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水文地質調查方法需要哪些資料

水文地質調查方法需要哪些資料

發布時間: 2021-02-13 04:52:01

⑴ 論述水文地質調查任務、原則及方法

(1)進行礦來區水文地質調查.查自明影響礦山正常生產和建設的水文他質因素;
(2)分析礦區充水條件,預測核定礦坑涌水量,提出礦山防治水方案預處理措施;
(3)開展礦山日常水文地質觀測工作.研究礦區地下水的動態並及時預報,以便指導採掘施工,防止地下水害,實現安全生產;
(4)通過對地下水水質動態觀測分析.研究對地下水資源及環境的保護,研究和解決礦供水水源以及礦坑水的綜合利用;
(5)建立健全水文地質觀測資料台賬、固件以及水文地質圖,做到規范化、標推化,及時提供給生產部門使用。

⑵ 礦山水文地質調查內容有哪些

壓球機來 水文地質調查自是在已有的礦床水文地質資料,結合礦山建設和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進行的與岩土穩定性有關的水文條件調查與分析。主要內容如下:(1) 礦區內地下水的類型:包括按含水空隙條件的分類(孔隙水、裂隙水或岩溶水)和按埋藏條件的分類(上層滯水、潛水或承壓水)。(2) 礦區水文地質結構類型:按含水體和隔水體所呈現的空間分布和組合形式以及含水體的水動力特徵所劃分的類型,包括統一含水體結構、層狀含水體結構、脈狀含水體結構和管道含水體結構。(3) 不同水文地質結構中的水動力特徵:包括不同水文地質結構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及富水特徵,相互之間或與地表水體有無水利聯系等。(4) 含水層、隔水層、礦體之間的相互關系。(5) 水文地質鑽孔的封堵質量。(6) 坑道、露天采場涌水量及其變化規律:包括季節性變化和隨著開採的進展,涌水量和潛水位(或測壓水位)的變化。(7) 排水疏干對地表沉降的影響程度。(8) 帷幕注漿堵水效果評價。

⑶ 水文地質測繪的主要調查內容有哪些

主要觀測內容有:含水層和隔水層的性質、厚度、分布和變化規律及斷層的水文地質特版征;地權下水與地質構造、地貌、自然地理現象的關系以及地下水的補給、運動和排泄情況;含水層(特別是主要含水層)的水量、水質及其變化;已有供水或排水設施的工作情況,以及人類生產活動對地下水的影響等。水文地質測繪工作一般是以一定比例水文地質測繪尺的地質圖為底圖進行的。目前水文地質測繪中已廣泛使用航空與航天多譜段紅外或紫外照相等技術,有效地提高了水文地質測繪的速度和精度。

⑷ 地質調查方法

1.基礎地質調查

在全面收集和分析區域地質調查報告的基礎上,認真閱讀調查區的地質構造和地層岩性及區域地質發展史,分析判斷調查區可能存在的地質和斷裂構造,通過野外的實地踏勘和簡單的測量,確定在調查區內的地層、岩性和構造,並尋找在地表出露的能代表該地區地質構造的主要方向,並標示在圖上。

2.水文地質調查

對於火山岩地區主要是尋找基岩裂隙水,研究基岩的岩性和其中的原生孔隙及裂隙的構成與分布規律;研究成岩後各種動力對岩層(體)的破壞作用和各種裂隙的分布與破壞規律;分析區內各種岩層(體)的含水性,判定裂隙含水層(體)的埋藏及分布特徵;從基岩褶皺和斷裂構造的含水特徵,分析裂隙水構造類型及其水文地質特徵,重點注意分析斷裂的力學性質,斷裂帶中破壞產物的存在狀態,膠結充填情況;分析斷裂兩盤的岩性、破碎程度、破碎帶寬度及它們對富水性的影響;注意斷層的多期活動情況,尤其注意新期活動對地下水的影響。分析討論斷裂帶規模對其富水性的控製作用;分析岩漿岩與圍岩間的接觸類型、蝕變、破碎情況及其水文地質特徵;研究噴出岩裂隙(柱狀節 理)、大孔性和熔岩通道的發育規律及其含水性;注意基岩區風化帶的發育情況及其水文地質特徵;觀察區內地貌特徵及其對地下水的控製作用,研究區內水文網的發育、變遷過程和動態變化;對區內主要含水層(體)中地下水的補給、運動和排泄條件進行研究,實測地下水露頭的出水量,取水樣進行水質分析,並對它們進行評價;收集現有裂隙水供水源地和采礦場的水文地質資料,對裂隙水的合理開發和疏干進行研究。

