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屬什麼地質地貌
① 登封地層是什麼岩石
登封 典型的有嵩山群 具體岩石:
①羅漢洞組,以厚層石英岩為主,底部有內礫岩,容上部有絹雲石英片岩,厚492~749米;
②五指嶺組,下部為石英岩與片岩互層,上部以片岩為主,夾薄層白雲岩及鐵英岩,厚634~153米;
③廟坡山組,為石英岩夾磁鐵石英岩和赤鐵石英岩,厚166~395米;
④花峪組,以千枚岩、白雲岩為主,局部含磷礦層和鏡鐵礦赤鐵礦透鏡體,上部為石英岩,厚129~430米。屬河流、濱海、淺海沉積環境,含疊層石及微古植物化石。Rb Sr全岩等時線年齡19.5億年和17.99億年。與上覆熊耳群和下伏登封群均呈不整合接觸。
其他有煤炭的地方就是沉積地層,岩石為砂岩 泥岩 石灰岩 等.
② 嵩山地質經歷了哪幾代分別是什麼
嵩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河南省登封市,總面積450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跡類型為回地質(含構造)剖面。
嵩山在大地答構造上處於華北古陸南緣,在公園范圍內,連續完整地出露35億年以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個地質歷史時期的地層,地層層序清楚,構造形跡典型,被地質界稱為"五代同堂",實際上是一部完整的地球歷史石頭書。
嵩山主峰地區的玉寨山、峻極峰、五指嶺、尖山等,多為石英岩組成,加之構造運動所致,使諸峰在400m標高上拔地而起,立壁千仞,險峻清秀,奇峰異谷遍布全區,形成獨特的地形、地貌。
③ 登封市怎麼樣
登封市位於河南省中西部,鄭州西南70公里處,中嶽嵩山南麓。市境東西長56千米,南北寬35.5千米,轄區總面積1220平方公里,總人口63萬。登封歷史悠久,旅遊資源得天獨厚。禪宗祖庭少林寺、道教洞天中嶽廟、儒教聖地嵩陽書院,三教薈萃,聞名遐邇;漢代三闕、北魏嵩岳寺塔、元代觀星台……群星璀璨,輝映中外。
全市有各類文物古跡1127處,其中全國文物保護單位16處,位居全國縣(市)第一位。
登封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已探明的礦產資源達40餘種,其中煤炭遠景儲量30億噸,被煤炭部列為15個全國重點產煤縣(市)之一;鋁礬土儲量2.4億噸,是河南省兩個鋁礬土基地之一。
境內現有各類武術學校83所,在校學生53000人,是全國著名的「文物之鄉」和「武術之鄉」。
登封境內的嵩山,山川秀麗,地貌奇特,是全國44個風景名勝區之一、全國十大森林公園和世界地質公園。
登封2006GDP完成142億元,居河南省第四位;實現財政總收入10.08億元,居河南省第二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5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650元,綜合經濟實力位居全國縣(市)第149位,比2003年提升了66個位次。
改革開放以來,登封市充分發揮旅遊和礦產資源豐富兩大優勢,大力實施「旅遊立市,工業強市,農業穩市,科教興市」四大戰略,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由1978年的全省15個貧困縣之一躍居全省前列。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不斷強化,初步建成了一批千畝以上的優質煙葉、優質無公害蔬菜、小雜糧、小雜果生產基地,涌現了一批養殖專業村和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工業堅持存量與增量同時調整,產業群區、工業園區發展勢頭良好,初步形成了以煤炭、電力、鋁 及鋁製品、耐材、建材、磨料磨具等為主導的工業生產體系。登封發電裝機容量達44.4萬KW,發電能力在全國縣(市)中名列前茅。