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模型怎麼畫

地質模型怎麼畫

發布時間: 2021-02-12 03:29:09

Ⅰ 如何畫地質圖剖面圖啊

首先在地質圖上畫一條直線,便是你即將要畫的剖面,剖面圖的長度便是內這條直線的長度。
將這條容線經過地區的地貌投影到你的圖上。剖面圖上的關鍵點便是地質圖上的各條地層界線。而地質圖上的向斜、背斜、斷層等也必須要表現在剖面圖上。
你說的角度就看地質圖上一般有向斜、背斜或者斷層的地層界線旁邊都有一個T,短豎線的方向就代表地層的傾向,T旁邊有個角度便是地層的角度。這個角度和傾向便是你剖面圖中要畫出來的。
你拿長全面點的地質圖,上面一般都附帶一個剖面圖,比照一下就知道了

Ⅱ 地質數描圖怎樣畫

地質素描地質素描,是以野外地質物象為對象,用素描技法描繪出地質客觀實體的空間形態及相互關系。如地貌景觀、地質構造、岩石礦物等內容。往往用許多文字還表達不清的地質現象,而一張素描圖卻表達得十分清楚,這對提高工效和工作質量起著重要作用。
地質素描工作分為外業和內業兩部份,第一步先要對井巷現場地質情況進行收集,包括岩性、產狀、構造、位置關系等,第二步進行內業整理,對外業工作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上圖,按一定比例繪制地質情況,必要時附上文字說明,如有條件,對一些地質特殊地段還可採用井下攝影技術。
一、透視法在野外素描中的應用
按近高遠低、近大遠小、近寬遠窄、近前遠後、近彎遠直的透視法原理,將地質景觀反映到素描圖面上
二、塊面的應用法
為了將復雜的地貌形態反映到面上,就需要先簡單的幾何體將類似的地形形態逐塊進行勾繪,構成與素描對象近似的塊面,以及各部分相對大小和結合關系,組成景物的整體關系。塊斷面是構面形體的基本單位,不論地景形態多麼復雜多變,但均可劃分成理想的幾何形體,有利於分析、對比和素描。
三、素描圖中線條的運用
(一)、輪廓線條:它概括了物象外形特點,相當於逆光照片中物體周邊線.
(二)、塊面分割線條:表現物象表面起伏變化的線。在輪廓像中反映物體次級形態的一種線條,使物體具有立體質感,以表示物體的(豎面、平面、斜面、波狀面和弧形面)五大塊面。
(三)、陰影線條:用於反映物體明暗差別的線條或點。
運用線條時根據五大塊面,可選用水平線、直立線、斜線、弧線和曲線分別表示地形、物體形態的變化。在素描中,運用各種線條要注意其反映物具體部位特徵:弧線、曲線一般附合物體起伏變化特徵,線條宜均勻柔滑,如緩山坡地形。陡坡、陡崖用直豎線,線條一般平行,不要相互斜交呈網。
四、野外常用的幾種地質素描圖
(一)、剖面素描:野外地質工作者經常在穿越主要地質路線時勾繪地質隨手剖面,以反映所觀察到的各種地質現象(地層、構造、侵入岩形態及穿插關系等),但多是和平常的剖面測制圖相同,沒有反映路線所通過的地形地貌和在不同高程上地質現象的變化,缺乏立體感。剖面素描應畫出地貌形態特徵,和不同高程上的地質現象,並勾連其地質構造,標注產狀要素和岩性花紋。
(二)地景素描:主要是對地貌景觀的大視域描繪,以此反映地質作用或不同性質的岩石形成的特有地形地貌特徵。描繪時要認真觀察地貌特徵,進行塊面勾繪,用透視原理及恰當的線條反映出明暗和地形陡緩變化關系。(三)、具有代表意義的地質現象素描。此素描選取范圍不宜過大,一般常用於露頭素描。用精細的描繪手法,將其地質構造特徵較真實形象的反映出來,也可稱作特寫(圖Ⅵ-8、9、10)
五、地質素描步驟
地質素描圖從取景到成圖,要有一個過程和步驟,首先要目的明確,就是畫這一張圖時要明確它要表現什麼主要地質內容(如地貌特徵、褶皺構造、接觸關系等),取景時要將主要反映的地質現象放置在圖的中心突出部位,同時考慮圖面布局的合理美觀。其素描圖主要步驟可分為以下五個:
(一)、取景:確定控制點(滅點、最低點、最高點)、視平線、景觀范圍。
盡管范圍,初學者常用「取景框」取景框用硬紙板或塑料片,中間為正方形或長方形窗框,中間拉十字線,在圖紙上也畫上同樣的十字線,邊框上應刻上尺寸,當選好取景范圍時,將突出的景觀輪廓線在邊框上和十字線的相交點確定在圖上,以免相互比例和位置關系的失調。
(二)、勾畫大體輪廓線及主要地質界線
先畫出大體輪廓再畫局部,先畫主要再畫次要,由簡單到復雜,由直線到曲線。輪廓線和主要地質界線,首先用直線進行大致勾繪,再著意其位置和相互比例進行准確描繪。
(三)、畫細部輪廓線和次級地質界線:在大塊面上進一步畫次級和小塊面,然後再按物體形態特徵將大體輪廓線勾成形態曲線,並將次級界線進行形態勾繪,即成為一幅白描圖。
(四)、畫明暗以增加質感,突出地址特徵,檢查整飾全圖:在白描圖上按小塊面和明暗交界線畫出明暗,有些還要畫陰影。從而使物象具有質感,也突出了地質體的形態特徵。
(五)、標明內容要素:圖名、比例尺方位、主要地名、地質產狀要素、地質代號、作者、日期。