⑸ 水文地質調查

通過15a的工作,水文地質調查在地下水資源評價、重點地區水文地質調查、嚴重缺水區與劣質水地區地下水勘查、地下水污染調查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完成了新一輪全國地下水資源評價與北方平原盆地地下水資源及其環境問題調查評價。2000~2002年,以省級行政區為單元完成了全國新一輪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查明了自1984年以來全國地下水資源數量與質量的時空變化、開采潛力等總體狀況,編制了《中國地下水資源與環境圖集》,包括序圖組、全國性圖組、地區性圖組和分省圖組共126幅圖,為國家水資源規劃和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2003~2013年,以平原盆地為單元,開展了區域地下水資源及其環境問題調查評價。完成了北方11個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資源及其環境問題調查評價,總結了主要平原盆地區域水文地質規律或特徵,評價了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資源量、調蓄能力、環境與生態功能;完成了河套平原、江漢-洞庭平原、共和盆地等地下水資源及其環境問題調查評價工作,掌握了水文地質條件、地下水水量與水質狀況。編制完成了亞洲水文地質圖、地下水資源圖與地下水環境背景圖(1∶800萬)。開展了華北平原、松嫩平原、銀川平原、河西走廊、鄂爾多斯盆地、准噶爾盆地地下水動態調查,運行完善了華北平原地下水動態評價數值模型,對華北平原地下水資源進行了再評價。

持續推進西南岩溶地區、重要能源基地等重點地區水文地質調查。2003~2013年,開展了西南岩溶地區地下水與環境地質調查,在西南岩溶乾旱缺水和石漠化重點地區,以岩溶流域為單元,開展了1∶5萬水文地質和環境地質調查。通過調查,掌握了西南岩溶區主要水資源環境問題,調查了岩溶水資源狀況及其開發利用潛力,查清了調查區岩溶石漠化的分布狀況及其發展趨勢;查清了典型岩溶流域水文地質條件和環境地質問題,針對不同類型區開發條件,建立了岩溶地下水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模式。近年來,在寧東、准東、東勝、青海、冀中等重要能源基地開展了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工作,通過重點區1∶10萬和1∶5萬水文地質調查,提高區域水文地質調查精度,進一步查明了能源基地主要區域含水系統、含水層結構、地下水動力場演化,深化了能源基地水文地質結構認識。2011年以來,開展了鄂爾多斯盆地、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等西北大型盆地水文地質調查,探索推進重點地段1∶5萬水文地質調查,加深對大型盆地水文地質條件的認識。以青藏鐵路沿線為重點,開展了青藏高原重點地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通過填補區域1∶25萬水環地質調查空白區和重點區1∶5萬水文地質調查,選擇適宜地段進行地下水探采結合井開展了地下水供水示範。

