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p2m是什麼地質年代

p2m是什麼地質年代

發布時間: 2021-02-12 03:40:21

Ⅰ 地質年代表的釋義

地質年代是用來描述地球歷史事件的時間單位,通常在地質學和考古學中使用。

按時代早晚順序表示地史時期的相對地質年代和同位素年齡值的表格。計算地質年齡的方法有兩種:

1、根據生物的發展和岩石形成順序,將地殼歷史劃分為對應生物發展的一些自然階段,即相對地質年代。它可以表示地質事件發生的順序、地質歷史的自然分期和地殼發展的階段;

2、根據岩層中放射性同位素衰變產物的含量,測定出地層形成和地質事件發生的年代,即絕對地質年代。據此可以編制出地質年代表。



(1)p2m是什麼地質年代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新生代分第四紀、新近紀和古近紀,構造動力屬喜山期,時間從6500萬年前開始。

2.中生代從2.5億年前開始,屬燕山、印支兩期,燕山期包括白堊紀、侏羅紀和三疊紀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疊紀內。

3.古生代分為早晚,二疊紀、石炭紀、泥盆紀屬晚古生代,屬海西期;志留紀、奧陶紀、寒武紀在早古生代,屬加里東期;震旦紀、青白口、薊縣、長城紀在元古代,震旦屬加里東期,其餘屬晉寧期

4.震旦紀——很早以前,在我國(特別在北方)就發現在古老變質岩系(即前震旦亞界)之上,含有豐富化石的寒武系之下,發育了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沒有變質的或變質程度很低的沉積岩系。


Ⅱ 地質年代表劃分

1、宙為最大的地質年代單位,分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顯生宙4個宙(曾經也分為隱生宙和顯生宙)。

2、4個宙下面又對應劃分了5個大的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除此之外還有冥古宙之下劃分的雨海代、酒神代等月球地質年代單位;5個大代中的個別又進行了二級代劃分,如元古代分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等等)。

3、5個代之下又對應劃分了12個紀,除此之外國內一般還沿用元古代下的長城紀、薊縣紀、青白口紀等非國際認證的單位。

(2)p2m是什麼地質年代擴展閱讀:

從隱生宙到顯生宙過渡標志性時間便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現在地球上存在的大多數動物種群都起源於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為後來地球物種奠基的正是這次「大爆發」。關於這次生命大爆發的假說有多種,每一種都能夠啟發我們對於生命這個概念的理解。

假說 1:大氣含氧量的升高阻礙生命進化的一大因素便是大氣的含氧量,因為含氧量過低,生物無法進行「生理氧化」所以無法從低級演化到高級。

假說2:視覺的出現視覺是最強大的一種感覺,復雜的眼睛可以非常精確的定位獵物,可以觀察三維空間非常有效的捕捉獵物,視覺的出現使得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以非常快的速度發生,但是更復雜的眼睛是在稍晚時候才進化出來,視覺來源生物對於光線的感知。

假說3: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發生在整個生物界的進化過程中有著極其重大的作用,由於有性生殖提供了遺傳變異性,從而有可能進一步增加了生物的多樣性,這是造成寒武爆發的原因之一。

假說4:埃迪卡拉紀的軟體動物寒武紀之前的年代被稱為埃迪卡拉紀埃迪卡拉紀的動物是沒有骨骼的軟體動物,寒武紀中最早出現的棘皮動物便是他們的後代,因為軟體動物沒有骨骼,所以沒有留下相應的化石,但是真相仍是物種按部就班的演進,只是沒有留下化石而已。

