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怎麼應聘地質圖制圖工

怎麼應聘地質圖制圖工

發布時間: 2021-02-14 17:43:32

A. 地質測量工是做什麼的

地質測量的任務是測量地質圖,因此也叫地質制圖或者叫地質填圖。所謂地回質圖,實際上是答地形與地質體的相交跡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圖。也就是用一定比例尺和各種花紋符號,把出露於地表的所有地質體反映在平面圖上。通過地質測量工作,收集工作區內所有的地質資料。系統地研究區內的地層、構造、岩石、礦產等地質特徵,為普查找礦、水文及工程地質、地震地質等提供基礎地質資料。地質測量是一種復雜而多方面的工作,所採用的方法有地質方法、地球物理方法、地球化學方法和遙感地質方法等多種手段,最終需要編制多種圖件,除地質圖外,還要編制礦產分布規律和預測圖,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水文—工程地質、地貌等專門性圖件。

B. MapGIS地質制圖的步驟

按照中國地質調查局的要求,使用MapGIS軟體系統編制地質圖,需按以下步驟操作:

(一)地理底圖的准備

地質圖件一般都是在高質量地理底圖的基礎上添加相應的專題內容而成。地理底圖的准備,包括掃描原圖和矢量化兩步。

1.掃描原圖

通過掃描儀直接掃描原圖,將掃描圖以柵格形式存貯於圖象文件中(如TIF格式)。在進行掃描時,要調整好掃描儀的掃描參數,以提高掃描精度。

2.矢量化

首先,打開MapGIS的圖形編輯模塊,將掃描好的柵格圖象調入,如果掃描的圖形文件不能打開,說明數據格式不對,可用「多源圖像處理分析系統(MsiProc)」轉換為MapGIS專用格式,或用圖形編輯軟體(如Photoshop)轉換為TIF 格式。然後,利用MapGIS提供的智能掃描矢量化子系統進行矢量化。

需要說明的是:在開始矢量化以前,要通過認真讀圖,了解整個圖形要素與結構,參考地質制圖的行業及國家標准,根據一定的目的和分類指標,做好圖層字典的設計工作,對圖形要素進行分類,每一類作為一個圖層,並對每一個圖層賦一個圖層名,便於以後對圖形進行編輯和檢索,並可根據需要製作專題圖。根據地質圖件的地圖要素,將圖形要素分別存放於點文件(*.WT)、線文件(*.WL)、區文件(*.WP)三類文件中,使不同的圖形實體存放在不同的圖層上,便於以後的利用。例如,在地理底圖矢量化時,將地形等高線、河流、公路,鐵路、村鎮、建築物等要素存放在不同的圖層上。另外,要將地理底圖上的坐標網單獨存放在一個圖層上,為後續的圖形校正提供數據點。

圖件矢量化後,就要進行圖形的編輯處理工作。MapGIS編輯子系統提供了對點、線、面三種圖元空間數據和圖形屬性編輯的功能。包括圖形編輯功能、拓撲分析功能、圖形存取功能及錯誤檢查功能。圖形編輯功能用來編輯修改矢量結構的點、線、面三種圖元,進行刪除、移動、復制、連接、光滑、剪斷,填充顏色、花紋圖案修改等;拓撲分析功能使搜區、檢查、造區更加快速、方便、簡捷;圖形存取功能是將不同的地質要素置於不同圖層中,便於編輯、修改、調用和管理;錯誤檢查功能是檢查數據錯誤、錯誤類型及出錯的圖元,從而提高數據質量。

(二)圖形校正

由於原圖圖紙變形和掃描時存在一定的系統誤差,以及在矢量化時受操作人員的技能和采校點密度等因素影響,矢量化後的圖形數據會產生一定誤差。所以,矢量化後的圖形數據必須經過編輯處理和數據校正(利用系統提供的誤差校正),消除輸入圖形的變形,才能滿足實際要求。

(三)地質要素及其他專題要素的繪制

在地理底圖准備好後,在其上繪制相應的地質要素及其他專題要素,如各種地質界線,地層分界線,斷層線、岩體界線等。專題要素,如繪制井上、井下對照圖,可在地理底圖基礎上添繪井巷工程、鑽探工程、回採工作面等要素。各種要素的繪制可利用系統提供的點、線、面生成和編輯功能來完成。在繪制時,可根據實際需要來擴充系統的子圖庫、線型庫和圖案庫,用戶亦可建立自己的子圖庫、線型庫和圖案庫。值得一提的是,用系統本身提供的圖形處理功能可以完成各種專題圖的繪制工作,但效率較低。MapGIS作為軟體平台,提供了豐富的二次開發函數及類庫,大大方便了用戶的二次開發。用戶可開發一些專用的繪圖模塊,如巷道自動生成、鑽孔自動繪制、自動填充采空區等,以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如果用戶已用其他系統開發了一些地質繪圖軟體,也可將輸出的圖形文件改為MapGIS可識別的明碼格式數據,就可由MapGIS系統讀入,形成MapGIS格式的圖形文件。另外MapGIS可接受AutoCAD、Arc/Info、MapInfo等軟體製作的地質圖件數據並將其轉換成本系統內部的矢量結構,使地質制圖更加靈活、便捷。

(四)屬性編輯

MapGIS的最大優越性就在於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的統一存儲和管理,從而為地質信息的管理提供方便。要達到圖形數據和非圖形數據的統一存儲和管理,就須進行屬性編輯工作。屬性編輯採用系統提供的屬性管理子系統來完成。MapGIS屬性管理子系統專門用於定義矢量數據的屬性結構,並且進行可視化編輯。它還提供了強有力的多媒體屬性庫創建、編輯工具。一般地,屬性編輯在空間數據編輯之後進行,在建立資料庫之前完成,當然,在屬性管理子系統確定了屬性結構之後,用戶也可以在MapGIS編輯系統中一邊修改圖形一邊編輯圖元屬性。在MapGIS系統中包含點、線、區、網、表五類文件,而區域包括弧段和區兩種實體數據,相應地屬性可分為點屬性、線屬性、區屬性、弧段屬性和結點屬性五種。

(五)圖形輸出

圖形輸出通過MapGIS輸出系統來完成,是MapGIS系統的主要輸出手段,讀取MapGIS的各種輸出數據,進行版面編輯處理、排版,進行圖形的整飾,最終形成各種格式的圖形文件,並驅動各種輸出設備,完成MapGIS的輸出工作。MapGIS提供了三種圖形輸出方式:Windows輸出、MapGIS光柵輸出和Postscript輸出。其中以MapGlS光柵輸出使用較多,即先對圖形進行分色光柵化,形成可供輸出的分色光柵文件(*.NVL),再在列印機上進行輸出。這種輸出方式適合復雜、幅度較大的圖形輸出,解決了windows輸出的局限性,提高了圖形輸出的效果與速度。

C. 普通地質圖與工程地質圖的區別

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用途,普通地質圖反映一般的地質情況,就是區域的地層、地質專界限、地質構造屬、岩層等,反映基礎地質信息,往往比例尺較小。工程地質圖一般是在普通地質圖的基礎上,提取與工程相關的主要地質信息,並且著重反映對工程的施工和使用相關的地質問題和地質現象,由於更具有針對性所以比例尺也較大點。希望對你有用。