旅遊業以爭創國際一流景區為目標,精心打造「少林」、「武術」、「嵩山」三大品牌,投資5億元對各景區進行綜合整治,鋪設了26公里的旅遊道路和25.7公里的登山步道,形成了景區成片、景點連線、縱橫貫通、上下循環的旅遊網路,相繼開辟了登山游、武術游、考古游、地質游、天文游、宗教游、水上游、風情游多條旅遊線路。按照清華大學規劃的「一軸、兩翼、三園、四中心」方案,斥巨資對少林景區進行拆遷建設,逐步恢復「深山藏古寺,碧溪鎖少林」的意境,少林景區是國家首批命名的全國5A級景區,嵩山風景區成為全國文明景區示範點。城市建設按照建設旅遊觀光、休閑度假型城市的定位,突出城市特色,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交通通訊方面,連接京廣、隴海、焦枝鐵路的登封鐵路年內貫通,鄭州至少林、洛陽至少林兩條高速公路貫穿東西,許昌至少林高速公路也將於2007年投入使用,全市基本實現村村通電、通電話、通油路、通廣播電視,其中廣播、電視、通訊設施位居全國前列,登封與外界聯系更為便捷、暢通。市場建設堅持「突出城鎮,輻射農村,打通周邊」,建成10多個大型專業綜合市場。接待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目前,登封市擁有豪華舒適的中、高檔賓館飯店20餘家,形成集吃、住、行、游、購、娛配套的一條龍服務體系,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各項事業得到長足發展。
登封的各方面簡介
登封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王朝最早在陽城(今告成鎮)建都(禹都陽城),西漢武帝劉徹游嵩山,正式設立崇高縣,隋代改為嵩陽縣。公元696年,武則天登嵩山、封中嶽,大功告成,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改陽城縣為告成縣,金代將兩縣合並為登封縣。1983年登以前登封一直屬洛陽管轄,此後劃歸鄭州市管轄。1994年5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登封縣撤縣設市。
登封旅遊資源得天獨厚。雄倚市境的中嶽嵩山。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級森林公園之一,有人文景觀150處,自然景觀30餘處。全市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省級18處,市(縣)級123處,已發掘出各類文物珍品6700多件。其中「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道教洞天中嶽廟,儒學聖地嵩陽書院馳名天下。嵩山地質具有「五世同堂」的地質構造,被地質學家譽為「天然地質博物館」,1991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首輪通過為「世界地質遺產保護單位」,嵩山博大精深,獨領風騷,猶如一顆璀璨明珠,熠熠生輝,向人們展現出華夏民族的輝煌歷史和現代文明的壯麗畫卷。黃帝曾在此游歷,唐堯彎弓狩獵,大禹虔誠祭奠……周公姬旦,漢武帝劉徹、唐高宗李治、明太祖朱元璋、清聖祖乾隆等一代天驕,相繼到此祭祀封禪。李白、杜甫、歐陽修、范仲淹、理學大師程頤、程灝、接踵而來,蘊山川靈秀,書壯麗詩篇。
登封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佛、道、儒三教薈萃。境內現存文物史跡1127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省級13處,縣(市)級123處,名列全國縣級第一,是全國著名的文物之鄉。著名的文物史跡有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世界最早的天文台——觀星台,全國現存最古老的佛教磚塔——嵩岳寺塔,中國現存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古塔建築群——少林寺塔林,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嵩陽書院,中國最早的佛寺——法王寺,中國目前最大的道教建築群,中嶽道教聖地——中嶽廟等。登封有四大民間文化;大禹之鄉文化;河南曲劇發源地文化;曲劇古裝歷史劇--卷席筒;豫劇現代戲--朝陽溝。
