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石林是什麼地質景觀
① 雲南石林的介紹
雲南石林是世界唯一位於亞熱帶高原地區的喀斯特(溶洞)地貌風景區。
② 雲南石林介紹景象 介紹
天造奇觀的雲南石林,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海拔1500m—1900m之間,屬亞熱帶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約16度,距省會昆明78公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是世界唯一位於亞熱帶高原地區的喀斯特(溶洞)地貌風景區,素有「天下第一奇觀」「石林博物館」的美譽,是首批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國家地質公園、世界地質公園,與北京故宮、西安兵馬俑、桂林山水齊名。
雲南石林風景名勝區,石林地質公園位於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雲南省 昆明市路南縣境內),距省會昆明市約78公里,保護區總面積約350平方公里。建園於1931年的石林公園,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中國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也是世界聞名的喀斯特地區之一,被人們贊譽為「天下第一奇觀」。大約在2億多年以前,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積了許多厚厚的大石灰岩。經過了後來的地殼構造運動,岩石露出了地面。約在200萬年以前,由於石灰岩的溶解作用,石柱彼此分離,又經過常年的風雨剝蝕,形成了今天這種千姿百態的石林。石林地區,奇峰怪石,平地挺起。有的矗立如林,有的峻拔如牆。有的石峰高達三四十米,也有的只有幾米。天晴時,石峰呈灰白色,下雨時則變為赫黑色。置身石林,不僅可以得到自然美的享受,還可以了解當地風土人情。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是一個以石林地貌景觀為主的岩溶地質公園。晚古生代這里為濱海——淺海環境,沉積了上千米的石灰岩、白雲岩,為形成本區石林地貌奠定了基礎。經受後期地殼運動的抬升作用成為陸地,多期次遭受地下水、地表水沿岩石裂隙進行溶蝕,最後形成了組合類型多樣的石林地貌景觀。最早一期石林形成於2億5千多萬年前的早二疊紀晚期,而最新一期還正在形成。其間經歷了玄武岩和湖泊碎屑沉積的覆蓋以及多次的抬升剝蝕。在獨特的地質、氣候、水文條件下,多期石林繼承發展,相互疊置,層次分明。
石林世界地質公園以其無與倫比的天造奇觀吸引了海內外無數遊客。石林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這里在約3億年前還是一片澤國,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終於形成了現今極為珍貴的地質遺跡。石林以石多似林而聞名,景區范圍廣袤,氣勢大度恢弘,峭壁萬仞,石峰嶙峋,湖泊秀美,溶洞奇幽,瀑布壯觀,加上在自然那鬼斧神工的岩石造型組合,各具形態的構景,形態萬千,像千軍萬馬,似石堡幽城,如飛禽走獸,像人間萬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溶洞、秀水、奇石、飛瀑、構成一幅千姿百態,神韻流動,氣勢雄偉,蔚為壯觀的美景,使遊人打開想像的翅膀在其間遨遊。
③ 雲南石林世界地質公園的地理環境
雲南石林世界地質公園主要地質遺跡類型為岩溶地質地貌,是以石林地貌景觀為主版的岩溶地質公園權。石林可分布於溶丘、窪地、湖泊、河流、瀑布、洞穴內等喀斯特地形,這豐富了石林的類型和科學意義。石林與分布地形的組合稱為石林組合地貌。主要分布類型有:石林窪地、石林谷地、石林嶺脊、石林坡地、石林盆地、石林溶丘、尖峰溶痕城堡等。
