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工程地質圖的類型有哪些

工程地質圖的類型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2-14 22:15:21

⑴ 地質構造類型有哪幾種

地質構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時間分為原生構造與次生構造。

次生構造是構造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對象,而原生構造一般是用來判斷岩石有無變形及變形方式的基準。構造也可分為水平構造、傾斜構造、斷裂和褶皺。

地殼或岩石圈各個組成部分的形態及其相互結合方式和面貌特徵的總稱。地質構造的規模,大的上千公里,需要通過地質和地球物理資料的綜合分析和遙感資料的解譯才能識別,如岩石圈板塊構造。

小的以毫米甚至微米計,需要藉助於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如礦物晶粒變形、晶格的位錯等。貴州位於華南板塊內,處於東亞中生代造山與阿爾卑斯-特提斯新生代造山帶之間,橫跨揚子陸塊和南華活動帶兩個大地構造單元。

(1)工程地質圖的類型有哪些擴展閱讀

多次造山作用的地應力場在變化多端的地應力條件下,形成了擠壓型、直扭型和旋扭型三類構造型式,交織成一幅復雜多變的應變圖象。

其特點是:

(1)貴州的地質構造屬板內構造,構造的主體為薄皮構造。

(2)變形不十分強烈,在貴州發育最完整、最廣泛的構造樣式是侏羅山式褶皺帶。都勻運動:原地礦部第八普查大隊(1980)命名,系指發生在貴州中部及南部,奧陶紀末到志留紀初之間的一次地殼運動。

該運動的表現是:在畢節-遵義-湄潭-銅仁連線與貴陽-施秉聯線之間的貴州中部地區,普遍缺失上奧陶統中上部,下志留統中上部與下伏奧陶系不同層位呈假整合,在不少地區如貴陽烏當附近可見到志留系底部的礫岩層或含礫粘土岩嵌覆於呈數米起伏的間斷面上。

⑵ 普通地質圖與工程地質圖的區別

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用途,普通地質圖反映一般的地質情況,就是區域的地層、地質專界限、地質構造屬、岩層等,反映基礎地質信息,往往比例尺較小。工程地質圖一般是在普通地質圖的基礎上,提取與工程相關的主要地質信息,並且著重反映對工程的施工和使用相關的地質問題和地質現象,由於更具有針對性所以比例尺也較大點。希望對你有用。

⑶ 岩土體工程地質類型分區

平原區廣泛分布以沖洪積成因為主的第四系堆積物,低山丘陵區出露多種類型的岩組,沂沭斷裂帶西側的鄌郚-葛溝斷裂、沂水-湯頭斷裂縱貫南北,總體看工程地質條件較復雜(圖1-8-3)。

圖1-8-3 昌樂縣岩土體工程地質類型分區略圖

(一)岩體工程地質類型

1.堅硬的塊狀侵入岩岩組

分布於營邱—河頭一帶,為古元古代呂梁期侵入岩,岩性以弱片麻狀中粒含角閃二長花崗岩、弱片麻狀中粒含黑雲二長花崗岩,岩石堅硬,力學強度高,工程地質性質良好,山區風化帶厚度<3m,丘陵及準平原區20~30m,fc=130~170MPa,fr=90~130MPa(fc為岩石極限干抗壓強度,fr為岩石飽和極限抗壓強度)。

2.堅硬的塊狀-似層狀噴出岩岩組

主要分布在南郝—崔家埠—五圖一線以南、鄌郚-葛溝斷裂以西地區,為新近紀臨朐群牛山組、堯山組火山噴出岩,岩性為玄武岩。岩石堅硬,柱狀節理發育,工程地質性質良好。風化帶厚20~30m,fc=140~160MPa。

3.堅硬的塊狀變質岩岩組

主要分布在鄌郚—阿陀一帶,為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組黑雲變粒岩,岩石堅硬,風化帶厚度30~40m,fc=180~200MPa。

4.堅硬較堅硬的中厚-厚層狀灰岩岩組

僅分布於朱劉街道、五圖街道一帶,主要為寒武紀長清群硃砂洞組、饅頭組、九龍群張夏組、崮山組和炒米店組白雲質灰岩、泥灰岩、泥質條帶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等,局部夾細砂岩。灰岩堅硬,力學強度高,泥灰岩強度低。白雲質灰岩fc=50~190MPa;灰岩fc=90~160MPa,fr=70~120MPa。

