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的地質屬於什麼位置
1. 河北石家莊市的地理位置
石家莊市人民政府
地址:河北省石家莊市中山東路216號
2. 石家莊是什麼地區
石家莊是太行山區!!
3. 石家莊的地質單位有哪些
1、河北省地質調查院 石家莊市橋西區工農路410號 區域地質調查甲級;固體礦產勘查甲級。
2、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 河北省石家莊市五七路11號 固體礦產勘查甲級;地球物理勘查甲級;航空地質調查甲級;遙感地質調查甲級。
3、河北省環境地質勘查院 石家莊市興苑街58號 液體礦產勘查甲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甲級。
4、河北省地勘局國土資源勘查中心 石家莊市中山西路800號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甲級;地質鑽(坑)探甲級。
5、河北省地勘局水文工程地質勘查院(河北省遙感中心) 河北省石家莊市槐中路131號 遙感地質調查甲級。
6、河北省地勘局石家莊綜合地質大隊 石家莊市中山西路891號 固體礦產勘查甲級。
7、華北有色工程勘察院 石家莊市匯通路39號 液體礦產勘查甲級;固體礦產勘查甲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甲級;地質鑽探甲級。
8、地質礦產部河北水文工程地質勘察院 河北省石家莊市槐中路131號 液體礦產勘查甲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甲級;地質鑽探甲級。
9、河北礦業資源有限責任公司 石家莊市工農路410號 固體礦產勘查甲級。
10、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河北地質勘查院 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區勘院路18號 固體礦產勘查甲級。
4. 河北省石家莊的地形屬於哪種
區域位置
河北省環抱首都北京,地處東經410°27′-119°50′,北緯36°05′-42°40′之間。總面積內187693平方公里容,省會石家莊市。北距北京283公里,東與天津市毗連並緊傍渤海,東南部、南部銜山東、河南兩省,西倚太行山與山西省為鄰,西北部、北部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東北部與遼寧接壤。
海 拔
河北省的地勢有三大地貌單元,其中壩上高原平均海拔1200-1500米,佔全省總面積的8.5%
地 形
河北省地處中緯度沿海與內陸交接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從西北向東南呈半環狀逐級下降。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氣 候
河北省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大部分地區四季分明。年日照時數 2500-3100 小時;年無霜期
