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實驗應該怎麼做
⑴ 地質局實驗測試崗是做什麼
地質試驗測試主要是光薄片鑒定、岩石礦物標本鑒定。 你需要有的專業知識是地質基礎、岩礦鑒定。
⑵ 地質實驗指的是什麼
主要是做岩礦分析
可分為:主量元素分析,微量元素分析,稀土元素分析,同位素分析等等
⑶ 任務認識地質實驗測試工作
任務描述
岩石礦物等地質樣品的分析數據,反映了自然界客觀事物存在的形態及其衍生、變化情況,提供了化學元素遷移、富集的規律和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的依據。對分析數據的最基本要求是准確,但任何一個分析程序都會產生大小不一的誤差,分析人員的技術水平也會有差異。如何才能獲得准確一致的數據,如何判斷數據是否准確,需要一個可行的、公認的辦法。通過本次任務的學習,明白實驗室工作流程及實驗室質量控制相關知識;知道准確度和精密度控制辦法。
任務分析
實驗室中岩石礦物分析主要由以下基本程序組成:
樣品驗收→試樣的加工→進行定性→根據樣品組成及待測項目選擇測定方法→擬定分析方案→實施檢測→審查分析結果。
一、樣品驗收
(1)實驗室接收客戶樣品時,應根據客戶的要求對樣品編號、數量、質量、性質(特性)、包裝和可檢性等逐項查對、驗收、登記。
(2)接收客戶實驗室樣品時,應記錄不符合情況和對可檢性的偏離及商定的解決方法。
(3)實驗室應建立合同評審程序。對於新的(第一次)、復雜的、重要的或先進的測試任務,實施合同評審並保存所有記錄。
二、樣品標識
實驗室應具有樣品標識系統。樣品在實驗室的整個過程應保留該標識。樣品標識系統的設計和運作應確保樣品實物和所有涉及樣品的記錄在實驗室流轉過程中不會混淆。
三、試樣制備
實驗室樣品制備應根據樣品性質、測試要求選用相關標准或規范的制備方法,確保試樣的代表性和一致性。分析樣品制備應嚴格按照《岩石礦物分析試樣制備》(DZ/T 0130.2-2006 )中的規定執行。對於送樣單位有特殊加工要求的樣品,可按照送樣單位的要求進行加工,但應遵循《岩石礦物分析試樣制備》中規定的加工原理。
四、測試方法選擇
選擇測試方法應考慮:
(1)滿足客戶的需求;符合相應法規、標准或規范的要求;適合於被檢樣品;本實驗室人員、設備能力和環境條件;安全、成本和時間。
(2)選擇測試方法首選標准方法,其次是通過確認的非標准方法。使用非標准方法應徵得客戶同意。
(3)根據岩石礦物種類和特性選擇分析方法。
(4)同一組分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分析方法時,應根據試樣的基體組成和待測組分含量大致范圍選擇適宜的分析方法。測量值應在使用分析方法的有效測量范圍之內。
(5)物相分析的分析方法,應根據采樣礦區的具體特點,進行方法試驗後確定。
(6)在能確保分析質量和客戶要求的前提下,應當使用准確、快速、先進的分析方法。
(7)校準曲線點數、各點濃度水平、空白試驗等均應合理、有效。
(8)對基體效應和干擾影響,應採用有效的消除方法。
(9)新制定的測試方法、非標准方法、超出預定范圍使用的標准方法、擴充和修改過的標准方法等應進行確認,以證實該方法適用於預期用途和目的。確認可採用下列一種或多種方法:①使用參考標准或標准物質進行校準;②與其他標准方法所得結果進行比對;③實驗室間比對;④對所得結果不確定度進行評定。
五、實施檢測
試樣按所選用的測試方法實施檢測,應由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操作經驗的化驗室操作人員進行。化驗室操作人員在收到樣品流轉單後,嚴格按照本專業質量控製程序文件和本化驗室儀器設備操作規程進行檢測工作。對所需進行實驗的產品採用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或顧客指定的標准進行實驗作業。實驗人員在實驗完畢後將實驗的結果和各種原始數據記錄於「原始記錄本」中。所記錄的實驗結果應能真實反映實驗情況,每個結果均應有操作人員簽名確認,必要時須由第二人復核。
