林的先鋒樹種,並可護岸防風。可在渠道兩側及地勢較高處的道路兩側種植。 苦楝。耐鹽力僅次於刺槐,能在乾燥瘠薄的鹽鹼地上生長,蟲害少、生長快、萌芽力強。 毛白楊。在肥沃濕潤的地方生長良好,在輕鹽鹼地也能正常生長,並能耐短期水淹。適宜做速生豐產林、農田防護林以及四旁綠化的優良樹種。 雜交楊。如中林46楊、69楊等,在土壤含鹽量0.5%、常年地下水位低於1米、雨季有積水的情況下生長正常,為用材林、防護林、四旁綠化的良好速生樹種。 白榆。較耐鹽鹼,土壤含鹽量不超過0.4%時生長良好。可做材林、農田防護林及四旁綠化的優良樹種。 桑樹。耐鹽、耐水性都很強,可在農田防護林兩側種植。 梨樹。為耐寒、耐澇、中度耐鹽性果木樹種之一,如用杜梨作為嫁接梨樹的砧木,耐澇鹼性更強。能在含鹽量0.6%的土壤上生長。 杏樹。為最耐鹽鹼性果樹之一。 棗樹。對土壤的要求不嚴,除沼澤地和重鹼性土地外,均可栽培。對土壤酸鹼度的適應能力很強,對地下水位的高低也無嚴格要求,甚至在積水30厘米~70厘米,歷時30天的情況下生長仍無明顯影響。 泡桐。適宜沙鹼地生長,主要作為農田防護林,但怕水淹,不耐濕。 灌木樹種 紫穗槐。生長迅速,適應性強,可做鹽鹼沙地區防風林帶中的低層林木,在土壤含鹽量0.4%時生長良好。 白蠟條。能在含鹽量為0.2%~0.5%的低濕土壤上生長。可做四旁綠化樹種及培育白蠟干。水淹多天仍能成活生長。 怪柳。耐旱、耐瘠,高度耐鹽鹼,可防風、固沙、護岸,鹽鹼地區各級渠道兩側及草木不生的鹽鹼地皆可栽種。 杞柳。落葉灌木,生長迅速,適應性強,耐輕度鹽鹼,可固沙護岸。適宜在輕度鹽鹼濕地,河灘鹼地、平原坡地、沙鹼荒地種植。

D. 如何改良鹽鹼地土壤

如何改良鹽鹼地土壤:

一.鹽分去除法:

這個方法包括:排鹼渠大水漫灌洗鹽、暗管排鹽內、滴容灌洗鹽、噴灌洗鹽、沖洗改良、生物吸鹽等。核心內容就是兩大類:1:通過多餘的灌溉水分,將耕層土壤中的鹽分淋洗到耕層以外,然後含鹽灌溉水通過地下水或者預埋的排鹽管道排出農田土體;這個過程中可以通過鋪設管道、深翻、深松、加壓淋洗、合理灌溉等等方式,實現利用更少的水份,淋洗更多的鹽分的目的。2:生物吸鹽方法,這個主要是通過種植真鹽生植物或者其他耐鹽植物,將鹽分吸收到植物體內,然後通過收獲的方式,將鹽分帶離農田;這個方法中可以通過合理的栽培、科學施肥、合理灌溉及適應的田間管理措施,使生物生長的更好,從而帶走更多鹽分。

二、是添加不含鹽或者低含鹽物質降低耕層土地中的鹽分平均含量:

通常的作法就是客土法,在鹽鹼地中增加非鹽沙土,改善土壤結構同時降低土壤鹽分,另外就是施用有機肥等有機物質;還可以根據不同土層的鹽分含量情況,採用深翻等措施,使局部鹽分降低。

