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體系什麼意思
① 工程地質學與地質學的關系是什麼
一、專業不同
1、地質學是一門探討地球如何演化的自然哲學。地質學專業培養具備地質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相關學科基礎知識,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初步的研究、教學和管理能力。
能在科研機構、學校從事地質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在地礦、冶金、建材、石油、煤炭、材料、環境、基礎工程、旅遊開發從事技術開發與技術管理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2、地質工程專業是研究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之間相互制約關系,主要研究如何獲取地質環境條件,並分析研究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相互制約形式。
進而研究認識、評價、改造和保護地質環境的一門科學,是地質學的一個分支,是地質學與工程學相互滲透、交叉的邊緣學科。
二、主修課程不同
1、地質學專業
地質學、結晶礦物學、古生物學、地史學、岩石學、構造地質學、礦床學、地球物理及勘探方法、地球化學、遙感技術等。
2、地質工程專業
《高等數學》、《大學外語》、《大學物理》、《大學化學》、《工程制圖》、《大學計算機信息技術》、《程序設計語言》、《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普通地質學》、《礦物岩石學》、《水文地質學基礎》、《地質工程設計》、《基礎工程》等。
三、就業方向不同
1、地質學專業
地質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後不僅可在高等院校從事地質科學的教學工作,也可以向國家資源能源勘探、開發與環保、城市建設、城市交通、港口、水利水電建設、國防和地質災害監測與防治等機構從事研究工作。
2、地質工程專業
畢業後可在國土資源、工礦企業、工程設計院、資源勘查與評價,環境評價,城市與環境水文地質,工程勘察、設計和施工、生產管理等方面的開發、科研與管理工作。
② 地球物理學與地質學的區別是什麼
地質學,地質泛指地球的性質和特徵。主要是指地球的物質組成、結構、構造、發育歷史等,包括地球的圈層分異、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岩石性質、礦物成分、岩層和岩體的產出狀態、接觸關系,地球的構造發育史、生物進化史、氣候變遷史,以及礦產資源的賦存狀況和分布規律等。在我國,「地質」一詞最早見於三國時魏國王弼(226~249)的《周易注?坤》,但當時屬於哲學概念。1853年(清咸豐三年)出版的《地理全書》中的「地質」一詞是我國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具有科學意義的概念。地球物理學:本專業培養具備堅實的數理基礎和較系統的地球物理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基本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初步的教學、研究能力,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或相關的技術和行政部門從事科研、教學、技術開發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掌握數學、物理、地質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地球物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以及地球深部構造、地震預測、地球物理工程、能源及礦產資源勘察等的基本技能;了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了解國家科技、產業政策、知識產權等有關政策和法規;了解地球物理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③ 新地質學的誕生是什麼
正當18世紀天文學家繼續關注宇宙深處和太陽系這一迷人領域時,另一些思想家開始把注意力轉向地球自身的歷史以及它的起源。如果天體可以被理解為一部按牛頓定律運行的巨型鍾表機制,是不是也有一種機制可以解釋地球各種特徵的創生?為什麼會有陸地和海洋?為什麼會有山巒和低谷?為什麼岩石有不同的種類?某些岩石看上去像是鑲嵌有各種生物或物體,那些奇怪的特徵意味著什麼?
古希臘哲學家曾經猜測過形成地球特徵的原因。米利都的泰勒斯曾經注意到海浪沖擊海岸造成的破壞力,但是蜿蜒的河流持續侵蝕河床的破壞力也不亞於海浪。泰勒斯說,顯然水有改變地形的巨大能力。在泰勒斯看來,水是如此重要以致他相信水是地球上所有物體的本原,包括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泰勒斯說,地球自身可以看成是一艘浮游在巨大海洋中的船,海洋中翻滾的波浪可能是地震的起因,我們的地球因此而顛來晃去。盡管泰勒斯以及其他希臘思想家的許多思想在今天看來天真得不可相信,但他認識到水的力量是塑造和形成地形的基本力量這一點卻是一項重要的早期觀察結果。當然,他的思辨僅僅只是思辨而已。偉大的希臘思想家都是哲學家,不是科學家,因為古希臘人並不想、也不打算科學地「證明」自己的思想,他們就沒有辦法比較,哪種猜想更正確。所有的參與者都有權利持有某種觀點,假如他們的智力正常的話。
大約公元前100年,世界上的文化、商業和政治權力中心轉移到了羅馬,羅馬人不理思辨那一套。他們更注重實際而不是哲學,寧可把時間花在設計最好的方法來建造道路、橋梁、隧道和溝渠,以便擴展羅馬的權力和聲望。對於羅馬人來說,操心為什麼大山會矗立在那裡,是無益之舉,取而代之的是,他們更願意找到最好的方法,以建造越過或繞過這些大山的道路。
羅馬衰敗之後,西方世界大多數智力活動都局限於修道院,求知興趣大多轉向東方。在那裡,在伊斯蘭的學堂里,許多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思想得以保留。然而,阿拉伯的知識分子,盡管他們借用、保留和補充希臘的知識,卻很少對我們今天所謂的地質學感興趣。偉大的阿拉伯哲學家阿維森納(Avicenna,980~1037)雖然嘗試建立一個算不上精緻的系統,借用了古希臘的一些思想加以補充,但是仍有許多問題大多是出自他自己的解釋。