5. 石家莊有哪些地質單位
地礦局下屬這些單位吧,地調院,水勘院,綜合地質大會,環勘院……
6. 石家莊市周邊有沒有地質構造比較明顯的地方
石家莊電視塔
7. 石家莊市屬於什麼方向
這得看你在什麼地方才能定。如果問南北方。石家莊是北方城市河北省省會
8. 石家莊地理位置氣候地形
石家莊市地處華北平原腹地,河北省省會,東臨衡水,南接邢台,西倚太行山,北靠保定內。與北京、容天津、濟南、太原、鄭州幾近等距相望,位置優越。地勢東低西高差距大,地貌復雜。地貌由西向東依次排列為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平原。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9. 河北省區域地質概況
河北省區域地質條件,已有系統的專著問世。現參照鞠紫雲主編、李勤、張玉華副主編的 《河北省 北京市天津市區域地質志》(以下簡稱 《河北區域地質志》)和 《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區域礦產總結》(以 下簡稱 《河北區域礦產總結》)作概略介紹。
1.3.1 太古界地層
太古界地層單位及其名稱均以 《河北區域地質志》為標准。太古界新老地層(岩石)單位名稱的對比見 表1.3.1。
1.3.1.1 中下太古界遷西群
遷西群主要分布於尚義-平泉深斷裂以南的燕山地區,劃分為冀西懷安、北京密雲、冀北承德和冀東 遷西4個小區。由各種輝石麻粒岩、含輝石片麻岩組成,夾有磁鐵石英岩。自下而上分為2個亞群、4個岩 組。
(1)下亞群
分布於遷西小區和懷安小區。自下而上分為2個岩組。
A.上川組,分布於遷西太平寨、楊河峪一帶。主要為輝石麻粒岩,混合岩化強烈,形成黑雲紫蘇均 質混合岩。
B.三屯營組,分布於遷西高家店至三屯營以東,遷安五重安以西的上川組兩側。下部以二輝麻粒 岩、斜長次透輝麻粒岩為主;上部片麻岩增多,夾磁鐵石英岩。
此外,懷安小區原稱的 「瓦窯口組」 、「馬市口組」 、「右所堡組」和 「下白窯組」,與本亞群大 致相當。
(2)上亞群
分布於燕山地區的4個小區。在遷西小區,自下而上分為拉馬溝組和跑馬場組。懷安地區的原崇禮組 或谷咀子組與本亞群相當。
A.拉馬溝組,分布於馬蘭峪-潵河橋-青龍八道河一帶,以角閃斜長岩為主。
B.跑馬場組,分布於馬蘭峪以西、遷安水廠以及青龍附近和寬城東南一帶。以角閃斜長片麻岩為 主,常見石榴子石。
1.3.1.2 上太古界阜平群或單塔子群
上太古界地層在太行山區稱為阜平群,在燕山區稱為單塔子群。兩者屬於同一地質年代。
(1)阜平群
分為南、北2個小區。北為阜平小區,包括平山、靈壽、唐縣、易縣、淶水等地;南為贊皇小區,包 括鹿泉、井陘等地。自下而上分為9個岩組。
表1.3.1 河北省太古界一古元古界岩石地層劃分及對照表
A.索家莊組,僅見於阜平小區,分布於阜平大柳樹、段家莊、川里,唐縣花盆,淶源馬庄、走馬 驛、祭刀嶺、銀房等地。以黑雲母(或角閃石)斜長片麻岩為主,局部夾大理岩或磁鐵石英岩;上部為蛇紋 石(或透輝石、金雲母)大理岩和斜長角閃岩。
B.團泊口組,分布於阜平小區和贊皇小區。在阜平小區分布於阜平沙窳(yu)、舊營、團泊口以東, 靈壽陳庄、行唐口頭以北;在贊皇小區原稱「放甲鋪組」,分布於內丘柳林,邢台放甲鋪、西黃村,沙 河禪房一帶。
