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黃河地質博物館里都有哪些廳

黃河地質博物館里都有哪些廳

發布時間: 2021-02-12 19:34:29

A. 地質博物館的地球廳

地球廳以動力為主線,介紹了在內外動力的作用下,地球上發生的重要地質作用。版東展線介紹內動力地質作權用,以板塊運動、褶皺斷裂、火山、地震等地質作用為重點,西展線以外動力地質作用為主,主要介紹了水和風的地質作用。相對來說,內動力地質作用更加宏觀壯麗,它們主要是使地殼上升、增厚,形成許多巨大雄傳的高山峻嶺,而外動力地質作用則比較和緩,好像一把刻刀,雕刻出各種壯美的山川地貌。

B. 黃河博物館的介紹

黃河博物館(Yellow River Museum)舊館位於鄭州紫荊山路4號。成立於1955年,隸屬水利部黃河水回利委員會。作為世界上最答早建立的水利行業博物館,是我國唯一以黃河為主題陳列內容的自然科技類博物館。黃河博物館佔地7000平方米,現有建築約2900平方米,其中陳列面積1200平方米。(現已搬到鄭州花園路與迎賓路交叉口,迎賓路402號)黃河博物館1作為世界上最早成立的江河博物館之一,是我國唯一一座以黃河為專題內容的自然科技類博物館,隸屬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 黃河博物館的前身是成立於1955年的「治黃展覽會」。1957年7月,改名為「治黃陳列館」。1960年初,因國家經濟困難而閉館。1972年,為紀念毛澤東同志視察黃河二十周年重新開館,又改館名為「黃河展覽館」,由郭沫若先生題寫館名。隨著治黃事業的發展、藏品的日漸豐富和面向社會服務的需要,1987年6月,正式更名為黃河博物館,舒同先生題寫館名。

C. 鄭州市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內博物的介紹!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是一座以社會公眾為主體,青少年和資源環境相關業務人員為側重點,兼顧科學研究人員需求的科普型自然類博物館。她是一個具有現代化、高科技、獨具河南特色的全國省級一流的地質專業博物館;是河南省資源、環境、省情展示交流的「窗口」,珍稀地質礦產標本收藏、研究中心;國土資源知識普及與青少年科學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大眾游覽勝地;是集科研、科普、休閑、娛樂、賞石於一體的理想去處。

館內設有地球廳、恐龍廳、生物演化廳、古象廳、礦產資源廳、地質環境廳、礦物廳、4D動感影院(多功能廳)和地震海嘯感受劇場;館外有礦石林、科普廣場,恐龍雕塑等。館內收藏了省內外地質礦產、古生物、礦物標本5萬多件。

地球廳 :地球廳向大家介紹奧妙無垠的宇宙和地球的有關知識。包括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圈層結構;了解、認識地質作用形成的各種各樣的岩石;親手操控古大陸的聚合、分裂與漂移;在地震劇場感受地震帶來的震撼和災境;了解風化、喀斯特地貌和冰川作用對人類的影響;體會黃河、黃土和黃河文化。

恐龍廳:在此展廳大家可一睹中生代陸地霸主恐龍、海洋霸主魚龍、空中霸主翼龍的風采。這里展示了出自河南的世界最大的一窩恐龍蛋化石,亞洲體腔最大、最重的恐龍,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中國唯一的結節龍,十餘件珍貴的長羽毛恐龍,恐龍足跡等珍貴標本。還設有《與恐龍賽跑》、《與恐龍比體重》、《 恐龍拼圖》、《恐龍下蛋》、《恐龍蓋章留念》等寓教於樂、供大家參與的互動項目。

生命演化廳:地球上的生命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是在螺旋式發展進化之中,而生命胞核的DNA又呈現雙螺旋結構。生命演化廳展示創意就依此而來。

古象廳:象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動物,也是現代陸地上最大的脊椎動物。雖然現在大象不多見,但在遙遠的古代,它們遍布於世界各地,黃河流域曾經是大象的王國。河南已發現古象化石產地100多處,有10多個種屬,分布在14個地市。

礦產資源廳:凡是能被人類利用的天然的岩石礦物,不管是固態、液態或者氣態,都是礦產。礦產分為能源、金屬、非金屬和水氣礦產四大類。該廳主要展示介紹河南的主要礦產資源和礦業經濟概況。設有吸鐵砂、找寶石、比體重、觀看各種各樣媒體等互動項目。

礦物廳:礦物是大自然恩賜給人類的瑰寶,經過億萬年的孕育、演變,形成了千姿百態、五光十色的靚麗群體,對人類的生活有著廣泛的影響。人們的生活幾乎每天都離不開礦物。該廳展示了數百種精美絕倫的礦物晶體、寶石標本。

