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怎麼疊地質圖

怎麼疊地質圖

發布時間: 2021-02-12 12:23:18

Ⅰ 地質圖標准疊法的尺寸:長寬各是多少厘米

長27X寬19

Ⅱ 怎麼在地質圖上判別正斷層或逆斷層

判斷斷層為正斷層還是逆斷層可以通過上盤沿斷層相對的方向辨別,上盤沿斷層內向下方運動容的斷層為正斷層,上盤沿斷層面相對上升的斷層是下斷層。

斷層上盤相對於下盤沿斷面向下運動,即上盤標志層跡線下方的斷層(見斷層上盤與下盤)。正斷層的斷面傾角較陡,一般約為60º。一般認為多數正斷層是在重力作用和水平張力作用下形成的,正斷層斷面的傾角一般為45度~90度。

逆斷層是上盤沿斷層面相對上升的斷層,一般認為逆斷層是受到近與水平的擠壓應力作用而成,因之多與皺褶相伴生。

(2)怎麼疊地質圖擴展閱讀

無論是正斷層還是逆斷層,它們都具有以下特徵:

1、斷層規模愈大,推移距離愈遠,斷層面傾角也愈平緩,有時斷層面呈波狀起伏。逆掩斷層常顯示出強烈的擠壓破碎現象,形成角礫岩、糜棱岩等構造岩。

2、在斷層帶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風化侵蝕。沿斷層線常常發育為溝谷,有時出現泉或湖泊。

3、斷層的產生是由於地殼運動中產生的強大的壓力和張力,超過岩層本身的強度對岩石產生破壞作用而形成的。

Ⅲ 簡談地質圖件的編制原則與製作方法

王蕊 馬卓敏

(山東省國土資源資料檔案館)

摘要 鑒於近年來地質圖件製作質量逐年下降,筆者結合山東省驗收工作中圖件常見錯誤,對地質圖件的編制原則和製作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匯總了山東省地質圖件匯交驗收中好的經驗,以期為編制好地質圖件提供一點借鑒。

關鍵詞 地質圖 編制和選取原則 製作方法

山東省是我國的礦業大省,隨著國家對礦產資源的需求和儲量管理力度進一步加大,每年提交地質資料的數量逐年增多,但報告質量問題卻出現下滑趨勢,作為省級地質資料管理人員,為縮短匯交周期,提升報告質量,現把地質圖件的編制原則、製作方法和檢查驗收中常出現的問題加以總結。

1 地質圖檢查驗收過程中常出現的問題

地質圖是表示地質現象及構造特徵的專題地圖,是地質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地質資料驗收過程中,地質圖件是檢查驗收的重點,也是經常出現問題的地方。主要表現為地質圖件編制和用色不規范、地形地貌要素選取不恰當、地質代號和圖例表示不完整、圖面布局不合理、電子文檔中圖的字型檔和系統庫不匹配等。

2 地質圖的編制原則和製作方法

2.1 地質圖件的組成要素

地質圖件由圖名、圖幅號、圖順序號、比例尺、圖廓線、圖面內容、接圖表(分幅時)、圖例、剖面圖(必要時)、柱狀圖(必要時)、圖簽等要素組成。

2.1.1 圖名

圖名是讀圖的「先導」,一般由工作地區、礦區名稱或編號和圖的類別三部分按順序排列組成。

2.1.2 圖幅號和順序號

地質圖以種(類)為單位,每一個圖號表示一種(類)圖,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一幅圖印製過程出現分幅,圖號用「-」表示。圖的順序號以「張」為單位,一張一號,用阿拉伯數字連續順序編號。

2.1.3 圖廓

通常圖件圖廓有內圖廓和外圖廓。內圖廓是圖幅的實際范圍線,用細實線,外圖廓是圖幅的外圍線,用粗實線,主要起裝飾作用。

2.1.4 圖例

圖例是指地質圖中所用各種符號的說明,是讀圖的工具。

2.1.5 圖簽

每檔地質報告附圖應繪制統一圖簽,包含編制單位、圖名、擬編、審核、微機制圖、項目負責、單位技術負責人(或總工程師)、院長、圖號、順序號、比例尺、制圖日期、資料來源共十幾項內容。

2.1.6 比例尺

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通常情況下數字比例尺在圖名的下方中央處,直線比例尺在整輻圖面的最下方中央處,特殊情況可根據圖幅實情和圖面美觀進行合理放置。

