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圖圖框都代表什麼意思
Ⅰ 幾種常用的地質圖
1.地質圖
廣義的地質圖包括所有反映地質內容為主的圖件。狹義的地質圖就是將一個地區的地層、岩漿岩體、地質構造及礦產等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按一定比例尺,用規定的線條、符號和顏色表示在平面上的圖件。
2.地質構造圖
在地質圖的基礎上通過地質構造分析,用規定符號標明各種地質構造形跡的圖件。
3.地質剖面圖
指垂直於區內地層走向或主要構造線方向所切割的地質體剖面,反映地質體深部地質特徵的圖件。可在地質圖上切割繪制(圖切剖面圖:連接地質圖相對圖框上的兩點A、B畫一條直線,稱為剖面線,沿此線將地形、地層、岩體、構造等地形地質內容及產狀,投影到剖面上繪制的)。也可以在野外實地測量繪制(實測剖面圖)。
4.綜合地層柱狀圖
在地質圖的基礎上,綜合分析區內地層、岩體的岩性、時代、厚度及其接觸關系,以由老到新、自下而上的順序,按一定比例尺,用線條、符號及顏色繪制在一個呈柱狀的剖面圖上,兩側標示出地層時代、岩性、化石、地層厚度及接觸關系等的圖件。
根據生產任務或研究目的不同,還有各種類型的地質圖,如地質礦產圖、礦產預測圖、岩相-古地理圖、構造綱要圖、大地構造圖、勘探線剖面圖、水文地質圖、工程地質圖、第四紀地質圖等。
Ⅱ 如何看懂地質圖與剖面圖(有例題~)
讀地質圖的步驟和方法
1.看圖名、圖幅代號、比例尺等圖名和圖幅代號可以告訴我們圖幅所在的地理位置。一幅地質圖一般是選擇圖面所包含地區中最大居民點或主要河流、主要山嶺等命名的。比例尺告訴我們縮小的程度和地質現象在圖上能夠表示出來的精確度。此外,還應注意圖的出版時間、制圖人等。
2.看圖例通過圖例可以了解制圖地區出露哪些地層及其新老順序等。圖例一般放在圖框右側,地層一般用顏色或符號表示,按自上而下由新到老的順序排列。每一圖例為長方形,左方註明地質年代,右方註明岩性,方塊中註明地層代號。岩漿岩的圖例一般在沉積岩圖例之下。構造符號放在岩石符號之下,一般順序是褶曲、斷層、節理、產狀要素等。
3.剖面線有時通過地質圖相對圖框上的兩點畫出黑色直線,兩端注有AA′或II′…等字樣,這樣的直線稱剖面線,表示沿此方向已經作了剖面圖。
4.分析圖內的地形特徵如果是大比例尺地質圖,往往帶有等高線,可以據此分析一下山脈的一般走向、分水嶺所在、最高點、最低點、相對高差等。如果是不帶等高線的小比例尺地質圖,一般只能根據水系的分布來分析地形的特點,如巨大河流的主流總是流經地勢較低的地方,支流則分布在地勢較高的地方;順流而下地勢越來越低,逆流而上越來越高;位於兩條河流中間的分水嶺地區總是比河谷地區要高,等等。了解地形特徵,可以幫助了解地層分布規律、地貌發育與地質構造的關系等。
5.分析地質內容應當按照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方法,首先了解圖內一般地質情況,例如:(1)地層分布情況,老地層分布在哪些部位,新地層分布在哪些部位,地層之間有無不整合現象等;(2)地質構造總的特點是什麼,如褶皺是連續的還是孤立的,斷層的規模大小,它發育在什麼地方,斷層與褶皺的關系怎樣,是與褶皺方向平行還是垂直或斜交等等;(3)火成岩分布情況,火成岩與褶皺、斷層的關系怎樣。
6.在掌握全區地質輪廓的基礎上,再對每一個局部構造進行分析:(1)開始時最好從圖中老岩層著手,逐步向外擴展,以免茫無頭緒;(2)對每一種構造形態,包括褶曲、斷層、不整合、火成岩體等逐一詳加分析。例如褶曲類型,斷層類型,各構造組合關系等。
7.把各個局部聯系起來,進一步了解整個構造的內部聯系及其發展規律,主要包括:(1)根據地層和構造分析,恢復全區的地質發展歷史;(2)地質構造與礦產分布的關系;(3)地質構造與地貌發育的關系,等等。
以上所述不過是讀圖的一般步驟和方法。至於如何具體分析某一幅地質圖和其中的每一種構造,具備基礎知識的情況,必須通過實踐來逐步掌握。
Ⅲ 機械制圖中圖紙上的各種符號代表什麼意思
機械制圖中各種符號的含義
1. 光潔度(25H8 的意思是孔的直徑范圍為 25.000--25.033 。