D. 簡談地質圖件的編制原則與製作方法

王蕊 馬卓敏

(山東省國土資源資料檔案館)

摘要 鑒於近年來地質圖件製作質量逐年下降,筆者結合山東省驗收工作中圖件常見錯誤,對地質圖件的編制原則和製作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匯總了山東省地質圖件匯交驗收中好的經驗,以期為編制好地質圖件提供一點借鑒。

關鍵詞 地質圖 編制和選取原則 製作方法

山東省是我國的礦業大省,隨著國家對礦產資源的需求和儲量管理力度進一步加大,每年提交地質資料的數量逐年增多,但報告質量問題卻出現下滑趨勢,作為省級地質資料管理人員,為縮短匯交周期,提升報告質量,現把地質圖件的編制原則、製作方法和檢查驗收中常出現的問題加以總結。

1 地質圖檢查驗收過程中常出現的問題

地質圖是表示地質現象及構造特徵的專題地圖,是地質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地質資料驗收過程中,地質圖件是檢查驗收的重點,也是經常出現問題的地方。主要表現為地質圖件編制和用色不規范、地形地貌要素選取不恰當、地質代號和圖例表示不完整、圖面布局不合理、電子文檔中圖的字型檔和系統庫不匹配等。

2 地質圖的編制原則和製作方法

2.1 地質圖件的組成要素

地質圖件由圖名、圖幅號、圖順序號、比例尺、圖廓線、圖面內容、接圖表(分幅時)、圖例、剖面圖(必要時)、柱狀圖(必要時)、圖簽等要素組成。

2.1.1 圖名

圖名是讀圖的「先導」,一般由工作地區、礦區名稱或編號和圖的類別三部分按順序排列組成。

2.1.2 圖幅號和順序號

地質圖以種(類)為單位,每一個圖號表示一種(類)圖,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一幅圖印製過程出現分幅,圖號用「-」表示。圖的順序號以「張」為單位,一張一號,用阿拉伯數字連續順序編號。

2.1.3 圖廓

通常圖件圖廓有內圖廓和外圖廓。內圖廓是圖幅的實際范圍線,用細實線,外圖廓是圖幅的外圍線,用粗實線,主要起裝飾作用。

2.1.4 圖例

圖例是指地質圖中所用各種符號的說明,是讀圖的工具。

2.1.5 圖簽

每檔地質報告附圖應繪制統一圖簽,包含編制單位、圖名、擬編、審核、微機制圖、項目負責、單位技術負責人(或總工程師)、院長、圖號、順序號、比例尺、制圖日期、資料來源共十幾項內容。

2.1.6 比例尺

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通常情況下數字比例尺在圖名的下方中央處,直線比例尺在整輻圖面的最下方中央處,特殊情況可根據圖幅實情和圖面美觀進行合理放置。

2.2 地質圖件的編制原則

地質圖是以表示地質內容為主的專題地圖,圖上的其餘內容作為編圖、用圖的依據。我們在編制地質圖時必須掌握以下特點,才能突出主題,主次分明,使使用者能迅速地判讀出專業內容。

2.2.1 地形地貌要素選取要合理

(1)地形地貌的選取原則

地質圖以地質要素為主,地形要素為輔,合理選取等高距是合理選取地形地貌要素和製作地質圖的關鍵。選取的等高距過大,某些重要地貌地形特徵就會落選,等高距過小,圖面載負量就會過大,影響圖的判讀和使用。一幅地質圖內只能採用一種等高距,當基本等高距不能充分反映地形地貌特徵時,可適當加繪間曲線和助曲線,選取的等高距必須是基本等高距的整倍數(表1)。

表1 各比例尺地質圖等高距選取參考表

(2)居民地和道路的選取原則

選擇居民地時一般先選城鎮後選農村,先選行政經濟意義重要的大居民地,後選一般居民地,先選交通樞紐、河谷平原、重要境界附近和高級道路終點的居民地,後選偏僻地區的居民地。繪圖過程中要處理好十字路口、交叉口之間的關系,一般情況下只選取鐵路、公路、簡易公路、大車路、鄉村路和人行小路,廢棄的或建築中的道路不選取。

(3)境界的表示原則

縣以上的境界應遵循從高級到低級原則在地質圖上進行完整表示,當境界線發生重合時,只繪最高級一級境界線符號。在境界交叉處、明顯轉折處和圖廓邊均不得省略境界符號。各級境界通到內圖廓時,要在圖廓間注出相應的行政區名稱。

2.2.2 圖面內容要完整,製作要規范

(1)斷層和地質界線表示要准確清晰

製作地質圖時應先繪主要斷層,後繪次要斷層。在同級斷層相交時,先繪後生成的新斷層,再繪早生成的老斷層。先描繪第四系界線,後描繪斷層線,再繪其他時代地質界線。斷層兩側的地質界線不能一筆連繪,即使是兩側界線的錯動很小,也要清晰表示。

作圖時要處理好地層的新老關系,一般先繪新地層地質界線,後繪老的,由新到老逐次繪出。地質界線要線號准確,粗細一致,彎曲自然,不能穿越雙線河、水庫、湖塘等水域,當地質界線與河流符號平行重合時,可省略地質界線重合的部分。

(2)地質代號表示要正確,排列要緊湊

地質代號表示要規范,排列要緊湊,大小適宜,若礦點符號與地質代號、地形要素重合,一般應移動地形要素注記,還不能解決時,可用引線將符號、代號引至周圍空白處。引線一般不宜超過5.0mm長,線粗0.1mm,並盡量避免同時穿越幾個地質體。制圖過程中要避免常見錯誤的出現。

(3)地質圖用色要符合圖件用色標准

地質圖用色是否正確是地質資料檢查驗收的重點,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圖過程中嚴格遵守各比例尺地質圖用色標准和山東省區域地質圖計算機制圖技術標准。一套地質圖中各個地層用色要一致,不得根據自己的喜好給地質圖上色,圖件做完後要認真檢查,出圖時要仔細核對圖的系統庫、字型檔等。

2.2.3 地質圖件圖面整飾要美觀

除區域地質圖和水文地質圖按有關規范或要求外,地質圖件的內外圖廓、分度帶、坐標網、圖廓間注記、圖名、圖幅號、比例尺、方位標、圖例、圖簽、接圖表、坐標系統說明、保密等級注記等要素均按照以下規定進行整飾。

(1)圖面格式布局要合理、美觀

通常情況下每類地質圖都有相對固定的圖面格式布局,以礦區地形地質圖為例,具體格式布局見圖1所示。

圖1 圖面格式布局

制圖時應考慮圖的布置、方向、圖幅大小和圖面內容等,國際分幅的圖件應按地形圖格式繪出三北方向圖(磁針偏角、坐標縱線偏角及磁針對坐標縱線偏角)。平面圖的方向應是上北下南或右北左南,剖面圖的正北、北東、東、南東端一般放在圖的右側,也可按方位角0°至小於180°范圍內放在圖的右側,當剖面方位不一致或呈弧形排列時,應一律向同一方向放平。

