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探測月球地質結構的儀器是什麼

探測月球地質結構的儀器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2-13 19:54:18

① 月球探測器具體用途有哪些

代替人進行科學考察、獲取信息.通過月球車,可實現勘探地質結構構造、地形等,還可以安放地震儀記錄月球的月震以及小行星對月球的撞擊情況,最終了解月球的現狀和演化.

② 對月球進行探測的方式有哪些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自然地成為空間探測的第一個目標?對月球探測的方式有:

(1)在月球近旁飛過或在其表面硬著陸,利用這個過程的短暫時間探測月球周圍環境和拍攝月球照片?前蘇聯發射的「月球」3號探測器就以這種方式發回了第一批月球背面的照片;美國的「徘徊者」7?8?9號探測器採用了命中月球的軌道,在與月球撞擊之前發回一系列照片?

(2)以月球衛星的方式取得信息,這種方式能有較長的探測時間並能獲取較全面資料?

(3)在月球表面軟著陸,可拍攝局部地區的高解析度照片和進行月面土壤等分析?「月球」9號探測器發回月球局部地區的第一批照片,測定了月球表面的輻射量;「勘測者」號探測器共發回圖像約8.7萬幅;蘇聯的月球車通過地面遙控在月球上行駛?探測並發回資料?

(4)載人或不載人航天器軟著陸後取得樣品返回地球進行實驗室分析的方式?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航天員在月面安置了激光測距反射器?宇宙線探測器?太陽風收集器?月震儀等儀器,帶回了月面岩石樣品和照片?

「阿波羅」號飛船航天員在月球上一共停留近280小時,足跡達100千米,帶回月球岩石樣品約440千克,這些樣品受到20多個國家的1000多位專家,其中包括中國科技工作者的分析研究?前蘇聯發射了「月球」16?20和24號探測器,從月球取回了樣品?這些探測器所取得的大量資料大大充實了人們對月球的認識?

③ 從月球上能看到地球的儀器叫什麼名字啊

哈勃望抄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縮寫為HST), 是以襲天文學家哈勃為名,在軌道上環繞著地球的望遠鏡。他的位置在地球的大氣層之上,因此獲得了地基望遠鏡所沒有的好處-影像不會受到大氣湍流的擾動,視相度絕佳又沒有大氣散射造成的背景光,還能觀測會被臭氧層吸收的紫外線。於1990年發射之後,已經成為天文史上最重要的儀器。他已經填補了地面觀測的缺口,幫助天文學家解決了許多根本上的問題,對天文物理有更多的認識。哈勃的哈勃超深空視場是天文學家曾獲得的最深入(最敏銳的)的光學影像。

④ 什麼是月球探測器

月球探測器是對月球和近月空間探測的宇宙飛行器。分為無人探測和載人探測兩個階段。迄今,人類已經向月球發射過幾十顆探測器,有前蘇聯的「月球」號系列,美國的「徘徊者」號系列、「月球軌道環行器」系列、「月球勘測者」系列和「阿波羅」載人飛船系列等。首先是進行無人探測,它們各自攜帶所需的儀器設備,前往月球的周圍空間或深入月球本土探測,初步摸清月球的性格和脾氣。這些儀器設美國「勘測者」號月球探測器

備主要有電視攝像機、無線電通信設備、月岩採集器、月球車等。探測方式有飛近月球拍照,將探測器直接撞擊月岩(探測器的儀器工作到碰撞月岩時才中斷),繞月拍攝月球背面照片,採用著落月面之前啟動探測器上的逆向火箭,使探測器緩慢軟著落,軟著落後探測器仍然可以繼續探測;圍繞月球軌道環行,對月球拍攝特寫鏡頭;用採集器採集月岩,分析月球的月質條件;利用月球車對月面進行考察和在月面做科學實驗。

