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寶石的地質形成條件是什麼
㈠ 什麼樣的地質條件可以形成大顆粒鑽石
鑽石形成於火山岩,而且主要產出於金伯利岩,另一種含有鑽石的原岩稱鉀鎂煌斑岩(lamproite),它是專一種過鹼屬性鎂質火山岩,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輝石、橄欖石等礦物,典型產地為澳大利亞西部阿蓋爾(Argyle)。
科學家們經過對來自世界不同礦山鑽石及其中原生包裹體礦物的研究發現,鑽石的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相當於150-200km的深度),溫度為1100-1500攝氏度。雖然理論上說,鑽石可形成於地球歷史的各個時期/階段,而目前所開採的礦山中,大部分鑽石主要形成於33億年前以及12-17億年這兩個時期。如南非的一些鑽石年齡為45億左右,表明這些鑽石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已開始在地球深部結晶,鑽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鑽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從鑽石主要出產於地球上古老的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另外,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瞬間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鑽石,如1988年前蘇聯科學院報道在隕石中發現了鑽石,但這種作用形成的鑽石並無經濟價值。
㈡ 寶石礦床的成因
寶石作為地質作用的產物,其形成的地質條件非常復雜。根據地質作用的性質回和能量來源,答可將寶石礦床的成因分為內生成礦作用、外生成礦作用和變質成礦作用。
內生成礦作用指與岩漿活動和火山噴發有關的一系列成礦作用。主要有岩漿成礦作用(形成的寶石如鑽石、鎂鋁榴石、紅寶石、藍寶石和橄欖石等)、偉晶岩成礦作用(形成的寶石如紅寶石、藍寶石、石榴石、水晶和尖晶石等)、熱液成礦作用(形成的寶石如水晶、祖母綠、瑪瑙和黃玉等)和火山成礦作用(形成的寶石如黑耀岩等)。
外生成礦作用指在近地表由於太陽、水、風、空氣和有機體作用所形成的成礦作用。其形成的礦床類型主要包括風化殼型、砂礦型和成岩型,風化殼型和砂礦型又稱為次生礦床,如歐泊、玉髓、綠松石、孔雀石、鑽石、紅藍寶石、翡翠、軟玉、綠柱石、石榴石等。
變質成礦作用指已經形成的礦物群體(岩石或礦床)在地殼內應力作用下(如構造運動引起的溫度、壓力、岩漿、熱液等的作用),使其物質礦物成分、礦物組合、結構和構造發生變化而形成新的礦物、岩石或礦床的成礦作用,如翡翠、石榴石、碧玉、紅寶石、藍寶石、硅化木和月光石等。
㈢ 岩石按地質形成條件可分幾類,簡述它們的關系,列出常用的名稱
三大類啊,火山岩、沉積岩和變質岩!
首先,岩漿岩,顧名思義就是火山噴發出的岩漿冷凝形成的掩飾,這是火山的中心式噴發,還有的就是裂隙式,即地下的岩漿順著岩石裂縫侵入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
其次,是沉積岩,這種岩石在地表分布較廣,佔地表的75%左右,像灰岩等。這些掩飾主要是原來的岩石(可能是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經風化,破碎,被搬運(如風,河流等)再在另一個地方沉積而形成。
最後,是變質岩,是指母岩(可能是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在地下深處的物理,化學條件的影響下,發生化學反應,從而使結構,構造發生變化,甚至產生新的礦物,而形成的岩石。
他們的關系簡述如下:岩漿向上侵入或噴出地表冷凝形成岩漿岩,岩漿岩經過外力(風力、流水、冰川、海浪等)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岩作用形成沉積岩;岩漿岩如果被埋入地下經過變質作用也可形成變質岩;沉積岩被地殼運動深埋入地下,經過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岩,沉積岩如果被抬升到地表面又會被外力所破壞;變質岩經過高溫重熔作用重新熔化成岩漿;變質岩如果被抬升到地表又會被外力破壞形成沉積物、沉積岩。
格言是常見名稱
沉積岩--灰岩、頁岩。
變質岩-千枚岩、大理岩。
岩漿岩-花崗岩、閃長岩,等等。
㈣ 什麼樣的地質條件下才會形成玉石
的形成按先後可劃分為如下幾個重要時期:
一、白雲岩沉積階段
在中元古代晚期(距今約十幾億年),在塔里木古陸南緣,也就是今天昆侖山脈北緣所在的位置,曾經是一片淺海地帶,那裡有大量的碳酸鹽沉積,其中含鎂質的白雲岩為成玉的主要物質來源之一.
二、白雲岩區玉變質階段
在元古代末期震旦紀,塔里木運動造成全區強烈的褶皺斷裂活動,從而最終形成了塔里木大陸.在廣泛的區域變質作用中,白雲岩變質為白雲石大理岩.此後,該地區的陸塊隆起,成為我國最早露出海面的陸地之一,其上也沒有原層沉積物覆蓋.