Ⅲ 地質時代的地質年代單位與年代地層單位

地質年代單位:宙、代、紀、世、期、時。
年代地層單位:宇、界、系、統、階、時帶。
例如寒武紀是地質年代單位,寒武紀所沉積的地層就叫寒武系。同理,古生代沉積的地層叫古生界。
下表為地質時代簡表(時間單位:百萬年) 宙 代 紀 符號 開始時間
(百萬年前) 持續時間
(百萬年) 生物發展階段 隱生宙 太古代
Ar 沒有國際性的劃分方案 3800 1300 晚期有菌類和低等藍藻存在,但可靠的化石記錄不多。 隱生宙 元古代
Pt 沒有國際性的劃分方案 2500 1958 藍藻和細菌開始繁盛。至末期,無脊椎動物出現。 顯生 古生代
Pz 寒武紀 ∈542.0 53.7 紅藻、綠藻等開始繁盛。與元古代化石相比,若干門類無脊椎動物,尤其是三葉蟲「突發性」開始繁榮。低等腕足類、古杯動物等發育。 顯生宙 古生代
Pz 奧陶紀 O 488.3 44.6 藻類廣泛發育。海生無脊椎動物如三葉蟲、筆石、頭足類、腕足類、棘皮動物(海林檎)等非常繁盛,板足鱟類出現。發現可靠的四射珊瑚。鈣藻發育。 顯生宙 古生代
Pz 志留紀 S 443.7 27.7 在末期,裸蕨類開始出現。腕足類和珊瑚繁榮。三葉蟲和筆石仍繁盛。無頜類發育。至晚期,原始魚類出現。 顯生宙 古生代
Pz 泥盆紀 D 416.0 56.8 早期裸蕨類繁榮,中期以後蕨類植物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現。腕足類和珊瑚發育。原始菊石出現。昆蟲和原始兩棲類(迷齒類)最初發現。魚類發展。至晚期,無頜類趨於絕滅 顯生宙 古生代
Pz 石炭紀 C 359.2 60.2 真蕨、木本石松、蘆木、種子蕨、可達樹等大量繁榮。筆石衰亡。珊瑚、蜒類、腕足類很多。兩棲類進一步發展。爬行類出現。 顯生宙 古生代
Pz 二疊紀 P 299.0 48 至晚期,木本石松、蘆木、種子蕨、可達樹等趨於衰落,裸子植物如松柏類等開始發展。菊石、腕足類等繼續發展。本紀末,四射珊瑚、床板珊瑚、三葉蟲、蜒類絕滅。巨大的爬行類(恐龍)出現。 顯生宙 中生代
Mz 三疊紀 T 251.0 51.4 裸子植物進一步發展。腕足類減少。菊石和瓣鰓類發育。迷齒類絕跡。爬行類發展。哺乳類出現。 顯生宙 中生代
Mz 侏羅紀 J 199.6 54.1 真蕨、蘇鐵、銀杏和松柏類等繁榮。箭石和菊石興盛。巨大的爬行類(恐龍)發展。鳥類出現。 顯生宙 中生代
Mz 白堊紀 K 145.5 80 本紀後期,被子植物大量發展。有孔蟲興盛。菊石和箭石漸趨絕跡。爬行類至後期急劇減少。 顯生宙 新生代
Kz 第三紀 R 65.5 63.7 植物和動物逐漸接近現代。早第三紀大型有孔蟲(貨幣蟲類等)繁榮。硅藻茂盛。哺乳類繁榮。 顯生宙 新生代
Kz 第四紀 Q 1.8 至今 本紀初期人類祖先出現。 在地球歷史中,發生一些天文與地質事件,將事件的時間段叫做地質時期。
在各地質時期,在與地球相關的宇宙空間及太陽系和地球所發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殼運動、岩石、構造、古生物、地磁、古氣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記錄。
在不同的地質時期,地質作用不同,特徵不同。