Ⅳ 建築圖紙中常用符號都代表什麼意思
1、@表示鋼筋間距。
2、Φ表示鋼筋型號。
3、Φ下面加了一橫的鋼回筋符號表示二級答鋼,加了一橫又多了一豎又表示三級鋼。
4、/ 斜杠表示梁下部縱筋多於一排時,用斜線『/』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
建築圖紙主要表現建築的外貌形狀,反映屋面、門窗、陽台、雨篷、台階等的形式和位置,建築垂直方向各部分高度,建築的藝術造型效果和外部裝飾做法等。
(4)地質圖圖框都代表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建築圖紙以投影原理為基礎,按國家規定的制圖標准,把已經建成或尚未建成的建築工程的形狀、大小等准確地表達在平面上的圖樣,並同時表明工程所用的材料以及生產、安裝等的要求。
是工程項目建設的技術依據和重要的技術資科。建築工程圖包括方案設計圖、各類施工圖和工程竣工圖。由於工程建設各個階段的任務要求不同,各類圖紙所表達的內容、深度和方式也有差別。
方案設計圖主要是為徵求建設單位的意見和供有關領導部門審批服務;施工圖是施工單位組織施工的依據;竣工圖是工程完工後按實際建造情況繪制的圖樣,作為技術檔案保存起來,以便於需要的時候隨時查閱。
Ⅳ 地形圖上的坐標形式如圖… 請問都代表什麼意思
N和E分別代表的是方向,一個是緯向,一個是經向,上面的數字分別代表不同的意義。
515.6代表公里數,3702.6也是公里數
Ⅵ 地質圖空間資料庫各要素關系
綜合要素來類與要素類相同,源是共享空間參考系統的要素類的集合。在地質圖數據模型中,由復合地質點、線、面要素實體類構成,不與其他要素類構成拓撲關系。綜合要素數據集除標准圖框外,其他七類綜合要素類都用多邊形表示,不參與空間拓撲,與地質體面實體為覆蓋關系。標准圖框由系統生成,內圖框為四條線,屬性值相同。
對象要素類中的斷層從地質界線中提取,圖幅基本信息從標准圖框中提取,其他 10個對象類皆從地質體面實體中提取。
獨立要素類是一個不屬於任何要素數據集的要素類,需要建立自己的空間參照系,並設定自己的投影系統參數,該獨立要素類可採用平面坐標系。
Ⅶ 地形圖邊上的數字是什麼意思
地形圖邊上的數字種類繁多,要與周圍的符號結合起來才能判斷數字的意思。
看地形圖口訣:
地圖方位:面對地圖看, 上北下是南, 左西右為東, 地圖方位已辯明。
地圖符號顏色識別: 綠為林地藍為水, 地貌、公路棕色繪 其它符號都用黑。
等高線顯示地貌特點: 等高閉合是規律, 彎曲形狀象現地, 線多山高線少低, 坡陡線密坡緩稀。
等高線顯示地貌原理: 由底到頂,高度相等; 水干切開,垂直投影。
地貌識別: 山頂凹地小環圈, 區別要看示坡線; 山頂短線向外指, 凹地短線向里邊。 山背曲線向外凸, 山谷曲線向里彎; 山背凸棱分水線, 山谷凹底合水線。 兩山相連叫鞍部, 高低兩組等高線; 群山相連最高處, 棱線稱為山脊線。
地形起伏判定: 總觀地貌形態, 辨明各處高低; 區分上坡下坡, 沿線編號注記。
四種地形地物分布規律: 山成群,形似脈, 小山多在大山內; 先抓大山做骨幹, 記了這脈記那脈。 上游窄,下游寬, 多條小河匯大川; 河名順著河邊寫, 流向流速看注記; 橋梁渡口有幾處, 深度底質要熟悉。
道 路: 平原地,多而寬, 山丘地,窄而少, 山區若是有大路, 多沿河旁和山谷。
居民地: 平原密,山區稀, 要記村鎮有規跡; 橋、堡、店、鎮靠公路, 溝、澗、嶺、峪在山區; 泡、灣、河、窪順水找, 村、屯、庄、窯多散居。
地物符號定位點確定方法: 兩個圖形下中央, 方圓三角當中量; 底部寬大底中間, 下有直角角頂上。
Ⅷ 地質圖的編制
地質圖是用規定的符號、色譜和花紋將地殼某部分的地質體(如地層、岩體、地質構造單元和礦床等)和地質現象按一定比例概括地投影到平面圖(或地形圖)上,反映出該地區各地質體和地質現象的形態、產狀、規模、時代及其分布和相互關系的一種圖件。它是區調工作最重要的成果圖,是地質工作者相互交流的特殊語言。地質圖編制包括5個步驟。