經過無人探測打下基礎,緊接著開始載人探測。1969年7月16日美國發射的「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登月艙在月面著落,使神話「嫦娥奔月」成為現實,宇航員在月面行走,成為「奔月」的男「嫦娥」。其後,「阿波羅」的另5艘載人飛船登月艙也相繼登月成功,詳細地揭示了月球表面結構性質、月球表面物質的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能,並探測了月球的重力、磁場和月震等。人類撩開了月亮女神神秘的面紗,一睹她秀麗的風采。

知識點

月球車

月球車是一種能夠在月球表面行駛並完成月球探測、考察、收集和分析樣品等復雜任務的專用車輛。月球車分為無人駕駛月球車和有人駕駛月球車。無人駕駛月球車由輪式底盤和儀器艙組成,用太陽能電池和蓄電池聯合供電,行駛是靠地面遙控指揮。有人駕駛月球車由發動機驅動,靠蓄電池提供動力,有宇航員駕駛操作。

⑤ 中國首個月球探測器叫什麼

「嫦娥1」號是中國自主研製並發射的首個月球探測器。該探測器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

「嫦娥1」號月球探測器

資料表明,「嫦娥1」號主要用於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關物質元素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探測地月空間環境等。整個「奔月」過程預計需要8~9天。「嫦娥1」號發射成功,使得中國成為世界第五個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地區。

「嫦娥1」號是中國的首顆繞月人造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製。「嫦娥1」號平台以中國已成熟的「東方紅3」號衛星平台為基礎進行研製,並充分繼承「中國資源2號衛星」、「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等衛星的現有成熟技術和產品,進行適應性改造。衛星平台利用「東方紅3」號衛星平台技術研製,對結構、推進、電源、測控和數傳等8個分系統進行了適應性修改。數據資料顯示,「嫦娥1」號星體為一個2×1.72×2.2米的長方體,兩側各有一個太陽能電池帆板,完全展開後最大跨度達18.1米,重2350千克。有效載荷包括CCD立體相機、成像光譜儀、太陽宇宙射線監測器和低能粒子探測器等科學探測儀器。

專家指出,「嫦娥1」號月球探測衛星由衛星平台和有效載荷兩大部分組成。「嫦娥1」號衛星平台由結構分系統、熱控分系統、制導,導航與控制分系統、推進分系統、數據管理分系統、測控數傳分系統、定向天線分系統和有效載荷等9個分系統組成。這些分系統各司其職、協同工作,以保證月球探測任務的順利完成。

根據中國月球探測工程的4項科學任務的需要,科學家們在「嫦娥1」號上搭載了8種24台科學探測儀器,重130千克,即微波探測儀系統、γ射線譜儀、X射線譜儀、激光高度計、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太陽風離子探測器、CCD立體相機、干涉成像光譜儀。

為了保證完成月球探測工程任務,對承擔衛星發射任務的「長征3」號甲火箭進行了41項可靠性的設計工作,以提高其運載可靠性。

「嫦娥1」號探月衛星發射成功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乃至文化領域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從政治領域來看,「嫦娥1」號發射成功體現了中國強大的綜合國力以及相關的尖端科技,是中國發展軟實力的又一象徵,表明了中國在有效地掌握和利用太空巨大資源、實現科研創新、凝聚民心、增強國家競爭力等一系列遠大目標的決心與行動。「嫦娥1」號在十七大勝利閉幕之際成功發射升空,無疑是對中共十七大獻禮的最好禮物。這將極大地振奮全國人民的民族精神,提高中共的執政威信。歷史已經多次證明,在事關全民族利益、指向國家改革開放深化的重大時代事件面前,民眾與中央上下同欲,其產生的集中效應不但能確保「嫦娥奔月」成功,也能在以後的日常建設中起到領航燈作用,保證社會又快又好地和諧發展。「嫦娥」奔月的成功,還將意味著在國際空間開發和探測上,中國必將佔有一席之地並且具有發言權。這也是中國在發射「嫦娥1」號探月衛星後,要求成為國際空間站第17個成員國的原因所在。