登封旅遊事業發展迅猛。發源於嵩山少林寺的少林功夫威震四海,在國內外武壇獨樹一幟。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十分關心和重視嵩山旅遊資源開發和建設。陳毅、李先念、萬里、胡耀邦、喬石、田紀雲、楊尚昆、李鐵映、錢其琛等領導同志先後到登封視察和指導工作,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以少林寺為題材的影片在國內外的上映,和通過舉辦中國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大大提高了登封在當今世界的知名度,招來了大批中外遊客和投資,每年以上千萬元的投資用於老景點的修復、新景點和城市基礎服務設施的建設。全市現有上檔次賓館、飯店17家,擁有床位5000張,其中達到國家三星級標準的飯店3家,可為遊客提供吃、住、行、游、娛一條龍服務。現在以佛、道、儒、險、古為突出特色的少林寺、中嶽廟、嵩陽書院、三皇寨、觀星台、盧崖瀑布等六大景區,形成了武術、宗教、登山、考古、天文、地質等多條旅遊專線,年接待中外遊客700萬人次,成為全國、全省旅遊熱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登封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我市已探明的礦產品種達37種,具有儲量大、品位高、易開采等優點。其中煤炭探明儲量15.8億噸,遠景儲量30億噸,1991年被確定為全國15個重點開發區之一,被能源部定為全國100個商品煤基地之一。鋁釩土儲量2.4億噸,是河南省兩個鋁釩土基地之一。石灰石儲量30億噸。現代裝飾材料花崗石儲量30億噸,品種齊全,質量上乘。硅礦儲量8億噸。被明代大葯物學家李時珍譽為神奇的「嵩山葯石」——麥飯石儲量2億噸。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礦產品開采、加工、銷售的綜合性生產經營格局。
登封電力充足,交通通訊便捷。全市現有發電裝機容量42.8萬千瓦,除滿足全市生產和人民群眾生活需要外,並向大電網供電。鄭州、洛陽航空港和京廣、隴海、焦枝三大鐵路干線近在咫尺,與隴海、焦枝線接軌的登封准軌礦區鐵路即將鋪通。207國道和豫03、豫3l線省道三干線公路貫穿全境。自動電話可直播國內外各大城市,行動電話、無線尋呼,電報傳真方便快捷,信息高速公路網站建設日新月異,郵電通信設施居全國市(縣)前列,並達到省會城市水平。
登封環境優美、條件優越,政策優惠。2000年經國家愛衛會驗收獲取「國家衛生城市」稱號,同年獲取「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我市除按國家、省政府有關鼓勵外商投資的法律、法規外,還制定了重點項目領導分包責任制,項目審批一條龍服務制度和招商引資獎勵制度。對於外來投資客商我們總的原則是:客商的需要是我們制定政策的依據,不求所有,只求所在,千方百計為外來投資商創造寬松環境。
登封名吃
登封的燒餅,僅僅登封有.鄰縣都沒有,可以夾肉,夾豆腐串,夾"酥雞".味道很棒,物美價廉.鄭韓劍客在外游學多年,每年回家,走出登封汽車站,第一件事就是去買個燒餅吃!現在雖然在編詞條,想起來還是要咽口水的!這是我從小吃到大的東西,也是每個登封人永遠都會喜歡吃的東西!每年登封在外的遊子回到家鄉都吃燒餅吃個夠!離開家鄉了也是有條件的話就帶點.還有的人雖然要飛越重洋,回到外國,但是依然是帶著登封的燒餅,懷著對家鄉的深厚感情.
河南名吃有個"逍遙鎮糊辣湯",登封也有糊辣湯,本人---鄭韓劍客偉大的母親也會做!好喝極了!其是這是一項河南名吃,只不過我懷念家鄉的味道!
鄭州的名吃有燴面,登封也不例外了,燴面像腰帶一樣寬,湯水也好喝極了!放點辣椒放點醋,那就更是吃的火火熱熱汗流夾背了!還有本地的刀削麵!在外多年,我覺得比山西的刀削麵好吃!
去登封,最好的就是去面館吃面!!!好的有個面館,店名就叫"登封第一面",是個老牌子的店了.
至於菜,就是豫菜了.和河南其他地方差別不大.
