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火山錐怎麼形成的地質作用

火山錐怎麼形成的地質作用

發布時間: 2021-02-14 11:22:15

㈠ 火山錐的形成原因及演化

錐體表面坡度也變小,而火口緣直徑與錐體底部直徑則在不斷地增加,如圖 所示。由於錐體底部直徑增加速率大於火口緣直徑增加速率,使得錐體底部直徑與火口緣直徑的差值隨著時間的持續也是增加的。由此可見,根據錐體高程和錐體底部直徑與火口緣直徑的差值的統計投點圖上,就可以把不同時間里形成的錐體區分開來。如圖 所示,瓊北火山錐體可分早期的低平火山口和晚期的火山錐兩期,它們各自對應著不同的錐體高程與錐體頂、底部直徑差關系。相關直線斜率明顯不同,時代越新者斜率越大。錐體形成時代變老時,相關直線的斜率則逐漸變小。由圖還可看出,在晚期火山錐體里,還可進一步分出早、晚兩個造錐噴發階段,而在早期低平火山口噴發過程中,也可分為相對早晚兩個階段。
原始錐體剖面結構為多邊形 ABEFCD,風化降解時第 1 階段坑底內徑加大至 E』F』、E』』F』』、B』』C』』,坑深減小至 0,錐體底徑加大至 A』』B 』』,錐高減小至 B』』G或 C』』H,形成無坑錐體 A』』B』』C』』D』』。第 2 階段錐頂徑加大至 B 』』』C 』』』,底徑加大至 A』』』B 』』』,此時開始有火山通道被剝露。第 3 階段降解時形成低而平錐體,由於火山通道難於被剝蝕而殘留中央較高位置,如不規則多邊形A』』』』B 』』』』 IJC 』』』』D 』』』』所示。
火山錐是火山噴出岩的常見地形,發育在火山錐上及其周邊的土壤,稱火山錐土壤。
火山錐規模最大的是吉林長白山主峰白頭山,山頭火口湖天池水面海拔達2155米,但一般火山錐規模較小,高差多在百米之內。火山錐中坡坡度達25°~30°,土層薄,土壤發育度差,僅下坡土層較厚,土壤發育好。火山口或瀦水成湖,或多熔岩亂石,平靜成土的較少。高大的火山錐周邊多形成溝谷,發育的土壤也較復雜。

㈡ 南丹山是由什麼地質作用形成的

地質作用復有兩大分類制:
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岩、重力、化學作用使地表平坦。
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岩漿活動、變質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
南丹山平均海拔約500米,是珠三角唯一的亞熱帶雨林,雨林中土壤和岩石的風化作用強烈,土壤營養貧瘠,其風化殼較厚。南丹山地理位置的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㈢ 形成岩漿岩的地質作用

問的比較泛啊!
沒喲啥確切的,找了些,希望能給你有所啟發!
----------------------------------------------------------------------------
岩漿岩主要有侵入和噴出兩種產出情況。
侵入在
地殼
一定深度上的
岩漿
經緩慢冷卻而形成的
岩石
,稱為【
侵入岩
】。侵入岩
固結成岩
需要的時間很長。
岩漿噴出或者
溢流

地表
,冷凝形成的岩石稱為【
噴出岩
】。
岩漿在地底下運動、火山爆發,都能引發
地震
、滑坡等
地質現象

【造山運動】:岩漿岩,特別是
花崗岩
造就了很多名山大川,
東北
大小興安嶺、
東南
沿海
一帶都有成群的花崗岩分布。
安徽黃山
多姿的
奇觀
就是花崗岩體經過漫長的
地質構造
運動形成的。
【還可以參照火山】:火山活動能噴出多種物質,在噴出的
固體
物質中,一般有被爆破碎了的
岩塊
、碎屑和火山灰等;在噴出的
液體
物質中,一般有
熔岩流
、水、各種
水溶液
以及水、碎屑物和火山灰混合的泥流等;在噴出的
氣體
物質中,一般有
水蒸汽
和碳、氫、氮、氟、硫等的
氧化物
。除此之外,在火山活動中,還常噴射出可見或不可見
的光
、電、磁、聲和
放射性物質
等,這些物質有時能致人於死地,或使電、儀表等失靈,使飛機、輪船等失事。

