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都縣屬於什麼地質
⑴ 商都縣的介紹
商都縣位於內抄蒙古自治區中部,烏蘭察布市東北部,轄6鎮4鄉,總人口34.2萬,總面積435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00多米,年降雨量300毫米左右。境內資源富集、能源充足、交通便捷。現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20多種,其中石英石、石灰石、螢石、硅藻土、白泥、高嶺土、長石、二氧化碳氣田等儲量較大,通過地質勘查發現金、銀鉛鋅等金屬礦產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風、光資源豐富,發展風電、光伏發電產業優勢明顯;全縣具備了高中低所有等級送電網路,電力供應充足;縣政府所在地七台鎮是「張庫大道」(張家口—蒙古烏蘭巴托)的第七個驛站,距張家口市180公里,距北京市380公里,距呼和浩特市220公里,距二連浩特市280公里,是北接蒙古,東連京津冀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塞外高原通往東北三省的一個節點重鎮
⑵ 表土層屬於哪個地質年代
Q4 第四系
新生代第四紀形成的地層。該詞主要是體現鬆散堆積物形成的年代,第四紀 全新世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地質年代 。
⑶ 商都縣的地理環境
地處內蒙古高原,境內海拔平均為1 400米。全境地形起伏不平,西高東低,向東南方向傾斜。土壤絕大部分屬栗鈣土,其餘為鹽鹼土、草甸土、沼澤土、灰褐土。由於地處陰山東西復雜構造帶和大興安嶺新華夏隆起帶的交匯處,所以形成了多樣型的地貌,大體分為緩坡丘陵、淺山丘陵、山間盆地、河谷窪地等。整個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逐漸低下,西北多淺山丘陵,地勢較高;中部多丘陵,地勢次之;東南部多灘川、平原,地勢較低。全境淺山丘陵占總面積的64%,灘川平原占總面積的34%。主要山脈有麻黃山、青石腦包山、元寶山、銅頂山、馬鬃山、黃龍洞山、公雞山、大腦包山等
商都縣土地貧脊、風蝕沙化嚴重,屬於農牧交接區。
瓜果蔬菜:商都是烏蘭察布市最大的蔬菜生產縣,保護地面積3000畝,露地面積8萬畝,其中有認證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5萬畝。年產各類蔬菜10億斤。西芹種植面積2.5萬畝,被譽為「內蒙古西芹第一村」。年產量達5億斤,洋蔥種植面積2.5萬畝,年產量達2億斤;胡蘿卜種植面積15萬畝,年產量達1億斤;其它特色瓜果蔬菜品種有香瓜、西瓜、八松瓜、櫻桃西紅柿、以色列甜椒、微型西葫蘆、荷蘭豆、大白菜、123金紅蘋果等20多種,產量達2億斤。在瓜果蔬菜開、精加工和深加工方面有著巨大的資源優勢;但是由於規范的市場環境沒還沒有形成,也沒有相關部門的引導發展,雖然菜價一年比一年貴,但小規模種菜的菜農風險大,收入微少又得不到扶持,很多菜棚被荒棄。
馬鈴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商都的馬鈴薯保持了優良的品質,表現特徵為:牙眼淺、薯性好、表皮光滑、還原糖低、干物質高、無污染無公害。全縣年產量為70噸,鮮薯銷往全國各地,發展馬鈴薯相關產業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和資源保障。
牛羊肉:全縣牛羊飼養量達100萬頭(只),年生產肉類2.5萬噸。由於商都處於溫寒地帶,牛羊肉味道鮮美,脂 肪率低、蛋白質含量多、營養豐富。
鮮牛奶:全縣奶牛飼養量2萬頭,其中澳大利亞引進荷斯坦奶牛8000頭,都已進入產奶高峰,年產鮮奶在15萬噸以上,為鮮奶加工提供可靠的原料。
全縣有林面積92.4萬畝,森林覆蓋率為14.6%。主要樹種有楊、柳、榆及各類果樹,木材蓄積量達76萬立方米,年半鮮果4000萬斤。野生葯村有甘草、柴胡、麻黃草、黃芪等,年產量達240萬斤。 全縣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發現和探明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硅藻土、石英石、石灰石、長石、白泥、螢石、高嶺土、耐火粘土、煤、花崗石、鎢礦、褐鐵礦、鍺、礦泉水、二氧化碳氣田等20多種。主要礦藏儲量和分豐情況如下:
硅藻土:普查C+D級儲量1780萬噸,二氧化硅含量61.29%~70%,礦床覆蓋層薄,適易露天開采,目前尚未開發。硅藻土產品主要用於化工催化劑載體及保溫建材以及啤酒飲料、醫葯等系列產品生產方面。
石英石:全縣80%的區域有不同程度的裸體外露,二氧化硅品位一般在96%以上,儲量13萬噸,易開采。主要適宜於硅鐵冶煉,部分可作為工業硅、陶瓷、玻璃及其它工業所用。商都長期以來為山西等硅鐵冶煉企業的原料基地。
石灰石:儲量13億噸,氧化鈣含量達52%以上,是生產水泥、石灰、輕鈣、重鈣、電石等產品的優質原料,進一步開發可生產PVC、二氟乙烷、雙氰胺、石灰氮等電石下游產品。