Ⅳ 地質年代中這幾個字母代表什麼

Q第四紀,N晚第三紀,E早第三紀,K白堊紀,J侏羅紀,T三疊紀,P二疊紀,C石炭紀,D泥盆紀

Ⅳ 關於《中國區域年代地層(地質年代)表》中有關問題的說明

1.為充分反映中國各地質歷史時期地層發育的特色和便於廣大地質工作者應用,《中國地層指南》中所附的《中國區域年代地層(地質年代)表》被分解為兩個表:表(工),顯示海相地層區的年代地層系統;表(Ⅱ),顯示陸相地層區的年代地層系統。同時,為方便與國際地層對比,還附有2000年第三十一屆國際地質大會期間,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公布的最新版本《國際地層表》本說明書所附的該表已譯成中文,表中階名的譯名,除志留系和中二疊統的階名是參照金玉玕等(2000)所譯該表中文版譯出外,其餘各系的階名均根據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1993年公布的《地質學名詞》中的譯法譯出。

2.表中各級年代地層(地質年代)單位的命名,宇(宙)、界(代)兩級和顯生宙時期系(紀)一級的單位名稱,均採用國際通用的名稱,但元古宙時期各系(紀)一級的名稱一律採用我國自己的專名;統(世)一級,除新生代時期各統沿用國際通用的專名外,其餘各地質時代的統(世)一級單位均不用專名,二分的以下(早)、上(晚),三分的以下(早)、中(中)、上(晚),四分的以下(早)、中(中)、上(晚)、頂(末)表示;階(期)一級,全部用我國自己的專名(除中奧陶統上部的達瑞威爾階外)。

3.表中各級年代地層(地質年代)單位的代號,本著簡單、實用原則,確立我國自己的代號體系:宇(宙)一級,用該單位英文名稱的兩個大寫正體字母表示,如太古宇(宙)用AR、元古宇(宙)用PT、顯生宇(宙)用Pz界(代)一級,用該單位英文名稱的一大、一小兩個正體字母表示,如古生界(代)用Pz、中生界(代)用Mz、新生界(代)用Cz表示,但太古宇(宙)四分用Ar0-3表示,元古宇(宙)三分用Pt1-3表示;系(紀)一級,除中新元古界(代)的長城系(紀)、薊縣系(紀)、青白口系(紀)、南華系(紀)以漢語拼音名稱第一音節的雙輔音的一大、一小兩個字母或用其漢語拼音名稱頭兩音節第一字母的一大、一小兩個正體字母表示(分別為Ch、Jx、Qb、Nh)外,其他各系(紀)均以其英文名稱的字首第一字母的大寫正體表示,但寒武系仍用

符號表示,古近系(紀)的英文名稱首字母P已用於二疊系,本表參照《國際地層表》採用E為其代號;統(世)一級,以系(紀)級代號為基礎,在其右下角注以阿拉伯數字1、2、3等序號構成,表示下、中、上統含義,但第四系(紀)的更新統(世)和全新統(世)例外,其代號分別暫以Qp和Qh表示;階一級,是在統的代號基礎上,在其右上角注以該階在統內所處序列位置的阿拉伯數字順序號1、2、3、4、……,如新廠階

、四排階

、達拉階

、長興階

等。

4.表中各系間(太古宇是界間)和系內的統間界線(除個別外)均標注了界線同位素年齡。前寒武系部分原則上參照引用《國際地層表》(2000)中所推薦(經國際地層委員會及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批准)的全球標准地層年齡;但古元古界與中元古界之間的界線年齡未採用國際上的全球標准地層年齡1600Ma,而是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按1989年第二屆全國地層委員會召開的「中國元古時期地層分類命名會議」的討論決定,採用1800Ma;此外,《國際地層表》中「末元古系(紀)」的下界全球標准地層年齡採用650Ma,而本表中,經重新釐定後的「震旦系(紀)」的下界(即陡山沱階的底界)年齡推定採用680Ma;自寒武系底界開始,以後的各系、統間界線的年齡值多據中國的實際情況略作調整,與《國際地層表》中所採用的年齡值不盡一致。