文藝復興時期,當求知之風開始從東方緩慢地吹回西方世界時,在知識門類的清單中,地質學研究仍然處於末位。傑出藝術家達·芬奇興趣廣博,他於1508年就地質學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其中有些想法來自阿維森納的思想,例如山脈是由高地侵蝕而成,不過達·芬奇也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河流的形成靠的是雨水和融雪,在義大利北部發現的奇異化石貝殼是曾經在此生存過的海底生物的遺骸,當陸地被海水淹沒時,它們就已經死了。不過大體說來,相對於阿拉伯人或古希臘人,達·芬奇的地質學思想並未高明多少。
由於基督教會的介入,情況變得更為復雜,整個中世紀,文明之薪火幾乎受教會一手操縱,但是,一個強有力的單一權威力量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事。既然古人對於地質學問題興趣不大,那麼,當他們涉獵此領域並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時,就不會面臨任何正式或明確的反對意見。如果他們對此保持相對沉默或見解缺乏深度,那麼,這種停滯更多與他們缺乏興趣或訓練有關,而與現有權威的干涉無關。
然而,隨著基督教教會的權力越來越大,情況有了很大變化。17世紀伽利略的天文學觀測使他得出結論,是太陽而不是地球處於太陽系的中心,這一結論激起了教會的憤怒。它與當時的教義直接矛盾,而教義是基於聖經世界觀和托勒密流傳下來的天文學系統。對於教會來說,來自上帝的啟示是神聖的,聖經是主宰一切的最終權威。基督教徒可以去詢問地球的歷史,但是他們只能轉向聖經去找答案。
1654年,有一位愛爾蘭主教,名叫厄舍爾(James Ussher,1581—1656),根據聖經的年表仔細計算了地球的年齡,確定地球的第一天是公元前4004年的10月23日,也許是上午9點鍾。他還為整個宇宙的創造過程建立了一個時間表,結果是一個禮拜,正如聖經所述。厄舍爾的計算在當時很受歡迎,因為大多數神學家都同意,地球的年齡在5000年和6000年之間。當早期學者開始涉獵地球及其形成這一領域時,面對的正是這一背景。
當然,地球看來遠不止幾千年,任何一位有心的觀察者顯然都會看出這一問題。隨處可見的斷裂和風化現象,高聳的山脈、深谷和懸崖,這些事實都在強烈地暗示,地球曾經遭受過巨大的滄桑之變。實際上神學家一般也都同意,地球正處於嚴重的衰落中,也許維持不了多久了。然而,它怎麼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變化如此之大呢?
另一個問題是,岩石中埋藏的化石。化石的知識可以追溯到古希臘,但是它們的存在一直令人困惑。在17世紀末,許多嚴肅的思想家逐漸接受化石是過去生物的有機遺骸。但是,依然有不少人死死守住更神秘的或者柏拉圖的觀點而不放。
形成和化石(formations and fossils)這兩個詞其實具有內在的聯系,它們正是17和18世紀地質學研究的焦點所在。
④ 地質學研究的內容是什麼
地質學是關於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層圈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版史的知識體權系。是研究地球及其演變的一門自然科學。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越來越大,地質環境對人類的制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資源、維護人類生存的環境,已成為當今世界所共同關注的問題。
⑤ 地質學是什麼意思
研究地球形成和發展、地殼的組成物質、各種地質作用及它們在國民經濟中的應用等問題的科學
⑥ 地質學和地理學的區別是什麼
1:首先在學科分類上,地理學代碼是0705,地質學0709,
2:地理學是關於地球及其特徵、居民和版現象的學問,它是研究地球表權層各圈層相互作用關系,及其空間差異與變化過程的學科體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部分。
地形學即地貌學,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態特徵及其發生、發展、結構和分布規律的科學。研究內容包括地球表面形態和形成動力的分析,地球表面形態的發生、發育規律和組成地貌的沉積物的研究。它與地質學、地球物理學、自然地理學等學科關系密切,既是一門邊緣科學,又是一門獨立的科學。主要包括構造地貌學、氣候地貌學、動力地貌學、應用地貌學、岩石地貌學和實驗地貌學等。
3:地理學應該包含地形學和地質學,屬於自然地理學范疇,這就是他們之間的聯系
⑦ 《地質學基礎》是什麼樣的課程
《地質學基礎》涵蓋了地質學科中主要基礎學科(動力地質學、岩石學內、構造地質學、地史容古生學)的基本原理、主要概念、重要理論。課程基本內容包括三大方面:(一)地球的一般特徵及物質組成;(二)各種內動力和外動力地質作用的特點和產物;(三)地球和生物演化歷史及各地史階段的主要特徵。
本課程是一門系列課程,包括①《地質學基礎》面對與地學有關的專業,如地質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資源開發工程、岩土工程、測繪工程等本科學生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是學生第一門引入專業學習的課程。通過學習學生將系統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地質學領域的基礎知識。這是學習後續各專業課必備的基礎,同時也是加強學生專業素質的重要環節。因此,本課程的教學直接關繫到學生專業基礎知識是否扎實,能否具備全面、良好的專業素質;②《地球科學導論》,面對全院其它專業包括人文、社科專業本科學生開設的一門選修課,這是我院在加強學生素質教育課程改革中的一項創新,目的是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宇宙觀與地球觀,拓寬知識面提高認識客觀世界的思維能力。
⑧ 地質學研究的內容是什麼
研究地球的物質組分及其形成條件和分布規律的學科有:地球化學、結晶學、內礦物學、岩石學、礦容床學和寶石學.