(2)圖廓繪制要規范、美觀

所有地質圖件(除部分圖件如柱狀圖外)必須繪制圖廓,比例尺1:5萬或小於1:5萬的各類平面圖,應在內外圖廓間繪出居民地注記、道路到達注記、經緯度注記、坐標網注記、鄰幅圖號注記、風度帶、界端注記等。圖名、圖號、區域注記、圖例、比例尺、三北方向等以及說明注記等放置在圖廓外。

高斯-克呂格直角坐標網線或獨立直角坐標網線一般繪在圖內廓和分度帶內側線或內圖廓和外圖廓細線之間,國際分幅的地質圖件應在外圖廓繪出分度線。

(3)圖例要清晰、完整、統一

圖中所有圖形符號、文字元號、花紋及顏色必須全部列入圖例,相同地質體的色調、花紋、文字元號必須一致,地質符號上下排列次序一般為地層系統(自新至老),侵入岩(自新至老、自酸性至超基性)、岩相、構造、礦產、探礦工程、其他等。一般情況下圖例宜置於圖廓右線外側,當圖內有較大空白時,亦可放在圖內。圖例內注記不得用行、草書體,字體和字型大小應按有關標准圖式規定執行,圖例應加繪圖框線,線粗宜為0.3mm,圖例框的大小及長寬比例應視圖面大小、內容多少而定,其長寬比例為12:8,大比例為15:8。

2.3 其他方面應注意的問題

2.3.1 圖的裁剪

製作地質圖的過程中,往往會根據自己用圖的需要,把搜集來的資料經過裁剪後進行運用,裁剪圖上應注意圖面四周的地質體代號是否注全、等高線是否閉合、圖廓線內的居民地名稱是否注全、境界的行政區劃名稱是否注全和河流道路的名稱是否注全等問題。裁剪後的圖圖面要清晰、字體大小適中、內容安排合理。

2.3.2 出圖

出圖是地質圖製作中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最後的環節。出圖前要認真檢查圖面內容、字型檔和系統庫是否正確、出圖比例和紙張大小是否合適、列印機墨盒是否有墨等問題,經過自查或互查後,確保圖件無誤,方可進行出圖。

2.3.3 圖的粘接

由於受紙張大小和列印機幅面的限制,地質圖製作過程中往往需要進行圖的粘接。為保證圖的質量和美觀,粘接圖時應採用乳膠,居民地、地質體及界線等重疊部分要盡可能地閉合或連接,不得出現錯位和污垢現象。

2.3.4 疊圖

地質報告一般都放置在A4大小的報告盒內,這就需要對地質圖進行折疊。疊圖時要疊成手風琴式,盡可能把圖面有效內容往裡折疊,只露出圖名和責任表即可。為使得一套報告中所有圖件大小一致,疊圖時需要在疊圖台上或按照疊圖板的大小進行仔細操作。

3 地質圖件匯交驗收經驗總結

2001年山東省開始要求匯交電子文檔,通過1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全省范圍內建立了一支人員相對固定的地質資料匯交隊伍,堅持每年至少舉辦一期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培訓班,重點講解匯交過程中常見問題特別是地質圖件普遍出現的問題。為提升全省地質資料匯交質量,省廳資源處和資料檔案館編輯出版了《山東省礦產資源儲量報告編制指南》,書中對地質圖件的編制要求、版式、用色、地層和地質代號等進行了詳細闡述。為使匯交人更好地編制地質圖件,日常工作中我們收集和整理了各類地質圖件國家製作標准,印製了《地質圖件編制國家標准與規范匯編》,發放給各地勘單位和匯交人。

通過檔案館資料管理人員、資料編制單位和匯交人的共同努力,目前山東省各類地質圖件編制質量大大提升,特別是礦區地形地質圖、水文地質圖、實際材料圖等,圖件主題突出、用色正確、主次分明、圖面美觀,讀者能迅速地判讀專業內容。下一步我們准備利用山東省地質資料管理QQ群交流群、山東國土資源資料檔案館網站、培訓班和交流會等方式,搭建資料管理員、編制單位和匯交人之間聯系的平台,大家相互學習,發現問題,及時溝通和改正,共同為提升山東省地質圖件和地質資料的質量貢獻力量。

E. 地質圖空間數據在線服務:網路版地質圖

張寶林1胡雄偉2

(1.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2.中國標准化研究院,北京100037)

摘要 網路版地質圖是互聯網環境下地質圖空間數據應用服務一種新形式,是地質圖的服務產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①提供快速瀏覽、定位服務;②多比例尺無縫放大/縮小顯示服務;③提供地理、地質屬性的快速查詢、檢索和顯示服務;④提供編輯、加工服務;⑤提供定製、訂購服務等類型。地質圖空間數據服務是一種綜合性數據服務,涉及WEBGIS技術、IMS(互聯網地圖服務)技術、WEB服務技術和資料庫等多項技術。基於MAPGIS7.0IMS搜索引擎開發的網路地質圖服務軟體(GeoMIS),已經在全國地質資料館網站運行,提供了初步的地質圖瀏覽查詢服務。

關鍵詞 數據服務;WEBGIS;地質圖空間數據;網路地質圖

1 引言

互聯網(尤其是寬頻網)的普及,改變了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為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和傳播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方式,擴大了科研成果的應用領域和范圍。互聯網已經成為了包括專業技術人員在內的廣大社會公眾獲取科學技術信息、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對包括地質圖在內的基礎地質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大,地質圖被廣泛應用於城市建設、環境調查、農業、能源、工程、旅遊等領域。

藉助於互聯網技術,尤其是被大家熟悉和廣泛接受的Google Earth方式,通過互聯網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地質圖服務,滿足社會各界對基礎地學信息的需求,尤其是社會公眾對地質圖件的需求,是地質學家和地學信息工作者的責任和歷史使命,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社會意義和經濟意義。

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質調查局已經把通過互聯網向公眾提供地學信息服務作為地質調查機構的一項重要職責。USGS網站提供了豐富的地圖查詢服務,英國地質調查局和加拿大地質調查局開發了面向地質學家的專業編圖系統(WEB Mapping),用戶可以對地圖空間屬性進行選擇、提取、顯示、疊加等操作,實現在線動態編圖。

為了提高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學空間數據的在線服務的水平,我們在地質圖空間數據在線服務方面作了初步嘗試,開發了「網路地質圖服務系統」(GeoMIS,GeoMap Internet Service),在全國地質資料館網站提供了在線試運行服務,同時對網路地質圖內容、形式以及相關技術進行了初步的討論。

2 網路地質圖:概念及特點

地質圖作為地質信息的綜合載體,地質編圖是一項專業性、時效性、學術性非常強的復雜綜合研究工作。區域地質學家在地質圖編圖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內容組織、圖飾表達、出版發行等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理論、技術方法和標准規范。地質圖件都是二維平面圖,受圖面負擔的限制,地質圖圖面所能承載的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只能通過地質圖說明書以及其他補充圖件的形式予以補充和註解說明。