2.2 地質圖件的編制原則

地質圖是以表示地質內容為主的專題地圖,圖上的其餘內容作為編圖、用圖的依據。我們在編制地質圖時必須掌握以下特點,才能突出主題,主次分明,使使用者能迅速地判讀出專業內容。

2.2.1 地形地貌要素選取要合理

(1)地形地貌的選取原則

地質圖以地質要素為主,地形要素為輔,合理選取等高距是合理選取地形地貌要素和製作地質圖的關鍵。選取的等高距過大,某些重要地貌地形特徵就會落選,等高距過小,圖面載負量就會過大,影響圖的判讀和使用。一幅地質圖內只能採用一種等高距,當基本等高距不能充分反映地形地貌特徵時,可適當加繪間曲線和助曲線,選取的等高距必須是基本等高距的整倍數(表1)。

表1 各比例尺地質圖等高距選取參考表

(2)居民地和道路的選取原則

選擇居民地時一般先選城鎮後選農村,先選行政經濟意義重要的大居民地,後選一般居民地,先選交通樞紐、河谷平原、重要境界附近和高級道路終點的居民地,後選偏僻地區的居民地。繪圖過程中要處理好十字路口、交叉口之間的關系,一般情況下只選取鐵路、公路、簡易公路、大車路、鄉村路和人行小路,廢棄的或建築中的道路不選取。

(3)境界的表示原則

縣以上的境界應遵循從高級到低級原則在地質圖上進行完整表示,當境界線發生重合時,只繪最高級一級境界線符號。在境界交叉處、明顯轉折處和圖廓邊均不得省略境界符號。各級境界通到內圖廓時,要在圖廓間注出相應的行政區名稱。

2.2.2 圖面內容要完整,製作要規范

(1)斷層和地質界線表示要准確清晰

製作地質圖時應先繪主要斷層,後繪次要斷層。在同級斷層相交時,先繪後生成的新斷層,再繪早生成的老斷層。先描繪第四系界線,後描繪斷層線,再繪其他時代地質界線。斷層兩側的地質界線不能一筆連繪,即使是兩側界線的錯動很小,也要清晰表示。

作圖時要處理好地層的新老關系,一般先繪新地層地質界線,後繪老的,由新到老逐次繪出。地質界線要線號准確,粗細一致,彎曲自然,不能穿越雙線河、水庫、湖塘等水域,當地質界線與河流符號平行重合時,可省略地質界線重合的部分。

(2)地質代號表示要正確,排列要緊湊

地質代號表示要規范,排列要緊湊,大小適宜,若礦點符號與地質代號、地形要素重合,一般應移動地形要素注記,還不能解決時,可用引線將符號、代號引至周圍空白處。引線一般不宜超過5.0mm長,線粗0.1mm,並盡量避免同時穿越幾個地質體。制圖過程中要避免常見錯誤的出現。

(3)地質圖用色要符合圖件用色標准

地質圖用色是否正確是地質資料檢查驗收的重點,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圖過程中嚴格遵守各比例尺地質圖用色標准和山東省區域地質圖計算機制圖技術標准。一套地質圖中各個地層用色要一致,不得根據自己的喜好給地質圖上色,圖件做完後要認真檢查,出圖時要仔細核對圖的系統庫、字型檔等。

2.2.3 地質圖件圖面整飾要美觀

除區域地質圖和水文地質圖按有關規范或要求外,地質圖件的內外圖廓、分度帶、坐標網、圖廓間注記、圖名、圖幅號、比例尺、方位標、圖例、圖簽、接圖表、坐標系統說明、保密等級注記等要素均按照以下規定進行整飾。

(1)圖面格式布局要合理、美觀

通常情況下每類地質圖都有相對固定的圖面格式布局,以礦區地形地質圖為例,具體格式布局見圖1所示。

圖1 圖面格式布局

制圖時應考慮圖的布置、方向、圖幅大小和圖面內容等,國際分幅的圖件應按地形圖格式繪出三北方向圖(磁針偏角、坐標縱線偏角及磁針對坐標縱線偏角)。平面圖的方向應是上北下南或右北左南,剖面圖的正北、北東、東、南東端一般放在圖的右側,也可按方位角0°至小於180°范圍內放在圖的右側,當剖面方位不一致或呈弧形排列時,應一律向同一方向放平。