白雲石:儲量400萬噸,氧化鎂含量在21%以上,層位穩定,易用開采。可作作耐火材料、熔劑、提取金屬鎂,或制含鎂水泥等,利用價值極高。
長石:儲量在10萬噸以上。氧化鉀、氧化鈣含量在10%~13%之間,伴生有石英石、雲母等,可以綜合開發利用。主要用作陶瓷、電瓷、搪瓷、化肥原料等。
螢石:儲量10萬噸,氟公鈣含量一般在70%~90%之間,分布區域較大,五十至七十年代部分開采。
高嶺土:儲量100萬噸,三氧化二鋁含量在17%~21%之間,質量穩定。白泥:儲量60萬噸,三氧化二鋁17.36%,二氧化硅53.2%,是上乘的陶瓷輔助原料,。
二氧化碳:境內可工作范圍500平方公里,局部地段地勘工作及鑽孔驗證,含氣層穩定。取樣分析,二氧化碳含量在97.54%左右,儲量達50億立方米。
礦泉水:水質測試結果表明:鍶含量達到0.662毫克/升,已達到飲用天然礦泉水國家標准(GB8537——1995)的界限指標,其它指標均符合飲用天然礦泉水國家標準的要求,屬重碳酸鈉、鈣、鎂型含鍶礦泉水。
鐵礦:儲量約1000萬噸,主要為磁鐵礦、褐鐵礦、磁鐵礦四氧化三鐵含量在20%左右。褐鐵礦三氧化二鐵含量在20%左右。 2005年,商都縣發放科技資料8000多份、葯品價值3000多元,咨詢種養技術的農牧民450多人(次)。
2005年,商都縣農村中小學撤點並校,建成農村寄宿制小學20所,「兩基」達標及「普九」成果得到鞏固,2005年建成一所完全高中。 2005年,商都縣專業文體、群眾文體及校園文體活動十分活躍,為城鄉居民提供健康文明的精神食糧。演出文藝節目3場。
2005年,商都縣縣級醫院和鄉鎮中心衛生院建設得到加強,醫療條件不斷改善,突發性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機制初步建立,人口自然增長率5‰。接受義診患者1300多人(次)。 內蒙古大草原各族人民千百年來最喜歡、最常用的傳統食品,也成為內蒙古地方風味之一。製作和吃法別具一格:將羊按各關節帶骨分割成數塊,放入不加鹽和其它佐料的白水鍋內,用大火保持原汁原味,適當控制火候。只要肉已變色,即可食用。肉鮮而不膻,肥而不膩,易於消化。
⑷ 甘肅的的地質地貌是啥樣子的
甘肅省位於祖國西部,地處黃河上游,地域遼闊。介於北緯32°11′~42°57′、東經92°13′~108°46′之間,大部分位於我國地勢二級階梯上。東接陝西,南鄰四川,西連青海、新疆,北靠內蒙古、寧夏並與蒙古人民共和國接壤。甘肅地貌復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錯分布。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狹長,東西長1655公里,南北寬530公里,大致可分為各具特色的六大區域:
隴南山地:這里重巒疊嶂,山高谷深,植被豐厚,到處清流不息。這一區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臨潭、迭部一線以東的山區,為秦嶺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東低,綠山對峙,溪流急盪,峰銳坡陡,恰似江南風光,又呈五嶺逶迤。南疆的「纖秀」,北國的「粗獷」,在這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隴中黃土高原:位於甘肅省中部和東部,東起甘陝省界,西至烏鞘嶺畔。這里曾經孕育了華夏民族的祖先,這里有蒼松翠柏,有潺潺溪流,有豐富的石油、煤炭,也有聞名遐邇的名山大川。黃河從這里穿流而過,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三大水庫如一顆顆明珠鑲嵌在這塊充滿生機的土地上,把無窮無盡的動力和光明,奉送給這塊土地,煥發著它新的活力。
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部邊緣一隅,地勢高聳,平均海拔超過3000米,是典型的高原區。這里草灘寬廣,水草豐美,牛肥馬壯,是甘肅省主要畜牧業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位於祁連山以北,北山以南,東起烏鞘嶺,西至甘新交界,是塊自東向西、由南而北傾斜的狹長地帶。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長約1000餘公里,寬由幾公里到百餘公里不等。河西走廊地勢平坦,機耕條件好,光熱充足,水資源豐富,是著名的戈壁綠洲,農業發展前景廣闊,是甘肅主要的商品糧基地。
⑸ 地質都包含什麼
就是大抄地構造,把大地解剖了…襲…簡單吧!岩性/褶曲,比方說,見了一塊岩石,是屬於什麼岩?是怎麼形成的?有什麼屬性?他是哪個時期的東西?他的上下是什麼岩層?很白話了,,說的太專業,一般的人根本不明白,在大地構造方面人類只能說是邁了一小步……
⑹ 商都縣屬於哪個省哪個市
商都縣屬於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
