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為什麼說構造運動是地質作用

為什麼說構造運動是地質作用

發布時間: 2021-02-12 18:29:59

1. 地質作用的意義是什麼啊

1,內力地質作用是因地球內部能產生的地質作用,有構造運動,岩漿活動,地震作用和變質作用這類地質作用主要發生在地下深處,有的可波及到地表。它使岩石圈發生變形、變位,或發生變質,或發生物質重熔,以至形成新岩石。
2,外力地質作用是因地球外部能產生的,它主要發生在地表或地表附近 。外力地質作用幾乎都有重力能參與。外力地質作用使地表形態和地殼岩石組成發生變化。可分成河流的地質作用、地下水的地質作用、冰川的地質作用、湖泊和沼澤的地質作用、風的地質作用和海洋的地質作用等。外力地質作用按照其發生的序列還可分成風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剝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和硬結成岩作用。
3,構造運動是指岩石圈物質的機械運動。它有垂直和水平兩種運動形式。構造運動可使岩石變形、變位,形成各種構造形跡,塑造岩石圈的構造 ,並決定地表形態發育的基礎。構造運動可引起海陸變遷。地震是岩石中積蓄的應變能以彈性波形式突然釋放而引起的地球內部的快速顫動。地震發源於地下深處,並波及地表。絕大多數地震是構造運動引起岩石斷裂而發生的。
4,岩漿作用是岩漿從形成、運動直到冷凝成岩的全過程 。岩漿是地下岩石的高溫 (800~1200℃)熔融體。它不連續地發源於地幔頂部或地殼深部。岩漿形成後循軟弱帶從深部向淺部運動,在運動中隨溫度、壓力的降低,本身也發生變化,並與周圍岩石相互作用。
變質作用是岩石在風化帶以下,受溫度、壓力和流體物質的影響 ,在固態下轉變成新的岩石的作用 。岩石變質後,其原有構造、礦物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有的可完全改變原岩特徵。
5,風化作用是地表環境中,礦物和岩石因大氣溫度的變化,水分、氧、二氧化碳和生物的作用在原地分解,碎裂的作用。
6,斜坡重力作用是斜坡上的土和岩石塊體在重力作用下順坡向低處移動的作用 。重力是主要營力 ,斜坡是必要條件,暴雨、地震、人為開挖往往起誘發作用。塊體物質的運動方式分為崩落、滑移、流動和蠕動。前三者運動較快,後者較慢。
7,剝蝕作用是河流、地下水、冰川、風等在運動中對地表岩石和地表形態的破壞和改造的總稱。
搬運作用是地質營力將風化、剝蝕作用形成的物質從原地搬往他處的過程。
8,沉積作用是各種被外營力搬運的物質因營力動能減小 ,或介質的物化條件發生變化而沉澱、堆積的過程。
9,硬結成岩作用是鬆散沉積物轉變為堅硬岩石的過程。這種過程往往是因上覆沉積物的重荷壓力作用使下層沉積物減少孔隙,排除水分、碎屑顆粒間的聯系力增強而發生;也可以因碎屑間隙中的充填物質具有粘結力,或因壓力、溫度的影響,沉積物部分溶解並再結晶而發生。

2. 什麼是地質作用

地質作用,抄是指由於受到某種能量(外力、內力)的作用,從而引起地殼組成物質、地殼構造、地表形態等不斷的變化和形成的作用。
由自然動力引起使地殼組成物質,地殼構造,地表形態等不斷的變化和形成的作用,通稱地質作用。地質學界把自然界引起這些變化的各種作用稱為地質作用。地質作用主要分為構造運動、岩漿活動、地震作用、變質作用、風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剝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和固結成岩作用等。

3. 地質作用與地殼運動板塊構造的關系

地質作用與地殼運動板塊構造的關系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是個地殼物質循環的問題。
簡單點內回答是;容地殼運動板塊構造、岩漿活動等地質作用生成新的岩石,並隆起高山使地面和洋底凹凸不平。而物理、化學和生物的地質作用以及水流、冰川和風的地質作用使岩石風化、破碎、溶解並搬運到盆地沉積起到削高補低的作用。而大洋盆地是地球上的最低點,陸地上的物質原則上都要回到洋底去,並在洋底沉積為岩石(包括化學沉積、生物沉積和固體碎屑沉積)。最後隨著板塊運動回到地幔中消亡。這就是地殼物質循環。
通過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同時回答了兩個難題。
1地殼里為什麼沒找到三十億年以上的岩石,原因就是地殼物質已經全部循環了一次。
2世界上越高的山越年輕。原因就是高山都由新洋底形成。