六、分析過程的質量控制
(一)控制原則
准確度控制與精密度控制並重;標准物質控制與重復分析控制及空白試驗控制相結合。
(二)准確度控制方法
1.標准物質
試樣的每個分析批次,均應插入標准物質、重復試樣,同時進行空白試驗。
每分析批試樣數為10個以下時,應插入1~2個標准物質控制;10個以上時,插入2~3個標准物質監控;特殊試樣或質量要求較高的試樣可酌情增加標准物質的監控數量。
(1)插入標准物質應:①在每個分析批試樣中的位置隨機或均勻分布;②同一標准物質不能既用作校準曲線又用於同一測試過程的質量監控。
(2)選擇標准物質應:①標准物質的含量水平與預期應用的水平相適應;②標准物質的基體與待測試樣的基體應盡可能接近;③標准物質應以與待測試樣相同的形態使用;④標准物質的數量應滿足整個實驗計劃的使用;⑤標准物質的使用應在其註明的有效期限之內,並符合貯存條件;⑥標准值的不確定度應滿足客戶對分析質量的預期。
2.加標回收
如沒有合適的標准物質時,應採用加標回收方法。
在測定試樣的同時,於同一試樣的子樣中加入一定量的已知標准進行測定,將其測定結果扣除樣品的測定值,計算回收率:
回收率(%)=[(加標試樣測得量-試樣測得量)/加標量]×100%
(三)精密度控制方法
(1)重復分析數量據客戶對質量的總體要求來確定,一般情況下為:①採用隨機抽樣方法,重復分析數量為每批次試樣數的20%~30%;②每批次分析試樣數不超過5 個時,重復分析數為100%;③光譜半定量分析,隨機抽取試樣的數量為每批次分析試樣數的5%~10%;④特殊試樣或質量要求較高的試樣可酌情增加抽取試樣的數量直到100%分析。
(2)隨機抽取的重復分析試樣應編成密碼,交由不同人員進行分析;試樣數量少時,也可由同一人承擔。
(四)空白試驗控制方法
每次分析至少插入2個空白試驗,與試樣同時分析。
七、記錄控制
測試原始記錄是出具測試報告的依據,是測試過程的記錄,應能夠重現測試工作的全部過程。實驗室應當根據測試項目或測試方法制定原始記錄格式,原始記錄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
(1)原始記錄的標題;
(2)原始記錄的唯一編號和每頁及總頁數的標識;
(3)測試樣品的狀況;
(4)測試依據和方法;
(5)使用的儀器設備名稱和編號;
(6)記錄觀察得到的數據、計算公式和導出的結果;
(7)測試時的環境條件;
(8)測試中意外情況的描述和記錄(如果有);
(9)測試日期;
(10)測試人員和相關人員的簽名。
記錄應按規定的格式填寫,應做到客觀、真實、准確、全面和及時,不應漏記、補記、追記。
記錄的更正應採用杠改方法,更改後的值應在被更改值附近,並有更改人標識。電子存儲記錄更改也應遵循上述更改原則,避免原始數據丟失或不清楚。被更改的原記錄仍應清楚可見,不允許消失或不清楚。
八、結果報告
實驗室應准確、清晰、明確和客觀地報告每一項或一系列的測試結果,並符合測試方法中的規定。測試結果應以測試報告的形式出具,並且應包括客戶要求的、說明測試結果所必需的和所用方法要求的全部信息。
(一)測試報告的信息
測試報告應至少包括下列信息:
(1)標題;
(2)實驗室名稱和地址,進行測試的地點(如果與實驗室的地址不同);
(3)客戶的名稱和地址及聯系人;
(4)所用方法的標識;
(5)測試樣品的描述、狀態和明確的標識;
表1-1 實驗室工作流程
(6)實驗室樣品接收日期和進行測試日期;
(7)測試結果;
(8)測試報告批准人的姓名、職務、簽字或等同標識;
(9)相關之處,結果僅與被測試樣品有關的聲明。
測試報告的格式應盡可能標准化,測試報告應一式兩份,客戶持正本,副本隨原始記錄歸檔。
(二)測試報告的修改