GIS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地質圖編圖、制圖和數據管理的技術水平,減小了傳統編圖的工作量,逐步實現了編圖、數據管理的規范化。

傳統地質圖和地質圖空間資料庫在推廣應用方面受到了地理信息管理規定等限制。大量地質圖無法提供公眾服務,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的主要直接用戶還是GIS技術人員,地質學家和公眾需要藉助於GIS軟體人員的幫助才能查詢編輯和利用相關的信息和數據。從面向服務應用、擴大地質圖數據服務領域角度出發,尤其是通過互聯網技術提供地質學家和普通公眾能夠直接使用便捷有效的地質圖數據服務的角度考慮,我們認為開發網路(版)地質圖有利於改善地質圖的公眾服務。

網路版地質圖以滿足廣大的地學/非地學專業以及社會公眾通過互聯網獲取地質圖服務的需求為目的,是一種地質圖的一種新表現形式,是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的應用服務產品,兼有傳統紙質地質圖和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的優點。

(1)既符合傳統的閱讀習慣,又適合於互聯網環境下的操作瀏覽習慣。

(2)能夠快速在互聯網環境發布,提供無縫放大/縮小、漫遊、瀏覽、查詢服務。

(3)具有多樣化數據組織方式,包含豐富圖形(矢量)、屬性等地質信息,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例如,可以將地質圖說明書內容放到屬性資料庫中,並與圖面屬性關聯,用戶在瀏覽圖面時就可以直接查閱諸如采樣點的描述、標本照片、各種地質現象的描述說明等信息。

(4)具有多樣化的表現方式,可以方便地展現多元、多比例尺、多層地質、地理等信息。

(5)可以提供深層次的信息提取、編輯與加工功能。

地質編圖不但是一個基礎地學信息綜合研究整理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基礎地學信息服務產品加工和服務的過程。我們需要把服務的思想貫徹到編圖的整個過程,在保證圖件科學性、准確性的基礎上,考慮不同的用戶群和不同應用的需求,豐富應用服務內容和表達方式,尤其是面向非地質專業的內容。因此,整個編圖過程可以成為一個地質圖系列產品的生產過程,網路地質圖是該過程的一個產物。

網路版地質圖是一種公開版地質圖。通過疊加DEM或公開航/衛片數據編制2.5維或3維地質圖,可以解決目前因地理空間信息涉密而導致地質圖無法公開推廣利用的難題。

網路地質圖的發行可以縮短地質圖出版發行的周期、降低成本、擴大應用領域,大大提高地質工作的科學、社會和經濟效益。

全國地質資料館網站發布了全國地質圖(1:500萬,1:250萬)、分省及重要成礦帶地質圖的網路版,作了多比例尺地質圖空間數據的在線瀏覽、查詢等服務的初步嘗試,對於內容、形式等方面有待於深入研究。

3 在線空間數據服務及實現

OGC對WEB地圖服務(WMS)作了嚴格而詳細的規定,並建立了相應的服務標准或規范。IMS技術的進步使得地質圖空間數據在線服務成為現實可能。Google Earth的推出是對GIS在線服務的推動和促進,成為被廣大用戶所接受的在線地圖服務的一種規范化服務模式。普通用戶更關心的是地質圖空間數據服務網站可以獲得的具體服務業務,包括以下基本服務和專業服務兩個方面:

基本服務內容包括:①瀏覽服務:提供圖件瀏覽、放大/縮小、區域漫遊、圖層選擇、疊加顯示等操作功能。除了圖形瀏覽外,還包括地質圖關聯空間屬性和地質屬性查閱、瀏覽。瀏覽服務可以是以矢量方式提供(WEBGIS),也可以是以柵格圖像形式,提供快速瀏覽。②查詢服務:提供地理信息和地質屬性的查詢功能,按照查詢方式,可以是關鍵詞查詢、圖形化選擇查詢(矩形、圓形、線形、多邊形)查詢。查詢結果的顯示以及示蹤。

專業服務內容包括:①定製加工服務:用戶可以選擇特定區域向伺服器定製相關的圖件或數據;②動態編輯服務:用戶可以選擇數據集、圖層、特定的屬性進行顯示、編輯,形成新的圖件;③數據轉換、加工和互操作服務:提供不同格式數據的轉換、加工和交換服務。專業服務是一種面向專業用戶的深層次的數據服務。

網路版地質圖的開發除了涉及地質編圖和空間資料庫建設所需的相關技術外,還需要有一個能夠表示地質圖空間數據豐富內容的瀏覽服務系統,以便用戶能夠獲得必要的服務,涉及WEBGIS、IMS技術、ajiax、WEB服務等技術。採用MAPGIS 7.0 IMS搜索引擎技術開發了地質圖服務系統(GeoMIS,GeoMap Internet Service)已經在全國地質資料館網站提供試運行服務,其系統功能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地質圖在線服務系統結構示意圖

4 結論

網路版地質圖是一種地質圖應用服務產品的新形式,是實現地質圖空間數據在線服務的一種新途徑。網路地質圖的編制和開發有助於擴大作為重要地學信息載體—地質圖的推廣應用,提高地質調查和地學研究成果的社會化服務水平,擴大服務領域。網路版地質圖的內容、格式和標准規范有待於深入探討研究。

F. 學習任務一 了解地質制圖與數字地質圖

一、地質制圖

地質圖件是地質工作成果的重要表現形式,地質制圖貫穿於地質工作的全過程。據統計,地質工作的制圖作業佔全部工作時間的1/3以上。利用計算機自動制圖能減輕地質工作者的制圖負擔,從而把更多的精力集中於地質分析工作。傳統的地質制圖過程工藝繁瑣復雜,成圖周期長,勞動強度大,不便及時進行動態編輯修改。利用計算機實現地質制圖過程的自動化,形成現代化數字制圖流程,可實現地質圖件的數字化,建立圖形和屬性數據相結合的資料庫,實現地質圖數據分層管理;可靈活對地質圖信息進行查詢、編輯、統計和分析。藉助相關的計算機制圖軟體,縮短了地質制圖的修編周期,提高了地質圖件的應用價值。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數字化地質制圖是現代地質工作者必備的基本技能。

二、數字地質制圖的優點

數字地質圖具有以下一些優越性:

◎質量優,精度高。可以根據制圖要求對圖件的質量、精度和精確性進行隨時監測、處理和修訂,以使其符合圖件精度和質量要求。

◎工藝流程簡單。計算機地質制圖技術簡化了復照、曬藍、清繪、刻圖、翻版分塗、撕膜、曬網線等常規復雜的制圖工藝。由編稿原圖輸入到計算機,經過在屏幕上編輯加工後,就可以在屏幕上進行檢查和校對,無誤後即可出圖。

◎加快了成圖速度,縮短了制圖周期。過去手工製作一幅1∶20萬正規地質圖,從編稿到清繪,需要兩名制圖者用近一年的時間,現在通過計算機制圖只需一名制圖者三個月即可完成,縮短了制圖周期,加快了成圖速度。