(2)圖廓繪制要規范、美觀

所有地質圖件(除部分圖件如柱狀圖外)必須繪制圖廓,比例尺1:5萬或小於1:5萬的各類平面圖,應在內外圖廓間繪出居民地注記、道路到達注記、經緯度注記、坐標網注記、鄰幅圖號注記、風度帶、界端注記等。圖名、圖號、區域注記、圖例、比例尺、三北方向等以及說明注記等放置在圖廓外。

高斯-克呂格直角坐標網線或獨立直角坐標網線一般繪在圖內廓和分度帶內側線或內圖廓和外圖廓細線之間,國際分幅的地質圖件應在外圖廓繪出分度線。

(3)圖例要清晰、完整、統一

圖中所有圖形符號、文字元號、花紋及顏色必須全部列入圖例,相同地質體的色調、花紋、文字元號必須一致,地質符號上下排列次序一般為地層系統(自新至老),侵入岩(自新至老、自酸性至超基性)、岩相、構造、礦產、探礦工程、其他等。一般情況下圖例宜置於圖廓右線外側,當圖內有較大空白時,亦可放在圖內。圖例內注記不得用行、草書體,字體和字型大小應按有關標准圖式規定執行,圖例應加繪圖框線,線粗宜為0.3mm,圖例框的大小及長寬比例應視圖面大小、內容多少而定,其長寬比例為12:8,大比例為15:8。

2.3 其他方面應注意的問題

2.3.1 圖的裁剪

製作地質圖的過程中,往往會根據自己用圖的需要,把搜集來的資料經過裁剪後進行運用,裁剪圖上應注意圖面四周的地質體代號是否注全、等高線是否閉合、圖廓線內的居民地名稱是否注全、境界的行政區劃名稱是否注全和河流道路的名稱是否注全等問題。裁剪後的圖圖面要清晰、字體大小適中、內容安排合理。

2.3.2 出圖

出圖是地質圖製作中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最後的環節。出圖前要認真檢查圖面內容、字型檔和系統庫是否正確、出圖比例和紙張大小是否合適、列印機墨盒是否有墨等問題,經過自查或互查後,確保圖件無誤,方可進行出圖。

2.3.3 圖的粘接

由於受紙張大小和列印機幅面的限制,地質圖製作過程中往往需要進行圖的粘接。為保證圖的質量和美觀,粘接圖時應採用乳膠,居民地、地質體及界線等重疊部分要盡可能地閉合或連接,不得出現錯位和污垢現象。

2.3.4 疊圖

地質報告一般都放置在A4大小的報告盒內,這就需要對地質圖進行折疊。疊圖時要疊成手風琴式,盡可能把圖面有效內容往裡折疊,只露出圖名和責任表即可。為使得一套報告中所有圖件大小一致,疊圖時需要在疊圖台上或按照疊圖板的大小進行仔細操作。

3 地質圖件匯交驗收經驗總結

2001年山東省開始要求匯交電子文檔,通過1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全省范圍內建立了一支人員相對固定的地質資料匯交隊伍,堅持每年至少舉辦一期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培訓班,重點講解匯交過程中常見問題特別是地質圖件普遍出現的問題。為提升全省地質資料匯交質量,省廳資源處和資料檔案館編輯出版了《山東省礦產資源儲量報告編制指南》,書中對地質圖件的編制要求、版式、用色、地層和地質代號等進行了詳細闡述。為使匯交人更好地編制地質圖件,日常工作中我們收集和整理了各類地質圖件國家製作標准,印製了《地質圖件編制國家標准與規范匯編》,發放給各地勘單位和匯交人。

通過檔案館資料管理人員、資料編制單位和匯交人的共同努力,目前山東省各類地質圖件編制質量大大提升,特別是礦區地形地質圖、水文地質圖、實際材料圖等,圖件主題突出、用色正確、主次分明、圖面美觀,讀者能迅速地判讀專業內容。下一步我們准備利用山東省地質資料管理QQ群交流群、山東國土資源資料檔案館網站、培訓班和交流會等方式,搭建資料管理員、編制單位和匯交人之間聯系的平台,大家相互學習,發現問題,及時溝通和改正,共同為提升山東省地質圖件和地質資料的質量貢獻力量。