4. 地質作用,地質構造是什麼意思

地質作用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內力作用有:地殼運動、岩漿活動、變內質作用,外力作用有:風容化、侵蝕、搬運、堆積。地質構造是地質作用下形成的構造名稱,主要有褶皺和斷層,褶皺有背斜和向斜,斷層主要有地壘和地塹。

5. 為什麼說構造運動是控制其他地質作用的主導因素

構造運動是復由地球內力制引起地殼乃至岩石圈的變位、變形以及洋底的增生、消亡的機械作用和相伴隨的地震活動,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構造運動產生褶皺、斷裂等各種地質構造,引起海、陸輪廓的變化,地殼的隆起和拗陷以及山脈、海溝的形成等,任何的其他地質作用都是在構造運動的基礎上發生並演化的.例如:沉積作用只能在構造運動形成的相對凹陷或者地勢較低的地方發.剝蝕作用只能在構造運動形成的相對隆起的地方形成.

6. 地質作用與地殼運動 板塊構造的關系

地質作用與地殼運動
板塊構造的關系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是個地殼物質循環的問題。
簡單點回答是;地殼運動
板塊構造、岩漿活動等地質作用生成新的岩石,並隆起高山使地面和洋底凹凸不平。而物理、化學和生物的地質作用以及水流、冰川和風的地質作用使岩石風化、破碎、溶解並搬運到盆地沉積起到削高補低的作用。而大洋盆地是地球上的最低點,陸地上的物質原則上都要回到洋底去,並在洋底沉積為岩石(包括化學沉積、生物沉積和固體碎屑沉積)。最後隨著板塊運動回到地幔中消亡。這就是地殼物質循環。
通過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同時回答了兩個難題。
1
地殼里為什麼沒找到三十億年以上的岩石,原因就是地殼物質已經全部循環了一次。
2
世界上越高的山越年輕。原因就是高山都由新洋底形成。

7. 地質作用按動力可分為哪二種作用構造運動的分類

按地質作用的動力來源,一般將地質作用分為內動力地質作用和外動力地質作用兩大類回。
內動答力地質作用的能源主要是地熱能、重力能和旋轉能。內動力地質作用的類型主要有:地殼運動、地震作用、岩漿作用、變質作用。
外動力地質作用的主要能源是太陽的輻射能。海洋和陸地吸收的太陽能約為7.2×1016J/s或2.72×1024J/a。其次為日、月引力能,它明顯地影響海水的運動,對岩石圈也有一定的影響。此外,重力也是不可忽視的能源。外動力地質作用主要有以下幾種:風化作用、剝蝕作用、搬運作用、崩滑左右、沉積作用、固結成岩作用。

8. 什麼叫地質作用

由自然復動力引起使地殼組成物制質,地殼構造,地表形態等不斷的變化和形成的作用,通稱地質作用。其中內力作用使地球內部和地殼的組成和結構復雜化,造成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殼原有的組成和構造改變,夷平地表的起伏,向單一化發展。地質學界把自然界引起這些變化的各種作用稱為地質作用。地質作用主要分為構造運動、岩漿活動、地震作用、變質作用、風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剝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和硬結成岩作用等。