三、白雲岩交代蝕變階段
在2億多年前的古生代晚期的石炭紀晚期至二疊紀晚期,一次世界性的地殼運動發生了,被稱為「華力西運動」.華力西晚期,在塔里木大陸的南緣,古陸塊的陸緣地塊和活動帶中間地塊中有強烈的斷裂活動和岩漿活動,沿斷裂帶有中酸性侵入岩侵入白雲石大理岩.在侵入體頂部殘留的白雲石大理岩捕擄體或舌狀體與岩漿侵入體和熱液接觸交代後,形成透輝石化、鎂橄欖石化和透閃石化蝕變,成為成玉的物質條件之一.
四、成玉階段
華力西晚期侵入體派生的淺成中酸性岩脈侵入到白雲石大理岩蝕變帶時,再次發生接觸交代作用,在適當的地質條件(300—350攝氏度左右,2.5千巴以下和一定的扭壓應力)下,和闐玉最終形成.
㈤ 紅寶石是怎麼樣形成的
紅寶石是色美、透明的寶石級剛玉。紅寶石的英文名稱是Ruby,來源於拉丁文「Ruber」,意思是紅色。
紅寶石以其晶瑩剔透的美麗顏色,被古代人們蒙上神秘的超自然的色彩,被視為吉祥之物。早在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被用來裝飾清真寺、教堂和寺院,並作為宗教儀式的貢品。它也曾與鑽石、珍珠一起成為英帝國國王、俄國沙皇皇冠上和禮服上不可缺少的飾物。自從近 百年寶石進入民間以來,紅寶石分別躋身於世界五大珍辰石之列,是人們珍愛的寶石品種。世界寶石學界定紅寶石為七月的生辰石。
世界紅寶石產地不多,主要有緬甸、斯里蘭卡、泰國、澳大利亞、中國等,但就寶石質量而言,以緬甸、斯里蘭卡質量最佳。
紅寶石最常見的形狀包括如祖母綠形、梨形、公主形、橢圓形和水滴形等,與鑽石普遍是圓形不一樣的是,紅寶石很少是圓形的,心形也不多見。
與鑽石一樣,紅寶石的重量也可以用克拉(又稱卡)計算。
1克拉=200毫克=0.2克。一克拉分為一百份,每一份稱為一分。0.75克拉又稱75分,0.02克拉為2分。
在其它條件近似的情況下,隨著紅寶石重量的增大,其價值則呈幾何級數增長。
紅寶石的鑒賞主要觀其顏色,紅寶石的顏色要鮮紅純正,一般顏色濃度中深的紅色為最好,顏色太深價格反而會降低,如緬甸的「鴿血紅」 就是紅寶石中的極品。紅寶石的另一鑒賞要點就是瑕疵。紅寶石一般會有裂紋,沒有一點裂紋及瑕疵的紅寶石是極少見的,所為「十紅九裂」。但寶石的裂紋、包裹物等瑕疵不要太明顯,不能影響整體美觀。寶石的重量和切工也是影響其品位的關鍵。
紅寶石中最常見的瑕疵是小的針狀雜質,稱為「絲狀物」。因為每顆紅寶石都是在自身獨特的環境中形成的,每顆寶石均含有賦予其精確顏色的痕量礦物質組合以及獨特的識別標記或雜質。雖然紅寶石中較高凈度水平的要比綠寶石多,但內部無瑕疵的紅寶石非常稀有且價格昂貴。
在淺顏色和中等顏色的紅寶石中雜質一般比較明顯。由於紅寶石一般都帶有雜質,所以要選擇較深色澤的紅寶石,這樣雜質可有效地隱藏起來。
與鑽石不同,紅寶石沒有為達到最大燦爛而按幾何設計的切割,比如象鑽石的"理想"切割那樣。
在檢查寶石的切割時要看該切割是否將寶石的美麗顯露無遺。例如,對於顏色較濃的紅寶石,最佳切割應比平均水平淺一些,以便使更多光線透過寶石,而對顏色較淺的寶石,較深的切割有利於反映顏色。
象鑽石一樣,高質量的有色寶石通常也有切平面、冠部、邊緣、穹部和底部。紅寶石中心的暗區或泛白區是太深或太淺切割的結果。而切割良好的紅寶石是對稱的,並在整個表面上均勻反射光線。拋光應平滑,沒有任何裂口或劃痕。此外,切割良好的紅寶石不會顯示出在剛玉晶體中經常出現的色帶:出現這種色帶通常表明切割者想保留重量而不是盡可能地切割出最美麗的寶石。
自然界中的紅寶石,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某些缺陷。經濟評價的首要因素就是顏色,其次是重量、透明度和凈度。
紅寶石的價值就顏色而論,以鴿血紅色最佳,依次是玫瑰紅色和粉紅色。一般情況下,緬甸紅寶石紅色鮮艷、明度大,其價值比泰國產深紅色紅寶石價值高。