Ⅳ 整理地質圖

(一)確定編圖單位及編圖邊界

1)以1:5萬、1:20萬、1:25萬地質圖及其他實際材料圖中侵入岩內容作為基礎。

2)對原岩相分帶界線的性質進行審查和/或確認,進行侵入單元解體。

3)核對野外記錄本,補充登記原來認為意義不大的小侵入體和岩脈。

4)在上述工作基礎上填寫實測侵入岩體登記表(表5-1)。

5)成分、結構、構造均一的侵入體稱為一個侵入單元,由多個同時代或侵入期次侵入單元組成的侵入體稱為復式侵入體,由多個不同時代或侵入期次侵入單元組成的侵入體稱為雜岩體。進行侵入岩體登記時,應當詳細,描述侵入體的組成結構,並按照構造岩漿帶、段、區、熱中心、岩石組合、侵入單元等岩漿構造單位進行系統編號,如I(構造岩漿帶編號)-A(段編號)-a(區編號)-1(熱中心編號)-1(組合編號)-(1)(侵入單元編號)。

表5-1 實測侵入岩體登記表

(二)收集並整理物、化、遙資料

1)收集地球物理資料,包括航磁、重力、電法探測資料及其推斷解釋,為綜合識別隱伏侵入體奠定基礎。

2)收集遙感資料,包括航、衛片及其推斷解釋,特別關注環形構造與放射狀構造以及解釋的蝕變帶類型與空間展布。

3)收集區域地球化學測量數據,綜合判斷侵入岩對元素濃聚中心的貢獻。

4)在上述工作基礎上,根據各種異常中心的疊置關系綜合判斷隱伏侵入體邊界范圍(表5-2)。

表5-2 推測侵入岩體登記表

(三)收集並整理同位素測年數據

1)收集現有地質報告和正式出版物中發表的侵入岩測年數據,填寫同位素測年結果登記表(表5-3),並依據侵入岩地質特徵確定各測年結果所代表的地質意義。

表5-3 侵入岩體同位素測年結果登記表

2)在不違背地質證據的條件下,確定侵入岩形成年齡時單礦物年齡優於礦物-岩石混合年齡,後者優於全岩樣品年齡;當對比測年結果均為單礦物年齡時,按同位素體系封閉溫度(圖5-1)高低確定成岩年齡;鋯石U-Pb測年結果之間進行對比時,當單顆粒鋯石僅有一次生長歷史時,TIMS的精度要高於SHRIMP年齡精度。當顆粒鋯石有兩次或兩次以上的生長歷史時,SHRIMP年齡優於TIMS年齡(陸松年,2009,個人交流)。

3)對收集到的測年結果進行原始數據登錄,包括原始編號、侵入單元編號、岩石名稱、取樣位置、樣品類型、樣品特徵、測試方法、測試條件、測試精度、測試單位、測試時間、資料來源(參考文獻),並按照實驗室給出的原始數據格式記錄所有原始測試數據,同時討論測年結果可能代表的地質意義。

4)對區域侵入岩同位素測年結果進行面積加權統計,作區域侵入岩形成年齡頻率直方圖,以眾數值作為區域岩漿活動峰期年齡,以低值區和高值區的鎂鐵質岩漿活動(包括脈岩與火山岩)分別作為岩漿-構造演化旋迴(階段)結束和開始的年齡。進而劃分岩漿侵入期次和岩漿活動時間序列。

Ⅳ 求一張疊瓦構造的地質剖面圖,謝謝大家!

疊瓦構造的地質剖面圖


Ⅵ 怎麼把地勢圖和地質圖疊加在一起

沒聽過什麼是地勢圖 應該是地形圖吧
根據坐標網重疊投影

Ⅶ 怎麼把輸電線路的路徑圖准確放在區域地質圖上

如果要精華重合,你必須找到你路徑圖上與你的區域地質圖上相同點的的控制點,控制點不少於3個,然後通過三個相同控制點的數據將路徑圖疊加到區域地質圖上。這是本人的工作方式。

