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下施工應考慮哪些地質因素

地下施工應考慮哪些地質因素

發布時間: 2021-02-13 11:16:35

『壹』 工程地質條件包括哪些因素

(1) 地層的岩性: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它們的成因、時代、岩性 相關書籍
、產狀版、權成岩作用特點、變質程度、風化特徵、軟弱夾層和接觸帶以及物理力學性質等.(2) 地質構造:也是工程地質工作研究的基本對象,包括褶皺、斷層、節理構造的分布和特徵、地質構造,特別是形成時代新、規模大的優勢斷裂,對地震等災害具有控製作用,因而對建築物的安全穩定、沉降變形等具有重要意義.(3) 水文地質條件:是重要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動態和化學成分等.(4) 地表地質作用:是現代地表地質作用的反映,與建築區地形、氣候、岩性、構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關,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風沙移動、河流沖刷與沉積等,對評價建築物的穩定性和預測工程地質條件的變化意義重大.(5) 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狀況、山坡陡緩程度與溝谷寬窄及形態特徵等;地貌則說明地形形成的原因、過程和時代.平原區、丘陵區和山嶽地區的地形起伏、土層厚薄和基岩出露情況、地下水埋藏特徵和地表地質作用現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徵,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到建築場地和路線的選擇.

『貳』 地下工程選擇施工方法主要考慮的因素是什麼

地質 水文 氣候

尤其是地質和地下水必須要了解掌握一些情況 才可動工

『叄』 城市建設中必須考慮哪些地質因素

勘察前先摸清地下情況,不要打鑽打到電纜、光纜、地鐵等設施,賠不起啊!
施工中考慮周邊情況,挖基坑,不要造成周邊房屋開裂,也是賠不起啊!
其餘的想到再說。

『肆』 地下室工程施工時應注意哪些要點

地下室工程施工時應注意哪些要點,請樓主到www.gong123.com下載吧版,很多資料,免費權的

『伍』 地下建築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有哪幾個方面

工程地來質條件是指工程建築物自所在地區地質環境各項因素的綜合。
這些因素包括: (1) 地層的岩性: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它們的成因、時代、岩性 相關書籍、產狀、成岩作用特點、變質程度、風化特徵、軟弱夾層和接觸帶以及物理力學性質等。

