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怎麼改善地質聚合物的脆性

怎麼改善地質聚合物的脆性

發布時間: 2021-02-12 02:08:23

1. 鹼激發地質聚合物是水熱反應還是水化反應

定義:離子鍵是由正負離子之間通過靜電作用而形成的,正負離子為球形或者近回似球形,電荷球形對答稱分布,那麼離子鍵就可以在各個方向上發生靜電作用,因此是沒有方向性的。
離子鍵概念:帶相反電荷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稱為離子鍵。
成鍵微粒:陰離子、陽離子。
成鍵本質:靜電作用。靜電作用包括陰、陽離子間的靜電吸引作用和電子與電子之間、原子核與原子核之間的靜電排斥作用。(一吸,兩斥)
成鍵原因:①原子相互得失電子形成穩定的陰、陽離子。②離子間吸引與排斥處於平衡狀態。③體系的總能量降低。
存在范圍:離子鍵存在於大多數強鹼、鹽及金屬氧化物中。

2. 如何用xrd證明地質聚合物的形成

物相定性分析結果顯示只有一相就是單相,也就是說所有譜線來源於一種相同的相。

3. 怎麼能使無機膠凝材料的硬脆性降低

能單獨或與其他材料混合形成塑性漿體,經物理或化學作用轉變成堅固的石狀體的一種無機非金屬材料,也稱無機膠結料。
分類 無機膠凝材料按所需硬化條件不同,可分為水硬性和非水硬性兩類。水硬性膠凝材料具有既能在空氣中,又能在水中硬化的特性,各種水泥屬於此類;非水硬性膠凝材料只能在空氣中或其他條件下(如熱處理、摻加外加劑等)硬化,不能在水中硬化,石灰、石膏、磷酸鹽膠結料、水玻璃膠結料、鎂質膠結料和硫磺膠結料等屬於此類。
沿革 在人類早期的建築活動中,石灰、石膏是最早被使用的膠凝材料。埃及古王國時期(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大金字塔,是用石膏砂漿膠結石塊和石板砌築的。公元前8世紀,希臘人就已使用石灰。羅馬人用石灰砂漿作為牆體砌築材料。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利用火山灰摻入石灰中製作砂漿,用它砌築的構築物堅固耐久。這種膠凝材料曾延續使用了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直到羅馬水泥和波特蘭水泥問世,才逐漸被取代。20世紀初,隨著現代土木工程的發展,石膏、石灰、波特蘭水泥等膠凝材料已不能滿足特種工程的需要,必須開發研究新膠凝材料。一方面通過調整波特蘭水泥的礦物組成,獲得了一大類具有特殊性能的特種水泥,如快硬水泥、低熱和中熱水泥、抗硫酸鹽水泥、油井水泥、膨脹水泥、白色水泥、彩色水泥和抗菌水泥等。另一方面通過改變原材料種類,研製成功了鋁酸鹽、硫鋁酸鹽和氟鋁酸鹽等系統的特種水泥,如快硬水泥、型砂水泥、耐火水泥、防輻射水泥和防藻水泥等。此外,還對磷酸鹽、水玻璃、鎂質和硫磺等氣硬性膠凝材料進行研究,並取得成功。一大批新無機膠凝材料的產生,促進了土木工程的發展。
中國在使用無機膠凝材料方面,也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周朝已使用石灰修築帝王的陵墓。從周朝至南北朝時期,人們以石灰、黃土和細砂的混合物作夯土牆或土坯牆的抹面,或製作居室和墓道的地坪。明清時期,三合土的使用和發展,使石灰的用途更為廣泛。至今,石灰在中國建築中還佔有一定地位。在中國古建築中,常用石灰和某些有機物配製成復合膠凝材料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據史料記載: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在修築和州城時,採用了糯米汁與石灰的混合物作膠凝材料;建於明代的南京城,其磚石城垣的重要部位,即是以石灰加糯米汁作為灌漿材料。明《天工開物》一書中,關於糯米汁-石灰更有詳細的記載。此外,在古建築中血料-石灰和桐油-石灰等,常用作膩子。
發展方向 在近代土木工程中,水泥和混凝土的應用范圍日益擴大,但是這些材料在性能上存在著抗拉、抗沖擊強度低,抗滲性和耐蝕性較差等缺點。為了改善水泥和混凝土的性能,開展了聚合物水泥和聚合物混凝土等近代復合材料的研究,成效顯著。用於土木工程的無機膠凝材料,不但品種多,而且用量大,使用面廣,是一類極為重要的土木建築材料。根據現代土木工程發展的需要,無機膠凝材料的發展趨勢,將是在改進舊有品種的基礎上,不斷開發研究多功能、低能耗、經久耐用和物美價廉的新品種。兼備無機膠凝材料和有機膠凝材料優點的復合膠凝材料,也將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4. 什麼叫脆性材料