④ 登封的地質特徵
登封地貌特徵多以山地為主,是個典型的中部山區,但是旅遊資源和地下礦產資源極為豐富。缺水,人民純朴。下面具體給你介紹下嵩山:
嵩山位於華北古陸塊南緣,嵩箕地塊的北中部。地層出露齊全,構造形跡清晰。該區基底岩層為太古代和早元古代地層,屬海底基性火山噴發及淺海碎屑岩、粘土岩相,岩層遭受區域變質和混合岩化。此後,轉為蓋層沉積,自中元古代至早古生代早期,主要為海相碎屑岩-碳酸鹽岩建造,缺失晚奧陶紀至早石炭紀沉積。晚古生代中期為海陸交替粘土質岩-夾含煤建造)沉積,晚古生代後期為陸相含煤建造和陸相碎屑岩建造。中生代-新生代早期為內陸斷陷盆地碎屑岩沉積。區內地層層序清楚,徽體古生物遺跡和古生物化石豐富,接觸關系清楚,岩相、厚度變化穩定,具有穩定地塊的沉積特徵。基底岩層經嵩陽運動和中嶽運動改造,表現為緊密的、復雜的褶皺形態,呈近南北向構造。蓋層主要表現為升降運動,經歷了少林、晉寧、燕山、印支、喜山運動,以強烈的斷裂活動為主,褶皺運動次之,多形成近東西向的開闊背向斜。 各期構造運動均伴隨有岩漿活動。嵩陽期以海底火山噴發為主,基性火出噴發夾中酸性火山噴發,均受深變質作用而形成變質岩石。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區域變質。中嶽期的岩漿活動為基性火山岩和酸性侵入岩。以後的構造期,岩漿活動微弱。
覺得可以就選最佳吧!你也可以登錄嵩山地質博物館網站查閱相關資料。
⑤ 地質地貌調查和研究簡史
嵩山地區現代意義上的地質地貌調查工作,始於20世紀20年代。1929年,日本人渡邊久吉在大金店北部府店—參駕店一帶進行煤田地質調查,填繪了1∶30萬地質圖。1936年,曹世祿曾在嵩山周圍做過路線地質調查,著《河南汜水堰師登封洛陽伊陽宜陽臨汝等縣地質礦產》,並附有1∶40萬比例尺的《河南省登封縣偃師縣地質圖》。1948年,前河南省地質調查所編印了一部《河南省煤礦志》,內附有1∶40萬比例尺的《河南省登封縣地質圖》。張伯生根據登封大塔寺西南溝中發現的片麻岩與石英岩之間的不整合接觸關系,於1951年創立了「嵩陽運動」[3],並將嵩山一帶的石英岩命名為「嵩山石英岩」。1954年,西北大學張爾道教授發表論文《河南嵩山前寒武紀地層》,指出五佛山系與嵩山石英岩之間為不整合接觸,並命名為「中嶽運動」[4],在五指嶺盤龍山相當於硃砂洞灰岩的底部地層中首次發現了Pedlichia.sp.,將該層時代改為寒武紀。1958年,王曰倫等在登封市三官廟北扳倒井相當於硃砂洞灰岩的層位找到Pedlichia.sp.,將此命名為「扳倒井灰岩」,將其下部砂礫岩命名為「關口礫岩」。1959年,中國地質科學院前寒武紀地質和變質岩研究室嵩山地區前寒武紀地層研究組開始在嵩山進行研究工作,1960年王曰倫發表了論文《嵩山地質觀察》[5],1963年,王澤九等發表了《河南嵩山兩個絕對年齡資料介紹》和《嵩山前寒武系地層報告》,進一步肯定了「嵩陽運動」和「中嶽運動」,並命名五佛山系與寒武系之間的不整合為「少林運動」。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沉積室磷礦隊[6]在1959年、李世麟[7]於1964年對嵩山地區的冰磧層進行了研究,均肯定了嵩山地區震旦紀冰磧層的存在。
嵩山地區登封群剖面研究和地層劃分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1962—1964年,河南省區測隊最先測制了登封市西部和臨汝縣北部登封群剖面,並以登封市君召擋陽山—安坡山剖面為標准剖面對登封群進行了系統劃分,分為何家溝組、石牌河組和郭家窯組;1989年,勞子強將登封群分為石牌河組、郭家窯組、常窯組和石梯溝組[8]四個組,並對剖面和岩石進行了研究;勞子強等於1999年將登封群自下而上分為郭家窯組、金家門組和老羊溝組共3個組[9]。1985年,王長海對該地區登封市送表剖面的寒武系進行了研究[10],1996年,楊式溥[11]等對中寒武世徐庄組的化石進行了研究,通過分析認為當時為陸棚淺海沉積環境。