地質環境廳:該廳展出面積雖然僅有350 m2,但遊客仍能從這里領略到中原大地16.7 萬km2 內豐富的地質遺跡資源,了解地質環境對人類生存與健康、社會發展、文明進步的影響,認識進步的影響,認識地質災害與群防群治,從而學會與大自然、地質環境的和諧共處。

展廳內循環播放有針對河南地域特色原創的《地質河南》、《礦業河南》、《走進河南地質公園》、《西峽恐龍蛋富集之謎》、《太行山隆起》等16部三維動畫影視、幻想;《大陸漂移》、《地質環境與人類居住》、《地球的生物進化》、《恐龍世界》等18部多媒體查詢系統,科學內容通俗易懂、引人入勝。還設有《有獎知識問答》、《河南地質遺跡搜尋》、《尋找寶藏》、《與恐龍賽跑》、《與恐龍比體重》、《恐龍拼圖》等寓教於樂、供大家參與的互動項目,以及喀斯特地貌、冰川、碧水丹霞、溶洞、露天采場、金礦采銅等30餘處模擬度很高的景觀模型。

D. 山西省地質博物館第二展廳有什麼

1、山西博物院,位於太原市濱河西路迎澤橋北側,展出三晉人文薈萃。憑身份證領票進入。版
2、中國權煤炭博物館,位於太原市迎澤大街橋西,展出煤炭科普知識,有礦井體驗,很有特色。
3、太原博物館,位於太原市長風文化商務區中央文化島上,展出太原2500多年的建城歷史。
4、山西省民俗博物館,位於太原市文廟巷文廟內,全年專題展覽頻繁,建築為原文廟舊址。為省級文保單位。
5、山西省藝術博物館,位於位於太原市五一廣場起鳳街純陽宮內,全年專題展覽頻繁,建築為純陽宮舊址。為省級文保單位。

E. 中國地質博物館的展廳概況

中國地質博物館主館共有大樓6層,總高約36米,東西長40米,南北長70米,建築面積近11000平方米,建築風格穩重大方。
展區布局圖

中國地質博物館展廳包括地球廳、礦物岩石廳、寶石玉廳、史前生物廳等六個部分,面積共2500平方米,另有臨時展覽面積1500平方米。 地球廳以動力為主線,介紹了在內外動力的作用下,地球上發生的重要地質作用。東展線介紹內動力地質作用,以板塊運動、褶皺斷裂、火山、地震等地質作用為重點,西展線以外動力地質作用為主,主要介紹了水和風的地質作用。
相對來說,內動力地質作用更加宏觀壯麗,它們主要是使地殼上升、增厚,形成許多巨大雄傳的高山峻嶺,而外動力地質作用則比較和緩,好像一把刻刀,雕刻出各種壯美的山川地貌。 寶石廳展示寶石、玉石、有機寶石、貴金屬等材料及其成品,並融入寶石鑒定、寶石鑒賞、寶石琢型、寶石評價、寶石成因、寶石微觀世界、寶石分布、寶石開采、寶石加工、首飾鑲嵌、人工改善寶石與人工寶石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寶石文化等知識點和興趣點。
寶石廳以單晶寶石和玉石為主,並以天然寶石與人工寶石對比展示,以便鑒別市場上常見的相似的寶石。
中心部位:以一件十分大氣、通靈、高檔的展具作為展心,所展示的展品隨每期主題的變換進行不定期的調換。 礦物岩石廳採用雅俗共存、動靜結合、虛實呼應、寓教於樂的設計方式,使觀眾通過參與、欣賞展廳的展品,可了解自然界中礦物岩石的成因,原始產出情況、自然界種類繁多千資百態的礦物岩石、代表性礦物岩石的感官特徵及可供人們使用的特性。
觀眾在欣賞各種精美奇特的礦物岩石展品時,通過互動式展覽和虛擬展出部分,可參與對一些礦物岩石展品的探索性操作,獲得相關知識。 史前生物廳,以生物進化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為線索,向觀眾介紹生物的發展廳程和各地質時期常見的化石,展示地球上生物的發生、進化和滅亡的過程。從空間布局上,整個展廳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小序廳,包括了一面藝術化的化石精品牆、一個可以互動操作的多媒體展具——簡明生物分類查詢系統,及一些有關化石的基本常識介紹。
第二部分是該展廳的主要陳列內容,共分為八個單元。
第一單元——最早期的生命;
第二單元——生物大爆發;第三單元——海生無脊椎動物時代;第四單元——脊椎動物的出現;第五單元——生物登陸;第六單元——生物大絕滅;第七單元——恐龍與鳥類;第八單元——哺乳動物與人類;此外,在該展廳的南過道,還陳列了魚龍、中國安琪龍、翼龍化石的模型各一件,以及一件觀眾可以觸摸的長達5米的大型魚龍化石、一個演示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多媒體展具。 中國地質博物館在開展藏品科學研究的同時,長期從事地層古生物學、礦物岩石學、寶石學和博物館學的研究並取得累累碩果,特別是在早期脊椎動物學、昆蟲學以及遼西熱河生物群等研究領域所取得成果;以系統精美的寶石陳列,獨到的寶石研究成果,持續的社會推廣活動,帶動和引導了當代中國寶石科學研究、知識普及和市場消費。
中國地質博物館常年開放獨具特色的陳列展覽。按照地球圈層結構布局的基本陳列,不僅展示了數以萬計的礦物、岩石、寶石、化石精品,陳列內容更加關注人類的生存環境和生存質量;而且大量採用數字化、仿生、虛擬現實等技術,讓觀眾通過親眼目睹、親手操作和親身體驗去認識地學空間。

