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高考7選3地質考古要選什麼

高考7選3地質考古要選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2-12 07:29:16

㈠ 高考7選3怎麼選 選地理還是選生物

我是高二,改革從我們這屆剛開始,我認為你雖然是文科生,但你最好還是帶一門理科內因為理科容專業多,如果你是在不想選物理化學,那你可以考慮選生物(個人認為生物就必修二遺傳部分比較難,其餘都還好)你是文科生,地理有一些地方還是需要理科思維的所以對你都一樣,但政史地組合是可以報專業最少的組合,至於選的人數,調查來看生物肯定比地理多因為生物是理科,可以選的專業肯定比地理多,至於怎麼選還是要你自己決定。

㈡ 高考改革7選3選哪幾門比較合理

要看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想學什麼專業,有的專業是限制你選什麼科目的。

㈢ 新高考"7選3"怎麼選

要的 文理不抄科的話所有襲科目考試均為即可方可拿到畢業證 如果是正規考試考得東西都要學 19日,在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試點新聞發布會上,選考成亮點,選考科目七選三,在學考基礎上設置加試題。 據了解,作為高中學考,該科目考生...

㈣ 將來想去考古,不知道新高考七選三該選那三門學科

歷史 政治肯定要

㈤ 新高考7選3 怎麼選

政治、化學要簡單很多,因為像清華,其實地理的計算型題目比生物還要多,適合記憶力好,適合空間想像力強。選考科目的成績不是按卷面分數,影響你以後讀什麼大學。註定是高手的戰場、數學基礎好的的同學選報。
物理。和物理一樣,在一類高中報考人數也很多。名次全省位於前1%的都是100分。適合記憶力強的同學選報。大學要求指數★★★。
歷史。一類高中選報同學較多。技術偏於實踐動手性。地理被稱為文科中的理科。適合計算能力比較差。適合有計算能力和記憶能力都可以的同學選報,而是按照你的名次給分、桐高大部分都選了物理,由此可見:難度指數★★★★,繼而影響以後你的人生走向。
化學,名次位於前36%、形而上學等等無聊的知識:難度指數★★★。
技術,相對政治,會比較吃虧:難度指數★★。技術作為一門新學科,即使你的卷面分數只有80分,如果作為二類高中的學
生選了物理高考選考7選3不得不說的秘密。二類高中茅盾中學物理只選了40人,題目比較簡單,適合動手能力強的同學。以後准備讀醫科的同學要選報,但比較枯燥。適合計算能力和記憶能力都強的同學選報。大學要求指數★★★★★,也是高手的戰場,相對於物理、計算能力強。
地理。歷史記憶的東西偏多:難度指數★★,地理要難,將會影響你的高考成績、書寫工整的同學選報。大學要求指數★★★★★:難度指數★★★★★。這就是等級賦分,會導致一類高中大部分都會選物理。物理計算題偏多:難度指數★★★★★。二類高中報的學生最多、復旦等一流大學基本要求物理。大學要求指數★★★,計算題偏少。當然卷面考了95分。二類高中報的學生也很多。大學要求指數★★★★,最終分數也只有79分:難度指數★★★。
生物。大學要求指數★★政治記憶題目也偏多。如果選的不好、但書寫工整的同學選報、歷史,記憶型題目偏多。所以選科目要避開高手,特別對電腦有興趣的同學。大學要求指數★★★,嘉興一中,比如什麼唯物主義。生物被稱為理科中的文科。歷史是文科中最重要的學科

㈥ 關於高考7選3的選擇,求助,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個人感覺生物會更簡單一點,記憶的東西比技術多;我不太清楚你說的技術是通用技術內還是信息技容術,但兩個我覺得都比生物要有用,如果你以後不打算學醫的話感覺生物學了用處不大。而技術的話,只要你往理工科方向走總會有用。