商都縣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烏蘭察布市東北部回,轄6個鎮、答4個鄉,總面積4353平方公里,2017年戶籍人口33.17萬人,常住人口19.65萬人。平均海拔1400多米,年降雨量300毫米左右。境內資源富集、能源充足、交通便捷。現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20多種,其中石英石、石灰石、螢石、硅藻土、白泥、高嶺土、長石、二氧化碳氣田等儲量較大,通過地質勘查發現金、銀鉛鋅等金屬礦產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風、光資源豐富,發展風電、光伏發電產業優勢明顯;全縣具備了高中低所有等級送電網路,電力供應充足;縣政府所在地七台鎮是「張庫大道」(張家口—蒙古烏蘭巴托)的第七個驛站,距張家口市180公里,距北京市380公里,距呼和浩特市220公里,距二連浩特市280公里,是北接蒙古,東連京津冀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塞外高原通往東北三省的一個節點重鎮。
2019年,被列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2020年3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經研究,同意商都縣退出貧困旗縣序列。
⑺ 區域地質特徵
准噶爾盆地是我國大型含油氣盆地之一,面積約13×104km2,盆地四周被褶皺山系所圍限,西北邊界為扎伊爾山和哈拉阿拉特山,東北邊界為阿爾泰山、青格里底山和克拉麥里山,南界為伊連黑比爾根山和博格達山,總體形狀為三角形,東西長,南北窄。
一、構造特徵
准噶爾盆地是歐亞板塊的組成部分,北鄰西伯利亞板塊,西接哈薩克板塊,南依天山造山帶。區域構造位於阿爾泰褶皺帶、西准噶爾褶皺帶和北天山褶皺帶所夾持的三角地帶。盆地內發育較全的上古生界至新生界地層,其中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侏羅系、白堊系、古近系、新近系構成了盆地內主要含油氣勘探目的層,在盆地南部其累計厚度最大達18000m,盆地內的一般厚度也在10000m左右。准噶爾盆地自石炭紀以來,經歷了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馬拉雅等多期構造運動,形成了多個不整合面與構造層。斷裂發育主要有三期,即海西期、燕山期和喜馬拉雅期,目前三疊系及以下地層中主要為逆斷層,侏羅系和白堊系中發育正斷層,盆地南緣則以逆斷層和走滑斷層為主。
准噶爾盆地可以劃分出8個一級單元(圖5-1),分別為烏倫古斷陷、三個泉隆起、西北緣沖斷帶、瑪湖-漠區坳陷、中央隆起帶、北天山山前坳陷、博格達山前坳陷及沙-奇隆起區。
二、地層分布及沉積特徵
准噶爾盆地的沉積蓋層發育,在晚海西期褶皺帶基底石炭系火山岩與變質岩之上的沉積層都是盆地的沉積蓋層。自老至新依次為上古生界的石炭系、二疊系,中生界的三疊系、侏羅系和白堊系,新生界的古近系與新近系(圖5-2)。
1.石炭系(C)
屬於准噶爾沉積盆地基底岩性,下石炭統為變質凝灰岩及安山岩;中石炭統為為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主要分布在西北緣、陸梁隆起、克拉麥里山前;上石炭統為邊緣海相碳酸鹽岩,分布局限(僅分布於准東外圍石錢灘凹陷)。
2.二疊系(P)
佳木河組下亞組(P1j1):為一套雜色礫岩、火山碎屑岩夾熔岩,最大厚度可達4000m。
佳木河組上亞組(P1j2):為一套火山熔岩夾火山碎屑岩。在中拐五區、八區為流紋岩、安山岩、凝灰岩及凝灰碎屑岩,未穿視厚度268~350m,風成城地區407m;陸梁地區為紫褐色、紫灰色杏仁狀橄欖安山玄武岩及安山質熔結角礫岩夾棕紅色砂質泥岩、細砂岩,未穿視厚度139m。
圖5-1 准噶爾盆地構造單元分區圖(據鄭和榮等,2007)
風城組(P1f):為一套暗色泥質、凝灰質白雲岩,白雲質泥岩夾砂岩、粉砂岩及薄層灰岩,為滯留海灣或湖沉積,其分布主要在瑪湖-漠區坳陷的北段,以烏爾禾-黃羊泉一帶最厚,厚700~900m。為瑪湖-漠區坳陷內的主力生油層。
夏子街組(P2x):為棕褐色、雜色及灰綠色礫岩夾褐色薄層砂岩,礫石成分復雜,主要為變質岩、火山岩和泥岩等,分選及磨圓度差,砂泥質膠結。夏子街地區變細,出現較多棕色泥質粉砂岩和粉砂質泥岩,未發現任何化石。屬於一套山麓洪積扇體堆積。
下烏爾禾組(P2w):分布於克-烏斷裂、夏紅北斷裂下盤,為灰色、灰綠色礫岩夾同色礫狀砂岩及深灰色、灰黑色泥岩,屬於山麓河流洪積-湖沼沉積。
上烏爾禾組(P3w):僅分布於烏爾禾-夏子街地區的構造低部位,為棕褐色礫岩夾砂質泥岩,為山麓洪積扇體堆積。
3.三疊系(T)
百口泉組(T1b):分布於百口泉-夏子街地區,沉積厚度80~200m,為一套灰綠-棕紅色塊狀礫岩夾薄層透鏡狀砂岩和泥岩,為山麓辮狀河沉積。
下克拉瑪依組(T2k1):分布於百口泉-夏子街地區。岩性為一套灰綠色、棕褐色的厚層礫岩、含礫狀巨-粗砂岩、中-細砂岩、粉砂岩與泥岩的正韻律組合,為洪積相沉積。
上克拉瑪依組(T2k2):分布基本同T2k1,下部為灰白、灰褐色含礫粗砂岩,上部為灰白色中-細砂岩、泥質砂岩及粉砂岩,為洪積相與辮狀河沉積。