自然界中產出的紅寶石顆粒較小,寶石的價值是依重量的平方向上增長,但如果寶石的重量超過5克拉以上,就要根據寶石的質量單獨議價。
緬甸抹谷紅寶石。寶石多呈鴿血紅色、玫瑰紅色、粉紅色。顏色鮮明但不均勻,經常見到平直的色帶。多色性明顯,用肉眼從不同方向觀察寶石,可以見到兩種不同的顏色。聚片雙晶發育,可以見到平直排列的百葉窗式雙晶紋。裂理常沿三組聚片雙晶面裂開。寶石中均不同程度地含有下列包裹體:絹絲狀金紅石包裹體;一般纖維狀金紅石包體平行紅寶石晶體的六方柱面展布,構成三組交角為60度和120度的面網,當平行這一組包本的面網切割,並琢磨成弧面寶石時,當光線照射在弧面上,就會出現六射星光,即星光紅寶石。如果纖維包體呈不規則的密集式堆積,就呈現出半透明的乳白色絮狀斑塊。彌漫狀氣液包裹體:在寶石中呈星散分布,其中氣態所佔面積較小,約30%左右。如果氣液包裹體聚集在一起呈指紋狀展布,就稱之為指紋狀氣液包裹體。短柱狀、粒狀網態包裹體:紅寶石中常含尖晶石、方解石、榍石、赤鐵礦等礦物包裹體。這些小礦物的稜角因受熔融而圓滑。 斯里蘭卡紅寶石。寶石的特點與緬甸紅寶石相似,但顏色較淺,明度較大。斯里蘭卡紅寶石中的包裹體,除有與緬甸紅寶石相似的特徵之外,尚含有兩種特有的礦物包體:磷灰石包體,磷灰石呈六方柱狀,稜角圓滑,呈單個晶體或群體出現;絹絲狀金紅石包體,較緬甸紅寶石中的絹絲狀金紅石包體細長。
泰國尖竹紡紅寶石。寶石呈帶褐的紅色或玫瑰紅色。聚片雙晶發育,色帶和生長紋平直。包體較少,不見絹絲裝金紅石包裹體。常見指紋狀包體。
坦尚尼亞紅寶石。紅寶石因含鐵,顏色稍暗。
㈥ 請問一下,紅寶石是怎樣形成的
火成岩和變質岩是紅寶石形成的關鍵因素。因為次生礦床來源於這些主岩版最易成礦的地方。權世界上的紅寶石大多被發現於沖積礦床小范圍,因為其受重力分異作用被河流帶到河床中。
天然紅寶石非常少見珍貴,但是人造並非太難,所以工業用紅寶石都是人造的。氧化鋁熔後加入少量氧化鉻的方法可制出紅寶石。
㈦ 紅寶石是怎樣形成的
紅寶石是指顏色呈紅色的剛玉,它是剛玉的一種,主要成分是氧化鋁(Al2O3),紅色來自鉻(Cr),主要為Cr2O3,含量一般0.1~3%,最高者達4%。自然沒有鉻的寶石是藍寶石。天然紅寶石大多來自亞洲(緬甸、泰國、斯里蘭卡、中國新疆、中國雲南等),非洲,大洋洲(澳大利亞),以及美洲(美國的蒙大拿州和南卡羅萊那州)。
㈧ 紅寶石是怎樣形成的
人們習慣上將天然寶石製成的,具有一定首飾或工藝品稱為珠寶。一塊石頭,能否作為寶石,也要看它是否具有這些寶貴品質,這也是衡量寶石的一個標准。
第一, 寶石非常稀有。物以稀為貴,珠寶以產出稀少,罕見為貴。寶石的形成條件是極其特殊復雜的。它們大多來自地下幾十公里深處的高溫融化的岩漿,這些高溫的漿體有的從地下沿著裂縫涌到地球表面,有的涌到地下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冷卻後成為堅硬的石頭。有的石頭又在高溫岩漿的熏陶下,發生變化,形成新的石頭。在這些岩石的形成過程中,只有某些元素緩慢地結晶成堅硬的寶石或玉石,且它們的形成時間距離我們非常遙遠。地下深處形成的這些寶石,只有部分由於地殼運動的影響被帶到地球表面為人們開采。隨著不斷的開采,寶石的儲量將越來越少。
第二, 珠寶有瑰麗迷人的色彩。珠寶的顏色非常艷麗、純正、勻凈、光澤超群,輝煌奪目。有的珠寶還呈現各種變形、變色、星光或貓眼等特殊的變色效應,這是其他任何物質所不能比擬的。
第三, 珠寶具有耐久性。寶石具有耐久性。寶石不僅艷麗非凡,還具有永保艷姿美色的耐久性,堅硬耐磨,化學穩定性高,抗酸鹼,抗腐蝕,耐高溫高壓,幾乎達到了永恆。
第四, 寶石小巧玲瓏,便於攜帶。寶石由於稀少、艷麗、經久耐用,而具有很高的價值。因而具有保值的作用。當出現各種不可預測的事件時,寶石是最容易轉移的財富,既可以隨身攜帶,又可以郵寄國外或其他安全地方,不容易失去或損失了。
