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質單元的劃分需要注意哪些
『壹』 關於水文地質單元
如果正好是我知來道的話,應該自是出自於 SWAT 模型系統, HRU
以下是官方SWAT模型的網站,現在使用手冊已經有一個版本的中文翻譯版了。
http://swat.tamu.e/software/swat-model/
這個模型由美國 Texas大學 Jeff Arnold 教授 和 Srini 教授 (印度裔,名字太長,我是這樣稱呼他的)創立,現在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有了非常廣泛的應用,現在也比較健全了。不過學起來可能需要一點時間。
今年在法國的國際會議我剛好是組委會成員,你感興趣的話可以學習一下。
國內我只知道武漢水生所和我們的聯系比較緊密。其它好像也有,不過我不太清楚。
『貳』 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及工作要求
第4條 礦井水文地質類型的劃分應以井口,按水文地質單元,分煤層進行分類,把含水層的補給邊界條件,含水層富水性,水頭壓力,疏水效果,礦井涌水量和突水威脅程度等作為劃分類型的主要依據(表10-1,表10-2)。
表10-1 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分類依據分值表
表10-2 焦作礦務局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分類依據表
第5條 復雜型和極復雜型的礦井應注重研究井田內斷裂構造與岩溶發育規律,逐步查明二灰、奧灰水與八灰、沖積層水的補給途徑,並制定可行的防治水措施方案,不斷摸索並掌握突水與隔水層厚度、水壓、構造、采礦等的關系和規律,預防二灰、奧灰突水。並要有可靠的防排水措施。
第6條 中等和簡單類型的礦井,應根據開采需要,結合水文地質條件進行正常的水文地質工作。
說明:
1)直接補給邊界,指對井田或斷塊內主要向礦井充水含水層的直接補給條件,它影響著礦井涌水量的大小及穩定性,要在詳盡研究構造、岩性及人為因素的基礎上確定,在一般情況下石炭系太原群上部為弱補給邊界,含水砂礫層,二灰和奧灰的岩溶裂隙十分發育時為強補給邊界。
2)含水層導水性,為量度含水層富水性的指標,含水層的富水性與含水層的岩性,小構造密度及性質,岩溶裂隙發育程度等密切相關,它影響著涌水量及突水量的大小,可以用導水系數(T)表示,T=K×M,K為滲透系數,M為含水層厚度,本礦區不同含水層的導水系數值范圍見表10-3。
表10-3 大煤頂底板含水層導水性范圍表
3)水壓與隔水層厚度比,采面煤層承受的水壓與煤層到主要含水層間的相對隔水層厚度之比,當工作面的比值V小於突水系數Ts[一般為0.6kg/(cm2·m)]時,可以安全回採,否則應採取防治水措施保證安全生產。
4)疏水效果,指主要向礦井充水含水層的單位壓力的涌水量(涌水量Q與水壓P的比值),或單位涌水量的水位降低值S′(水位降低值S與涌水量Q的比值)。
5)礦井涌水量,指礦井開采過程中,必須疏放的水量,即正常涌水量。
6)突水威脅程度,為突水的工作面個數與回採的工作面總個數之比,突水的工作面指總涌水量大於0.5m3/min的工作面。
『叄』 水文地質單元
水文地質單元(hydrogeological unit)
根據來水文源地質條件的差異性(包括地質結構、岩石性質、含水層和隔水層的產狀、分布及其在地表的出露情況、地形地貌、氣象和水文因素等)而劃分的若干個區域,是一個具有一定邊界和統一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的地下水分布的域。
『肆』 水文地質單元
確實是水來文地質啊
邯邢水源文地質南單元岩溶地下水系統開發優化決策Optimal Decision on Development of Karst Groundwater System for South Hydrogeologic Unit in Han Xing