5.表(Ⅰ)(海相地層區)中的建階序列,只列到三疊系。自侏羅系至第四系,由於海相地層在中國分布局限,無廣泛對比意義,且不甚系統發育,難以建立起系統的階序列,因此暫時空缺;在已建階的一些系的若干層位,由於目前研究程度不夠亦暫時空缺或註明「待建」,如:中志留統上部至上志留統和頂志留統、下泥盆統底部、上泥盆統錫礦山階與邵東階之間以及中三疊統上部。另需說明,《指南》所附表中下志留統上部紫陽階所分兩個亞階的位置顛倒了,馬蹄灣亞階應在下,南塔梁亞階應在上,在本說明書所附表中已予以訂正;此外,該表中志留系的統級欄目中,「頂志留統(世)S4」一項中的頂字後漏了時間單元「(末)」字,這次印刷時也予以補充。表(Ⅱ)(陸相地層區),在現有條件下,在陸相地層區試建有真正意義的地層劃分對比標準的建階工作,應當從三疊系開始,表中石炭系和二疊系雖都已建階,但石炭系所建的階均非純陸相而是海陸交互相,其識別標志多以其海相夾層中的生物特徵予以釐定,失去真正陸相階的涵義;而二疊系中所建的階,目前均難以准確確定其時限,因此這些階在當前階段暫難應用,本文暫不予說明。

6.本文重點對各系所列各階進行簡明扼要的定義性說明(不展開論述),主要內容包括:階的名稱(含中文名稱、漢語拼音名稱,原有英文譯名的以括弧注出),命名人和命名時間,命名地點和層型剖面位置,該階的定義(主要生物識別標志),層型剖面岩性特徵,同期岩石地層單位與國際上相當單位間的對比關系以及底界年齡等。

7.為了解和掌握截至目前已經國際地層委員會和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批准確立了階的全球界線層型剖面和點(GSSP)的情況,凡已正式確立了GSSP的,在本書所附表中的有關階的底界右側以黑圓點標出;元古宇凡已確定單位底界界線全球標准地層年齡(GSSA)的,均在相關單位底界的右側以黑三角標出。

附「中國區域年代地層(地質年代)表(Ⅰ)、(Ⅱ)」和國際地層表。

中國區域年代地層(地質年代)表(Ⅰ)

中國區域年代地層(地質年代)表(Ⅱ)

國際地層表(選自2000年第三十一屆國際地質大會上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公布的版本)

