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建在什麼地質構造上
『壹』 三峽大壩建在背斜向斜還是地塹為什麼
若只限定地質條件當然是向斜,實際上這類討論沒有考慮修水庫最主要考慮什麼條件,修水庫回最主要考慮集水面答積和大壩的工程量,實際工程建設要考慮壩高、壩寬、岩層結構、集水面積、體積,交通通達性、工程建設費用、移民等諸多因素,地質條件往往是次要的。三峽選擇背斜構造考慮的最主要是三斗坪的工程量小、建設費用低交通便利。
『貳』 三峽大壩建成的原理是什麼為什麼要建成上窄下寬喃
三峽大壩建成的原理是連通器的運用,它能讓大型輪船在上下游之間順利往返航行。三峽大壩是混凝土重力壩,就是靠自身的重力保證大壩的穩定性。要建成上窄下寬是因為液體內部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樞紐主要建築物由大壩、水電站、通航建築物等3大部分組成。主要建築物的型式及總體布置,經對各種可行性方案的多年比較和研究,並通過水力學、結構材料和泥沙等模型試驗研究驗證,均已確定。選定的樞紐總體布置方案為:
泄洪壩段位於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長483米,在泄洪壩段底部,均勻分布有22孔導流底孔弧形門,底坎高度為56米(或57米),弧門寬6米,高8.5米,22孔弧門分別由22台液壓啟閉機啟閉,兩側為電站壩段和非溢流壩段。
水電站廠房位於兩側電站壩段後,另在右岸留有後期擴機的地下廠房位置。永久通航建築物均布置於左岸。
(2)三峽大壩建在什麼地質構造上擴展閱讀
三峽工程對環境和生態的影響非常廣,其中對庫區的影響最直接和顯著,對長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響,甚至還有人認為三峽工程將會使得全球的氣候和海洋環境發生重大變化。
三峽大壩建成10年後,中國三峽集團堅持在生態保護基礎上有序開展項目建設與運營,注重工程保護與自然養護的協調統一,採取多種有效措施積極保護陸生生態和水生生態,全面開展水土保持和生態修復工作。
長江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保護監測系統以庫區為重點,延及長江中下游與河口相關地區,由27個監測重點站組成,監測內容包括污染源、水環境、農業生態、陸生生態、濕地生態、水生生態、大氣環境、地災、地震以及人群健康等。
中國三峽集團堅持採取種質資源保存、植物園保存、野外遷地保存、建設三峽珍稀特有植物培育基地等多種措施,開展了以琪桐、疏花水柏枝、荷葉鐵線旅、紅豆杉等三峽珍稀特有植物為重點的保護與研究工作。對工程施工區的古樹名木,實行了就地或移栽保護。根據水土保持方案,分區進行了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
2013年,三峽流域各項目工程的渣場、料場、邊坡防護及對外交通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基本到位,施工跡地生態修復工作進展順利,總體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明顯。
截至2013年底,「三通一平」等工程施工區攔渣率達86.00%,水土流失總治理度達61.80%,擾動土地整治率為59.98%,壩區林草覆蓋率為54.1%,土壤流失控制比為0.08,取得了預期效果。
『叄』 請問三峽大壩建在什麼地質構造下上是向斜還是背斜為什麼質測題
應該是背斜,拱形構造,牢固。雖然向斜槽部受擠壓堅硬,但底部是張版裂的,不堅固
鮮為人知的是權,三峽庫區還穿越了另一個更大的地理空間:川東平行嶺谷。
長江由西向東穿越30多列南北向為主的豎嶺,主要有華鎣山、九峰山、縉雲山、中梁山、銅鑼山、明月山、清風山、鐵鋒山、木歷山、挖斷山、觀面山、方斗山等,然後才橫越齊岳山(瞿塘峽)、巫山、黃陵背斜(西陵峽)。
『肆』 三峽大壩的結構特點
