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因素是什麼意思
㈠ 地理條件與地質條件有什麼區別
地理條件是一個地區自然地理要素條件.主要包括該地的位置條件\氣候\水文\氣候\土壤\生物等.
地質條件主要指該地所處的板塊位置,地震\火山]地質構造\岩石\地下礦產\等要素.
地震是地質要素,氣候是地理要素
㈡ 什麼是緯度因素,什麼是海陸因素,什麼是地形因素
海陸分布——海陸位置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地理特徵。影響氣候等多方面情況。如臨海的地方往往降雨充沛而四季溫差小,受季風影響較大等。
緯度因素——緯度位置是影響氣候的基本因素。因地球是個很大的球體,緯度不同的地方,太陽照射的角度就不一樣,有的地方直射,有的地方斜射,有的地方整天或幾個月受不到陽光的照射。因此,各地方的太陽高度角不同,接受太陽光熱的多少就不一樣,氣溫的高低也相差懸殊。一般是緯度越低,氣溫越高;緯度越高,氣溫越低。各地區所處的緯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氣溫不同的主要原因。
地形地貌——什麼是地貌?先從地形談起。所謂地形,是指地勢高低起伏的變化,即地表的形態。諸如山脈、丘陵、河流、湖泊、海濱、沼澤等均歸屬之。假如以圖形表示,也就是用等高線繪制出來的地形圖。如果要進一步追究,這里的山嶽為什麼如此高聳?那裡的山丘為什麼顯得低矮?為什麼河流會從這里通過,而且彎彎曲曲?湖泊的邊岸為何如此平直?諸如此類的問題,僅僅停留在地形的觀察上是解答不了的。而必須進一步研究高山和低山內在的岩石特徵和差異,或者研究地質構造有無控制之類;湖岸的平直,是否有巨大的斷層通過;河道的彎曲,是否在流域范圍內有軟硬不同的岩層控制所致。總之,我們研究了地表形態的差異原因或成因以後,才能解答這些問題,這就是地貌的具體內容。所以,地貌是在地形的基礎上再深入一步,須探究其前因後果。總之,地貌學乃是研究地形成因的科學。海陸分布改變了氣溫和降水的地帶性分布。由於海洋和陸地的物理性質不同,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下,海洋增溫慢,陸地增溫快;陽光減弱以後,海洋降溫慢而陸地降溫快。海洋與陸地表面空氣中所含水汽的多少也不同,一般說來,在海洋或近海的地區,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較小,降水比較豐富,降水的季節分配也比較均勻,多形成海洋性氣候。因此,在相同的緯度,處於同一氣壓帶或風帶控制之下的地區,由於所處的海陸位置不同,形成的氣候特徵也不同。
㈢ 地理因素是什麼
地理要素是地圖的地理內容,包括表示地球表面自然形態所包含的要素,如地貌、水系、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與人類在生產活動中改造自然界所形成的要素,如居民地、道路網、通訊設備、工農業設施、經濟文化和行政標志等社會經濟要素。
地理要素根據其性質,可以分為自然地理要素和社會經濟要素兩大類。
1、自然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要素是指涵蓋制圖區域的地理景觀和自然條件,如地質、地球物理、地勢、地貌、水文、江湖、海洋、氣象、氣候、土質、土壤、植被、動物、自然災害現象等。自然地理要素相對穩定,變化較小,它的種類和數量的多少優劣,是衡量該區域開發前景的一個重要因素。
2、社會經濟要素
社會經濟要素(或稱人文地理要素)是指由人類活動所形成的經濟、文化,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種社會現象,如居民地、交通網、行政境界線、人口、歷史、文化、政治、軍事、企事業單位、工農業產值、商務、貿易、通信、電力、環境污染、環境保護、疾病與防治、旅遊設施等等。
社會經濟要素的狀況深刻地反映了該區域的發展水平和社會文明的程度。
(3)地質因素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地理因素的特徵:
1、空間位置特徵
地理要素總是存在於地球表面的某個位置,並具有一定的空間形態和幾何分布,這些特徵稱為地理要素的空間位置特徵,通常把地球表面抽象成一定的坐標系,在其中表達地理要素的空間位置。地理要素的空間位置即是其位於坐標系中的位置。
由地球表面抽象出來的坐標系可以是地理坐標的經緯度、空間直角坐標系、平面直角坐標系或極坐標系等。空間位置特徵有時候也稱為地理要素的幾何圖形特徵,包括地理要素的位置、形狀、大小和空間分布狀況等。
2、屬性特徵
描述地理要素本身性質的、非空間的、專題內容的資料和記錄數據稱為地理要素的屬性特徵。每個地理要素都具有自身的屬性特徵。
屬性特徵主要記錄地理要素的數量、質量、名稱、類型、特性、等級等。地理要素的屬性通常分為定性屬性和定量屬性兩種。定性屬性包括名稱、類型、特性等;定量屬性包括數量、等級等。