而從經濟領域來看,「嫦娥1」號探月衛星的發射成功將帶動信息、材料、能源、微機電、遙科學等其他新技術的提高,對於促進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月球上特有的礦產資源和能源是對地球上礦產資源的補充和儲備,將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月球表面具有極其豐富的太陽能,月壤中蘊藏的豐富的氦-3也能提供新型核聚變的材料,應用前景廣闊。

從軍事領域來看,「嫦娥1」號探月衛星的發射成功表明我國的導彈打衛星和激光摧毀衛星的技術已經日臻成熟。雖然這次「嫦娥1」號衛星沒有攜帶任何與軍事有關的設備,但是中國的運載火箭可以在發射出現故障時實施緊急關機,飛船和衛星可以在外太空實施數次變軌,當衛星發生故障,可以用彈道導彈或者激光予以摧毀,顯示我國如果要在外太空實現軍事用途也並非難事。

從科技領域來看,它將促進中國航天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和中國基礎科學的全面發展。月球探測將推進宇宙學、比較行星學、月球科學、地球行星科學、空間物理學、材料科學、環境學等學科的發展,而這些學科的發展又將帶動更多學科的交叉滲透。目前中國科學家對月球的了解和認識往往依賴於他國提供的材料,這樣就喪失了許多研究月球的機會。

從文化領域來看,「嫦娥1」號的發射成功具有重要的啟蒙意義。探月給人類本身帶來了社會發展理念的「顛覆性改變」,人類第一次將思維與身軀同時掙脫地心引力的束縛,進入到地球以外的無限宇宙空間中,實地接觸了月球表面,人類之前所摸索出的各種科學理論得到部分驗證或反證。人類文明編年史從國家疆域、地球視野進入到「光速世界」,堪稱又一大跨越。

「嫦娥」奔月的成功帶給中國人的是加快發展的堅定信心,就如當年中國爆炸原子彈之後全世界華人的欣喜。中國歷來都是一個大國,可是中國卻在很久以前丟掉了自己的強國地位。每一次成功帶來的國家強大的希望對於中國人都是激勵,這種激勵又進一步刺激了新的成功,獲得巨大的民族動力。「嫦娥」奔月所帶來的攻堅精神、創新意識都成為了全民的寶貴精神財富。「嫦娥」奔月是舉國關注的公共事件,通過媒體以各種形式傳播「嫦娥」奔月的科普知識、時代意義,公眾接受了氛圍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和科學啟蒙。

知識點

月球三維圖像

月球三維圖像是中國第一個探月衛星「嫦娥1」號所描繪的月球表面照片,是由CCD立體相機獲取的影像數據,經三線陣數字攝影測量處理製作而成。2009年9月28日,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全月球三維數字地形圖通過專家評審。這是目前(截至2009年9月28日)國際上精度最高的全月球三維數字地形圖。

這幅全月球三維數字地形圖是目前(指2009年9月)國際上覆蓋全月球、平面與高程的解析度最高、數據精度最高的月球三維地形數據,將極大地促進對月表形貌的特徵、規律與成因的研究,推動月球構造與區劃的科學釐定,深化對月球地質及其演化歷史的認識,並為後續月球探測工程的科學目標設計、有效載荷配置、關鍵技術要求和工程保障條件等奠定重要基礎。

⑥ 月球地質構造

月球是外星人造的

看一看,其它行星的衛星,直徑都沒有超過母星的百分之五,但是我們 月球卻大到百分之二十七,這樣比較之後,是不是發現月球實在「大得不自然」了。這個資料,又在告訴我們,月球的確不尋常。

隕石坑都太淺了
科學家告訴我們,月球表面的坑洞是隕石和彗星撞擊形成的。地球上也有些隕石坑,科學家計算出來,若是一顆直陘10哩的隕石,以每秒三萬哩的速度(等於100萬噸黃色炸葯的威力)撞到地球或月球,它所穿透的深度應該是直徑的四到五倍。