(1)對已發出的測試報告進行修改時,應以一份新的或補充報告替代,同時應將不正確的報告收回或註明作廢。
(2)發布全新的測試報告時,應注以唯一性標識,並註明所替代的原件。
九、實驗室工作流程圖
實驗室工作流程見表1-1。
拓展提高
分析過程的數據控制指標
一、准確度控制指標
(1)標准物質(或標准物質中某組分)的分析結果相對誤差允許限(YB)為:
岩石礦物分析
式中:YC為重復分析試樣中某組分的相對偏差允許限,%;X0為標准物質(或標准物質中某組分)的標准值;C為某礦種某組分重復分析相對偏差允許限系數。
當標准物質(或標准物質中某組分)的分析結果與標准值的相對誤差小於等於允許限(YB)時為合格;大於允許限(YB)時為不合格。
(2)試樣中某組分的加標回收率允許限見表1-2。當回收率在允許限以內時判定合格,超出允許限為不合格。
表1-2 回收率允許限
(3)同一分析批次樣中插入的標准物質(或標准物質中某組分)的合格率應達到100%;試樣中某組分的加標回收率的合格率應達到95%。合格率未達到要求時,應查找原因,妥善處理。
二、精密度控制指標
(1)依據客戶要求或相應規定執行。
(2)依據使用標准方法的重復性限(r)或再現性限(R)作為精密度的允許限(YCr或YCR);重復(或再現)分析結果之差的絕對值小於等於允許限(YCr或YCR)時為合格;大於允許限(YCr或YCR)時為不合格。
(3)依據岩石礦物試樣化學成分重復分析相對偏差允許限的數學模型作為重復分析結果精密度的允許限(YC)。重復分析結果的相對偏差小於等於允許限(YC)時為合格;大於允許限(YC)時為不合格。
註:此數學模型不包括貴金屬礦物,貴金屬礦物化學成分重復分析相對偏差允許限的數學模型見下。
岩石礦物試樣化學成分重復分析相對偏差允許限的數學模型為:
岩石礦物分析
式中:YC為重復分析試樣中某組分的相對偏差允許限,%;X為重復分析試樣中某組分平均質量分數,%;C為某礦種某組分重復分析相對偏差允許限系數。
(4)貴金屬樣品化學成分重復分析相對偏差允許限的數學模型為:
岩石礦物分析
式中:YG為貴金屬礦物重復分析某組分的相對偏差允許限,%;XG為貴金屬礦物重復分析試樣中某組分某次測定的質量分數,10-6;C為貴金屬礦物重復分析相對偏差允許限系數。
(5)在准確度判定合格後,統計批次試樣重復分析的合格率(指室內一次合格率),當合格率大於等於95% 時,判定該批次合格;當合格率小於95% 時,判定該批次不合格,應查找原因,妥善處理。
三、空白試驗
(1)在痕量或超痕量組分的分析中,當空白試驗值與試樣分析值接近時,該試樣的分析結果無效。應採用檢出限更低的分析方法或更有效的富集手段;或採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將空白降至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
(2)當空白試驗值與試樣分析值接近時,如客戶認可或能滿足檢出限要求可以報出。
(3)當空白試驗值基本穩定時,如有必要,可以校正。
(4)當空白試驗值波動大時,難以進行校正,應查找原因,妥善處理。
四、各項結果加和
岩石、礦石、礦物全分析各組分除按重復分析相對偏差允許限檢查外,其主要組分各項結果的百分數加和可分兩級檢查:
第1級:99.3%~100.7%;
第2級:99.0%~101.0%。
各項百分數加和的檢查級別,依據試樣的特性和客戶的要求確定。
註:一般情況下,可按2 級檢查;如有不合理相加組分存在時,應通過合理計算後再加和。
技能訓練
實戰訓練
1.學生實訓前按照化驗室崗位職責的不同,分為主任室、樣品接待組、樣品制備組、分析組等幾個小組。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角色扮演,完成鐵礦石委託樣品從樣品驗收至出具化驗報告,模擬填寫附錄一中表格,並對樣品進行標識。
⑷ 你好,我想問問「地質實驗測試」是干什麼的涉及哪方面知識研究土壤的還是岩石的