1960年至1961年,北京地質學院、鄭州地質學校、西北大學地質系等在該區分別測制了地層剖面,採集了化石,進行了水文地質調查,豐富了該區地層和水文資料。從1964年起,北京地質學院將嵩山作為學生的實習基地,1972年編制的《河南省嵩山地區地質圖》和1973年編制的《登封三官廟井灣區域地質圖》,將嵩山群進一步劃分為羅漢洞、五指嶺、井灣和小花峪四個組。1981年,馬杏垣、索書田等編著了《嵩山構造變形—重力構造、構造解析》[12],對嵩山地區的地質特徵尤其是構造變形特徵進行了極為詳細和全面的總結與闡述。1987到1989年,河南省區調隊在嵩山東段開展1∶50萬比例尺登封幅區域地質調查工作,提出了嵩山地區存在第四系下更新統冰磧層的新認識。李強對嵩山隆起的時代進行了探討[13],指出現今的嵩山是在中生代末才開始形成的,其主要的隆升作用發生在新近紀末至第四紀初,並將嵩山的形成過程分為五個階段。周華山等研究了嵩山地區的地貌[14],認為燕山期形成了區域地貌的基本格局。張振克研究了登封盆地的地貌演化[15],將登封盆地地貌的演化分為六個階段。
2001年3月嵩山被確定為我國首批國家地質公園,2004年2月13日嵩山正式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嵩山被列為我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1995年5月4日發布施行的《地質遺跡保護管理規定》,嵩山地質公園地質遺跡屬於典型地層剖面、典型地質構造和構造形跡類型。近年來,嵩山地質公園管理部門依據嵩山地區地質遺跡的分布特點,確定以點線結合的方式對本區地質遺跡進行保護,對不整合構造遺跡點採用點保護,對典型地層剖面採用線保護,地質公園內已經確立了8個保護點、9條保護線,使嵩山地區的地質構造現象保護較好,為開展地質學、地貌學的實習以及學者的科學考察提供了優良的場所。
一些學者對於嵩山地區的地質考察和地質旅遊線路也進行了探討:楊德安於1989年根據嵩山的地質構造特點提出了8條地質觀察路線[16];伍耀忠等於1992年編寫了《嵩山地質》;1996年,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籌委會將嵩山列為地質旅遊路線之一[17],趙永久等於1999年編寫了《嵩山地質地貌》;穆桂松分析了嵩山的地質特點,於2001提出了4個嵩山地質旅遊路線[18];程勝利等分別於2003年和2008年編寫了《嵩山地質博覽》[19]、《嵩山地質實習指南》[20]。
由於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一些典型地質、地貌現象的露頭發生了變化,也出現了新的較好的露頭及路線,而且嵩山地區及附近的科學考察和新近的研究為嵩山地區的地質和地貌現象提供了科學的解釋,將其融入實習指導書中將會豐富實習的內容,保障實習取得預期的圓滿結果。因此我們根據嵩山地區的實際情況設計了11條野外教學實習路線,以指導學生對嵩山地區的地質地貌現象進行較為全面的認知。
⑥ 鄭州市地形地貌
鄭州,位於東經112°42'-114°13' ,北緯34°16'-34°58',東西寬166公里,南北長75公里,總專面積約為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約1010.屬3平方公里,山地面積約2377平方公里,
水面面積約11.4平方公里。鄭州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東面是七朝古都東京開封市,西面為十三朝古都洛陽市,南面是許昌市,北面為焦作市和新鄉市。鄭州市橫跨中國二、三級地貌台階,西南部嵩山屬第二級地貌台階前緣,東部平原為第三級地貌台階的組成部分,山地與平原之間是低山丘陵地帶。鄭州最高點位於登封市的少室山,連天峰海拔約1512.4米;最低點位於中牟縣韓寺鎮胡辛庄,海拔73米。
⑦ 嵩山地理概況
嵩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河南省登封市,總面積450平方公里,東依省會鄭州,西臨古都洛陽,北臨黃河,南靠潁水。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組成,最高峰(峻極峰)1491.7米。東西綿延約60餘千米。古名為外方、嵩高、崇高。五代後稱中嶽嵩山,與泰山、華山、恆山、衡山共稱五嶽。這里山巒起伏,峻峰奇異。歷史上根據山峰坐落方位,形狀外貌和名人遺跡等,分成太陽、少陽、明月、玉柱、萬歲、鳳凰、懸練、卧龍、玉鏡、青童、黃蓋、獅子、雞鳴、松濤、石幔、太白、羅漢、白鹿等72峰。嵩山頂又名峻極峰,是嵩山的最高峰,古有「峻極於天」之說。