Ⅲ 如何繪制地質剖面圖在地質剖面圖的繪制中,應該注意什麼

繪製程序:首先挑來選一幅模型的建源築圖,仔細觀察閱讀此建築的平面、立面以及剖面圖。然後抄繪草圖。為模型做好准備。完成模型的根據所繪制的建築草圖,合理運用建築模型工具(卡紙、模刀、膠、丁字尺、三角板、以及其他工具)正確地表現所選建築的三維立體空間,保持平、立、剖面圖的一致。此外,模型要做到准確細致、簡潔美觀。
一般的野外地質冊後面有附錄給出了視傾角常用角度的對照表,另外網上有用excel表格用真傾角和夾角計算視傾角的。舉個例子,假如某地岩層真傾角是45度,走向方位角為60度,而勘探線是東西方向即方位角是90度,那麼計算出岩層走向與剖面間的夾角就為30度(讀銳角就行),再用真傾角與夾角就可以查出或算出視傾角。

Ⅳ 地質體三維建模方法及流程

以建立的綜合地質資料庫作為數據基礎,並綜合利用 Vulcan 7.5和 Datamine Studio 3 軟體各自的優點來進行地質信息三專維可視化屬建模,主要工作內容包括:(1)地質建模數據(Geodatabase)的導入;(2)剖面地質界線圈定;(3)地質體線框模型建立;(4)地質體塊體模 型建立。

通過綜合地質資料庫的建立,將繁雜的各類地質數據進行了分類並利用關系資料庫進 行了存儲與管理(見第2章)。因此,進行地質體三維建模是從綜合地質資料庫中導入各 類地質建模數據並採用 Vulcan 和Datamine 軟體來進行地質體三維建模,並在不同的地質 剖面上對各類地質體界線進行圈定,並最終形成各類地質體的線框模型和塊體模型。其具 體流程如圖4.1所示。

Ⅳ 地質地貌素描圖的繪制步驟

首先確定主體。圍繞主體選擇,略去周邊的景物,突出要表現的主體。比如描述河流階地發育,階地是主體,充分描繪階地的級數、高差、寬度,還有階地的切割關系,從其位置組成、切割關繫上反映階地的結構和成因類型;如果描述冰川的後退,主體選擇冰舌和U形谷,不需要繪制整條冰川,重點應該是冰川的終磧物和側磧物;如果描繪盆地,主體為平原,群山環境必須表現出來,為了增加其立體效果,平原上發育的河流、沖溝也應繪出。

第二步是取景構圖。將主體放置在畫面的主要位置,將消失點落到畫面側方或者畫面之外,畫出主體的多個側面,獲得立體感。確定主體位置的方法可以用手指組成一個長方形的取景框,或者用較硬的紙剪出一個取景框。也可以將繪畫者的觀察位置由平視變為俯視,即將繪畫者的觀察位置提升到一定高度的空中,加大視傾角,為表現主體留出足夠空間,確定取景的范圍。

然後確定大概的比例尺,用鉛筆在紙上先勾繪主體的位置和框架,根據設定的比例尺確定各主體之間的位置關系,安排畫面的布局、基本輪廓,畫出大的幾何形狀。將繪畫的對象對比,確定它們各自的基本范圍,可以將手中鉛筆長度與目標對比,將要描繪的主體按比例縮小進行繪制,勾繪出輪廓線,與照片中的實際比例基本一致,使繪制的畫面基本反映野外的實際,沒有明顯的變形。