9. 地殼運動和構造運動是一個概念嗎

理清三個概念:地質作用、地殼運動和地質構造
高一地理必修一中有一個重點知識又是難點知識,那就是地質作用、地殼運動和地質構造三個概念及其相關知識,不少學生掌握不好,混為一談。我覺得理清這三個概念非常必要。
地質作用內涵很廣,引起地表形態變化的所有的作用。按照能量的來源它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的內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源地球內部,表現形式有地殼運動、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等。聯系以前學過的內容,學生對岩漿活動容易理解,比如火山噴發;對變質作用也知道,比如岩漿岩和沉積岩經過高溫高壓條件形成變質岩的作用就是變質作用。
什麼是地殼運動呢?魯教版中對地殼運動的概念沒有詳細介紹,在內力作用中對地表起塑造作用主要的就是地殼運動,從運動方向上可以分為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即升降運動)。可見,地殼運動是被包含在地質作用的一個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
很多地殼運動發生遠遠早於人類出現就發生了,我們很難再現它們的運動過程,那我們怎麼知道它們曾經的運動情況呢?那就是觀察現在的岩層。地殼運動引起的岩層永久性變形、變位,叫做地質構造,它也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地殼運動的「足跡」。地質構造主要有兩種類型,褶皺和斷層。褶皺的岩層雖彎曲變形,但是沒有斷裂,是連續的,褶皺有兩種基本形態:岩層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層向下彎曲的是向斜。如果岩層所承受到的地殼運動的力太大而發生斷裂,並沿著斷層面發生明顯的錯動、位移,那就是斷層了。斷層構造中,也有兩種形態,相對上升的岩塊稱為地壘,相對下降的岩塊稱為地塹。個人感覺地殼運動和地質構造是因果關系。地殼運動是形成地質構造的原因,地質構造則是地殼運動的結果。

10. 地質作用的意義是什麼啊拜託各位大神

1,內力地質作用是因地球內部能產生的地質作用,有構造運動,岩漿活動,地震作用和變質作用這類地質作用主要發生在地下深處,有的可波及到地表。它使岩石圈發生變形、變位,或發生變質,或發生物質重熔,以至形成新岩石。 2,外力地質作用是因地球外部能產生的,它主要發生在地表或地表附近 。外力地質作用幾乎都有重力能參與。外力地質作用使地表形態和地殼岩石組成發生變化。可分成河流的地質作用、地下水的地質作用、冰川的地質作用、湖泊和沼澤的地質作用、風的地質作用和海洋的地質作用等。外力地質作用按照其發生的序列還可分成風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剝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和硬結成岩作用。 3,構造運動是指岩石圈物質的機械運動。它有垂直和水平兩種運動形式。構造運動可使岩石變形、變位,形成各種構造形跡,塑造岩石圈的構造 ,並決定地表形態發育的基礎。構造運動可引起海陸變遷。地震是岩石中積蓄的應變能以彈性波形式突然釋放而引起的地球內部的快速顫動。地震發源於地下深處,並波及地表。絕大多數地震是構造運動引起岩石斷裂而發生的。 4,岩漿作用是岩漿從形成、運動直到冷凝成岩的全過程 。岩漿是地下岩石的高溫 (800~1200℃)熔融體。它不連續地發源於地幔頂部或地殼深部。岩漿形成後循軟弱帶從深部向淺部運動,在運動中隨溫度、壓力的降低,本身也發生變化,並與周圍岩石相互作用。 變質作用是岩石在風化帶以下,受溫度、壓力和流體物質的影響 ,在固態下轉變成新的岩石的作用 。岩石變質後,其原有構造、礦物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有的可完全改變原岩特徵。 5,風化作用是地表環境中,礦物和岩石因大氣溫度的變化,水分、氧、二氧化碳和生物的作用在原地分解,碎裂的作用。 6,斜坡重力作用是斜坡上的土和岩石塊體在重力作用下順坡向低處移動的作用 。重力是主要營力 ,斜坡是必要條件,暴雨、地震、人為開挖往往起誘發作用。塊體物質的運動方式分為崩落、滑移、流動和蠕動。前三者運動較快,後者較慢。 7,剝蝕作用是河流、地下水、冰川、風等在運動中對地表岩石和地表形態的破壞和改造的總稱。 搬運作用是地質營力將風化、剝蝕作用形成的物質從原地搬往他處的過程。 8,沉積作用是各種被外營力搬運的物質因營力動能減小 ,或介質的物化條件發生變化而沉澱、堆積的過程。 9,硬結成岩作用是鬆散沉積物轉變為堅硬岩石的過程。這種過程往往是因上覆沉積物的重荷壓力作用使下層沉積物減少孔隙,排除水分、碎屑顆粒間的聯系力增強而發生;也可以因碎屑間隙中的充填物質具有粘結力,或因壓力、溫度的影響,沉積物部分溶解並再結晶而發生。
求採納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