嵩山屬伏牛山系,是中國五嶽之一,通稱為中嶽。它東西橫卧,雄峙中原,海拔最低為350米,最高處為1512米,環山地跨新密、登封、鞏義、偃師、伊川等市縣。嵩山地區古代文化積淀甚厚,據《中國文物地圖集·河南分冊》介紹,各類文物古跡共956處。其中,有重9處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8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99處屬於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嵩山先後經歷了「嵩陽運動」、「中嶽運動」、「少林運動」等幾次大的地殼運動,逐漸形成了山脈。在嵩山范圍內,地質史上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層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地質學界稱為「五世同堂」。
嵩山古老的岩石系形成於23億年前,此前,嵩山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據中外地質學家考察,嵩山岩石發育完整,在地球發展歷史上,歷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代,習稱為「五世同堂」。嵩山地區的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的出露,構成了中國最古老的岩系,登封群的「登封朵岩」。據中國地質界測定,這里是世界上稀有的自然地質寶庫。據地質學家考察,經過23億年的「 嵩陽運動」,8億年前的「中嶽運動」,5、6億年前「少林運動」,才結束了地質史上的元古代,進入了古生代的寒武紀和奧陶紀。又經過約兩億年,此處地殼上升至海平面以上,因其受風化和剝蝕作用,形成了嵩山地區的含煤地層。兩億三千年前後,中國的版土上,又發生了一次延續很長時間的地殼運動,南北廣大地區的「燕山運動」,嵩山地區受到南北方向的推擠,形成了今天的山勢地貌。
嵩山古生物化石十分豐富,在嵩山既有海象生物化石,也有陸象生物化石,還有古脊椎動物化石。這些古生物化石是地質和古生物演化的寶貴資料,嵩山奇特的地質構造,使它蘊藏了豐富的煤、鋁、鐵、麥飯石等礦產資源。
中嶽嵩山,群峰挺拔,氣勢磅礴,景象萬千。由峰、谷、澗、瀑、泉、林等自然景素構成的「八景」「十二勝」。八景是:嵩門待月、軒轅早行、潁水春耕、箕陰避暑、石淙會飲、玉溪垂釣、少室晴雪、盧崖瀑布。唐代光啟年間(885年~887年)進士鄭谷游中嶽時,為登封八景同賦詩以贊:
⑧ 登封是哪個省的
登封市位於河南省中西部,中嶽嵩山南麓,市境東西長56公里,南北寬35.5公里,總面積12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6萬畝,轄6鄉6鎮1個工業區3個辦事處,有24個民族,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市總人口61萬。
登封市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是全國著名的「文物之鄉」和「武術之鄉」。歷史悠久,風光秀麗,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礦產資源和發達的電力、交通、通訊事業。