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岩漿噴出是什麼地質作用

岩漿噴出是什麼地質作用

發布時間: 2021-02-12 05:06:36

㈠ 岩漿噴出地表就是火山噴發嗎

地球內部物質快速猛烈地以岩漿形式噴出地表的現象。
火山噴發是一種奇特的地質現象,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地球內部熱能在地表的一種最強烈的顯示。是岩漿等噴出物在短時間內從火山口向地表的釋放。

㈡ 地殼中心為什麼都是岩漿

隨著地殼越深,溫度就會越高,所以就會產生岩漿岩漿作用指的是當岩漿產生了以後,在通過地幔或者地殼上升到地表或近地表的途中,而發生各種變化的復雜過程。地殼深部(至上地幔頂部)高溫熔融岩漿的發生、發展、演化直至冷凝固結成岩的整個地質作用過程。

漿形成、運移、演化和固結的過程。岩漿形成於地下深處,在溫度和壓力變化時,開始向壓力較小的方向運移。在運移過程中不斷演化,改變其成分和物理化學狀態。當上升到地殼的中、上部或地表時凝固,形成火成岩。岩漿作用包括侵入作用和噴出作用。侵入作用是岩漿由深處上升到淺處的過程;噴出作用是岩漿噴出或溢出地表的過程。在岩漿作用中,原來岩石成分常發生變化(演化),最重要、最普遍的演化機理是岩漿分異作用和岩漿同化(混染)作用。這樣的構造是在漫長的歷史中,留存下來的比較穩定

㈢ 玄武岩的主要地質作用

玄武岩是岩漿上升噴出地表,在地表冷卻凝固形成的岩漿岩,形成「玄武岩」的主要地質作用是岩漿活動.
故選:B.

㈣ 形成「玄武岩」的主要地質作用是() A、變質作用 B、岩漿活動 C、海浪侵蝕 D、風化作用

考點:來 三類岩石的相互轉化自和地殼物質循環 專題: 分析: 地球內部的岩漿,在岩漿活動過程中上升冷卻凝固,形成岩漿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積岩.已經生成的岩石,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發生成分和性質的改變,形成變質岩.各類岩石在地下深處發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漿.如此周而復始,形成一個完整的岩石圈物質循環過程. 玄武岩是岩漿上升噴出地表,在地表冷卻凝固形成的岩漿岩,形成「玄武岩」的主要地質作用是岩漿活動.故選:B. 點評: 本題難度適中,屬於知識性試題,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岩石圈物質循環.

㈤ 岩漿噴出作用形成的岩類有哪些

都稱為岩漿岩又稱火成岩,是由岩漿噴出地表或侵入地殼冷卻凝固所形成的岩石,有明顯的礦物晶體顆粒或氣孔,主要有
花崗岩
是分布最廣的深成侵入岩。花崗岩主要礦物成分是石英、長石和雲母,淺灰色和肉紅色最為常見,具有等粒狀結構和塊狀構造。按次要礦物成分的不同,可分為黑雲母花崗岩、角閃石花崗岩等。很多金屬礦產,如鎢、錫、鉛、鋅、汞、金等,稀土元素及放射性元素與花崗岩類有密切關系。花崗岩既美觀抗壓強度又高,是優質建築材料。
橄欖岩
侵入岩的一種橄欖岩。主要礦物成分為橄欖石及輝石,深綠色或綠黑色,比重大,粒狀結構。是鉑及鉻礦的唯一母岩,鎳、金剛石、石棉、菱鐵礦、滑石等也同這類岩石有關。
玄武岩
一種分布最廣的噴出岩。礦物成分以斜長石、輝石為主,黑色或灰黑色,具有氣孔構造和杏仁狀構造,斑狀結構。根據次要礦物成分,可分為橄欖玄武岩、角閃玄武岩等。銅、鈷、冰洲石等有用礦產常產於玄武岩氣孔中,玄武岩本身可用作優良耐磨耐酸的鑄石原料。
折疊安山岩
噴出岩之一,分布很廣,僅次於玄武岩。安山岩主要礦物成分是斜長石、角閃石和少量的輝石等。新鮮時呈灰黑、灰綠或棕色,具斑狀結構。與安山岩有關的礦產主要是銅,其次是金、鉛、鋅等。
流紋岩
流紋岩是一種與花崗岩化學成分相當的噴出岩。一般色淺,多為淺紅、灰白或灰紅色,具斑狀結構,流紋構造。流紋岩性質堅硬緻密,可作建築材料。