最後是對於素描圖進行細部加工,先畫近景,然後繪制遠景,近景線條粗,遠景線條細,使得近景清楚而遠景模糊,產生立體感。在已經繪制輪廓線的畫面中添加典型部位的細部刻畫以及陰影,使要表達的畫面更真實。比如繪制山體,山一般包括山脊和沖溝兩個部分,在勾繪山體的輪廓線後,還要用折線或一條曲線勾出坡角的邊際線,將山體和山前的平原分開,形成兩個不同的面,在勾出山脊的位置上,畫陰影線,可以突出山脊,在受光處少畫線條,而在背光處多畫線條;而不同的山體強調的部位也不同,陡峻山峰強調其山脊,渾圓的山樑則要強調其邊角;不同的岩性採用不同的線條,石灰岩的線條較直較硬,而頁岩組成的山的線條要較為柔和。通過細部加工,將各主體的相對比例表現出來,突出畫面的立體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陰影不可大面積使用,以免沖淡主體、喧賓奪主。

Ⅵ 怎樣畫地質剖面圖

其實不難,首先根據這十個點進行直接插值生成高程圖,或者加入斷層等地質要素,再插值生成構造圖,然後再作剖面圖。

Ⅶ 地質素描圖怎麼畫!

你是想畫手圖還是矢量圖?手圖需要專業的地質知識,矢量圖用MAPGIS軟體就可以。

Ⅷ 這種地質模型是用什麼軟體建模做出來的

這個應該不是模型吧,這個就是個示意圖或者用於教學科研的非具體的模型,很多繪圖軟體都可以畫出來吧。

Ⅸ coreldraw如何畫地質圖

准備工作:

1、安裝CorelDRAW9和GeoCorelDRAW

注意:使用其他高級版本CorelDRAW可能會導致與GeoCorelDRAW不兼容

2、打開GeoCorelDRAW 會看到此窗口

Ⅹ 野外地質素描圖的繪制方法

地質素描是從地質觀點出發,運用透視原理和繪畫技巧來表達地質現象或地質作用的畫幅。地質素描類似於照相,但照相是純直觀的反映,而地質素描則可突出地質客觀實體的空間形態及相互關系,作者可以有所取捨。照相需要條件,地質素描則可隨時隨地進行,一般就在野外記錄本上用鉛筆或鋼筆畫。往往用許多文字還表達不清的地質現象,而一張素描圖卻表達得十分清楚,這對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起著重要作用。因而地質工作者應當學習地質素描的方法,將其作為地質調查的手段。

3.3.1地質素描的種類

地質素描按其內容,最常見的有下列幾種類型:

(1)地層素描。素描對象是地層,表示地層層位關系、產狀特徵、構造特徵、接觸關系等,如路線剖面素描圖(信手剖面圖)。

(2)典型地質現象素描。在動筆素描前,應首先觀察典型地質現象的「標志性形態特徵」,以及如何表達的素描技法。實際素描時,對「標志性形態特徵」可著重描繪,以求將典型地質現象充分顯示出來,如褶皺、斷層中的「標志層」;斷層破碎帶中的角礫岩特徵、地貌特徵;幾組不同方向的節理的交角大小和各組節理的寬度大小;各類接觸關系中的接觸面(帶)的特徵等(圖3.23)。

(3)地貌素描。地貌素描是一類視野頗大的素描,從地質角度考慮,主要是表現地貌特徵與岩石性質、地質構造的關系,或表現風化、水流侵蝕、冰川、火山、地震等地質作用與地貌的關系。

圖3.23 倒轉地層

(北京坨里,據藍淇鋒等,1979)

3.3.2地質素描的基本方法與步驟

(1)選定素描對象的范圍,確定景物在畫框內的位置。安排主要對象和次要對象的大小比例及其相對位置關系,並在圖框內勾畫出范圍(圖3.24)。

圖3.24 素描步驟(1):確定控制點、基準線

(李治堂等,2007)

(2)勾畫大體輪廓線及主要地質界線。主要是抓住外形輪廓,如山脊、陡崖、河床、階地、地質體界線等。先畫出大體輪廓,再畫局部;先畫主要,再畫次要;由簡單到復雜;先近後遠,近處畫得細致、清晰、濃重,遠處畫得粗略、輕淡、隱約。盡量按透視原理來運筆(圖3.25)。

(3)畫細部輪廓線和次級地質界線,並添加陰影線。突出地質體的形態特徵以及景物形象的立體感,使其逼真如實。適當畫些背景或襯托物,用以美化畫面(圖3.26)。

(4)用簡明扼要的文字表達畫面的內容,如村莊、地質體符號或其他說明等。最後寫上圖名、地名、方位、測量數據、比例尺及其他必要的說明(圖3.27,圖3.28)。

圖3.25 素描步驟(2):勾畫大體輪廓線及主要地質界線

(李治堂等,2007)

圖3.26 素描步驟(3):勾畫細部輪廓線和次級地質界線

(李治堂等,2007)

圖3.27 素描步驟(4):描繪明暗質感、整飾全圖

(李治堂等,2007)

圖3.28 侵入接觸關系素描圖

(贛州市月光塘村,謝文偉繪制)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