脆性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如拉伸、 沖擊等)僅產生很小的變形即破壞斷裂的性質。 聚合物脆性與聚合物結構及使用條件(溫度、外力作用速率等)有關,柔性鏈高分子聚合物脆性小,韌性好;剛性鏈高分子則相反。
不知你指的是什麼材料,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復合材料
建築材料中的脆性材料指磚、瓦、石、混凝土、玻璃等
金屬裡面的脆性材料如 鑄鐵

5. 聚合物的脆性斷裂和韌性斷裂在什麼條件下可以相互轉換

不同溫度下,脆性斷裂聚合物可能是結晶的或是非晶的,如果升溫到玻璃化溫度之上,或是熔點之上就可以轉變為韌性斷裂,個人愚見。

6. 怎樣改善無機粒子和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

從傳統上說,合金是指金屬合金,即在一種金屬元素基礎上,加入其他元素,組成具有金屬特性的新材料;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金屬元素,或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一般通過熔煉而結合在一起並形成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例如黃銅是以銅為基礎的銅鋅合金,鋼鐵是以鐵為基礎的鐵碳合金. 隨科學的發展,後來提出了分子合金的概念.分子合金一般指分子中含兩種金屬以上的低分子物質,以及不同金屬或其化合物與酸鹼鹽類經中和置換及絡合與互溶而成的化合物、絡合物或復合物以及其混合物.廣義地說,如果將鋼認為鐵碳合金,則含一元金屬的酸、鹼、鹽等低分子化合物,也可認為分子合金. 高分子合金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高分子材料構成的復合體系,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種類的樹脂,或者樹脂與少量橡膠,或者樹脂與少量熱塑性彈性體,在熔融狀態下,經過共混,由於機械剪切力作用,使部分高聚物斷鏈,再接枝或嵌段,亦或基團與鏈段交換,從而形成聚合物∽聚合物之間的復合新材料,稱之為高分子合金. 例如: (1)PC/ABS(聚碳酸酯/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合金. (2)PPO/PS(聚苯醚/聚苯乙烯)合金. (3)PPO/HIPS(聚苯醚/高抗沖擊聚苯乙烯)合金. (4)PC/PE(聚碳酸酯/聚乙烯)合金.2. 高分子合金的類別 所謂高分子合金,並非指真正含金屬元素的高分子化合物.而是指不同種類的高聚物,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共混,以形成具有所需性能的高分子混合物新材料.在高分子合金中,不同高分子的特性可以得到優化組合,從而顯著改進材料的性能,或賦予材料原不具有的性能.重要的增韌塑料如高抗沖聚苯乙烯(HIPS)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熱塑彈性體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等都是具有重要工業價值並已工業化的高分子合金.高分子合金制備簡易,並且隨著組分的改變,可以得到多樣的性能.下面介紹幾種應用較廣的高分子合金.2.1 橡膠增韌塑料 這是最主要的一類高分子合金,如前面提到的ABS和HIPS,二者都是由聚苯乙烯(PS)改性得到的.PS具有出色的電絕緣性、透明性、著色性和加工流動性,良好的耐水性、耐光性、無毒性、耐化學腐蝕性以及較好的剛性和一定的力學性能,廣泛應用於電子電器、儀表、文教用品、食品包裝、玩具和家庭用品等領域.但是PS還有性脆、沖擊強度低、耐環境應力開裂性和耐熱性差等缺點,使得PS僅能作為普通塑料使用.若採用機械共混法在PS中混入丁苯橡膠,或用接枝共聚—共混法以順丁橡膠、天然橡膠等以增韌PS,則得到具有綜合性能的高抗沖聚苯乙烯即HIPS.將PS與聚丁二烯、聚丙烯腈的各種性能有機地統一起來,則得到具有卓越綜合性能、應用非常廣泛的ABS樹脂.又如在聚丙烯中加入少量乙丙橡膠、在聚氯乙烯(PVC)中加入少量氯化聚乙烯(CPE)、在環氧樹脂中加入少量橡膠等.橡膠的主要作用是增韌,以克服基體塑料脆性.既能使塑料的沖擊韌性大幅度提高,又能維持相當高的抗拉強度、從而使橡膠的柔韌性和塑料的高強度得到最佳組合.2. 2 塑料增強橡膠 例如以聚丁二烯(PB)為基質、聚苯乙烯為分散相的熱塑性彈性體SBS,其化學組成與HIPS基本相同,但SBS仍保持PB橡膠軟而富有彈性的特點,而其中塑料相PS存在使材料獲得增強.一般橡膠中也可加入塑料進行增強.例如丁苯橡膠中加入PS、乙丙橡膠中加入少量聚丙烯、順丁橡膠中加入少量聚乙烯等,塑料對橡膠起增強作用,在保持橡膠韌性的同時,提高其抗拉強度.2. 3 塑料與塑料共混 例如聚苯醚(PPO)是一種耐高溫熱塑性工程塑料,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和電性能,但其熔體粘度大,流動性差,難以加工成型,而聚苯醚合金的性能和使用價值遠遠超過PPO本身的性能和使用價值.PPO與聚苯乙烯共混能形成相容的均相體系,使聚苯醚熔體流動溫度和粘度下降很多,因此顯著改善其加工性能.PPO與聚醯胺(尼龍)的共混物則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耐熱性、耐油性、尺寸穩定性.