地球上的隕石坑就是如此,但是月球上的就奇怪了,所有的隕石坑竟然都「很淺」,以月球表面最深的加格林坑(Gagrin Crater)只有4哩,但它的直徑 有186哩寬!直徑186哩,深度最少應該有700哩,但是事實上加格林坑的深度只是直徑的2%而已,這是科學上的不可能。為什麽如此?大文學家無法圓滿解釋,也不去解釋,因為心裡清楚,一解釋就會推翻所有已知的月球知識。 因為,只能用月球表面約四哩深處下有一層,很堅硬的物質結構,無法讓隕石穿透,所以,才使所有的隕石坑都很淺。那麽,那一層很硬的物質結構是什麽?

不可能存在的金屬
月球隕石坑有極多的熔岩,這不奇怪,奇怪的是這些熔岩含有大量的地球上極稀有的金屬元素,如鈦、鉻、釔等等,這些金屬都很堅硬、耐高溫、抗腐蝕。 科學家估計,要熔化這些金屬元素,至少得在2、3千度以上的高溫,可是月球是太空中一顆「死寂的冷星球」,起碼30億年以來就沒有火山活動,因此月球上如何產生如此多需要高溫的金屬元素呢?
而且,科學家分析太空人帶回來的 380公斤月球土壤樣品後,發現竟含有純鐵和純鈦,這又是自然界的不可能,因為自然界不會有純鐵礦。
這些無法解釋的事實表示了什麽?表示這些金屬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為提煉的。那麽問題就來了,是誰在什麽時候提煉這些金屬的?

地球上看不到的那面
月球永遠以同一面對著地球,它 背面直到太空船上去拍照後,人類才能窺視容顏。以前天文學家認為月球背面應和正面差不多,也有很多隕石坑和熔岩海。但是,太空船照片卻顯示大為不同,月球背面竟然相當崎嶇不平,絕大多數是小隕石坑和山脈,只有很少的熔岩海。此種差異性,科學家無法想出解答,照理論言,月球是太空中自然星體,不管那一面受到太空中的隕石撞擊的機率應該相同,怎會有內外之分呢?
月球為何永遠以同一面向著地球?科學家 說法是說它以每小時 16.56公里的速度自轉,另一方面也在繞著地球公轉,它自轉一周的時間正好和公轉一周的時間相同,所以月球永遠以一面向著地球。
太陽系其它行星的衛星都沒有這種情形,為何月球「正好」如此,這又是一種巧合中的巧合嗎?難道除了巧合之外,不能找一些其它的解釋嗎?