㈣ 火山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從能量來源

C 雅丹地貌是形成於乾旱地區的風蝕地貌,從地質作用的能量來源看它屬於外力作用所形成的地貌類型,而其他三者都是在內力作用下形成的。

㈤ 伊拉蘇火山口形成的地質作用

伊拉蘇火山的形成是科科斯板塊和加勒比板塊相互擠壓的作用。
伊拉版蘇火山是一座成層火山,權它的五個火山口很容易區別。最主要的活動的火山口有兩個:大火山口和迭戈-德拉哈亞火山口。大火山口幾乎是正圓形的,它的火山壁非常傾斜,直徑1050米,深300米。迭戈-德拉哈亞火山口直徑600米,深100米。其餘三個火山口是普拉亞-埃爾莫薩、拉古納和皮羅克拉斯提科。
伊拉蘇火山是從西北方向穿越哥斯大黎加北部和中部的十座第四紀火山中最南的一座。放射測年顯示它已經存在了至少854,000年,570,000年前就開始噴發,而最近的活躍期是從136,000年前至今。它最近的活動包括熔岩伴隨著斯特隆博利式噴發和射氣熔岩噴發而流動。熔岩的主要類型有玄武岩和安山岩兩種,有兩個不同的熔岩庫。

㈥ "十二門徒岩"形成的地質作用及過程

這些石頭形成於海浪的侵蝕作用。在過去的1000到2000萬年中,來自南大洋的十二使徒岩風暴和大專風不斷的腐屬蝕相對松軟的石灰岩懸崖,並在其上形成了許多洞穴。這些洞穴不斷變大,以致發展成拱門,並最終倒塌。結果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些形狀各異的,最高達到45米的岩石從海岸分離了出去。。由於波浪緩慢的侵蝕著它們的根基,其中的一些石頭倒塌了。2005年7月3日一塊石頭碎裂,2009年9月25日又再有一條倒塌,因此僅剩七塊石頭。海浪對這些石灰石的侵蝕的速度大約是每年2厘米。隨著侵蝕作用的進行,舊的"使徒"不斷倒下,而新的"使徒"不斷形成。

㈦ 火山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

1選B,2選D。 第1題,該島是大洋海嶺的一部分,位於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的生長邊界上,岩漿活動較活躍。第2題,該島南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冬季較溫和;緯度較高,夏季氣溫不高。

㈧ 請問懸崖峭壁都是地質作用形成的嗎怎麼形成呢

如果籠統的說,確實就是地質作用的結果,原理很簡單:地殼有相對上升的,也有相對下降的。這樣就形成了懸崖峭壁。

㈨ 火山是怎麼形成的

在地球的內部,越往深處溫度越高。在距離地面大約32千米的深處回,溫度就可以高到足以熔化大答部分岩石。而岩石在熔化時受熱膨脹,便需要更大的空間。在地球上的某些地區,山脈在隆起,於是這些正在上升的山脈下部的壓力就在變小,在這些山脈的下面便可能形成一個熔岩(也叫岩漿)庫。當熔化的岩漿沿著隆起造成的裂痕上升,並且熔岩庫里的壓力大於它上面的岩石頂蓋的壓力時,便向外迸發成為一座火山。火山噴發時,熾熱的氣體、液體或固體物質突然冒出。這些物質堆積在開口周圍,形成一座錐形山頭。「火山口」是火山錐頂部的窪陷,開口處通到地表。錐形山是火山形成的產物。火山噴出的物質主要是氣體,但是像渣和灰的大量火山岩和固體物質也噴了出來。實際上,火山岩是被火山噴發出來的岩漿,當岩漿上升到接近地表的高度時,它的溫度和壓力開始下降,發生了物理和化學變化,岩漿就變成了火山岩。

㈩ 地形地貌由哪些地質作用形成

1、河流侵蝕作用:形成河谷地形(侵蝕河谷)
2、河流的搬運、堆積作用:在山區形成沖內積扇;河流容沿岸形成沖積平原;河流中下游形成河漫灘平原;河流入海口形成河流三角洲。
3、河流的侵蝕作用和堆積作用:形成不同的階地。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