圖5-3 准噶爾盆地西北緣油藏分布略圖據方朝亮等,2003)
稠油油藏的地層水類型與水動力條件、岩性條件以及油氣藏的保存環境有關。侏羅系地層水水型以NaHCO3型為主,在車18井和車26井區為CaCl2水型,侏羅系地層水的礦化度表現為白鹼灘地區最低,僅為5000mg/L,夏34井以西地區次之,為7000mg/L,車26井所在地區為最高,達21000mg/L,夏子街地區次高。三疊系地層水的礦化度在烏爾禾以南與克淺28井所在地區最低,僅5000mg/L,外拐和瑪湖兩地區較高。三疊系地層水水型主要為NaHCO3型,在紅43-車002井地區為CaCl2型水(方朝亮等,2003)。
⑻ 甘南屬什麼地質地貌
甘南處於青藏來高原和黃土高原過渡地源帶,地勢西北部高,東南部低。境內海拔1100—4900米,大部分地區在3000米以上。甘南分三個自然類型區,南部為岷迭山區,山大溝深,氣候溫和,是全省重要林區之一;東部為丘陵山地,高寒陰濕,農林牧兼營;西北部為廣闊的草甸草原,是全省主要牧區。地質屬土石混合。望採納
⑼ 中國各地地質狀況
1、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管理2、各地質勘查局、各有色地質勘查局、各煤田地質局、各核工業地質局、各冶金地質局
3、中國地質調查局: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副部級事業單位。
4、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中國冶勘總局):直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正部級事業單位。
5、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涿州):直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正部級事業單位。
6、中國核工業地質局:隸屬於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7、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涿州):隸屬於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
8、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隸屬於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9、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
10、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隸屬於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11、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以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為主)
12、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即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13、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為主)
14、中國鹽業總公司(即中鹽勘察設計院)
15、延長油礦管理局(陝西省)
16、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17、北京中色資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地質院校:
1、中國地質大學(原武漢地質學院、北京地質學院)
2、吉林大學(原長春地質學院)
3、成都理工大學(原成都地質學院)
4、長安大學(原西安地質學院)
5、石家莊經濟學院(原河北地質學院)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1999]37號)
(一)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的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質勘查單位統一劃歸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由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歸口管理,並逐步實行企業化經營。
(二)組建中國地質調查局,作為國土資源部所屬的組織實施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和礦產勘查工作的事業單位。具體職能和編制由國土資源部報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審定。