㈥ 形成岩漿岩的地質作用

問的比較泛啊!
沒喲啥確切的,找了些,希望能給你有所啟發!
----------------------------------------------------------------------------
岩漿岩主要有侵入和噴出兩種產出情況。
侵入在
地殼
一定深度上的
岩漿
經緩慢冷卻而形成的
岩石
,稱為【
侵入岩
】。侵入岩
固結成岩
需要的時間很長。
岩漿噴出或者
溢流

地表
,冷凝形成的岩石稱為【
噴出岩
】。
岩漿在地底下運動、火山爆發,都能引發
地震
、滑坡等
地質現象

【造山運動】:岩漿岩,特別是
花崗岩
造就了很多名山大川,
東北
大小興安嶺、
東南
沿海
一帶都有成群的花崗岩分布。
安徽黃山
多姿的
奇觀
就是花崗岩體經過漫長的
地質構造
運動形成的。
【還可以參照火山】:火山活動能噴出多種物質,在噴出的
固體
物質中,一般有被爆破碎了的
岩塊
、碎屑和火山灰等;在噴出的
液體
物質中,一般有
熔岩流
、水、各種
水溶液
以及水、碎屑物和火山灰混合的泥流等;在噴出的
氣體
物質中,一般有
水蒸汽
和碳、氫、氮、氟、硫等的
氧化物
。除此之外,在火山活動中,還常噴射出可見或不可見
的光
、電、磁、聲和
放射性物質
等,這些物質有時能致人於死地,或使電、儀表等失靈,使飛機、輪船等失事。

㈦ 根據紅海剖面示意圖推測其地質作用發生過程,描述正確的是()A.水平擠壓--岩漿噴出--斷裂下陷--下

A、紅來海是在非洲和阿拉伯兩個大陸隆自起部分軸部的岩石基底,發生了地殼張裂.有一部分海水乘機進入,使裂縫處成為一個封閉的淺海,不是水平擠壓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題意;
B、紅海是在非洲和阿拉伯兩個大陸隆起部分軸部的岩石基底,發生了地殼張裂.有一部分海水乘機進入,使裂縫處成為一個封閉的淺海.在大陸裂谷形成的同時,海底發生擴張.熔岩上涌到地表,形成玄武岩.圖中的岩層有明顯的錯位移動,說明發生了斷層活動,而紅海是屬於下降的一側,兩側的非洲和阿拉伯地區是上升的.大陸岩石基底則被逐漸推向兩側.後來,由於強烈的蒸發作用,使得這里的海水又慢慢地乾涸了,巨厚的蒸發岩被沉積下來,形成了現在的紅海.所以紅海地質作用發生過程是:水平張裂--岩漿噴出--斷裂下陷--下沉沉積,故正確;
C、圖中的岩石是玄武岩,是噴出岩,是岩漿噴出地表形成的,故不符合題意;
D、紅海是在非洲和阿拉伯兩個大陸隆起部分軸部的岩石基底,發生了地殼張裂.有一部分海水乘機進入,使裂縫處成為一個封閉的淺海,不是水平擠壓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B.

