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類的二級學科是什麼
❶ 屬於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的專業有什麼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的建設目標:面向國家資源需求目標和國民經回濟建設主戰場,以資答源勘查和工程建設中重大戰略性問題為重點,深入開展固體礦產和能源礦產的形成機理、分布規律和預測與評價研究,復雜條件下資源的勘查、探測、開發和鑽探工程新方法、新技術研究,岩土鑽掘與防護工程、環境與工程探測技術和地質災害防治研究,產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建設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使本學科在國內繼續保持領先地位,部分領域和方向趕上國際先進水平。主要專業有: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礦產普查與勘探(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地質工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❷ 地質學二級學科
人類對地質的認識,首先是從被視為靜止物體的礦物和岩石的研究開始的。通過保存在地層中的古生物化石的研究,提出了古生物學的理論與方法,並運用於劃分地層,把歷史的觀念引入了地質學。
早期的地質學以研究地殼表層某個地區的岩石為基礎,礦物學、岩石學、地層學及古生物學、構造地質學、區域地質學都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歷史地質學則是概括這些地質實體的發展歷史的綜合性學科。
地質學與物理學、化學結合而產生的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是地球科學的重要支柱,也是推動地質學向現代科學水平發展的重要方面。
現代地質學把地球作為一次整體來研究,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板塊構造說,就是吸收了地震研究、海洋地質調查和古地碰研究等方面的最新科學成果,較好地解釋了全球構造問題。
至20世紀80年代,地質學已發展成為包含有下列分支學科的理論體系。這些分支學科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探討基本事實和原理的基礎學科;一類是這些基礎學科與生產或其他學科結合而形成的學科。
礦物學
是研究礦物的化學成分、內部結構、形態、性質、成因、產狀,共生組合、變化條件、用途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學科。
岩石學
是研究岩石的物質成分、結構、構造、形成條件、分布規律、成因、成礦關系以及岩石的演變歷史和演變規律的學科。
礦床地質學
是研究礦床的特徵、成固、分布及其工業意義的學科。
地球化學
是研究地球各圈層和各種地質體的化學組成、化學作用和化學演化,探討化學元素及其同位素的分布、存在形式、共生組合、集中分散及遷移循環的規律的學科。
以地質作用及其留下的形跡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科包括下列各分支。
動力地質學
是研究各種地質作用,包括引起這些作用的動力在地球各圈層活動的規律的學科。火山地質學、地震地質學、冰川地質學等均屬這個學科中有特殊內容的分支。
構造地質學
是研究地球岩石圈的構造變形,包括斷裂、褶皺等各種構造形跡及不同類型構造單元的分布、形成、演化和發展,是從總體上研究地質體的構造在時間上及空間上的發展規律及成固和動力來源的學科。大地構造學也屬於構造地質學范疇。
地貌學
地質學
是研究地表形態特徵及其發生、發展和分布的規律的學科。又稱地形學,是地質學與自然地理學之間的邊緣學科。
地球物理學
是研究各種地球物理場和地球的物理性質、結構、形態及其中發生的各種物理過程的學科,是地質學與物理學之間的邊緣科學。地球物理學在狹義上只研究地球的固體部分,又稱固體地球物理學;廣義的地球物理學還包括對水圈、大氣圈的研究。
地質力學
是運用力學原理研究地殼構造和地殼運動規律及其起因的學科。
以地質歷史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科,包括下列分支:
古生物學
是研究地球歷史上的生物界及其進化過程的學科。主要是對保存在地層中的化石的研究。
地層學
是研究成層岩石的時空分布規律,包括地層的層序和時代及其地理分布、地層的分類、對比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的學科。
地層對比
歷史地質學
是研究地球的發展歷史和規律,包括地球上生物的進化歷史,古沉積相的分析和古地理面貌的復原,以及地殼地質構造和有關地質作用的演變等方面的研究,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
古地理學
是研究地球歷史上的海陸分布及其他自然地理特徵與發展過程的學科。
地質年代學
是研究地質歷史時期的順序及其延續的年代數據,地質年代表是其研究的最終成果。
綜合一個地區的地質調查成果,研究闡明該地區地質的總體特徵,探討各種地質作用的相互關系的學科稱為區域地質學。
此外,將地球及其他星球作為一個天體來研究,形成了行星地質學、天文地質學。對地球深部的研究,是剛剛開拓的新領域。
地質學為了開發利用地下資源及改善和利用地球環境,解決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形成了既有理論意義又有生產應用價值的下列各分支學科。
水文地質學
是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和運動的規律,以合理開發地下水、防治地下水的危害,以及利用地下水的化學、物理特徵找礦、預報地震和防治地方病、保護環境。
工程地質學
是以調查研究和解決各類工程建設中的地質問題為任務,包括評價地基的地質條件,預測工程建設對地質環境的影響,選擇最佳場所、路線,為工程設計提供可靠的地質依據。
環境地質學
是研究地質環境質量和人類活動與地質環境的相互關系的學科。