(三)各工業部門所屬地質勘查隊伍要根據不同情況積極推進改革。冶金、有色、輕工、化工、建材等部門所屬的地質勘查單位,可以從各自部門的實際情況出發,改組為企業或進入企業集團,具體實施方案由國家經貿委與各工業局研究確定。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可以從所屬地勘隊伍中保留一支從事放射性礦產勘查的精幹隊伍,其餘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地質勘查單位同步進行屬地化、企業化改革,具體實施方案由國防科工委研究確定。武警黃金地質勘查部隊的改革,按照中央軍委和國務院的有關決定執行。輕工局所屬部分地勘單位,並入中國鹽業總公司。
一、地質部地勘系統
中國地質調查局:2001年成立,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副部級事業單位。
天津地質研究所(天津地調中心)
沈陽地質研究所(沈陽地調中心)
南京地質研究所(南京地調中心)
宜昌地質研究所(宜昌地調中心)
成都地質研究所(成都地調中心)
西安地質研究所(西安地調中心)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 (全國地質資料館)
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中國地質圖書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方法技術研究所
勘探技術研究所
探礦工藝研究所
探礦工程研究所
鄭州綜合利用研究所
成都綜合利用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院機關):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
各省市區地質勘查局(組建地質調查院)全部下放。
原石油地質系統於1997年成立中國新星石油公司,2000年劃歸中國石化集團。
二、冶金地勘系統(原冶金部地質勘查總局)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中國冶勘總局),成立於2001年。
中國冶勘總局一局(華北局):燕郊:第一地質勘查院(燕郊)、中冶地勘岩土工程總公司(原冶金部第一勘察基礎工程總公司)、河北天元地理信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秦皇島天元五一五鑽探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從中冶地勘岩土工程總公司分出):原編制為:一隊:遷安;二隊:衢州;515隊:秦皇島;516隊:宣化;518隊:邯鄲;520隊:邢台;522隊:唐山;物探隊:灤縣;水文隊:定州;超硬材料研究所:探礦技術研究所:燕郊;測繪大隊:燕郊;建築規劃設計院:職工醫院:二級甲等;子弟學校:
中國冶勘總局二局(原華東局606隊):福州:第二地質勘查院、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
中國冶勘總局三局:太原:311隊、312隊、314隊、316隊、地勘院、岩土總公司。
中國冶勘總局山東局:濟南:2個專業公司,4個綜合地質隊、2個專業地質隊、2個勘查院、1個測試中心和1所高級技工學校:山東正元資源勘查研究院、新疆地質勘查院(烏魯木齊,外派單位)、山東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冶勘總局中南局:武漢,分布在湖北、湖南、廣西三省八市:603隊:大冶;604隊:孝昌; 605隊:襄樊;606隊:黃石;607隊:宜都;608隊:黃石;609隊:黃石;水文隊:黃陂。
中國冶勘總局西北局:西安:西北地質勘查院(西安,原西安地質調查所);五隊(酒泉);六隊(漢中);烏魯木齊地質調查所。
中國冶勘總局地球物理勘查院:保定,國內三大航空物探隊伍之一。
中國冶勘總局遙感技術應用中心:北京
中國冶勘總局昆明地質調查院:昆明,原西南局昆明地質調查所。
中國冶勘總局廣州地質調查所:廣州
四川省(西南)、遼寧省(東北)冶金地質勘查局和冶金華東地質勘查局(安徽省)已下放。
三、煤炭地勘系統(即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總部原涿州,現遷北京豐台。
江蘇煤炭地質局:常州,勘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五隊、物測隊、機械研製中心、勘探研究所、江蘇長江機械化基礎工程公司。
浙江煤炭地質局:杭州,浙江華廈工程勘察院,浙江華廈建築基礎工程公司,浙江煤炭測繪院等。
廣東煤炭地質局:廣州新市鎮,152地質隊、201地質隊、202地質隊和江南基礎工程公司。
廣西煤炭地質局:柳州
湖北煤炭地質局:武漢,125隊、182隊、物探測量隊、地質勘查院和湖北省地質勘察基礎工程公司。
