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縣地質怎麼樣
『壹』 四川大竹大竹石河鎮哪裡條件怎麼樣窮嘛
大竹在川東算相對富裕的縣,石河在大竹除了城關竹陽鎮,跟其他鎮相比算中等略內偏上的鎮。當容然畢竟是川東丘陵地區,就石河鎮范圍來說,地理環境差別還是相當大的,在鎮子里的話跟川西的相對偏遠落後的鎮差不多,離鎮太遠的話,就不好說了。
『貳』 四川達州大竹到底怎麼樣有人知道嗎
哈哈,我也是大竹人哈。我在成都工作。
二樓說的很對,大竹這幾年發展很快。
一樓回說的誇大了答,消費比成都低點。沒有五星級酒店。有三星級的。
現在是市級縣了,直接歸四川省管了。
五六年前,我們高中老師就川師剛畢來教書的,現在他們都能拿2000多的工資了。
那個地方交通很方便,有兩條國道210和318通過縣城邊。還有兩條高速通過大竹。達渝高速和另一條正在修建的高速。
離達州河市機場也只有1個多小時的車程。
耍的地方就更多了,只是沒有幾個出名的,
有個東漢醪糟還小有些名氣。
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直接問我哈。留言。
『叄』 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柏林鎮怎麼樣就是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情況、人文環境等各方面都想了解一下。
況柏林鎮坐落在大竹縣城以北,距縣城29公里,轄6個自然村、1個社區、83個村居民小組、4個社區居民 柏林鎮
小組、24000餘人,耕地面積11352畝,幅員面積43.7平方公里。是四川省首批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四川省安全生產示範鄉鎮、四川省先進文化鄉鎮,達州市工業重鎮、達州市小康先進鎮、達州市鄉鎮企業產值億元鎮、達州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鄉鎮。2006年GDP完成3947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64元,綜合經濟實力居全縣前10位;
區域優勢
地緣優勢明顯。柏林地理位置優越,地處渠縣、達縣、大竹三縣交界,有大竹最低點—龐家咀,是大竹的「北大門」,也是三縣交界處幾個鄉鎮中經濟實力、農民整體富裕程度、小城鎮建設規模檔次和交通條件等方面的「龍頭」。交通條件便利。「匯竹墊」省際等級公路縱貫全境,為大竹境內起;距達渝高速公路石河介面處15公里;境內80%的村、組通公路,總長15公里,襄渝鐵路過鎮境1100米,為大竹縣內獨有。石河、東柳河和巴河在鎮內「三江口」處匯合,全鎮有水路10餘公里,年客運能力15萬多人次,貨運能力7萬余噸。
資源環境
自然資源豐富。年產糧食10865噸,薴麻737噸,土特產有魔芋、黃花、花椒、西瓜、甘蔗、海椒、官溪密柚、晚白柚、金密李;煤炭儲量在1000萬噸以上(其中國有井田600萬噸、地方井田400萬噸)。現有國有煤礦1個、鎮屬煤礦1個、個體私營煤礦5個,年產原煤35萬噸,森林面積18000畝,其中用材林16000畝,經濟林250畝、長防林1750畝。畜牧基礎較好。全鎮已建立規模種(獺)兔場1個、(波爾山羊)種羊場1個、養雞場9個、養豬場5個,目前,存欄兔9000隻,羊4000隻,雞20000隻,年養殖業收入可實現2075萬元,占農業收入的50%以上,畜牧業已撐起柏林農業的「半壁河山」。
經濟發展
工業經濟發達。有市縣屬企業3個,鄉鎮工業企業12個、其它個體私營企業86個,為大竹工業經濟「副中心」。2006年鄉鎮實現產值32680萬元,利潤1377萬元,稅金938萬元,居大竹各鄉鎮前茅。場鎮商貿繁榮。小城鎮建設面積達1.5平方公里,城鎮住戶1250戶3130人。已建成柏榮大街、一環、二環、三環、四環等街道8條2800米,有商用門市2200間,農貿市場1個、綜合市場1個、四級客運汽車站1個、醫院2所、中小學10所、為省級試點小城鎮,年貿易額達9500餘萬元,是大竹、渠縣、達縣三縣交界處的商貿中心。 該鎮形成了以玖源公司為龍頭的煤天然氣化工,以柏林煤礦、宏豐機焦為龍頭的能源工業,以達州鋼隆紙業為龍頭的紙製品業,就地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2000多人,2006年全鎮GDP達到3.9億元,稅收收入實現1000萬元。
『肆』 達州這個城市怎麼樣
達州這個城市來,總體來說還自可以,具有發展潛力。達州,物產資源豐富,石油、煤油、天然氣等儲量居全國之前十位,有著「中國駐馬之鄉」等一些榮譽,中石油、中石化在達州落戶,准備把達州打造為「中國氣都」,如果你想要發展,在達州創業是很好的選擇,歡迎你來到達州,我是地地道道的達州人,達州的治安不是很好,這是唯一的缺點,但將來達州會發展為很好的城市。
『伍』 四川達州大竹 怎麼樣
大竹是我的家鄉,還是很不錯的,交通發達有達渝高速公路。210.318國道穿越全境。娛樂方面在川東北是僅次於達州市的城市。是達州市gdp排行第一的省直管縣。
『陸』 四川大竹屬於什麼地質結構
大竹
開放分類: 中國、城市
一、享有中國薴麻之鄉、川東綠竹之鄉美譽的大竹縣,位於四川東部,達州南部。唐久視元年置縣,縣城竹陽鎮。全縣幅員面積2076平方公里,耕地93.14萬畝,轄50個鄉鎮、384個行政村,總人口105萬人。2004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8.50億元,全縣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達1.2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66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40元。
區位優越。國道318線、210線縱橫交錯,達渝高速公路貫通全境,縣城西至襄渝線渠縣火車站40公里,北至達縣火車站60公里、達縣機場70公里,南至重慶江北機場130公里,東至梁平機場90公里、萬州港176公里,形成半小時達州、1小時重慶、3小時成都通達格局,成為川、渝、鄂、陝的物資集散地和川東北地區的商貿中心。