Ⅷ 我現在需要將三種地質災害的分布圖通過gis疊加後獲得更小的風險小區,請問應該怎麼做,求具體步驟

體步驟

Ⅸ 求大神回答地質圖的問題 麻煩詳細點=,=

1、Y的侵入時間為晚二疊世(P3),(圖中顯示:Y已侵入P2中,而J又沉積於Y侵入專體之上,所屬以可判斷Y侵入時間晚於P2,早於J);
2、地層與岩漿侵入體(Y)之間為角度不整合;奧陶系(O)—中二疊統(P2)之間為整合接觸;侏羅系(J)—白堊系(K)之間為整合接觸;侏羅系(J)與中二疊統(P2)之間為角度不整合。
3、斷層為逆斷層,形成於晚二疊世(P3);(圖中顯示斷層已將P2切割,故晚於P2,而未將Y切割,故又早於Y侵入體)。
4、圖中一共3個褶皺,圖中間是一個背斜(中間地層老,兩側地層新,故為背斜),形成於晚二疊世(P3),(因為P2地層發生了褶皺,J未發生褶皺,褶皺形式時代要晚於參與褶皺的最新地層);
左上角是一個向斜(P2兩側為新地層P1,故為向斜),形成於晚二疊世(P3);
右下角是一個向斜。

Ⅹ 地質圖空間數據在線服務:網路版地質圖

張寶林1胡雄偉2

(1.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2.中國標准化研究院,北京100037)

摘要 網路版地質圖是互聯網環境下地質圖空間數據應用服務一種新形式,是地質圖的服務產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①提供快速瀏覽、定位服務;②多比例尺無縫放大/縮小顯示服務;③提供地理、地質屬性的快速查詢、檢索和顯示服務;④提供編輯、加工服務;⑤提供定製、訂購服務等類型。地質圖空間數據服務是一種綜合性數據服務,涉及WEBGIS技術、IMS(互聯網地圖服務)技術、WEB服務技術和資料庫等多項技術。基於MAPGIS7.0IMS搜索引擎開發的網路地質圖服務軟體(GeoMIS),已經在全國地質資料館網站運行,提供了初步的地質圖瀏覽查詢服務。

關鍵詞 數據服務;WEBGIS;地質圖空間數據;網路地質圖

1 引言

互聯網(尤其是寬頻網)的普及,改變了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為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和傳播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方式,擴大了科研成果的應用領域和范圍。互聯網已經成為了包括專業技術人員在內的廣大社會公眾獲取科學技術信息、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對包括地質圖在內的基礎地質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大,地質圖被廣泛應用於城市建設、環境調查、農業、能源、工程、旅遊等領域。

藉助於互聯網技術,尤其是被大家熟悉和廣泛接受的Google Earth方式,通過互聯網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地質圖服務,滿足社會各界對基礎地學信息的需求,尤其是社會公眾對地質圖件的需求,是地質學家和地學信息工作者的責任和歷史使命,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社會意義和經濟意義。

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質調查局已經把通過互聯網向公眾提供地學信息服務作為地質調查機構的一項重要職責。USGS網站提供了豐富的地圖查詢服務,英國地質調查局和加拿大地質調查局開發了面向地質學家的專業編圖系統(WEB Mapping),用戶可以對地圖空間屬性進行選擇、提取、顯示、疊加等操作,實現在線動態編圖。

為了提高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學空間數據的在線服務的水平,我們在地質圖空間數據在線服務方面作了初步嘗試,開發了「網路地質圖服務系統」(GeoMIS,GeoMap Internet Service),在全國地質資料館網站提供了在線試運行服務,同時對網路地質圖內容、形式以及相關技術進行了初步的討論。

2 網路地質圖:概念及特點

地質圖作為地質信息的綜合載體,地質編圖是一項專業性、時效性、學術性非常強的復雜綜合研究工作。區域地質學家在地質圖編圖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內容組織、圖飾表達、出版發行等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理論、技術方法和標准規范。地質圖件都是二維平面圖,受圖面負擔的限制,地質圖圖面所能承載的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只能通過地質圖說明書以及其他補充圖件的形式予以補充和註解說明。

GIS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地質圖編圖、制圖和數據管理的技術水平,減小了傳統編圖的工作量,逐步實現了編圖、數據管理的規范化。

傳統地質圖和地質圖空間資料庫在推廣應用方面受到了地理信息管理規定等限制。大量地質圖無法提供公眾服務,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的主要直接用戶還是GIS技術人員,地質學家和公眾需要藉助於GIS軟體人員的幫助才能查詢編輯和利用相關的信息和數據。從面向服務應用、擴大地質圖數據服務領域角度出發,尤其是通過互聯網技術提供地質學家和普通公眾能夠直接使用便捷有效的地質圖數據服務的角度考慮,我們認為開發網路(版)地質圖有利於改善地質圖的公眾服務。

網路版地質圖以滿足廣大的地學/非地學專業以及社會公眾通過互聯網獲取地質圖服務的需求為目的,是一種地質圖的一種新表現形式,是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的應用服務產品,兼有傳統紙質地質圖和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的優點。