『陸』 1. 淺埋暗挖法在具體選擇施工方法時,一般應考慮哪些因素

淺埋暗挖施工廣泛用於城市地鐵、市政工程、城市熱力與電力隧道、城市地下過街道、地下停車場、水利工程等工程項目中。淺埋暗挖技術是以加固和處理軟弱地層為前提,採用足夠剛性的復合式襯砌結構,選用合理的開挖方式,應用信息化量測反饋設計和施工,以保證施工安全,控制地面沉降。
淺埋暗挖以「管超前、嚴注漿、短進尺、強支護、早封閉、勤量測」為施工控制要點,採用多種輔助工法,超前支護,改善加固圍岩,調動部分圍岩的自承能力;採用不同的開挖方法及時支護、封閉成環,使其與圍岩共同作用形成聯合支護體系;在施工過程中應用監控量測、信息反饋和優化設計,實現不塌方、少沉降的安全生產與施工。
淺埋暗挖施工方法適用面廣,尤其對於結構埋置淺、地面建築物密集、交通運輸繁忙、地下管線密布,且對地面沉陷要求嚴格的都市地區更為適用。但這種方法危險因素較多,相應對安全生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要危險因素
在淺埋暗挖施工過程中,造成危險的因素包括地質、環境、施工方法、人員素質、設備條件等。與普通建築施工對比,淺埋暗挖施工易發生以下幾種事故。
1.土石方坍塌
隧道施工過程中,由於圍岩地質條件發生突變或地下水位變化,以及人為或客觀原因造成隧道洞身開挖後,臨空時間過長,圍岩因應力釋放、承壓塊或圍岩失穩、風化、圍岩擾動范圍過大過強,如果沒有採取相應的對策措施,就會發生土石方坍塌事故。
2.模板倒塌
造成模板倒塌的原因主要有:模板工程施工沒有專項組織設計或方案;現澆混凝土模板支撐沒有經過設計計算,支撐系統強度、剛度不夠,在澆築混凝土過程中,造成整體失穩坍塌;拆模時,混凝土沒有達到設計強度;在模板上堆物過多,使模板超過允許荷載;使用質量差的鋼管、扣件造成支撐系統的鋼管變形或扣件崩裂等。
3.用電安全
因淺埋暗挖主要在洞內施工作業,空間較小,人員與設備之間、設備與設備之間的距離比較狹窄,動力、照明線路交叉,風、水、電管路都需要鋪設,加之洞內濕度大,加大了用電安全的管理難度。
安全控制要點
1.防止土石方坍塌事故
在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應積極做好地質超前預報,認真研究地質勘察報告及施工地質剖面圖,對隧道洞身穿越岩層做好分段處理。在圍岩體開挖剝落後,認真觀察圍岩的走向、傾角、裂隙及節理發育情況,做好對比、記錄分析工作,對地質斷層帶、圍岩體破碎或預測可能突變的地段,進行地質探孔、鑽取岩樣,探明前方4~5m左右的土體性質。
作好掌子面(指挖隧道的工作面)量測工作,對圍岩體的變化趨勢進行預測,制定對策切實指導施工作業。如發現有引起掌子面失穩的因素,採取封閉掌子面進行引排水或注漿改良地層,預防掌子面失穩塌方。
嚴格按照台階法開挖,開挖時預留核心土。核心土有一定坡度,具體坡角由土層性質確定。開挖時按設計進尺,嚴禁超挖、冒進。控制開挖進尺,減少開挖臨空面的臨空時間;在開挖後及時初噴,防止圍岩體因臨空時間過長而風化、失穩。
加強施工通風,確保隧道洞身開挖施工的可視度、空氣清新度;加強施工現場風、水、電管線路的維修和保養,確保施工期間正常運轉,防止因停風、水、電而導致下道工序無法進行而增長開挖後圍岩體的臨空時間而引起坍塌。
在施工現場備足一定量的方木、充氣磚或已裝噴錨料的編織袋,以備不時之需。一旦出現坍塌危險,要採取及時、合理的處理措施。首先控制塌方的擴大化,對危石及時清除,或用錨桿進行固定;及時初噴對圍岩面進行封閉,加快格柵的架設與錨噴速度;對塌方范圍,包括掌子面進行支撐加固處理;遭遇流沙時及時封閉掌子面,並對沙層壓注水泥-水玻璃雙液漿;對破裂面或斷層引起涌水導致的塌方,及時封閉掌子面後,進行帷幕止水注漿。
當塌方體積較小時,可採用直接錨噴處理或應急材料處理。直接錨噴處理方法是,先期進行初噴後,掛網並架設鋼格柵,分層噴實塌方後形成空洞;或在格柵上部平鋪方木或裝噴錨料的編織袋,在其間預埋鋼管頂到頂部,先往塌方空洞噴射一定的干噴錨料,然後完成格柵的噴射支護,最後通過鋼管壓注水泥漿。採用應急材料的處理方法是,當塌方來勢較快時,用方木、充氣磚或已裝噴錨料的編織袋等應急物資,對塌方位置進行臨時封堵,或馬上掛網架立格柵,在其上部塞填方木、充氣磚或已裝噴錨料的編織袋,在最里層預留注漿管後,直接進行錨噴,最後注漿。塌方體積較大時,不允許對塌方後的堆積體進行直接開挖,必須在做好以下3項措施後方可進行:塌空位置採用鑽孔下管先噴干噴錨料後注漿或直接壓注水泥漿充填;超前支護的護項工作;堆積體的注漿加固。
2.防止模板倒塌事故
模板工程的安裝、拆除作業施工,必須按專項施工方案和規定的作業程序操作,保證模板及其支撐材料的材質滿足施工剛度、強度要求。模板支撐應支設在堅實的基礎上,有足夠的支撐面積,嚴禁受力後基礎變形或下沉。模板及其支撐系統在安裝工程中,必須設置臨時固定設施,嚴防傾覆。模板未固定牢靠前,不得進行下一道工序。嚴禁在連接件和支撐件上攀登,嚴禁在上下同一垂直面上安裝、拆除模板。模板在荷載作用下,應有必要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並保證各部分形狀、尺寸和位置的正確性。模板在吊運過程前,應把吊車的位置調整適當,檢查吊具的牢固可靠性,拆除一切與模板有連接的物體,穩起穩吊,嚴格按「十不弔」操作,並採取可靠措施,防止模板大幅度擺動或碰倒其他模板等物體。拆除模板時,必須確保混凝土達到設計要求,採用先搭後拆的施工順序,混凝土拆模後形成的臨邊或洞口,應按規定進行防護。拆除平台底模時,應分批拆除,不得一次將頂模拆除。應按順序拆下格柵、底模,以免發生模板在自重荷載作用下一次性大面積脫落。拆模時必須設置警戒區域,並派人監護,不得留有懸空模板。
3.防止觸電事故
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線路必須統一設計,制定臨時用電施工方案。必須採用TN-S系統,設置專用的保護零線,禁止採用4+1電纜(指由一根截面小於主線芯的線做為接地保護線,一根與主線芯相同截面的線做為零線)方式。工作零線與保護零線必須嚴格分開,保護零線絕對不允許中間斷開,嚴禁穿過漏電保護器或通過任何閘刀、熔斷器等開關電器,並且在保護零線的末端及中間,應多處做重復接地,保證每處重復接地電阻值<10Ω。在同一系統中不允許對一部分設備採取接地,而對另一部分採取接零。
配電系統應設置總配電箱、分配電箱和開關箱。按照總配電箱→分配電箱→開關箱的送電順序,形成完整的三級用(配)電系統,做到「一機一閘一漏一箱」。開關箱與其控制的固定式用電設備的水平距離不宜超過3m。
嚴格加強施工用電現場管理,使用的電線不能隨意拖、拉,線路盡量採取架空線路,不能架空也要採取保護措施。注意不要讓電線浸泡在水中或被物體碾壓,發現電線老化、表皮破損、用電器具和零件缺損等,要及時更換和維護、維修。嚴禁使用拖線圓盤、多用插座等無防雨措施的器具。
要特別注意施工現場各電力線路的距離,避免鋼筋、水管、工器具等金屬物件觸碰高低壓電線。