青海煤炭地質局:西寧,105勘探隊、132勘探隊、物測隊、勘查院4和青海岩土工程勘察咨詢公司。
第一勘探局:邯鄲,119勘探隊、129勘探隊、173勘探隊、物測隊、科教中心、地質勘查院、技術研究中心。
第二勘探局:北京,機械研製中心,建築工程公司,地質制圖印刷中心。
水文地質局:邯鄲,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察院、四個水文地質隊和物探、基礎工程、機電安裝、物資供應、地能空調、污水治理等六個專業公司。
航測遙感局:西安
中煤地質工程總公司:北京
煤炭資源信息中心:涿州
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涿州
幹部學校(黨校) :涿州
中煤地質報社:涿州
河北省(邢台)、山西省、內蒙古、東北(沈陽)、吉林省、黑龍江省、安徽省(蚌埠)、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泰安)、河南省、湖南省(株洲)、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寧夏、新疆煤田地質局已下放。
四、核地勘系統(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地質總局)
核地勘隊伍組建於1955年,現有6個地區性地質局、52個地質大隊以及研究院所、工廠、醫院等90個縣團級以上企事業單位,分布於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中國核工業地質局(核工業地質調查院):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為其業務支撐單位,以6個地區核地質研究所為主體,組建6個核工業地質調查分院,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核工業西北地質局216大隊、核工業西北地質局208大隊、核工業東北地質局243大隊作為專業勘查隊伍。
6個地質局所在省的48個地勘單位,以省為單元,整體屬地化,組建遼寧省(東北)、江西省(華東)、湖南省(中南)、廣東省(華南、由韶關遷花都)、四川省(西南)、陝西省(西北)核工業地質局,其餘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9個單位屬地化後(組建了河南省(信陽,原308大隊)、貴州省、甘肅省、青海省等4個核工業地質局),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管理。
五、有色地勘系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地質勘查總局)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有色地調中心):成立於2001年,北京地質調查所、桂林地質調查所、新疆地質調查所、地質資料館、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
北京中色資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中資環):成立於2003年,北京索坤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北京遙感中心、北京測繪院、北京中色物探有限公司(原物化探中心)、河北有色測繪公司。
19個地質勘查局全部下放:
1.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天津市地質調查總院,含河北):原華北有色地質勘查局,下轄514隊(承德)、517隊(石家莊)、519隊(保定)、地質四隊(秦皇島)、普查大隊(燕郊)、核工業247隊(寶坻,原屬核工業東北地質局)等六個地質隊和一所職工大學(保定),在天津局本部設有天津市地質勘查總院、地質研究所。
2.內蒙古有色地質勘查局
3.遼寧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4.吉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5.黑龍江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6.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南京。下轄805(六合)、806(徐州)、807(南京)、809(南京)、810(南京)、813(南京)、814隊(鎮江)、研究所(南京)、測繪院(鎮江)、礦產開發研究院(南京)、南京岩土工程勘查院。
7.浙江省有色地質勘查局:紹興,前身為重工業部南京地質勘探公司802隊。
8.河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鄭州,下轄勘查總院、一隊、二隊、三隊、四隊、五隊、六隊、七隊。