5.較堅硬的中厚—厚層碎屑岩岩組

主要分布在鄌郚-葛溝斷裂帶與沂水-湯頭斷裂帶,以及五圖煤礦一帶,岩性為白堊紀淄博群三台組砂岩、礫岩,萊陽群城山後組角礫岩、砂礫岩、砂岩,青山群八畝地組凝灰岩、集塊角礫岩、粉砂岩,大盛群馬郎溝組粉砂岩、細砂岩,田家樓組泥質粉砂岩、細砂岩、黏土岩,古近紀五圖群朱壁店組礫岩、砂礫岩、礫岩,李家崖組黏土岩、砂岩、黏土岩、油頁岩等。風化帶厚度<40m,砂岩和礫岩fc=30~80MPa,fr=20~50MPa。

6.較堅硬的薄層狀頁岩夾灰岩岩組

局限分布在阿陀東北部,岩性為中寒武系、下寒武系及元古宇土門群頁岩、博層灰岩、泥灰岩。頁岩夾泥灰岩fc=30~40MPa,fr=10~15MPa。

(二)土體工程地質類型

1.北部沖洪積上層黏性土多層或雙層結構

分布於北部山前平原地區,以上層黏性土多層結構為主,上層黏性土厚<5m或5~10m,僅局部>10m,黏性土岩性以粉質黏土、黏土為主,中等壓縮性。砂性土為粉細砂、中細砂,其次粗砂、礫石,砂層顆粒自北至南變粗,工程地質性質良好。黏性土fk=120~180kPa,砂性土fk=140~200kPa(fk為地基承載力標准值)。

2.山前及河谷平原沖洪積上層黏性土雙層、多層結構及黏性土單層結構

分布於山前坡麓、山間河谷地區,上部黏性土為粉質黏土、粉土、黏土,厚度5m左右,中等壓縮性。下部砂性土為中粗砂、細砂、砂礫石,緊密狀態,厚>5m。黏性土fk=140~220kPa,砂性土fk=160~250kPa。

3.山麓地區坡洪積及殘坡積黏性土單層結構或上層黏性土雙層結構

分布於南部低山丘陵坡麓地帶,以黏性土單層結構或上層為黏性土雙層結構為主。黏性土厚<5m或5~10m,以黃褐色至棕紅色粉質黏土及黏土為主,含鐵錳質及鈣質結核,可塑—硬塑,中等壓縮性,部分地區分布濕陷性黃土。下部夾透鏡體狀碎石土及泥鈣質膠結礫岩,緊密狀態,工程地質性質良好。黏性土fk=160~220kPa,碎石土fk=200~500kPa。

總之,昌樂縣工程地質主要問題是沂沭斷裂帶的活動性,其次是地面沉陷、岩溶塌陷、局部黃土濕陷等問題。

⑷ 什麼是地質構造有哪幾種類型 各有什麼特徵

地質構造是指在地球的內、外應力作用下,岩層或岩體發生變形或位移而遺留下來的形態。

地質構造有褶皺、節理、斷層三種基本類型。

褶皺的特徵:分為背斜和向斜。

1.背斜:岩層向上彎曲、中心部位岩層較老,兩側岩層依次變新。
2.向斜:岩層向下彎曲、中心部位岩層較新,兩側岩層依次變老。

節理的特徵:自地表向下隨深度加大,節理的密度逐漸降低。

斷層的特徵:具有顯著位移的斷裂.斷層在地殼中廣泛發育,但其分布不均勻。

⑸ 工程地質圖的一般讀圖步驟有哪些

礦區地形地質圖與礦區范圍圖、水文地質圖、底板等高線圖、地層水平切回面圖、勘探線剖面答圖、煤層儲量估算水平投影圖等,急傾斜煤層還必須有煤層垂直投影圖,在生產中自己必須填繪的巷道素描圖,特別是穿層的巷道素描。

⑹ 地質構造有哪些基本類型

地質構造來定義:所源謂地質構造是指組成地殼的岩層和岩體在內、外動力地質作用下發生的變形變位,從而形成諸如褶皺、節理、斷層、劈理以及其他各種面狀和線狀構造等組成地殼的岩層和岩體,在內外地質作用下(多為構造運動),發生變形和變位後,形成的幾何體,或殘留下的形跡。
地質構造類型:地質構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時間分為原生構造(primary structures)與次生構造(secondary structures或tectonic structures)。次生構造是構造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對象,而原生構造一般是用來判斷岩石有無變形及變形方式的基準。構造也可分為水平構造、傾斜構造、斷裂和褶皺。

⑺ 區域地質圖及其分類

地質圖是經過專門地質填繪或編繪(有時是填繪與編繪相結合)獲得的,是運用圖面要素把出露於地面的各種地質體、地質信息按一定的比例尺的要求和空間方位關系表示在平面地形圖上的專門性圖件。