三峽大壩工程包括主體建築物工程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總長3035米,壩頂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量221.5億立方米,能夠抵禦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三峽大壩左右岸安裝32台單機容量為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安裝2台5萬千瓦電源電站,其2250萬千瓦的總裝機容量為世界第一,三峽大壩榮獲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世界紀錄。
樞紐主要建築物由大壩、水電站、通航建築物等3大部分組成。主要建築物的型式及總體布置,經對各種可行性方案的多年比較和研究,並通過水力學、結構材料和泥沙等模型試驗研究驗證,均已確定。選定的樞紐總體布置方案為:
泄洪壩段位於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長483米,在泄洪壩段底部,均勻分布有22孔導流底孔弧形門,底坎高度為56米(或57米),弧門寬6米,高8.5米,22孔弧門分別由22台液壓啟閉機啟閉,兩側為電站壩段和非溢流壩段。
水電站廠房位於兩側電站壩段後,另在右岸留有後期擴機的地下廠房位置。永久通航建築物均布置於左岸。
工程主體建築物及導流糟土石方挖填量約1.34億立方米,混凝土澆築2794萬立方米,鋼筋制安46.30萬噸,金屬結構制安25.65萬噸,水輪發電機組制安26台套。
(4)三峽大壩建在什麼地質構造上擴展閱讀:
一、壩址
三峽工程大壩壩址選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壩水利樞紐上游約40千米處。長江水運可直達壩區。
工程開工後,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長約28千米的准一級專用公路及壩下游4千米處的跨江大橋――西陵長江大橋。還修建了一批壩區碼頭。壩區已具備良好的交通條件。
二、主要建築物
1、大壩
攔河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軸線全長2309.47米,壩頂高程185米,最大壩高181米。
泄洪壩段位於河床中部,前緣總長483米,設有22個表孔和23個泄洪深孔,其中深孔進口高程90米,孔口尺寸為7×9米;表孔孔口寬8米,溢流堰頂高程158米,表孔和深孔均採用鼻坎挑流方式進行消能。
電站壩段位於泄洪壩段兩側,設有電站進水口。進水口底板高程為108米。壓力輸水管道為背管式,內直徑12.40米,採用鋼襯鋼筋混凝土聯合受力的結構型式。校核洪水時壩址最大下泄流量102500立方米/秒。
2、水電站
水電站採用壩後式布置方案,共設有左、右兩組廠房,安裝26台
水輪發電機組,其中左岸廠房14台,右岸廠房12台。水輪機為混流式,機組單機額定容量70萬千瓦,合計額定裝機容量1820萬千瓦。
2003年7月10日,左岸電站2號機組投產發電並移交三峽電廠,這是三峽工程第一個投產的機組。2008年10月29日,右岸15號機組投產發電,是三峽水電站右岸電廠最後一台發電的機組。
三峽工程在設計時還為地下電站預留了擴容空間,右岸地下電站共安裝6台機組,總容量為 420萬千瓦。機組將於2010-2012年相繼安裝投產。
3、通航建築物
通航建築物包括永久船閘和升船機,均位於左岸山體內。永久船閘為雙線五級連續梯級船閘。單級閘室有效尺寸為280×34×5米(長×寬×坎上最小水深),可通過萬噸級船隊。
升船機為單線一級垂直提升式,承船廂有效尺寸為120×18×3.5米,一次可通過一條3000噸的客貨輪。
承船廂運行時總重量為11800噸,總提升力為6000牛頓。在靠左岸岸坡設有一條單線一級臨時船閘,滿足施工期通航的需要。其閘室有效尺寸為240×24×4米。
『伍』 從工程地質的角度,分析三峽大壩的選址!
