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兩所中國地質大學
① 為什麼中國石油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都有兩個
不是分校
華東的決不比北京的差
有的方面還要強一些
就是兩個校區 是平等的
我們石油大學兩個校區都是國家教育部管
不歸教育局管
② 兩所中國地質大學
實力的話,武漢強於北京,但北京不是有地區優勢么,所以基本打平。
③ 中國地質大學到底有幾個 位置在哪
中國地質大學有兩個,分別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學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
中國地質大學簡稱地大,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國土資源部共建的一所以地球系統科學為主體,應用科學、前沿科學,以及新興交叉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系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中國地質大學創建於1952年,前身是院系調整時期由北京大學地學系以及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等校的地質、工程等系科合並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於1960年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文革時期外遷。1975年整體遷至武漢,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
1987年,國家教委批准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在武漢、北京兩地辦學,總部設在武漢。2000年,進入教育部直屬高校序列。2006年,教育部、國土資源部簽署共建學校協議。
(3)為什麼有兩所中國地質大學擴展閱讀
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學科建設
截至2016年12月,該校擁有2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涵蓋8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1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33個碩士學位一級授權點,116個碩士學位二級授權點。
13個博士學位一級授權點,59個博士學位二級授權點,17個工程碩士領域和MBA、MPA等10個專業學位授權點,13個博士後流動站。
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學科建設
學校大力構建以地球系統科學為主導的學科體系,積極發展應用科學、前沿科學,以及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信息、納米、材料、生物、能源、環保等新興交叉學科。
截至2014年4月,學校有8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和16個省部級重點學科,擁有1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38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具有高校教師碩士學位授予權。
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發布的第三輪學科評估結果中,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2個學科排名全國第一,石油與天然氣工程排名第三,海洋學科排名第五;另有6個學科進入全國前二十名。
④ 中國地質大學為什麼有兩個
一、中國地質大學有兩個,分別是武漢、北京校區,要從中國地質大學的歷史說回起:
中國答地質大學源於1952年,前身是院系調整時期由北京大學地學系以及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等校的地質、工程等系科合並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於1960年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文革時期外遷。1975年整體遷至武漢,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1987年,國家教委批准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地質學院南遷後,原北京地質學院只設了一個留守處。1978年12月,在原北京地質學院留守處設立「武漢地質學院北京研究生部」,這就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前身。
1987年11,在武漢和北京校區同時舉行了隆重的中國地質大學掛牌揭幕儀式。
⑤ 兩個中國地質大學哪個更好
地大(武漢)和地大(北京)雖然名義上都是地大,但財政上一分家,現在共享的資源只內有院士(兩者關系容有點象大陸和台灣)
再說誰更好,中國地質大學是50年代建立的,原名北京地質學院經過幾年發展已經是當時全國最好的大學之一(實際上地大是由北大,清華,天大和一個無名學院的地球物理,地質等系合並在一起成立的),但由於文革時期得罪中央的人被趕出北京,幾經輾轉落戶武漢,改名武漢地質學院(也就是說真正的地大在武漢),但畢竟北京那還有塊地,並且可以讓一些退休的院士去北京,所以也沒廢掉北京校區.
現在北京地大除了幾懂樓什麼都沒有(真不知道怎麼還能培養研究生),而且所謂的211工程也是武漢地大,北京的那個沖其量不過一個三流大學而言.地大(武漢)研究生院和本科剩院在一起(只閣了條馬路)由於在東邊故稱東區(東區最東邊有個門過去就是華中科技大學)
⑥ 中國地質大學有兩所,一在北京一在武漢,兩所大學各有什麼優勢
武漢的強一點,在大學排名裡面武漢地大排名都在北京地大前面的
畢竟武漢地大以前是本部,資源優勢大一些。
⑦ 兩個中國地質大學有何區別
以前是一所 現在是兩所學校
處於競爭關系!
相對而言 武漢的比較好
北京的就是個位子好而已!~
自己選擇吧!
⑧ 關於兩所中國地質大學
國內大學的任何排名都是武漢地大和北京地大挨著的,北京只比武漢落後一位而以,以前兩個學校合並在一起時,武漢主要是本科生部,北京主要是研究生部。兩個學校幾乎所有的專業都一樣,論教學質量、教學條件、科研等兩個學校都差不多。但北京地大有一個地理優勢(不是在北京這個優勢),北京地大地處學院路,學院路有多所名校,比如北京地大南門就是北航,東門就是北京科技大學、北門就是北京語言大學,另外清華、北大、農大、礦大、北郵、北京電影學院都在學院路這一片,由於學院路有一個教學共同體,所以只要是學院路的學校都可以互選課,這樣只要你覺得用得到,是教學共同體的課你都可以去選,比如我是地大的學生,我就經常到北大醫學部去上課,如果你覺得學院路的教學共同體里開放的課不夠——沒關系,因為學院路所有學校的課堂都是開放的,只要你有精力,你都可以去聽學院路任何一所高校的任何一門課,以拓展你的視野,增加你的知識。另外學院路北面大約一百米就是中國科學院的總部,中科院有好幾個非常厲害的研究所就在這邊,到時候如果考中科院的研究生的話可以直接去問中科院的師兄弟。而武漢地大沒有這個優勢。
我是北京地大的學生,以前去武漢地大實習過一陣子,感覺武漢地大的食堂比較好,但北京地大的其他設施相對來說要比武漢的好。還有一點就是北京的名校太多,就像上面那位兄弟說的,兩所學校雖然都差不多,但是武漢地大在武漢也算是比較厲害的學校,但是北京地大在北京就是比較一般的學校了。當然你純粹去比大學的排名還是選武漢地大吧,武漢地大要比北京地大高一位。
⑨ 中國地質大學怎麼樣啊 為什麼有兩個啊, 是同一個學校,還是兩個學校啊
是兩個學校,學校的財政和行政都是分開的,招生的編號也都不一樣
⑩ 中國地質大學 為什麼有兩個校區,有什麼歷史來歷
漢口校區當年是一家地質學院,後來合並到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關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聯系
中國地質大學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唐山交通學院,北洋大學等校地質科系合並而成的北京地質學院,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為學校籌備委員會主任,劉型為學校首任院長。學校位於北京學院路,是當時聞名遐邇的「八大學院」之一,1960年被確認為全國重點大學。文革開始後不久,受國內外形勢影響,中央決定將北京十三所重點高校外遷。北京地質學院於1970年遷出北京,在湖北開始新的辦學歷程。學校南遷過程中歷盡磨難,損失很大,一度散落在四個地區辦學。在湖北兄弟高校的幫助下,於1975年定址武漢,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文革結束後,為解決學校部分知名學者因為工作需要仍然留在北京的問題,1978年經鄧小平同志批准在北京恢復辦學,成立武漢地質學院北京研究生部。
1987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武漢地質學院及其北京研究生部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分別稱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總部設在武漢。1988年,學校經批准設立研究生院,是我國首批成立的三十三所研究生院之一,九五期間,學校又被確定為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0年,學校由國土資源部劃轉教育部管理。2005年,根據教育部文件,位於武漢的大學總部撤銷,武漢和北京兩個校區獨立辦學,教育部仍然以一個中國地質大學整體進行建設。2006年,教育部與國土資源部簽署文件宣布共同建設中國地質大學。同年,學校申報的「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得到教育部和財政部批准,中國地質大學成為國家「985工程」建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