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層地質怎麼分的
『壹』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中岩土體類型怎麼區分
危險性評估報告中,你所說的這種類型我們應該怎麼區分呢,在這里希望有地質學家,以及對地質災害方面有評估過的朋友們,提供一下權威性的報告,以及答案。
『貳』 在施工中對土是如何分類的
土體分為未經搬運的殘積土體和經過搬運的沉積土體。分類按照成因,先根據組成土體的固體材料是否經過搬運、沉積過程,將土體分為未經搬運的殘積土體和經過搬運的沉積土體。後者又可按搬運動力的種類和運動特徵或沉積環境進一步劃分(見表)。由於成因對土體的成分和結構具有重要的控製作用,因而這種分類能夠反映土體工程地質性質在大范圍空間中的分布規律。土體不是一般土層的組合體,而是與工程建築的穩定、變形有關的土層的組合體。 土體是由厚薄不等,性質各異的若干土層,以特定的上、下次序組合在一起的。 凡第四紀鬆散物質沉積成土後,未經受成壤作用的鬆散物質經受壓密固結作用,逐漸形成具有一定強度和穩定性的土體,這就是工程地質學中所說的土體,是人類活動和工程建設研究的對象。而經受生物化學及物理化學的成壤作用所形成的土體,則稱為土壤。影響土體工程性質的因素影響土體工程性質的因素,與影響土樣性質的因素不盡相同。土樣的性質主要受其成分、結構和含水量的影響,影響土體工程性質的因素更多、更復雜。由於同一土層內的物質組成、物理化學狀態基本一致,因此,由單一土層構成的土體,其工程性質主要受控於土體材料的成分和土體結構特徵。但是,對於層理發育、由土層組合體構成的土體來說,工程性質取決於各土層性質的綜合效應,即取決於土層組合體的總體工程性質,而且常具有非均質性和明顯的各向異性。不論由單一土層或土層組合體構成的土體,它們的工程性質均隨著埋深增大而變化。同一土層的力學性質,隨著埋深的增大,存在著逐漸變好的趨勢。土體是一個含有水和空氣的多組分體系。
當土體中存在地下水時,地下水位以下土體中的水和孔隙水壓力可以降低土體的抗剪強度,地下水位以上土體的抗剪強度常因含水量變化而變化。水通過土體流動的難易程度稱為土體的滲透性。單一土層土體的滲透性,取決它的孔隙性和裂隙性。多層土體的滲透性取決於各土層滲透性的綜合效應。
『叄』 在工程地質名稱中,對於土和岩石有沒有明確的劃分標准
工程地質學是一門應用地質學的原理為工程應用服務的學科,主要研究內容涉及地質災害,岩石與第四紀沉積物,岩體穩定性,地震等。工程地質學廣泛應用於工程規劃,勘察,設計,施工與維護等各個階段。
工程地質是調查、研究、解決與人類活動及各類工程建築有關的地質問題的科學。工程地質研究的主內容有:確定岩土組分、組織結構(微觀結構)、物理、化學與力學性質(特別是強度及應變)及其對建築工程穩定性的影響,進行岩土工程地質分類。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土建類專業工程地質課程教材,也可作為水利工程、采礦工程等相關專業的教材和參考書,還可供其他相關專業方向的師生及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肆』 地質分層怎麼分
根據不同的岩性,化石等劃分的。又可分為水溶性地層和裂隙溶洞地層。
『伍』 地質分類有哪些地質分為什麼類型
(1)標准地質剖面:如中國最古老的岩石——遼寧鞍山白家墳花崗岩;天津薊縣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等。
(2)著名古生物化石遺址: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世界奇觀——河南西峽恐龍蛋化石等。
(3)地質構造形跡:如西藏雅魯藏布江縫合帶;河南嵩山前寒武紀地層及三個整合遺跡等。
(4)典型地質與地貌景觀:如安徽黃山奇峰;澎湖列島的地形景觀等。
(5)特大型礦床:如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床——內蒙古白雲鄂博;中國稀有金屬和寶石明珠——新疆阿爾泰偉晶岩;黑龍江大慶油田等。
(6)地質災害遺跡:如遼寧大連金石灘震旦系——寒武系地層中的地震遺跡;河北唐山地震遺跡;雲南東川市泥石流及防治等。
(5)土層地質怎麼分的擴展閱讀:
地質的研究對象:
1、礦物和岩石
在地球的化學成分中,鐵的含量最高(35%),其他元素依次為氧(30%)、硅(15%)、鎂(13%)等。如果按地殼中所含元素計算,氧最多(46%),其他依次為硅(28%)、鋁(8%)、鐵(6%)、鎂(4%)等。這些元素多形成化合物,少量為單質,它們的天然存在形式即為礦物。
2、地層和古生物
地層是以成層的岩石為主體,隨時間推移而在地表低凹處形成的構造,是地質歷史的重要紀錄。狹義的地層專指已固結的成層的岩石,有時也包括尚未固結成岩的鬆散沉積物。
3、地質構造和地質作用
地球表層的岩層和岩體,在形成過程及形成以後,都會受到各種地質作用力的影響,有的大體上保持了形成時的原始狀態,有的則產生了形變。它們具有復雜的空間組合形態,即各種地質構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質
『陸』 地質時代怎麼具體區分
大致上如下:
太古代
元古代
古生代(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
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
新生代(古近紀、新近紀、第四紀)
詳細可發給你一篇短文!