團泊口組,下部為混合岩,黑雲母斜長片麻岩夾斜長角閃岩,其上為鉀長淺粒岩夾片麻岩;上部岩 石:在阜平小區北部為大理岩和斜長角閃岩,在南部為大理岩夾變粒岩和透閃岩。
C.南營組,分布於阜平小區和贊皇小區。贊皇小區地層原稱 「北賽組」,以黑雲母斜長片麻岩為 主,夾磁鐵石英岩;在贊皇小區夾有石榴角閃片岩。頂部有大理岩和斜長角閃岩。
D.漫山組,主要分布於阜平小區西南部。下部以黑雲斜長片麻岩為主,夾夕線石淺粒岩;上部為大 理岩及斜長角閃岩。在部分地段,該組曾稱 「灣子組」 、「宋家口組」 。
E.木廠組,主要分布於阜平小區。下部主要為黑雲(角閃)斜長片麻岩,夾斜長角閃岩;上部為大理 岩、斜長角閃岩及輝透變粒岩。該組曾稱 「灣子組」 、「宋家口組」 。
F.四道河組,分布於阜平、平山境內。以黑雲斜長片麻岩及淺粒岩為主,上部為大理岩、夾片麻岩 及透輝變粒岩。
G.紅山坡組,僅見於平山紅山坡和阜平燕麥青、石湖岩等地。以巨厚層淺粒岩為主,上部為大理 岩。
H.跑泉廠組,以黑雲斜長片麻岩為主,夾黑雲變粒岩及大理岩;下部常有淺粒岩。
I.榆樹灣組,以角閃黑雲斜長片麻岩為主,夾黑雲變粒岩及大理岩。
跑泉廠組和榆樹灣組,原合稱 「龍泉關群」,分布於阜平小區西南部。
(2)單塔子群
分布於尚義-平泉深斷裂以北的張家口及承德地區,在灤縣、撫寧、盧龍等地有零星出露。自下而上 分為3個組。
A.燕窩鋪組,見於承德市燕窩鋪一帶,由強蝕變角閃斜長片麻岩、斜長角閃岩組成,間夾石榴角閃 紫蘇(透輝)麻粒岩。
B.白廟組,分布廣泛。主要為黑雲變粒岩、淺粒岩,夾黑雲(或鉀長)片麻岩。混合岩化強烈,形成 條帶狀、眼球狀混合岩。張家口的原紅旗營子群的主體,與白廟組基本相當。
C.鳳凰咀組,分布於大廟—娘娘廟深斷裂南側及豐寧一帶。主要由斜長角閃岩、角閃(或黑雲)變粒岩 組成,夾多層大理岩。混合岩化強烈,形成以滲透注入為主的混合岩。
1.3.1.3 上太古界五台群或雙山子群
上太古界地層在太行山區稱為五台群,在燕山區稱為雙山子群,兩者屬於同一年代。
(1)五台群
分布於阜平小區和贊皇小區,超覆於阜平群之上。自下而上分為3個組。
A.板峪口組,在贊皇原稱 「紅鶴組」,為石英岩、石英片岩及大理岩等。
B.上堡組,在贊皇原稱 「石家欄組」,為黑雲變粒岩夾磁鐵石英岩。
C.龍家莊組,見於來源龍家莊以角閃片岩為主夾石英片岩等。
(2)雙山子群
零星出露於燕山地區。自下而上分為2個組。
A.茨榆山組,出露於遷西小區和承德小區。在承德原稱 「姜營組」 、「南店子組」 、「太平庄 組」 。下部為黑雲變粒岩夾淺粒岩;上部為黑雲石榴片岩與角閃磁鐵石英岩。
B.魯杖子組,見於遷西小區的青龍河東岸,岩石為具有變余火山結構的斜長角閃岩、斜長變粒岩, 以及沉積變質的變粒岩、片岩等。
其他年代的地層,將在相關章節介紹,此處從略。
1.3.2 岩漿岩
1.3.2.1 太古代主要岩漿岩
(1)早—中太古代岩漿岩
遷西群的原岩主要為基性、中性、中酸性到酸性火山岩。
與火山活動同期侵位的超基性岩,集中分布於懷安經密雲、遵化、遷西到青龍一帶,以及承德、平 泉等地。主要有遵化毛家廠、閻王台,承德五道河、三溝,懷安賜溝等地的岩體或岩體群。岩體規模很 小,長僅數米至數百米。岩石類型主要為強蛇紋岩化橄欖岩、二輝岩、蛇紋岩、透閃岩等。
在平泉西壩和大廟,有輝石正長岩侵入在遷西群中。
(2)新太古代岩漿岩
