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在地質圖上看走向
① 如何看地質地形圖
首先是讀框外的內容:包括閱讀圖名、比例尺、圖例和地層柱狀圖。通過這一步,我們就可以了解圖幅區的地理位置、范圍大小和制圖精度。特別是可了解本區有哪些時代的地層、岩石類型、岩性特點、地層接觸關系,即對地質圖幅有一總體的概念。
第二步是讀圖框內的內容 在深入分析圖的各個細節之前,首先要大致將地質圖的內容通讀一遍。在通讀時,先根據地形等高線、水系及標高點的分布情況,了解本區的地形特點、山脈、水系分布的主要方向,地形和岩性、構造的關系,然後對照圖例了解各時代地層的分布和產狀,主要褶皺和斷層構造的分布方向,岩漿岩體的分布和產狀等,查明本區總的地質構造輪廓。在這基礎上,便可對地層、褶皺、斷層、岩漿岩、變質岩及礦產等方面的細節,逐一按步進行詳細分析。
第三步是綜合歸納和提出問題 地質圖中的地質構造不是孤立的東西。這些地質現象是這個地區歷史演變發展的結果,實質上說是這個地區所經受的各種地質作用的結果。因此,它們之間是有著密切聯系的。通過對地質現象逐一的分析之後。應該進一步找出這些地質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分析它們是怎樣演變發展成現在所見的情況,即綜合本區的地質發展概況。最後提出問題。
(1)怎麼在地質圖上看走向擴展閱讀
大部分地質圖上都用一定的符號表示出斷層的產狀要素和斷層類型;在沒有用符號表示斷層產狀及類型的地質圖上,也畫出了斷層線。此時,首先要注意斷層的大致傾向及傾角,然後判斷兩盤相對位移方向。關於斷層的存在,我們還可以撇開斷層符號來檢驗。
當地質圖上某一地層界線沿走向突然中斷,說明該處有傾向斷層或斜交斷層存在;如圖面上沿地層傾向發現地層有不正常的缺失(這從與地層柱狀圖的比較可以鑒別),或不對稱的重復出現,則往往有走向斷層存在。
在上述褶皺、斷層構造判讀時,參閱所附圖切地質剖面圖是有益的,但本次實習應側重於根據地質圖面的判讀。
② 隧道地質圖中傾向怎麼看
最上面的是剖面的方向,也就是這個地質剖面從左到右的方向,上面標的角度是342度,靠近正北 略偏西(角度從正北0度開始,順時針直到正北360度結束)
下面的是傾向與傾角,傾角好理解 就是岩層傾斜的角度,37度
傾向則代表傾斜方向在水平面的投影,與地層面的走向相差90度,簡而言之就是岩層傾斜的方向(水平上的表示),這個角度一般是從岩層高點往低點投影在水平面上,然後與上述剖面的角度方向相同(角度從正北0度開始,順時針直到正北360度結束)。
那麼傾向傾角表達什麼含義呢,一個岩層在三維中如何表示(假設它是一個無限延伸的傾斜塊體),我們描述了它的傾斜方向,隨後描述了它的傾角,這樣一個岩層就描述清楚了,實際上地層產狀三要素:走向,傾向,傾角 就是專門描述這種性質的,然後走向與傾向相差90度所以一般用傾向,傾角即可。
③ 如何從地質圖上判斷上盤和下盤
斷層的種類:
根據斷層線上原來相鄰接的兩點在斷層運動中的相對運動狀況可以將斷層分類。
如果它們的運動只在水平方向上,並且平行於斷層面,那麼這斷層叫走向滑動斷層。走向滑動斷層又進一步分為右滑和左滑斷層。
如果一個觀察者站在斷層的一側,面向斷層,另一邊的岩塊向他左方滑動,那它就叫左滑斷層。之所以如此稱呼,因為要追索被移動了的地表特徵時,該人需沿斷層線轉向左邊,才能在那一邊找到與這邊相對應的特徵。這種走向滑動斷層也叫右旋或左旋、右行或左行斷層,或統稱走向斷層。加利福尼亞聖安德列斯斷層是一條右旋斷層或滑動斷層。
沿斷層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對運動,則是傾向滑動斷層。上盤相對下盤向下運動的傾向滑動斷層是正斷層。
當斷層面傾角小於或等於45°,上盤相對下盤作向上運動時,叫沖斷層,而若斷層面傾角大於45°,則稱逆斷層。
兩盤相對運動方向界於走向滑動斷層和傾向滑動斷層之間的,叫斜向滑動斷層。
斷層兩盤之間的相對位移常被叫作斷層落差和平錯。落差反映垂直位移,而平錯反映水平位移。以上所說的斷層都有一個共同的運動特點,即在運動中兩盤的構造保持著平行。
但也可以有這樣的斷層,相鄰兩盤塊體之間發生了扭動、轉動,這樣的斷層被稱為旋轉斷層或剪狀斷層.