三峽大壩選擇三斗坪的理由有: 1、 美人沱花崗岩壩區的10個壩段,地質構造背景、岩性條件基本相似,地質條件的差異主要反映在河谷地貌和岩石表面風化深度兩個方面,大體分為兩種類型,經比較,一類選擇了中等寬河谷的太平溪壩段為代表,另一類選擇了寬河谷的三斗坪壩段為代表。前者適合於布置地下廠房,工程防護條件較好;後者適合於布置壩後式廠房,施工場地開闊。這兩個壩段均具備興建混凝土高壩的地質條件。 2、 為火成岩--閃雲斜長花崗岩(以下簡稱花崗岩),三斗坪壩址就位於這一江段,是適於建設混凝土高壩的壩址。往上游看,上游的白帝城至廟河,長141千米,為變質岩、砂岩、石灰岩;下游的蓮沱至南津關,長20千米,為岩溶發育的石灰岩,均很難選出好的壩址。如果再放大到南津關到重慶,長658千米,也只有這31千米是地殼深處噴發出來的花崗岩。 3、 壩址的花崗岩,岩性均一,岩體完整,力學強度高,飽和抗壓強度達100兆帕,相當於一萬米的水柱壓力;壩址區有兩組斷層(地質學上也叫斷裂構造),規模均不大,傾角多在60°以上,且膠結良好。這也是很難得的,因為國內外高壩壩址中,大多都有1條或數條規模較大的斷層,而且斷層之間大多夾有破碎帶甚至像硬粘泥一樣的泥化夾層。 4、 岩體透水性微弱,單位吸水量一般小於0.01升/分?,即在1分鍾內、1米水頭下、1米孔段長度范圍內的透水量一般小於0.01升。這在國內外的高壩壩址中也是很少見的。大多是雖然總體上透水性微弱,但局部地段透水性較強,需要進行特別的防滲處理。 壩址位於前震旦紀多期岩漿活動形成的結晶基底的黃陵背斜核部。從區域地質背景及新構造運動特徵分析,黃陵結晶基底區無活動性斷裂及孕育中強震的發震構造,是一個穩定性較高的剛性地塊。以壩址為中心,半徑320千米范圍內近2000年歷史記載證明,區內地震水平不高,強度小,頻度低,屬典型弱震環境。國家地震部門多次鑒定,1987年再次復核,並經國家地震局地震烈度評定委員會核准,均將壩址區地震基本烈度定為Ⅵ度,這同樣是很難得的。
『陸』 三峽的地質地理地貌,盡量專業些,最好能從地質構造方面說明為什麼不能建三峽大壩
為什麼在秭歸那邊不能建三峽大壩,你在哪裡看的啊?
三峽大壩建在前震旦紀回花崗一閃長答岩岩基體上,新鮮岩體的工程地質特性均一,完整性好,力學強度高,透水性微弱。壩址上下游8公里范圍內無活動性斷裂(仙女山斷裂帶離大壩在20公里左右,已設地震等各種監測設施)。壩址河谷開闊,地形條件也有利於大壩、電站、船閘等樞紐工程的布置和施工。
唯一不足的是,大壩三斗坪壩址建在黃陵背斜核部南端,一般工程建設要選向斜位置。但做為攔河大壩還要考慮其他因素,比如上面所說的壩址穩定性等,所以大壩建於背斜上。背斜可能導致侵蝕加劇,但三斗坪的花崗閃長岩體非常堅硬,抗水蝕能力強,可以最大限度的抵消侵蝕帶來的影響。
當然,三峽大壩肯定也給庫區帶來了很多後續的地質災害,比如秭歸的水土流失、新灘、千將坪的滑坡、甚至蓄水誘發的地震,但這不是選址的原因,你在長江中上游不管在那裡建,這些地質災害都是不可避免的。
『柒』 三峽大壩建在上游還是下游
我們平常所指的長江中下游應該是包括湖北省在內,而三峽大壩實際上是在長江三峽出口處的湖北宜昌市附近,因此,其位置可以肯定是在長江的中游。
『捌』 三峽大壩基石構造
三峽大壩是巨型的重力壩.所謂重力壩就是利用結構自重來維持穩定回的水利工程建築,特徵答是壩體極其厚重堅實.長江三峽壩體高185米,壩頂部寬15.18米,壩底寬130米,正常蓄水水位高175米,長度達2335米,是世界第一大壩,其結構的牢固程度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重力壩的壩基需要與河床和兩岸地質結構緊固在一起,形成渾然一體的結構,要撼動這樣的巨型鋼筋混凝土實心結構決非普通彈葯所能夠作到的.
『玖』 長江三峽大壩建築在什麼岩上
閃長斜花崗岩(來黑雲母花崗源岩)為岩體呈淺肉紅色。岩石由鉀長石、斜長石、石英、黑雲母組成。副礦物有磁鐵礦、榍石、鋯石、磷灰石等。岩體侵入於南園組,發育有高嶺土化,為燕山早期的產物,並因受擠壓具較強烈片麻狀構造。岩體中有較多的閃長岩類包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