嚴重缺水區與劣質水地區地下水勘查推動了大量居民用水困難的解決。在西南紅層地區、黃土高原、西北內陸盆地、山地高原缺水區、北方飲水型地方病區以及四川大骨節病區等典型地區,開展了以解決人畜缺水困難為目標的地下水勘查與示範工程。通過10多年的工作摸清了我國西北、東北、華北、西南15個省(市、區)的缺水區背景條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工作方法,總結出西北乾旱區一系列地下水富集模式,深化了對區域規律的認識,探索出西南紅層淺層地下水開發利用新模式,研究了高砷高氟地下水分布與形成規律,總結了地下水賦存模式,建立了不同缺水區地下水勘查技術方法體系,開發出一批新儀器、新材料和新技術,形成地調投入勘查示範為主,多渠道投資地下水勘查的新機制。2011年以來,在寧夏中南部地區、陝甘寧革命老區、太行山集中扶貧區等嚴重缺水地區和西藏大骨節病地區、四川阿壩州等地方病區開展了水文地質調查和地下水勘查,完成了一批1∶5萬水文地質調查圖幅,結合地方需求,實施探采結合孔和供水示範井,推動了貧困地區飲水困難的解決。2010年和2011年為應對極端乾旱氣候,分別組織實施了滇黔桂地區和華北地區抗旱找水打井工作,有力地支持了當地抗旱工作。

地下水污染調查獲得了我國地下水污染狀況基礎數據。2005年啟動了我國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工作,首先對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淮河流域平原、華北平原進行了調查,然後又依次對東北下遼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中西部主要城市、東南地區等開展了調查,預計到2015年可完成全國首輪地下水污染調查。通過1∶25萬區域地下水污染調查,構建了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測試分析技術體系,取得了海量地下水質量與污染的調查數據,基本查明了區域地下水水質和污染狀況,初步掌握全國重點地區地下水污染程度,構建了地下水污染信息系統,編制了地下水污染防治區劃,為各級政府部門提供了大量區域地下水質量、地下水污染等基礎資料。地下水污染調查表明有很多地區地下水水質嚴重惡化,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促進了《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的出台。

⑹ (一)水文地質調查

完成1∶5萬區域水文地質調查7.6萬平方千米,累計完成32萬平方千米。完成1∶25萬地專下水污染調屬查230萬平方千米,累計完成310萬平方千米。開展烏蒙山區等扶貧攻堅重點地區水文地質調查,施工170眼探采結合井,解決30萬群眾飲水困難。支援河南、湖北等省抗旱救災,及時提供2300多項水文地質調查成果。

⑺ 水文調查包括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水文指一個復國家的制水資源、水文化.
水文調查是為了水文分析計算、水利規劃、水文預報以及其它工農業生產部門的需要而進行的野外查勘、試驗,並向有關部門搜集資料的工作.其目的是補充水文基本站網定位觀測之不足.調查內容包括:水文要素(水位、流量、含沙量、土壤含量、下滲等),氣候特徵(降水、蒸發、氣溫、濕度、風等),流域自然地理(地形、地質、水系、分水線、土壤、植被等),河道情況(河寬、水深、彎道、建築物等),人類活動(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土地利用、工農業用水等)以及水旱災情,社會經濟狀況等方面.另外,在某些情況下,為了專門的目的,也可以組織專門的水文調查,例如洪水調查,主要是查清歷史洪水的痕跡、發生的日期和情況以及河道情況、估算洪峰流量、洪水總量及發生的頻率等.

⑻ 水文地質勘查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手段

進行水文地質調查所使用的基本方法手段或工種主要有10種:即水文地質測繪、水文地質鑽探、水文地質物探、水文地質野外試驗、地下水動態長期觀測、室內分析測定與實驗、同位素技術在水文地質調查中的應用、全球定位系統(GPS)的應用、遙感(RS)技術的應用、地理信息系統(GIS)的應用等。任何一項水文地質調查,基本上都是採用這些方法手段,通過這些方法手段的有機配合而組織起來的,這些方法手段(或工種)的精度直接決定了勘查成果的質量。近年來,航衛片地質水文地質解譯、GPS技術、地理信息系統(GIS)、地下水同位素測試技術、核磁共振技術、水文地質參數的直接測定方法等新的技術方法已用於水文地質調查中,大大提高了水文地質調查的精度和工作效率。

1.水文地質測繪

水文地質測繪就是按一定的精度要求,對區內地質、水文地質界線和現象進行實地的觀察、測量、描述、調查,並將它們繪製成圖件,總結出一個地區的水文地質規律。水文地質測繪是認識一個地區水文地質條件的第一步,也是全部水文地質工作的基礎。目前,航衛片解譯等遙感技術,正廣泛地成為水文地質測繪中的現代化有效手段。