上面這張照片里山嶽右邊的線形結構,就是美國加州著名的聖安地列斯斷層,它也是地球表面最長和最活躍的斷層之一。
聖安地列斯斷層的深度有15公里,存在的時間已經超過2000萬年。照片是從奮進號太空梭拍攝的雷達影像和測地衛星的真色影像所組合出來的。巨大的太平洋板塊沿著聖安地列斯斷層,相對於北美板塊向北漂移,平均每年移動數厘米,按這種移動速率,經過數百萬年後,地球表面的陸塊分布和現在比起來,將會有很大的不同。
斷層
地殼中岩石的斷裂。地殼的擠壓力或張力使斷裂兩側的岩塊發生相對位移。斷層的長度可由幾公分到數百公里,沿斷裂面(斷層面)的位移也可由不到1公分到數百公里。位移往往分布在由無數單個斷層組成的斷層帶內,斷層帶可寬數百分尺。斷層分布不均勻,在某些大區域內一個斷層也沒有;而一些地區則被各樣大小的無數斷層所切割。斷層有直立的、水平的,或向任何角度傾斜的。斷層面上部的岩塊稱為上盤;下部的稱為下盤。
斷層面能被磨得很光滑,留下摩擦的條痕稱為斷層擦痕;斷層面兩則岩石可能被壓碎成細粒黏土狀,稱為斷層泥;如壓碎的岩粒較粗,則稱為斷層角礫。有時斷層鄰近的岩層,由於抵抗滑動也會發生褶皺或彎曲。有厚土層的地區斷層面通常被覆蓋。斷層面兩側斷塊的位移一般根據沉積層或其他標志如礦脈和岩牆來測定(相對於某一平面如海平面的絕對位移一般是測不出的)。
沿斷層的運動可以是旋轉運動,兩側斷塊彼此相對旋轉。斷層的視運動可以是與實際運動完全不同的,侵蝕作用把實際運動形跡都消除了。運動可以是持續蠕動,或在數秒內發生幾公尺數量級的躍動。大部分地震是沿斷層的快速運動引起的。斷層可根據其傾角和相對運動以及視運動來分類。正斷層或重力斷層是由於地殼受豎直擠壓拉張而形成的。上盤向下滑動,傾角一般大於45°。這種斷層在世界上到處可見到。在美國猶他州和內華達州,斷層形成山脈一側或兩側的邊界。斷裂時因上盤向下滑動數千公尺變為谷底而相對形成了這些山脈。
④ 怎麼看地質圖啊!