表面溶蝕形態有30種以上的表面溶蝕形態,主要是各種溶溝、溶盤、溶紋、溶窩、土下溶蝕面、溶蝕邊槽、井狀溶槽、溶蝕貝紋、尖峰溶痕、暗河管道殘余、紅色藻痕、重力崩塌溝痕等,裝飾點綴石柱。不僅豐富了石林的觀賞性,也提供了研究石林形成演化的科學依據。
④ 石林的地形地貌是怎樣的
30億年前,甚至更早以前,由於地球還在冷卻的過程之中,致使地球內部鑽出的水分專都跑到天上去屬保存實力,或者說在天上待命。這就使後來從地球內部鑽出的鹽和減,有機會在地球表面形成鹽鹼湖泊和江河。隨著冷卻,更大的地質運動,不斷的將鹽鹼埋人地下。同時天上待命的水微粒也不斷的加入地質運動行列,致使埋在地下的鹽鹼不斷被降水產生的滲透,如同螞蟻啃骨頭,終將有一天被掏空。掏空不僅使海洋更咸,而且使地下畸形怪異的空間形狀形成。其中石林,由於上面的覆蓋層很淺,致使棚頂塌落,而露出擎天玉柱,所以產生了石林。
⑤ 雲南石林喀斯特地質地貌的特點是什麼
雲南石林喀斯來特地質地貌奇自觀分布范圍廣袤,氣勢恢弘,類型多樣,構景豐富,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在雲南石林,有雄奇的峰林、湖泊、瀑布、溶洞。天造奇觀,美不勝收。
形態奇特的劍狀、蘑菇狀、塔狀、柱狀、城堡狀、石芽、原野等,擬人似物,栩栩如生的石林,或隱於窪地,或漫布盆地、山坡、曠野,或奇懸幽險,亭亭玉立,集中體現了世界能給予人類的最大驚奇。
⑥ 雲南石林世界地質公園的地質成因
石林是地球演化的傑作,經歷了近三億年滄桑巨變。最初的石灰岩形成於大海之中,後因地殼變動,海洋變陸地,平地變高山,石灰岩也匪夷所思的被塑造成了石林地貌。這期間石林還被熾熱的火山熔岩烘烤過,也被廣闊的湖水淹沒過,石林的形成是一部真正的地質傳奇。 石林的形成是在有利的地質、氣候和水文條件下,可溶性岩石——碳酸鹽岩被兩組以上垂直裂隙切割,又經水、生物等沿裂隙溶蝕,隨著溶溝的加深加寬,石柱被分隔出來而成為形態萬千的石林奇觀。
石林的形成經歷了漫長而復雜的地質演化過程。在2.7億年前的早二疊紀時代,石林地區為海洋環境,海底沉積形成了數百米厚的石灰岩,後經地殼抬升,石林地區處於濕熱古海岸邊緣,溶蝕形成了最早期的石林。緊隨其後的火山熔岩噴溢,使石林被厚厚的玄武岩覆蓋。漫長的中生代至新生代早期,石林地區一直處於剝蝕夷平狀態。約六千萬年前的早喜馬拉雅運動,使石林地區掀斜抬升,轉為內陸山間湖泊環境(路南古湖)。晚第三世紀以來,石林地區繼續抬升,向現代高原河谷環境演進。在持續的抬升過程和不同的地理、氣候條件下,石林地貌也處在繼承、更替和疊置的演變中,老的石林逐漸消失,新的石林不斷形成。
石林喀斯特是一種林狀喀斯特景觀,公園是「石林」術語的發源地。石林喀斯特是在地殼運動、構造裂隙、生物作用和土壤侵蝕作用配合下,碳酸鹽岩被地表水和地下水溶蝕形成的各種石柱組合體。石林喀斯特發育演化過程經歷了漫長的地質歷史、復雜的古地理變遷、被玄武岩覆蓋烘烤、湖盆沉積物埋藏,地殼抬升等共同影響。
⑦ 雲南的石林是什麼地貌
是喀斯特地貌,即流水侵蝕(溶蝕)地貌。喀斯特地貌還包括地下暗河、溶洞、峰林等形式。
⑧ 雲南石林世界地質公園的主要景點
主要分布雲南石林以石多似林而聞名,景區范圍廣闊,景點眾多,有大小石林景區、黑松岩(乃古石林)風景區、飛龍瀑(大疊水)風景區、長湖風景區、月湖風景區、芝雲洞風景區、奇風洞風景區、圭山國家森林公園等。其中已開發為游覽區的是:月湖風景區、石林風景區、黑松岩(乃古石林)風景區、飛龍瀑(大疊水)風景區、長湖風景區。
大石林
小石林面積約8平方公里,為主要游覽區。在石林入口處,有石林湖,湖中一尊石峰突出水面,故稱「出水觀音」。在石門右側石峰上鐫刻著「石林」兩個隸書大字,與拔地而起的石柱、石峰交相輝映,引人入勝。遊人至此,美景目不暇接,那差錯密布的灰褐色怪石奇峰,平地拔起,沖入雲霄,許多石峰恰似各種動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小石林