『柒』 工程地質分區
研究區小清河以北為黃河三角洲平原,小清河以南多為山前沖洪積平原(圖2-6),基岩埋深在數百米以下,表層均為第四系鬆散沉積物,鑒於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築物地基持力層一般均在15m以上,一般中高層建築物持力層一般在25m以上的特點,下面僅以0~25m的土體為對象,進行分析和研究。
1.土體的岩性與結構特徵
(1)土體岩性分類
區內0~25m深度內的地層多為第四系全新統地層,其沉積環境受黃河和海洋交互或共同影響,形成了以細顆粒為主的地層。所表現出的岩性以粉土最為廣泛,其次為粉質粘土、粉砂、粘土,局部有細砂,其主要岩性特徵見表2-9。
圖2-6 黃河三角洲工程地質分區圖
Fig.2-6 Map of Engineering geology zoning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2)土體結構特點
區內土體結構無單層結構,多為多層結構(多層結構是指一定深度內由3層或3層以上的地層構成),這也是區內的沉積環境所決定的,該區已瀕渤海,是河流的最下游段,河道游盪較頻繁,古地貌特點反復變化,攜帶泥、砂的水動力特點也隨之變化,因此,區內一般無巨厚的單層岩性沉積。
表2-9 黃河三角洲0~25m 地層岩性分類及主要特徵表Tab.2-9 Lithology of strata down to 25m depth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2.土體工程地質特徵
(1)山前沖積洪平原區土體工程地質特徵
該區地面下25m的沉積物為第四系全新統沖積、洪積(
(2)古黃河三角洲區土體工程地質特徵
該區地面下25m的沉積物為第四系全新統沖積、海積、湖沼相沉積(
(3)現代黃河三角洲平原區土體工程地質特徵
該區地面下25m的沉積物為第四系全新統沖積海積物(
3.地表下0~25m土體物理力學指標的變化規律
1)古黃河三角洲區的物理力學性質總體上好於現代黃河三角洲,這是由於現代黃河三角洲的成陸時間晚於古黃河三角洲,其自重固結的程度弱於前者。
2)無論是古黃河三角洲區還是現代黃河三角洲區,各類岩性土層的物理力學指標顯示出一個較明顯的規律,即從地表向下,隨深度的增加土層的物理力學指標以較好—較差—好的規律發生變化。一般較差的深度段在5~10m和10~15m。這一變化規律也與區內的沉積環境相吻合,力學指標較差的深度段為1855年黃河改道以前沉積的以沖湖積-沖海積相為主的地層。
『捌』 3.土根據地質成因有哪些分類, 並寫出地質符號簡稱
3.土根據地質成因有哪些分類, 並寫出地質符號簡稱?
土根據地質成因分類內
土可分為殘積土容、坡積土、洪積土、沖擊土、淤積土、冰積土和風積土等。
土根據顆粒大小及含量分類
土可分為巨粒土、粗粒土、細粒土等。
『玖』 土壤分為幾層
一. 名詞解釋
1.土 壤:土壤是地球陸地表面能夠生長植物(產生植物收獲量)的疏鬆表層。
2.土壤肥力:土壤為植物生長供應協調營養條件和環境條件的能力。(水、肥、氣、熱)
3.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氣候、生物、母質、地形和年齡)的綜合作用下發育而來的肥力。
4.人工肥力:在自然肥力的基礎上,通過人為措施的影響(如翻耕、施肥、灌溉、和排水等措施)形成的土壤肥力,也稱經濟肥力。
5.潛在肥力:在當季節中,不能立即產生經濟效益的這部分肥力。
6.土 壤 學:農林科學體系中的一門基礎科學,主要論述土壤和農林生產各個環節之間的內在聯系:土壤變肥變瘦的一般規律,以及土壤利用和改良的技術。
7.礦 物:礦物是地殼中的化學元素在各種地質作用下形成的自然產物,分為原生礦物和次生礦物。
8.原生礦物:地殼深處的岩漿冷凝而成的礦物(如長石雲母)。
9.次生礦物:有原生礦物經過化學變化(如變質作用和風化作用)形成的礦物。
10.五大自然成土因素:氣候、生物、母質、地形和年齡。
11.岩 石:由一種或多種礦物有規律的組合形成的天然集合體。
12.岩 漿 岩:由地殼深處的熔融岩漿,受地質作用的影響,上升冷卻凝固而成的岩石(如燦石、原始岩石)。
13.沉 積 岩:地殼表面早期形成的各種岩石(岩漿岩、變質岩和先形成的沉積岩)經過風化搬運、沉積和成岩等作用,再次形成的岩石。
14.變 質 岩:原有的岩石受到高溫、高壓和化學活性物質的作用,改變了原有的結構、構造及礦物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
二.土壤的本質特徵?肥力的四大因子?