聚偏氯乙烯具有優良的機械性能、耐化學葯品性和不同尋常的壓電性、熱電性,雖可用熱塑性方法成型,但溶體成型過程生成的球晶尺寸較大,影響製品性能,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等共混後,其結晶行為和加工性能顯著改變.又如,聚碳酸酯中加入少量聚乙烯,既改善其加工性能,又顯著提高其抗沖擊強度.具有各種特性的部分相容或不相容的塑料合金為數不多.2.4 橡膠與橡膠共混 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改善加工流動性和改善最終產品的其他性能.例如,將天然橡膠與順丁橡膠共混可降低成本、改善加工性能及產品的耐磨性和抗撓性.天然橡膠和順丁橡膠的加工性能、一般使用性能較好,且價格較低,但由於其高度不飽和,使耐老化性(耐熱氧老化、耐臭氧、耐天候老化等)很差,如果與乙烯—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EPDM)共混則顯著改善. 與絕大多數金屬合金都是互容的均相體系不同的是,大多數高分子合金都是互不相容的非均相體系,而組分的相容性從根本上制約著合金的形態結構,是決定材料性能的關鍵.圖1為完全相容、部分相容及不相容共混體系的性能與組成的關系.圖2為不同混合比的共混體系分散相粒徑與沖擊強度的關系.可見,分散相粒徑越小,共混物抗沖擊強度越大;相容性越好,共混物力性能越優良.因此,如何改善共混物組分間的相容性,進而進行相態設計和控制,是獲得有實用價值的高性能高分子合金材料的一個重要課題.反應性共混體系就是解決相容性問題的一個重要方法,下面就該體系的概念及具體增容技術作一概要討論. 3. 反應性共混體系概念及具體分類 反應性共混體系是指在不相容或相容性較差的共混體系中加入(或就地形成)反應性聚合物,在混合過程中(例如擠出過程)與共混聚合物的官能團之間在相界面上發生反應,使體系相容性得到改善,起到增容劑的作用.按其反應形式可分為三類1)利用帶官能團的組分在熔融共混時就地形成接枝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2)加入至少能與其中一種共混組分起反應的聚合物,通過共價鍵或離子鍵起增容的作用; (3)加入低分子組分起催化作用,使共混物的形成與交聯反應同時進行.下面分類別討論各種不同反應性共混體系的組成與性質.3.1 利用官能團反應的反應性共混體系 這一體系主要是利用含反應性官能團的聚合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來起到增容的作用.可反應性聚合物所帶官能團多為酸酐基團、羧基或羧酸衍生物基團、胺基、羥基、環氧基、唑啉等基團.常見反應如表1所示: 在含酸酐官能團的反應性增容劑中,工業上最常用的是以馬來酸酐基團(MAH)為中心的.含羧酸官能團的反應性聚合物多為以丙烯酸(AA)或甲基丙烯酸(MAA)為共聚單體與其它聚合物形成帶羧基的接枝共聚物, 它們與聚醯胺(PA)、環氧樹脂(EP)等帶有官能團的聚合物共混,官能團間發生醯胺化、醯亞胺化、酯化等反應,在熔融共混中就地形成增容劑,使共混體系的沖擊強度、拉伸強度等顯著提高,表現出明顯的增容效果.在聚醯胺、聚酯、聚碳酸酯、聚苯醚等的共混體系中,含有羧酸衍生物基團的反應性聚合物與共混組分之間通過酯交換、胺酯交換、開環等反應形成嵌段或接枝共聚物增容劑,使不相容聚合物體系相容性大大提高.此外,環氧基、羥基、胺基等官能團的引入也可以對聚合物改性,起到增容的作用.3.2 利用共價鍵或離子鍵增容的反應性共混體系 向聚合物中引入能夠產生離子相互作用的基團(如離子鍵、酸鹼相互作用及氫鍵作用等)或共價鍵,也可以達到增容的目的.例如,聚合物中所含的吡啶或叔胺等基團可以與磺酸、羥酸以及離聚物形成離子鍵,從而改善高分子合金的相容性.例如,在PA6/PE共混體系中引入了含羧鹽的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由於體系內反應形成離子鍵,最終取得了理想的增容效果.3.3 加入低分子組分起催化作用的反應性共混體系 向共混體系中添加某些起催化作用的低分子化合物,由於其能使共混組分在熔融共混過程中形成共聚物或產生交聯,因而增加了體系的相容性.例如,在PS/PE共混體系中添加反應性的過氧化二異丙苯(DCP)、三聚異氰脲酸三烯丙酯(TAIC)、硬脂酸(St)等作催化劑,取得了較好的增容效果. 4.結語 高分子合金從最初以增韌為主要目的,到現在涉及到聚合物性能的各個方面,已有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史.目前,就高分子合金技術的應用范圍而言,幾乎滲透到所有的材料應用領域.從其發展趨勢來看,還需要從技術上進一步探求高效的共混手段,開發新的相容劑品種.而反應性增容技術作為高分子合金開發的一個關鍵技術,是改善高分子合金的相容性,增強相界面粘結力的有效途徑之一.與非反應性增容劑相比,反應性增容劑具有用量少,成本低以及增容效果好等優點.隨著高分子合金向高性能、多功能、多元化方向發展,該技術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7. PP注塑製品發脆,怎麼辦