研究地球的內部構造及其形成條件和演化規律的學科有:構造地質學、區域地質學和地球物理學.
研究地球的歷史的學科有:地史學、古生物學、岩相古地理學和第四紀地質學.
研究地質學的應用問題的學科有:工程地質學、環境地質學、煤田地質學和石油地質學.
研究地質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學科有:同位素地質學、數學地質學和實驗地質學.
全球的綜合性研究的學科有:板塊地質學、海洋地質學和天文地質學
⑨ 地質學是什麼
地質學的特點:
第一,地質學的研究對象涉及到悠久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地球自形成
以來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在這樣漫長的時間里,地球曾發生過滄海桑田、翻天覆地的重大變化,而其中任何一個變化和事件,任何一粒礦物和一塊岩石的形成和演化,都往往要經歷數百萬年甚至數千萬年的周期。對這些變化和事件,人們不能像研究人類歷史那樣,可以藉助於文字和文物;也不能像研究物理那樣,可以單純依靠在實驗室中做實驗,而必須靠研究分析地球本身發展過程中所遺留下來的各種記錄。
同時,地球具有巨大的空間,在不同地點和不同深度,具有不同的物質
基礎和外界因素,因而有不同的發展過程。海洋和大陸、大陸的各個部分、地球表層和深部,都有其不同的發展過程。因此,既要研究它們的共性,更要研究它們的差異性和相關性,才能全面、深入地找出地球的發展規律。
第二,地質學具有多因素互相制約的復雜性。它所研究的對象和內容,
從小到礦物組成的微觀世界到大至整個地球以及宇宙的宏觀世界,從礦物岩石等無機界的變化到各種生命出現的演化,從常溫常壓環境到目前還不能人為模擬的高溫高壓環境,從各種變化的物理過程、化學過程到生物化學過程,從地球本身各個部分的物質能量轉化到地球與外部空間的物質能量轉化等等,充滿著各種矛盾和相互作用的復雜過程。任何一種地質過程,都不可能是單一的物理過程和化學過程,地球自誕生以來,不僅形成了光怪陸離的礦物世界、岩石世界、海洋大陸、高山深谷,也出現和演化成了種類繁多的生物世界。眾所周知,目前在實驗室中即使合成最簡單的生命物質,也是非常不容易。地球演化到今天,產生出如此面貌,這固然與其具有人類歷史所不能比擬的充分時間有關,同時也說明地球演化的地質過程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
第三,地質學是來源於實踐而又服務於實踐的科學。但地質學必須首先
是以地球為大課堂,以大自然為實驗室,進行野外調查研究,大量掌握實際資料,進行分析對比歸納,得出初步結論,然後再用以指導生產實踐,並不斷修正補充和豐富已有的結論。遠在數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人類的祖先就是在製造石器的過程中,逐步掌握了一些岩石的特性,後來在銅器時代、鐵器時代,人類又在生產活動中逐步掌握了尋找有用礦產的某些規律。近代以來,由於工礦業的發展,特別是相鄰科學和現代技術的進步,又推動了地質學的突飛猛進,不斷形成新的理論。
⑩ 地質學專業的主要課程是什麼
地質學專業大學本科開設專業學科有:
普通地質學、晶體光版學與光性礦物學、結權晶學與礦物學、岩石學、地史學、古生物學、構造地質學、地球化學、資源地質學等。
通識課程就是數學,英語、物理、化學、計算機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