F. 大鵬半島的地質博物館的展廳有什麼什麼什麼什麼

有地質公園的古火山來和海岸源地貌科普知識為主要展示內容。有深圳地區的地質特點,融地形沙盤、投影屏幕、觸摸屏和燈光定位技術於一體的大鵬半島電子互動沙盤,讓觀眾通過親自操作,直觀認識大鵬半島地貌格局、景觀特點和著名景區分布。而地球探秘廳則以地球的形成、地球的結構和內外部地質作用以及地球的生物演化歷史為主要展示內容,全方位動態展示了宇宙的誕生以及銀河系、 太陽系、地球的演化過程。海蝕窗造型內的多媒體影片和DNA雙螺旋鏈詳細演示了海洋形成及生命起源於海洋的過程,澄江動物群化石標本、不同階段化石模型展示了遠古生命演變形式及古生物世界。

G. 張家界地質博物館的主要展廳

張家界市的地質博物館,全稱張家界康迪文化有限公司地質博物館,建館於2014年,是張家界地質公園的地質文化展示。地質博物館以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如夢似幻的館藏精品,致力於打造感觀自然景觀、感受人文風情、解讀地下瑰寶」這一全景張家界的新理念。

簡介

編輯

家界地質博物館是新型的文化創意產業,是張家界地質公園地質文化的展示。館址位於 張家界市永定區城西3公里處(張清公路旁),距張花高速入口僅5分鍾車程,距張家界火車站、汽車站、荷花機場10分鍾車程;毗鄰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天門山等重要景區,旅遊交通十分便利。

張家界地質博物館展品主要以武陵山脈地區發掘的古生物化石、天然觀賞石和礦物晶體石為主;展品多達數百個品種,包括了5億年前的照片、4億年前的雕塑和3億年前的古樹木,展陳品均為東方明珠、稀世珍玩,它們聚造化之瑰寶,備宇宙之玄妙,鍾靈毓秀,鬼斧神工,是一個以收藏、展示各類奇石為主要內容,弘揚中國傳統石文化的藝術殿堂。

奇山千載無人識,異石一敞天下驚;張家界地質博物館正以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如夢似幻的館藏精品;打造「感觀自然景觀、感受人文風情、解讀地下瑰寶」這一全景張家界的新理念。

2古生物化石館

編輯

該館展出展出的是億萬年前地殼演變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古生物化石。分別有:魚龍化石、海百合化石、芙蓉龍蛋化石、鸚鵡螺化石、迅猛龍骨架化石等。作為鎮館之寶的兩條魚龍化石有12餘米長,屬十分珍貴的孤品。另外一個非常罕見的則是菊石、魚龍、海百合三體共生,三個形成在不同時期的化石奇妙地出現在了同一塊岩層上,所形成的整塊化石。

此外,還有樹化石、貴州龍化石和硨磲化石。

3精品美石館

編輯

第二層的精品美石館展出的是以張家界地質空間為主的美石,同時,也收集了全球有影響的美石供大家欣賞,為大家展現中國博大精深的石文化。館內東陵玉、紅碧玉、雅丹石、青花瓷等藏石,石美皆如其名美。並且在精品美石館,還為大家准備了一餐豐富奢華的盛宴——舌尖上的張家界。舌尖上的張家界共有108道菜組成,可是這些菜品雖看上去美味無比,但相信是沒有人會真正去用舌品嘗的,可是用眼品嘗一定會被打動。舌尖上的張家界並不是真正的吃食,而是無數珍貴的天然瑪瑙」烹飪「而成的,可以說得上是中國最貴宴席之一了。

另外,除了舌尖上的張家界,這一層還有一個名符其實的寶物,便是紫袍玉帶石,絹雲母千層岩華貴的顏色融合大師完美的雕工,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且極其珍貴的。