全面的地質圖應該有圖例,不同類型的褶皺和斷層有不同的符號表示。如果是為了專考試要自己判斷,屬如果沒有圖就這么和你說估計我說得你也不會明白的。可以多看一些別人標好的圖,觀察地層線的變化,從中總結出經驗就好了。
再簡單些練習:將一組平行線標上年代代表各個地層界線,如由上至下地層變新。
向斜:這組線向上突;背斜:這組線向下凹。
構造發展史的判斷原理:老的構造被新的構造錯斷、彎曲等。比如兩條斷裂,肯定是一條(1號)錯斷另一條(2號),那麼2號是老的,1號是新的。再看這些構造包含那些地層,又被什麼地層所覆蓋,就可以判斷出他們產生的大致年代了。
有些東西自己實在不知道怎麼表達,不好意思了。
⑤ 怎麼在地質圖上看山峰還是山谷
其實等高線高程主要看數據,山谷的話——你可以連接兩邊上(在同一等高線上的),看中間的高度是否小於中間的山峰?我只記得有山頂(一般會有三角形標記的)、山脊就像山谷一樣看,只是要中間的高度大於另2點
⑥ 怎麼看這張地質圖裡面標注角度的符號(有圖)T T
地圖正上方一般為正北(除非有特殊說明)。以正北方為0度,順時鍾方向確定角度。T兩端出頭的是走向,一端出頭的是傾向。 走向用量角器量一下,傾向圖上標注了。
⑦ 如何在地質圖上看岩層高低
在地形地質圖上,主要是看等高線,就是那些彎曲的線。一般每隔10米或20米或50米會有一根較粗的線,粗線上有數字標注高程,高程大的,表示地勢高,高程小的,表示地勢較低。
⑧ 如何閱讀地質圖
准確的說應抄該是地形地質圖,襲就是帶等高線的地質圖。 地質圖中內容很豐富,不同類型地質圖側重點也不一樣,所以閱讀重點也不同(視你的目的而定)。 總體上閱讀地質圖的順序應是:看區域,看局部,再看區域,即總、分、總。 1、看區域。首先看圖例,了解這個地區總體上的地層發育情況、接觸關系情況、構造類型情況、岩漿活動情況,其次看圖區,大致了解地形地貌和水系情況以及地層、不整合面、構造、岩漿岩的空間分布情況。這時在大腦里樹立了這個地區總體地形、地質概況。 2、看局部。對圖中每一條斷層、岩體、岩層產狀進行細致分析,研究其性質、類型、基本特徵。 3、看區域。在對局部地質現象詳細了解的基礎上,總結區域地質特徵。如果你的意思只是說如何判斷傾向、傾角,簡單地說有兩種辦法: 1、V字形法則(內容我就不展開了),它是定性分析傾向傾角與地形地貌的關系,即地層傾向、傾角與山坡坡向、坡角的關系 2、三點法(內容不展開),它是定量計算傾角的方法
⑨ 在地質圖中怎麼用量角器量剖面線的走向角度
360°,北向為0°,正東是90°,依次順時針轉個圈,你量一下這根線與水平線或者垂直線的夾內角,然後加減不容就出來了么
我大致目測了一下你這根剖面的走向應該是北西西至南東東的,換成角度可能是270~300°的樣子,走向嘛,應該是兩個方向的,往兩個對立的方向延伸嘛
⑩ 怎麼在地質圖上判別正斷層或逆斷層
判斷斷層為正斷層還是逆斷層可以通過上盤沿斷層相對的方向辨別,上盤沿斷層內向下方運動容的斷層為正斷層,上盤沿斷層面相對上升的斷層是下斷層。
斷層上盤相對於下盤沿斷面向下運動,即上盤標志層跡線下方的斷層(見斷層上盤與下盤)。正斷層的斷面傾角較陡,一般約為60º。一般認為多數正斷層是在重力作用和水平張力作用下形成的,正斷層斷面的傾角一般為45度~90度。
逆斷層是上盤沿斷層面相對上升的斷層,一般認為逆斷層是受到近與水平的擠壓應力作用而成,因之多與皺褶相伴生。
(10)怎麼在地質圖上看走向擴展閱讀
無論是正斷層還是逆斷層,它們都具有以下特徵:
1、斷層規模愈大,推移距離愈遠,斷層面傾角也愈平緩,有時斷層面呈波狀起伏。逆掩斷層常顯示出強烈的擠壓破碎現象,形成角礫岩、糜棱岩等構造岩。
2、在斷層帶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風化侵蝕。沿斷層線常常發育為溝谷,有時出現泉或湖泊。
3、斷層的產生是由於地殼運動中產生的強大的壓力和張力,超過岩層本身的強度對岩石產生破壞作用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