都有啦,它是地質工作的輔助工作,是研究地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化學組成的一門學專科。也就是說,針對某一地理屬位置,通過地質實驗測試提交的數據,有地質人員結合該地區地質情況對該地區的地質現象進行解釋,看該地區是否成礦,或是否會發生地質災害等等。
⑸ 工程地質土工試驗有什麼重要和必要呢
工程地質土工試驗有什麼重要和必要呢
用相對密度求最大、最小密度又不符合專規定,如果屬用標准擊實的話,那麼還必須得有最優含水量,要有最優含水量的話,我們就得做液塑限,可是我們知道,粉砂是不用做液塑限的呀,如果做也是做不成的啊
《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 所屬分類 工業技術/ 機械工程/ 機械工程/ 作者: 出版社:中國鐵道出版社
⑹ 一個地質實驗
你應該說的是地下復水彌散實驗吧制?
在水文地質對地下水環境現狀調查實驗中,彌散實驗的目的是研究污染物在地下水中運移時其濃度的時空變化規律,並通過試驗獲得進行地下水環境質量定量評價的彌散參數。試驗可採用示蹤劑(如食鹽、氯化銨、電解液、螢光染料、放射性同位素131I 等)進行。試驗方法可依據當地水文地質條件、污染源的分布以及污染源同地下水的相互關系確定。一般可採用污染物的天然狀態法、附加水頭法、連續注水法、脈沖注入法。試驗場地應選擇在對地質、水文地質條件有足夠了解、基本水文地質參數齊全的代表性地區。觀測孔布設一般可採用以試驗孔為中心「+」字形剖面,孔距可根據水文地質條件、含水層岩性等考慮,一般可採用5 m或10 m;也可採用試驗孔為中心的同心圓布設方法,同心圓半徑可採用3 m、5m或8 m,在卵礫石含水層中半徑一般以7 m、15 m、30 m為宜。試驗過程中定時、定深在試驗孔和觀測孔中取水樣,進行水化學分析,確定彌散參數。
⑺ 地質野外實驗報告如何寫呀。。。。。。主要是不知道格式是什麼
分為4章
第一章 概況
第二章 測區地質
第三章 工作方法 工作量 和質量評價
第四章 結束語
⑻ 如何做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報告是建築地基基礎設計和施工的重要依據。在保證外業和實驗資料准確可靠的基礎上,文字報告和有關圖表應按合理的程序編制。要重視現場編錄、原位測試和實驗資料檢查校核,使之相互吻合,相互印證。地基岩土分層是一個重要環節,要根據岩土地質時代、土的成因類型、岩土性質、狀態、岩石風化程度和物理力學特徵合理劃分。岩土的工程力學性質是根據原位測試和實驗資料的數理統計值綜合判定。報告要充分搜集利用相關的工程地質資料,做到內容齊全,論據充足,重點突出,正確評價建築場地條件、地基岩土條件和特殊問題,為工程設計和施工提供合理適用的建議。
關鍵詞:岩土工程勘察 報告 圖表 編製程序 岩土分層
岩土工程勘察報告是工程地質勘察的最終成果,是建築地基基礎設計和施工的重要依據。報告是否正確反映工程地質條件和岩土工程特點,關繫到工程設計和建築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當、經濟合理。當然,不同的工程項目,不同的勘察階段,報告反映的內容和側重有所不同;有關規范、規程對報告的編寫也有相應的要求。下面著重談一談有關工業與民用建築的岩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寫工作,且側重於詳細勘察階段。
1報告的編製程序
一項勘察任務在完成現場放點、測量、鑽探、取樣、原位測試、現場地質編錄和實驗室測試等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即轉入資料整理工作,並著手編寫勘察報告。岩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寫工作應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前後照應,順當進行。不然的話,常會出現現場編錄與實驗資料的矛盾、圖表間的矛盾、文圖間的矛盾,改動起來費時費力,影響效率,影響質量。