在五台期有強烈的中基性到中酸性火山岩噴發。之後,有閃長岩類、花崗岩類和石英正長岩侵入。主要分布於尚義—平泉深斷裂西段和豐寧—隆華深斷裂以南,構成西起尚義,經崇禮、豐寧、承德、隆 化,東到平泉的東西向構造岩漿帶。在撫寧、青龍一帶,有柳各庄閃長岩、三合店花崗岩等。在淶源上 堡有石英閃長岩和花崗岩,在贊皇有許亭花崗岩。其他尚有沿雙山子群構造部位產出的閃長岩、花崗岩 等岩體。
1.3.2.2 元古代主要岩漿岩
(1)早元古代岩漿岩
火山岩產於甘陶河群中,分布於太行山區的鹿泉至內丘一帶,主要為變玄武岩和少量玄武安山岩。侵入岩分布於青龍河、阜平、贊皇等地,主要為蛇紋岩、蛇紋石化橄輝岩、輝石岩、輝長岩、輝綠岩 等。
(2) 中元古代岩漿岩
長城紀火山岩,賦存於大紅峪組及其以下的地層中,主要是分布於平谷、薊縣、遵化到灤縣等地的 大紅峪組火山岩。岩石類型為粗面岩,紫紅色、磚紅色,含鉀長石65%~90%。侵入岩有承德大廟、頭溝 斜長岩和平泉光頭山鹼性花崗岩。
1.3.2.3 古生代主要岩漿岩
(1)早古生代加里東旋迴岩漿岩
僅有康保三面井片麻狀石英閃長岩和小英圖片麻狀花崗岩岩體。
(2)晚古生代華力西旋迴岩漿岩
火山岩分布於康保、圍場一帶。形成早二疊世三面井組中的安山岩。
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沿東西向斷裂形成4條岩帶:
康保—圍場帶:主要有戈家村輝長岩、大蘭城輝石岩岩體。
崇禮—承德帶:主要有崇禮水泉溝霓輝正長岩,小張家口透輝岩,蕨菜溝、鐵馬等角閃石岩,紅石 砬、娘娘廟透輝岩,高寺台蛇紋石化橄欖岩,刁窩輝長岩等20餘個岩體。
姚家莊—礬山—孤山帶:主要有陽原響水溝、鰲魚口霞石正長岩,陽原姚家莊、懷來礬山輝石岩、正長輝石岩,孤山輝石岩等10餘個岩體。
易縣—淶水帶:主要有雙合庄、東杜崗、高子坨輝長岩、輝石岩、輝石角閃石岩等岩體。
花崗質侵入岩沿深斷裂之間的隆起部位侵入,分為3個帶。主要有康保、滿德堂、大青溝、圍場老窩 鋪,以及崇禮海流圖、圍場錐子山花崗岩體等。
1.3.2.4 中生代主要岩漿岩
中生代岩漿活動,主要為燕山旋迴。燕山旋迴分為4期:
早侏羅世燕山旋迴第一期:包括南大嶺組玄武岩、安山岩,分布於燕山台褶帶內的灤平大石棚到承 德武家廠火山岩帶(晚三疊世—早侏羅世火山旋迴稱為南大齡旋迴);中深成侵入岩,主要為石英閃長岩和 花崗岩或花崗閃長岩,主要有寬城湯道河花崗閃長岩、興隆王坪石花崗岩、遵化茅山花崗岩、青龍棒槌 崖輝長岩等10餘個岩體。
中侏羅世燕山旋迴第二期:火山活動強烈,主要由安山岩、英安岩和少量流紋岩組成(髫髻山火山旋 回)。侵入岩,包括石英正長岩、閃長(玢)岩、花崗閃長岩或花崗岩等。主要有興隆峪耳崖、涉縣符山等 90多個岩體。
晚侏羅世燕山旋迴第三期:是燕山旋迴最劇烈的一次岩漿活動。晚侏羅世地層幾乎全由火山岩組 成,岩性有安山岩、流紋岩和石英粗面岩以及同成分的火山碎屑岩(張家口火山旋迴)。侵入體為石英正 長斑岩、石英二長斑岩、石英斑岩等淺成、超淺成侵入體,之後為閃長岩或石英閃長岩、花崗閃長岩或 石英二長岩、二長花崗岩及細粒花崗岩等中深成侵入體。如後石湖山、壽王墳、馬家溝、大河南、王安 鎮、赤瓦屋、麻棚、武安礦山、武安洪山等150個岩體。
早白堊世燕山旋迴第四期:形成大北溝組和花吉營組中到酸性火山岩(大北溝火山旋迴)以及淺成小 侵入體。主要有豐寧石門溝石英正長斑岩,圍場十間房花崗斑岩、五道川花崗斑岩,承德煙筒山花崗斑 岩,平泉石洞子花崗斑岩、付家灣石英二長斑岩等。