災害地質學
是研究地質災害的發生、分布規律、形成機制和對人類的影響及其預測預防的學科。
生態地質學
是研究各種生態問題或生態過程產生的地質學機理、地質作用過程及其背景的一門學科。生態地質學尚處於探索階段,大多採用植被地理學、地質學、水文地質學的方法和遙感技術研究植物(生物)與地質因子之間的相互作用。
今後的理論發展將更側重於地學與生態學的滲透與融合,在植物(生物)與地質因子之間建立溝通的橋梁,突出兩者的協同效應。
其他
金屬礦產地質學、非金屬地質礦產學、石油地質學、煤地質學是把地質學基礎理論用於研究這些礦產資源的成因、分布規律等的學科。這些學科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同時又有基礎研究性質。
找礦勘探地質學是綜合運用地質學理論和現有的找礦方法、手段尋找礦藏的學科。
礦山地質學是以解決礦山開發過程中遇到的地質問題為任務的學科。
還有些自成體系、自有理論、與地質學相輔相成,對地質學的發展有重要作用的技術學科,屬於廣義的地質學或地質科技的范疇。它們包括:運用物理的、化學的方法去取得野外地質資料的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學勘查;運用鑽探或坑探的手段直接向地下取得地質樣品的探礦工程;對各種地質樣品進行實驗測試的實驗室技術;為地質調查提供地形底圖並繪制地質圖件的測繪學;能在遠距離處取得地質資料的航空測量技術和遙感技術以及用於處理地質資料的數學方法和計算機技術等。
隨著研究深度的增加,新的分支學科還在不斷產生各個學科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建立一個更加充實、完整的有關地球的知識體系,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❸ 勘查技術與工程的學科分類是什麼它屬於哪個一級、二級學科
應該屬於礦業工程下的二級學科,但是96和11年版的研究生學科目錄都沒有這個二級學科
❹ 地質學學理科好還是工科里的二級學科好
我們學校是理科
西安石油大學說是工科或理科
不嚴謹
我們學校學的課程都差不多
但是資勘更實用
就業應該是資勘好吧
❺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與『地質工程』這兩個一級學科有什麼區別
你是地大的吧,地質資源和地質工程是資源學院的,而地質工程,除了資源學院外,還有工程學院和地空學院
❻ 地質的種類有哪些
要詳細說的有很多,可以上網查查
❼ 什麼叫二級學科
二級學科: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專業(相當於二級學科)的地位和作用是決定性的。從1992年我國逐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後,特別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發展,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畢業生也由統一分配轉為實施」雙項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制度以後,人們對」專業」和」專業對口」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專業設置過細偏窄與市場經濟體制下對培養人才的要求以及畢業生本身的就業和發展之間的矛盾不斷升溫。所以,從本科專業目錄到研究生專業目錄的修訂工作,都把解決專業設置過細偏窄問題放在首位,都是朝不斷拓寬專業的方向努力。 教育部將高等院校里的學科門類分類為一級學科、二級學科目錄。 一級學科是學科大類,用四位碼表示。 二級學科是其下的學科小類,用六位碼表示。 二級學科無法申請成為一級學科,但是可以申請成為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點,而一級學科一旦申請成功,其下的所有二級學科都可申請成為博士學位授予點。
http://ke..com/view/1684612.htm
一級學科:我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專業設置按「學科門類」、「學科大類(一級學科)」、「專業」(二級學科)三個層次來設置。 按照國家1997年頒布《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的學科、專業目錄》,分為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和管理學12大門類,每大門類下設若干一級學科,如理學門類下設數學、物理、化學等12個一級學科。 一級學科再下設若干二級學科,如數學下設基礎數學、計算數學等5個二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就授至二級學科,一般意義上的博碩士點數指的就是可以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二級學科的數目。 所謂獲得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即是指在這個一級學科下的所有二級學科都有博士學位授予權,也就意味著,一個學生只要選擇了這個學科中的任何一個專業,進了校門就可以從本科一直念到博士。這能反映出一個大學或科研院所在這個學科的實力和水平。但要看這個學科是否全國領先,就要看它裡面的二級學科有沒有國家重點學科以及重點學科的多少。 一級學科是學科大類,用四位碼表示,例如:0101哲學。 二級學科是其下的學科小類,用六位碼表示,例如:010103外國哲學。 【注】二級學科無法申請成為一級學科,但是可以申請成為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點,而一級學科一旦申請成功,其下的所有二級學科都可申請成為博士學位授予點。
http://ke..com/view/483533.htm
❽ 土木工程下的二級學科都有哪些
土木工程下的二級學科有岩土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通風及空調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