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法國中部什麼地質作用形成

法國中部什麼地質作用形成

發布時間: 2021-02-13 17:04:45

① 西北地區的地形特點,並簡要說明其形成的地質作用.

山地與盆地相間分布——內力作用形成,由於地質構造運動,斷層發育,形成差異升降內,山地在外力侵蝕作用(流容水、冰川、風力等)下形成現代的地表形態.
盆地中的山前沖積洪積平原是流水的的沉積作用形成的,沙漠戈壁是風力侵蝕、沉積作用形成的.

② 地形地貌由哪些地質作用形成

1、河流侵蝕作用:形成河谷地形(侵蝕河谷)
2、河流的搬運、堆積作用:在山區形成沖內積扇;河流容沿岸形成沖積平原;河流中下游形成河漫灘平原;河流入海口形成河流三角洲。
3、河流的侵蝕作用和堆積作用:形成不同的階地。

③ 形成美國中部平原的地質作用是

主要原因是密來西西比河的沖刷源.沉積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
沖積平原的形成條件有3個:
①在地質構造上須是相對下沉或相對穩定的地區,在相對下沉區形成巨厚沖積平原,在相對穩定區形成厚度不大的沖積平原;
②在地形上須有相當寬的谷地或平地;
③須有足夠的泥沙來源.

④ 火山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

1選B,2選D。 第1題,該島是大洋海嶺的一部分,位於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的生長邊界上,岩漿活動較活躍。第2題,該島南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冬季較溫和;緯度較高,夏季氣溫不高。

⑤ 南丹山是由什麼地質作用形成的

地質作用復有兩大分類制:
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岩、重力、化學作用使地表平坦。
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岩漿活動、變質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
南丹山平均海拔約500米,是珠三角唯一的亞熱帶雨林,雨林中土壤和岩石的風化作用強烈,土壤營養貧瘠,其風化殼較厚。南丹山地理位置的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⑥ 地形地貌由哪些地質作用形成

內力作用:
褶皺、斷層。
外力作用:
風力、流水、冰川

⑦ 地表的地質作用有哪些如何形成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地表地質作用包復括:風化作用、制剝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硬結成岩作用。

形成方式:地面大氣、水和生物等在太陽能、重力能的影響下產生的動力而形成的,可參見外動力地質作用形成原因。
影響因素與形成方式有關。

⑧ 求圖示地質地貌景觀名稱,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

圖示地質地貌景觀為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系指由產狀水平或平緩的層狀鐵鈣專質混合不均勻膠屬結而成的紅色碎屑岩( 主要是礫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並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蝕、風力侵蝕等綜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狀、寶塔狀、針狀、柱狀、棒狀、方山狀或峰林狀的地貌特徵。

⑨ 地質作用形成哪些地貌

除了人工形成的地貌,其他都是地質作用的結果。
地質作用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⑩ 阿爾金山北部是屬於什麼地貌類型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

阿爾金山山脈蒙語意為「有柏樹的山」。山脈地處藏北高原北緣,南北界於柴達木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間,東西與祁連山和昆侖山兩大山系相連,其山脈東西長約730公里,南北寬約60-100公里,近似東西走向。山脈東西部兩端高,中部較低(海拔在4000-4200米之間)。
海拔5000米以上的區段發育著現代冰川。
阿爾金山地區的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是我國最大的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它的面積相當於一個江蘇省。保護區核心區屬第三紀末地殼變動形成的封閉型山間盆地,群峰巍峨,峽深谷幽,叢林莽莽,人跡罕至,是各類野生動物的天然樂園。1987年,國家在這里建立了野生動物保護區。保護區里生息著野駱駝、野驢、野牛、盤羊、藏原羚、藏羚羊、斑頭雁、黑頸鶴、雪豹等珍禽異獸50多種,其中屬國家級保護的珍稀野生動物多達15萬余頭。
阿爾金山山脈西段、中段最高峰蘇拉木塔格峰(6295米)、玉蘇普阿勒克峰(6062米)由於較難進入和缺乏資料,至今仍是處女峰;東段山區相對易進入,最高峰也稱為阿爾金山,海拔5828米,東距甘青公路約100公里是黨金山口,此處是阿爾金山山脈與祁連山山脈的分界處。
目前,阿爾金山山脈東段北坡山麓處於疏勒河下游南岸,南坡在蘇干湖附近,南北相對高差分別為3000米和4800米左右,主峰拔地而起直插雲天,它處於阿爾金山深斷裂線上,這與峰區高聳峻拔有直接聯系。
自南向北,峰區有三列山地相間兩條谷地,其地貌概況如下:
南列主峰區山峰高度在5200-5828米之間,主峰區沿山脊線兩側分布著近30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山脊兩側發育著31條現代冰川,其中北坡冰川有20條。薩木薩克溝冰川有17條。10號冰川為本區最大的冰川,其長度3.8公里,冰川末端海拔4520米,冰川粒雪線海拔為4840米。主峰阿爾金山位於南坡5號冰川兩粒雪盆結合處的後壁。在薩木薩克溝南側10號冰川粒雪盆的後壁上,另有一座5782米的高峰與東側主峰相對,二者相距6000米,相對高差46米。薩木薩克谷地,東高西低,海拔4200-4400米,為河流形成區,該溝向北穿越中列山地中部斷裂後匯入青石溝,是青石溝的上源。
中列山地山峰海拔在4700-5550米之間。山地切割破碎,北坡發育了12條冰川,南坡僅有一條小冰川。中列山地最大的冰川是七里溝冰川,其長度2.1公里。冰川末端平均海拔4660米。中列山地與薩木薩克溝谷地相對高度約1000米。薩木哈布塔拉谷地,海拔在3500-4200米之間。谷地西段(青石溝)較寬闊,海拔也較低,向東部延伸則有5個4000-4200米之間的分水嶺處於該谷地中。
北列山地(青石溝東西一帶)地勢明顯降低,地形散漫,山峰高度在3500-4849米之間,沒有現代冰川分布,該山地為阿爾金山的外圍山地,再向此逐漸進入山麓地帶,最後沒於疏勒河下游。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