近年來,登封市委、市政府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發揚「團結拚搏、艱苦創業、自加壓力、勇爭第一」的登封精神,強力實施競爭激勵機制和「旅遊立市、工業強市、農業穩市、科教興市」四大戰略,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2001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完成52.2億元, 比上年增長10.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1億元; 第二產業增加值31.9億元,增長9.1%;第三產業增加值16.2億元,增長14.5%。農民人均純收入2549元,增長4.7%。改革開放以來登封先後被確定為全國綜合改革試點縣(市)、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市、全國電氣化試點縣(市),河南省十八「羅漢」之一。
登封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王朝最早在陽城(今告成鎮)建都(禹都陽城),西漢武帝劉徹游嵩山,正式設立崇高縣,隋代改為嵩陽縣。公元696年,武則天登嵩山、封中嶽,大功告成,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改陽城縣為告成縣,金代將兩縣合並為登封縣。1983年登封劃歸鄭州市管轄。1994年5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登封縣撤縣設市。
登封旅遊資源得天獨厚。雄倚市境的中嶽嵩山。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級森林公園之一,有人文景觀150處,自然景觀30餘處。全市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省級18處,市(縣)級123處,已發掘出各類文物珍品6700多件。其中「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道教洞天中嶽廟,儒學聖地嵩陽書院馳名天下。嵩山地質具有「五世同堂」的地質構造,被地質學家譽為「天然地質博物館」,1991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首輪通過為「世界地質遺產保護單位」,嵩山博大精深,獨領風騷,猶如一顆璀璨明珠,熠熠生輝,向人們展現出華夏民族的輝煌歷史和現代文明的壯麗畫卷。黃帝曾在此游歷,唐堯彎弓狩獵,大禹虔誠祭奠……周公姬旦,漢武帝劉徹、唐高宗李治、明太祖朱元璋、清聖祖乾隆等一代天驕,相繼到此祭祀封禪。李白、杜甫、歐陽修、范仲淹、理學大師程頤、程灝、接踵而來,蘊山川靈秀,書壯麗詩篇。
⑨ 看到百科裡介紹嵩山有"登封朵岩"的說法,可是地質學上有"朵岩"一說嗎指的是什麼求賜教,謝謝。
寫錯了,是登封雜岩!!!!見:登封岩群(Dengfeng Gr.)的時代屬新太古代。曾稱登封雜岩,專出露在河南嵩山地屬區,為片麻岩系。自下而上分為四個岩組:石牌河岩組、郭家窯岩組、常窯岩組、石梯溝岩組。根據四部分岩層是有層無序,改稱登封岩群。角閃片岩Sm Nd等時年齡為(25 09±0.16)億年,變質酸性火山岩鋯石U Pb年齡為(25.12±0.12)億年。
⑩ 登封地區的地理環境
登封位於鄭州西南約70公里,北依嵩山,南瀕潁水,風光秀麗,山河壯美。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即分布在登封市境內的嵩山盆地之中。 登封境內的嵩山是中國歷史名山,居五嶽之中,其主體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組成,海拔在300米到1512米之間,總面積14940公頃。在嵩山范圍內,地質史上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層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地質學界稱為「五世同堂」。嵩山地區有多次地殼運動的痕跡,豐富的礦藏資源,多樣的地貌形態,以及各種古生物化石,使其不愧為「天然的地質博物館」。