答:土壤的本質特徵是土壤具有肥力;肥力的四大因子是水、肥(營養物質)汽、熱(環境)。
三.土壤組成如何?土壤學發展過程的三大學派?
答: 固體顆粒(38%)
固 相(50%)
土壤 有機物(12%)
氣相(50%)
粒間空隙(50%)
液相(50%)
土壤學發展過程的三大學派:1.農業化學學派。(提出礦質營養學說)。2.農業地質學派(19世紀後半葉)。3.土壤發生學派(提出土壤是在五大成土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四.岩石根據生成方式不同分為哪幾類?
答:分為岩漿岩、沉積岩和變質岩。
五.岩漿岩的分類方式如何?(生成方式、化學成分)
答:按含二氧化硅的多少分為(1).酸性岩(二氧化硅含量大於65%)。(2).中性鹽(二氧化硅含量在52%——65%)。(3).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在45%——52%)。(4).超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小於45%)。
由構造不同分為(1).塊狀構造(2).流紋構造(3).氣孔構造(4).杏仁構造。
六.岩石礦物對土壤有何影響?
答:(1).影響土壤的質地;(2).影響土壤的酸鹼性:(3).影響土壤中的化學組成。
七.分別舉出常見的原生礦物以及次生礦物五六類.
答:原生礦物:長石類、角閃石和輝石、雲母類、石英、磷灰石、橄欖石; 次生礦物:方解石,高嶺石,蛇紋石。
八.舉出幾種常見的沉積岩及變質岩.
答:沉積岩:礫岩.砂岩.頁岩.石灰岩.白雲岩. 變質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灰岩.
『拾』 地質年代表及地層年代表是怎麼劃分的
中國地質年代表 代 紀 世 代號 起始時間(百萬年) 生物開始出現類型 -----------------------------------------------新生代第四紀全新世Qh 0.01人類出現 晚更新世 Qp中更新世 Qp2 早更新世 Qp1 1.64 新近紀上新世 N2 5.00 中新世 N1 23.3 近代哺乳類出現 古近紀漸新世 E3 37.5 始新世 E250 古新世 E1 65 魚類出現 -------------------------------中生代白堊紀 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鈣藻出現 侏羅紀 J 208 鳥類哺乳類出現 三疊紀 T 250 蜥龍 魚龍出現 -------------------------------晚古生代二疊紀 P 290 獸行型類 裸子植物出現 石炭紀 C 362堅孔類 種子蕨 科達類出現 泥盆紀 D 410 總鰭魚類 節蕨 石松 真蕨植物出現 早古生代志留紀 S 439 裸蕨植物出現 奧陶紀 O 510 無頜類出現 寒武紀 -- 570 硬殼動物出現 -----------------------------新元古代震旦紀 Z 680 不具硬殼動物出現 南華紀 Nh 800 青白口紀 Qb 1000 多細胞動物 高級藻類出現 中元古代薊縣紀 JX 1400 真核動物出現 (綠藻) 長城紀 Ch 1800 古元古代滹沱紀Hl 2300 五台紀 Wt 2500 -----------------------------新太古代 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現 (菌類及藍藻) 中太古代 Ar2 3200 古太古代 Ar1 3600 生命現象開始出現 始太古代 Ar0 45oo 地質年代是地球演化過程中某一時間階段的劃分方法。 地球的歷史按等級劃分為:宙、代、紀、世、期、亞期等六個地質年代單位。 地質年表 第四紀-全新世-距今1萬年 第四紀-更新世-距今250萬年 第三紀-上新世-距今1200萬年 第三紀-中新世-距今2500萬年 第三紀-漸新世-距今4000萬年 第三紀-始新世-距今6000萬年 新生代-第三紀-古新世-距今6700萬年 白堊紀-距今1.37億年 侏羅紀-距今1.95億年 中生代-三疊紀-距今2.30億年 二疊紀-距今2.85億年 石炭紀-距今3.50億年 泥盆紀-距今4.00億年 志留紀-距今4.40億年 奧陶紀-距今5.00億年 顯生宙-古生代-寒武紀-距今6.00億年 元古代-震旦紀-距今18.0億年 隱生宙-太古代 距今>50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