1.3.2.5 新生代主要岩漿岩
新生代喜山旋迴,劃分為早第三紀、晚第三紀和第四紀3個火山旋迴。晚第三紀火山旋迴形成的火山 岩有漢諾壩玄武岩、棋盤山玄武岩等。
1.3.3 斷裂構造
1.3.3.1 深斷裂
深斷裂是切穿硅鋁層、深達硅鎂層或上地幔的斷裂類型,有的學者稱為殼斷裂、岩石圈斷裂、超岩 石圈斷裂。河北省境內共有10條深斷裂(圖1.3.1),分為4個深斷裂帶。
(1)內蒙古地軸北緣深斷裂帶
其中康保—圍場深斷裂(編號1,指圖1.3.1中的編號,下同),大致沿北緯42° 線在本區北部通過。
(2)內蒙古地軸南緣深斷裂帶
共有3條深斷裂,包括豐寧—隆化深斷裂(編號2),大廟—娘娘廟深斷裂(編號3),尚義—平泉深斷裂 (編號4)。
(3)太行山深斷裂帶
分為西帶和東帶:
西帶(紫荊關深斷裂帶),包括上黃旗—烏龍溝深斷裂(編號5),紫荊關—靈山深斷裂(編號6);
東帶(太行山前深斷裂帶),包括懷柔—淶水深斷裂(編號7),定興—石家莊深斷裂(編號8),邢台—安 陽深斷裂(編號9),滄州—大名深斷裂(編號10)。
1.3.3.2 大斷裂
大斷裂是介於深斷裂與一般斷裂之間的一級斷裂,長度較大,有的可達百餘公里,但一般未深入硅 鎂層。區內共有9條大斷裂,詳見圖1.3.1。
1.3.4 構造單元劃分
河北省及京津地區共有兩個Ⅰ級構造單元:中朝准地台和內蒙古—大興安嶺地槽褶皺系,兩者在區 內以康保—圍場深斷裂(編號1)為界。
1.3.4.1 內蒙古大興安嶺地槽褶皺系的Ⅱ級構造單元
區內,內蒙古大興安嶺地槽褶皺系的Ⅱ級構造單元為內蒙古華力西晚期褶皺帶。其中的Ⅳ級構造單 元,在康保一帶為康保褶皺束,在圍場以北為棋盤山中凹陷。
1.3.4.2 中朝准地台的Ⅱ級構造單元
中朝准地台在區內共有4個Ⅱ級構造單元。
(1)內蒙古地軸
位於中朝准地台北緣。地軸北界為康保—圍場深斷裂;南界為尚義—平泉深斷裂的西段(尚義—赤城 段),向東接豐寧—隆化深斷裂。
(2)燕山台褶帶
燕山台褶帶北界為內蒙古地軸;南界大致沿固安—昌黎大斷裂(編號(6))向西,經廊坊附近的北東向斷 裂,在薊縣附近折向密雲,再接懷柔—淶水深斷裂(編號7)和定興—石家莊深斷裂(編號8)折向南,再接無 極—衡水大斷裂(編號(7))折向西北,相交於紫荊關—靈山深斷裂(編號6);西界,北段以馬市口—松枝口斷 裂(編號(2))為界,向南接太行山深斷裂帶西帶(編號5),再經紫荊關—靈山深斷裂(編號6),與無極—衡水 大斷裂相交(編號(7))。
(3)山西斷隆
東界,沿燕山台褶帶西界,向南接邢台—安陽深斷裂(編號9)。山西斷隆向西進入山西境內。
(4)華北斷拗
在區內,位於燕山台褶帶和山西斷隆東南部。
圖1.3.1 冀京津深大斷裂分布略圖
10. 石家莊地理位置
石家莊地處河北省中南部,環渤海灣經濟區。位於北緯37°27′~38°47′(誤差±1′),東專經113°屬30′~115°20′(誤差±1′)之間,東與衡水接壤,南與邢台毗連,西與山西為鄰,北與保定為界。南北最長處約148.018公里,東西最寬處約175.383公里,周邊界長760公里。轄區總面積15848平方公里。石家莊市為河北省省會,在首都北京的西南方向,距北京28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