2.水文地質鑽探

水文地質鑽探是勘探地下水的直接手段,同時,也是開采地下水的主要方法。由於它具有效率高、勘探深度大等特點,因而是一項主要的勘探工作。為了得到較好的效果,水文地質鑽探必須建立在水文地質測繪等項工作的基礎上。另外,在只需揭露近地表的地下水露頭或與地下水有關聯的一些地層、構造現象時,可直接使用坑、槽探。

3.水文地質物探

物探是水文地質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與水文地質測繪和鑽探相結合,可以有效地查明許多地質和水文地質問題,從而節省其他工種的工作量。需要著重說明,各種物探方法都有局限性,其結果具有多解性,使用中,應根據具體地質條件,進行分析、對比、綜合研究,使解譯結果真實的反映客觀情況。水文地質工作中應用的主要物探方法有:電法、磁法、地震方法、放射性方法等,近年來,地質雷達、地球物理層析成像技術(CT)、核磁共振(NMR)等新技術、新方法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4.水文地質試驗

在野外調查工作中,為取得各種水文地質參數或解決某些水文地質問題需進行相關的水文地質試驗工作。水文地質野外試驗主要包括:抽水試驗、注水試驗、滲水試驗、地下水流速流向測定試驗、連通試驗、彌散試驗等。根據調查工作需要,應合理布置這些試驗。

5.地下水動態觀測

由於地下水是變化的,為尋找其變化規律性,就需要對區內主要含水層中地下水的動態(包括水位、水量、水質、水溫)進行長期的觀測工作。依據觀測結果,對區內地下水的形成和變化規律,水質、水量和水位進行正確地評價和預測。

6.室內實驗、分析鑒定

實驗室內實驗、分析、鑒定等工作,主要是取得地下水質、岩石的水理學性質,岩石破壞及溶蝕機理,含水層的顆粒成分,地下水運動情況以及地下水年齡等資料。

7.同位素技術在水文地質調查中的應用

地下水在形成和運移過程中,各種化學組分的同位素成分都會進入水中,這些同位素蹤跡便可為研究地下水及其與環境介質之間的關系提供重要信息。環境同位素能對地下水起著標記作用和記時作用。因此被廣泛應用於水文地質調查工作中。目前在水文地質調查中應用同位素技術主要解決下列問題:①利用放射性環境同位素測定地下水年齡;②利用穩定環境同位素研究地下水的起源與形成過程;③利用放射性環境同位素研究包氣帶水的運動;④利用環境穩定同位素研究水中化學組分的來源;⑤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蹤研究地下水運動及水文地質過程。

8.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的應用

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簡寫為GPS),也稱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具有全球性、全天候、連續的三維測速、導航、定位與授時能力,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擾性和保密性。目前,GPS已成為一種全天候、高精度的連續定位系統,且具有定位精度高、自動化、速度快、儀器操作簡便、高效實用、方法靈活多樣等特點。近十幾年來,GPS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領域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GPS在水文地質工作中主要用於以下幾個方面:①確定各種地質點(地質構造、地貌、第四紀地質、岩性點、采樣點等)的位置及坐標(或經度、緯度),並可確定其走向或傾向;②確定井孔、泉、地下暗河等各種水文地質點的位置及坐標;③確定各類地質點及井、孔、泉水等水文地質點的高程;④確定各類地質點、水文地質點之間的距離;⑤地圖功能、導航功能等;⑥確定勘探線方向或水文地質剖面線的方位;⑦查找地圖上有關信息點、興趣點;⑧數據存儲、記憶功能,可建立資料庫,並對數據進行下載和轉換等。