發脆是指改性塑料注塑製件在某些部位出現容易開裂或折斷。發脆主要是由於改性塑料降解而導致大分子斷鏈,降低了大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從而使聚合物的整體物理性能下降。

製品發脆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內應力造成的。造成製品發脆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1、設備方面
(1) 機筒內有死解或障礙物,容易引起熔料降解。
(2) 機器塑化容量太小,塑料在機筒內塑化不充分;機器塑化容量太大,塑料在機筒內受熱和受剪切作用的時間過長,塑料容易老化,使製品發脆。
(3) 頂出裝置傾斜或者不平衡,頂桿截面積或者分布不當。
2、模具方面
(1) 澆口太小,應考慮調整澆口尺寸或增設輔助澆口。
(2) 分流道太小或配置不當,應盡量安排的平衡合理合理或增加分流道尺寸。
(3) 模具結構不良造成注塑周期反常。
3、工藝方面
(1) 機筒、噴嘴溫度太低,應調高。如果物料容易降解,則應提高機筒、噴嘴的溫度。
(2) 降低螺桿預塑背壓壓力和轉速,使料稍為疏鬆,並減少塑料因剪切過熱而造成的降解。
(3) 模溫太高,脫模困難;模溫太低,塑料過早冷卻,熔接縫融合不良,容易開裂,特別是高熔點塑料如聚碳酸酯等更是如此。
(4) 型腔型芯要有適當的脫模斜度。型芯難脫模時,要提高型腔溫度,縮短冷卻時間愛你;型腔難脫模時,要降低型腔溫度,延長冷卻時間。
(5) 盡量少用金屬嵌件,想聚苯乙烯這類脆性的冷熱比容大的塑料,更不能加入嵌件注塑。
4、改性塑料原料方面
(1) 原料混有其他雜質或者摻雜了不適當的或過量的溶劑或者其他添加劑。
(2) 有些塑料如ABS等,在受潮的情況下加熱會與水蒸氣發生催化裂化反應,使製件發生大的應變。
(3) 塑料再生次數太多或再生料含量太高,或在機筒內加熱時間太長,都會促使製件脆裂。
(4) 塑料本身質量不佳,例如相對分子質量分布大,含有剛性分子鏈等不均勻結構的成分佔有量過大;或受其他塑料摻雜污染、不良添加劑污染、灰塵雜質污染等也是造成發脆的原因。
5、製品設計方面
(1) 製品帶有容易出現應力開裂的尖角、缺口或厚度相差很大的部位。
(2) 製品設計太薄或鏤空太多。
改進方法
材料--注塑前設置適當的乾燥條件;塑膠如果連續乾燥幾天活乾燥溫度過高,盡管可以除去揮發分等物質,但同時也容易導致材料降解,特別是熱敏性材料。
減少使用回收料,增加原生料的比例;選用高強度的塑膠,模具設計,加大主流道、分流道和澆口的尺寸,過小的主流道、分流道或澆口容易導致過多的剪切熱,從而導致聚合物的分解;
注塑機--選擇設計良好的螺桿,使塑化時溫度分配更加均勻。如果材料溫度不均,在局部容易積聚過多熱量,導致材料的降解。
工藝條件--降低料筒和噴嘴的溫度;
降低背壓、螺桿轉速和注塑速度,減少過多剪切熱的產生,避免聚合物分解;如果是熔解痕強度不足導致的發脆,則可以通過增加熔體溫度,加大注塑壓力的方法,提高熔解痕強度。
以上資料希望對你有用,謝謝。