資源豐富。農業資源特色突出。薴麻種植面積30萬畝、年產量4.5萬噸,居全國之首。竹面積40萬畝,其中成片白夾竹達20萬畝,居全省首位,活立竹蓄量達84萬噸。礦產資源豐富多樣。原煤總儲量為1.63億噸,天然氣蘊藏量約600億立方米,碳酸鍶礦儲量達148萬噸,石灰石儲量豐富。旅遊資源瑰麗多彩。境內有水天一色的百島湖五峰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有「世界少有、中國稀有」的中歐結合式建築群清河古鎮,有曲徑通幽、險象環生的「三國故道」,有品位富集的川東第一流地熱溫泉等景觀。
發展強勁。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為30:38:32。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全縣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民營企業52戶、個體工商戶1.34萬戶,民營經濟增加值佔GDP的51.3%。工業經濟跨越發展。成功引進了玖源化工等外來投資企業,川電、金橋、川環、大楓樹等骨幹企業發展良好,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5.86億元、利稅1.27億元,分別增長40.5%、49.9%;工業規劃區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入駐企業16戶。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糧食基礎地位得以鞏固,農業生產穩步增長,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龍頭企業不斷壯大,全縣農副產品加工企業達110個,專業合作組織達313個;勞務輸轉能力增強,農民收入穩步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940元,增加385元。城市經濟健康發展。加大經營城市力度,實現收入2.5億元;城鄉市場繁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06億元;旅遊業發展迅速,實現收入1.85億元。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69億元,「1小時大竹」工程進展順利,新增通公路村69個,龍潭水庫大壩工程竣工,庫區移民工作基本完成,26座小二型病險水庫整治工作全面啟動,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
業績喜人。在2004年「西部縣域經濟競爭力百強」排序中,由上年第53位躍升至44位。先後被授予全國「雙擁」模範縣、全國科普示範縣、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村民自治模範縣、全國基礎教育先進縣、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和四川省小康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縣稱號。
前景輝煌。在新一輪跨越式發展中,全縣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和市第二次黨代會議精神,堅持以科學的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先進性教育」為抓手,堅持「依託成達、融入重慶、錯位發展,強工興農、重城活商、富民強縣」的新跨越思路,以建成「中國薴麻產業集群地」、建成「川東煤氣化工基地」、構建「中等城市基本框架」、打造「特色產業化鄉鎮」、建成「四川經濟文化強縣」為目標,創新貫徹宏觀調控政策,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努力促進投入增加、經濟增長、就業增多、群眾增收,加快和諧社會動力促進體系、產業競爭體系、城鄉互動體系、智力支持體系、人文保障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速大竹縣跨越式發展步伐,積極構建竹鄉和諧社會!
當前,全縣廣大幹部群眾正立足大竹,背靠達州,面向重慶,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大力實施"1234"發展戰略,即建設一個經濟中心(縣城竹陽鎮)、發展兩條經濟走廊(依託國道210、318線的兩條經濟帶)、開發三大經濟類區(淺丘平壩、深丘、低山)、構建四大個私經濟示範片(以石橋鋪鎮、廟壩鎮、周家鎮、余家月華鎮四個省級試點小集鎮為核心),形成覆蓋全縣城鄉的經濟發展大網路。穩定發展第一產業,加快發展第二產業,優先發展第三產業,突破性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努力把大竹建設成為川東地區的經濟強縣。
二、日本本州西部中國地方的城市。屬廣島縣。人口3.4萬(1986)。傳統的造紙工業有300年的歷史。1869—1925年迅速發展。三十年代人造絲廠建立。曾為海軍重要基地。1954年設市。化學工業占市工業產值77%。其他為造紙、金屬加工、化纖等。西鄰岩國(山口縣),形成大竹岩國工業地區。
『柒』 外地人對四川大竹縣人評價怎麼樣
四川大竹縣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縣城規劃非常好,街道、道路寬廣,衛生條件好,大竹人民熱情。
『捌』 大竹縣電力公司待遇咋樣哦
電力公司都不錯。。。
『玖』 大竹縣經濟怎麼樣
大竹縣
2014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GDP)253.34億元,比2013年增長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