與大石林緊密相連而又自成格局,這里地勢平坦。在小石林景區有兩個圓形碧池,一個是幽池,柳樹叢中有一組石峰稱「幽池戀人」。另一池稱「玉鳥池」,池旁有一座石峰,當地人民親切地稱之為「阿詩瑪」。
月湖風景區
月湖位於石林東北側的躍寶山村,距石林12公里。石林縣城至西街口鎮的公路從湖北邊通過。月湖海拔1906米,寬1500米,平均深18米,水面4500畝,是「路南石林」高原斷陷湖中最大的一個湖泊。
月湖呈新月形,水面寬廣又不太深,因而盛產魚。在月湖垂釣一般都會收獲頗豐。湖岸的石岩里藏有許多珊瑚、螺螄、蛤蜊等海生化石。
月湖的南岸是石灰岩質的石山,剛露土的石芽石筍讓人嘆為奇觀。湖北岸是綠色的草坪。
長湖
長湖位於石林縣城東南,距大石林18千米。長湖是一東西向狹長的天然溶蝕湖,由地下水匯集而成。湖中生長有雲南喀斯特高原特有的水生植物-路南海菜花。長湖也是美麗彝族少女阿詩瑪梳妝和洗麻的地方,電影《阿詩瑪》便在這里拍攝。
景點主要有獨石山、大尖山、二尖山、三尖山、磨盤山、蓬萊島、圓湖等,面積3.94平方公里。
長湖是溶岩湖,湖水由地下水供給,周長5千米,寬300米,平均深度24米,無污染。四面青山環抱,植物覆蓋率達95%以上。湖中有小島,湖岸是以雲南松為主的森林,地勢平緩,分由眾多小湖。
蓑衣山-文筆山石林
蓑衣山-文筆山石林位於石林公園南部,文筆山是公園內最高的山峰,海拔2200米,山上林木茂密。這里石林或分布於嶺脊,或掩映於密林,反映了典型的山地石林地貌和石林生態環境。
蓑衣山石林是石林公園內唯一由泥盆紀灰岩形成的石林,由於層理發育,因此石峰和石柱的分層性極好。另外由於主要受北西方向的節理分割,這里還多發育脊狀石芽、溶溝和石牆。
大疊水
大疊水瀑布是珠江第一瀑,距石林縣城23千米。瀑布高87.8米,最寬可達60米,洪水季節每秒流量140立方米。
被譽為「珠江第一瀑」的大疊水瀑布位於石林縣西南端,距石林約18公里,乘車從大石林至大疊水約。巴江是石林地區的主幹河流,在盆地蜿蜒流淌了30多公里並穿越一段峽谷後,在這里沖下懸崖,形成壯觀的瀑布。
大疊水瀑布在地質上屬地貌裂點,既一條東西向的斷裂從這里通過,使北面相對抬升,南面相對下降。形成懸崖。阻止了下遊河流的溯源侵蝕,從而使路南盆地的水文格局和石林地貌得以保持。
黑松岩(乃古石林)
黑松岩位於石林景區以北8公里處。清康熙《陸良州志》說:「石門峰,沿西四十里地名石門哨。」最早叫石門,因俯視時象一片蒼翠的松林而得名「黑松岩」,又因「黑」在當地彝語中稱「乃古」,所以又叫乃古石林。
黑松岩景區(乃古石林)面積約10平方公里,高等級公路由石林直通黑松岩東區,距石林火車站約5公里。黑松岩的石林,大多呈城堡狀、塔狀、蘑菇狀,除了與石林景區相似的刃脊狀與劍狀石柱外,還有很多的尖頂狀石柱。在上端它們彼此分離,根基部卻都連在一起,組成石牆、石城和石陣。
景區由石林景觀、白雲湖、白雲洞、石峰山、幽谷仙瀑組成。一般分布為東、西、北三個區域。鋪設的石板游路總長6公里多,貫穿西區和東區。
東區的主要景點有:梁祝相會、眾志成城、峰上望、古戰場、石破天驚、天鵝戀、豬八戒背媳婦、獨石成林、佛手屏、千刃峰、孔雀開屏、承露盆、雙獅戀等。
西區的主要景點有:相依為命、八仙亭、古佛一燈、龍騰虎躍、老君壺、南天棧道、古塔洞天、南一華表、垂簾聽政等十九處。
⑨ 請問!雲南石林!是什麼地形!!!在世界上有幾處!
雲南的石林是屬於喀斯特地形,喀斯特分布在世界上極為零散的地區,如法國的科斯、中國的廣西、美國的肯塔基州等。
⑩ 地質災害形成的自然景觀:雲南石林
以下均屬個人觀來點,僅供參考源,謝謝……
雲南石林的形成是千百萬年的地殼運動和自然變化形成的,不是地質災害形成的自然景觀。
雲南石林屬於喀斯特地貌,也叫熔岩地貌,它是碳酸鹽岩經以溶蝕為先導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發育的特殊地貌。形成的原理就是石灰岩被水億萬年溶蝕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