◎降低了制圖成本,提高了制圖效率。計算機地質制圖一方面節約了時間、精力、紙張;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圖件資料庫,使數據可以再利用或永久保存;再一方面可以將圖件資料庫變成信息,進行遠距離快速傳送。據統計,計算機地質制圖與手工地質制圖相比,制圖成本降低了60%左右,制圖效率提高了5~8倍,大大地節約了資金和現有資源。

◎建立圖件資料庫,且數字地質圖資料的使用很容易實現資源共享。一張地質圖件製成後即有了一個圖件資料庫。圖件資料庫,特別是基礎圖件資料庫,其數據可以無限制地重復利用,使數據可以更加充分發揮作用。

◎操作容易、修改方便。現在計算機地質制圖技術已得到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應用軟體種類也比較多,操作十分容易。對於圖件內容的修訂、更改、刪除、調換、旋轉、扭動、增加、添補、移動等均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實現,以達到更加完美無缺。即使校樣圖出現了問題,也可以進行修改。

◎圖件更新方便。只要有新的資料和信息,就可以隨時對原圖件進行修改和更新。只需採集和添加新的資料和信息,而無須採集老的資料和信息,這也大大提高了圖件更新的速度,節約了成本。

◎數字地質圖可以很方便地查看各要素的屬性和進行地質問題的研究,並且隨著數字高程(DTM)研究的日益深入和成熟,地質學家有可能足不出戶就可研究某些地質問題,實現了地質制圖技術的重大突破。

◎簡化了地質圖件的評審程序。一是可以在計算機屏幕前進行審查;二是可以通過區域網或公共網進行遠距離審查。而原來在評審地質圖件時需要把一大堆圖件「捧」到評審現場,請專家進行審查和評審。現在評審地質報告帶上磁碟就可以了。

◎有利於保密。圖件數據所賦存的信息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保密顯得尤為重要。對於有些保密性強的圖件,一方面可以不用印刷;另一方面只需印刷少量圖件供核心決策和研究利用即可,無須多量印刷。

三、數字化地質制圖

數字化地質制圖,是指利用計算機圖數轉換技術、互動式圖形技術將圖件數字化,對其進行編輯修改,然後通過高精度圖形設備,直接制圖或生成製版膠片,同時生成可反復使用、任意個性的數字圖件。實現地質圖數字化,建立圖形和屬性兩類地學數據相結合的資料庫,將地質信息全部存儲於計算機中,實現對地圖數據分層信息成片存儲,這樣易於管理和查詢,並為分析應用開拓了新領域。GIS與多媒體、互聯網等結合,可實現地質制圖的信息共享及多途徑顯示、輸出、分析,實現動態化制圖。地學信息總是處在動態變化過程中,地學圖件內容的變更,會引起修改再版時注入新資料,利用GIS可方便地將信息調出,作必要修改,重新輸入,大大縮短修編周期,生成的地質圖件精度高、速度快,大大提高了地質圖件的應用價值。

用於數字化地質制圖的軟體有很多種,本課程以目前地質工作中應用比較普遍的MAPGIS系統作為主要工作平台,學習數字化制圖的基本方法和工作原理,其他地質制圖工作平台作為拓展學習的內容。

G. CAD施工圖(工程地質圖)怎麼繪制

工程勘察的話,現在多用的是理正岩土軟體,把各個鑽孔數據輸入,就回能夠直接生圖,搞答施工話主要是CAD,這里一下也說不清楚,
http://tech.163.com/special/000915SN/AutoCAD_2007.html
這有個CAD的教程,基本的學會了,以後多實踐實踐咯

H. 地質專業的要怎麼來學習CAD制圖

我也是乾地質的,CAD是工具,是地質工作的輔助工具,在出報告的同時要附圖內。包括地形地質圖、套河圖、工容程圖、儲量估算圖、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圖、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等等。
你要單純學CAD的話,開始就得掌握CAD基本的繪圖,最簡單的 你從地質描圖開始,也就是說有一張老地質圖,掃描了,你用CAD開始描等高線、地質線,地理線,然後加註釋,圖例,責任簽等等。 然後再就是在圖上表示出你所做的工作和工作成果。
我感覺最好的方法,先掌握基礎,然後就是變幹活邊學,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很快就能成手了。最後就是效率問題了。
另外 我們現在MAPGIS用的也比較多,很多匯交的、成果等要求要MAPGIS圖!

I. 淺談MAPGIS內容及繪制地質圖時的若干方法

秦爽蒲含勇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鄭州450016)

摘要在掃描數字化的基礎上,對原有地質資料進行矢量化,通過查閱MAPGIS手冊和總結計算機制圖工作的經驗,總結了幾點利用MAPGIS可以較快繪制地質圖件的方法。

關鍵詞掃描矢量化MAPGIS編輯數字化

1 引言

掃描矢量化處理演算法已比較成熟,將掃描柵格圖像轉換為矢量地圖一般經過圖像二值化、平滑與細化、編碼與矢量線的提取過程。地質圖件含有大量的地質符號,市場上流行的圖形矢量化軟體對一些礦圖(如地質平面圖、剖面圖、鑽孔或坑道素描圖)矢量化無法生成相應的礦圖符號,目前利用MAPGIS軟體對一些地質符號的矢量化可以採用軟體中的點、線、面繪圖功能進行描繪。

2 MAPGIS繪制地質圖時的若干方法

隨著計算機科學、地理學、制圖學、遙感與攝影測量學、圖形圖像技術以及資料庫技術的不斷發展,地理信息系統已成為一種功能強大、性能完善的計算機系統,MAPGIS已經被廣泛地用於地質調查與評價、環境評價、礦山治理、地下水監測、地形測量等地質領域。地質圖形由於其專業特性,和其他領域如建築領域圖形有很大不同。地質體多為不規則形體,界線多有圓滑曲線構成,常需要大面積色塊、圖案及花紋來表示不同性質的地質體,如不同的岩體,地貌單元,地質構造,水化學性質、易分區、防治規劃區等。

數據是所有信息處理的基礎,也是最重要的資源。在基礎數據的採集過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證數據的質量,減少重復工作量是基礎信息工作最關鍵的問題之一。針對這些因素,通過查閱MAPGIS手冊和總結計算機制圖工作的經驗,總結了以下幾點利用MAPGIS可以較快繪制地質圖件的方法。

2.1 掃描儀錄入圖形,要保持底圖的正確和規范

MAPGIS並不是支持所有的光柵文件格式,它僅支持黑白二值、灰度和彩色(RGB)3種格式的TIF光柵文件,而且還要求其為非壓縮(LWZ不選中)格式。所以掃描的光柵文件,最好在PHOTOSHOP中打開此光柵文件,然後重新另存其圖像模式即可。

2.2 地形圖的繪制

在繪制地形圖時,地形圖多為基本構件,一般占整幅圖數據量絕大部分,可以將地形圖中的等高線進行分區劃分,由多人同時進行編輯。將不同區的等高線放在相同的圖層上而以不同的文件名存儲,最後只需對同一圖層上的不同文件名的等高線進行合並編輯。