『伍』 水文地質單元劃分
吐哈盆地為典型的山間自流水盆地。盆地四周基底出露,主要由石炭紀火山岩、火內山容碎屑岩和海西期花崗質侵入岩組成。盆內蓋層主要為中、新生代陸相碎屑沉積。因而形成了兩套完全不同的水文地質體系,即盆地周邊的水文地質地塊和吐哈自流水盆地。在盆地周邊水文地質地塊中,主要賦存構造裂隙水和風化裂隙水;而在自流水盆地內,則主要賦存孔隙水、孔隙-裂隙水。吐哈盆地具有獨立的補給、徑流、排泄體系,因此將其確定為Ⅰ級水文地質單元,即吐哈自流水盆地。
圖2—1 吐哈盆地水文地質分區圖
(據董文明,1998)
1—盆地邊界;2—Ⅱ級界線;3—Ⅲ級界線
吐哈盆地中部的了墩隆起構成盆地地下水的分水嶺,並將其分割為東、西兩個Ⅱ級水文地質單元,即西部的吐魯番坳陷自流水區和東部的哈密坳陷自流水區(圖2—1)。然後根據各坳陷的區域構造、地下水運動等方面的特徵,可將其進一步劃分為6個Ⅲ級水文地質單元,即台北凹陷自流水區、艾丁湖斜坡自流水區、布爾加凸起自流水區、五堡凹陷自流水區、黃田斜坡自流水區和南湖戈壁斜坡自流水區。各水文地質單元的基本特徵見表2-1。
表2—1 吐哈盆地水文地質單元特徵表
『陸』 求助:水文地質單元的劃分方法
1,水文地質單元的劃分方法:根據水文地質條件的差異性而劃分的。
2,水文地質條件的差內異:包括地質結構容、岩石性質、含水層和隔水層的產狀、分布及其在地表的出露情況、地形地貌、氣象和水文因素等。
3,水文地質單元:是一個具有一定邊界和統一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的地下水分布的域。
『柒』 如何劃分平原區水文地質單元
從地形圖上復,找出分水制嶺,根據分水嶺劃分水文單元超標的水質 報告中要明確分布范圍,那些離子超標,超標程度等內容,實事求是的寫,不能含糊。
根據水文地質條件的差異性(包括地質結構、岩石性質、含水層和隔水層的產狀、分布及其在地表的出露情況、地形地貌、氣象和水文因素等)而劃分的若干個區域,是一個具有一定邊界和統一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的地下水分布的域。
『捌』 水文地質單元劃分及其特徵
研究區處於二連盆地烏蘭察布坳陷的東部和馬尼特坳陷西部范圍內。以賀根山大斷裂為界,又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水文地質單元,即2081地區、2082地區兩個Ⅲ級水文地質單元,它們分別具有相對獨立、完整的地下水補給、徑流、排泄系統(表2-2),其分屬於烏蘭察布坳陷和馬尼特坳陷兩個Ⅱ級水文地質單元的一部分。
1.2082地區水文地質單元
該水文地質單元是烏蘭察布Ⅱ級水文地質單元自流水含水系統的一部分,大部分處於徑流、排泄區,補給區除北部的本巴圖凸起區外,大部分地下水來自於坳陷的西南上游一帶。因此,地下水的補給除基岩裂隙水、大氣降水之外,上游一帶的地下水是本區地下水的重要補給來源,從目前的情況看,來自於上游一帶的層間水是本區的主要補給源。地下水的總體徑流方向是由南西向北東方向,除了北東部的巴潤達來諾爾總排泄源外,在2082地區西南部的寶力格地段有大片沼澤地,並有泉水出露,形成諾爾區,為局部排泄源。
表2-2 礦區水文地質單元及主要特徵
2.2081地區水文地質單元
該水文地質單元屬於馬尼特坳陷的西部區,其所處的位置為馬尼特坳陷的徑流-排泄區。地下水的補給除南部蝕源區基岩裂隙水、大氣降水外,北東部上游一帶的層間水是本區地下水的重要補給來源。另外,有沿著北東向展布的張性斷裂帶自北東部上游區地下水的補給。地下水的主要排泄區為准達來諾爾。從現場調研和取樣分析可知,該區地勢低窪,為長年性湖泊,地下水屬於Cl-Na型水,礦化度高達4.026g/L,明顯由於地下水的不斷徑流,在這里排泄,再經蒸發濃縮作用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