『柒』 建築施工中,從哪些方面考慮場地的地質問題

地基土土質條件,水文條件,凍脹影響,周圍已建建築工程影響。擬建地的氣候條件等

『捌』 規劃工程用地選址考慮哪些地質因素

是否有地震斷裂帶、是否有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威脅、是否位於城市水源以及生態保護區、是否對周邊構成威脅等、有沒有地下文物和礦藏、地下水位的高低以及水質也是必須考慮的因素。

『玖』 修建地下停車場要考慮哪些因素

1.1地下建築結構概念和特點
地下建築結構是指在地面以下保留、回填或不回填上部地層,在地下空間內修建能夠提供某種用途的建築結構物。
1.1.1工程特點
地下建築結構設計不同於地上建築結構設計,其設計的工程特點表現在:
(1) 地下空間內建築結構替代了原來的地層,建築結構承受了原本由地層承受的荷載。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要最大限度發揮地層自承載能力,以便控制地下建築結構的變形,降低工程造價。
(2) 在受載狀態下構建地下空間結構物,地層荷載隨著施工進程發生變化,因此,設計要考慮最不利的荷載工況。
(3) 作用在地下建築結構上的地層荷載,應視地層介質的地質情況合理概化確定。對於土體一般可按鬆散連續體計算; 而對岩體,首先查清岩體的結構、構造、節理、裂隙等發育情況,然後確定按連續或非連續介質處理。
(4) 地下水狀態對地下建築結構的設計和施工影響較大。設計前必須弄清地下水的分布和變化情況,如地下水的靜水壓力、動水壓力、地下水的流向、地下水的水質對結構物的腐蝕影響等。
(5) 地下建築結構設計要考慮結構物從開始構建到正常使用以及長期運營過程的受力工況,注意合理利用結構反力作用,節省造價。
(6) 在設計階段獲得的地質資料,有可能與實際施工揭露的地質情況不一樣,因此,在地下建築結構施工過程中,應根據施工的實時工況,動態修改設計。
(7) 地下建築結構的圍岩既是荷載的來源,在某些情況下又與結構共同構成承載體系。

(8) 當地下建築結構的埋置深度足夠大時,由於地層的成拱效應,結構所承受的圍岩垂直壓力總是小於其上覆地層的自重壓力。地下結構的荷載與眾多的自然和工程因素有關,它們的隨機性和時空效應明顯而且往往難以量化。

1.1.2設計特點
地下建築結構的設計方法與地上建築結構的設計方法相比,其設計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基礎設計
① 深基礎的沉降計算要考慮土的回彈再壓縮的應力

『拾』 工程地質條件的六要素有哪些

(1) 地層的岩性: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它們的成因、時代、岩性 相關書籍
、產狀專、成岩作用特點、屬變質程度、風化特徵、軟弱夾層和接觸帶以及物理力學性質等。 (2) 地質構造:也是工程地質工作研究的基本對象,包括褶皺、斷層、節理構造的分布和特徵、地質構造,特別是形成時代新、規模大的優勢斷裂,對地震等災害具有控製作用,因而對建築物的安全穩定、沉降變形等具有重要意義。 (3) 水文地質條件:是重要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動態和化學成分等。 (4) 地表地質作用:是現代地表地質作用的反映,與建築區地形、氣候、岩性、構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關,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風沙移動、河流沖刷與沉積等,對評價建築物的穩定性和預測工程地質條件的變化意義重大。 (5) 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狀況、山坡陡緩程度與溝谷寬窄及形態特徵等;地貌則說明地形形成的原因、過程和時代。平原區、丘陵區和山嶽地區的地形起伏、土層厚薄和基岩出露情況、地下水埋藏特徵和地表地質作用現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徵,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到建築場地和路線的選擇。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