續表

續表

續表

Ⅵ 地質年代順序表

二,中國地質年代表
代 紀 世 代號 起始時間(百萬年) 生物開始出現類型
新生代第四紀全新世Qh 0.01人類出現
晚更新世 Qp
中更新世 Qp2
早更新世 Qp1 1.64
新近紀上新世 N2 5.00
中新世 N1 23.3 近代哺乳類出現
古近紀漸新世 E3 37.5
始新世 E250
古新世 E1 65 魚類出現
-------------------------------
中生代白堊紀 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鈣藻出現
侏羅紀 J 208 鳥類哺乳類出現
三疊紀 T 250 蜥龍 魚龍出現
-------------------------------
晚古生代二疊紀 P 290 獸行型類 裸子植物出現
石炭紀 C 362堅孔類 種子蕨 科達類出現
泥盆紀 D 410 總鰭魚類 節蕨 石松 真蕨植物出現
早古生代志留紀 S 439 裸蕨植物出現
奧陶紀 O 510 無頜類出現
寒武紀 -- 570 硬殼動物出現
-----------------------------
新元古代震旦紀 Z 680 不具硬殼動物出現
南華紀 Nh 800
青白口紀 Qb 1000 多細胞動物 高級藻類出現
中元古代薊縣紀 JX 1400 真核動物出現 (綠藻)
長城紀 Ch 1800
古元古代滹沱紀Hl 2300
五台紀 Wt 2500
-----------------------------
新太古代 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現 (菌類及藍藻)
中太古代 Ar2 3200
古太古代 Ar1 3600 生命現象開始出現
始太古代 Ar0 45oo
----------------------------------------------------------------------------------------------------------------------國際性地層單位適用於全世界,是根據生物演化階段劃分的。因為生物門類(綱、目、科)的演化階段,全世界是一致的。所以據此劃分的地層單位必然適用於世界,稱國際性地層單位,包括界、系、統。
界——國際性通用的最大的地層單位,包括一個代的時間內所形成的地層。
系——界的一部分,是國際地層表中的第二級單位,代表一個紀的時間內所形成的地層。系一般是根據首次研究的典型地區的古地名、古民族名或岩性特徵等命名的,如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白堊系等。
統——系的一部分,是國際地層表中的第三級單位,代表一個世的時間內所形成的地層。
全國性或大區域性地層單位有階、時帶,地方性地層單位有群、組、段、層。
地質時代單位有代、紀、世、期、時。
代——地質時代的最大單位,在代的時間內形成界的地層。代的名稱和界的名稱相符合,如,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紀——代的一部分,代表形成一個系的地層所佔的時間。紀的名稱和系的名稱符合,如寒武紀、奧陶紀等。
震旦紀——很早以前,在我國(特別在北方)就發現在古老變質岩系(即前震旦亞界)之上,含有豐富化石的寒武系之下,發育了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沒有變質的或變質程度很低的沉積岩系,其中除含有大量藻類化石外,很少發現其他生物遺跡,當初就把這套地層命名為震旦系,其時代稱震旦紀。震旦是中國的古稱。中國是震旦系發育最好的國家,地層完整,剖面清楚,分布廣泛。因此,我國很早就把震旦系列入我國地質年代表中。
寒武紀——是因英國的寒武山脈(今譯坎布連山脈)而得名。
奧陶紀和志留紀——是根據英國威爾士一個古代民族居住的地方名稱和古代民族名稱命名。
泥盆紀——是因英國西南部泥盆州(現譯為得文郡)海相岩系而得名。
石炭紀——因英格蘭的高山灰岩及其含煤層而得名。
二疊紀——最初得名於烏拉爾山西坡的彼爾姆州,「二疊」則因該時代德國南部地層可以分為上下兩套而得名。
三疊紀——當初按德國南部地層的三分性特點而命名。
侏羅紀——按法瑞交界地方侏羅山(現譯為汝拉山)地層研究而命名。
白堊紀——按英吉利海峽兩岸主要由白堊土地層構成而命名。

Ⅶ 地質年代表及地層年代表是怎麼劃分的

中國地質年代表 代 紀 世 代號 起始時間(百萬年) 生物開始出現類型 -----------------------------------------------新生代第四紀全新世Qh 0.01人類出現 晚更新世 Qp中更新世 Qp2 早更新世 Qp1 1.64 新近紀上新世 N2 5.00 中新世 N1 23.3 近代哺乳類出現 古近紀漸新世 E3 37.5 始新世 E250 古新世 E1 65 魚類出現 -------------------------------中生代白堊紀 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鈣藻出現 侏羅紀 J 208 鳥類哺乳類出現 三疊紀 T 250 蜥龍 魚龍出現 -------------------------------晚古生代二疊紀 P 290 獸行型類 裸子植物出現 石炭紀 C 362堅孔類 種子蕨 科達類出現 泥盆紀 D 410 總鰭魚類 節蕨 石松 真蕨植物出現 早古生代志留紀 S 439 裸蕨植物出現 奧陶紀 O 510 無頜類出現 寒武紀 -- 570 硬殼動物出現 -----------------------------新元古代震旦紀 Z 680 不具硬殼動物出現 南華紀 Nh 800 青白口紀 Qb 1000 多細胞動物 高級藻類出現 中元古代薊縣紀 JX 1400 真核動物出現 (綠藻) 長城紀 Ch 1800 古元古代滹沱紀Hl 2300 五台紀 Wt 2500 -----------------------------新太古代 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現 (菌類及藍藻) 中太古代 Ar2 3200 古太古代 Ar1 3600 生命現象開始出現 始太古代 Ar0 45oo 地質年代是地球演化過程中某一時間階段的劃分方法。 地球的歷史按等級劃分為:宙、代、紀、世、期、亞期等六個地質年代單位。 地質年表 第四紀-全新世-距今1萬年 第四紀-更新世-距今250萬年 第三紀-上新世-距今1200萬年 第三紀-中新世-距今2500萬年 第三紀-漸新世-距今4000萬年 第三紀-始新世-距今6000萬年 新生代-第三紀-古新世-距今6700萬年 白堊紀-距今1.37億年 侏羅紀-距今1.95億年 中生代-三疊紀-距今2.30億年 二疊紀-距今2.85億年 石炭紀-距今3.50億年 泥盆紀-距今4.00億年 志留紀-距今4.40億年 奧陶紀-距今5.00億年 顯生宙-古生代-寒武紀-距今6.00億年 元古代-震旦紀-距今18.0億年 隱生宙-太古代 距今>50億年