三、鹽土改良

就是人工或者天然改良劑改良土壤,降低鹽分危害,這個過程,當然這個過程也可以通過結合水份管理,促進鹽分脫離耕層或者根系分布范圍。

E. 如何改良土壤

不同性質的貧瘠土壤改良方法不同。
(1)瘠薄黏重土壤的改良
這類土壤一般黏性較大,通透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強,易積水,潛在養分含量高,有機質分解慢,易積累,肥勁長,晝夜溫差小,不易耕作,宜耕期短,耕作質量差,土壤結構差。
改良方法:一是重施有機肥料。施入的有機肥料易於形成腐殖質,從而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改良土壤結構及耕性。一般每年每畝地施有機肥15~20噸,3~4年即可行成良好的菜田。二是壓沙降低黏性。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每畝地施入河沙土20~30噸,連續兩年,配合施有機肥料,可使黏重土壤得到改良。
(2)低窪鹽鹼土壤的改良
低窪鹽鹼土壤一般易於積水,鹽分含量高,其pH在8以上,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
改良方法:一是增施有機肥料,促進有機質含量的提高。改良鹽鹼土的最基本方法是切斷表土與底土的毛細管的聯系。有機肥料轉化成的腐殖質,可促使表土形成團粒結構,起到壓鹽的作用。所以,深耕結合大量施入有機肥料是有效措施。二是農業生物措施,包括平整土地、土壤培肥、種植耐鹼作物與綠肥。三是化學改良措施,主要是使用土壤改良劑。四是大水洗鹽壓鹼,挖排鹼渠系。五是種稻改鹼,水旱輪作。
(3)沙質土壤的改良
沙性重的土壤一般表現為過分疏鬆,漏水漏肥,有機質缺乏,蒸發量大,保溫性能低,肥勁短,後期易脫肥。
改良方法:一是大量施用有機肥料。這是改良沙質土壤的最有效方法,即把各種廄肥、堆肥在春耕或秋耕時翻入土中。由於有機質的緩沖作用,可以適當多施可溶性化學肥料,尤其是銨態氮肥和磷肥能夠保存在土中不流失。二是大量施用河泥、塘泥,這也是改良沙土的好方法。如每年每畝施河泥4~10噸,結合耕作,增施有機肥,使肥土相融。例如,在日光溫室新建過程中,由於富含有機質的表層土大多被取走,故新建溫室首要的問題是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土壤有機質具有提供作物所需要的養分和提高養分的有效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增強土壤的保肥性能和緩沖性能的作用。幾年後土壤肥力必然能大幅度提高,過度疏鬆、漏水,漏肥的情況將有所改善。三是在兩季作物間隔的空餘季節,種植豆類蔬菜,間作、輪作,以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質和氮素肥料。四是對沙層較薄的土壤可以深秋壓沙,使底層的黏土與沙土摻和,以降低其沙性。

F. 建築工程基礎地質如何改良

可以壓實,抽水,下樁,不知道你問的是哪種

G. 鹽鹼地如何改良

1、化學改良:

化學改良鹽鹼地的化學改良主要是指向土壤中加入化學物質,以達到降低土壤pH、鹼化度以及改善土壤結構的目的。

主要的化學改良劑包括石膏、磷石膏、脫硫石膏、硫磺、腐殖酸、糠醛渣等物質。大量的研究實踐證明,在重度鹽鹼地上,採用化學改良與其他改良措施相結合的方法,能取得極為顯著的改良效果。

2、物理改良

物理改良通過平整土地、客土、壓沙、鬆土、抬田等措施,破壞土壤毛細作用,阻斷鹽分向地表的進一步聚集。客土法工程量大,費用高,經濟成本不合算是制約其推廣應用的重要原因。

3、生物改良

生物改良鹽鹼土地貧瘠,土壤肥力差。因此在改造過程中,通過種植水田,種植耐鹽鹼作物,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是改善鹽鹼的重要措施。

4、水利工程改良

水利工程改良根據「水鹽運動」規律,通過地下滲管排鹽,結合溝渠,深井排水,達到防止返鹽的目的。

(7)帶鹽的沙地怎麼改良地質擴展閱讀

鹽鹼土的形成原因

各種鹽鹼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實質主要是各種易溶性鹽類在地面作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從而使鹽分在集鹽地區的土壤表層逐漸積聚起來。影響鹽鹼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1、氣候條件

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鹽隨水滲到下層或流走,這就是「脫鹽」季節;春季地表水分蒸發強烈,地下水中的鹽分隨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層,這是主要的「返鹽」季節。

