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報告中的承載力怎麼表示的
❶ 地基承載力怎麼計算字母代表什麼
重型(63.5Kg):(4×9.8×N)×(10/入土深度cm)
輕型(10Kg):(8N-20)×(30/入土深度cm) 或:8N-21.5
式中專N代表錘擊次數。
❷ 地質報告如何測土的承載力
鑽孔取樣後送實驗實,把所測參數加入方可。
❸ 怎樣根據地勘報告確定地基承載力呢
地勘報告中應該給出給土層的地基承載力特徵值fak,並給出建議選用的持力層。你確認選用的持力層後根據規范進行相應的深寬修正即可得到修正後的地基承載力特徵值fa
❹ 工程圖紙上勘察報告上承載力特徵值fak=210kpa上什麼意思
工程圖紙上勘察報告上承載力特徵值fak=210kpa,是本層土每平方米承載力為210噸意思
❺ 如何根據地質勘查報告來計算單樁承載力
一、設計資料
1. 基樁設計參數
成樁工藝: 混凝土預制樁
承載力設計參數取值: 根據建築樁基規范查表
孔口標高0.00 m
樁頂標高0.50 m
樁身設計直徑: d = 0.80 m
樁身長度: l = 18.00 m
2. 岩土設計參數
層號 土層名稱 層厚(m) 層底埋深(m) 岩土物理力學指標 極限側阻力qsik(kPa) 極限端阻力qpk(kPa)
1 填土 3.00 3.00 N =5.00 17 -
2 紅粘土 3.00 6.00 αw =0.70,IL =0.50 26 -
3 紅粘土 3.00 9.00 αw =0.70,IL =0.50 29 -
4 紅粘土 3.00 12.00 αw =0.70,IL =0.50 32 -
5 紅粘土 3.00 15.00 αw =0.70,IL =0.50 33 -
6 紅粘土 3.00 18.00 αw =0.70,IL =0.50 34 2700
7 紅粘土 3.00 21.00 αw =0.70,IL =0.50 32 -
8 紅粘土 3.00 24.00 αw =0.70,IL =0.50 32 -
3. 設計依據
《建築樁基技術規范》(JGJ 94-94) 以下簡稱 樁基規范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02) 以下簡稱 基礎規范
二、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估算
1. 計算參數表
土層 計算厚度li(m) 極限側阻力qsik(kPa) 極限端阻力qpk(kPa)
1 3.00 17 0
2 3.00 26 0
3 3.00 29 0
4 3.00 32 0
5 3.00 33 0
6 2.50 34 2700
2. 樁身周長u、樁端面積Ap計算
u = × 0.80 = 2.51 m
Ap = × 0.802 / 4 = 0.50 m2
3.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估算
根據樁基規范5.2.8按下式計算
Quk = Qsk + Qpk
土的總極限側阻力標准值為:
Qsk = uqsikli = 2.51 × (17 × 3.00 + 26 × 3.00 + 29 × 3.00 + 32 × 3.00 + 33 × 3.00 + 34 × 2.50) = 1243 kN
總極限端阻力標准值為:
Qpk = qpkAp = 0.50 × 2700 = 1357 kN
單樁豎向抗壓極限承載力標准值為:
Quk = Qsk + Qpk = 1243 + 1357 = 2600 kN
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徵值Ra計算,根據基礎規范附錄Q條文Q.0.10第7條規定
Ra = Quk/2 = 2600 / 2 = 1300 kN
❻ 地基承載力怎麼解釋
地基承載來力(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是地基土單位自面積上隨荷載增加所發揮的承載潛力,常用單位KPa,是評價地基穩定性的綜合性用詞。應該指出,地基承載力是針對地基基礎設計提出的為方便評價地基強度和穩定的實用性專業術語,不是土的基本性質指標。土的抗剪強度理論是研究和確定地基承載力的理論基礎。
在荷載作用下,地基要產生變形。隨著荷載的增大,地基變形逐漸增大,初始階段地基土中應力處在彈性平衡狀態,具有安全承載能力。當荷載增大到地基中開始出現某點或小區域內各點在其某一方向平面上的剪應力達到土的抗剪強度時,該點或小區域內各點就發生剪切破壞而處在極限平衡狀態,土中應力將發生重分布。這種小范圍的剪切破壞區,稱為塑性區(plastic zone)。地基小范圍的極限平衡狀態大都可以恢復到彈性平衡狀態,地基尚能趨於穩定,仍具有安全的承載能力。但此時地基變形稍大,必須驗算變形的計算值不允許超過允許值。當荷載繼續增大,地基出現較大范圍的塑性區時,將顯示地基承載力不足而失去穩定。此時地基達到極限承載力。
❼ 從勘察報告上的各地基承載力特徵表中怎麼算地基承載力急問
從勘察報告上的各地基承載力特徵表中怎麼算地基承載力?
直接用勘察報告上的各地基承載力特徵表中的數據按《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中的第5章第2節的方法計算天然地基的承載力
❽ 關於勘察報告中地基承載力的確定。
規范上的表格中的數據不可能和你所在的場地完全一樣,所以查表得到的專數據只能參考。所以了,要多屬參考一些東西,比如各省地標、臨近場區勘察報告、臨近場區地基檢測報告、工程地質手冊等等,再提承載力。
至於你說的明確公式和對照表,可能各省地標有(比如山西地標勘察規范就有表格可以查),國標規范沒提。
還有,查表得到的承載力確實比我們一般出報告的高,這個有可能是勘察單位提承載力保守。
❾ 地基承載力是怎麼計算的
地基承載力=8*N-20(N為錘擊數)
地基承載力特徵值fak是由荷載試驗直接測定或由其與原位試驗相關關系間接確定和由此而累積的經驗值。它相於載荷試驗時地基土壓力-變形曲線上線性變形段內某一規定變形所對應的壓力值,其最大值不應超過該壓力-變形曲線上的比例界限值。
(9)地質報告中的承載力怎麼表示的擴展閱讀
地基承載力(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是地基土單位面積上隨荷載增加所發揮的承載潛力,常用單位KPa,是評價地基穩定性的綜合性用詞。
應該指出,地基承載力是針對地基基礎設計提出的為方便評價地基強度和穩定的實用性專業術語,不是土的基本性質指標。土的抗剪強度理論是研究和確定地基承載力的理論基礎。
地基承載力的確定方法有:
(1)原位試驗法(in-situ testing method):是一種通過現場直接試驗確定承載力的方法。包括(靜)載荷試驗、靜力觸探試驗、標准貫入試驗、旁壓試驗等,其中以載荷試驗法為最可靠的基本的原位測試法。
(2)理論公式法(theoretical equation method):是根據土的抗剪強度指標計算的理論公式確定承載力的方法。
(3)規范表格法(code table method):是根據室內試驗指標、現場測試指標或野外鑒別指標,通過查規范所列表格得到承載力的方法。規范不同(包括不同部門、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規范),其承載力不會完全相同,應用時需注意各自的使用條件。
(4)當地經驗法(local empirical method):是一種基於地區的使用經驗,進行類比判斷確定承載力的方法,它是一種宏觀輔助方法。
❿ 地質承載力標准值
土力學、基礎工程、最好買本規范去,岩土工程勘察規范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