目前,較常見的寶石有20餘種,它們是鑽石、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貓眼石、歐泊、碧璽、海藍寶石、水晶、珍珠等,其中鑽石、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貓眼石,合稱為「五大寶石」,也有的國家在這五大寶石之外,增加了變石和翡翠,將高檔寶石成為「七大寶石」。
㈨ (六)富礦形成的地質條件
1)由表3-7 可以明顯地看出,富礦與礦床類型有很大關系。由我國5 萬噸以上的銅礦統計表明,平均品位在1%以上的銅礦床依次為海相火山岩型(1.42%)、海相黑色岩系型(1.24%)、陸相雜色岩系型(1.17%)、海相雜色岩系型(1.05%)和夕卡岩型(1.00%)。風化次生富集型因為只有1個礦床,未參加統計。其他銅礦類型如陸相火山岩型(0.90%)、熱液型(0.85%)、斑岩型(0.66%)和Cu-Ni硫化物型(0.47%)平均品位均在1%以下。
表11-3 主要成礦帶基本特徵
2)與富銅礦有關的地質作用很顯然有海底噴流作用(exhalation)、沉積成岩作用、熱液交代作用及次生富集作用等(楊世禮,1985)。
3)多種地質作用的疊加使礦石品位加富了,也就是說,許多富銅礦石都是多種地質作用疊加的結果,例如許多礦床的次生富集帶都是在原生成礦作用的基礎上疊加了次生淋濾富集作用的結果。
4)富礦是長時間礦質遷移富集的結果,多階段長時間有用礦質的聚集對於形成富礦是有利的。
5)有利的礦質聚集部位是形成富礦的關鍵,如成礦流體往往在構造轉彎的部位將礦質停留下來,或遷移到地層隔檔層時由於成礦流體受阻從而將礦質卸下。
㈩ 形成時期及地質條件
剛玉礦床的全球分布情況與地球構造動力學中的板塊碰撞、斷裂和俯沖密切相關。全球剛玉礦床的形成集中在以下三個主要地質時期。
(一)泛非造山運動(4.億5~7.5億年)
東非、印度、馬達加斯加、斯里蘭卡等地寶石帶中的原生紅寶石和藍寶石礦床,與泛非期構造變質活動中岡瓦納古陸的東西碰撞密切相關。有資料認為在新元古代—早寒武紀時期的麻粒岩相條件下即有剛玉礦化作用發生,但同位素年代測定證實剛玉礦化作用是在泛非造山運動(寒武紀)晚期發生的(圖4-17)。
(二)喜馬拉雅造山運動(5百萬~45百萬年)
產於亞洲中部和東部的大理岩型紅寶石礦床多與新生代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相關。礦床形成於受地質構造活動影響大的變質岩中。40Ar和39Ar同位素數據分析及鋯石的鈾—鉛(U-Pb)同位素測年分析結果表明,所有阿富汗—越南紅寶石礦床的形成年代與漸新世和上新世構造活動期相一致(圖4-18)。
圖4-18 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和紅寶石礦床示意圖
(三)新生代鹼性玄武岩噴出(100萬~6500萬年)
世界范圍內,新生代鹼性玄武岩中的寶石級剛玉一般是在岩漿上升過程中以捕虜體巨晶賦存於玄武岩中。
剛玉可寄主於不同的岩石類型,主要包括大理岩、片麻岩、玄武岩、正長岩、脫硅偉晶岩、矽卡岩等。雖然剛玉賦存的母岩類型不同,但這些母岩均屬於貧硅富鋁的岩石。其緣由在於當母岩富硅時,鋁常以長石和雲母的形式優先形成鋁硅酸鹽礦物。在剛玉的母岩中,與其共生的礦物有斜長石、黑雲母、金雲母,角閃石、輝石等。
通常情況下,剛玉的結晶過程需要滿足三個基本條件:①地質環境必須提供充足的鋁和致色元素鉻(形成紅寶石)和鐵/鈦(形成藍寶石);②母岩中必須貧硅;③適合剛玉晶體生長的溫度和壓力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