(1)既符合傳統的閱讀習慣,又適合於互聯網環境下的操作瀏覽習慣。

(2)能夠快速在互聯網環境發布,提供無縫放大/縮小、漫遊、瀏覽、查詢服務。

(3)具有多樣化數據組織方式,包含豐富圖形(矢量)、屬性等地質信息,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例如,可以將地質圖說明書內容放到屬性資料庫中,並與圖面屬性關聯,用戶在瀏覽圖面時就可以直接查閱諸如采樣點的描述、標本照片、各種地質現象的描述說明等信息。

(4)具有多樣化的表現方式,可以方便地展現多元、多比例尺、多層地質、地理等信息。

(5)可以提供深層次的信息提取、編輯與加工功能。

地質編圖不但是一個基礎地學信息綜合研究整理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基礎地學信息服務產品加工和服務的過程。我們需要把服務的思想貫徹到編圖的整個過程,在保證圖件科學性、准確性的基礎上,考慮不同的用戶群和不同應用的需求,豐富應用服務內容和表達方式,尤其是面向非地質專業的內容。因此,整個編圖過程可以成為一個地質圖系列產品的生產過程,網路地質圖是該過程的一個產物。

網路版地質圖是一種公開版地質圖。通過疊加DEM或公開航/衛片數據編制2.5維或3維地質圖,可以解決目前因地理空間信息涉密而導致地質圖無法公開推廣利用的難題。

網路地質圖的發行可以縮短地質圖出版發行的周期、降低成本、擴大應用領域,大大提高地質工作的科學、社會和經濟效益。

全國地質資料館網站發布了全國地質圖(1:500萬,1:250萬)、分省及重要成礦帶地質圖的網路版,作了多比例尺地質圖空間數據的在線瀏覽、查詢等服務的初步嘗試,對於內容、形式等方面有待於深入研究。

3 在線空間數據服務及實現

OGC對WEB地圖服務(WMS)作了嚴格而詳細的規定,並建立了相應的服務標准或規范。IMS技術的進步使得地質圖空間數據在線服務成為現實可能。Google Earth的推出是對GIS在線服務的推動和促進,成為被廣大用戶所接受的在線地圖服務的一種規范化服務模式。普通用戶更關心的是地質圖空間數據服務網站可以獲得的具體服務業務,包括以下基本服務和專業服務兩個方面:

基本服務內容包括:①瀏覽服務:提供圖件瀏覽、放大/縮小、區域漫遊、圖層選擇、疊加顯示等操作功能。除了圖形瀏覽外,還包括地質圖關聯空間屬性和地質屬性查閱、瀏覽。瀏覽服務可以是以矢量方式提供(WEBGIS),也可以是以柵格圖像形式,提供快速瀏覽。②查詢服務:提供地理信息和地質屬性的查詢功能,按照查詢方式,可以是關鍵詞查詢、圖形化選擇查詢(矩形、圓形、線形、多邊形)查詢。查詢結果的顯示以及示蹤。

專業服務內容包括:①定製加工服務:用戶可以選擇特定區域向伺服器定製相關的圖件或數據;②動態編輯服務:用戶可以選擇數據集、圖層、特定的屬性進行顯示、編輯,形成新的圖件;③數據轉換、加工和互操作服務:提供不同格式數據的轉換、加工和交換服務。專業服務是一種面向專業用戶的深層次的數據服務。

網路版地質圖的開發除了涉及地質編圖和空間資料庫建設所需的相關技術外,還需要有一個能夠表示地質圖空間數據豐富內容的瀏覽服務系統,以便用戶能夠獲得必要的服務,涉及WEBGIS、IMS技術、ajiax、WEB服務等技術。採用MAPGIS 7.0 IMS搜索引擎技術開發了地質圖服務系統(GeoMIS,GeoMap Internet Service)已經在全國地質資料館網站提供試運行服務,其系統功能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地質圖在線服務系統結構示意圖

4 結論

網路版地質圖是一種地質圖應用服務產品的新形式,是實現地質圖空間數據在線服務的一種新途徑。網路地質圖的編制和開發有助於擴大作為重要地學信息載體—地質圖的推廣應用,提高地質調查和地學研究成果的社會化服務水平,擴大服務領域。網路版地質圖的內容、格式和標准規范有待於深入探討研究。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