4礦物晶體館

編輯

礦物晶體通常只生成於礦山的夾縫與空洞中,數量極少,形成年代至少要數百萬年乃至上千萬年之久,所以都是屬於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礦物晶體館中展出的主要以天然的石英、石膏、方解石為主,同時也收藏了天然玻璃、水晶、文石、輝銻礦、七彩礦等眾多的稀有礦物。

湘西自古以來就是一塊神秘的土地,至今為止連現代科學都無法破譯的湘西三大古謎——辰州符、趕屍、放蠱,皆與一種神秘物質——硃砂有關。雞血石是硃砂的一種,有塊血、條血、梅花血、浮雲血等分類,美麗晶瑩,主要用於印章盒工藝雕刻品的材料,被譽為國章石皇後、印石公主,因此也是礦物晶體館重點展出的礦物之一。硃砂的作用廣泛,無論是佩帶於身還是放置家中,在風水學上來說,都是對所屬者十分有益的。

H. 黃河博物館一共分為五個展區他們分別是哪幾個展區

黃河博物館成立於1955年,位於鄭州花園路與迎賓路交叉口,迎賓路402號。隸屬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博物館佔地7000平方米,建築約2900平方米,其中陳列面積1200平方米。
黃河博物館作為世界上最早成立的江河博物館之一,截止2016年是中國唯一一座以黃河為專題內容的自然科技類博物館,隸屬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博物館的前身是成立於1955年的「治黃展覽會」。1987年6月,正式更名為黃河博物館,舒同先生題寫館名。
場館組成
序廳
對博物館整體展覽情況進行大體概括。
流域地理
流域地理展區通過黃河形成、遠古生態、九曲黃河三個單元展示出黃河自然地理地貌、氣候、物產。[6]
民族搖籃
民族搖籃展區通過「逐水而居」、「文明之光」、「人文始祖」、「王朝中心」、「燦爛文化」五個單元展示悠久的黃河文明發展歷程及燦爛的黃河文化。
千秋治河
千秋治河展區通過黃河水患、治河春秋、漕運灌溉、河神祭祀四個單元展現中國古代及近代黃河水患災害、治理方略、治河技術及漕運灌溉的發展演變。
治河新篇
治河新篇展區通過黃河歸故、流域規劃、防洪防凌、資源利用、水土保持五個單元展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黃河治理開發的重大舉措及取得的重大成就。
人水和諧
和諧之路展區通過新問題新挑戰、新理念新措施、新號角新征程三個單元展現黃河治理仍存在的新問題、新挑戰及新的治河理念和實踐。

I.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的展廳介紹

地球上的生命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是在螺旋式發展進化之中,而生命胞核的DNA又呈現雙螺旋結構。生命演化廳展示創意就依此而來。
乘坐26路、916路、43路、K115路、47,114路公交車到金水東路黃河東路或者金水東路農業東路下車。
乘坐地鐵1號線,到「農業南路」站下車。 (1)開館時間:周二~周日,9:00—16:30,節假日正常開放。
(2)閉館時間:周一閉館。若周一被調整到節假日期間,若周一因國家調整工作日,以國家規定的調整工作日為准,本館作相應的閉館調整。
(3)免費憑票參觀。憑本人有效證件(身份證、工作證、學生證、軍人證、駕駛證、護照等)按順序排隊領取參觀券,經檢票後入館參觀。
(4)發票時間:上午9:00~12:00,下午12:30~15:30。15:30之後停止進館。
(5)團體參觀需提前預約,按預約時間進館參觀。未提前預約者,因展廳空間受限及接待能力的制約,未能接待時,敬請諒解。
(6)兒童、高齡老人及行動不便者須有成人陪同參觀,恕不接待衣冠不整、酗酒、精神病及攜帶寵物者,嚴禁攜帶易燃、易爆、危險品入館。
(7)館內禁止抽煙、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亂扔棄物。保持安靜,禁止追逐打鬧、推搡擁擠、嬉戲、大聲喧嘩。保持個人和館內衛生,維護參觀秩序,聽從工作人員安排。
(8)注意展館提示,除互動項目外,不得觸摸、爬靠、擠壓展品設施,損壞物品照價賠償,情節嚴重者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9)展館門前禁止停車。帶車的觀眾,將車輛停放到本院西北方向停車場。
(10)本館的收費項目有:講解服務、語音導覽器租用、4D動感影院、地震海嘯感受劇場、互動項目、紀念品等,觀眾可根據需要自由選擇。

J. 房山地質博物館的6個展廳分別是什麼

第一展廳--開篇廳
第二展廳--地史演化廳
第三展廳---八大園區展廳
第四展廳--國內外世界地質公園展廳
第五展廳--實物標本廳
第六展廳---展望廳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