㈦ 高考新政後 高一新生"7選3"怎麼選

9月,我省新高考方案出台後,也給所有的新高一同學出了一道選擇題。
除了語數外必考課程外,考生還需要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7門選考科目中,選擇3門作為高考選考科目。「7選3」該怎麼選,將決定將來可以報考哪些專業,換句話說,這也是新高一同學對自己未來走向的一次尤為重要的選擇。
在杭城,部分高中已經面向高一新生開展「高考選考學科選擇意向」的預選。而期中考試告一段落後,這樣的預選還會在杭城更多的高中里開展。
傳統「理化生」最受捧
早在上個月月初,杭州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對全體高一新生進行了「高考選考學科選擇意向」的預選。收回的384份有效問卷匯總結果顯示,35種組合中,學生的選擇涵蓋了其中33種組合,「政地技」和「理地技」兩項因為沒有學生選擇而空缺。
在33種組合里,傳統理綜的「理化生」依然最受學生歡迎,選這種組合的學生佔到了28.9%。緊隨其後的是「理化史」組合。而傳統文綜的「政史地」僅有5.5%的學生選擇。
如果將每門學科獨立統計,有72.9%的學生將化學納入三門選考科目中,居統計榜單榜首。物理、歷史、生物的選擇率也達到了52.1%、48.7%、45.8%,分列二三四。技術是學生選擇最少的科目,僅有13.3%的學生選擇。
同時,杭師大附中也讓高一新生的家長做了相同調查問卷。家長問卷的結果和學生問卷在大方向上基本一致。化學依然排7門學科中的首位,物理、生物緊隨其後。傳統文綜的三門學科里,選擇歷史的家長最多,政治最少。而學生和家長都不約而同將技術排在了末位。
不光是杭師大附中,浙江大學附屬中學也在上個月面向全校544名高一新生開展了相同的調查。結果顯示,兩個學校同學的選擇也有不少共同性。
浙大附中高一新生的選擇里出現了34種選擇,「史地技」被空缺。其中,選擇化學和物理的學生人數最多,分別佔比65.26%、57.72%。技術僅有18.38%的學生選擇,同樣排在最後。

在「選擇理由」這一欄里,67.35%的學生是因為對該學科「有濃厚興趣」;認為該學科「有較大的高校專業選擇性」的學生,佔43.9%;因為「成績好」選擇該學科的,佔38.27%;覺得自己其他學科更弱,「被迫選擇」的學生達到39.4%;認為該學科「將來有較強的職業競爭力」的學生,佔32.65%。此外,受學科任課教師、班主任、家長、其他同學影響的,分別佔比12.38%、1.5%、9.01%、4.69%。
學校課程設置遇難題
 「學生的選擇和我們原來的預估還是有一定出入。」杭師大附中校長任學寶說,學校原以為學純理科和文科的佔有大量比例,但實際上只佔28.9%、5.5%,而文理交叉的學生佔到了65.6%。學生選擇多樣性,也給學校課程設置提出了挑戰,「新高考制度下,學校可能會取消行政班,年級概念也會淡化,學習某一科目可能有不同年級學生一起進行。那麼該如何應對呢?這就需要學校做好分類分層走班教學。」
浙大附中校長申屠永慶則表示,這是學生根據個人對學科的理解和自身學習情況所做的初步選擇。接下來,浙大附中還會根據高中學習的進程,對學生持續調查,為准備新高考的同學及早做好學習規劃提供參考。他也預測,隨著學生和家長更了解高考招生政策及自身學科水平興趣,對學科的選擇還會更趨於理性。
記者在近日對杭城多所高中的采訪中也發現,為新高一同學進行「7選3」預選,多數已提上學校日程。例如杭州第十四中學將在期中考試進行預選調查,杭州高級中學的預選調查將在12月後進行,而杭州第二中學最快也會在本學期末安排預選調查。
「預選等於預估,對學校宏觀規劃有較大影響。高一新生開始高中學業後,還沒有參加過大考,對自己在高中階段的學科水平可能還不是特別了解。但是預選這項工作肯定要進行。」杭州第二中學教學處副主任陳鈞解釋說。
當然,也有部分杭城高中選擇在高校出了專業報考所需科目後再進行預選。「學生現在的選擇主要以自己的學科特長為主,但高校列出專業報考所需科目後,學生的選擇可能會有一次較大的變動。」
專家:學生定目標不要過高過細
實際上,從新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後,對於該怎樣「7選3」的討論,一直未消熱度。
10月中旬,在杭二中舉行的「新高考改革下的教育變革與大數據綜合測評」懇談會上,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高校招辦負責人和來自全省各高中的負責人也就此進行過溝通。例如在北京大學就有一種主流觀點,只限定一門選考科目。而各名校招辦負責人也普遍認為,如果限定一門,理工科專業的學生必須考物理,文科專業的學生必須考歷史。這個觀點和杭城學生家長的初步選擇,也很趨同。
而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也給新高一的學生和家長提了幾點「7選3」的建議:「學生不要給自己定過高、過細的成績目標,在了解高中學科特點後,採用『排除法』、『漸進式』,揚長避短,並盡早做好高中三年的大致安排。

㈧ 新高考"7選3」怎麼選

考生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含通用技術專和信息屬技術)等7門學考科目中,選擇3門作為選考科目,每門科目有兩次考試機會。

㈨ 新高考的「7選3」怎麼選

考生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含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等回7門學考科目中,選擇3門作答為選考科目,每門科目有兩次考試機會。

㈩ 高考7選3怎麼選

高考7選3指的是除語數外三門外
在物化生史地政信當中選擇三門作為高考項目
在選擇的時候要參考你的各科成績
還要看各科目對應的大學專業
自己當年各科的賦分方式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