2、耕作管理的不當

有些地方澆水時大水漫灌,或低窪地區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積鹽,使原來的好地變成了鹽鹼地。為防止次生鹽漬化,水利設施要排灌配套,嚴禁大水漫灌,灌水後要及時耕鋤。

3、土壤質地和地下水

質地粗細可影響土壤毛管水運動的速度與高度。地下水影響土壤鹽鹼的關鍵問題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礦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礦化度大,容易積鹽。

4、地理條件

地形部位高低對鹽鹼土的形成影響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運動,也就與鹽分的移動和積聚有密切關系,從大地形看,水溶性鹽隨水從高處向低處移動,在低窪地帶積聚。

5、河流和海水的影響

河流及渠道兩旁的土地,因河水側滲而使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積鹽。沿海地區因海水浸漬,可形成濱海鹽鹼土。

H. 如何降低土壤的含鹽量

(一)洗鹽改良法:水是土壤積鹽的因素,也是脫鹽的動力。建立健全水利設施,實行河、井、溝、渠結合,排、灌、蓄配套,進行合理灌排,調節自然界水分循環,可洗淋排除土壤中的鹽分。
(二)農業改良法:(1)增施有機肥。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強土壤保水能力。(2)種植綠肥。是有機肥的重要來源,還有增加覆蓋、減少蒸發和抑鹽作用。(3)合理耕作。合理耕作及時鬆土,可減少蒸發,破除板結,改善通氣,抑制返鹽,利於種子萌發和根系吸收。(4)種植水稻。由於泡水時間長,土壤中鹽分被壓到耕層以下的地下水裡,排出田外。(5)植樹造林。能降低風速,減少蒸發,減輕地面返鹽。(6)刮除鹽土。在春秋旱季,將含鹽表土刮除,移出耕地外,降低土壤含鹽量。(7)開溝躲鹽。是利用鹽往高處走的規律,降低溝底含鹽量,以利種子出苗。(8)放於壓鹼。把含泥沙較多的河水,引入事先築好埂壩的地塊,使泥沙降下來,於地改鹼。另外種植耐鹽鹼作物,如棉花、高粱等。
(三)化學改良法:(1)施用磷石膏。可提高土壤活性鈣陽離子的含量,減輕碳酸鈉和重碳酸鈉對作物的危害,降低PH值。(2)巧施化肥。鹽鹼地多施鈣質化肥(過磷酸鈣、硝酸鈣等)和酸性化肥(硝酸銨等),可增加土壤中鈣的含量和活化土壤中鈣素。(3)施用腐殖酸類改良劑:這類物質是很好的離子交換劑,對鈉、氯等有害離子有代換吸附作用,能調節土壤酸鹼度。(4)施用抑鹽劑。該劑用水稀釋後,噴在地面能形成一層連續性的薄膜。這種薄膜能阻止水分子通過,抑制水分蒸發和提高地溫,減少鹽分在地表積累,對農作物保苗增產有良好作用。

I. 如何改良鹽漬化的土壤

1、水利工程來改良,合理灌自溉降低突然水分蒸發。

2、通過土壤耕作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理化性質,施用農家肥和植物殘體等改良土壤的方法在生產實踐中已經廣泛應用。

3、深翻和輪作。深翻使表層與深層土壤充分混合,可以有效預防或緩解土壤的次生鹽漬化進程,輪作對恢復地力、減輕植物生理性病害和病菌引起的病害都有顯著的作用

4、施用微生物菌肥,可通過生物改良方式改善土壤。目前生物改良是行之有效,環保、經濟的理想方法。

①微生物菌肥不僅改善土壤的理化結構,而且增加土壤團聚體,土壤的滲透性增強。

②通過施入微生物菌肥,改善了土壤中的環境特徵,土壤結構和堅實度提高,有利於減少土壤表面水分蒸發,從而鹽分離子在表面聚集減少,含鹽量降低。

③微生物菌肥通過大量繁殖,促進了土壤中有機質的釋放,有機質的增加不僅改善土壤的理化結構,而且增加土壤團聚粒,改善土壤肥沃度。

④微生物菌肥可以活化土壤,減少養分固定或流失,利於土壤裡面沉積的營養離子,提高化肥利用率,改善板結的同時,節省化肥.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