通常的編製程序是:
(1)外業和實驗資料的匯集、檢查和統計。此項工作應於外業結束後即進行。首先應檢查各項資料是否齊全,特別是實驗資料是否出全,同時可編制測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統計表和勘探點(鑽孔)平面位置圖。
(2)對照原位測試和土工試驗資料,校正現場地質編錄。這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視,從而出現野外定名與實驗資料相矛盾,鑒定砂土的狀態與原位測試和實驗資料相矛盾。例如:野外定名為粘土的,實驗出來的塑性指數卻<17;野外定名為細砂的,實驗資料為中砂,其0.25~0.5mm顆粒含量百分比達50%以上;野外定為可塑狀態粘性土的,實驗出來的液性指數卻<0;野外定為稍密狀態的砂性土,標准貫入擊數卻<10擊;野外定為淤泥或淤泥質土的,實驗出的孔隙比卻<1;野外定為硬塑粘性土的,標貫擊數卻<18擊……產生諸如此類的矛盾,或由於野外分層深度和定名不準確,或試驗資料不準確,應找出原因,並修改校正,使野外對岩土的定名及狀態鑒定與實驗資料和原位測試數據相吻合。
(3)編繪鑽孔工程地質綜合柱狀圖。
(4)劃分岩土地質層,編制分層統計表,進行數理統計。地基岩土的分層恰當與否,直接關繫到評價的正確性和准確性。因此,此項工作必須按地質年代、成因類型、岩性、狀態、風化程度、物理力學特徵來綜合考慮,正確地劃分每一個單元的岩土層。然後編制分層統計表,包括各岩土層的分布狀態和埋藏條件統計表,以及原位測試和實驗測試的物理力學統計表等。最後,進行分層試驗資料的數理統計,查算分層承載力。
(5)編繪工程地質剖面圖和其它專門圖件。
(6)編寫文字報告。按以上順序進行工作可減少重復,提高效率;避免差錯,保證質量。在較大的勘察場地或地質地貌條件比較復雜的場地,應分區進行勘察評價。
2報告論述的主要內容
報告應敘述工程項目、地點、類型、規模、荷載、擬採用的基礎形式;工程勘察的發包單位、承包單位;勘察任務和技術要求;勘察場地的位置、形狀、大小;鑽孔的布置者和布置原則,孔位和孔口標高的測量方法以及引測點;施工機具、儀器設備和鑽探,取樣及原位測試方法;勘察的起止時間;完成的工作量和質量評述;勘察工作所依據的主要規范、規程;其它需要說明的問題。報告應附勘探點(鑽孔)平面位置圖、勘探點測量成果表和勘察工作量表。倘若勘察工作量少,可只附圖而省去表。一個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報告,由下面幾部分組成。
2.1地質地貌概況
地質地貌決定了一個建築工地的場地條件和地基岩土條件,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論述:(1)地質結構。主要闡述的內容是:地層(岩石)、岩性、厚度;構造形跡,勘察場地所在的構造部位;岩層中節理、裂隙發育情況和風化、破碎程度。由於勘察場地大多地處平原,應劃分第四系的成因類型,論述其分布埋藏條件、土層性質和厚度變化。(2)地貌。包括勘察場地的地貌部位、主要形態、次一級地貌單元劃分。如果場地小且地貌簡單,應著重論述地形的平整程度、相對高差。(3)不良地質現象。包括勘察場地及其周圍有無滑坡、崩塌、塌陷、潛蝕、沖溝、地裂縫等不良地質現象。如在碳酸鹽岩類分布區,則要敘述岩溶的發育及其分布、埋藏情況。如果勘察場地較大,地
⑼ 地質構造方面的沙箱模擬實驗,應該如何學習去做
七年級的科學書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