數百年來的怪異現象
月球曾發生過不少無解的現象,數百年來的天文學家不知已看過多少次了。一六七一年,三百多年前的科學家卡西尼就曾發現月球上出現一片雲。一七八六年四月,現代天文學之父威廉赫塞爾發現月球表面似乎有火山爆發,但是科學家認為月球在過去三十億年來已沒有火山活動了,那麽這些「火山」是什麽?
一八四三年曾繪制數百張月球地圖的德國天文學家約翰史谷脫,發現原來約有10公里寬的利尼坑正在逐漸變小,如今,利尼坑只是一個小點,周圍全是白色沈積物,科學家不知原因為何?
一八八二年四月廿四日,科學家發現月球表面「亞里斯多德區」出現不明移動物體。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九日,月面「達爾文牆」出現三個明亮光點。一九五四年七月六日晚上,美國明尼蘇達州天文台台長和其助手,觀察到皮克洛米尼坑裡面,出現一道黑線,過不久就消失了。一九五五年九月八日,「泰洛斯坑」邊緣出現二次閃光。一九五六年九月廿九日,日本明治大學的豐田博土觀察到數個黑色物體,似乎排列成DYAX和JWA字形。
一九六六年二月四日,蘇俄無人探測船月神九號登陸「雨海」後,拍到二排塔狀結構物,矩離相等,依凡桑德生博士說:「它們能形成很強的日光反射,很像跑道旁的記號。」伊凡諾夫博士從其陰影長度估計,大約有15層樓高,他說:「附近沒有任何高地能使這些岩石滾落到現在位置,並且成幾何形式排列。」
另外,月神九號也在「風暴海」邊緣拍到一個神秘洞穴,月球專家威金斯博士因為自己也曾在卡西尼A坑發現一個巨大洞穴,因此他相信這些圓洞是通往月球內部。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廿日,美國軌道二號探測船在距「寧靜海」46公里的高空上,拍到數個金字塔形結構物,科學家估計高度在15至25公尺高,也是以幾何形式排列,而且顏色比周圍岩石和土壤要淡,顯然不是自然物。一九六七年九月十一日,天文學家組成的蒙特婁小組發現「寧靜海」出現「四周呈紫色的黑雲」。
這些奇異現象,不是一般的外行人發現,全是天文學家和太空探測器的報告,意味著:月球上有人類未知的神秘! 月面上的不明飛行物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廿四日,太陽神八號太空船在調查將來的登陸地點時,遇到一個巨大、約l0平方英里的大幽浮,但在繞行第二圈時,就沒有再看到此物。它是什麽?沒人知曉。
太陽神十號太空船也在離月面上空五萬尺的地方,突然有一個不明物體飛升,接近他們,這次遭遇拍下了紀錄片。
一九六九年七月十九日,太陽神十一號太空船載著三位太空人奔向月球,他們將成為第一批踏上月球的地球人,但是在奔月途中,太空人看到前方有個不尋常物體,起初以為是農神四號火箭推進器,便呼叫太空中心確認一下,誰知太空中心告訴他們,農神四號推進器距他們有六千英里遠。太空人用雙筒望遠鏡看,那個物體呈L狀,阿姆斯壯說:「像個打開的手提箱。」再用六分儀去看,像個圓筒狀。另一位太空人艾德林說:「我們也看到數個小物體掠過,當時有點振動,然後,又看到這較亮的物體掠過」。
七月廿一日,當艾德林進入登月小艇做最後系統檢查時,突然出現二個幽浮,其中一個較大且亮,速度極快,從前方平行飛過後就消失,數秒鍾後又出現,此時兩個物體中間射出光束互相連接,又突然分開,以極快速度上升消失。
在太空人要正式降落月球時,控制台呼叫:「那裡是什麽?任務控制台呼叫太陽神十一號。」太陽神十一號竟如此回答:「這些寶貝好巨大,先生……很多……噢,天呀!你無法相信,我告訴你,那裡有其它的太空船在那裡,……在遠處的環形坑邊緣,排列著,……他們在月球上注視著我們……。」
蘇俄科學家阿查查博士說:「根據我們截獲的電訊顯示,在太空船一登陸時,與幽浮接觸之事馬上被報告出來。」
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廿日,太陽神十二號太空人康拉德和比安登月球,發現幽浮。一九七一年八月太陽神十五號,一九七二年四月太陽神十六號,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太陽神十七號,……等等的太空人也都在登陸月球時 見過幽浮。
科學家蓋利曾說過:「幾乎所有太空人都曾見過不明飛行物體。」第六位登月的太空人艾德華說:「現在只有一個問題,就是他們來自何處?」
第九位登月的太空人約翰楊格說:「如果你不信,就好像不相信一件確定的事。」一九七九年,美國太空總署前任通訊部主任莫里士 查特連表示「與幽浮相遇」在總署里是一平常事,並說:「所有太空船都曾在一定距離或極近距離內被幽浮跟蹤過,每當一發生,太空人便和任務中心通話。」
數年後,阿姆斯壯透露一些內容:「它真是不可思議……,我們都被警示過,在月球上曾有城市或太空站,是不容置疑的,……我只能說,他們的太空船比我們的還優異,它們真的很大……。」
數以千計的月球神秘現象,如神秘閃光、白雲、黑雲、結構物、幽浮等,全都是天文學家和科學家共睹的事實,這些現象一直未有合理解釋,到底是什麽呢?