9.遙感(RS)技術在水文地質調查中的應用

遙感(Remote Sensing,簡稱RS)就是「遙遠的感知」,它是應用探測儀器,不與探測目標相接觸,從遠處把目標的電磁波特徵記錄下來,通過分析,揭示出物體的特徵性質及其變化的綜合性探測技術。換言之,遙感技術是根據電磁波理論,用裝置在飛機或人造衛星等各種飛行器上的專門儀器,接收地面上各種地質體發射或反射的各種波譜信息,由於不同的地質—水文地質體發射、吸收、反射、散射和透射的電磁波波長和頻率不同,從而解譯判定出被測地區的地貌、地質、水文地質條件,並可繪製成各種圖件。其特點是調查面積大,周期快,應用面廣,在提高調查質量,加快調查進度、減少測繪和勘探工作量,減輕體力勞動等方面獨具優越性。

遙感技術(RS)有許多種類,目前在水文地質調查中常用的是航空攝影、紅外探測和多波段測量。利用航空照片可以解譯含水層和含水構造,查明區域水文地質條件,圈定富水地段,劃分匯水面積等。紅外遙感技術在尋找淺層地下水方面(如尋找古河道,找出地下水露頭的位置、大小、數量、探測地下熱水,研究岩溶區的水文地質條件等)具有良好效果。利用地球衛星圖像可對地球資源進行調查和進行環境監測,可解譯出區域的地貌形態、地層岩性及地質構造,同時還可圈定沖積含水層,尋找泉及地下水溢出帶、淺層地下水分布區,以及用於調查地表水資源和監測環境污染等。

10.地理信息系統(GIS)在水文地質調查中的應用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簡寫為GIS),是對各種地理信息或空間信息進行獲取、處理、分析和應用的計算機技術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GIS)已開始用於地下水研究中。地理信息系統(GIS)在水文地質調查中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建立地下水資料庫及模擬系統。②識別含水層,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③進行地下水水質研究。④進行地下水資源管理。⑤編制水文地質圖。⑥地下水模擬及可視化。

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技術(RS)、地理信息系統(GIS),簡稱「3S」技術。「3S」技術是從20世紀60年代逐漸發展起來的、現已日漸成熟的空間信息處理技術。由於「3S」技術的日漸成熟,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國20世紀80年代就已開始運用「3S」技術進行數字化地質填圖,從而實現了地質填圖的計算機化和信息化,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我國數字化地質填圖工作起步於20世紀90年代。目前,以「3S」技術為基礎的數字化地質填圖,正在地質、水文地質調查工作中逐步推廣應用。

⑼ 地質與水文資料的獲取方式有哪些

一、地質與水文資料的獲取方式:
1、去當地的水文局咨詢獲取,一般這種方式不是得到最新的數據;

2、採用堪探。物探、化探、遙感。、地震波。、電測。、實地調查、類比等手段來獲取最新的數據。
二、地質與水文資料的內容:
(一)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
⒈土的物理性質指標
常用的土的物理性質指標主要有:顆粒組成、比重(Gs)、濕密度(ρ)、干密度(ρd)、含水率(ω)、界限含水率(塑限含水率ωP、液限含水率ωL)、孔隙率n、有效孔隙率ne、飽和度Sr、不均勻系數Cu等。這些均為堤防安全復核計算和除險加固設計時可能用到的資料。
⒉土的力學性質指標
常用的土的力學性質指標主要有:滲透系數(k)、抗滲強度、抗剪強度指標(凝聚力c、內摩擦角Ф)、壓縮系數等。這些指標主要用於滲流及滲透穩定計算、抗滑穩定分析與沉降計算中。
(二)土的水理性質及水質分析
對黃土和分散性粘土應了解其濕陷特性、崩解和濕化特性等。這些特性對工程有重要意義。
水質分析的目的主要是為灌漿材料、防滲牆材料以及減壓井的防化學淤堵設計提供資料。
(三)堤防的工程及水文地質剖面
堤防的工程及水文地質剖面是進行堤防安全復核和除險加固設計所必需的資料,應根據工程及水文地質勘察資料並經概化後得到。主要包括堤身和堤基的土層分布、分層厚度,地下水的分布、運動規律及邊界條件等,加上通過試驗得到的各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就構成了完整的工程及水文地質剖面圖。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