2.3 對圖形進行分層

在GIS的應用中,同一文件中有多種類型的地理要素。如一個線文件中可能包括等高線、公路、鐵路、河流等多種類型的線。為了便於編輯和管理,一般情況下,可以把同一類型的地理要素放到同一圖層,例如:將所有的鐵路線都放到鐵路圖層,而把所有的等高線都存放到等高線圖層,這樣所有的圖層都疊加起來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線文件。特殊情況下,一個圖層也可存為一個單獨的文件,如圖1。

圖1 修改圖層名

每一層上放置某一類地質形體,如等高線、等深線、地物、地層、構造、岩性、水系、化學類型、勘探工程等,分別存在不同的圖層上,並使這圖層上的點型、線型、區和所在圖層一致。這樣做的好處是:①通過改變某一圖層上的點、線、區不可以改變所有成果圖上地質體的點型、線型、和區,加快了編輯修改速度,減少了遺漏;②通過將暫時不需要編輯的形體所在的圖層關閉起來,在重新生成圖形時,這些形體將不再重新生成,提高圖形重新生成速度;③在用某一圖層上的形體作臨時文件時,可以將其他的圖層全部關閉,單獨將其提出,便於使用。

2.4 使用專用圖案庫,來完成大面積色塊填充和岩性花紋的填充

圖案填充的速度主要取決於確定邊界的速度。MAPGIS提供了兩種確定填充邊界的方法:

(1)拓撲方式。選擇該方式造區,不用搜索邊界,但需要預先構築封閉邊界;另外,在構築封閉邊界時,盡量使用折線而非光滑曲線。

(2)圖形造區內點填充方式。該方式不需要預先構築邊界,但需要在可見區內沿箭頭提示方向搜索邊界,不得把方向弄錯。地質圖形中填充邊界多為不規則邊界,當圖幅較大且內容較復雜時,常因邊界不閉合或交叉、重復部位較多,局部搜索區域范圍大大增加,這時用點填充方式來確定邊界搜索速度很慢,編輯地質圖形效率很低,不實用;而採用拓撲方式就能彌補上面的不足,並且速度快。MAPGIS在用點方式搜索邊界時,因其只搜索可見區域,在解決圖面內容簡單、較規則的接近正方形、四邊形、矩形等區編輯時,較方便快捷。

2.5 點編輯

點是地圖數據中點狀物的統稱,是由一個控制點決定其位置的符號或注釋。它不是一個簡單的點,而是包括各種注釋(英文、漢字、阿拉伯數字等)和專用符號(包括圓、弧、直線、五角星、亭子等各類符號)。它與線編輯中「線上加點」的點的概念不同,「線上加點」的點是坐標點。所有的點圖元數據都保存在點文件中(*.WT)。

(1)輸入點可以插入圖片,但插入後路徑不可改變;

(2)陣列復制點可以生成規范、整齊的一系列點;

(3)定位點對於區劃項目的災害點輸入很重要。此種方法是輸入GPS的坐標值,先把圖件的左下角整體移動為坐標值對應的數據,輸入後用定位點修改。

2.6 線編輯

線是地圖中線狀物的統稱。MAPGIS將各種線型(如點劃線、省界、國界、等高線、路、河堤)以線為單位作為線圖元來編輯。所有的線圖元數據都保存在線文件中(*.WL)。

(1)折線、流線、光滑線的選擇要正確。

(2)在MAPGIS編輯地形圖中的等高線文件線時,要時常點擊保存。如果一條線畫得過長超過MAPGIS允許范圍再保存,等高線文件會自動丟失,無法將文件保存下來,嚴重影響編輯速度。另外,等高線過長,繪圖儀也無法識別列印出來,易丟失文件。

(3)MAPGIS6.5和6.6中,一些線會出現毛刺現象(如10號線公路),可以在修改線型中選擇把圓角改為尖角或截角。

(4)可使用陣列復制方便快捷地生成整齊規范的圖例框等。

(5)輸入、修改線型時應當注意對應線型有無輔助線型,若對應線型無輔助線型卻輸入編號,會在編輯和列印時出現莫名其妙的錯誤。

2.7 區編輯

區通常也稱面,它是由首尾相連的弧段組成封閉圖形,並以顏色和花紋圖案填充封閉圖形所形成的一個區域,如湖泊、居民地等。所有的區圖元數據都保存在區文件中(*.WP)。

(1)區顏色編號注意准確,若編輯時使用了系統庫內沒有的色系編號,在列印時出錯可能才能發現。

(2)不要的區刪除後,切記刪除弧段,否則文件列印定位可能不對,文件內存也會讓人感覺莫名其妙的變大。

(3)在編輯圖元參數時,點、線、區圖元都有透明選項,它主要在印刷製作分色輸出時起作用。一般不要使用,否則兩個以上疊加區在列印出版時會轉色。

2.8 MAPGIS圖形快速轉為圖像的方法

在圖形輸出子系統中,打開工程文件,「光柵輸出」菜單下即可找到生成GIF、TIFF、JPEG命令。圖幅較大時,需要生成EPS格式;若生成JPEG格式,在圖片瀏覽時容易造成文件打不開。

3 結束語

在掃描數字化的基礎上,對原有地質資料進行矢量化。通過MAPGIS的「輸入編輯」模塊,在地形圖或其他掃描後的柵格圖件上採集數據,進行矢量化,形成完整的點、線、面文件,從工作準備、工作策略及技巧、參數設定等方面討論了提高MAPGIS繪制地質圖件速度的方法。

參考文獻

計算機地圖制圖.北京:測繪出版社,1991

第四屆全國地質檔案資料學術研討會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地理信息系統參考手冊.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信息工程學院

J. 地質圖和其他圖件的編制

地質圖是地質調查工作的最主要成果圖件。它是按GB958的規定和比例尺的要求將工作區內的各種地質體、構造及其性質、產狀要素等地質內容及特徵,綜合反映在地質圖上。所以,地質圖的質量直接體現了地質調查工作的質量,應精心編制。編制的圖件包括作者原圖、編稿原圖和地質圖等。

(一)作者原圖的編繪

作者原圖是在野外實際材料圖基礎上,作者與計算機操作人員協同製作的綜合性圖件之一,其圖框內的內容是根據野外驗收意見。由作者補充、修改、完善,並對部分地質內容重新修正、對地質要素進一步合理取捨後,修編於1:5萬薄膜圖上。經再次掃描、計算機矢量化、數學方法校正、利用MapGIS制圖軟體再編輯的彩色地質圖。

作者原圖圖框外的內容須由作者根據出版要求,在實際材料圖圖框外的內容基礎上補充相關內容(如圖切剖面、有關模式圖、綜合柱狀圖、接圖表、地質圖調查單位、相關地理信息等),圖框外內容可由作者根據圖面結構進行調整,編於白磅紙上或清繪於薄膜圖上。

作者原圖上的圖層,設色、地理要素、地理精度等要求按中國地質調查局有關規定執行。

現將作者原圖的成圖步驟與主要內容敘述如下:

1.地形底圖的選擇

地形底圖應是符合要求的國家測繪部門最新出版的正規地形圖。但對圖上的地形地物要素須作適當簡化,以便能清晰地表示地質內容。

2.地質體的取捨

野外手圖上的地質內容翔實多樣。針對這一情形,在編制地質圖時要先擬定地質體取捨,歸並乃至擴大表示的方案。應遵循的原則參見地質圖的編繪內容。

3.擬定圖例

在編圖之初應擬定工作區的圖例,在編圖過程中可根據實際的情況,作適當的增刪或修改。

圖例應按照GB958—89《1:50000區域地質圖圖例》製作規定來編制。圖例應包括各種線條、符號、文字代號和簡短的說明等內容,力求簡潔美觀,易於區別和記憶。其編排順序和內容詳見第四章第一節相關內容,也可在遵循上述原則的情況下,編制出新穎的地質圖圖例(圖5-1,5-2)。

圖5-1 湖南桂東沙田1:5萬地質圖圖例

(據周維屏等,1993)

圖5-2 貴陽花溪燕樓1:5萬地質圖圖例

(據周維屏等,1993)

4.編圖原則

(1)填圖單元的表示

沉積岩區作者原圖(1:5萬)均以岩石地層單位為填圖單位。

組及正式命名段和層的編圖組是區域岩石地層劃分和1:5萬地質填圖的基本單位,是區域地質研究中最重要的單位。因此,一般來說,在1:5萬地質圖上應把每一個組都繪制出來。

雖然組內正式命名的段和層也是重要的填圖單位,但它們在此只是輔助說明組的特徵,因此段只在其頂、底界線能被准確填繪時才參加編圖,層則多以特殊的線條或色線來表示。

非正式岩石單位的編圖為了便於進行區域地層研究在大區內取得一致,提高岩石地層劃分和地質圖的靈活性與穩定性,組不易劃分過細過小。組過細不僅不能充分顯示豐富多彩的客觀地質現象,反而會導致岩石地層劃分的僵化和地質圖的呆板化。將地層序列內的特殊生物富集層、旋迴、事件層、局部的岩性變化、成岩變化、動力變形變質、礦化等,作為非正式單位參加編圖。充分利用顏色、符號、線劃的變化,以靈活的方式、較多的層次加以表示,卻能在保持圖面活靈活現總體脈絡清晰的基礎上,反映更多的具體細節(圖5-2)。

非正式段:如1、2、3段.上、中、下段,砂岩、頁岩、灰岩段等,也是常用的編圖單位。這種單位雖不像上述那些非正式單位那樣具體、詳細,但仍然是不可少的。如組內的某一部分被命名為正式段後,其餘的稱為非正式段。非正式段已為大家所慣用,當組的厚度大,岩性漸變或地質構造、岩性變化特別復雜時,用非正式段配合上述其他類型的非正式單位(如構造混雜岩、糜棱岩等)參加編圖是非常之必需的。

群的編圖除以組為基本單位外,為了保證圖面的真實性,對那些厚度特別小的組,則可採用並組為「群」這一誇大方式來表示,但並組為「群」一定要遵循地層指南的規定,不能任意強行歸並。

(2)圖式

為了充分利用有效印刷版面反映地質圖內難以表現的重要細節,使地質圖各具特色,圖式應根據工作區地質構造情況和印刷技術要求靈活確定而不作統一規定,但圖名、圖幅編號、比例尺、圖例、責任表、資料來源、接圖表是地質圖不可或缺的內容。圖框外其餘版面可靈活編排些能輔助說明工作區地質特徵的圖表,可為地質圖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具體要編制的內容參見地質圖的編制。

(二)編稿原圖(鋁板或薄膜)的編繪

由計算機操作人員利用MapGIS制圖軟體進行編繪,其圖框內的內容同作者原圖圖框內內容,其中地理部分採用通過中國地質調查局收集的國家測繪局最新出版的1:5萬數字地理圖數據。圖框外的內容按照出版有關規定要求,將作者原圖上圖框外的內容掃描,矢量化和再編輯,調整好圖面結構擺布,其代號、線、區編輯與圖框內有關地質內容屬性達到完全對應。

(三)地質剖面圖的編繪

為了形象地表示工作區的地質構造特徵,編繪地質剖面圖(圖切)應遵循以下幾點要求:

(1)圖切剖面圖一般以1~3條為宜。其中最少要有一條橫穿圖幅的主幹圖切剖面,其餘圖切剖面可以橫穿圖幅,也可以不橫穿圖幅。若兩條剖面都橫穿圖幅,則不必圖切第三條剖面。

(2)圖切剖面圖要能充分地反映區域地質構造特徵,剖面線應垂直於主要構造線方向。盡量選擇在地層(或侵入岩)出露最全、斷層較少,又能反映圖幅主要構造形態的空間位置。強調:①圖切剖面比例尺與地質圖必須一致;②地形、各種地質要素必須與平面圖相吻合。

(3)圖切剖面圖須按「左西右東、左南右北」方位置於地質圖圖廓下方;剖面長度不宜超過圖廓寬度。圖廓下方只有列兩行剖面的寬度,如果剖面多於兩條時,可將短剖面列於一行,主幹剖面應獨佔一行。

(4)當剖面線與某地質界面的夾角小於80°時,該界面產狀在剖面上應用視傾角值畫出。(註:在圖面上示出的數值應是真傾角值)。

(5)剖面岩性用花紋表示,應突出主要岩性和岩性組合。

(6)圖切剖面各層的岩性花紋應與綜合柱狀圖及圖件中各對應層的岩性花紋一致。剖面中各地質體的符號、顏色應與地質圖中各對應地質體的符號、顏色一致。

(7)圖切剖面圖的地質體界面應依其產狀用手工作自然勾繪,切忌用三角板、直尺畫成直線。

(8)圖切剖面的斷裂,應用箭頭表示上盤相對運動的方向。

(9)圖切剖面可利用地質圖圖例,無需單列圖例。

(10)圖切剖面上要有地形要素(如村莊、山峰)、剖面號等內容。

(四)地質圖的編繪

地質圖是根據最終驗收成果,在原有編稿原圖基礎上,據評審意見補充、修改,利用計算機MapGIS繪圖軟體編繪、製版、印刷的最終圖件。其制圖方法與過程實際上是編稿原圖製做的延伸,主要製作流程基本相同。其圖框內、外的地質內容是根據最終評審意見進行修改(圖5-3)。

現將圖面上應表示的基本內容敘述如下:

(1)在1:5萬地質圖上,應表示各種地質體和地質界線及其性質、地層的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觸關系、侵入岩相帶、變質帶界線、蝕變帶、斷層、韌性剪切帶(標出位移和傾斜方向)以及混雜堆積,特徵清楚的深海沉積,具有指相意義特殊沉積,特殊意義的岩石、古火山機構等。准確標繪有代表性的地質體產狀、面理、線理產狀、重要的鑽孔位置、圖切剖面線、化石點以及同位素年齡樣採集地點和年齡值等地質要素,能全面正確地反映區域地質現象的基本特徵。