空心的太空船月球
一九七0年,俄國科學家柴巴可夫(Alexander Scherbakov)和米凱威新(MihKai Vasin)提出一個令人震驚的「太空船月球」理論,來解釋月球起源。他們認為月球事實上不是地球的自然衛星,而是一顆經過某種智慧生物改造的星體,加以挖掘改造成太空船,其內部載有許多該文明的資料,月球是被有意的置放在地球上空,因此所有的月球神秘發現,全是至今仍生活在月球內部的高等生物的傑作。
當然這個說法被科學界嗤之以鼻,因為科學界還沒有找到高等智慧的外星人。但是,不容否認的,確是有許多資料顯示月球應該是「空心」的。
最令科學家不解的是,登月太空人放置在月球表面的不少儀器,其中有「月震儀」,專用來測量月球的地殼震動狀況,結果,發現震波只是從震央向月球表層四周擴散出去,而沒有向月球內部擴散的波,這個事實顯示月球內部是空心的,只有一層月殼而已!因為,若是實心的月球,震波也應該朝內部擴散才對,怎麽只在月表擴散呢?

架構新月球
現在,我們可以來重新架構月球理論了:月球是空心的,月殼分為兩層,外殼是岩石及礦物層,像是自然的星體,由於隕石撞擊月球後,只能穿透這一層,已知隕石坑的深度都不深,最深只有四哩,所以此層厚度最多五哩。
月球內殼是堅硬的人造金屬層,厚度不知道,也許只有十哩,成分含有鐵、鈦、鉻等,能耐高溫、高壓、腐蝕,是一種地球人未知的合金。
因為太空人安裝在月球,表面的月震儀顯示震波只在月表傳遞,而不深入內部,可見月球的確只有這兩層月殼。既然如此,月球就不是自然界的,它是人造的,造它的「人」經過精細計算,將月球從他們的星系迎到太陽系來,擺在現在的位置,使地面上的人能在夜間看到它,而且和太陽一樣大。所以,月球起源的三種理論都不對。
「造月的人」讓月球永遠以一面向著地球,因為這一面有不少控制地球的設備。他們自己住在月球背面的內部,因為月球表面日夜溫差太大,中午最熱是攝氏 127度,夜間最泠是零下 l83度,不適合居住,所以都住在內部。他們巳發展出飛碟,經常飛出外面做些研究或修護儀器,並注意地球人的動靜,有時被地球太空人看到,有時被地面上的望遠鏡觀測到。
「造月的人」是那一種外星人?他們來此有多久了?我們目前都還不知道。也許不久,地球人就能知道月球的真相了。
我用科學無法解釋的實際月球現象,來重新架構月球的理論,「圓滿的」將月球之謎……解答,有誰能說這樣做是「不科學」呢?

⑦ 探測地質構造的物探儀器有哪些

這個一般是先說具體方法的。
小比例尺區域構造填圖一般多用重力和磁法(重力儀回和磁力儀),有時也用到答地震。
大比例尺用重力、磁法、電法、地震方法(對應為重力儀、磁力儀、電法儀和地震儀)。其中電法又有好多分支,如高密度電法、瞬變電磁法、電磁測深、激電測深等,相對應儀器也有好多種。即使同一種方法,例如磁法儀器也有好多種(國產和進口的都有)

⑧ 探測地下工程和地質結構的儀器有什麼主要是想知道一座山是否含有大量石塊以便可用於拋填。

你好,山體一般抄由岩石組成,要了解襲山體表面主體土壤層及岩石風化殼的厚度,可用電法勘探的方法,如高密度電法儀即可完成類似的問題,但僅限於表層,當厚度較大時則要用瞬變電磁法解決了,要精確查明,最好布置少量的鑽探加以驗證為妥。當然還有其他的物探方法,如地震折射波發等,但較復雜。

⑨ 人類從未停止過對月球的探索什麼也是一種探測月球的儀器

天文望遠鏡也是一種探測月球的儀器。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