(1)檢查和補充野外工作底圖。檢查野外工作的各種資料是否完備,是否符合規范要求,地質界線是否准確,是否有自相矛盾無法合理解釋的現象等。若存在問題,則應到野外實地重新進行補充和查實驗證,使問題得到合理的解決。
(2)轉繪地質界線和產狀符號。將野外工作底圖上的地層界線(包括第四系界線)、斷層線、地層代號、代表性岩層產狀和斷層產狀符號等,轉繪到另外一張新的工作區地形圖上。斷層線通常用紅色。對於已知性質和產狀的斷層,應標明斷層性質和斷層面的產狀。
注意:轉繪各地質界線和符號要位置准確,應與野外底圖嚴格一致;地層代號沿著地層延伸方向書寫。
(3)地質圖上色。給每一個地質體(岩石地層單位、岩體)著上相應的顏色。
表4-4為系圖色譜,是按年代地層單位擬定的。它不能直接應用於組圖的上色,但我們可以根據各岩石地層單位的沉積時限,參考使用表4-4色譜進行上色。
表4-4 地質圖色譜
當多個岩石地層單位的地質年代為同一紀時,用顏色的深淺進行區分(下深上淺)。
江山實習區的黃泥崗組(O3h),由於是本區的標志層,需特別給予突出,所以建議不使用奧陶系(O)的藍綠色,而改用顯眼的鮮紅色。
(4)作圖切地質剖面圖。作一幅或幾幅圖切地質剖面圖,附在地質圖的正下方。剖面圖的幅數,以切過地質圖圖區主要地層和構造為原則,依需要而定。
(5)書寫圖名、比例尺,繪圖例、責任表以及圖框修飾等。要求書寫工整美觀,線條清晰,布局和順序符合規范。
地質圖主圖的圖框外,正上方是圖名和比例尺,正下方是圖切地質剖面圖,右邊是圖例,右下角是責任表。
圖例的排列順序:從上到下,先把地層從新到老排列;然後岩漿岩也依時代新老排列,相同時代的岩漿岩依先酸性後基性的順序排列;最後再列構造圖例。
地質圖各組成部分的布局,圖切剖面位置的選定及繪制方法,同學們已在《構造地質學》課程中學習過,這里不再贅述。
Ⅸ 股票的圖中的線,圖,框等都代表什麼意思
在股票行情軟體中的K線圖上各種顏色的線所代表的含義:
紅方框:是漲的走勢,代表實時股價高於開盤價;
藍方框:是跌的走勢,代表實時股價低於開盤價;
白色線、黃色線、紫色線、綠色線、紅色線、藍色線分別代表5/10/20/30/60/120日移動平均線,同顏色線條對應的是數字就是不同天數的平均股價。
有的軟體均線顏色不一定相同,但含義都是一樣的;具體的你看K線圖,左上角有MA的數值後面的顏色,比如:5後面是白色、10後面是黃色,這就代表著 5日平均價格用白線表示,10日平均價格用黃色線表示,以此類推。
K線有兩種,一是陽線(紅),二是陰線(綠)。陽線,紅方框叫陽線實體,上端表示收盤價,下端表示開盤價,方塊上邊的豎線叫做上影線,頂端表示最高價;線面的豎線叫做下影線,表示交易最低價。陰線,上影線表示最高價,下影線表示最低價,方塊上端表示開盤價,下端表示收盤價。
K線包含的信息,一般上影線和陰線實體表示股價的下壓力量;下影線和陽線實體則表示股價的上升力量。上影線和陰線實體較長則說明股價的下跌動力比較大,下影線和陽線實體較長則說明股價揚長動力較強。
至於上面各種顏色的線條主要是市場趨勢指標線,平均價格線。有移動平均線(MA),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MACD)等。這些線都是應用一定的技術分析手段,計算出來的指標然後描繪出來僅供參考的曲線。
具體的可以參閱有關方面的書籍系統的去學習一下,同時再結合個模擬軟體去練練,這樣理論加以實踐可快速有效的掌握知識,目前的牛股寶模擬還不錯,裡面有多項指標指導,各項指標都有詳細說明如何運用,在什麼樣的形態下表示什麼意思,使用起來有一定的幫助,願能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Ⅹ 制圖圖框中a,c,e代表什麼意思
呵呵,國家標准關於制圖的基本規定中,要求制圖的圖紙要留有邊框,可以理解為列印時的頁邊距,只不過用一個實體的框來表示出來.
圖紙不留裝訂邊時,四個方向的邊距都是一樣的,用e表示邊距。例如A4紙,不留裝訂邊時,圖框外的邊距四個方向都一樣,都留10毫米。
圖紙要留裝訂邊時,裝訂那一側要多留邊距,用a 表示留裝訂邊的那一側的邊距,一般留25毫米,c表示其它三邊的邊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