8. 制備地質聚合物用水玻璃凝結太快怎麼辦

玻璃的成分是碳酸鈉,碳酸鈣,二氧化硅的混合物.碎玻璃高溫熔化(碳酸鈣在高溫下會分解,而其餘兩種較為穩定,便於分離),提煉出碳酸鈉,二氧化硅.再將二者混合,高溫反應,生成硅酸鈉,即為水玻璃

9. 地質聚合物水泥為什麼沒有廣泛應用

成本比較高, 市場因素吧

10. 脆性材料為什麼抗壓不抗拉

因為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如拉伸、 沖擊等)僅產生很小的變形即破壞斷裂的性質。聚合物脆性與聚合物結構及使用條件(溫度、外力作用速率等)有關,柔性鏈高分子聚合物脆性小,韌性好,所以抗壓不抗拉。

結構材料以力學性能為基礎,以製造受力構件所用材料,當然,結構材料對物理或化學性能也有一定要求,如光澤、熱導率、抗輻照、抗腐蝕、抗氧化等。功能材料則主要是利用物質的獨特物理、化學性質或生物功能等而形成的一類材料。

一種材料往往既是結構材料又是功能材料,如鐵、銅、鋁等。傳統材料是指那些已經成熟且在工業中已批量生產並大量應用的材料,如鋼鐵、水泥、塑料等。這類材料由於其量大、產值高、涉及面廣泛,又是很多支柱產業的基礎,所以又稱為基礎材料。

(10)怎麼改善地質聚合物的脆性擴展閱讀

溫度變化,應力情況,材料的疲勞極限,耐磨性,工作環境等等,結構主要還是從應力分布,大小,以及耐磨性等角度考慮。

材料的沖擊吸收功能隨溫度的降低而降低,當試驗溫度低於TK時,沖擊吸收功明顯下降,材料由韌性狀態變為脆性狀態,這種現象稱為低溫脆性。

斷裂事故發生在低溫。這是由於溫度對工程上廣泛使用的低中強度結構鋼和鑄鐵的性能影響很大,隨著溫度的降低,鋼的屈服強度增加韌度降低。

體心立方金屬存在脆性轉變溫度是其脆性特點之一。隨著溫度降低,在某一溫度范圍內,缺口沖擊試樣的斷裂形式由韌性斷裂轉變為脆性斷裂,這種斷裂形式的轉變,通常用一個特定的轉變溫度來表示,該轉變溫度在一定意義上表徵了材料抵抗低溫脆性斷裂的能力。

這種隨溫度降低材料由韌性向脆性轉變的現象稱做低溫脆性或冷脆,發生脆性轉變的溫度稱為脆性轉變溫度。。工程構件的工作溫度必須在脆性轉變溫度以上,以防止發生脆性斷裂。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