Ⅷ 地質年代的劃分簡表

時代、地層單位及同位素年齡(百萬年) 開始繁殖時期 主要化石門類 代(界) 紀 (系) 時代間距 距今年齡 植物 動物 新生代K Z 第四紀Q 2—3 0.01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陸生孢子植物
真核藻類
真核生物 古人類
哺乳動物
爬行動物
兩棲動物
魚類出現
硬殼動物
裸露動物
多細胞動物 被子植物;哺乳動物及人類 新近紀N 7—8 2—3 被子植物;哺乳動物及蝙蝠類、鯨類;有孔蟲,軟體,六射珊瑚、淡水介形類。 5 古近紀E 15 25 20 40 10 60 中生代M Z 白堊紀K 70 70 昆蟲、爬行類極盛;淡水魚類、菊石、箭石、有孔蟲 侏羅紀J 55 140 蘇鐵、松柏、本內蘇鐵及蕨類;爬行類;菊石類、 三疊紀T 35 195 蘇鐵及蕨類、木 等;魚類、爬行類;出現恐龍。 古生代P Z 晚古生代 P Z2 二疊紀P 50 230 石松類、有節類、真蕨,種子蕨;兩棲類;珊瑚、腕足類、菊石 石炭紀C 70 280 泥盆紀D 50 350 早石生代P Z1 志留紀S 40 400 珊瑚、層孔蟲;軟體動物,以筆石、腕足、珊瑚為標准 奧陶紀O 60 440 筆石、鸚鵡螺類、三葉蟲、牙形刺 寒武紀 ∈ 100 500 元古代(宙)P t 晚P t3 震旦紀Z 200 600 三葉蟲為主及古杯類、小殼類化石 青白口紀Qb 200 800 菌藻類,小母動物,蠕形動物 中 P t2 薊縣紀Jx 800 1000(900) 菌藻,古藻類(疊層石) 長城紀Ch 1800(1600) 早P t1 700 2600 太古代(宙)Ar 1300 3800 原核生物出現(菌類及藻類)生命現象開始出現

Ⅸ P2M是什麼概念與P2P的區別是什麼

P2M,指的是P2M模式,即個人對個人去中心化商務管理工作實踐。

P2M與P2P的主要區內別如下:

一、容性質不同

1、P2M:去中心化商務管理的模式。

2、P2P:P2P是互聯網金融點對點借貸平台。

二、特點不同

1、P2M:個人直接工作,用P2M模式,技能就業,資源創業,沒有中間公司賺差價,經理省時省力又省心,成員自由開心多賺錢。

2、P2P:資金雄厚,流動性充足;風險控制能力強,利用銀行系P2P的天然優勢,通過銀行系統進入央行徵信資料庫,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借款人的信用情況,從而大大降低了風險。

三、作用不同

1、P2M:以「社交式工作」為內容方向,改變了原有公司制的結構和管理層級。

2、P2P:屬於民間小額借貸,藉助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網路信貸平台及相關理財行為、金融服務。

Ⅹ 地質年代 B.P.是什麼的縮寫

這不是地質年代,是距今多少年的簡稱

樣本距現在的年齡 BP:before present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