圖面要素主要指各種規定的符號、花紋、顏色、線條等。一幅完整的地質圖通常由圖名、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主圖、圖例、接圖表、責任欄、輔助性附圖(也稱副圖)及注釋等構成。主圖即為圖框線限定的全部區域,一般排放於圖的中心區,圖名及線段比例尺位於其上,接圖表和責任欄一般位於其下。輔助性附圖主要有多重地層劃分對比表或綜合柱狀地層劃分表(一般位於主圖左側)、圖例(一般位於主圖右側)、圖切剖面(一般位於主圖之下),有些地質圖在主圖外還有如岩石譜系劃分表、圖幅所在大區構造位置圖、構造單元圖等,有時還見有岩石地層格架圖、年代地層格架圖、火成岩的構造環境判別圖、主要沉積體的典型基本層序圖等。由於不同圖幅出露地質體的差異,或是圖幅取得的主要地質成果的差異,各圖在主圖之外的輔助性附圖及注釋中所表達的內容和側重點各有不同,但它們的功能是輔助讀圖,增加圖幅關鍵信息量,突出反映圖幅中的最大地質成果,或對圖幅內某個局部地質問題的專門性注釋和解釋。這些輔助性附圖及注釋在圖上排放的位置一般不做強行規定,只要配合主圖,排列緊湊、布局美觀即可。

隨著地質科技的進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印刷技術的不斷提高和完善,使地質圖有了新的變化和發展。不同時期的地質圖,會全面反映該時期的地質理論水平、科學研究手段的先進性、測試能力與精度水平、制圖水平、印刷水平,也是全面反映一個國家地質研究與經濟狀況的標志。不同類型和不同精度的地質圖,反映該類圖的服務對象、方式、用途,尤其反映地質科學對國民經濟建設的服務水平。

地質圖除按比例尺的大小分為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小比例尺三種外,還有其他多種專門性分類。按圖面主要內容可分為基岩地質圖、第四紀地質圖。按圖幅范圍可分為全球地質圖、大區地質圖、成礦區帶地質圖、分省地質圖、小區地質圖、局部地質圖、礦區地質圖。按工作手段和圖幅精度可分為實測地質圖、修測地質圖、編測地質圖、編繪地質圖。按專業性質和表達的主要內容可分為基礎地質圖、礦產地質圖、火山岩地質圖、變質岩地質圖、岩相古地理地質圖、工程地質圖、環境地質圖、水文地質圖、地貌地質圖、災害地質圖、遙感地質圖等。另外還可按圖幅的保密級別等對地質圖進行分類。

⑻ 幾種常用的地質圖

1.地質圖

廣義的地質圖包括所有反映地質內容為主的圖件。狹義的地質圖就是將一個地區的地層、岩漿岩體、地質構造及礦產等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按一定比例尺,用規定的線條、符號和顏色表示在平面上的圖件。

2.地質構造圖

在地質圖的基礎上通過地質構造分析,用規定符號標明各種地質構造形跡的圖件。

3.地質剖面圖

指垂直於區內地層走向或主要構造線方向所切割的地質體剖面,反映地質體深部地質特徵的圖件。可在地質圖上切割繪制(圖切剖面圖:連接地質圖相對圖框上的兩點A、B畫一條直線,稱為剖面線,沿此線將地形、地層、岩體、構造等地形地質內容及產狀,投影到剖面上繪制的)。也可以在野外實地測量繪制(實測剖面圖)。

4.綜合地層柱狀圖

在地質圖的基礎上,綜合分析區內地層、岩體的岩性、時代、厚度及其接觸關系,以由老到新、自下而上的順序,按一定比例尺,用線條、符號及顏色繪制在一個呈柱狀的剖面圖上,兩側標示出地層時代、岩性、化石、地層厚度及接觸關系等的圖件。

根據生產任務或研究目的不同,還有各種類型的地質圖,如地質礦產圖、礦產預測圖、岩相-古地理圖、構造綱要圖、大地構造圖、勘探線剖面圖、水文地質圖、工程地質圖、第四紀地質圖等。

⑼ 地質構造的類型有哪些請畫出示意圖並舉例說明

地質構造是指地殼中的岩層地殼運動的作用發生變形與變位而遺留下來的形態。

主要有褶皺、節理、斷層。

特徵:

一、褶皺:分為背斜和向斜

1.背斜 岩層向上彎曲、中心部位岩層較老,兩側岩層依次變新。

2.向斜 岩層向下彎曲,中心部位岩層較新,兩側岩層依次變老。

若褶皺的岩層上升到地表而未受到剝蝕作用時,則背斜為高地,向斜為低地,地面上僅見到時代最新的岩層。褶皺岩層遭到強烈風化剝蝕後,地面的起伏主要取決於岩石抗風化剝蝕的能力。若褶皺岩層為同一種岩性或強度相近,由於背斜核部斷裂較向斜核部發育,背斜核部很可能成為低地或谷地,向斜核部反而形成高地或山樑。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