(2)用地質代號、花紋和顏色表示地質體物質組成、岩相和時代。顏色按統一色標著色,侵入岩、中酸性侵入岩的岩體、單元、超單元、混雜岩岩塊(片)、按地層處理的噴出岩、變質岩、岩石地層單位均可以岩性岩相花紋和時代單位代號復合表示;蝕變帶的岩性以花紋表示;脈岩可按時代著色加岩性代號,也可按岩性著色。圖面負擔過重時,侵入岩的不同岩性可用文字元號表示,第四紀噴出岩可按岩石類型的顏色和花紋表示,具有特殊意義的岩石地層,構造地層(岩石)也可在表示地層時代的同時,疊加花紋符號表示其形成環境或岩性岩相特徵;大面積出露的變質岩區,亦可用花紋直觀表示其構造變形特徵(主要是面理置換特徵)和變質程度等內容;以上各項著色均遵循DZ/T0179《地質圖用色標准及用色原則》。

圖5-3 地質圖平面格式布置圖

(據盧選元等,1987,修改)

(3)最終地質圖僅能表示直徑大於2m m的地質體和寬度大於1m m 條帶狀的地質體。對小於這個限度的地質體要進行合理的歸並;對密集細小的岩脈群應選代表性的幾條岩脈加以表示;若為含礦岩脈則需適當擴大表示。而對具有獨特意義、且厚度很小的標志層、小岩枝等地質體可放大到1mm 示之;所有放大表示的地質體應保持其所屬層位、形態、接觸關系的真實狀態。

(4)圖面表示內容必須客觀真實,區域地質調查中無論主觀或客觀原因造成研究程度上的差異,編圖中應如實加以反映,不能人為掩蓋客觀存在的問題。如因客觀條件限制,人跡罕至地區,允許利用遙感影像資料,如屬此種情況,則須註明,以使資料應用者了解實際情況。

(5)圖框外除表示圖例和圖切剖面外,各圖幅根據實際情況,突出各圖幅專題調查重點和特色表示有關內容

1)沉積岩區應著重反映區域沉積岩性岩相變化特點,盆地演化等內容,可用地層柱狀圖表示區域岩石地層單位和層序地層特徵,並可同時表示多重地層劃分有關內容,也可輔以地層格架,盆地演化模式圖,岩相古地理圖作為邊圖,突出表現區域地層特點

2)侵入岩發育區可將研究較詳的侵入岩填圖單元劃分、就位機制、侵入岩形成構造環境等作為其表示的主要內容:火山岩發育區可用柱狀圖表現火山作用特點,同時輔以一定的古火山機構立體圖等互為映襯,相互補充。

3)變質岩發育區可突出表示構造—地(岩)層柱狀圖或構造變質變形序列表、變質相圖、變質變形特徵圖、重要疊加改造關系、構造剖面圖、構造解析圖等內容;造山帶區,在圖框外可著重表示造山帶演化模式、蛇綠混雜岩填圖單位劃分表、造山帶大地構造相等。此外,能反映區域地質特點的航、衛片影像資料、照片或素描圖,物探、化探等成果均可適當表示,如:可附測區小比例尺數字地面模型圖、影像圖等。

總而言之,應從實際出發,突出重點,表現特色,各圖幅可以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充分展示圖幅區域地質特點。提倡多用生動形象的圖、表,杜絕利用冗長的文字敘述作為有關圖面內容的說明。

(6)附在1:5萬地質圖圖框下方的圖切剖面,要求能充分反映區域地質構造特徵。具體需表示的內容參見本章地質剖面圖的編繪內容。

(7)地質圖的圖式圖例,應包括圖面表示的所有地質代號、符號、花紋、顏色以及各種結構構造和產狀要素等。有關編圖原則和方法的具體操作,還可參考1:50000「三大岩類填圖方法指南」,但對花崗岩類填圖單元(如單元、超單元)的表示,建議以岩性加時代和典型產地的辦法,應突出岩性和時代。有關沉積岩岩石地層單位年代代號使用,建議盡可能表示到世,如晚二疊世長興組(P3c)等(圖5-1,5-3;附錄V彩圖1)。

(五)構造綱要圖的編繪

構造綱要圖是在分析地質圖的基礎上,用不同的線條、符號和顏色把各種構造形態和特徵表示出來的一種平面圖,它能使人一目瞭然地認識和掌握全區的構造特徵,尤其在構造情況較復雜的地區,能夠表現出該地區較為清晰的構造輪廓。構造綱要圖是地質報告中構造章節最主要的插圖。

1.構造層

將劃分各構造層的角度不整合畫在圖上,以劃分出各構造層,並註明其時代代號。

2.褶皺

在各個構造層內用軸線表示褶皺的延展方向。一般用實心線表示背斜,用空心線表示向斜(見附錄Ⅲ)。一定要遵循褶皺核部出露寬的地方,將軸線加寬,出露窄的地方畫窄。褶皺傾伏時軸線要消失,褶皺有分支,則軸線亦分支。

軸線分布密集的地方表示褶皺緊密,稀疏的地方則表示褶皺平緩。軸線的畫法,要結合兩翼岩層產狀,定奪其軸線所在,若兩翼產狀相等,則軸線平分核部或軸部的岩層,反之,則要考慮出露效應。

正常褶曲、倒轉褶曲、穹隆構造,構造盆地都應以不同的符號加以區別。

3.斷層

不同性質的斷層應用不同的斷層符號表示。線條的長短表示其規模的大小,其被掩蓋的部分或需推測的部分可用虛線示之。斷層有時可按方向、性質等給予標號和特定的幾何圖形編號,如

等。

4.岩漿岩體

繪出岩體邊界的界線和岩體內部相帶界線。用不同的符號註明其岩性和時代,若有原生流動構造及原生節理,也要有選擇性的畫在圖上。

5.產狀要素

在構造綱要圖上還須將代表性的產狀要素標示出來。

此外區內主要河流、高程點和一些村鎮、地名要加以標注。值得說明的是:構造綱要圖比例尺為1:5萬,但要縮小圖面。

(六)地質礦產圖的編繪

礦產圖是綜合反映工作區各種礦產分布狀況的圖件,它是研究成礦規律、控礦因素的主要資料。

礦產圖的編制方法及主要內容如下:

(1)以同比例尺地質圖作底圖(地質圖色要調淺),以便於清晰地反映礦產內容;

(2)全面准確地用符號大小、代號或顏色等標出工作區內所有已知礦床、礦點、礦化點和各種異常區(點)的規模、礦體形態、成因類型、成礦時代和找礦標志等,並標出各種異常的種類、等級和范圍;

(3)對區內的所有礦床、礦點、礦化點,不分礦種,由西往東,自北向南進行統一的連續編號,並將編號注入礦產登記卡的相應欄內;

(4)一般礦產與特種礦產應分別成圖;

(5)礦產圖的圖例、圖示按規范要求編繪。

(七)其他專項調查圖件的編制

在國土大調查與區域地質調查同時進行的其他專項調查,其調查范圍與區域地質調查相同或調查范圍較大的,均應視需要和可能編制相應的專門圖件,如成礦預測圖、水文(工程)地質圖、環境地質圖和農業地質圖等。專項調查圖件的編制,必須以1:5萬區域地質調查形成的1:5萬地質圖為底圖編制,均應按相關規范、技術要求和規定進行。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