㈧ 岩漿噴射背斜還是向斜

考點: 地表形態變化的原因和地質構造 專題: 分析: 此題考查地質作用與地表形態的變化.地幔中的岩漿上升或噴出、冷凝形成侵入岩(花崗岩)或噴出岩(玄武岩).噴出岩的氣孔構造明顯(岩漿噴出後冷凝的速度快,氣體溢出後形成的).已經形成的岩石經過風化作用、侵蝕、搬運、堆積和固結成岩作用形成沉積岩.沉積岩的兩個特徵:岩層(層理)和化石(包括生物的遺體和遺跡),分別被稱為記錄地球歷史的「書頁」和「文字」.岩石在高溫高壓下發生的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岩(特例:石灰岩是沉積岩,經過變質作用形成大理岩).褶皺是因為岩層受到水平擠壓力,使得岩層出現一系列彎曲變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層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層向下彎曲.圖中的岩層具有層理構造,應該是沉積岩.圖中的岩層是向上拱起的,所以判斷是背斜構造. A、地幔中的岩漿上升或噴出、冷凝形成侵入岩(花崗岩)或噴出岩(玄武岩).噴出岩的氣孔構造明顯.而圖中的岩層具有明顯的層理構造,因此是沉積岩,故不符合題意;B、圖中的岩層是向上拱起的,所以判斷是背斜構造,故不符合題意; C、圖中的岩層具有層理構造,應該是沉積岩.圖中的岩層是向上拱起的,所以判斷是背斜構造,故正確;D、圖中的岩層是向上拱起的,所以判斷是背斜構造,故不符合題意.故選:C. 點評: 此題考查地質作用與地表形態的變化.區別背斜和向斜,結合圖中的信息解題,難度一般.

㈨ 生成岩漿岩,變質岩,沉積岩的地質作用分別叫什麼;與岩漿活動有什麼關系

岩漿作用,分噴出作用形成噴出岩,侵入作用形成侵入岩.
變質作用內,分接觸變質作用容,區域變質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動力變質作用.
沉積作用,形成沉積岩.
岩漿活動形成岩漿岩,岩漿岩可以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沉積岩和變質岩.
三大岩石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㈩ 地殼抬升岩漿噴出

考點: 地表形態變化的原因和地質構造 專題: 分析: 此題考查地質作用與地表形態的變化.內力作用能量來源於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能,主要表現為地殼運動、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它使得地表變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能量來源於地球外部的太陽輻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溫度、流水、風、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現為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堆積作用、固結成岩、重力作用和化學作用,它使得地表趨於平坦.沉積岩的形成:已經形成的岩石經過風化作用、侵蝕、搬運、堆積和固結成岩作用形成沉積岩.沉積岩的兩個特徵:岩層(層理)和化石(包括生物的遺體和遺跡),分別被稱為記錄地球歷史的「書頁」和「文字」.岩漿岩的形成:地幔中的岩漿上升或噴出、冷凝形成侵入岩(花崗岩)或噴出岩(玄武岩).噴出岩的氣孔構造明顯(岩漿噴出後冷凝的速度快,氣體溢出後形成的).景觀周圍有2-5億年之前形成的沉積岩,沉積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裸露在外的花崗岩千瘡百孔,距今已有上億年,所以應該是屬於岩漿岩,是岩漿侵入到上部形成的侵入岩.形成了侵入型岩漿岩後,經過地殼的抬升,出露地表,後在外力的風化,侵蝕作用下,形成現在的景觀.所以圖中的地貌形成的過程:沉積→岩漿侵人→地殼抬升→外力侵蝕. A、圖中的景觀先形成沉積岩,後是岩漿活動形成侵入岩,故不符合題意;B、圖中的景觀先形成沉積岩,後是岩漿活動形成侵入岩,故不符合題意;C、景觀周圍有2-5億年之前形成的沉積岩,沉積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裸露在外的花崗岩千瘡百孔,距今已有上億年,所以應該是屬於岩漿岩,是岩漿侵入到上部形成的侵入岩.形成了侵入型岩漿岩後,經過地殼的抬升,出露地表,後在外力的風化,侵蝕作用下,形成現在的景觀.所以圖中的地貌形成的過程:沉積→岩漿侵人→地殼抬升→外力侵蝕,故正確;D、圖中的花崗岩是侵入岩,不是岩漿噴出形成的,故不符合題意.故選:C. 點評: 此題考查地質作用與地表形態的變化.區別內外力作用多地表的影響,結合圖中的信息解題,難度一般.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