3、空間關系特徵
各種地理要素相互之問在地球表面存在各種關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這種特徵稱為地理要素的空問關系特徵。地理要素的空問關系主要包括拓撲關系、順序關系和度量關系等。
4、時間特徵
地理要素存在於地球表面有一定的時間效應,即地理要素在地理空間上的空問位置、屬性和相互關系是跟時問密切相關的,這種特徵稱為地理要素的時間特徵。
地理要素的空間位置和屬性可能會隨時間的變化而同時變化,如道路網系的修改擴建、土地利用的變化:地理要素的空間位置和屬性也可能隨著時間的變化而單獨變化,如建築物的空問位置不變而用途發生變化、學校的整體搬遷而屬性沒有變化。
㈣ 岩層產狀的含義是什麼,都包括哪些因素
岩層的產狀是指岩層在三維空間的產出狀態和方位的總稱,是以岩層面在三專維空間的延伸方屬位及其傾斜程度來確定的。簡單理解就是岩層的產出狀態。
對岩層的產狀,地質學上用走向、傾向、傾角來表示,亦稱岩層產狀三要素。在野外常用地質羅盤進行測量。
㈤ 地質災害是什麼意思
地質災害復,地質學專業制術語,是指在自然或者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財產、環境造成破壞和損失的地質作用(現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澤化、土壤鹽鹼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熱害等。
㈥ 地理中的區位因素是什麼意思
地理中的區位來因素是指促使區位地理自特性、功能的形成、變化的原因或條件,這些原因和條件又被稱為區位因子。
根據區位因素本身的性質和狀態,可分為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和技術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區位形狀、地形、地貌、地質、地殼運動、太陽輻射、氣候、水體、生物、土壤等;社會經濟因素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文化、政治、政策、資金、土地價格、管理、市場等;技術因素包括科技水平、冷藏技術、良種育種、化肥、機械。此外,歷史習慣、時間也屬於影響區位的因子。
區位因素主要對農業、工業(商業和服務業)和交通運輸業產生各種制約。分別為農業區位因素、工業區位因素和交通區位因素。
㈦ "地質條件差"是什麼意思
是指地質松軟、沙態化嚴重或者地下水源豐富、純石頭結構等,不易施工或不易座牢基礎。
㈧ 什麼叫地質條件復雜
地質條件復雜:
1、地質災害發育強烈
2、地形與地貌類型復雜
3、地質構造復雜,岩性岩相變化大,岩土體工程地質性質不良
4、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不良
5、破壞地質環境的人類工程活動強烈
㈨ 構造地質學產狀要素是什麼意思
岩層產狀(即岩層的產出狀態,由傾角、走向和傾向構成)bed,attitude of岩層在空間產出的狀態和方位的總稱。除水平岩層成水平狀態產出外,一切傾斜岩層的產狀均以其走向、傾向和傾角表示,稱為岩層產狀三要素。
除水平岩層成水平狀態產出外,一切傾斜岩層的產狀均以其走向、傾向和傾角表示,稱為岩層產狀三要素。岩層面與水平面的交線或岩層面上的水平線即該岩層的走向線,其兩端所指的方向為岩層的走向,可由兩個相差180°的方位角來表示,如30°與210°。垂直走向線沿傾斜層面向下方所引直線為岩層傾斜線,傾斜線的水平投影線所指的層面傾斜方向就是岩層的傾向。走向與傾向相差90°。岩層的傾斜線與其水平投影線之間的夾角即岩層的(真)傾角。所以,岩層的傾角就是垂直岩層走向的剖面上層面(跡線)與水平面(跡線)之間的夾角。(通常情況下,走向和傾向都在默認的與地面平行的平面里)
岩層產狀有兩種表示方法:①方位角表示法。一般記錄傾向和傾角 ,如205∠65,即傾向為205°,傾角65°,其走向則為295°或115°。②象限角表示法。一般測記走向、傾向和傾角,如N65°W/25°SW,即走向為北偏西65°,傾角為25°,向南西傾斜。
㈩ 什麼是地質災害
地質災害是指來在自然或自者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財產、環境造成破壞和損失的地質作用(現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層自燃、黃土濕陷、岩土膨脹、砂土液化,土地凍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澤化、土壤鹽鹼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熱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