區內地勢起伏較大,地貌復雜多樣,使光熱、水分、土壤等條件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在短距離內出現各種不同的生態環境及動植物,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和豐富資源。嵩山不僅山勢巍峨起伏,而且景觀瑰麗多姿,美妙迷人。奇峰、幽谷、茂林秀麗多姿,飛瀑、流泉、龍潭旖旎。自古以來,嵩山以其地處京畿的優勢地理位置,以其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成為中華文明的最早、最重要的聖山。嵩山地區山體大小適中,中低山叢布,山中夾有較廣的低丘與盆地,水網發達,黃土台地廣布,十分利於人類生存。嵩山位居中國東西南北的要沖,便利人們交往、文化輻射與反饋。這里屬暖溫帶山地季風氣候,由於山地對東南暖溫氣流的屏障作用,降水量自東南向西北減少,在嵩山之陽相對充沛。在全新世中期,即距今8000~3000年間,裴李崗、仰韶、龍山和夏商周時期屬亞熱帶,年均氣溫較近代高約2℃,年均降水量較近代多出約200毫米,水、熱、生物等資源豐富,能較好滿足人類需要。正因為中原嵩山地區山、水、土、生(生物)、氣(氣候)與位(地理位置)俱宜,才最終形成對中國起核心作用的文化。舊石器時代人類從嵩山沿著它四射的河流走向原野。新石器時代人類通過開墾種植勞動,創造愈來愈豐富的生活和優勢文化。他們的足跡踏遍嵩山周圍,甚至更遠,將嵩山的文化傳向四方,並吸收周邊文化豐富自身,形成有嵩山影響與印跡的嵩山文化圈。潁水,發源於中嶽嵩山,迤邐東下,流經河南登封、禹州、許昌、臨潁、周口、潁上、阜陽匯入淮河,為淮河第一大支流。潁水又稱潁河,上游以沙河為主,故又稱沙潁河。位於淮河北岸,河南省東部與安徽省西北部。主幹發源於河南省嵩縣伏牛山脈摩天嶺(又名沒大嶺)東麓,東南流經魯山、平頂山、葉縣、漯河、周口、項城、沈丘等縣市,至界首縣城關鎮附近進入安徽省,往下經太和、阜陽,於潁上縣沫河口入淮河。全長619公里,流域面積原為4萬平方公里。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分布在嵩山主體太室山和少室山區域內的4000公頃范圍內,其時代跨度之長、種類數量之多、價值之高,舉世罕見。周公測景台和登封觀星台位於登封市東南15公里告成鎮,坐北朝南,背依告成山,面對箕山,西倚王嶺尖,東傍雙廟嶺,南臨潁水,又有石淙河、五渡河環繞,是一處環境清幽的勝地。嵩岳寺塔位於登封市區北5公里的嵩岳寺內,背靠太室諸峰,西傍西靈台山,東依東靈台山,南面山坡漫緩開闊,數十里之外,即遙遙可望。少林寺建築群位於登封市區西北13公里處的少室山陰,現存歷史建築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和周邊古塔等。少林寺常住院坐北朝南,背依五乳峰,面對少室山,少溪河從門前潺潺流過。初祖庵位於少林寺常住院西北2公里處的龜背形山丘上,它背連五乳峰,周圍丘澗環抱,陡崖絕壑,古木參天,北距五乳峰的達摩洞1800米。少林寺塔林位於少林寺常住院以西280餘米處的山坡上,佔地面積1.99公頃,南臨少溪河,北靠五乳峰,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會善寺位於登封市區西北6公里處的太室山積翠峰下,左倚龍山,右傍虎山,林木蔥郁,風光旖旎。嵩陽書院位於嵩山太室山峻極峰下,坐北朝南,東、北、西三面峰巒環拱,溪水圍合,南面開闊平緩距雙溪河165米。太室闕位於登封市區東太室山黃蓋峰下中嶽廟天中閣前600餘米處的中軸線上,中心點坐標為北緯34°27′06.81″,東經113°04′04.09″。少室闕位於登封市區西6公里少室山下,面對太室山,少溪河從背後潺潺流過。啟母闕是啟母廟前的神道闕,位於嵩山萬歲峰下山坡上,西臨崇福宮,東依浮丘峰,北距啟母石190米。中嶽廟位於登封市區東太室山南麓,南距太室闕600米。坐北朝南,背依黃蓋峰,面臨玉案山,西傍望朝嶺,東望牧子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