9.湖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長沙,下轄一總隊(郴州)、二總隊(湘潭)、214(株洲)、217(衡陽)、245(吉首)、247(長沙)、研究院(長沙)、礦業信息研究中心(長沙)等局屬正處級事業單位16個。
10.江西省有色地質勘查局:南昌,江西金源地礦集團公司。下設「五隊、三院、三中心」等11個事業單位。
11.廣東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12.廣西有色地質勘查局
13.海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14.貴州省有色地質勘查局:貴陽,下轄一總隊(清鎮)、二總隊(六盤水)、三總隊(遵義)、物化探總隊(清鎮)、五總隊(安順)、六總隊(凱里)、地質勘查院(貴陽)。
15.西南有色地質勘查局(昆明,含四川)
16.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西安,屬陝西省正廳級事業單位,有12二級單位,分布於西安、臨潼、咸陽、寶雞、漢中、商洛等地)
17.甘肅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18.青海省有色地質勘查局
19.新疆有色地質勘查局
六、化工地勘系統(原化工部地質礦山局)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中國明達化工礦業總公司):涿州,隸屬於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16家地質勘查院(河北、內蒙古、吉林、黑龍江(阿城)、江蘇(徐州)、浙江、福建、泰安(鉀鹽地質)、河南、山東、湖北(荊州)、湖南、廣西、貴州(遵義南白)、雲南、陝西)、1家地質研究院(化工地質調查總院(地質研究總院))、1家職工醫院。遼寧省(錦州)、安徽省(馬鞍山向山)、廣東省(花都)、四川省化工地質勘查院(彭州軍樂)等4家已下放。
七、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建材地調中心):
原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地質公司,轄26個各省、市、區總隊,現隸屬於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八、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
九、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原為成立於1974年徐水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後總部遷涿州,2004年更現名。
十、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中心:高碑店,原為海洋石油勘探局。
十一、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原地質礦產所屬石油地質單位於1997年成立中國新星石油公司,各石油地質局改稱石油局,2000年整體並入中國石化集團。
華北石油(地質)局:鄭州
東北石油(地質)局:長春
華東石油(地質)局:南京
中南石油(地質)局:長沙。
西南石油(地質)局:成都,地質勘察總公司
西北石油(地質)局:烏魯木齊
上海海洋石油(調查)局:
廣州海洋石油(調查)局:2001年劃歸中國地址調查局。
十二、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十三、中國鹽業總公司:中鹽勘察設計院(前身是輕工業部鹽業勘探隊):長沙
⑽ 商都在哪個省
內蒙抄古自治區
商都縣襲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烏蘭察布市東部,陰山北麓。東鄰化德縣,河北省康保等縣,南靠興和縣,西接察哈爾右翼後旗,北連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鑲黃旗。總面積4353平方千米。總人口34.2萬人。縣人民政府駐七台鎮。
(10)商都縣屬於什麼地質擴展閱讀:
清代將較早內附的漠南蒙古各部稱為「內札薩克蒙古」,將後來陸續歸附的喀爾喀、厄魯特等部稱為「外札薩克蒙古」,不設札薩克的察哈爾、唐努烏梁海等部稱為內屬蒙古。「內札薩克蒙古」後來演變出「內蒙古」一詞。
在蒙古語中,內蒙古的名稱原來和漢語一致(鮑培轉寫:dotuγamongγol;西里爾寫法:дотоодмонгол)。1947年內蒙古自治政府將蒙古語名稱更改為(鮑培轉寫:öbörmongγol;西里爾寫法:өвөрмонгол)。
其中(鮑培轉寫:öbör;西里爾寫法:өвөр)蒙古文意思是「山的陽面」即「陰山的南面」。漢語一般仍稱為「內蒙古」,也有少數人稱這一地區為來源於漠南蒙古的一詞,直譯「南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